為何hypothalamus(下丘腦)和inferior colliculus(下丘)中文翻譯很相似?

同樣地,superior colliculus中文翻譯成「上丘」,但是丘腦(thalamus)、下丘腦(hypothalamus)、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是截然不同的大腦區域,在翻譯成中文的過程中為何都使用了類似的命名?


簡單來說,

thalamus = 儲藏室

colliculus = 小山丘

中文裡都叫丘大概是因為長得都像山丘?

-

為什麼thalamus翻譯成丘腦實在想不明白。我覺得也可能不是翻譯的,而是獨立取的中文名字:看起來也像山丘。

老實說,更像土豆。今天讓我命名的話,就叫薯腦

來源:Nicole Knight

Thalamus是古希臘的醫師蓋倫 (129-210) 取的名字*,當時是因為它在大腦中部並與眼睛通過視神經相連,認為某種精神元氣從這裡傳遞到眼睛,故稱其為θ?λαμο?, 指房子裡面的卧室/儲物室,取大腦內元氣儲藏室之意。

千萬不要當真啊!現在我們知道視神經主要是從視網膜向丘腦傳遞視覺信息用的,而丘腦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正是作為中轉站將各種感覺信息從感官向皮層傳遞。其實裡面沒有元氣喔!

Colliculus就簡單了,拉丁語的collis是山的意思,colliculus就是小山丘。下圖中紅色部分的四個小山丘就是上下(小)丘啦。

來源:Abdul Fellah

-

如果我負責命名的話,

thalamus - 薯腦

colliculus - 小丘腦

* 古希臘的居民還沒有發現土豆(好像是新大陸才發現的?)

參考資料

Jones, EJ (2003) History of Neuroscience: The Thalamus, IBRO History of Neuroscience

colliculus - Wiktionary


假如漢語有一部像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那樣的詞典就好了。查「丘腦」,就可以給出最早出現「丘腦」這個詞的文獻。

當然,這只是幻想。

參考:

張大慶. "中國近代解剖學史略." 中國科技史料 15.4 (1994): 21-31.

---

gland 最早漢語翻譯為「核」,後來借用日本的翻譯「腺」。

cell 最早漢語翻譯為「珠」、「輪」,後來也是借用日本的翻譯「細胞」。

---

colliculus 日語里翻譯為「〔解剖〕小隆起, 丘, 小丘」,我覺得中文翻譯很可能也借鑒了日語的翻譯。

superior colliculus 上丘,日語「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

inferior colliculus 下丘,日語「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

facial colliculus 面神經丘,日語「顔面神経丘」(facial colliculus)

其實不止腦部,人體內還有一些 colliculi,比如 bulbar colliculus(尿道球丘),seminal colliculus(精阜),後者沒有翻譯為「丘」,捂臉。。。

---

然而 thalamus 日語翻譯為「視床」,為啥沒有借鑒過來呢?我覺得可能是因為這個解剖結構翻譯為「丘腦」較早(不一定從英語,還可能是其他語種,對應翻譯了這個名詞),已經廣為流傳、約定俗成了。

不過因為缺乏足夠的文獻資料,尤其 18、19 世紀的解剖學書籍文本資料,無法考證丘腦、上丘、下丘等漢語名詞具體最早出現的年代,不過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詞都是近代才出現的,屬於外來語。

-

thalamus 丘腦

hypothalamus 下丘腦

epithalamus 上丘腦

---

clavicle,日語「鎖骨」

fibula,日語「腓骨」

scaphoid,日語「舟狀骨」

最早上面 3 個詞,從康熙字典里找了 3 個我打不出來的字(見附圖),後來還是借鑒日語詞了。

---


哥們兒, 同道中人啊!

我也特別討厭這個翻譯,常常有作者在譯文譯著中將二者混淆的,還有的中文作者壓根就以為它們是一回事兒的。真是無奈。

另外,再加上上丘(supor collicu)上丘腦(epithalamus)更熱鬧了。

有些詞典也亂來,看這個

整個一上下不分,謬種流傳。


推薦閱讀:

跳樓摔死的人是怎麼死的?
古代人講入土為安,那麼古代的解剖是怎麼做到的?不會違背當時的倫理嗎?
天使的骨架該是什麼樣的?
學人體解剖為什麼要看屍體呢?屍體上面的結構還沒有書上的清楚啊?
解剖的屍體為什麼叫大體老師?

TAG:大腦 | 神經學 | 醫學 | 解剖學 | 中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