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康等人的作品與劉慈欣的差距(yi)究竟在哪裡,如何評價這種差距?

其實我並不覺得他們(何夕,劉慈欣,王晉康)有什麼本質上的差距,只是劉慈欣早一些寫出了長篇三體,畢竟短篇小說和成書著作的影響力是有差別的,何夕的天年感覺有點趕呢,但是不好說以後誰的成就更高吧


能讓我來評價如此多我討厭的科幻小說作家,真是…

先說王晉康,他和劉慈欣很像。但寫得沒劉慈欣好。可以把劉慈欣看成加強版王晉康。

寫的文章里的人物,類似於物理里的「理想狀態」,看著很好,現實中不會有。

或者你把他們文章中的男女主角用李雷和韓梅梅代替,你會發現一點都不違和。

王晉康《七層外殼》,劉慈欣《地火》《鄉村教師》都這毛病。

何夕,可以說他是個很奇怪的作者,他似乎總想扯情懷。《植物》里的設定莫名其妙,一種植物,速成,成材,種子可食。那麼我們先別管是不是科學(何夕的科幻小說最好不要管科學),這樣的植物,顯然會被大力推廣啊。然而主角為了防止這種植物被砍伐絕種,所以非要在植物的基因中加強惡臭。這不是閑的蛋疼嗎?按他的理論,是不是雜交水稻絕種了?為情懷而情懷。

《禍害萬年存》可以說是騙稿費的教科書了。當時就有讀者來信噴他(科幻世界會把讀者來信登在每一頁下邊)。

韓松,風格詭異,劍走偏鋒。一篇是寫一個剛出生的小孩滿額頭眼睛的。應該算恐怖小說,不能算科幻。然而登在科幻世界上了。

還有篇關於海上鑽井隊和紅藻的。似乎是夾了些東西,但懶得時候我還是高中生,能感覺到,但看不懂。那篇更噁心,人一推就散了,鼻子耳朵眼珠子滾落一地。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家是柳文楊(毒蛇,一日囚,去告訴她們…還有很多很多封面故事),潘海天(大角快跑),劉維佳(高塔下的小鎮),趙海虹(《默》周刊女記者系列)。

還有些我不記得名字的作家的作品《馬姨》(螞蟻驅動的電腦),《日光鎮》(虛擬小鎮),兩個宇航員輩困火星,殘忍版的《火星救援》(我忘記名字了,翻拍出來肯定好看)

以上回答全憑記憶,不過八九不離十。


大劉的寫作技巧最純熟,核心鎖定在科學神教上面。事實上,後面國產科幻那種,物理拯救一切,社科都是吃屎,只要發展技術就全球和平宇宙稱霸的氣氛,就是大劉作品帶來的。

大劉寫得很好看,是因為技巧純熟,而其他技巧不行的人誤以為是因為科學神教所以才好看的。

所以差距就是寫作技巧,概念的鋪陳,科普的插入,情節的設置。你可以發現即使是其他人寫得令人作嘔的科普,大劉也可以寫得很好看,其他人可以做到?

-------------------------------------------

幻迷小朋友們不要誤會,我是說大劉技巧好,他文筆(文學表達能力)只能算得上合格,或者說入門。


長鋏、何夕、柳文揚的作品,可以讓你看到作家名字就想去看的。

王老爺子啊,感覺是寫社會文學的。大概和寫衛斯理的倪匡一個風格的,提不起興趣。雖說科學只是科幻的一個背景,但這背景太單薄了。


老王粉怒答一記。

作為意識上支持女權、潛意識裡略嚮往直男癌的,表示老王對女性的描寫更合我口味……而且很多作品生活氣息很強,就算那些情節很虐的作品也總配雞湯,讀起來很溫暖。像《失去它的日子》《斯芬克斯之謎》《海豚人》這種簡直太治癒了。

而看電工作品幾乎每一篇都覺得三觀不合、走向不對,很想把作者揪出來揍一頓。他的文中也看不到多少對親情、愛情、友情的重視,就像巴爾扎克筆下沒幾個好人一樣,沒意思。


哎,不要覺得大劉得個獎,

就比別的作者高到哪兒去了。

人「北京摺疊」也得獎了,寫得蠻好麽?

不是那麼回事嘛。

都是較為優秀的作者,

而每個作者有每個作者的風格和特色。

也有每個作者優秀的作品。

比如王晉康,

雖然小黃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不過他也寫出過七重外殼啊,水星播種等,

很有意思的作品嘛。

前者是盜夢空間前的盜夢空間,後者講的是新文明的建立。

也沒有所謂民族主義和偽科學吧。

再說何夕,

雖然作品主角都只叫何夕。

不過每個何夕都是不一樣的何夕。

情懷確實是何夕的標籤。

傷心者中「民科」的情懷,六度空間和異域中不要貪婪的情懷,

這些文章同樣使我們感動。

最後說劉慈欣,

人物符號化,文筆平庸化,都被扯爛了。

更何況還帶有一點左的浪漫主義,

為「自由派」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現在還有著創作低迷化,走穴高調化一條,

各處參加活動就是不寫文章了。

而他之前的球閃,全頻阻等作品還是廣受好評。

三體?第三本其實比不上第二本好看,

步子太大扯著蛋。

以上,都是中國科幻的中堅力量,不存在什麼高低貴賤。


王晉康的《逃離母宇宙》寫的都是什麼,有點小孩子過家家的感覺。設想倒還可以,就是這個寫作風格,讓人沒有讀下去的慾望,昏昏欲睡


個人感覺,江波的銀河之心系列完爆劉


王晉康的作品,立意還好,不乏所謂宏大主題,但個別作品(本人只看過不到兩個長篇和當年《科幻世界》上的部分短篇)的行文風格完全不能接受。

以《逃離母宇宙》為例,本人無法評論其好壞,因為根本沒堅持看完——其語言過度瑣碎,都很難找到每個自然段重點要說什麼。極端點說,就像小學生湊字寫日記一樣,想到什麼寫什麼,做的每件事都往上寫。最後看到三分之一左右,頭昏腦脹,放棄了。

劉慈欣的敘述和描寫部分相對簡練。雖一直有人物刻畫缺乏張力和情節硬傷之類的詬病,但個人覺得還好。留白也許顯得過多,以至於變成了欠缺,但無論多大篇幅的小說都是「片面的故事」——有多少作品更是只講一個房間或者一條街,一天或者一個星期的?科幻與現實題材相比恐怕更只能是「片面的片面」。講好那個時代的濃縮的故事就可以了。

劉的作品多以事件為主體,就像看美國大片一樣(必須強調,我對所謂大片沒什麼感覺,只是逢時湊個熱鬧),人物相對扁平但也做到了凸顯特點。總之,至少做到了突出重點。

至於王晉康老先生的長篇,我覺得去除那些對情節無幫助的繁冗內容會顯著提升閱讀體驗。他的短篇顯然要比長篇好。


由於記不起原稿,根據記憶隨便談談。

據說劉慈欣創作短篇小叔的階段是廣泛的閱讀了國內外的科幻作品,然後整理出中國科幻缺少哪些類型的作品,一個個的用自己小說去填補的。有點主題先行的意思,但是個人的氣魄確實與大部分中國科幻不同。


其實我個人比較看好阿缺

但是就目前或者說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人能超越大劉

大劉勝在他新奇的想像力,那種敢於顛覆世界觀的創意

而其他的諸如何夕 阿缺 之流用的點子都略顯陳舊

畢竟看科幻需要一定的門檻


不邀自來。科幻小說這種東西,我的理解是對文明在某種技術水平和外部條件上會產生什麼樣的道德、制度的探討,技術原因的排除使科幻小說更能站在哲學的高度思考問題,但王晉康的小說總是充滿說教的意味,三觀太正,導致一個好的點子下作品不精彩,更像是黨和國家的套路;與之相比大劉的作品更注重去道德化,如人類的普世價值對三體人全不適用,這也讓劉慈欣的小說擺脫了立場的限制,走向哲學高度的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我想這種反差也就是王和劉最大的差距吧。


我讀過部分水工的小說,絕大多數電工的小說。

很明顯的,黃水工的小說是傳奇敘事,劉電工的小說是史詩敘事。

通俗的說吧!水工的小說更色情,電工的小說更驚悚。


我讀王的小說的感覺就是覺得寫的太平靜了吧。

而且我總覺得,結局有點偏向平淡,就算是蟻人這樣神奇的構想,結果也只是集中到一個村子而已,如果放大到這個世界呢?而且結尾就是感覺讓我以為還有波瀾就直接結束了。。

無論怎樣,我都是難以代入感覺的,而劉的那篇帶上你的眼睛,小時候第一次讀到就驚艷了,竟讓我一直記了下來。

大劉比他多了那些思考,對於涉及到人性的東西會讓我讀起來更加難以忘記。

我至少沒法忘記那個眼睛了,那個待在地心的小人啊。


電工寫作就是不同。就像屠夫寫作(如長月達平)一樣,比起科班出身,總是別有風味。


劉慈欣和其他華語科幻作者的不同,是劉努力去講個好故事,而別人則是拚命讓自己看上去很會講故事。


沒人邀請,我自己邊喝酒邊回答。大約初中時開始看(科幻世界)那時候不看作者的。只知道王晉康和劉慈欣,大蓋是因為「這麼牛逼是誰寫的?」西奈噩夢,《癌》忘記了是這個名字么?並不輸於地火,鄉村教師,和鯨歌。然而呢?距離產生在《流浪的地球》,《球狀閃電》,《全頻帶阻塞干擾》,《超新星紀元》等等作品,更不用提世界級的《地球往事》系列(私人認為球狀閃電已經是世界級作品了。)。想像力大家都有啊,文字能力大劉我只能說略勝一籌,差距在於對「大」的駕馭能力,我不知道應該如何闡述。大劉的經典作品,距離動輒就是億萬光年,時間以千萬年記,恆星級能量隨處可見,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