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康等人的作品與劉慈欣的差距(yi)究竟在哪裡,如何評價這種差距?
讀過王晉康的一點短篇和長篇《逃出母宇宙》,感覺沒有引人深思的點,有大量(中國)英雄拯救世界的橋段;至於江波的《銀河之心》沒讀過全部,但也覺得是在為了讓作品硬而堆砌技術什麼的;何夕風格感覺偏軟,也不太了解。個人認為中國科幻未來領軍人物會是張冉、阿缺、索何夫他們,當然或許也會有無名小卒還在成名的路上。
既然題主專門點名了老王,那這個答案主要也寫老王吧。老王等人和大劉的差距,其實就是大劉對於這些人的優勢,在我看來,關鍵的一點是對於長篇題材的把控能力。雖然說用《逃出母宇宙》和大劉的作品比有些耍流氓,因為從年齡上來看,創作《逃出》時的老王無疑已經過了寫科幻故事的黃金期,但不得不肯定的是,老王高產的長篇始終沒有太大長進。
短篇和長篇的創作是有很大不同的。特別是對於科幻來講,一個短篇或中短篇,內核的設定、世界觀的描述就會佔掉很大份額。有的作品直接勾勒出這些東西,然後跟隨人物逐漸寄予內核和世界觀人的味道,也有的作品隨著情節發展作娓娓道來,逐步展開。基本上一個好的點子,一個好的內核或世界觀就可以支撐其一個好故事。比如大劉《詩云》里的詩,韓松《創造者與乘客》中的機艙社會,再比如老王的《七重外殼》。
但是長篇,特別是優秀的長篇,如果想要以這些點子來取勝的話,可以數數大劉在《三體》里令人髮指的「浪費」了多少點子,智子、人列計算機、飛刃、面壁計劃、黑暗森林、二維展開……這種寫作方式是可怕的,也是很燒腦耗神的。至少在我看來,從構思上來講,構思一個點子比構思人物要困難。可寫起來就不一樣了。人物的塑造一直是中國科幻的短板(人物可以不重要,比如2001,但大多數人都沒有創作好人物顯然不是因為大多數人都覺得人物不重要)。四大天王在人物塑造上各有長短,總體而言(除三體和球閃)卻依然沒有留下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何夕嗎?哪個何夕?滑膛呢?馬上能想起這是誰的有多少人?至於史林、魚樂水這些人,比起大劉人物塑造手段單一、要麼始終如一的臉譜化要麼來個極度反轉的對比,他們的問題更嚴重,因為我無法感觸到他們究竟是「誰」。(三體因為有足夠宏大的背景支撐。人物的悲劇性、戲劇性或是英雄感得到了體現,雖然技法有限,還是有很多受到讀者喜愛的人物。)在情節上,韓松的《地鐵》等風格詭異的作品放下不提,何夕的《天年》明顯的情節配不上設定的世界觀,錢莉芳的《天意》《天命》只可粗讀不堪細究(錢老師的文字還是不錯的)。而老王呢?老王長篇中,情節設定問題頗多,缺乏一氣呵成、上下貫通的氣勢,靠著雄辯能力將很雜的小點子拼到一起,儘管如此,依然常讓人覺得發展到某一步理由並不很充分。比如《逃出》中的雁哨計劃,光看這一部分構思很震撼,總體來看,老王像是想到了這麼個構思然後努力把故事這麼寫了過去。當然,創作本來就是這樣的,問題在於我在老王的故事中明顯地看到了這種努力的「痕迹」,一個好的故事是不該給讀者這種感覺的。而大劉的長篇,《魔鬼積木》和《白堊紀往事》屬於低配置,《超新星紀元》有些流水賬;《球閃》在情節上已經達到了很高的高度,相信很多磁鐵甚至愛《球閃》勝過愛《三體》;而《三體》自不必說。沒有足夠強大的點子,人物和情節的薄弱會暴露無疑,老王的缺點、他對作品駕馭力的極限也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人物的簡單使得他們徹底淪為一個個純粹的視角,沒有好的背景和情節,這些人物又難以升華出作為種群代表失去自我的宏大感和悲劇感。因此,我們閱讀時,感覺到了單薄和平靜。其實,老王的中短篇功底非常深厚,用「地攤文學」來形容簡直是一種輕蔑,「紅薯味」的科幻雖然他自己認可但我認為不足以涵蓋全部。《七重外殼》《轉生的巨人》《水星播種》都屬於中國最優秀科幻中/中短篇,獨創性和可讀性都很高。科學素養上,從老王的履歷來看,我絲毫不懷疑他的素質(儘管相比大劉的「技術幻想」,《生命之歌》中的DNA次級序列、《逃出》中的三態真空這些「理論幻想」確實看著像民科,但相信老王很清楚自己在寫科幻);還有令人非常佩服的是,老王這麼大年紀了,對於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很強,從《七重》中把同性戀作為資本主義社會「墮落」的例子之一,到《逃出》中對同性戀的基本認可,這對於大部分那個年代的中國人都是一種幾乎不可能的轉變。但是,決定一個科幻作家在當今中國市場影響力的,終究是重量級的長篇小說,如果沒有優秀的長篇,你有再多其他優秀的作品,市場不會來關注你;你自己有什麼優點,大眾讀者也不會來關注你。老王長篇中的諸多問題,以及一次次的嘗試都沒能取得決定性突破,使得他不得不在這一波浪潮中被壓了下去。這有他自己的問題,他的高產,他很努力勤奮,但作品說明他似乎沒能真正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突破的途徑,去想大劉式的點子?利用他人之弱強化自己的人物塑造?他在他的「理論幻想」上走得很遠,三態真空理論和配套的雄辯能力像是練到了家的邪功(其實老王可以試試海因萊因的路子,風格有點像)。從宏觀角度來看,老王,他的成功和失敗,是中國科幻發展的鋪路石,在他的黃金年代,中國科幻還沒有發展到優秀大長篇的程度。儘管後來的大劉的《三體》依然是橫空出世,成功得讓人意想不到,但市場的積澱終究比老王時代深了不少。(雖然想想中間時間也沒多久)。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老王的這個年紀,基本不會再有突破了,當然,我們要對奇蹟有希望;就算不會有奇蹟發生,老王的那些中短篇和他為中國科幻的貢獻都會被銘記。老王老了,韓松近年來科幻方面的質量也在下降,大劉基本不出作品了。何夕相對比較年輕,這麼多年後終於跨出了《天年》這步嘗試,我拭目以待他能走多遠。總體來看,四大天王的時代正在過去,我們翻過了一頁。題主說的那幾個新人,也是我看好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如果能在老王身上真正得到借鑒,也是老王的意義之一。
王晉康是一個開路者,他和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天才之間有差距,但他依然是一個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個人感覺,純粹是文筆的差異。劉慈欣寫的東西無論是深度,排布,架構還是核心思想其實是讓人們讀起來最舒服的。總的來說,寫得好。但不見得深。
因為大劉作品的很多核心邏輯思想其實是暗暗地符合中國現在這個時代很多人的主流價值觀的。而且很多看似駭人聽聞的邏輯,其實也是恰到好處的。是我們覺得正常的,可以接受的。無論三體,贍養人類(球閃是個例外),裡面的獸性還是人性黑暗森林法則,仔細想想,我個人覺得其實是契合當下中國人潛意識的。小的作品流浪地球什麼的就不說了,大家感受一下你會發現他的東西是大多數中國人骨子裡覺得正常的,覺得可以接受的——資源不夠就是搶嘛,三年自然災害就是要吃人嘛,人道主義就是傻逼嘛,所以除了球閃他其實都在討論人與人的關係(在三體里抽象為文明與文明的關係,但其實都是兩個同角色的博弈)。尤其是資源匱乏情況下人與人的關係,因為這就是一直以來中國社會的情況。
於是生存呀,功利主義呀,這些永遠都是大劉的永恆主題。初讀會覺得屌炸了,就像我12年讀的三體,覺得好牛逼啊。
但是其實境界不能算高吧。
韓松也是討論人與人(這類同等角色間的博弈)的關係(紅色海洋為代表),但韓松側重點和劉慈欣不一樣。劉反映的是一種該情況下適用的方法論,而韓反應的是更高層次:精神,文化,信仰這類不是很硬科幻的東西——對同等博弈情況下下的不同刺激效果。雖然討論的問題一致,但個人認為劉和韓沒有可比性,因為完全是不同的討論內容。
王晉康我個人挺喜歡,但他的弱勢是寫作能力真的很爛。母宇宙就不說了,《天父地母》,我覺得境界很高啊,科技發展那邊倒沒花頭,但他其實討論了人與神的關係。雖然中間敘事寫的真的不咋地,但是思想層次確實是到了。
這一點上何夕也是,有幾部短片比如《天生我才》《六道口》。透過去看,層次都比大劉要高。發現他特別喜歡捏時間尺度,把時間尺度一拉長,一拉短,可以達到一種很奇妙的思維體驗。因為有時候時間尺度一拉長,發現人不是人了,討論人和人的關係,就沒意義了。再拉長一下,人和物突然也沒關係了。這樣的感覺。
但是說真的我覺得就哲學意義來看大劉其實是最低層次的。他的主旨思想還停留在我們這個維度的,這個時間點的,這個國家的人的層面。可能也正因為這樣讀起來最舒服。不得不承認綜合來看真的很棒,幾號每篇都是(但是我很討厭鄉村教師,不知道為什麼。)
但是鑒於物理學到最後就是哲學,拿宇宙這麼大的題材討論這麼小的問題個人認為其實是很淺的。因為就最簡單的時間尺度一變,很多問題其實壓根不是問題,也沒必要討論。王晉康和何夕的東西可以給我很多,作為一個人,的啟發,尤其是,想透很多很虛無縹緲但是感覺想通了就很輕鬆的事情。(難以表達哈哈哈)。而韓松的東西給我很多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啟發,雖然讀完了之後並不輕鬆。
ps突然想起一部作品講一群人在一個島上狩獵女性的,忘了叫什麼。我指的那種想通了很輕鬆的感覺,大致就是讀完這篇作品之後的那種感覺吧。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但別罵人,畢竟大家都是喜歡讀科幻的理性人嘛。小黃文方面我服老王當年對我幼小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乛?乛
王晉康的作品跟很多文化水平並不低但是寫起小說來讓人尷尬的作家有著一樣的毛病,就是好為人師。希望在自己的作品裡傳遞自已的想法,進而讓讀者認同自己的想法。且不說這些作者的知識水平是否足夠教導讀者,他們把說教放在故事本身之上,再加上文筆一般,小說就處處透著一股刻意的味道,像我這樣脾氣不太好的,看王晉康的小說根本看不下去,到了現在一看到有王晉康的名字,腦子裡想的就是,這老頭又裝逼呢。然後直接略過。
韓松哪裡寫過銀河之心,他那種異類的更接近純文學的寫法怎麼會寫那麼硬核科幻,那是江波作品。王晉康早期作品很好(雖然有他一貫的問題或者說特色),並不比大劉差,只是文風上各有差異,逃出母宇宙把王晉康的缺點放大的很厲害。如果不考慮個人喜歡和文風差異,大劉王晉康韓松三位的好的作品水平差異並不大,都是很有其文風特徵(包括缺點)的,何夕相對弱一些但是何夕的作品比普通的科幻作品更接近流行通俗文學審美啊人物啊劇情啊拿掉特定的科幻設定完全可以在各種通俗文學雜誌上發。就個人興趣上來說,我更喜歡大角的作品,但是他寫的太少了。這是短篇上。中長篇,就我看過的,大劉的《三體》唯一是遙遙領先的,其他人的作品都有很大的問題(三體也有問題但是沒其他人那麼大),《天年》和《逃離母宇宙》的問題都太大。倒是很多年前的雷風暴的《尋找人類》在長篇里算是很不錯的水準。
老王的作品有點裝逼,主人公設定個個智商200以上,在各種科學領域無人能出其右。但是說的話做的事卻看不出多麼智慧,讓人感覺:讀者都是傻逼,聰明人都這麼活著的。每次看都絕的被深深鄙視一頓。
作家寫某個人智商多高多麼聰明,不僅僅要直接寫出來,而是讓角色做一些能讓讀者信服的高智商的事情和判斷。老王不一樣,直接寫這人智商多高成就多高,然后角色幹什麼事都是正確的,高端的。
不僅僅有種被學霸鄙視瘋狂打臉的感覺。人家都是聖人,我們都是庸人,蟲子一般活著。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個道理題主居然還不明白。兩個人都是很出色的科幻作家,這樣不負責任的說老王比大劉差一大截,連我作為大劉的粉絲都看不下去了。《銀河之心》沒看完就又說江波不如大劉;對何夕「不太了解」就說「風格偏軟」,《帶上她的眼睛》跟《球狀閃電》相比還風格偏軟呢,是不是大劉就變成寫軟文的呢?一切以「感覺」「應該」「想必」作為論據得出結論的都是耍流氓。
剛看完《天父地母》,來答一發。我認為:老王的科幻,深度不如大劉。
要想到一個點子不難,難的是把點子深入下去,得出讓人信服的,精彩的結果。
比如天父地母中,有一個很好的點子,就是對整個人類天賦樹的重設,比如某一類技術出現或者不出現,那麼對人類社會有什麼影響?但老王沒有深入去探究,只是很淺顯的說了由於刪掉了哲學,創造出了一個極端尚武的文明。但到底如何「極端尚武」,也沒深入探討,最後我們看到的結果,好像和現在人類社會也沒啥不同。這個文明軍事技術極端發達,但到底如何「極端發達」,有些什麼神奇的武器,戰術?社會組織架構如何服務於這些武器,也沒有深入去說,就展示了一個死亡咆哮武器,而且這個技術還是地球人也有的,也不覺得有多麼的「極端先進」。對比下大劉對先進武器的描述,水滴,光粒,二向箔,每一個都有很具體,很深入的描寫,為了描述二向箔,還專門用一篇來描寫歌者文明,讓人覺得外星人的武器是讓人信服的。而且天父地母中的G星人是一個刪掉了所有哲學宗教藝術的文明,但那些人的說話行事和思維方式,和地球人沒什麼太大不同啊,文中反覆強調,科學副皇是個沒人性的怪胎,但看他行事,也不覺得哪裡怪胎了啊,還挺有人情味的呢。還不如地球上一些民族之間的差異大呢。相比之下,大劉對三體人的描寫,就要深入的多,動不動就脫水燒掉,智子的極端冷酷,「這裡都是食物啊」,這才是讓人信服的尚武。老王最受詬病的有2點,一個是民族主義,一個是偽科學。這個兩個東西其實互為因果,當年氣功在中國為什麼流行?折騰了幾十年,打開國門一看,天啊,我們落後太多了。理智告訴你中國不可能趕得上,但是感情又不允許你承認這點。這時候騙子告訴你,有個辦法可以讓我們快速趕上甚至超過外國,大家自然上鉤。
其實老王就算不信超能力也會去信別的。他對科學的看法僅僅就是工具而已,有了更順手的工具,丟掉換新的。而世界上最好的工具是什么?當然就是騙子的謊言,你需要什麼我就編造什麼。
我只想說,配圖太中二了,能不能刪掉??手動#(噴)
王晉康早期作品有種地攤文學的味道,偵探+美女破案那種內容比較多,有時候真的得跟小黃文沒什麼區別了,莫名其妙,完全地莫名其妙。不過還是要比倪匡寫的更像科幻小說。
劉慈欣最大的優點就是媒體經常評論的「空靈與現實的結合」,鄉村教師,地火,贍養上帝,贍養人類,鏡子,中國太陽,大藝術系列,圓圓的泡泡等作品很都巧妙地把一些現在的社會問題和科幻元素結合起來,有情懷有美感,清新脫俗,讓人讚歎於其聯想能力。
而與此同時的大部分中國科幻作家都很難做到如此的接地氣,過多地模仿外國作品,從科幻元素到劇情推進方式,有的仿得好些,有些相對拙劣----------那我還不如直接看譯文版好了。王晉康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我最喜歡他的《蟻生》。
但今天我不是來討論他的科幻小說的,我是來吐槽他每一部作品裡都必帶大量的性描寫的。每次都看得我硬硬的...超新星紀元其實真的是一本好看的書。
談國內科幻必言三體,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從球狀閃電甚至更早的開始看的
我覺得何夕可以和大劉一戰,不過他也駕馭不了長篇。
王晉康的「科學」 部分實在太弱。謝邀,劉慈欣的小說,內中存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者,不可道也。劉慈欣用小說蘊不可說之道,其他人都只是儘力表達可說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