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土地用地類型?

如何實地考察然後分析得出這片地方的用地類型?又如何確定用地類型的邊界?如齊雲山一帶。


關注這個問題挺久了,算是剛好專業相關吧。來強答一下。受水平所限可能也並不能很好地準確回答,算是拋磚引玉吧,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見諒。

下面我將分成以下幾個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回答。

1、土地類型的種類

2、土地類型劃分的依據及相應比例規定

3、土地類型的確定

4、我國目前在土地類型上的問題

5、關於土地劃分的其他規劃

6、怎麼查看自己所在地區的規劃情況

1、土地類型的種類

由於我國在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上存在兩個系統即規劃系統(住建部)和土地系統(國土資源部),土地類型也非常非主流的有兩個系統。(事實上在城市規划上還有發改委系統,但是鑒於發改委系統並沒有對土地類型提出獨立的規定這邊就不展開了。)

1.1規劃系統內的土地利用類型

城市規劃系統也很神奇對土地分成兩個系統,即《鎮規劃標準(GB 50188 — 2007)》 和《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其中前者是曾經通用的標準,後者出現後《鎮規劃》即只適用於鄉鎮地區,城市地區採用後者作為新的標準。

下面介紹兩種系統對土地類型的劃分,括弧內是土地類型代碼。

《鎮規劃標準(GB 50188 — 2007)》 內將土地類型分為居住用地(R)、公共設施用地(C)、生產設施用地(M)、倉儲用地(W)、對外交通用地(T)、道路廣場用地(S)、工程設施用地(U)、綠化(G)。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將土地類型分為建設用地(H)和非建設用地兩類(E)。非建設就不介紹了,建設用地再細分為8大類、35中類、43小類。

阿西吧,真是要爆炸,想我考研的時候做控規,代碼要背到中類,個別要背到小類,真是淚流滿面。

在大類的劃分上,分為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A)、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B)、工業用地(M)、物流倉儲用地(W)、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S)、公共設施用地(U)與綠地與廣場用地(G)。想進一步了解中類和小類的可以看:

百度百科: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

1.2國土系統下的土地類型

國土系統下的土地類型劃分,參照《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GB/T 21010-2007) 》分為13大類,62中類。大類包括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其他用地與城鎮村及其他用地。

進一步了解可參閱: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GBT 21010-2007_百度文庫

規劃系統和國土系統(還有發改委系統)向來是誰也不服誰。今天你出一個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明天我就出一個全國土地利用規劃,後天發改委還過來湊個熱鬧,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順手還把長三角城市群規劃給做了。據說前幾年,開會的時候還是

「規劃局的同志介紹一下規劃情況,國土局的同志看著配合一下」

現在已經變成

"國土局的同志介紹一下今年土地指標情況,規劃局的同志看著修改一下。"

真的是

待到今年67月,我們畢業就失業。

一畢業就碰到行業冬天是什麼樣的體驗

大概是手動再見。

2、土地類型劃分的依據及相應比例規定

劃分依據上,就城市規劃而言並沒有特定的套路。事實上,城市規劃這東西也講究因地制宜,主要還是以規劃師的主觀意願為主(好吧我錯了,還是以主管領導的主觀意願為主吧)。但在用地劃分上會有一定的比例要求。

2.1城市用地結構

城市用地結構的確定上主要有規劃師的主觀意願和專題研究兩種。

2.1.1規劃師角度的城市用地結構確定

上圖是我做的寧波某鎮規劃,當然是課程作業。可以大概了解一下各類用地的分布情況。

這張是該規劃的結構圖,很久之前做的圖,比較粗糙各位湊合著看吧。

上邊兩張是規劃前後的的各類用地情況對比。可以比較清楚的介紹規劃前後各類用地的變化情況,也可以了解一下各類用地的配合情況。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公共設施用地和綠地。

公共設施用地自不必說,城市的發展動力區塊。

規劃前後的用地調整和規劃結構。對其他用地以及城市發展起帶動作用。

此外,還有比較重要的是綠地系統規劃。

與公共設施用地類似,也是核心、帶狀的套路。

2.1.2專題分析下的城市結構確定

除了規劃師的主觀意願之外,也會做一些專題研究,比較常見的有生態敏感性分析、建設用地適宜性分析等。

以生態敏感性分析為例,

舟山市高程敏感性分析

舟山市近海距離敏感性分析

舟山市水源地敏感性分析

舟山市坡度敏感性分析

舟山市縣域敏感性分析

前四張是基於遙感和gis做的單因子敏感性分析,傳統的生態敏感性分析會對單因子指標繼續做空間疊加,得到生態敏感性分析。我這邊後續又增加了經濟社會指標,因此按行政區域劃分繼續做宏觀分析了。

一般來說生態敏感性高的地區,會盡量避免開發或進行較強的開發。

以上大概介紹了規划過程中用地劃分的一些思路(好像也沒講什麼。。。。),受水平所限,也不能更好地表述和回答,各位見諒。

2.2各類用地的比例規定

在各類用地的比例上有個很重要的東西:用地平衡表。

也就是這東西。裡邊最重要的指標就是人均建設用地面積。關於這個指標還有一個很神奇的東西要提。規劃系統對這個指標的上限要求是人均不能超過110平方米,而規劃做完以後要拿去國土部門審批,國土系統對這個指標的要求又是不能超過人均100平方米。那麼到底聽誰的呢?

你是不是傻,我不是說過了現在風向變了,要規劃局的同志配合國土局的同志修改么!?當然聽國土的啦!哈哈哈哈哈 。。。嗚。。。嗚。。嗚。。哭出聲。

除此之外,另外幾個比較重要的指標比例有

中心鎮:綠地:8%~12% 道路與廣場:11%~19% 公共設施用地:12%~20% 居住用地:28%~38%

城市:綠地與廣場用地:10%~15% 道路與交通設施:10%~30% 工業用地:15%~30% 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5%~8% 居住用地:25%~40%

我的習慣一般綠地和交通用地會盡量做多。工業用地的話工業城市可以做到35%。

3、土地類型的確定

土地類型的確定,前邊也已經有人提到,最方便的辦法就是用遙感做,用ENVI做監督分類:

上圖是我對舟山做的用地類型監督分類,採用的數據是TM8,分析軟體是ENVI5.1。

一般來說,遙感出於精度限制(每像素30m×30m)會不用來做真正的土地類型確定依據,主要還是用在研究方面,研究城市用地變化的大方向上。

在土地類型的選擇上也不會像前文提到的分成幾十種土地類型。常選擇的用地種類為建設用地、林地、水域、交通用地、耕、草、園地和未利用地五類。

對於具體用地類型的確定上,還是要測繪局去乾的。這方面沒接觸過,具體流程不太清楚,就略過了。

4、我國目前在土地類型上的問題

這方面,前文也提到了一點,就是規劃系統,國土系統和發改委系統在城市規划上的不統一,甚至相互干擾。比如規劃系統和國土系統的用地指標不一樣,「規劃不出城,國土不進城」的戲言。這些問題主要源於早期規劃系統脫胎於發改委系統,國土部門又自成一派三個部門發展過程中又相互聯繫相互衝突,單就城市群(圈)規划上就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城市圈規劃,比如規劃系統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規劃,發改委的長江三角洲規劃,國土系統的遼寧省國土規劃等,簡直相愛相殺。

近年來也有過對於這種情況的進行解決的嘗試,前幾年很火的多規合一就是旨在把三個系統的各自不同的規划進行統一化,單一化。也有些省市進行了國土和規劃部門合併(上海)、城鄉建設委員會(深圳)等的嘗試。

5、關於土地劃分的其他規劃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規劃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即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未來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等,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確定主體功能定位。上邊的圖片就是城市化地區、生態地區和農產品主要產區的功能區劃分。

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功能區分別作用為:

6、怎麼查看自己所在地區的規劃情況

最後關於怎麼查看自己所在地區的規劃情況。一般來說這類規劃信息都是公開的。在當地的規劃局網站上均有公示,部分地區如杭州、溫州市等 還會有類似於百度地圖這種模式的交互型的查閱方式。

插一句,不得不說規劃局的網站普遍比其他政府網站要設計的好啊!!(溫州規劃局網站真的可以,真的不是因為我是溫州人才這麼說哦,純潔臉。)

講了這麼多,就到這裡吧,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題主你好,題主再見!


題主問土地用途怎麼確定,在我們土地管理中,談到土地用途的話有兩種,一種是土地利用現狀的用途,另一種是土地利用規劃的用途。

A.土地利用現狀的用途類型是根據土地利用調查來確定的。主要涉及到測繪的一些內容。不嚴謹地描述一下土地調查的大致過程:

一、土地調查前期準備:1.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小組內部職責清晰。2.需要準備一份土地用途分類對照表。3.需要調查所用的工作底圖。4.工作底圖上每一塊圖斑需要對應準備一份外業核查表。5.相關測繪儀器工具。6.調查相關培訓。

二、在外業調查過程中:1.應有指界人指界,指界人一般包括土地使用權人、鄉村相關工作負責人組成。2.對照用途分類表以及工作底圖,在指界人指引下逐一核查圖上圖斑,並用儀器測繪每一宗地的界址點。遇到權屬界址用途變更的,需根據實際情況在工作底圖上標繪出來。

三、內業工作:將測繪數據導入arcgis等製圖軟體,根據外業核查表上實地調查的結果,繪製新的土地利用現狀地圖,統計各類土地用途的面積,編製土地調查報告書。

四、成果驗收:圖件、表格、文本這些成果經驗收成功後,就可以存檔並錄入資料庫了。這就是經過調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土地利用現狀用途。

B.土地利用規劃用途的確定是根據一個地區發展的實際需要來確定的。涉及到規劃學、經濟地理學的相關內容。

打個比方描述一下確定一個區域土地規劃用途的大致過程:比如1.規劃2020年我們縣將會有多少人口,這麼多人口需要多少糧食,按照目前的糧食產量需要多少耕地才能保證這些糧食。2.規划到2020年,我們縣城鎮人口將會有多少,這麼多人口轉移到城市中,我們需要徵收多少農用地為這些人建造住宅。3.按照目前的工業產值,規划到2020年我們縣工業產值如果要翻一番的話需要建多少工廠,這些工廠需要新徵收多少農用地來建立。4.商業服務業發展需要多少土地,公共管理與服務需要佔用多少土地。所有這些規劃數據確定以後,根據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相結合的相關知識,將每一種土地用途落實到具體的區位上就ok了。

主要參考教材:

《地籍管理》(葉公強)、

《土地利用規劃學》(韓桐魁)、

《經理地理學—原理、方法與應用》(劉艷芳)


可以用遙感軟體來粗略估算。想要精確的結果,以個人的能力比較困難。

方法就是利用ENVI的非監督分類,將某片區域的遙感圖進行分析,可以大致得出各個土地類型的比例,以圖片的方式反饋出來。


其實題主問的問題有點模糊了,讓人不太好答…

還是按自己的理解簡單回答下吧。

如果題主指的是土地利用現狀的話,國家是有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的,網上能搜到。現主要在用的是03年和07年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裡面如何定義某個用地類型都說的很清楚。至於確定用地類型的話,在大的尺度上可能會採用遙感技術,但在細節方面現在還是得靠人力拿著圖紙出去跑,修改後回去成圖。

如果題主指的是規劃圖的話那還得請規劃系(人文地理)的同學來回答了。


大多數都是遙感影像解析吧,再加上非監督分類這種軟體解析。

如果是處理柵格數據,加上確定最小的柵格單元內的土地利用類型(即常說的同質單元),由該柵格單元里佔主導的土地利用類型決定。


你的問題問得~確實讓人看不懂。

你可以去國土局收集土地利用現狀數據,這個是1:1萬的,基本上可以落實到每個地塊,至於平常說的土地利用類型這裡面都是有的。當然這個是涉密的,但一般正經項目通過正式渠道,拿到問題還是不大的。

如果你是搞研究,這個邊界不是你研究的問題么?不是應該結合影像和實地調查自己畫么?


首先要搞清所指的用地類型是什麼,是土地覆蓋land cover還是土地用途land use。這兩個概念有聯繫又不同,不如兩片森林,在cover的概念上是同一個東西,但是如果一個成了森林公園,一個成了林場,那在use上是兩個不同的東西。要是land cover,拿遙感影像分類就可以,要是land use,目前情況下只能你去實地調查了。


用遙感吧

地面上不同物質的反射波段都不同,搞清楚每種物質經過反射後在遙感影像上是啥顏色(遙感影像顯示顏色也要一致)就能確定了


你用詞不標準吧,什麼叫用地類型,這就是全國土地用途分類。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的旱災區和水災區部分重合?
為什麼在日常稱呼中,大家都習慣將東三省說成一個整體的東北呢?

TAG:土地 | 中國地理 | 土地規劃 | 區域地理 | 土地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