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元年春之祭》這本書。?
今年新星出版社推出了《元年春之祭》,雖然我沒看過,但是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其實就是求書評!另外大家覺得這本書能算是中國推理小說的傑作嗎?類似《三體》的出現。
私以為,這本書真的很一般。本人喜歡閱讀紙質版書籍,所以讀《元年春之祭》的時候實在是如鯁在喉,彆扭尷尬難以下咽,吐出來不看又捨不得買書錢~我看別的答案有將這篇文章和其它小說做比較的,我就不比較了,單就這本書本身寫一點看法:1、取名是真的拗口,還以為自己讀的是什麼十八線瑪麗蘇網文2、文章帶有明顯的日系腔調,但又不單單如此,更更多的時候是把日式和古風進行糅雜,顯得極不協調
3、含有大量炫技的成分,我並不反對炫技,但你至少要保證一篇文章的整體性吧?讓它看起來稍微體面一點~
4、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文章傳遞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問題,包括對女性婚戀觀的一些看法,對兇手殺人動機的解釋,甚至在文章結尾涉及到「秀色」等等描寫,我本人是非常反感的~這是我最近幾年最糟糕的一次閱讀體驗,小說的文字功底差到不忍直視,稍微差不多一點的網文作者都能寫的比他強。尤其是角色間的對話,明明是漢代背景,對話卻充斥著日系輕小說翻譯腔的感覺,長短句的把握糟透了,對話完全沒有節奏感沒有口語感,病句還很多,真想請作者把自己小說中的對話朗誦出來,然後讓他摸著良心說說感受。
有劇透 慎入
此處修改一下,血與色盲是偽推理,不存在的,真正的手法是因為心理陰影導致的密室
我錯了,求不打臉
陸老師寫的棒極了先回答問題:
《元年春之祭》沒有辦法也不應該在國內推理小說領域取得類似於《三體》在國內科幻小說領域那樣的地位。如果《元年春之祭》真的成為了國產推理小說中的《三體》,我們就可以負責任地說國產推理已死。無論如何,這塊過於沉重和華麗的牌匾頒給一個作者的出道作,對這個作者是一種捧殺,對業界也是一根棺材釘。《三體》是劉慈欣個人風格發揮到極致的作品,一個作者寫出這樣的作品是需要勇氣和時間的:他既需要勇氣創造自己的風格,也需要時間來完善自己的風格。這兩者,也許陸秋槎具備前者,但是他不具備後者。《元年春之祭》是他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作品。即使陸秋槎真的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在裡面,這也只能說是雛型,離有自己的強烈的個人風格還很遠。
其次,就算《元年春之祭》是作者厚積薄發出來的集大成之作,它跟《三體》還是有所不同:《三體》在知名度上的成功,有自身的奮鬥,但是歷史的行程也是很重要的。我在初中時就讀過《三體》,那個時候《三體》只是在科幻圈子裡受讚譽很多,科幻之外誰知道它是什麼呢?改變這個狀況還要在《三體》得獎了之後。得了獎,它一下子就成了國產科幻小說的希望。我們歷來是喜歡捧一個特別厲害的東西來當做我們的希望,但是也只有個希望掛在那裡,證明我們來過(其實這是一種美妙的錯覺:真正來過的是劉慈欣,不是我們),僅此而已。《三體》是優秀的小說,但是我不希望《三體》的這種「成功」發生在《元年春之祭》身上(也沒辦法發生,它不能滿足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如果發生了,它也只是成為了大家的一個談資,對國產推理小說的發展其實是有害的。不信你去看科幻愛好者圈子對除了《三體》什麼科幻都不懂還特喜歡瞎嚷嚷的三體腦殘粉作何評價。書評部分:說了那麼多,其實我還是不討厭《元年春之祭》的。它的炫學很有趣,雖然不是最有趣的,但也不令人討厭,你可以專門把講解屈原的部分截取出來,當做一篇附帶腦洞的科普文字,也是可以看得帶感的。它的人物塑造是及格的,雖然配角完全記號化,但是主角之間的糾葛和情感表達也是能讓人感動到的。它的人物對話是一個災難。也許會有讀者好這一口,但是我不喜歡。我讀完這本書後第一次認識到為什麼大家會對「輕小說般的語氣」有那麼大的反感,因為真的就是很生硬。會讓人覺得「這真的是正常人會說的?」「每次都這樣說話,他們的嗓子受得了嗎?」它的詭計是嚴密的,雖然說舊的案子我還是覺得雞肋,完全可以捨棄掉,但是新的案子很巧妙。我的感覺是新案子的詭計有種玻璃工藝品一樣的纖細。它脆弱,但是就是屹立不倒。它所表達的思想……這個我沒太注意,因為小說里表達的思想怎麼想都會有種「這是詭辯」的不適感,但是我給大家保證,就算你一丁點哲學細菌都沒有,也還是能看的。總結:
我不算太喜歡這部作品,但也不討厭。這部作品作為小說具有合格的品質,有一兩個讓人喜歡的亮點,但是作者個人的惡趣味有點影響到小說本身,人物對話是很大的減分項,炫學則很有趣。一本正常水準的推理小說。我們需要的是這樣的作品能夠填滿我們的推理小說市場,至於把它當成救世主……作者聽到也會不高興吧?因為書寄到了上海,而我現在在香港,所以還沒有拜讀。但我已感受到了秋槎君題籤的層層寓意:「惟經典之所美兮,貴道德與仁賢。」語出班昭《東征賦》,班昭是漢代的女文豪,而秋槎此書的主要人物正是漢代的少女;這句「話言」(《毛傳》:「話言,古之善言也。」)也是秋槎志趣所在,同時隱含了對我的勸誡——他知道我常做無謂之事,浪費寶貴時間,把「「道德與仁賢」置諸腦後。所以這句話作為題籤再恰當不過。我認為,秋槎的本質是儒者,他曾說過要把小說寫出離騷的境界,而看他以往的文字,給我的印象確實「騷」,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高冠博帶、長劍陸離的精神形象,那種行吟澤畔、紉蘭為佩的孤高,在當代文學中十分罕見。本書的主線是一件圍繞《楚辭》發生的謀殺案(類似《玫瑰之名》),結合了漢代的經學和考古,我還沒有嘗鼎一臠,不好妄加評說,但據我了解,秋槎在經學、古典文學和日本推理小說上的造詣極深,此書是他傾注心血、然脂暝寫之作,我想對文學和人生抱有嚴肅態度的讀者,一定能感受到作者對「道德與仁賢」的追求。
原評論發佈於豆瓣「文學少女」的古風推理妙作 (評論: 元年春之祭)
發佈於微信號:鮮肉月餅推理偵探團3.31夜下單、4.2晨收書、4.2日側閱畢、苦思一日深覺難以作評
&>&>&>&>&>閱讀之緣&<&<&<&<&<
原本近期是沒有購書打算的,只是偶爾瞥見了作者見面會的文字稿,閱後方覺作者之才思。稿中部分段落也解了我多年來閱讀推理小說的迷思。無以為謝,唯有購入作者著作一本以表敬意。
&>&>&>&>&>閱讀之前&<&<&<&<&<
每每閱讀之前,我總是會有一絲懼意,來源繁雜多源。而對《元年春之祭》則源自作者的自我介紹 「嗜讀日系推理,深受三津田信三、麻耶雄嵩、法月綸太郎、米澤穗信、迦納朋子等人的影響」 要談閱讀口味總是人有百種各有不同,在我淺顯的閱讀量中,總有兩位作者讓我精疲力盡,雖知是佳作但至今尚無勇氣全部閱盡,三津田信三就是其中一位。如果作者文風和三津田老師太過靠近,恐怕先是讓我怯了三分失了興緻。
幸好還有法月綸太郎老師被提及讓我又添幾分自信。法月老師是我多年來頗為喜愛的作者,只是在國內無論人氣還是評價都有些讓人唏噓,頗有點讓我岔岔不平。雖然只位列作者所列第三,依然希望有其他讀者能發現法月老師的優秀。
&>&>&>&>&>書評正文&<&<&<&<&<
更衣沐浴焚香展卷,書中文字甚顯作者文學底蘊,多有生詞僻字現於文中。輔上各種華美優雅的描寫和字字珠璣的古風。不禁讓我有一絲臉紅,羞的不是那文中少女的嬉戲玩鬧的曖昧情愫,而是自己知識的淺薄和見聞的孤陋。總覺得一個文盲,實在沒有臉面讀書。
不過縱使這般佶屈聱牙的文字,倒也沒有太難閱讀(除了生字)。這可能是作者有意在文學性和通俗性上做了些許的平衡。畢竟小說還是需要給大眾去讀,寫的太過晦澀難讀就違了推理小說的本意。不過如此一來,倒也有了缺憾,對白部分的處理,略顯得有些曲折不一。不過想必也是無奈,沒有更好的處理之法。
作者在見面會中曾提及自己的文筆,說是若不是推理的題材,以其之能無法寫作,恐也只是謙虛之言。對於如何判斷文筆,我也所知甚少無法公正評斷。但是必要的斷句破句,文章段落,作者處理的都是極佳。這比大多數華文懸疑作家已經高出不止一籌。
本作背景發生在天漢元年,文中人物儘是飽讀詩書之人,當然少不得炫學。我一向不喜歡炫學一脈,並不是炫學不好,而是炫學結合推理文體太難。寫的好的作者太少。並不是一段炫學中有伏線可以和解答相關,就可以稱為優秀。炫學帶來的必然是閱讀節奏的破壞,而且多數情況下炫學中的伏線也並非無其他方法可替代。我甚至懷疑那些炫學推理只是作者個人學識的有意賣弄和愚弄編輯讀者的卑劣手段。
《元年春之祭》中的炫學,多獲好評。其理由無非是和解答的結合較好。只是這種結合究竟有多緊密,這段炫學於全文有多必要,正反兩面的影響孰重孰輕,我也只能保留自己的看法不置可否。免得泄露了天機,擾了未讀之人的心智。我相信我不是一個人,總有人的看法會和我一致。
(這段也許有人會覺得有泄底之嫌,但是如若炫學和詭計無關,為炫學而炫學那就落入了下品,這本書也就不看也罷。於是既然書中有炫學必然是和詭計有關,讀者也應該知道這點,所以我沒有泄底,這樣的詭辯你不信也要信)論詭計,本格推理髮展多年,該用的詭計都差不多已經窮盡。最多是互相結合的不同或者具體實施的替換,核心的東西已經很難變出花樣。切勿想要搞一個大新聞,作者也是沒有這樣的企圖的。藏葉於林,確實手法也是非常的漂亮乾淨。不談獨創性,合理性是做到了。只是其中有一篇偽解答讓我頗為不解,待過段時間之後再去討教。
最後說說《元年春之祭》中的動機,有些短評和長評都有些詬病,認為動機顯弱。不過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本作動機可謂最大的亮點。其重要程度遠高於核心詭計,有些推理小說沒有動機依然可以成文,而這篇《元年春之祭》缺了這樣的動機,就什麼都不是了。而作者對於動機的伏線也已經全部埋藏於文中各個段落,清晰自明,望各位不要忽略。
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言,這部《元年春之祭》有著強烈的個人印記,恐怕普世之下唯有作者一人才能寫出。這源於作者本身的知識構造。在這不多表述,以免誤了還未讀過此書朋友的樂趣。只是作為出道作(出版),還有許多方面函待加強,我想作者也並非那種首作即是終身最強作的類型吧,希望不是,不然日後就會失去許多的樂趣了
P.S.
要說有緣,多年前大量閱讀推理小說之時,曾在微博和豆瓣無差別添加關注同好賬號。其中記得就有自稱「文學少女」的陸秋槎(微博幸而還被互關,只是後來因為變故我清空了微博所有內容)。當時其豆瓣主頁已讀一欄讓我嘆為觀止,也一直誤以為作者真如起名是一位酷愛文學之「少女」。多年後,當年的「少女」已然成為眾人口中的「姐姐」,我是決計不能忍受這種稱謂的,「她」依然是我記憶中的「文學少女」,直到我在小站發現了真相...
這也是本評論標題的來源,實在是想不出合適的標題...P.S.2
比較遺憾的是,今年3月26在復旦舉辦的讀者見面會,雖離我居住之所僅一街之隔,卻也是無緣前去。往作者第二部作品早日問世,但切勿在擇清明前後,屆時一定攜本作與新作一同前往,望可補上簽名。只針對「甚誰」的回答。
看過書的人都知道你捻出的○○和○○是偽解答(而且只是第一個偽解答),根本就不是真相。這樣也能黑得飛起?還有人附和?
我是從某個acg貼吧的推薦帖得知這部小說的,與主流不同的是作為一個百合控我被百合古風推理吸引了,隨即下了訂單,為了包郵還買了葉嘉瑩老師的《唐宋詞十七講》。
書到後我用了一個午休一口氣讀完了。
看完了後陷入了一種無名的憤怒中。今天下午翻看日記看到了一年前寫的感受:
看到「信東君的都是紅綠色盲」的時候,我內心飛過「這TM是在扯淡么?」的滿屏彈幕。一年後我仍然能回想起那時的憤怒和失望。讓我最驚訝的是陸秋槎居然是個男的……
深得日系意識流推理的精髓,也深得國產互相吹捧的精髓。
推薦閱讀:
※國外推理小說為什麼看不下去?
※國內為什麼這麼少質量高的推理小說?
※這幅描繪死人腐敗過程的畫是誰畫的?
※該如何評論松本清張,和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並列?
※經常看推理小說會讓人變聰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