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萬資產算是財務自由了么? 如何更合理配置資產?

更新:16年底將郊區房賣掉入手市區一套490w的筍盤,花了點錢裝修(我比較擅長小成本改造大換顏),現該房市值780w。這樣加上今年整體以來的上漲,房產市值達3300w,手頭現金配置200w。自居1000w,其餘2300出租年回報25w。生活從來不會一成不變,財富的多少與安全感未必成正比,但是中國大部分中產家庭的資產根本遭遇不了任何家庭的風浪(比如大病之類)。所以,根本沒有永恆的安逸---退休。

更新:過去的2016年,一線城市房產大幅上漲,加上年初花掉手頭大量現金購入新房產,持有的房產價值升值到2400萬,手頭現金配置200左右。不再糾結退休不退休的問題,在這個變幻莫測的社會裡,保持與社會信息的同步很重要。

在一線城市有房產價值1200w(500w自居,其他700w出租租金合計年回報15w),現金700w(理財回報5-7%,低風險),夫妻年收入合計100w左右較穩定,兩孩,雙方父母均有存款和較高退休金。這樣,可以算是財務自由了么?接下來,是按部就班還是有更好的資產配置安排?夫妻一人是否可以退休?


我覺得財務自由的定義是,非工作收入可以大於家庭所有支出。

從你的描述來看,非工作收入大約在49-66萬之間。不知道7套房有沒有房貸要還,然後是否夠支付家庭的日常開銷、子女教育等等。如果足夠,目前來說應該是符合財務自由的概念了。

但是如果剛剛符合的話,貨幣資產從長期看面臨通脹的壓力,所以未來是否能夠持續滿足,這是一個問題。


我和樓主情況比較類似,我們可能比樓主年紀大些,夫妻今年均40歲,現在二線城市,兩個女兒快上小學,雙方父母不需要我們財務負擔。

目前狀況是:自有住房一套300平市值400萬元左右,另外有其他幾套住房總市值200萬左右,另有現金1200萬元用於信託投資目前年收益8.5%左右。夫妻雙方均為高校老師,高校工資收入不高,但工資外年收入100萬以上(如果自己辛苦些就高些,輕鬆些就100萬元保底)。

我目前的計劃是3到4年內再積累800萬元(包含現有資產增值收益),可投資現金達到2000萬元就達到財務自由目標線,計算方式是2000萬元,信託資產年收益8%扣除3%通脹(保證本金購買力不損失),每年實際收益率5%左右。這樣每年固定有2000*5%=100萬元用於生活開銷。

這樣我們即使不用做任何工作也可以自由的生活了,平時可以全世界旅遊下,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悠閑地,完全無壓力無目標地繼續掙些錢。

當然前提是不發生經濟崩潰,重大戰爭災害等意外,導致資產大幅縮水貶值。

我覺得樓主目前房產資產比重大了些,前幾年房產瘋狂時肯定沒的說是好事。但是未來房地產系統性風險可能比持有現金、金融資產等高,流動性也會差些。

關鍵是這麼大量的固定資產租金收益率比較低,比信託等金融資產收益率低,享受不到資本增值的好處,會影響到你財務自由目標實現的進程(假如年凈增儲蓄100萬元,也要10年才增加1000萬元)。

我覺得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更高層次的自由度,無論是愛事業還是愛生活,都最好能在實現財務自由的前提下,做自己最愛做的事情,享受人生。從經濟學理論來看,人生其實就是工作和享樂(或者叫自由支配自己人生)之間的一個權衡,約束條件就是有限的人生時間。因此,沒有必要為了最求更多的金錢去犧牲自己有限的人生。

歡迎和樓主探討。


不要算你自住房屋,剩下的房屋價值,加上現金,按照6%理財收益,再減去通漲3%

如果數字超過你家每年支出,就可以退休了,超出的越多,扛風險(因各種意外發生的大額支出)就越大

如果能超過一倍,則比較安全

舉例,如果你們家每年開支60萬, 60除以3%,你們需要2000萬達到財務自由,需要4000萬達到自由且安全

如果你們家每年開支12萬, 12除以3%,你們需要400萬達到財務自由,需要800萬達到自由且安全


在一般意義上算是財務自由了

至於資產配置,像題主這種年輕的已婚人士,可以追求穩健偏進取的資產配置方式

我的建議是一線城市房產(50%)+私銀理財(20%)+各種保險(5%)+股票(10%)+各種基金(15%)

如果題主想讓資產增值跑贏各種收益,可以適當提高基金和股票的比例

雖然肯定有人會說A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君不見社會有比A股更嚴重的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社會上依然有層出不窮的新貴出世?當然A股需要一點經驗知識、理性思考在裡面,動不動一跌就是國家的問題,一跌就是莊家的問題,失敗請不要從別人那裡找原因

堅持價值投資,別貪婪,別恐懼

僅此三點可保你在未來幾十年跑贏年化10%的,也許剛開始的幾年內你會跑輸地產、P2P、信託之類的,但長期來講,你會逐漸超過他們,越跑越遠


一般水平的生活,算財務自由。資產方面與你類似,我今年27歲了,我至今一年已經不工作了,去了幾個國家旅行(非旅遊),每次回來就感覺空虛,可能是未婚的原因吧?這點和你不一樣,我現在不覺得不工作真的是件「特別好的事」,因為真的很無聊,感覺自己生活突然像沒有了意義…


其實我一直覺得,只要是還在問這個問題的,必定是沒有實現。

財務自由基本就是個偽命題。怎麼才算自由?這和你的家當價值多少錢沒啥關係,這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有人覺得住別墅開豪車,到處買買買不用考慮明天起來銀行還剩多少存款才夠用。也有人覺得只要有屋住有食吃,偶爾出門旅遊,生活安逸即可。所以在我看來,財務自由只要問自己是不是就可以了,不需要別人來承認。


說實話,看到兩孩,就覺得還未到財務自由的那刻。過日子豐儉由人,正常開銷相信你的理財收益和房租收益還夠。可是孩子未來的教育婚嫁開支,你們和父母的養老醫療開支就不知道夠不夠了。所以建議就是,資產配置別忘了買保險!


習慣一:記錄財務情況。能夠衡量就必然能夠了解,能夠了解就必然能夠改變。如果沒有持續的、有條理的、準確的記錄,理財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在開始理財計劃之初,詳細記錄自己的收支狀況是十分必要的。一份好的記錄可以使您:

  1、衡量所處的經濟地位———這是制定一份合理的理財計劃的基礎

  2、有效改變現在的理財行為

  3、衡量接近目標所取得的進步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財務記錄,還必須建立一個檔案,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收入情況、凈資產、花銷以及負債

  習慣二:明確價值觀和經濟目標

  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可以確立經濟目標,使之清楚、明確、真實、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缺少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便無法做出正確的預算;沒有足夠的理由約束自己,也就不能達到你所期望的2年、20年甚至是40年後的目標

  習慣三:確定凈資產

  一旦經濟記錄做好了,那麼算出凈資產就很容易了———這也是大多數理財專家計算財富的方式。為什麼一定要算出凈資產呢?因為只有清楚每年的凈資產,才會掌握自己又朝目標前進了多少

  習慣四:了解收入及花銷

  很少有人清楚自己的錢是怎麼花掉的,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收入。沒有這些基本信息,就很難制定預算,並以此合理安排錢財的使用,搞不清楚什麼地方該花錢,也就不能在花費上做出合理的改變

  習慣五:制定預算,並參照實施

  財富並不是指掙了多少,而是指還有多少。聽起來,做預算不但枯燥,煩瑣,而且好像太做作了,但是通過預算可以在日常花費的點滴中發現到大筆款項的去向。並且,一份具體的預算,對我們實現理財目標很有好處

習慣六:理性理財

P2P理財安全還是有保障的,主要的就是選對平台,現在靠譜一些的平台都有100%保本息保障的,保障投資人資金安全。剛入門的話可以弄一些簡單的理財產品,像買賣合作社的優勢在於比銀行和餘額寶利息高、比放高利貸安全、比線下交易更方便、比理財產品門檻低。

  習慣七:削減開銷

  很多人在剛開始時都抱怨拿不出更多的錢去投資,從而實現其經濟目標。其實目標並不是依靠大筆的投入才能實現。削減開支,節省每一塊錢,因為即使很小數目的投資,也可能會帶來不小的財富,例如:每個月都多存100元錢,結果如何呢?如果24歲時就開始投資,並且可以拿到10%的年利潤,34歲時,就有了20,000元錢。投資時間越長,複利的作用就越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儲蓄和投資帶來的利潤更是顯而易見。所以開始得越早,存得越多,利潤就越是成倍增長。


胡潤認為一線城市1.3億資產可以是財務自由。

感覺樓主的生活還是比較寬裕的,但也不能隨意買想要的東西,算是小富人家把


這個問題很有趣,個人非常樂意回答。

首先,樓主給出了比較詳細的數據。要知道,但凡不說數據的人,可以理解為他在胡說八道,但凡敢說數據的人,我們一定可以鑒定他們所說數據的真偽。

其次,財務自由的標準是什麼?有定義才有參照物,才能回答樓主的問題。樓主在一線城市,可算一下你們家庭維持現有生活水平的年均費用。如果1、樓主的各類收入已經到達這個「年均費用」 2、樓主各類收入的70%為非工資收入,你就到達《窮爸爸富爸爸》里財務自由的標準了。本人所在鄭州是個三線城市,如果年均收入24人,且70%以上來自非工資收入,已經達到財務自由標準了。

再次,財務自由只是比較低的一個自由指標。自由和富有之間還有不少差距。

關於樓主的問題:

1、接下來,是按部就班還是有更好的資產配置安排?

以個人幫客戶通過券商資管、信託、私募等方式做資產管理的專業角度,這個問題說幾點:

(1)不動產+金融資產+現金≥2000萬

自居500w+出租700w,個人建議在測算的時候先把自居部分單獨隔離出來,移到象限左側,因為這500不能給你帶來現金收益,且這部分可能是傳承資產,並非變現使用,如此以來,樓主的整體資產就變成了:

1500萬,其中700w的房產15萬的租金,年華收益率2%左右,你看重的肯定是房產升值空間;而700w的理財資金,已屬於高凈值客戶,而理財整體收益5%—7%,很顯然是沒有進行配置,投資方向是比較單一的固定收益類產品。

(2)關於是否有更好的資產配置安排,是為樓主目標服務的。

通常來說,1億以上可投資金才有資格言「風險厭惡」,注重小回撤乃至無回撤,認同低收益。以為只有資金體量足夠大,才不需要努力增值,保值即可,所以年華6%-8%的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已經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而對樓主而言是否可以做進一步優化配置,至少需要了解5方面的問題:

1、樓主的配置目標是什麼?在多久時間內達到?

2、樓主可承擔的風險範圍是多少?是否和配置目標匹配?

3、樓主夫婦年收入多少用於家庭必要開支,會有多少結餘可做配置的安全墊?

4、樓主家負債與保險購買情況?

5、是否在配置之前已經做了家庭資產隔離,至少要擁有2.0版本的安全墊?

2、夫妻一人是否可以退休?

這個問題必須再解決第一個問題之後,才可以進行回答。歡迎留言進行進一步的交流。


可以找我聊聊 我之前一直是演員 現在做金融 做理財師 更好的配置財富 我現在可能能幫到你 18201029322


財務自由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種概念,一種生活的狀態,不妨把文中有關錢的部分統統劃掉:

  1. 生活從來不會一成不變,財富的多少與安全感未必成正比,但是中國大部分中產家庭的資產根本遭遇不了任何家庭的風浪(比如大病之類)。所以,根本沒有永恆的安逸---退休 ;
  2. 不再糾結退休不退休的問題,在這個變幻莫測的社會裡,保持與社會信息的同步很重要 ;
  3. 夫妻收入較穩定,兩孩,雙方父母均有存款和較高退休金。

重點一:「財富的多少與安全感未必成正比」這句話其實可以換一種更直接明確的說法:

「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更多的財富並不能帶來更多的安全感」

這是因為金錢帶來的「安全感」是很局限的,但是製造「不安全感」誘因卻有很多,

而解決這些誘因的方法很多和財富無關,更多地是與社會地位,社會關係和認知水平等「軟實力」有關。

重點二:「中國大部分中產家庭的資產根本抵禦不了風浪(比如大病)」:

健康方面的防護主要依賴三個不同層級的保護,由底往上分別是,社會福利,公司報銷和商業保險;

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小痛,社會福利和公司報銷就足夠了,

但是如果是癌症,腦腫瘤這些重病,對於很多沒有配備商業保險的中產就無異於「無底洞」。

一方面要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另一方面工作收入方面也會受到影響,治好了如果有後遺症或是需要,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甚至會超過手術本身所需要的費用。

重點三:「夫妻均有穩定收入,兩孩,父母均有存款和較高退休金,正在計劃退休」:

財務自由的概念很簡單,被動收入大於支出。

以樓主收入為例:租金收入是15萬,理財產品收入是700萬*5% = 35萬元,也就是說被動收入達到了50萬元,可以說是相當高的水準了。

而在中國,想達到頂級的財務自由,被動年收入達到一百五十萬以上就差不多了,

假設夫妻雙方都住一線大城市:

  • 兩個孩子國外頂級私立學校就讀(約80萬/年);
  • 有房貸(約30萬/年);
  • 基本生活支出(約20萬/年);
  • 其它支出(約20萬/年)。

但正如之前所說的,財務自由只是個概念,如果夫妻雙方都在二線城市,子女都在國內就讀,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支出,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未必比頂級私校出來的差就是了。


坐標二三線城市 離無錫上海很近 全國房價漲幅媳婦排在前10 算了一下自己家七套 市中心的一套大概300w 另一套解困房100 w 一套小公寓40w 在老婆這兒買的一套大概120 w 拆遷三套 加起來大概240w 老婆門面一套450w 另一套200w 另外父母自住的80w吧 房租兩家加起來一年三十萬有了 另外家裡還有點別的收入 總之平時日子依舊過得很緊吧 時常也為了錢的事兒吵架 還是要想辦法賺錢


邀請我一個收入糊口的人回答僅投資穩定回報每月50k是不是財富自由我覺得我有點黑色幽默啊。

我只能說工資外每月穩定的50k我就自由了。畢竟人與人慾望有強弱不同。


現居上海。家庭房產三套,總價值約1500萬,存款股票均無,負債30萬+。另外,父母(我是獨生子女)房產價值約400萬,養老儲蓄30萬+。三代人的一個大家庭,夫妻到手年收入約50萬,父母已經退休與我同住。自認為即使在上海也算是中產階層了,卻總感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沒有餘錢(一有錢就還貸款),更談不上理財。不過唯一可以一提的是在過去的十來年裡,沒有買過股票,沒有買過理財,父母和自己的錢全都投資買房子了。先是在老家蓋房子,後來陸續賣掉老家的房子,來上海買房子。全家總共在房產上面投入的原始資金約280萬(含房屋裝修款約30萬、各種購房稅費約20萬),現在房產總價值約1900萬。滿打滿算也就是十六年時間,從回報率來看,很知足了。


你的財務已經非常自由了,而且過著非常滋潤有品質的生活。


考慮退休問題了,大叔你至少50+了吧。都這個年齡了,你都不知道是否財務自由和不知道如何分配資產。。確定不是在裝逼或者釣魚?


足夠了!可以花錢投教育,多去旅遊,多看書。


換美元資產


在一般意義上算是財務自由了,後續的東西最好找專業的私人銀行顧問溝通下,畢竟每個人需求不同


加一個零差不多可以


家庭凈資產在1800w左右

坐標準三線城市?

好的地段1w左右 大部分地區6000吧 表示並無壓力 當地普通工薪族3000左右的收入 一年充其量4w(平均水平)消費水平低 物價水平一般 雙職工家庭壓力其實並不大

資產細分:兩套小商鋪 每年5w左右收入 銀行理財800w左右 收益率5%也得40w 公司每年利潤大約100w-150w 再加上雜七雜八的每年平均150-200w吧 好的一點是0負債 但需要壓錢

家裡每年支出並不清楚 但是算了一下凈資產比去年多了200多...應該挺節省的 生活質量不錯

感覺在二線城市也能財務自由 一線就不行了 房子也買不起 還得繼續奮鬥啊!


推薦閱讀:

上海一對夫妻不工作沒孩子不交際,全年只花2萬元 關於這個新聞 大家有什麼看法么 ?
《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寫的怎麼樣?
老師,你離財務自由還有多遠?
30 歲前實現財務自由的人,都做對了哪些事?
你是如何看待那些靠著比特幣財務自由的人?

TAG:理財 | 財務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