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評價「百團大戰」?是真的像教科書一樣輝煌,還是另作他論?
歷史 抗戰
如果一個人風評毀了,他的一切過往都會被人懷疑。
這就不要黑了,抗戰少有的大亮點,tg為了這仗在後來付出了慘痛代價——日軍實行「三光」政策破壞根據地建設。彭老總還為此挨了批。
節選自《彭德懷自述》
大破襲戰役(亦名百團大戰)
一九四○年二月,在反對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勝利後,敵偽頑在華北地區製造謠言來迷惑群眾,主要是挑撥八路軍與地方民眾的關係。如說:「八路軍游而不擊」、「專打友軍,不打日軍」。有一部分人上了圈套,而對八路軍產生了懷疑。國民黨以「曲線救國論」指使他們的一些部隊降日,組織偽軍,秘密承認偽軍合法化。當時,日軍停止正面進攻,將兵力重點轉移到華北,對敵後根據地不斷進行「掃蕩」。日偽軍依靠幾條交通線,不斷向我根據地擴張佔領區,增多據點。同時,日軍採用多面政策,除軍事進攻,還有政治誘降、經濟封鎖、文化欺騙。日軍推行所謂「治安強化」[74]政策後,偽軍、偽組織擴大,敵占區擴大,我抗日根據地愈見縮小,部隊給養供應困難。日軍又封鎖與隔絕我各抗日根據地之聯繫,特別對晉東南實行其「囚籠政策」[75],使形勢日趨嚴重。敵偽依靠據點到處搶掠,實行「三光」政策,人民受到了嚴重的摧殘。
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給敵偽以沉重打擊。亦有少數地區的群眾,在敵人的嚴厲威逼下,甚至有動搖投敵者。從一九四○年三月前後至七月,華北抗日根據地大片地迅速變為游擊區。大破襲戰之前,只剩下兩個縣城,即太行山的平順和晉西北的偏關。原來一面負擔的群眾變為兩面負擔(即對抗日政府負擔,又對偽政權負擔)。
國際上,由於東方慕尼黑危險的增加,對敵占區人民特別是知識分子也有影響。
可是敵偽深入我根據地後,普遍築碉堡,兵力分散,反而形成敵後的敵後。主要是交通線空虛,守備薄弱,這對我是一個有利的戰機。 這些,都是促使組織這次戰役的原因。 再者,還由於對敵人的動向有錯誤的估計,也是發起這次戰役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時認為,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動,西南國際交通線路[76]被截斷,增加了國民黨的動搖;敵人又散布「八月進攻西安」的空氣,再截斷我西北交通線,在這種緊張的空氣里,國民黨就更加動搖了,投降危險也隨之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決定組織一次大破襲戰役。八路軍總部決定七月上旬開始準備,八月上旬乘青紗帳旺盛時進行大破襲戰。原定兵力是二十二個團(晉察冀十個團,一二九師八個團,一二○師四個團),重點破襲正太路;其次破襲平漢路、同蒲路北段和白晉路(註:①白晉路是白圭至晉城的鐵路,現已拆除。);並擬於「八一三」前後開始向敵各交通線進攻。任務分配是:太行山區是從娘子關起至太谷,從石家莊起至新鄉;五台山區是從石家莊起至盧溝橋,娘於關至石家莊,以及南口東西段;晉綏區是從太原以北到雁門關北;太岳區是白晉路全段;冀南區和冀中區是從石家莊至德州全段。
總部決定後,七月二十二日發出電報給各區,也報軍委。估計到破襲戰開始時,日偽軍會有相當部分,必從我根據地內向外撤退,故部署我各軍區和軍分區應預有準備,乘敵退出碉堡工事時,盡量消滅敵人,平毀碉堡及封鎖溝、牆。各區接到此部署後,積極行動,提早準備和進入預定地域。當時是青紗帳旺盛時期,雖敵偽碉堡密布,還是未被敵人發覺。為防止敵人發覺,保障各地同時突然襲擊,以便給敵偽更大震動,大概比預定時間提早了十天,即在七月下旬開始(註:①百團大戰在八月二十日開始。)的。故未等到軍委批准(這是不對的),就提早發起了戰鬥。
在戰鬥開始並且取得了一些勝利以後,各根據地有不少武裝力量乘敵偽倉皇撤退時,自動參加了戰鬥,自發地奮起追殲敵偽,加上原布置的二十二個團,共有一百零四個團。故在發表戰報時,名為百團大戰。這說明在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是有高度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日本軍華北司令部對此役名之日挖心戰。以後每年此日,作為挖心戰紀念日。
此役共消滅日偽軍三萬餘人,自動瓦解潰散的偽軍、偽組織比此數要大得多。正太路、平漢路一個多月才通車。收復大量縣城,有些得而復失。在破襲時一度收復有四五十縣,最後得到鞏固的縣城還有二十六個以上。太行山區有榆社、武鄉、黎城、涉縣、陵川、襄垣等六縣;太岳區有沁源、浮山、安澤等三縣;五台區有阜平、靈邱、淶源、渾源四縣;晉西北有臨縣、興縣、岢嵐、嵐縣、五寨、平魯、左雲、右玉等八縣;冀中收復河間等數縣;冀南區收復南宮等數縣;冀魯豫平原區收復南樂、清豐、內黃等縣。從這一點來說,給日偽震動是很大的。由於當時敵偽軍把一些力量深入到我根據地內部,分散守備那些星羅棋布的碉堡去了,造成了各鐵路沿線的守備減弱,所以戰役開始後,進行得比較順利。
這次破襲戰,相當嚴重地破壞了敵人的交通運輸,消滅了相當多的偽軍和偽組織,摧毀了敵偽軍在我根據地內為數不少的堡壘,收復了不少縣城,繳獲了大量物資,是抗日戰爭中繳獲最多的一次。
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後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及東方慕尼黑[77]陰謀以很大打擊,給蔣管區人民以很大興奮。此役也給了投降派又一次打擊,提高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聲威,打擊了國民黨製造所謂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謠言。蔣軍有後方接濟、國際援助。八路軍深處敵後,毫無援助,為照顧大局,還能進行百團大戰,把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引為己任。讓全國人民去評斷,去教育自己。在對日大規模破襲戰中,我軍也取得了一部分攻堅經驗,便利了以後我們開展敵後的敵後武工隊的活動。在華北偽軍、偽組織中的瓦解工作也迅速開展。大片解放區的恢復,改變了兩面負擔的局面,減輕了人民痛苦。
此役勝利的消息傳到延安,毛主席立即給我來電說,「百團大戰真是令人興奮,像這樣的戰鬥是否還可組織一兩次?」所以這次戰役是取得了不少勝利的。
但是,我在這個問題上是有錯誤的。這個錯誤主要表現在我對日軍向我進攻的方向估計得不對。本來敵人準備進攻中原及打通粵漢路和湘桂路,而我以為(據我們情報工作者的報告)是要進攻西安,怕敵人進佔西安後,截斷中央(延安)同西南地區的聯繫(實際上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更沒有估計到日本法西斯打通粵漢路,是為了便利進行太平洋戰爭[78]。如果當時看破了敵人這樣的戰略企圖,那就再熬上半年時間,或者等敵人進攻長沙、衡陽、桂林以後,兵力更加分散時,我軍再舉行這次大規模的破襲戰役,其戰果可能要大得多,其意義也要大得多。然而,是過早舉行了那次戰役。雖然在戰役上取得了勝利,但是推遲了日軍打通粵漢路和湘桂路的時間(約一個月時間),而減輕了當時日軍對蔣介石的壓力。在客觀上是起了援助蔣介石的作用。由於進行了這次破襲戰役,迫使日軍從華東、華中調回一個師團的兵力,加強了對我華北根據地之進攻。特別是太行山區,在敵人的「三光政策下(這個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是在一九三九年夏就提出的),人民遭受了一些可以避免的損失。再者,破襲戰役後期,我也有些蠻幹地指揮。此役在太行山區破襲時間搞得太長了一些,連續搞了一個月,沒有爭取時間休整,敵偽軍即行掃蕩。在敵軍掃蕩時,日軍一般的一個加強營附以偽軍為一路。我總想尋機殲滅敵軍一路,使敵下次掃蕩不敢以營為一路,以使其掃蕩的時間間隔拉大,有利於我軍民機動。我這一想法是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因部隊太疲勞,使戰鬥力減弱了,使一二九師傷亡多了一些。上面這些後果的責任,是應當由我來負的。但是我認為,對於這次戰役的估價,不能離開當時我們所處的環境和當時擔負的任務。如果拋開這些,而重於從另一方面來說「就是為了維護蔣介石的統治」,「就是資產階級思想的戰略方針」,我認為這樣來分析和推論一次戰役行動,是有點過分,因為當時戰役的勝利,實際上比損失要大得多。
「文化大革命」中,有些人惡意攻擊百團大戰。他們說,皖南事變[79]是因為百團大戰暴露了力量,引起蔣介石的進攻。消滅新四軍八九千人,這個罪責應該彭德懷負。好傢夥,這些人是站在哪個階級說話?真令人懷疑,他們根本不懂得歷史。百團大戰是蔣介石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後打的,而不是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前打的,那麼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前,是誰造成對八路軍、新四軍那樣多的慘案呢?甚至還有人說,日本投降後,蔣介石發動對人民解放區前所未有的進攻,也是由於百團大戰暴露了力量,使蔣介石過早警惕。這些人是健忘呢,還是有意違反歷史事實啊?一九二七年上海「四一二」事變和長沙的「馬日事變」,這又是誰在預先暴露了力量呢?誰在「四一二」事變前打過百團大戰呢?蔣介石打過十年內戰,在十年內戰爆發以前,又是誰打過百團大戰呢?肯定回答,沒有人打過百團大戰。那麼,蔣介石集團為什麼要打十年內戰呢?這是它這個集團代表地主買辦資產階級的本性決定的。他是一個反共、反人民的代表集團,在抗日戰爭期間,尚且發動三次反共高潮[80];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他有幾百萬軍隊,又有帝國主義援助,哪有不反共反人民的道理呢?哪有不進攻解放區的道理呢?
對百團大戰的惡意攻擊者,你們站到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集團的隊伍里去了。請你們看上面毛主席給我的電報吧!你們的看法為什麼和毛主席的看法那樣不一致呢?你們不是站在講演台上,用勁地叫喊打倒彭德懷嗎?還喊打倒這,打倒那。你們想一下吧!你們自己呢?不是三五人坐在房間里閑談,而是多少次在多少萬人的群眾大會上的演講,放出來的毒嘛!
我認為百團大戰在軍事上是打得好的,特別是在打了反磨擦戰役之後,必須打反日的百團大戰,表示我們是為了抗日才反磨擦的。這才能爭取廣大的中間勢力。在當時,只有抓住敵後的敵後空虛,給予突然猛襲,才能有力地調動敵人,給予打擊,恢復大片抗日根據地。在敵後碉堡密布的情況下,組織這樣統一有計劃的破襲,是不容易的。百團大戰的勝利,對於揭露日、蔣各項欺騙宣傳是有利和有力的,對於積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當時還不給敵偽以必須和可能的打擊,根據地就會變為游擊區;我們就不會有近百萬正規軍。二百萬基幹民兵,和廣闊的解放區作為解放戰爭的戰場,給進犯的蔣軍以適時的打擊。
抗日時期,人民戰爭有了發展,比紅軍時期進了一步。如大規模的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多種多樣的戰法,各種各樣的武器都加以利用了。武裝編組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普通民兵。基幹民兵;村鄉有小組、區有區干隊。縣有獨立團、營或支隊。在百團大戰後,發展了武裝工作隊(武工隊),它是黨、政、軍、民統一的組織形式,他們的一般政策水平比較高,善於分析具體情況;他們對每一個鬥爭對象非常靈活機動,處處為人民利益著想,把合法鬥爭與非法鬥爭結合得特別巧妙。這些都是在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指引下,逐步成長起來的,可惜的是還沒有系統地整理起來。
[74]一九四一年三月起,華北日軍和漢奸推行所謂「治安強化運動」,對解放區進行掃蕩,在游擊區實行「大檢舉」,在敵占區實行「保甲制度」,調查戶口,擴組偽軍,以鎮壓抗日力量。
[75]囚籠政策,是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消滅我軍和摧毀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一種殘酷手段。它是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輔以封鎖溝、牆,對我根據地軍民實行的網狀壓縮包圍。
[76]西南國際交通線,即滇緬公路,一九三八年全線通車。從雲南昆明經楚雄、下關、保山、潞西到畹町,與緬甸公路相通。在抗戰時期,是我國與國外保持聯繫的重要交通線路。一九四○年七月十七日,英國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壓力,宣布封鎖滇緬路交通。 [77]一九三八年丸月,英、法、德、意四國政府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舉行會議,簽訂了《慕尼黑協定》,英、法將捷克斯洛伐克出賣給德國,作為德國向蘇聯進攻的 交 換 條件。在一九三八年、一九三九年間,英。美帝國主義曾幾次醞釀出賣中國來換取同日本帝國主義的妥協。這種陰謀同上述慕尼黑陰謀類似,所以人們把它叫做「東方慕尼黑」。 [78]一丸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晨,日本未經宣戰,以強大的海空軍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主要海空軍基地珍珠港,使美國太平洋艦遭到慘重損失。十二月八日,美國、英國對日本,德國對美國正式宣戰,太平洋戰爭從此開始。 [79]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的新四軍取得國民黨當局的同意,由皖南北移,在安徽涇縣茂林鎮遭到國民黨軍隊的突然圍攻,經過七晝夜血戰,軍長葉挺被俘,九千多名指戰員,除少數突圍外,大部英勇犧牲,造成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80]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失守後,蔣介石國民黨開始了它的政策上的變化,將其重點逐漸轉移到消極抗戰積極反共。從一丸三丸年冬季起至一九四三年秋季,蔣介石國民黨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第一次發生在一九三九年冬至一九四○年春。這期間,國民黨軍隊侵佔了陝甘寧邊區五縣,閻錫山發動了十二月事變,進攻青年抗敵決死隊;石友三、朱懷冰等部進攻太行區域的八路軍。第二次發生在一九四一年一月。這期間,國民黨軍八萬餘人伏擊從皖南北移的新四軍部隊,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第三次發生在一丸四三年春季到秋季。這期間,蔣介石拋出了反共反人民的《中國之命運》一書,乘共產國際解散之機,指使特務假冒民眾團體,叫囂「解散共產黨」、「取消陝甘寧邊區」,調集大量河防部隊準備閃擊陝甘寧邊區。我黨我軍有力地打退了這三次反共高潮,克服了當時的危機。
我覺得算是中共主動出擊,戰役分三個階段,最大戰果其實是針對日軍在華北交通線,第一階段打完整個交通線癱瘓一個月久。主要還是交通線,和對偽軍的打擊。其他的戰果就沒有宣傳上面那麼大。不過對於八路軍來說也算是苦戰,慘仗,包括拔出敵人碉堡,到關家腦,能以想像八路打的多苦逼,最後一仗在關家腦完全是賠了不知多少兵力上去。
百團打完來看,破壞日軍囚籠政策算是達到了,畢竟拔除了不少大大小小碉堡,交通線更是破壞的厲害,另外在日軍,國軍中也算是記名了,八路因為百團有了一定口碑,就能更好的發展,包括幾場戰役下來多多少少繳獲一些物資。
有說百團打完,暴露了八路軍和其餘中共抗日根據地真實實力,這倒是!因為在這之後八路軍要為日軍的報復付出代價,最大的代價是十字嶺突圍戰。日軍為報復八路,假扮成八路軍深入各高層指揮基地,都確偵查到了八路軍指揮部,於是就直接導致了左權在轉移途中的犧牲,十字嶺突圍戰估計是八路在所有百團戰鬥中打的最苦逼的一次,八路高層算下來好幾千,其實大部分是文職,能戰鬥的也就那幾個警衛排、連?300人都不到。日軍在偵查清楚位置後,趕來的是上千人的部隊。還有左權將軍,估計是全中共鮮少又讀過黃埔,又讀過伏龍芝的人才了!他也是中共方面在抗戰犧牲最高將領。要說百團打完,最直接的影響還是造成後來十字嶺突圍戰和左權犧牲。皖南事變,可能跟百團有關,也可能跟新四軍那邊黃橋戰鬥有關。百團之後,毛和蔣都發來嘉獎電,說明此戰還是有一定的意義。能給點準確的答案嗎?不是黑 是想了「百團大戰」
個人對百團大戰勇氣評價很高,只是相對這件事的前後做個回答,經過了幾年的發展g軍已經不是最初的兩三萬,而且幾十萬了,發展速度太快了,質量也良莠不齊,彭老總是個熱血軍人,沒有什麼自私的想法就是想早點把鬼子趕出中國,但是這個戰役老毛不想打,老毛還是想發展,這次的戰役是沒有得到毛澤東允許的情況下私自發動的,事後也被毛爺爺送上了冷板凳,(這些都查的到相信軍事迷都知道,)所以呢毛爺爺是一個冷血政客,彭老總是個熱血青年。彭老總想的是趕走日本,毛爺爺看到了日本肯定會敗,他在努力的為下一場戰爭做打算,百團大戰並沒有什麼(個人觀點),重要的是之後鬼子來了一個三光政策,堅壁清野,八路軍損失很大,但是這個也讓八路軍明白部隊發展的快並不好,所以在這之後部隊發展速度放緩,質量提升,這是比較好的
推薦閱讀: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話:千里誘敵豫湘桂,以一擋百中條山。舍己為民花園口,二戰轉折平型關。?
※為什麼日本侵華戰爭是從七七事變開始而不是九一八?
※中國為什麼拍不出真正反映抗日戰爭實際的電影?反映戰爭的殘酷,反映取勝的不易,比如諾曼底登陸那樣的電影
※抗戰時期擔任兒童團是什麼樣的體驗?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給中方將領起過什麼外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