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族樂器漸漸沒落了呢?

抱歉我沒有把問題說清楚。

這裡的民族樂器指的是古琴古箏與絲竹一類的樂器。

因為在如今高中舉辦的音樂會中,可以很明顯感覺到西洋音樂會的人氣比民族音樂會人氣要高的多。

拿我們學校來說,民樂社舉辦的音樂會,聽眾不過30人。。

而且一般來說,父母給孩子報的興趣班好像都是鋼琴薩克斯一類的,故感覺民族樂器之沒落。

當然也不排除是我身在開放城市(深圳)的原因。


並沒有沒落,可能是題主沒有找到合適的圈子,圈子挺重要,什麼領域都是這樣。

現在民樂正是興盛階段,這幾年絕對是大跨步進步,新的好的作品層出不窮,民族管弦樂團音響配置愈加合理,年輕一代人文化認同感不斷提升~題主如果還不夠滿意,且過十年再看~

對於題主最後一句,說真的,城市愈加開放,文化愈加多元。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好的老師很多,學生自然水平不會差~民樂這方面也一樣,學的人很多

另外,既然題主在深圳,何不多去香港看看香港中樂團的演出~在考核淘汰制度下「逼」出來的,相當厲害的專業團體


實名反對某些答案,沒有東西是大張旗鼓地滅絕的,包括某些樂器一樣。

舉個例子,你們在百度搜索三弦結果是123K,隨便一搜二胡是1150K。學個三弦,難找老師不說樂器還貴,能過眼的大三弦就幾千塊。

跟著傳統戲劇這一溜的,越來越被年輕人拋棄的傳統民族音樂有些是真的在衰落。還有一些樂器因為冷門或者生僻也是真的快要掛了,比如現在學編鐘的還有多少人?學箜篌的朋友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

但是換言之如果我們把學習樂器的人數除以總人數算出比例,按年份做一個趨勢圖(並沒有這種東西我腦補的),也許有些樂器也許在現代還展現了爆髮式的興盛。

況且樂器這種東西本身就和時代結合的很緊密,比如唐代的琵琶宋代的簫。流行個幾百年西洋樂器也很正常。等到中國成了文化輸出大國的時候全世界也許會被影響學民樂吧。


我個人覺得這個可以追溯到學堂樂歌的興起。

當時新文化一類的運動實在是太成功,太徹底,雖然民樂的相關研究與學習在當時並沒有沒落而且可以說是一個提升進步,但相較於西洋樂器的研究與學習人數拉開的差距還是比較大。

加上蕭友梅、黃自這一類當時影響較大的音樂家基本上是留洋回來的,和聲、指揮、作曲、藝術歌曲、鋼琴,包括比較音樂學之類的不在話下,各有所長,可是當時比較有名的民樂演奏者好像只有劉天華和阿炳……當然名氣是相較上面提到的二位說的,就全國的音樂家而言的。

再加上49年後發生的各種事,79年發生的某件大事讓國人更加傾向於學習西洋樂器……╮(╯▽╰)╭so,就是醬,但我依舊相信民樂會繼續活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呵呵看下近幾年的古箏作品,越來越向國際接軌向現代主義接軌了,如此潮流就問你怕不怕T^T

我也是在深圳,你所說的文化氛圍我也深刻的感覺到了,民樂學習確實比不過西洋樂器。我看到的很多學民樂的人都是為了高考,為了應試。傳統文化的沒落,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和新文化運動有關。

不正確之處請指出,本人學藝不精…


不是專業搞民樂的人,說得不對的地方請斧正。

作為一個在校民樂團呆了兩年,並且還當了一年團長的人,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首先先說一點我們學校的民樂團的成員指揮老師之前學過音樂(還不是指揮專業)以外,其他人全部都是業餘的=_= 用指揮的話來說,學啥的都有就是木有學音樂的。

我們樂團在9.12剛辦過華山論劍民樂管弦音樂會。學校最大的報告廳坐滿了人,大廳後面還有大廳兩側站滿了人。

怎麼說呢,我並不認為民樂在衰敗而是在與西方交響樂融合借鑒的過程中不斷發展。

就拿我們樂團來說,我的指揮秦老師原來並不是學民樂的,但是因為他的熱愛我們的民族管弦樂團才在2009年10月得以成立。在樂團初具規模之後他曾經去香港中樂團舉辦的指揮大師班學習指揮,然後相繼認識了不少各地民樂團的指揮,這些恰恰為我們樂團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比如說我們和山西省民樂團就有合作,我們很多曲譜也是從他們那裡買的或者是他們無償借給我們使用的。

我們成立6年至今舉辦過專場音樂會6場,中間還有大大小小各種演出以及每年學校的元旦晚會以及文體藝術節閉幕式都是我們由開場演出。

單從我來看,如果能夠把民樂用受眾能夠接受的當時演奏給他們,可能他們對民樂的接受度比西洋交響樂要高一點。就比如說聽長城隨想曲,起碼從名字就能知道這是講長城,長城代表什麼,中華民族,再一翻資料,原來是這曲子是在歌頌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精神。我當時在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結尾那幾下大軍鼓真是敲在心上一樣,恨不得當場放下二胡拿起槍去打個鬼子啥的(///ω///)

當然不可否認,民樂的發展還是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的,比如現在民樂團編製參差不齊,有很多連高中低音聲部都沒配全(比如說胡類就有高胡二胡中胡,是不是還拿出板胡京胡出來打個醬油啥的);大型民族管弦樂曲的曲目還是少,編曲也不是很成熟,相應的人才也少;還有接受度並不是十分的高,很多人就覺得民樂就是吵吵鬧鬧的十分的low,民樂也可以很高大上好嗎!看看香港中樂團以及國家大劇院每年民樂的新年音樂會!每次看到我都想送上我的膝蓋_(:3」∠)_

而且現在網上有越來越多的民樂大神了,把二胡拉的十分燃,琵琶彈的跟成了精似的大有人在,所以我對民樂的發展還是很樂觀的?(???????)??

最後再放幾張圖得瑟一下,作為一隻已經退團一年的大四狗每次看他們演出都是老淚縱橫。


倒不覺得是用沒落來形容現在的趨勢,頂多受眾面小(相對於西洋樂),而這個原因(個人感覺)喜歡西洋樂的人部分是沒有學習過樂器甚至是基本音樂,而喜歡民樂的多少會一點,接觸過才會被她吸引,因為中國民樂是含蓄的,她的美沒點內涵是感觸不到的。


樓主最後一句寫的明顯有裝逼嫌疑。民樂沒在萎縮,當然因為很多認為西洋樂逼格更高一些而已


看你怎麼用以及想不想用。

比如琵琶,照樣高端大氣上檔次。

第一首

John Legend All of Me - Piano, Pipa, Saxophone strings over heavy rhythm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SIB-YAumT8

優酷:中國美國非洲三國音樂家聯袂演奏All of Me

第二首

Maroon 5 - Animals African vocals, piano, saxophone. Chinese pipa。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7TloF_Fvag

優酷:當琵琶走向世界


前面 @聖范錦意說得有道理,我從另一個角度補充兩點原因,即在中國古代,缺乏優秀音樂作品,導致作為其載體的樂器在今天也難以施展其魅力。

1.封建王朝的專制制度

在中國古代音樂的地位非常之低,雖然「琴」是「文人四友」之一,但是只是作為一項業餘的技能,而缺乏專業性。因為學音樂沒什麼出路,想要有出息必須讀書。

專制→科舉→官本位,所以音樂就自然顯得很次要了。

但中國畢竟太大,在古代又不得不搞專制。周、元就是很好的反例。

(這裡不是說專制和科舉沒有優點,只是展開講就離題了。)

這種「戲子」的刻板印象一直影響直到今天,國人會習以為常地覺得學藝術是不用怎麼讀書的,如果一個學生要考藝術生,人們心裡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讀書不怎麼好吧。提到水木年華的時候,很多人都知道他們畢業於清華,這恰恰折射出這種心理。

而且在專制下,人們譜曲也不自由,也是有著目的,這樣一個環境下,如何創造出令世人為之矚目的作品?

2.中國人講求中庸

中庸就意味著不極端,而藝術家是需要極端的。

因此中國古代沒有什麼大音樂家,包括今天也沒有什麼影響世人的音樂作品。

在亞洲,音樂最能影響全世界的可以說是日本,這和日本人性格相對極端也有關係。

中國古典樂器清靜悠揚,反而不能適應這個快時代的節奏。七八十年代的金曲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或許值得回味,但很少在平時欣賞;受追捧的往往是越來越快的歌詞,和越來越華麗的音樂特效。畢竟平時誰有這麼多時間去靜靜品析呢?

因此古典樂器也需要推陳出新,這也是需要很多人,很多代的努力。


據我所了解,現在學古箏的人並不少,古箏也相對容易學,外邊開班教古箏的很多,想學古琴的人也很多但是能教古琴的就很少了價格也特別貴,練起來更麻煩,光是指法、識譜就是很困難的事情,對人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買把一般的古琴也就幾千塊錢可以練手,但是找老師就比較難了。而且大學裡傳統樂器社團並不少,而且外面樂團每次去學校里進行民樂或者戲曲的表演,都是人滿滿的坐不下(幾百人)。當然我們的傳統文化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造成了一些斷代也可能使得傳播起來比較困難,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了。


我不是專業人事,我從業餘的角度來說兩點!

第一,20世紀的崇洋媚外,自卑情緒造就了民族樂器的衰敗

第二,西洋樂器多是七律,民族樂器多是五律,註定了民族樂器演奏起來沒有西洋樂器豐滿。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題主舉的幾個例子,古箏古琴絲竹樂器。

好吧我們先來說說古箏,古箏這個樂器其實很早就有了,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現今,是很多女孩子的家長選擇的一門讓自家孩子學習的樂器,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會舉古箏的栗子,其實生活中我們都不難發現,現在很多琴行,古箏學生都異常火爆,以及現下時興的一種,什麼快速學習樂器,十節課學會一首曲子的,除了西洋樂鋼琴吉他,我好像就只見過古箏了,因為相比其他民樂,古箏還算是上手快的樂器,而且現代人多少都受點古裝劇的熏陶,看著電視機里青衣長衫婀娜曼妙的女子坐在那裡撫一把琴,就都想讓自己家閨女也能如那般亭亭玉立,所以,現下古箏的市場好的很,學生也是一大把一大把的。並沒有落寞,反而很時興。

然後說古琴,嗯,這個我確實承認學的人很少。主要一個原因,現在大部分人其實都壓根分不清古箏和古琴吧。然後就是,古琴這樂器,作品也幾乎都是古曲,一個音老長老長,還沒啥旋律的那種,其實我覺得真的可以用枯燥來形容。因為,沒有多少人能真的理解古琴這件樂器所能陶冶的情操,現在這個快消時代,畢竟大部分人還是喜歡簡單暴力的聽一首小蘋果鳳凰傳奇過過癮吧。雖然我還是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分不清古箏古琴,嗯就是這樣。但是,古琴也還是有人的傳承的,音樂院校也有古琴專業,民間也有很多自娛自樂的民間藝人,所以,我覺得也稱不上是落寞吧,只是不太主流而已比較小眾而已。

然後說絲竹,這個比較大,不知道題主想說的是絲竹樂還是絲竹樂器,這倆其實還是兩個概念。絲竹樂器的話,有很多,絲就是弦,竹就是竹,可以理解為製作樂器的材料,有絲或有竹都可以稱之為絲竹樂器,其實也就基本囊括了大部分民族樂器,或者可以理解為,南方品性的民族樂器。所以,說絲竹樂器落寞也是無從說起,因為絲竹樂器這麼多,包括上述的兩種,而學習民樂的人也多的很,怎麼能說落寞呢。

如果樓主所說的是絲竹樂,首先絲竹樂指的是用竹製吹管樂器與弦樂器合奏,演奏風格細緻、多表現優美抒情、輕快活潑的情趣。就是跟北方那種鬧騰喜慶的音樂不一樣,江南絲竹都是細膩的,柔和的,輕的,對,他就是南方的,聽著能讓你聯想到江南水鄉柔情萬丈的那種,即使是歡快的快板部分也會讓你覺得輕鬆自在。對於絲竹樂我懂的也不是很多,就不多做敘述了,只是我知道,近幾年,絲竹樂的比賽越來越多,參賽無論個人組合只能演奏絲竹樂,所以近幾年絲竹樂的新作品也逐漸多了起來,各大專業音樂院校學生也都紛紛參加,並有專門代表學校的組合參加,這足以說明絲竹樂在逐漸受到重視,我們希望以後絲竹樂會被越來越多人的知道接受和喜歡。

好了,下面來說為什麼民樂不如西洋樂受歡迎。想說一個親身經歷,我有一個朋友,可以稱他為偽音樂愛好者,鋼琴吉他手風琴都接觸過卻沒有一樣學會的。因為我個人平時經常關注各類音樂會演出信息,所以他曾跟我說,有西洋樂的演出可以告訴他,他就去聽聽,民樂的就算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西洋樂也好,民樂也罷,對於他來說都未必聽的懂,我們現實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尤其一些事業成功人士,在物質層面已經沒什麼好追求了的情況下他們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希望能充實自己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個文化人,然後他們去聽那些根本就聽不懂的音樂會,然後睡著了在音樂廳里打起了呼嚕,等到掌聲響起,他們突然驚醒跟著一起鼓掌並不住的點頭,好像精神再次受到了洗禮。那麼為什麼在同樣不了解的情況下,大部分人會選擇學習西洋樂或者聽西洋管弦呢,我覺得無非是因為西洋這兩個字,因為這是洋人的玩意,所以他就是洋氣的,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大部份選擇學樂器人或者讓孩子學樂器的家長們,都是為了學一門樂器而去學,並不是因為孩子喜歡了一門樂器才去去,然後只是為了學一門樂器,壓根什麼都不懂的他們就會去選擇一門他們覺得洋氣的樂器。這是其一,關於樂器。

其二,這裡想說的是關於作品,我相信大部分人對於大部份人來說,一提到民樂作品,腦海里能反映出來的大概都 &<&<賽馬&>&>啊,&<&<揚鞭催馬運糧忙&>&>啊這種的傳統曲目,民樂隊就是《喜洋洋》啊,《花好月圓》啊什麼的,就都覺得民樂俗氣,尤其現在的年輕人,沒人會去特意搜個二胡笛子曲子來聽,因為印象里就都覺得是舉例那樣的曲子,對,他們不會去搜,所以他們也就不知道民樂,也是有現代作品的,而且很多。或者有個別知道的,大概也就停留於女子十二樂坊那種水平了。其實民樂的現代作品,有很多都很多都很好聽,有很多我覺得可以稱之為印象派的作品,也有極現代派的聽起來壓根就像在胡亂演奏一樣的作品,都有的。我曾在國家大劇院看過一場關於笛簫的民樂於現代的契合的音樂會,有傳統的笛簫,有midi,有高科技電子屏,有南派唱詞,除了現代作品外,還會將傳統作品以現代方式演奏出來,還一點不違和,超棒的體驗。而近幾年出現的新民樂形式,就是那種大長腿妹子站著演奏得那種,其實我個人覺得這種民樂方式,嗯,不能說不好,因為事實證明這種形式的確被大眾所接受喜歡並且一定程度上的帶動了大眾對民樂的熱情,只是,這種吧,就像高級西餐餐廳和必勝客,人們吃了必勝客就覺得好,就覺得我吃過西餐了,其實根本兩回事,專業程度和作品上也相差十萬八千里,但如果你真的讓他去高級西餐餐廳吃飯告訴他刀叉如何正確使用,牛排該幾分熟,他充其量也就覺得卧槽好厲害,也不是吃一次就能品出其中滋味以及到底與必勝客有何不同的,所以當大眾真的開始買音樂廳的票聽了民樂音樂會,從開始到他們真的理解這是什麼樣一個東西也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的,不是帶他們去聽一次就能改變什麼的,或者他們壓根就還是喜歡大長腿妹子的新民樂。但我們還是要要去做,因為,這樣事情才會慢慢的改變,變好,是吧?

所以,我覺得,主要還是意識問題,大家都還覺得民樂是俗的,所以不會有意識去主動想要聽也不會去特意搜索,更不會買票進音樂廳去聽一場他們以為的俗氣的民樂系列音樂會,這種意識不是十年二十年就能改變的,而作為一名民樂音樂人,我們也有責任帶動民樂前行,不能讓民樂一直停留在過去,我們尊重老藝術家們留下的瑰寶卻也要跟著時代發展民樂,民樂人也要用現代思維甚至未來思維去對待民樂,並且帶動身邊的人們讓他們知道,這些年,民樂也是在發展的,也是時尚的。接下來就把一切交給時間吧。


國內的音樂學院大部分都是民樂合奏當道


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什麼叫沒落,衡量標準是什麼。

是會演奏民族器樂的人數少了,就是沒落么?還是付費欣賞的人數。


我覺得題主說的沒落應該是指喜歡民樂的人和大家對民樂的關注程度越來越少,在學校里一場民樂音樂會遠沒有一場搖滾音樂會的觀眾多,學了八年揚琴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也在學校裡面參加過幾十場演出,確實是有這個情況。

1.個人看法,民樂的不流行主要原因是留下來作品太少,而且大多是獨奏,大家熟悉的適合樂團的合奏就更少了。

2.樂器本身的特性,在室外的話玩個吉他插個音箱就搞定了你知道在大的報告廳或者室外民樂收音有多難嗎T^T

3.調音太麻煩,答主調一個揚琴要一個多小時吉他五分鐘調六根弦就搞定了,而且古箏和揚琴磕幾下又不準了,所以每次排練之前總有一堆小提琴看著民樂的坐那裡調琴 (?_?)壓力山大

4.教學不系統,西洋樂在學技術的時候也注重理論培養,個人認為民樂最應該改進的就在這裡,很多民樂老師基本不教過十二平均律調式這些東西只教曲子,都得靠自己摸索,我們樂團里有的學了七年古箏技術特別好就是不會調琴......

以上,最後加上去美國演出的照片,老外對中國樂器還是很感興趣的珂珂~


我理解大夥對於民樂的感情,但是作為一種只有從管弦樂團借來大提琴和貝斯或者用電鋼琴雙排鍵充當低音聲部才能演奏大型曲目的藝術形式,民樂想不沒落實在太難了。


沒有沒落吧,至少在我市學習民族樂器的女生代表有修養。


1、沒有系統的傳承跟文字的教程,2、最nb的那群人都讓皇家圈養了,3歷史上對於文化傳承的人為斷裂,以太平天國運動以及那個什麼為最。以上。


除了古琴還有一些比較偏的樂器,其他都還好吧……古箏,二胡,簫,竹笛學的人也不少啊,不過這幾年,尤其2008年奧運會後學古琴的人也變多了,八成是受了那個陳雷激的古琴表演的影響...


反正我們琴行 除了吉他以外 最多的就是二胡 而且家長報名給孩子學二胡的越來越多 有多一半都是年幼 大概一二年級甚至學齡前 嗯 有前途


並沒有沒落。


推薦閱讀:

有哪些適合竹笛演奏,且效果很好的歌和曲?
求推薦,尤克里里還是笛子?
想在洞簫和尺八上選一個來學,請問倆者之間有很大區別嗎?
中國的笛蕭大師都有誰?各自有什麼代表作?

TAG:音樂 | 民樂中國 | 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