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什麼做手機?

現在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很高,表現也不錯,但是始終會有一種「低端機」的形象,因此有專家提出華為多元化進軍手機市場是錯誤的。那麼,華為當時為什麼進軍手機市場?有什麼戰略背景嗎?


華為從早年的不做終端,180度轉彎到大力發展終端,這裡面當然有戰略大背景了,我只談談我看到的一點:

眾所周知,華為過去到現在的主業仍然是電信網路設備,設備的銷售,依賴於運營商網路的需求。 而近十年電信網路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受終端/應用的拉動。

最典型的就是智能手機的發展對電信網路的影響了,3G移動網路的標準在2000年之後就提出來了,部分國家也部署了,但是結果卻差強人意,為什麼? 因為用戶不買賬,大家拿著諾基亞用著2g網路看個email加新聞就夠了,就算有部分人士嫌棄2G太慢,部分國家初步完成3G建設之後,也就完全夠用了,缺乏下一步大力發展網路的動力。

07年喬布斯的蘋果重新定義了手機之後,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一日千里,這才極大的拉動了電信網路建設,各國運營商先是立馬紛紛擴建已有3G網路,跟著就是大上4G,華為這幾年無線網路設備的蓬勃發展,大背景就是智能手機發展帶來的對移動互聯網的需求;

因此,在這樣的趨勢下,華為要繼續發展電信網路設備,那就必須要了解未來的源頭動力會怎麼發展,有什麼能比自己直接從事這個行業能更深刻的理解未來的源頭動力需求呢?

最後補充一點,終端(手機)和網路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做好一個,對做好另一個,大有裨益。舉個例子:為什麼公認華為手機信號做的比較好?因為他手裡的資源實在太好了, 手機研發階段直接就可以找同公司內做無線基站的兄弟一起來調試,各種場景實驗/信號優化的資源不要太豐富,同時,相關的知識儲備和人才儲備也不是普通手機廠家能比的,這種背景下再做不好,那真的說不過去。


通信做到了全球第一業務拓展的空間速度都會急速放緩,如果找不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又無法做到壟斷,這意味著業務飽和後公司的利潤業績無法得到新的增高,放緩就意味著倒退…

華為選擇了自己熟悉的終端發力消費者業務,這不算什麼不正常的選擇吧…


手機做的好的比如蘋果、三星都不是做網路設備的,倒是倒閉的諾基亞、愛立信是有網路業務的,而華為中興都是靠網路設備起家的。網路設備面向電信用戶並非消費者,更關注設備的穩定性而非用戶體驗。那華為為什麼還做手機而且還做的不錯呢?因為華為本來就是做硬體設備的,積累深厚,加上開源的 Android,做出高性價比的手機來賺筆錢還是很容易的。


推薦閱讀:

項目管理的洪荒之力在哪裡?
賽百味 (Subway) 和肯德基麥當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賽百味在中國發展的不是很好?
李寧犯了哪些錯誤,致使國內運動品牌第一被安踏佔據?
傑克 · 特勞特的定位理論的核心是什麼?在西方社會的口碑如何?
如果盛大在陳天橋的領導下轉型為大型投資機構,前景是否看好?相比較傳統投資機構是否有優勢?

TAG:公司戰略 | 手機 | 多元化 | 華為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