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拜金主義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

喜歡然後盡其所能努力追求金錢為什麼是一種錯?

人的一生那麼短,追求享樂為什麼是一種錯?難道不可以把崇高留給崇高的人嗎?

我想賺很多錢,我想有很多錢,過很好的物質生活,然後有自己的精神家園不好嗎?

當我有很多錢,而我也是一個善良的人,不是可以用這些錢做一些善良的事情了?

我總是要掙扎和判斷很久,才願意告訴一個人我喜歡錢。而我卻可以隨意告訴任何人我喜歡閱讀。喜歡閱讀為什麼會比喜歡錢高尚?難道一定要沒有功利性的東西才值得追求嗎?金錢怎麼會是萬惡之源呢?


要說拜金主義,必須先聊聊金錢。

為什麼金錢是萬惡之源?因為它已經成為了衡量萬物的標準,但很多東西不願被金錢去衡量。

舉個例子:

給你500萬,買你愛上我;

給你500萬,你不再是這個人的兒子。

這種例子我們都聽過。

我們都以為愛情是無價的,親情是無價的。
但是我們會發現,其實萬物真的有個價碼。

我可以舉出很多反例,比如沒有錢的人眾叛親離,沒有錢的人夫妻反目。但我還是不能正面證明「錢是萬能的」。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講,錢可以衡量一切。這不影響下面的討論,雖然我覺得「錢可以買到一切」才是冰冷的事實。

回歸主題。

這些不願被金錢衡量的東西,被錢衡量之後,其效果會被弱化。

這就像某知友的回答:

最好不要去測試人性,因為經得起測的人,都不會喜歡自己曾被測量。(大意)

這些東西亦是如此。有些東西里不能摻雜金錢,不然就會失去原有的價值。

還是以愛情和親情為例。為什麼百萬富翁對待愛情很謹慎?因為他不確定對方愛的是他的人還是愛的他的財。

為什麼我們看到百萬富翁的子女在其臨終前認真侍奉時,我們會覺得這份孝心有些不純粹?

這便是金錢的毒瘤,把它衡量過的每一個東西扯下神壇。

除了親情、愛情外,類似的東西還有忠誠、榮譽、信仰等。

所以金錢是萬惡之源的這句話的背後意思,應該是「有些東西是不該被衡量的」。

可事實上,如果細究下去,有一部分人,比如說我,會悲哀地發現,沒有什麼東西不能被金錢衡量。

可我們不會承認。所以只能不想。

就像之前在知乎上看的一個問題:在做好避孕措施的前提下,親兄妹可否發生性關係。

我不敢點進去看,因為我害怕這其中的一些觀點會讓我覺得「這個挺有道理的」,而它可能會動搖我的遵循基本倫理道德體系。

生活也是如此,我們會認為愛、責任、榮譽等東西是無價的,這是我們德行的基礎。

因此我們說金錢是萬惡之源,便是為了讓人們對其敬而遠之,以避免我們去不自主地用金錢去衡量一些東西,然後把我們的認知基礎給打破。

我們不會說拜金主義是錯誤的。但它確實是不好的。因為這意味著你要承認金錢至上,也就是萬物皆可度量。

不過這不是金錢的錯,它只是正好處在那個位置上。

如果像一部科幻電影里設定那樣,人們用時間來衡量萬物,那麼時間肯定也會變成萬惡之源的。而那些「拜時間主義」,同樣也會被拿出來批判。

為什麼拜金主義錯誤?因為我們堅守那麼一些東西,它們比金錢重要,它們不能用金錢去度量。

另一方面,我個人認為拜金主義之所以不好,是因為它的檔次太低。

這種主義崇拜的不是萬物,而是萬物的尺度。您不崇拜神匠,卻去崇拜那把鎚子。

不能說是錯,但確實不太好。


--------------------------------------------一些準備工作------------------------------------------------

雅克.P.蒂洛倫理學教材的序言中被提及幾個原則,我很是贊同:

  • 重視人的生命價值;
  • 重視行為善良;
  • 重視公平正義;
  • 重視誠實又肯說實話的原則;
  • 重視個人自由的原則;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比較暴力的默認這些倫理原則為我們大部分人所接受,雖然其中的辭彙需要更加詳細的解釋,以達成共識,但是在此就略過這個程序不說太多了;

同是書中開篇,對好和壞有一些模糊的定義:

  • 凡是好的事物,就包含某種快樂;凡是壞的事物,就包含某種反面;
  • 凡是好的事物,就能促進某種和諧和創造性;凡是壞的事物,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先把『拜金主義』這個辭彙給放一放,看一下題主所提出的生活態度;

因為我們的人生經歷和成長環境不同,所以必然會有不同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態度。

題主所說的,把追求金錢和物質生活放在首要位置,題主的描述,可能無意中增添了一些正面的美化,信息並不是很充足,也沒有實例,我個人認為,還沒有滿足可以區分好、壞、對、錯的條件;

所以簡單粗暴的把它歸結為『拜金主義』這樣一個同樣簡單粗暴的辭彙,是自己給自己找糾結;

--------------------------------------------扯點拜金主義------------------------------------------------

接下來常識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們普遍認為精神追求比物質追求或者『拜金主義』要好,其中,我把『拜金主義』默認為一種金錢至上的意識形態,是用金錢衡量一切標準的價值觀;

那麼,拋開紛繁複雜的價值判斷和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的哲學和倫理學思辯,對照蒂洛教授提出的幾個倫理學原則:

  1. 因為我們生活的實際經驗,特別各種傳媒潛移默化的影響,擁有『拜金主義』生活態度的人,更容易漠視他人的生命(第一條原則),並且不尊重他人生活的權利(第二條原則);並且受歷史和意識形態的影響,我們的潛意識中,可能還有一種對資本掌控者的恐懼,對"大資本家"、"大地主"等辭彙等同於絕對的負面辭彙;
  2. 擁有『拜金主義』生活態度的人,因為將金錢作為衡量一切價值的標準,所以更加不注重行為的善良(第二條原則),更加不注重公平正義(第三條原則),更加不注重誠實說實話(第四條原則);

拽了那麼多,意思就是,把錢看的重於一切的人,滿足我們倫理共識的可能性比常人要小,對我們個人和社會的威脅比其他人要大;

既然這些不符合我們日常社會交往的共識,出於對個人利益或者所在群體利益的考量,自然就不會太喜歡這樣的生活態度;

同理,以追求基本的慾望或者外在的事物為生活態度的人,更容易讓其他人厭惡;因為大家默認,它的存在是對規則的破壞,或者說是一種威脅;

與其說這種生活態度真的是一種威脅,不如說是在生活經驗的影響下,我們主觀默認這是一種不好的事物;

而我們認為比較高級的人生追求,譬如追求知識,追求美德,追求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終生,是符合我們在倫理學上的普遍共識的,並且在個人認知和媒體影響上,逐漸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所以這是社會鼓勵的一個趨勢;

造成我們對不同人生觀、價值觀的偏見,我個人認為,是否符合我們在倫理上的共識,是一個重要的原則;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歷史、意識形態的塑造等等等等,我個人功力尚淺,還不能分析全面,還請見諒;

----------------------------------------------扯點鴨血粉絲湯-------------------------------------------

如果題目描述中,真的是題主所糾結的,大可不必,我們大多數人日常生活說話中認為的好壞,都是一些不經思考,特別是不經換位思考後的判斷;

題主把這些話當作一個參照的建議就好,不用過於當真,當題主開始思考一個人生目標或者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可以多參考別人的意見,但終究還是要自己做判斷,自己決定,用一句雞湯的話來說,就是自己的生活自己負責就好;

那個誰,尼采說過一段話,激起了廣大有為青年的壯志豪情和叛逆情結:

生命的價值在於對抗垂死腐朽的生活模式,以及建立幸福快樂的新生活,人生本來沒有意義,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尋找甚至創造一種意義,然後對一切價值進行重估(大概意思是這樣。。。)

我個人認為,創造意義無可厚非,但是得先明白什麼是倫理上的好和倫理上的壞,大概知道了一個界限,再去創造意義也未嘗不可;

哪怕是我們認為的再高尚的價值觀,追求真理也好,追求為人民服務,追求大同社會也好,違背倫理上的共識之後,也是一個可怕的怪物;

而我們認為的再低俗的價值觀,性、金錢、饕餮等等,沒有違背倫理上的共識,就算不被我們接受,也應該被我們所理解;

-----------------------------------------------扯點不正經的-----------------------------------------------

前些日子,一哥們,第一次通過物理方式體驗到性的快感。。。

大概是由於家教的原因,或者是其他因素,之前竟然從來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回事~

然後此君興師動眾的宣布,以後要把性當成人生追求。。。

還有努力掙錢、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之類的豪言壯語。。。

我在旁邊默默傾聽,然後說。。。想做就去做吧。。。

過了一段時間,我不知道中間發生了什麼,此君便自動取消了這種人生追求,並遁入虛無一段時間;

我只是想說。。。。。。我們的想法隨著時間都是會變的。。。。。。

一位教授給我說,當你有很多虛無的、遙遠的、龐大的問題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如專心當下的一件事情,摸著石頭過河也是挺好的;

祝好~~

PS:我並不是社科方面科班出身的,還處在學習階段,功力尚淺,對於倫理學知識的運用未免有些班門弄斧,上述回答有不當之處,還請高人指出,么么噠~

2015.2.19 22:17


因為題主你對拜金主義的理解有誤,在此放上維基百科的定義:拜金主義 (英語: Mammonism) 是一種「在社會上,無錢萬萬不能」與「金錢至上」的價值觀。而「金錢至上」的內涵,則是指為了金錢可以不顧一切。這裡的一切,可能包括為了金錢違背社會共有的道德認知而做出不道德的事情。因此,個人認為拜金主義更多的是一個道德領域內的問題。而作者所列舉的喜歡金錢並努力追求金錢和享樂,並不從屬於拜金主義,個人傾向於將其理解為一個偏好,就像有人在業餘時間喜歡看書,但有些人喜歡出去玩,這並不是道德問題,只不過後者的享樂如果要達到一個比較高的層級,需要你努力的追求金錢,對於你而言,金錢是達成享樂的手段,而享樂是目的。但是拜金主義可能更多地已經將金錢當成一種目的了,比方說著名的葛朗台。

所以如果題主對自己的偏好描述正確的話,個人覺得並沒有太大問題,更何況題主還提出用錢做善良的事情和提升精神家園,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不必對自己太過苛求。

接下來對於題主問題內的一些問題進行一下解釋:

1.難道不可以把崇高留給崇高的人嗎?首先,你願意用錢做善良的事,本身已經是一項崇高的事情了,因為做善事並不是義務,而是一種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人文關懷。其次,崇高並不是一種社會分工,並不能像你負責賺錢,我負責貌美如花這樣這樣簡單。當然,這個社會基本上不可能達成所有人都崇高的效果,而且往往只有少數人,因為你不能要求所有人在沒能保證自己溫飽的情況下還能繼續保持崇高的情操,畢竟,首要的需求是生存。但是即使這樣,我們依然想要倡導一種有儘可能多的人崇高的一種狀態,這就像上面那位 @蔣小翀 說的一樣,這樣對其他人和社會威脅更小,更可能促使社會良性發展。

2.關於閱讀和金錢誰更高尚的問題:就像上面說的,我覺得是個人偏好,沒有誰比誰更高尚,因為這根本不從屬於道德領域問題,談何高尚。

3.是不是要有功利性的東西才值得追求?如果我把功利性的東西理解為能滿足人類某一種或多種需求的物品,那麼你幾乎無法舉出例子是沒有功利性的東西,即使你幫助別人,實際上也是能獲得一種幫助別人的愉悅感的,或者說是為了符合你一直以來的三觀和價值體系,不與之背離。即使是看書,也是為了獲得知識或者獲得閱讀體驗中的愉悅感。所以基本上你所作的一切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區別只在於你有沒有將它深挖出來。

4.其實,關於什麼是萬惡之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述:邊瓊認為金錢並不是「萬惡之源」,「金錢本身無罪,有罪的是濫用金錢的人」,「人的貪婪與邪欲才是真正的邪惡源頭。

而且,作為一種硬通貨,在沒有其他替代性硬通貨出現之前,沒有金錢的社會往往只能導致滅亡。


以前讀書的時候,看到有人說金錢是成功最科學的量化標準。好長時間內,我都不情願的承認這個觀點是對的,但是它卻在輿論熱點檢驗下長期保持有效:我們所關注的人或者說通過輿論認識的公眾人物,但凡取得公認的成功,都有著不凡的收入。可是,當我靜下來仔細捋清其中關係,之所以這麼警惕這句話,其一它對一個人價值觀的影響實在太大:如果金錢是衡量成功的唯一的標準,那麼極大的成功必然蘊含德行上的偏差,因為實踐對他人的憐憫(利他)必須放棄自身的利益;其二也是出於私心:不想看到十多年讀的書變成別人嘴裡的失敗。

我記得當我初中時候看電視劇,總愛和小夥伴計較到底張無忌與令狐沖誰要厲害,也會爭論王力宏和周杰倫到底誰跟大牌。似乎我心裡總有那麼一把不自覺形成的尺子,它給我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標上了一個刻度。當我看電視劇的時候,這把尺子就能量清楚主要人物是好人或是壞人,然後把這個答案放在我的認知里。接下來一旦遇到與此劇相關的話題,我就開始黨同伐異,持續強化對於此人物的論調。這是從小學開始的語文課教育一直試圖把我們培養出的習慣——概括。這是一個節省成本的方法。正如文言的精鍊用以節省紙墨,概括的簡明也得以節省交流。

概括是對事物進行提煉,去其枝末,存其根本。小時候看電視劇讀童話時,我相信世界是簡單可歸納的,所以我將所有人物都貼上好人壞人的標籤;但是當我看了更多的書接觸了更多的人以後發現,這個世界沒有那麼簡單,一個人的一生所作所為所思所想並不都能用一個好字或者壞字就能概括。在數學裡面也有類似的情形,複雜如平面是不能由一個向量生成的。人之複雜並不是僅一個維度就能涵蓋得了。對於一個人的概括本就不該局限在一個維度之類。比如說張居正治政精明,卻私德有虧;朱祁鎮天性醇厚,卻忠奸不明。

誠然一個人的金錢和能力是有著相當緊密的正相關關係。這個社會不會輕易辜負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在任何一個被這個社會承認的領域內做到最好都能至少能保證衣食無憂。但是儘管教育分科別類,高中及之前的義務教育與大部分高校專業都不在於培養直接的賺錢能力。教育的目的不是攫利,而在於人格的完善。社會有百工,但生存無非關乎衣食住行。正因如此,大多數的工作內容旨在精神層面,或者間接服務於精神層面。從東非大裂谷上的那隻猴子仰望天空開始,好奇心就成為人之所以為人的一部分。許多人的工作都在於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可能他們就是放棄洞穴,外出探險的那撥猴子進化而來。當這些人把遠在光年以外的星塵,把我們地球幾十億年來的滄海桑田,把幾千年來的社會變遷,甚至把我們這個浩瀚宇宙的引擎等等,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他們的成功絕不遜色於任何一個淘金者。

在二十世紀初,魯迅等人在認識到文言的簡潔對於文化的普及多有不利時候,發起了白話文運動。因為我們現在不再為紙墨所累,信息交流不須再考慮介質成本。而現在,我們衣食住行的保障不再需要全部的生產力。對信息交流精鍊的要求不如信息交流完整來得迫切,因此,對於一個人的評價,我們還是完整寫下其各個方面為好。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一個單一維度評價,其中包括若干子命題。於是人的成功應該分解為在多個維度上的互相獨立的評價。在人的每一個維度上,都有該存的根本,也有該去的枝末。比如孟子所說的達尊者三,爵齒德,也即主張從權位年齡品格三方面綜合評價。兩千年前,他們猶能兼聽德行,我們又何必那麼著急地偏信單以金錢論成敗呢?


因為金錢是極其廉價的,當你的溫飽滿足以後,金錢是會讓你偏離初衷的最大障礙,很多人都把人生這場遊戲最後玩成了金錢數值得累加,或者買一大堆自己其實不需要的東西……拜金沒什麼壞,它只是容易讓你把時間花錯地方。

還記得莫泊桑的《項鏈》嗎?曾經出現在課本里,可這個故事我一直沒有看懂他在批判什麼。

小職員的老婆瑪蒂爾德想成為社交中心,問富有的部長夫人借了一條鑽石項鏈參加舞會。

但晚會後項鏈丟失,為了賠償朋友一條一模一樣的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的項鏈,她不得不去借高利貸,葬送了十年青春,可當她還清欠款的時候,佛來思夫人卻告訴她那條項鏈只值五百法郎,是假的!讓人唏噓、感慨、不值,教科書上把瑪蒂爾德的悲劇歸結為虛偽和拜金,是批判的,可我對這個主人公怎麼也討厭不起來,一個美貌的女人,不過是想穿的漂漂亮亮的衣服,帶著華麗的首飾,去參加一場舞會,犯了多大過錯呢?她正直、誠實、堅忍不拔、勇於承擔,在可怕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並沒有逃避,寧願借高利貸,放棄自己安逸的生活也不降低自己的人格,那一點點虛榮簡直就像美玉上的微小瑕疵,不但瑕不掩瑜,反而更顯真實和可貴,這哪裡是諷刺?簡直有點勵志,放在現代也是可以為人稱頌的小楷模,那莫泊桑到底在諷刺什麼呢?

富有的部長夫人?不,這位夫人的品德也是高貴的,當她知道她手裡的項鏈是一條正真的鑽石項鏈的時候,她沒有隱瞞真相,或動一點兒私心要據為己有,而是為朋友扼腕,第一時間告訴朋友事實真相。

那莫泊桑到底在諷刺什麼呢?既不是中產階級的人,也不是上層社會的人,他們身上都閃爍著或大或小的光芒,人人都挺好,可就是辦了一件極其愚蠢的事!莫泊桑其實也為鑽石項鏈煞費苦心的安排了很多暗示,比如佛來思節夫人對鑽石並不重視,拿走和還回去都不心疼,甚至沒有檢查;比如瑪蒂爾德和丈夫跑到珠寶店,店主告訴他們,這串項鏈只有盒子是在這裡配的……這樣的小細節卻一點也沒有引起她倆的警覺,為什麼,因為她和她的丈夫理所當然的認為,上流社會的每件珠寶都是真的。就像我們常打趣的那樣,就算范冰冰穿件攤貨,也會被認為是昂貴的限量版新品,就算村婦背了個真的LV也會被認為是攤貨仿品,到這裡,我似乎隱隱約約的明白老莫在諷刺什麼了。

瑪蒂爾德錯在哪兒?對上流社會的那種天然崇拜?沉迷於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認為上流社會就是由奢侈品和華麗的舞會定義的?通往上流社會的道路是可以從模仿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來完成的?其實真正的坑就在這裡,即使瑪蒂爾德識破了這條項鏈的真偽,只要她還存模仿所謂上流社會的心思,這樣的陷阱她就一生都逃不脫的。

我不喜歡郭敬明,也更不喜歡他《小時代》里的價值觀,赤裸裸的營造出一個不存在的上流社會,但郭敬明是一個代表,一個龐大的圈錢組織代表,他們給青年人營造幻想,營造虛無縹緲的白富美、高帥富,他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有無限接近這種美妙生活的可能。讓青春期不懂得分辨是非的少男少女們產生自己生來就該享受豪華生活的錯覺,可現實卻是不得不擠公交、踩在爛泥地里挑西紅柿,哦,對了,那個營造出來的階層更喜歡學台灣人親切的叫它番茄,彷彿這樣一叫,就加工出了另一種高貴一些的西紅柿。公主病、少爺腿就是在這種電影、這種故事裡養出來的,好些父母看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我說代溝其實還真不是年齡決定的,而是吃什麼決定的,你們那個年代,要麼沒得吃,要麼吃的就是大文豪的饕餮盛宴,再不濟也是宣傳小幹事編出來的真善美,還外送隔壁大嬸那些俏皮歇後語里的農村大道理,哪一個不是綠色無污染無公害?可這幫孩子們吃的是什麼?看看孩子們中間流傳的那些小說吧,看看那些心懷邪惡的意淫吧,他們吃的哪兒是飯呀,分明是催化劑!每當他們看見桌子上樸實而沒有造型的肉片炒菜加大米飯的時候,就會痛苦,因為看了那麼多故事、電影,其實他心裡還是覺得自己應該是那個坐在高貴西餐廳里,聽著小提琴,精緻的用西餐小刀劃開豁大豁大盤子里放的那一小塊牛排的主兒!他怎麼會不意興闌珊,他怎麼會不寡然無味,營造者給他們虛擬了貌似天下最好的最享受的生活,卻只叫他們看,不叫他們吃,這會非常容易讓人感到受挫和沮喪。

齊王好紫服,一國紫衣貴,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這些所謂的上層,所謂的流行,風向變換,中產階層就會疲於奔命的追趕新時尚,這樣的生活能不拖垮瑪蒂爾德們嗎?君不見一個錐子臉,引的多少美人削骨去肌,化身蛇蠍,君不見一個iPhone,引的傻孩子去賣腎。

在追求所謂美、所謂流行的瞬間,就被這些營造者精心輸入的價值觀俘獲了,其實這世界根本不在乎你能消費什麼,而是你能生產什麼。等你的價值和位置都到那裡了,即使人人都知道你戴的是一款假項鏈,也會誇讚它的美麗,更甚者因為你的佩戴,而讓假鑽石的價值高過真鑽石,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得警惕這樣的陷阱,讓自己永不要陷入這樣本末倒置的生活,浪費自己昂貴的時間。

題主喜歡錢,沒什麼不敢說的,你喜歡紙幣還是硬幣?你喜歡什麼材質的錢?你喜歡含有金屬耐用的紙張還是喜歡這張被很多人接觸過得沾染了人氣的紙張?還是你喜歡的是版面?那你喜歡哪國錢幣的設計呢?

請題主先分清自己喜歡的是錢還是花錢的感覺?如果是花錢的感覺,那麼怎樣花錢才是最滿足自己的?滿足的自己的又是那一部分慾望?人,拜金沒什麼,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真的要什麼。那個紅紅的票票其實真的只是一張紙,而已。


金錢填充了缺失的價值觀,人們怪罪金錢卻忘記了缺失。


看了好多答案,發現好多人還是贊同拜金,然後美其名為「追求一定的物質條件」,但當這樣的思想形成一種思潮時,會不會潛移默化地深入每個人的內心,滲入每一代青年的骨頭,讓這樣的思想形成基礎,而當一個東西擴大成一種潮流時便會凝聚很大的力量,形成更深更廣的影響,相信這樣也不太好吧。


錢在很多時候,是很壞的東西,它讓我們迷失自己,讓我們忘了自己賺錢的目的。但是很多時候,我用它們,幫助自己有所堅持,幫助家人度過難關,幫助朋友找回一點尊嚴。至少這點臭錢,讓我們可以少低點頭,能做喜歡的事。

書里看過富蘭克林講過一句話,口袋空空的人直不起腰。因為這樣必然會求人。必然會志短。

物質是我們保護我們自由的圍牆,是可以讓我們能夠獨來獨往的交通工具。所以親愛的寶貝,你一定要有一點錢,用來讓你不愛的人滾蛋,用來讓你和難纏的老闆說再見,用來讓你喜歡的人不受委屈。你大可去吃烤串兒,買地攤貨,坐公交車,收集優惠券,約會時就買一根冰棍兒倆人分著吃,當別人問你為什麼要這樣的時,你能勇敢地回一句,我樂意,你管得著嗎。這筆錢用來給這個膚淺的世界看,讓它知道,你不是好欺負的,你是可以做自己的。

但是親愛的寶貝,無論有多少錢,請永遠不要忘了,你為什麼要有錢。它只是你的底氣,並不能成為你所追求的全部。這次標題起為「我愛錢」是台灣一位主持人曹啟泰的一本書名。他當時闡述這三個字的時候說,先有「我」然後是「愛」最後才是「錢」。

用李敖的一句話來結尾,「要在這個基礎之上,你才能夠說,我一輩子的致遠不是吃飽穿暖就算了,我還有更高更偉大的致遠呢。」

張曉晗,《我愛錢》。


其實喜歡錢並沒有什麼,關鍵是一個拜金的社會真的不可取,拜金的價值觀造成的影響就是,人們普遍認為有錢的人值到受尊敬,而貧窮的人則一無所有。這種價值觀對於社會的發展真的很不利。因為真正應該收到尊敬的人應該是一個善良、赤誠、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而不取決於金錢的多少。


我反對「反對拜金主義」

我玩遊戲,可以選擇注重力量,選擇注重防禦,選擇注重速度;

我過人生,也可以選擇注重財富,選擇注重享樂,選擇注重家庭;

財富就一定比其他的低一等嗎? 各自的人生,各自的選擇,各自的承擔。。無所謂高尚

當然,我們也不能在選擇一個戰士之後抱怨他不會放魔法,不能在選擇法師之後抱怨他撐不住三刀;

也不能在選擇財富之後抱怨自己沒有自由,不能在選擇享樂之後抱怨自己窮。。


長大以後,我覺得是對的。

仁義道德並沒有給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利己和拜金主義,

才是大自然最基本的法則。


本末倒置,緣木求魚

你說你天天倒立著走是什麼感覺

拜金就是什麼感覺

哈哈哈


只要沒有損人利己,就沒有對錯之分。

呼著喊著「拜金主義是一種錯誤」的人大致分為二類。

第一類是沒能力賺錢酸的,

第二類是利益集團為了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你喜歡金錢本沒有錯,是當下的社會不支持愛錢這種價值觀。


金錢沒有錯,追求金錢也沒問題,但如果認同拜金主義把金錢當做衡量人生價值的那隻能說是一段傷心的故事了。

拜金主義不是錯誤的價值觀。

功利主義不是錯誤的價值觀。

社會達爾文主義也不是錯誤的價值觀。

崇尚強權金錢都是一個人的自由都是一個人可以選擇的價值取向,沒有人可以否認一個人所具有的價值觀,沒有人應該被剝奪選擇的自由。但是我想說人都是有人性和七情六慾的,總有一些感情和追求要勝過的金錢的追求。

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從一出生就會知道金錢的作用和權力的強大,所以也不會有一個3,4歲的小孩從小的夢想就是穿最好的衣服買最貴的包。想一想我們小時候的夢想,從來都是科學家工程師美食家廚師之類的職業。人從一開始所想要追求的就一直很簡單,幸福。

那麼回過頭再來看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這種功利化的想法去追求金錢。是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金錢會帶來幸福,但是崇拜金錢的最大問題就是,這樣的追求是沒有盡頭的。最初,你為了幸福追求金錢沒有錯,但是最後你如果變成了單單為了追求金錢而追求的話,那就沒有盡頭了。

社會本沒有優勝劣汰,達爾文主義在自然界中的實現也不是優勝劣汰那麼簡單。當所有人都追求權利,才會導致一些可怕地主義,才會想去淘汰別人。這個社會本不重要甚至是不存在的,有意義的其實是在這個社會裡的每一個個體,每一個家庭,每一對朋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選擇自己道路的權利,看看更大的世界,遠比金錢更美麗。

最後看到了說的金錢是萬物之源,看到了有人說批判拜金主義是有錢人的宣傳,我只想說,掙錢沒有錯,但想想這個世界吧,那麼多地方值得你去,那麼多風景,那麼多想要看的書,想要學會的技能。和這些比金錢又算什麼。

請不要拜金,請拜幸福。

雞湯文寫不好。。。匿了。。。

還是應該講故事。。。


這就是現代一部分女性的寫照,長著幾百塊的臉,幻想著上億身家的命,看不起正常收入的人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