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能否用粵語教中文?


我們從小學到高中語文課都是用廣州話教(其他課更是),我是80後,番禺市區。粵語教語文完全無問題,因為普通話只是一個音系,而現代書面語是新文化運動時確立的新文體,根本思想只是口語體現在書面語上從而使問題生動。當時並沒有確立音系以及局限詞彙,各位文學家的作品都將本方言的特色帶進書面語裏,才使現代文豐富。所以其實以任何一種方言音系學中文原則上都OK的。而粵語與其他方言比特殊之處是用粵語讀書面語完全是自然不突兀(除了一些北方土話詞彙),因為每個中文字都有粵語讀音。而我們高中老師讓我們讀古詩,古文和成語都用粵語,因為那樣能更好理解(粵語跟古文的相似度大於普語),平仄抑揚和押韻更好。而香港的中文課也全部用粵語教。粵語教中文根本無問題。


其實以現在政府在推普時常有的強制手段,譬如學校不準用方言,even課堂之外;譬如公共場所不準用方言;譬如宣傳「講普通話做文明人」,使年輕人覺得用方言是落後老土的。注意這是違法的政策,但這樣的政策在非官話語區非常明顯。這樣的強制而非讓語言競爭的態勢下,可能不久將來大部份的方言將會滅絕(估計現在已經很多滅絕了),甚至最後剩下普通話。這樣的結果有兩個可能性:

1. 將產生不同地方差異非常大的"普通話",如現在南寧普通話,XX普通話,台灣國語(在戒嚴時期蔣委員長是比現在大陸更變態的推廣國語)。why?語言植根於生活經驗和地方文化,中國不同地方的文化差異巨大,所以必然會產生基於本地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口音(口音其實並不重要),這些大多時候都是搬只原先的方言習慣。於是,標準國語或說標準普語,只是一個音系和基本詞彙概念,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標準語言規範。(南寧普通話和台灣國語就是最明顯例子。)

2. 很多小的或者影響力弱的地方文化體系將會消亡。本來在城市化的態勢下,大部分人集中到三大都市圈,這些文化體系在語言中的消亡就很難避免。但是行政手段的強制推普(我們稱之為推普機)加速這種趨勢,而且不同的是本來有活力的大的地方文化都可能會被摧毀。現在很多城市的年輕一代都不講甚至不懂本地語言,因為他們被灌輸荒謬的「方言是落後的和鄉下的」觀念。可是,語言的發展和活力是來自不同文化的交流互動的,漢語族下所有語言(或曰方言)區都是珍貴的漢文化種子。國語在新文化運動以來都是不斷吸收不同地方的文化才能達到全方位語言的功能,這也得益於文學家們在書面語中的靈活運用本地語言因子。當然到時普通話還是能跟其他語言交流碰撞,如日語,如英語(事實上現代漢語詞彙很大部分是和製漢語借詞,現在我們還持續有新的日語借詞)。但漢民族自己的文化因子卻被忽略遺棄,這是如何的諷刺??

結論:推普與保護本地方言的全功能(包括閱讀書面語)並行不悖,不單是邏輯結果,而且應該得到社會大眾以及官方的重視,在具體行動中貫徹。但現在問題是官方為了向上獻媚而只貫徹推普甚至野蠻推普,而不是以不干預的態度去讓本來沒有矛盾的兩方面此消彼長。這不只是暫時的施政問題,而是漢文化的發展問題。作為民眾我們一定要讓官方學會這點。

PS:當粵語區,吳語區等的民眾捍衛自己方言和文化的時候,卻常常得到一些帶錯誤偏見的其他民眾攻擊,他們不單不保護自己的方言文化,還做只顧統治權威的官方的幫兇,實在謬已!


推薦閱讀:

許冠傑當年對粵語文化的貢獻有多大?
「你會粵語嗎?說兩句來聽聽」別人這樣問,怎麼回答會比較炫酷?
為什麼香港、廣東的一些媒體在書面表達時也會用粵語口語?
說一說你們的粵語字都是怎樣打的?
如何評價部分廣府人中把所有非廣府粵語貶斥為不標準的行為?

TAG:粵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