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做閱讀的時候能專心致志而讀課本的時候卻缺少專註力?
是這樣的
我在看小說 或者其他大部頭的書的時候都可以做到專心致志,能融入到書本里去 有心流體驗。但是一到讀自己專業的課本的時候我就一個字也看不進去了,腦袋裡思緒萬千 無法專心這個問題真的很困擾我 另:我其實很喜歡我自己的專業真的非常期待大家的解答 比心
讀小說/看電影/玩遊戲:只需要被動集中注意力
讀專業書:需要主動集中注意力
讀小說/看電影/玩遊戲:動用大腦系統一,所以省力
讀專業書:動用大腦系統二,所以費力(參見《思考,快與慢》)
人的本能為了保存能量,都傾向於喜歡做省力的事情。
做費力的事情是反人性的,是需要克服本能的。
我有一個朋友,他很喜歡跑步。
高中的時候,晚自習課間10分鐘,他都會出去繞小操場小跑兩圈,每圈200米。然後回到教室後,他會閉著眼睛調整,打鈴後接著做題。高二運動會的時候,他報名1000米,跑了3分零8秒,拿了年級第三。在我們看來,他是一個很有耐力的人。
這位朋友很有趣,他大一讀完,就休學去山裡支教去了。
回來後,我們聊天,他和我聊天,提到了一點:那些小孩太厲害了,上山下山都快得很。他去了幾個月後,有一次跟小孩去家裡家訪,路上他讓小孩走快點兒,結果那些小孩就跟兔子一樣,才十分鐘,他就累得不行了。下山更可怕,那些小孩走近路刷刷刷幾步就下去了,跟自由落體一樣,他就只敢走大路。
我說:嘿,看樣子你不行呀。虧你當年還是運動會拿過名次的!
他說:不不不,爬坡跟跑圈是不一樣的。不過後來我適應了之後,上山也能超過小孩了。
說起超過小孩,他還蠻得意的,彷彿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一樣。
閱讀會不會也是類似的呢?
當我們看小說,上知乎,或是刷公眾號,就跟平地跑圈一樣。
而閱讀專業課本,則是爬坡。
區別到底在哪呢?
是閱讀素材不一樣?
還是閱讀習慣導致的?
下面從「閱讀素材」和「閱讀習慣」兩個角度進行分析,然後給出建議。
閱讀素材
文章的基本單元是「概念」。
通俗讀物的概念往往是簡單的,便於理解的,比如「雲」,比如「風」,比如「雪」。
而專業讀物的概念,往往是有明確定義的,比如「濕度」,比如「焓」,比如「熵」。
不妨對比下面兩段話:
- 天空有一朵潔白的雲,像一朵棉花糖,一陣妖風吹過,就把這朵棉花糖給吃掉了。這妖風真是太壞了,它竟然搶了我的棉花糖!我好想要一朵像雲一樣的棉花糖呀。
- 常用絕對濕度、相對濕度、比較濕度、混合比、飽和差以及露點等物理量來表示濕空氣的性質;若表示在濕蒸汽中水蒸氣的重量占蒸汽總重量(體積)的百分比,則稱之為蒸汽的濕度。
感覺怎麼樣?
除此之外,專業讀物的表述是嚴謹的。具體體現在:
- 任何一個概念,都會給出明確的定義。而且往往一個概念,會具備多個不同的定義。
- 任何一個結論,都會給出前提、邊界和依據,必須說明結論在什麼條件下成立,適用於什麼範圍,為什麼成立。
- 對問題的分析是多角度的,而且程度非常深。因為一個真實的問題,其影響因子是非常多的,專業研究者需要對影響因子進行概念化、歸類、取捨、解釋、綜合,即便簡化了問題,在研究過程中,仍然要考慮交互作用,誤差等因素。
綜上,閱讀專業讀物好比「爬坡」,閱讀通俗讀物就是「走平地」。
閱讀習慣
我們讀書往往會有一個固定的節奏。比如刷公眾號,可能2~3秒就翻一頁,甚至更快。這種節奏,如果不刻意調整,很容易在閱讀專業讀物的時候影響我們。
比如在大學四年期間的時候,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有一個概念我感覺自己不清楚,結果我卻不會停下來,而是保持一個比較快的速度閱讀下去。
這樣,沒有讀幾段話,我就感覺自己已經暈了,什麼都沒讀懂。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沒有搞懂概念。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搞明白「概念」是一件必要的工作,而且並不容易。
但倘若我放慢速度,我可能會受到巨大的挫敗感,那就是很可能十分鐘過去了,專業課本才翻了一頁,感覺效率太低了!
事實上,效率真的低嗎?
不是的,因為信息量不同。
專業課本的一個概念,信息量可能就比通俗讀物十頁紙還要大。在我們不熟悉概念的時候,閱讀緩慢是必然發生的事情。必須經歷了一個刻意練習的過程,我們閱讀專業讀物的速度才會提升,閱讀體驗才會變好。
而當時,我就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直對專業讀物感到厭倦。
建議
- 正視專業讀物的難度,養成合理的閱讀習慣:以理解為目標,允許自己龜速閱讀,關注自身的積累。
- 讀一章之前,先給自己提問。讀完一章之後,認真復盤、回憶、做題,畫一張思維導圖。
非常感謝你的邀請!
第一:課本無法專註
從心理角度來說你可能主觀上認為學習不是你的事,或者學習難,甚至存在厭學心理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你對學科缺乏動力,其實上述的問題都會造成你缺乏專註力。
第二:興趣愛好
看小說或者做自己的喜歡的事情,你總能專心致志的去做。這與你的主觀上上喜好有關係,人本能的會排斥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和人。
點贊越多我可以再補充內容哦!
謝邀。
我做不到。
專註這個東西是很彪悍的技能,要修行的,挺難,你要是成功了記得艾特我,我也學習一下。
另,我自己玩過打坐和止觀,哎喲,怎是一個酸爽了得,不玩還好,一玩更嚴重。散亂得厲害。這很正常。
你之所以讀不進去課本,只是方法的問題。和小說等相比,課本的知識量本來就要高很多,自然相對要難一些。想要容易很簡單,動筆!邊看邊寫一些重點,最好自己能用筆寫出一個小節的思維導圖。保存考試備用。
我記得我大學的時候,看一本專業課喜歡用鉛筆把這一小節的重點自己看完總結出來然後寫到目錄里。然後在考試前我就對著兩頁目錄一直反覆思考哪些地方的知識點還沒有準備好,然後針對性補齊。然後不斷換顏色深的筆去修正之前的筆記。最後用各種顏色的筆把目錄都給塗滿了。。。 當然分數都很高。
讀書本來就是為了把他們讀薄,不是么?
謝邀
私以為做閱讀和讀課本與專註關係不大,而是和思考有關係
做閱讀時基本都會思考接下來會是什麼內容,刺激了自己的閱讀慾望;而讀課本時(以數學為例)書上已經把各種結論以及證明推到過程寫出,讀者可以說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沒有了神秘感,自然沒興趣讀下去,表現為沒有專註力
我建議讀課本的時候不要仔細閱讀,看到結論的時候自己思考推導過程,最好自己在寫一寫,這樣的話自然而然的會集中精力讀下去,有時候讀完課本會有一種成就感,在以後讀課本的時候也不會形成厭倦感
以上為答主個人觀點,可能考慮不周啥的還望海涵因為做閱讀有分數,看書本不會立馬獲得分數是需要積累的
看到很多長篇數據帝,私以為其實沒那麼複雜。課本,被迫行為。閱讀,自主行為。其次,閱讀是告訴你不知道但是你懂的事情,課本是你不知道又不懂的事情。當你思考結束再回來看書的時候,專註力其實已經被打斷了,思考時間越長專註力被打斷越嚴重,那麼哪個需要更多的思考?發愁和開心你喜歡哪個,被迫和主動你喜歡哪個?你這問題就像「為什麼喝飲料比喝葯更享受」,一個縱享絲滑一個難以下咽。
出發點不同,自我閱讀看的大多是自己喜好的,屬於主動閱讀.但是看課本卻是被動閱讀.
謝@瑜瑜邀。作為曾經的中二少年,看過無數本各類小說雜記,對魔法啊道術啊之類的東西極度嚮往。後來看到一個比喻,把傳熱學,流體力學,熱力學,電磁學等等的學術書籍當做火系風系電系魔法書籍,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書裡面確實蘊藏著有關「魔法」秘密,能夠順利專註的閱讀一本書,我個人認為是因為好奇,求知的因素,至於專註力這個東西就顯得有點虛無縹緲了。而且,小說里的橋段或者其他書之中的片段,都有一定的離散性,單獨抽出來一部分,也不一定會影響閱讀的體驗,但是但凡涉及到專業類的課程書籍,都是連續的章節,甚至因為編者或者其他原因,其章節的順序甚至都影響了對整本書或者整個專業的學習。
作為前考研狗,拿數學類的書籍來舉例,我們的數學體系。
算了這個例子自己查吧。總之就是專業課程因為其嚴密性,學術性,連續性,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想提高閱讀這類書籍時的專註力,免不了要從基礎學起,沒有鋪墊,硬扣書籍,自然厭煩,也沒啥專註可言了。在讀課本中,給自己提問題,去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自然就專註了。
推薦閱讀:
※如何變的內心強大能控制自己的脾氣。別人說話不尊重我,或者嘴賤的人開不好的玩笑我就想揍他。?
※如何戒掉NBA?
※如何壓制想吃辣條的慾望?
※Keep 的廣告詞怎麼寫出來的?
※怎麼樣提升自控能力?有什麼辦法戒掉手機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