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認為的北方內陸gdp注水,東南沿海gdp瞞報,是真的嗎?
理由是gdp高了好陞官,gdp低了少交稅。
問題是北方內陸不交稅,東南沿海不陞官嘛?另外稅收是由gdp多少定的嗎?求專業解答
好,由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由於工作的原因,能夠接觸到很多企業的「外賬」,長時間的和企業財務總監或者總經理接觸,時間久了,也能取得良好的私人關係,是可以聽到一些話。當然在我大量接觸企業外賬過程中。也是可以看出很多端倪的。
所以首先我來從宏觀層面回答你的問題:是的!內地虛報GDP,沿海瞞報GDP。
但是據我了解,沿海的GDP瞞報,並非刻意為之,因為我國的稅收目前以國家稅務局徵收為主,在這種情況下,增值稅的特點決定了,地方能夠干預的成分是很小的。可以說,稅收是經濟最真實的一種體現。在沿海城市,發達地區已經可以通過稅收滿足基本需求的情況下,很少有地方稅務官員和行政官員選擇多收稅的,因為會加重地方企業負擔(當然這對多數官員來說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會增加明年的任務!對沒錯,就是這樣。如果今年完成了150億,明年的任務就可能是180億,所以為什麼要給自己那麼大壓力,完不成不是影響政績嗎?幹嘛不今年完成120億,明年完成160億,輕輕鬆鬆不說,而且年年增長呢。這樣萬一來年經濟不好,也能有一定的緩衝墊,保證個人政績,何樂不為呢?
正式由於上述原因,沿海地方政府會選擇無視很多偷逃稅款和無法統計的經濟數據,因為不重要,已經完成任務了!尤其是某一年經濟明顯增長時候,地方政府更會壓低GDP數據。
這是一種被動式的瞞報。
再說內陸省份,由於要政績,拼經濟,可是內陸又不行,那怎麼辦呢,很多地方要求(國資委要求,其實就是地方政府要求)國有企業虛報收入。以本人實際經歷的某國有企業來看,具體操作簡單點說就是這樣:A國有企業將10億產品賣給B企業,B企業再把這些東西(其實只是發票,東西都沒動過)用15億賣個C國有企業,C國有企業再把產品以20億賣回給A。這樣A的產品不動地方,在倉庫里躺著,就從10億變成20億,產值各方面都上去。地方政府正是通過很多這樣的手段來操縱GDP的增長速度。實際卻給地方國有企業長遠發展帶來傷害。地方GDP數字根本不值得相信。
這裡我來上點證據,你思考下:
這是2016年各省GDP排名,咱們以第一名廣東約8萬億GDP和接近1.5萬億GDP的吉林來比較,
首先一點說明:這是國稅收入,由於還涉及到2016年1——4月營業稅,和後期地方稅務局收入(很多企業所得稅依然由地稅機關管理)所以嚴格說,我用國稅收入是不準確地。但是由於吉林省經濟結構單一性,其以國稅為主(主要是工業)是毋庸置疑的,而廣東服務業等非老國稅業務又非常發達。所以,以上僅僅採用國稅收入這一指標,會對吉林省稅收略微高估,對廣東省略微低估(我指同等條件下)。
那麼廣東省國稅收入佔GDP比例多少呢?9066/7.05萬億=12.86%。
那麼吉林省國稅收入佔GDP比例又是多少呢?1200/1.488萬億=8%。
OK,我取這兩個具有沿海和內陸代表省份的國稅收入和GDP比例數據你分析就會發現,如果我們考慮地稅收入,廣東的 稅收/GDP 佔比可能更高,吉林可能相對更低。
難道是廣東稅負高?吉林稅負低?當然不是,聽說過投資不過山海關你就知道,東北的稅負和各種負擔高的難以承受,那麼這個數字是為什麼呢?
很簡單,廣東瞞報GDP(很多不統計,被動式,不作為式瞞報),而吉林在虛報GDP,讓國企做假賬,就像我在上邊說的一樣。
現在,我的分析我想你應該能看明白了。
如果覺得好,請點贊和關注我,謝謝你們支持一個敢說實話的人。
2018年初第二次調整2016年GDP,作最終決算據說是合理的,規則上有這一條。
但造假幅度是40%?
時間正好在2017年數字公布之前?宣傳主動擠水分是有改革的勇氣?
沒有處罰責任官員的消息?2017年以區區8.2%的M2增長居然撐起了6.9%的GDP增長率?2016年M2增長11.3%時候GDP也不過增長6.7%
你要是有本事一年就把創造GDP的效率提高這麼多那之前的幾屆都是傻子么?一樣注水,某個大企業說過統計局要他們把數報高了3倍。只是東南沿海小民營多,在某些城市這種企業大部分屬於黑戶或者管理真空狀態,不登記不報稅,同樣統計局也統計不到。另外就是還個別年份,剛好一些沒有預計的因素數據太好,為了來年基數不會太高,可以稍微往少了報,反正都是第一名,拉開第二名5%還是3%沒太大區別,這也是有的,不能一概而論。
民企少報賺錢,官員多報陞官。兩者的拉力賽。
所以說,這就是計劃通。
GDP有多種統計口徑啊,其中之一是通過稅收。所謂"瞞報",應該指的是偷稅漏稅減少了商品的生產與交易的賬面數量。但還有一些購買增值稅發票來避稅的實際上又……個人認為以上的行為多出現在個企或者管控不嚴的國企。政府層面估計不存在瞞報的行為,個人實在想不出瞞報對政府有什麼好處……
從明年開始各地不再統計這件事上來說,基本是真的。曾經有人分析過稅收和地方GDP的關係,比較詳盡也有參考價值,畢竟吹牛皮得上稅。
含水量最少的地方應該是最發達和最不發達的地區… 前者有錢,後者不希望自己有錢…寧波17年GDP都快破萬億了 稍微一改不就加入萬億俱樂部了嘛 你說東部城市是不傻
有統計的小夥伴出來說說嘛
我就不說了
在歷次「擠水」過程中,南方內陸省份和東北往往是重災區。華北,西北,東南沿海倒是每次都安然度過。
發達省份一樣注水。這麼說是有實栗的。
取決於這市的領導層需要什麼吧。統計有很多口徑,大家都會使用最有利於自己利益的。這個真的需要統計總局有一套完善標準的規定,但即使有,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陞官
那個級別去不都是指派的嗎?
交稅 夠錢交???中央不需要倒貼嗎瞞報稅其實是全國來說小微企業的共識。
推薦閱讀:
※如果中國只有2200萬人符合個稅起征點,那麼其他人都在哪呢?在做什麼呢?
※常用稅收籌劃工具有哪些?
※肯德基和麥當勞如何交稅?
※參加省局考試,公共知識和專業知識,應該怎麼複習呢,範圍太廣了?
※土地增值稅如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