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片《芳華》票房火爆的原因是什麼?

馮小剛導演曾經說過的垃圾觀眾給一部文藝片奉獻了那麼多票房。本人覺得文藝片存在的意義是參加各種影展獎項,名利雙收太難太難。對文藝片的印象還還停留在章子怡在《我的父親母親》中凝視5分鐘羊的鏡頭中。這部中國歷史上票房最高文藝片的火爆有什麼原因么?有哪些觀眾群體最終進了場?


這個問題或許可以有個參照物——

性喜劇(愛情)片《前任3》票房火爆的原因是什麼

有人歸結於觀眾識貨,可品質出眾賣得卻極差的片子(不止文藝片)也多去了,總不能說馮小剛失手那麼多次,這次總算也該親在幸運女神屁股上了吧。

這兩部電影的火爆從情感公眾號連篇累牘的文章就可見一斑。

因為工作原因,我關注了大量公眾號,每天要看大量情感類公眾號的推文。

我注意到《芳華》和《前任3》上映後,供養了此類賬號幾乎長達一周的推送內容,從頭條到次條,再到頭條,電影里有的沒的,細枝末節的,跟做高中語文閱讀理解似的,翻來覆去織就成一篇篇「口水」情感文,餵食讀者。

偏偏讀者就是愛看啊。

電影成功成這樣,根本可以跳開電影本身的品質了(當然,客觀說,這兩部電影都是目前國產電影工業體系的成熟作品,製作層面是具有相當水準的)。

觀眾看的不只是電影,而是在看自己。

說是有代入感或許也並不準確,四十年前的烈火青春終究和如今的《小時代》天差地別;愛情里有眼光挑上成功後身材也沒走樣的潛力股,大約等同於言情小說。

這種共鳴與其說是鏡中有我,但不如說是用美顏相機來了次流淚自拍。曾經的款款心曲被人用逼格包裝了出來,再被那些玩弄文字的作者們翻來覆去地掐你淚點。

全民製造的情緒G點造就了這兩部電影票房的成功。

從我個人的喜好,《芳華》不是我的菜,但我是真的挺喜歡《前任3》(不怕暴露品味地說一句《前任2》我也喜歡),但於我而言,這些電影是能滿足茶餘飯後的精緻點心,非得品滿漢全席似的咂摸點別的滋味來,也全因工作需要(不得不說這兩部電影可發散寫作點真不少)。

私心多希望此類問題中的片名,換成去年我忙成狗死也去二刷的電影啊……


生於盛世,莫忘芳華。

電影結束後,全場沒有一個人離開,都在靜靜的聽韓紅的片尾曲。

世上有多美麗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華。

看這部電影的,雖然大多未曾經歷過那些時代。

卻通過電影,感受了那個時代,看到了那個時代下一群年輕人,文藝兵的經歷。

在時代的巨輪中,每個人都只能被動的接受。

連教科書中的未曾提到的那場西南邊境戰役,和平年代不再需要的文藝兵,這麼多,被時代遺忘的事,再一次被提起。

觀影中,數次落淚,為小萍的可憐,為劉峰的委屈,為穗子的付出卻單戀一場,為戰死的將士,為最後劉峰被生活所迫的無奈。

真實卻痛心,本以為好人有好報,最後劉峰,小萍會有個好結局,會成為被世人記住的英雄。還好,最後他們在一起了,成為彼此唯一的依靠。

時代不同,人性卻相同。也許林丁丁不是刻意撒謊,只是想挑個好郎君。也許高幹子弟郝淑雯並不是因為知道陳燦背景才愛上他的,真的如她所說,不知怎了,就愛上了。

物是人非,時光荏苒,最後留下的只有記憶。願所有善良的人都得到善待。


瀉藥!其實回答這類問題都是馬後炮,每個影片的成功都是各種因素匯聚在一起的,天時地利人和,尤其黑馬影片的成功,基本都是不可複製的,但要是讓總結成功經驗,都能總結出個123來:

還是從可控的內因和不可控的外因兩個方面來回答吧:

內因1:影片品質好,不用多說,對於普通觀眾來說能夠感動到人是能夠體現影片品質的第一屬性,《芳華》無疑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所有購票和社區平台均給了這部影片鋪天蓋地的好評,電影好看且能把很多人看哭,影院里哭的稀里嘩啦的畫面太多,這裡就不細說了。

內因2:影片的宣發做的很到位,這個其實很重要,但是被很多非電影行業的普通觀眾忽略,如影片兩次上映前一輪又一輪的看片、馮小剛帶著一大幫人跑路演、馮小剛參加各種綜藝、訪談節目、國慶前後影片宣傳策略的調整,等等,在此就不細述

外因1:檔期的幸運,《芳華》從國慶檔被迫挪到了賀歲檔,也算是幸運,雖然影片的宣傳負責人張文伯說就算放到國慶檔,票房也會低開高走,但大多數人還是認為賀歲檔可能更適合《芳華》,首先同日上映的只有一部《奇門遁甲》,影片品質較差,很快票房就被《芳華》超過,上映首周過後口碑發酵,第二周末有《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口碑兩極,題材類型有票房天花板)、《機器之血》(口碑很差)、《妖貓傳》(口碑不錯,但普通觀眾較難接受)這三部影片上映,這3個片子並沒有阻擋到《芳華》的腳步,如果碰到硬通貨(《阿凡達》《捉妖記》之類)恐怕局勢也沒有現在這麼好,所以說是檔期的幸運;

外因2:社會輿論的幸運,《芳華》本來是要在國慶檔上映,但突然撤檔,而且片方說是被逼無奈,很多吃瓜群眾都在猜測是發生了什麼,進而猜測影片裡面到底有什麼不和諧的內容,都想一探究竟,還有另一部分吃瓜群眾說這是馮小剛看預售成績不好要撤檔,是在趁機炒作。所以撤檔這件事就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社會輿論事件,很多非影迷或者本來對這部電影沒什麼期待的人都對這個片子至少對撤檔這件事本身有了了解的興趣。這種輿論在側面給《芳華》造成了非常大的宣傳,當然電影行業內的人都知道,撤檔不可能是因為什麼炒作,這是禍事,不過從結果看來,也算因禍得福;

外因3:電影市場大環境好了,不光是因為銀幕數和觀眾增多,更多在於觀眾整體觀影素質更高了觀眾對於國產電影有了更高的鑒別能力,這一年出現了更多賣相不好但品質好的影片獲得了高票房,黑馬越來越多,爛片越來越不賣錢,優質影片上映,很多媒體、自媒體都會自發發布影片上映相關的信息,給觀眾做推薦,這不光是《芳華》的幸運,更是整個電影產業的幸運!

除此之外想說些題外話,就是芳華賣了14億的意義:

1、《芳華》大幅度提高了國產文藝片的票房天花板,打破了題材的限制,讓文藝片在市場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2、《芳華》讓一眾本來不進電影院的中老年觀眾進了影院,這是增量市場,曾經馮小剛主演的另一部影片《老炮兒》也做過類似的事情,但《芳華》這次規模更大,影響更深,記得淘票票公布過一個數據,說《芳華》的用戶異地購票達到了歷史最高,說明很多人在給異地的父母買票觀影;

3、優質影片的熱賣對所有立志製作優秀國產電影的從業者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

最後,希望國產電影品質和國內電影市場都越來越好!


謝邀。

首先電影的主線路是在文革即將結束到越戰結束的時期。這個時期很微妙,老一輩的人不願意說,年輕人也很少去問,所以這個時期可能僅存於歷史書上的某個章節,可能只有一段話或者一個篇章,草草了事。不是研究歷史或者是對歷史的愛好者可能對這個時期只是有印象。而且90年成都那邊開完會後,越戰題材的電影基本沒有。

文工團的女兵是非常美的,非常純潔天然的那種美麗,不是所謂的整容臉。因為是百里挑一的美女,所以以馮導當年這樣的兵只能在遠遠觀望,甚至連接觸的機會都沒有。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看國片大首映,58歲的楊慧老師你敢說她快60了,說30都不為過。

劇中的林丁丁,郝淑文是壞人嗎?當然不是,只是角色讓人反感,但是如果看過小說的都知道,林丁丁是最知道劉峰是個好人的人,郝淑文願意為劉峰和聯防辦破口大罵,並不要劉峰還錢。她是壞人?我敢說沒人敢說他們是壞人吧。好人太好,壞人不壞。對於很多電視劇電影中的大反派,這部電影闡述的精華在於,沒有所謂的反派,這部電影太美!

而現在流行的偶像劇基本上都是情情愛愛,你死我活,這樣對於觀眾來說已經看膩了,偶爾出現的那種芳華之戀那可不是一股清流嗎(我是說何小萍對劉峰那種,以及蕭穗子對陳燦那種)?老一輩的愛情要比年輕一輩的愛情純潔太多,現在已經被所謂的房子車子,無休止的貸款折磨的太狠,人們不知道是為了錢談愛情還是為了愛情談錢。清流就是清流,希望能夠浸潤一下人們的心靈。

PS:本人已經刷了三遍了,準備刷第四遍,純潔真美。芳華易老,且行且珍惜。


謝邀 @香香港港

關於這個問題請參考我在「如何看待芳華票房超過10億」問題下的答案。主要內容節選如下:

《芳華》並不是一部文藝片。頂破天算是「有文藝氣息的商業片」,即使勉強歸入文藝片,也是非常不純粹的那一類。以嚴歌苓原著為對照,成片無論是其故事線的調整、人物設定的取捨、深層立意的變化、還是演員及攝影風格的選取上,都是盡量兼顧了大眾的審美和接受程度,有一些導演的私人表達,但基本選擇的是不給大家添大堵、造理解困難那種(例如劉峰,都說他慘,其實有知心人相伴終老,作為人生已是幸事,原著中與髮廊女有性無愛,癌症身亡拍出來得多讓人糟心,要是1942時期的鋼炮馮,沒準真就這麼跟觀眾懟了。但在芳華里,無論他是不是為了守護自己青春記憶的美好那點私心,大多情節他都處理得很柔很輕,連相對反面的林丁丁的婚姻不幸也都淡然處理了)。對比例子恰是《妖貓傳》,無論多麼按商業片的路子宣傳(甚至包括拍攝風格),但骨子裡還是文藝片。

在做了上述取捨的情況下,影片硬質量較好(節奏敘事有問題但不大,畫面、音樂、選角、戰爭段落處理都是國片頂級),題材較好有話題度(對比1942、潘金蓮的冷僻),內涵主旨點到為止但有極大的解讀和討論空間(無論你喜不喜歡它對人物和歷史的處理和闡釋,都可以講出個子丑寅卯,不是那種立場單一沒什麼探討餘地的影片),同檔期對手偏弱(前面《尋夢》峰值已過,後面《妖貓》商業賣相一般,上映當周更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以及馮小剛自己巨大的號召力(這兩年頻繁懟觀眾讓他貌似有失人望,實則仍是國民導演的噸位,其作品對30歲以上觀影人群吸引力巨大,同時在50後至80後這一極大跨度的人群中都有很大影響,光這個影響寬度在國內導演中就可說首屈一指)。須知鋼炮連潘金蓮那種被自己口無遮攔+萬達封殺的冷門實驗性(圓形構圖)作品都能過4億,此次佔據如此天時地利人和,預測芳華破10雖不敢說板上釘釘,但也絕不是太出人意料的結果。


電影本來就不能簡簡單單的用文藝片、商業片來區分。

能把一個故事講好的電影,就是好看的電影,而好看的電影總歸是有人喜歡看的。


現在的人都很焦慮,沒有一千萬的想賺到一千萬,有一千萬的到處問怎麼移民。

然後呢,他們對現實不滿卻不知道怪誰,於是芳華提供了一個宣洩的口子罵罵背鍋俠,罵罵瘋狂年代獲得一點道德上的優越感,又可以度過一夜。

那個瘋狂的年代撐死了不過十年,已經用了40年不遺餘力的辱罵它醜化它,遇到壞事還可以讓它背鍋,真是利在千秋啊。


謝邀~拋開電影本身來看,我覺得電影票房的好壞有時候來自於媒體和公眾效應。片子好不好暫且不說,有的人去看,是一種從眾心理,大家說好,就是真的好。幾十元的電影票獲得了「品味」、「談資」,至於心裡真實的想法,有時候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於是大家瘋看同一部電影,同一本書,同一檔節目,甚至連蜜月都去往同一個地方…


去看了《芳華》以後來回答的

看完以後有點難受,就都在說情懷啊什麼的,和那個年代還差的挺遠的,沒感覺到什麼情懷,票房高應該是馮小剛自身影響力再加上打著帶父母去看什麼的,很多人帶上父母去幾刷了,前幾天出去看電影還看見幾個老人問她們孩子芳華是講什麼的

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何小萍被孤立大家都知道就不說了,比較讓我心塞的是,何小萍假裝高反被政委知道以後表演完卻被調到了野生醫院

戰友情,一個戰友掉進沼澤已經完全掉下去了,但是他們沒有放棄,最後拉出來了

這個傷員才16歲

房頂倒塔何小萍保護傷員補了上去

何小萍後來精神上出了問題,文工團最後一次表演,政委說有的傷員比較特殊,傷在

何小萍看錶演的時候想起來自己在文工團的時候,文工團在裡面跳,她也跑出去跳了

愛情

陳燦和穗子曖昧那麼久,最後一天穗子寫了情書偷偷放進陳燦的的小號箱了,卻得知宿舍長和陳燦在一起了,又偷偷拿出了情書,哭了

還有那個丁丁,和那麼多人曖昧,劉峰告白後卻舉報了他,劉峰被調走了,最後嫁到了澳洲

文工團解散後,劉峰在宿舍壞掉的地板下發現照片,撕掉照片的何小萍很絕望吧

最後他們都沒有結婚,像親人一樣生活在一起


物以稀為貴,文藝片少,知名導演文藝片更少,被大眾理解有情懷的文藝片更是少之又少。

這麼少,演員大部分又漂亮不做作,為什麼不受歡迎?


馮小剛的片子,總帶有那麼一份情懷。

這份情懷不是高高在上的文藝,也不是空洞的無病呻吟,而是深入到社會生活中去挖掘一些常人不敢觸及的血淋淋的真相,凄美而又殘酷的現實。這些真相和現實就像是社會這個大的身體里所隱藏的傷患,表面上無關緊要,而只有當你去撕開這些細小得如同針眼一般的傷口,才會發現裡面藏了多少玻璃渣和子彈,才知道這樣的身體究竟經歷過何種變態的摧殘,才能去治癒,才會想到去預防。

歡喜是陽光午後家人重聚,悲哀是冰天雪地擦肩而過,卻不再回頭。

《唐山大地震》是這樣,《老炮兒》是這樣,《芳華》也是這樣。

那些貫穿整部影片的愛恨糾結,無所謂英雄主義,兒女情長,皆是尋常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每一個細小的矛盾就像一顆長埋在地下的種子,一點一點地生長著,然後在陽光明媚的午後,在所有人毫無準備,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破土而出。

有人歡喜有人憂。

歡喜的人振臂高呼,憂愁的人跌入深谷,內心天翻地覆,山河倒塌,面上卻要故作平靜,強顏歡笑。

一切都是那副風平浪靜的模樣。

我是在電影上映一周之後才過去影院看的這部片子。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一對年邁的老夫妻相互攙扶著從我身側通道走出去,等影院的燈完全亮了,我前面的、後面的座位上還留有幾個中年人,男女都有,其中幾個還在用紙巾悄悄擦拭著眼淚。而事實上,電影放映的過程中還能聽到孩子的聲音,明顯是一家三口全員出動。

由此可見,《芳華》的電影受眾範圍之廣。

文化作品之所以可以這麼感人,是因為得到了觀眾的文化認同感,觀眾能夠在電影的某個人物,某個畫面里找到曾經自己的影子和屬於自己的那段時光。

影片播放至何小萍獨自呆在漆黑的練功房一聲不吭苦練基本功的時候,我淚目了。

看到她,彷彿就是一年之前的自己,作為一名舞蹈零基礎的學前專業學生,因為努力被老師看中選進學校的舞蹈團,又感恩又感激,卻因為反應能力差總是擔心自己跟不上集體的步伐,每次都一個人偷偷跑到練功房一遍一遍的練習,因為老師沒空細教,有時候甚至連標準動作都不知道,就那麼傻傻的回憶著大家的動作一遍遍重複,到老師面前展示的時候卻又因為動作不對而被批評和嘲諷,看著鏡子里如同小丑一樣的自己,多少次都掙扎著想要放棄……

辛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邊無際的孤獨和不被理解。

批評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永遠聽不到表揚,看不到別人認可的目光。

黑暗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黑暗的隧道里匍匐前行,期待有一天能夠見到曙光,卻發現那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

我的大學並不優秀,是很普通甚至可以說是差勁的二本院校,那種你努力練習別人卻像看傻瓜一樣地看著你,別人花一點時間就可以領悟的動作和知識,你需要幾倍的努力才能消化吸收。相比何小萍,我沒有她努力,沒有她確實可以勝任A角的實力,但是我也比她幸運。

在人群中,我不是唯一,我所遭遇和經歷的也不足為奇,

說出來只能是茶餘飯後的笑談,而《芳華》里何小萍的故事卻是那個能夠讓所有我這一類型的人一抬頭猛地想起那段稍帶些苦澀的時光的鑰匙。

《芳華》塑造了文工團這樣一個集體,其實不過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在這樣的集體里,有郝淑雯、陳燦那樣的高幹子弟,有林丁丁那樣的書香世家,也有蕭穗子這樣偶有意外便天翻地覆的普通家庭,還有劉峰這類「好事做盡」的表率以及時常受到排擠的鄉村女孩何小萍。明明是一個高喊著「社會主義、人人平等」旗號的地方,社會地位和等級卻一目了然。無論社會局勢如何動蕩,有錢有勢的人總是能夠最先控制住局面穩定下來,而像蕭穗子、劉峰、何小萍這樣的普通人卻只能聽任命運的擺弄,生如浮萍。

因為一次情不自禁的表白,就被扣上「觸摸女同志」的罵名,做了那麼多好事,處處為人著想的劉峰最後卻被迫離開了自己曾經揮灑青春無限摯愛的文工團;

因為比別人稍重的汗味就莫名其妙遭受排擠,所有莫須有的「罪名」都往自己身上扣,無論付出多少努力,都沒有人會看見,換來的只是冷嘲熱諷和欺壓,這樣的集體就像一道銅牆鐵壁,何小萍拚命擠破了腦袋闖進去,看到的,聽到的,卻和自己所想的逐夢場大相徑庭,最後只剩下無比的失望,甚至絕望;

因為一句「門當戶對」,蕭穗子那些日子裡所憧憬嚮往的愛情便破滅了,陽光下站在高處器宇軒昂吹著號角的男孩和自己再無瓜葛,甚至連那句「我愛你」都沒有機會說出口……

這樣的文工團,這樣意氣風發屬於一群熱血青年的集體,「青春」「夢想」「激情」掩蓋下的真實生活又是什麼樣,

有多少人能夠徹底完整的了解。

或許我有些消極,但所有的不公正,不公平都不該歸結一句「造化弄人」。

我也相信,終會有一天,那些曾經被排擠傷害過的人群能夠站起來,在有能力掌握自己命運之後,坦然面對曾經那個弱小的自己,然後把那一雙長有歲月留下老繭的雙手伸向那些需要被安撫的心靈。

哪怕,只是一個肯定的目光。


因為觀眾品位低啊。還能為什麼。中國哪個高票房不是吃相醜陋的?(除了戰狼,我從來不黑戰狼,真誠又有實力的類型片站著掙錢了)

我一直在探索藝術表達與觀眾能理解之間的平衡,到最後發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藝術往往收斂和剋制。

隨便偷樓上的圖。像這種,大道理+濾鏡擺拍,你確定不是知音什麼的剪下來的?


我覺得這與推崇這部電影的人有關,《芳華》的推崇者都不一般,素質高是普遍的,這類人一般會帶動很多人。這部片需要一定歷史積累,只有了解的人才會知道其魅力所在,但是又有多少知道那段歷史呢?給我的感覺是進電影院看這部片的都會有共鳴。

其他人說的《前任3》是另外一種模式。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兩者差距越來越大。十年以後還有幾個人知道《前任》《羞羞的鐵拳》之流,但是《芳華》就不一樣,它已經在這班人的記憶有了一席之地。

不過還得說一句,票房圖的就是當前,檔期能撈多少是多少。


因為引起大家共鳴了,至少從表面看是這樣的。其實馮導夾帶了不少私貨。


謝邀。

但我……沒看芳華。連預告片也沒看,也不打算在電影院看。

唯一吸引我的是馮小剛這個名字以及我很喜歡電影的海報。


這是一個不純粹的文藝片

但觀眾喜歡

就像郭德綱的相聲

有的人說庸俗不純粹

可觀眾喜歡

只要觀眾喜歡

它就是一個受歡迎的作品

但不受歡迎的作品

大多數都是不怎麼好的藝術品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