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該做什麼樣的準備?
這題談到的出國留學準備並非具體操作流程上的,而是心理上的,是家長和學生都應該先想清楚的問題。
我在英國很多年,這是我認為你需要準備的事物。
當拿到了雅思成績,拿到了中學或者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等待簽證的日子中,該做什麼好呢?其實,在這個時候,惡補一下這邊的生活知識種種,何樂而不為?至少,能讓自己更快的適應新環境,更能讓自己的留學生活,定下一個快樂的基調。筆者見過雅思考了7分以上的孩子,用英文訂餐也是吱吱唔唔;筆者也見過在大學預科或者是國內的A-level掄元的孩子,在新生周不知所措。這也是生存能力的問題,不是欠缺,而是欠準備。
短則數周,長則數月的等待期中,以下事情,值得注意。
1. 進一步學習英文。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生活。筆者推薦EF,EF的英文授課,因為是各國年輕人為主的陣容,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大學生來華gap year一年,教授英文並且感受一下異國文化和情調,他們,有著最為地道的英文水準,他們口中的單詞,往往都有可能會出現在未來的學生生活中,多和他們交流,好過和一些半禿的爺爺奶奶,扯一些過於高深的理論。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年輕化英文,這也是我推薦EF的原因。
2. 讀一些和專業有關的書籍,以作預習。高中,預科,無論你來自何種途徑,大學的學習,和高中是完全不同的。即使在高中,GCSE和A-level的學習,也和中國的中學完全不同。如果是數理化,預習有助於轉換思維,能用英國方式答這些簡單的題目;如果是經濟商務,預習能讓自己掌握課程的基本脈絡,保證自己不會掛科;如果是藝術設計,預習能讓自己了解英國創意產業的工作流程,以免缺創作過程,而被冤枉成為作弊的情形發生。不僅如此,溫習素描,速寫,熟悉一下各種設計軟體,也是一項重要的指標,以免上課時措手不及。
3. 學會做飯。畢竟以飯會友,是大部分中國學生,也是部分英國學生的社交途徑之一。學習中餐,能在合適的時候,與三兩同胞,解決鄉愁之苦,並且能在和各國學生的交往中,用中餐來蠱惑住他們的胃和味蕾,能讓自己交到不少朋友,不少能和你兩肋插刀的朋友。甚至有可能,能夠帶來一兩段跨國情緣來沖淡自己的鄉愁?筆者深以為然。
4. 提前網上註冊學籍。如果拿到通知書,大學就可能發給你一封註冊學籍信到你的郵箱。按順序填好表並保存,能解決很多問題,新生周就能夠開心玩樂,而免於疲於奔命的各種註冊。住房合同,乃其一。大學學籍,乃其二。除了警察局的註冊,其他基本上都能在成行前全部搞定。
5. 學會開朗。開朗快樂的性格,能讓自己更加適應社會,並且能夠更有底氣來解決遇到的所有困難。我算是半個球迷,在我看球的那麼多年,我也知道,太多的拉美球員,來到英倫,都折戟於環境的變化,飲食習慣的不同,英式足球相比於歐洲大陸足球對於技術要求的差異,云云,而難以發揮狀態,克雷斯波,羅申巴克,達席爾瓦,皆如此,而他們都是一線球員之典範。相比之下,在國人球員中,孫繼海和李鐵,都是老一輩球星,在英超,李鐵內向的性格讓自己在英國的生活添加了不少障礙,而孫繼海有著開朗的性格和勇於嘗試的勇氣,雖然英語依然有著強烈的中國腔調,但是孫繼海在英超聯賽,留下了自己的色彩,也遭到了球迷們的愛戴。這些是球員的例子,而我們是學生,接觸到英國草根文化的可能性也更多,擁有一顆開朗快樂的心,能讓自己對於異國文化,可能說不到接納,但是至少可以包容。太宅,太封閉自己,總是不會帶來太好的結果。
綜上所述,這是我對於英國學習前的準備的幾點小小的看法。雖然是因人而異,但是,能給自己一些準備,更有自信的來到一個新的國度,何樂而不為?
我來說下心理上的準備吧:
1:美國本科只要是好的學校都比較苦,在美國想把書讀好真的不容易,當然也有很多party各種干擾需要靠強大的毅力去抵制,做好」我是來努力」的心理準備。 不然花那麼多錢和國內讀書又有什麼區別呢。 當然,生活還是很多姿多彩的,美國四年本科是我過的最快樂的四年,學的努力玩的開心吧。2: 你一定會有一段時間會獨孤寂寞冷。。這也是最讓我成長的一段時間吧。 做好一個人面對很多問題的心理準備。3:你會碰到各式各樣的人,自己要有自己的準則底線。 最後 have fun古人講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出國留學申請這件事對於所有家庭來說,不得不說是一件大事,是一個重要的決定。所以,自然是要預先準備的。不過,我們常常看到的準備,除了報班學習語言、標準化考試如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AT)或者American College Test(ACT)之外,大概不外乎就是不吝重金,找到「最好」的留學中介或者升學指導顧問為孩子打理一切,削尖腦袋使盡渾身解數把孩子送到所謂的「名校」,在排名榜上能前進一名就一名。甚至,我們也看到不少機構按照排名去收諮詢或指導費,這真是極好的一門「生意」。每每談及這種機構迎合家長和孩子們的做法,總是能讓本人想到舊時街頭巷尾支攤售賣包生兒子秘方的江湖郎中:「不生兒子不要錢」。是啊,生的不是兒子就是女兒,還能是別的什麼嗎?錢總是會掙著的,最有意思的是,還賺得了「神醫」的名聲,總有生了兒子的鑼鼓喧天、竹樂齊鳴地來感謝、授錦旗。
客觀來講,在這件事情上,家長和孩子沒有太多選擇。我們的國家在升學上完全是另外一套機制,基本上是高考一考決定了所有結果(教育部最近在上海、浙江啟動了新一輪高考改革,或能帶動一系列變局,以後有機會再討論)。家長和孩子們對於國外尤其是美國升學的流程完全是兩眼一抹黑,無法理解。而大多數時候,原本非常透明的美國大學招生政策及流程由於英語語言的障礙,使得我們的家長完全無法獲得一手消息,而即使有些英語學習基礎的學生本人也未能習慣像使用第一語言一樣使用英語來瀏覽各大學的招生信息,何況不少學生學習壓力繁重,還要應付語言和標準化考試,自然就沒有多少意願來自己親身了解這些原本非常重要的「官方」信息了。於是乎,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了市場。一時間,留學申請機構紛紛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尤其是在近幾年隨著本科留學熱的發展,更是愈演愈烈。據本人了解,機構之間的生源爭奪也似乎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曾有家長告訴我,自己的孩子從高一就開始參加某機構的培訓而簽了「終身」協議,享受了所謂的「套餐」服務:從語言學習、標準化考試培訓到推薦信寫作、文書寫作、選校、申請遞交等,花費當然不菲,二十多萬。好嘛,超過了一個大學生在美國一個學期的學費及所有正常開銷了。
很遺憾,前面所說的大約就是目前國內家長和學生面對國外大學申請時無奈的選擇,或者很多時候,是唯一的選擇。我們不禁要問,既然如此,那還有更好的選擇嗎?為什麼學生所在的高中不管呢?這是個很好的問題。眾所周知,我們所在的高中,大多數都是公立的。在中國,要說公立高中整體上比私立高中的辦學質量好一些,大約不會有太多人反對。各種政策、資源都是朝這邊傾斜的。而作為國家基礎教育的主力軍,公立高中的首要任務是為國內高等學府輸送人才,而且各個高中的績效考核、優劣評價、社會口碑,基本上都是靠高考成績來定的。所以,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高考「專家」和考試政策研究者。然而,對於有意出國留學的學生,多數情況下,其所在高中是沒有太多精力顧及的,基本原則是不添亂就好,自己想辦法去準備,不要影響其他高考同學。實際上,出國的學生在國內公立高中里,其實是身份比較尷尬和微妙的。平時,沒有什麼人管,自生自滅;要是不小心申請上了某所名校,特別是常青藤或者世界前多少什麼的,倒是很容易被學校拿來宣傳的,臉上有光啊。公平來說,學校也不完全是不想管,但著實是管不了,因為懂的人幾乎沒有。而且,由於教師職級的考核主要是靠教育(傳統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來定的,沒有所謂的升學指導的崗位或職級,自然也就不太可能有專人來做了,何況真正要做好這份工作,學校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是不少的。筆者本人所在的公立學校是個例外,能夠有魄力專門成立留學諮詢中心是極其不易的,即便如此,在這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談到這裡,回到我們的主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根據本人在圈內多年接觸學生和家長的一線經驗以及和世界多國名校招生官員深度交流的基礎,本人所提倡的「預」或者通俗來說準備,其實更多是基於學生自身來說。在決定出國的時刻,就要有意識去主動做全方位的準備,從了解大學、對比分析專業優勢、熟悉申請名詞到註冊登錄申請平台、準備申請文書等等,都應該自己親力親為。國外大學的申請特別是美國大學的申請有其複雜之處,但未見得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麻煩和可怕,一個正常高中英語水平的學生,稍稍用心,是完全可以熟悉整個申請流程並獨立承擔下來的。不可否認,如果有更為懂行的人指導,會事半功倍,但絕對不應該依賴於別人。試想,如果你對於自己所申請的大學都不夠了解、對於流程也不夠熟悉,你如何能在將來去適應國外大學真正的「異國文化生活」呢?今天你連英文網頁都不願意瀏覽,那麼明天你又如何應對教授一個星期幾十頁甚至上百頁的專業書籍閱讀要求呢?本人所說的準備,更是基於學生未來發展的一種著眼於長遠的準備,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突擊或者請人代勞幫著申請到更好的「名校」。記得,今年一位家長跟我提到:我特別不希望我的孩子去太好、競爭太激烈的學校,應該要去適合他的,否則他壓力太大,沒有自信去了所謂的好學校也不能成功,反倒是害了他。本人要給這位家長太多的贊啊,是的,在留學申請這件事情上,合適(right fit)或者匹配(match)比所謂的「排名」要重要得多;同理,對於留學申請親力親為認真的準備本身就是留學的第一課,而上好第一課正是孩子將來在異國他鄉、陌生環境取得成功的關鍵一步。我們常常在媒體聽到太多關於某某學生申請上哈佛、耶魯、斯坦福等頂尖名校的新聞,有太多人為之激動。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正是這麼「優秀」的被這些頂尖大學錄取的學生中間,有相當比例之人因為不適應不得不轉學或者被退學,當然,這些不好的結果當事家長和孩子都不會去宣傳了。
對於留學的準備,既要有學習上、語言上以及標準化考試上的準備,更重要的還要有心理上的積極狀態,以開放、接納以及積極的心態去學習申請本身,去對比、分析大學及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本人跟學生和家長說,如果你要申請十二所大學,你基本上要認真了解分析過三十六所以上的大學,當然三十六隻是一個虛數。唯有充分了解更多的學校,你才能整理出一份更加可靠、更加合理的申請名單以增加自己被錄取的幾率,更為重要的是,無論名單上哪所大學錄取了你,你都會是非常喜歡,而之後不管選擇哪個錄取學校入學,你也都會欣然接受,因為每一所學校都是自己慎重研究後選擇的。本人在文章前面之所以對於部分中介機構有所詬病,恰恰也是因為他們中的確有一些站在家長和大學中間,沒有做到透明,既沒有把正確的信息和做法傳遞給家長、學生,也沒有把合適的學生送到與之相匹配的學校,對於提供的一些服務漫天要價,這一切也不過就是因為利益的驅使,為了留住生源、多撈些錢。
在美國,也有獨立諮詢師(Independent Counselor),但由於美國學生和高中都非常熟悉本國大學申請,而諮詢師也有全國性的行業協會(National Associat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NACAC)及海外升學指導委員會(Overseas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OACAC)來指導和約束他們的行為,所以大多諮詢師基本上都遵從職業操守,規範正確地給予學生升學指導和幫助,而不是代勞學生的一切。而在國內,則比較混亂,既沒有這樣的行業專業組織,大多數人也不熟悉其中的規則,這就給了部分機構和人員鑽空子的機會。而又有家長和孩子出於種種原因,願意花不菲的錢讓中介和機構把孩子的申請全部包裝,而孩子則對選校、申請表格、文書等毫不知情或者完全不管。這樣的做法,在美國大學看來就是等同於欺詐,一旦被他們發現,孩子的申請就不會有任何機會,嚴重的會影響到其留學美國包括學生簽證的信用。所以,在本人看來,真正好的留學準備,不是替孩子包辦,而是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鼓勵其自己完成;真正好的升學指導顧問或者諮詢師,無論是在公辦校內如本人或者是獨立諮詢師又或者身處某機構,應該是將大學對於申請的規範要求認真履行並告知學生及家長,在學生自身完成相應任務如文書寫作、表格填寫的基礎上,給予尺度合適的指導、檢查及參考意見,便於學生修改或提升,而不是越俎代庖、剝奪學生自己學習研究的機會。當然諮詢師的推薦信更是要中肯、規範,而不能千篇一律又或者更有甚者滿篇假話、夸夸其談。的確,要做的這一點不容易,家長和學生都太想進更「好」、排名更高的學校,而這樣做似乎也更能掙錢,但是正如本人前文所述,從長遠利益來講,這隻會害了學生和這個家庭。但是,這是做一名合格諮詢師的職業操守,是一個人的良心,也是諮詢師自身在國外大學中的信譽。本人這些年之所以能夠贏得眾多國外大學招生辦的信任,其實正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堅持專業、規範、透明的工作原則面對他們和另一方的家長及學生,故而能替所在高中向國外各大學推薦合適的學生,也進一步讓更多的家長和學生明白其良苦用心。不過,說句題外話,因為不少中介機構的人員都是冒充學生所在高中的學科老師的身份撰寫的推薦信(且不說多少千篇一律或者模版化製作),所以實際上倒是不少高中學科老師替他們背了黑鍋上了國外大學招生辦「不信任推薦者或高中」的名單,這是另外一個嚴重後果,可能還有很多學校沒能認識到。
本人接觸這個行業並在所在高中擔任升學指導諮詢師以來,其實一直都在致力於探求一種更規範、高效但是也更具有操作性的機制。一方面幫助更多的家長、孩子認識到誠信、規範、獨立申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力求在合適的時間促成國內升學指導顧問或諮詢師的行業規範及標準,也能有我們自己的組織,能被國外大學廣泛認可,而不是一談到中國留學案例時,總是不無揶揄地諷刺作假太多。將來有一天,如果更多地家庭不再對於作為國際教育的多樣化選擇之一出國留學感到發怵、不再擔心沒有正確規範地指導,如果能湧現更多地專業諮詢師,如果能有更多地國外大學充滿信心和期待地面對我們中國學生的申請,那將是本人最為欣慰、最興奮的時刻。以此與所有留學申請相關的朋友、家長、學生及同行共勉。
申請季已經悄然結束,身邊甚至時不時傳來各種大三同學斬獲名校暑期科研的消息。看著這麼多磨刀霍霍的學弟學妹們早早做好了暑期的打算,不由得回想起了一年前的自己。那是2014年3月,迷迷糊糊的我終於意識到了暑期科研的機會並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要是自己再傻傻分不清楚,那畢業失學簡直不是夢。自此,我申請的序幕才算是正式拉開。在接下來的一年中,發生了太多精彩的故事:一個又一個的想像與夢境都成為了現實,一次又一次的膽怯與退縮都最終被自己推到一旁。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的申請故事,關於一隻晚飛的笨鳥。
一、背景申請結果:
三年總GPA排名:15/87,大三GPA排名:5/97
GRE:157+170+4.0 GRE SUB(Math): 900/910 (97%) TOEFL:30(R)+29(L)+27(S)+28(W)
結果:除了帶括弧的斯坦福統計碩,其他都是PHD項目:
Offer: ORFE(operations research financial
engineering)@Princeton, Stat@UChicago, Stat@Cornell, Stat@UW-Madison (no
funding)
Rej: Stat@Harvard, Biostat@Harvard, Stat@UC Berkeley
Withdraw: Stat@Upenn, Stat@UMichigan, Stat@Purdue, Stat@UCLA,
Stat@UC Davis, Stat@Rutgers, Stat@Stanford (MS)
二、個人經歷
1、暑期科研
一年前的三月,我發出了第一批套暑期科研的郵件。在接下去的幾天中,一共發出了大約70封,郵件的對象都是我精挑細選的各個統計系中做有關數據挖掘的老師(數據挖掘是我當時唯一懂那麼一點點的東西)。很快我就收到了一些老師的回復表示了興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正當我擔憂著自己腳踏N條船是否合適並愉快地思索我應該挑哪個學校的時候,巨大的bug出現了:突然一個老師就失蹤了再也沒有過音訊,突然一個老師就表示其實我從來不帶暑期科研今年也並不想帶,突然……那是五一的長假,突然之間,我暑假沒有著落了。
就是那幾天,絕望的我幾乎是爬到了GGU,並遇到了這一年裡對我至關重要的人:龔老師。我說這麼晚還沒找到暑期科研,我是不是藥丸,龔老師說,不晚。我說我這破成績能申好點兒的統計博么,龔老師說,沒問題!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人碰見個大夫說自己還有救,那一天的龔老師簡直渾身泛著金光。總之那一天,在老師的要求之下,我對著電腦發了一百封暑期科研套磁郵件;第二天,又是70+封。終於在這最後的掙紮下,5月底,我搞定了暑假去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做科研的機會,重新趕上了小夥伴們的步伐。
所以,尋找暑期科研宜早不宜遲,五月初回到起點實在不是一段愉快的經歷。同時腳踏N條船並不需要太愧疚,只要自己控制好與對方教授交流的分寸別最終一句「我不來了」徹底惹怒對方,一般都沒什麼問題;不然由於種種原因把自己玩兒壞了就要追悔莫及了。
2、課程與科研
要說課程,個人認為GPA是我最虛的地方。大一大二成績平平,二三十名的排名讓自己覺得肯定要和夢中的名校說白白了。不過好在自己在大二結束之際意識到了自己要是想好好地走好未來的學術道路決不能放棄GPA,於是在大三不放過任何一個考高分的機會,完成了老師提出的每一個諸如讀書報告的加分項。說來運氣也非常好,大三並沒有刻意選擇給分高的課程,卻在大多數課程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並且這些課也大多是統計學的核心課程。最終我大三學年的GPA給了我申請的信心,也多多少少憑藉單列出來的統計學核心課成績抵消了一部分對於低GPA的擔憂。
回看GPA這一塊,我覺得一個學長的話對我很有幫助。他說GPA很大程度上已經在前兩年確定了,申請階段可以補救的並不多。與其每天擔心不理想的GPA給自己的申請帶來負面的影響,不如拋開這個不可控因素多多爭取其他方面的優勢。申請是個長線任務,焦慮的心情是一個需要消滅的敵人。不去糾結自己無法改變的弱勢,去謀求仍有可能取得的優勢,才是人間正道啊!
再說科研,考慮到自己也沒paper,決定不多說。唯一的感觸是科研就該早上手!曾經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應該學了xxx等等才可以開始做科研。但事實是要等學完所有東西才無縫切入科研略微不切實際。其實科研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在讀論文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很多不知道的東西,有些是細節可以跳過,而有些涉及到論文的核心思想,就需要自己去查閱相關的內容。而查閱相關內容的時候,可能又會發現更多的未知,於是進一步學習……這個由問題出發的學習過程,相比於為學習而學習,會更令人充滿動力;同時這一環緊扣一環的驚心動魄,也可能會讓最終解開這些連環套的自己更有成就感。
3、推薦信
在我的申請材料里,有一封哈佛大學教授的推薦信應該是個不小的亮點。能拿到這封推薦信,真的要感謝敢想敢為的龔老師大膽的建議和後期各種各樣的push和鼓勵。要是當年沒有絕望地爬來GGU,應該就不會有這封推薦信,也可能不會有最終這麼好的申請結果,人生可真是妙不可言啊。
其實一開始讓我去要推薦信我是拒絕的,不能你讓我去要我就去要,騙我說duang的一下我就可以拿到。我和人家根本不認識不熟悉,如何能要來推薦信這麼神聖的東西。然而最終憑藉著天時地利人和,我通過校內做的課題順利地和大牛老師找到了共同語言,隨後在麥迪遜的暑期科研過程中執著地和大牛老師保持聯繫,並且在科研結束後不遠萬里奔波到哈佛拜見老師,最終戰戰兢兢地開了口並神奇地獲得了老師的首肯。這整個過程對於我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非要自己硬著頭皮去做自己覺得根本沒有可能的事情、去提自己覺得根本沒有把握的請求。而每一次當我不確定地問龔老師「我真的要這麼做嗎?」的時候,得到的都是底氣十足的「對!」,這對於信心不足的我實在是太重要了。
所以最終回頭看推薦信那些事,建議大家一定要早做規劃,因為在如今的申請中推薦信的重要程度非常高。一般來說海外的老師會比較重視海外推薦信和自己認識的國內老師的推薦信,所以功利地來說這些人的推薦信會比較給力。積極的同學會很早就開始考慮什麼樣的推薦信組合最強,並積極為獲得這樣的推薦信而努力;不然,就只能在快要提交推薦信的時候去回憶有哪些老師能給自己寫。這兩種態度所最終可以達到的效果是有很大區別的。
4、套磁這件事
自己不算是一個套過很多磁的人,可能不是特別有發言權。自己唯一做的嘗試是在暑期科研結束之後走訪了幾個喜歡的學校,除了哈佛還有普林和康奈爾。不知道是巧合還是真有因果關係,普林和康奈爾的offer我都拿到了。個人感覺對當面套磁和郵件套磁不能報太大期望,在大多數狀況下可能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但也無法否認也許在某些情況下,老師在面對幾份難分高下的材料時會選一個自己知道、印象還不錯的,或是特地來訪過本校、證明了他對自己學校是真的有興趣的學生。招生的老師也在打賭,賭他們招的學生是不是和材料反映出來的一樣優秀,賭他們發出去的offer是會被接受還是被拒絕。與對方學校的積極聯繫興許會增強老師們bet on you的信心,但大多數人可能並不會走到這一步。總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可以把套磁作為一種不求回報的投資,作為一種了解這個學科、了解這個學校的方式。要是有意料之外的好結果,那就作為bonus吧!
5、英語
個人感覺標準化考試是一個很坑的存在:要花很多時間,但最終除了卡人啥用也沒有。很慶幸自己全都一次過,並沒有在這上面花費太多時間,但感覺很多人為英語成績所困,感覺很不值得。英語考試宜早不宜遲,越臨近申請就有越重要的事情做,如果因為托福GRE耽誤了正事,非常可惜。如果要申PHD,早早考到150+170+3.0的GRE和100+的托福就可以早解脫(不同專業可能略有出入),千萬別執著於「我可以考更高」這種無謂的事情。當然如果申碩士,可能會越高越好?據說對於不了解的事情不要亂說話
嗯……
6、材料準備
我材料準備得並不早,10月初才開始寫第一稿文書。在之後的兩個月中,GGU的老師和mentor和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文書,督促我每周的進度,和我約見面逐句地修改PS以及CV的寫法。我的終稿和初稿相比簡直天差地別,不論是從結構上來說,還是從語言上來說,都有了非常大的改進。我採取了GGU的建議,早早地把標準化考試成績單和學校成績單寄了出去,就此幾乎完成了一半的材料準備,也避免了對於ETS低效的擔憂。其實與前期的科研準備相比,我認為準備具體的材料並不是太難的事,按部就班地做該做的事就好了。值得一提的是建議大家把與網申相關的信息都填在一張大表格里,這樣一目了然也防止自己弄錯或是忘記關鍵的信息。當一切都井井有條,那申請本身就不會成為一個大的困擾。
三、miscellaneous
想來申請真是一件很隨緣的事情,有一種一切盡不在掌握中的感覺。當初摩拳擦掌就是想拿下哈佛的offer,不料最後夢碎波士頓卻拿到了純粹因為mentor的建議才知道、才申請的普林斯頓ORFE。申請的這一年裡,都不曾出過國的我隻身一人去了兩次美帝,一個人提著大箱子走過了好幾個城市;從最初發個套磁郵件都要猶豫一分鐘才敢點發送鍵,到現在敢於和教授們談笑風生。親眼看著自己變得更加堅韌、更加寵辱不驚,這一切都是申請帶給我的改變。同時,真的要非常俗套地感謝那些一路幫助過我的人:有的在我最低沉的時候激勵鼓舞我,有的在我人生地不熟之時帶我消除所有的陌生感,有的在與我並不熟識的情況下逐字逐句替我改PS,有的傾其所有把他多年來所有的經驗與教訓與我分享。是這樣的你們陪我從一年前的一無所知走到今日,也影響著我讓我願意將一切與更年輕的同學們分享。申請只是漫漫長路中的一座橋,未來還有許許多多的蓬勃,一如橋上的風光。願這一些小小的感觸與經歷不被塵封,也願我們所有人都能有一段精彩的旅途。
留學清單~~~
1. 重要物品 護照
Offer(入關的時候要查)複印件(3-5)接機人聯繫方式住宿文件
零錢,護照複印件(3-5)護照照片(20以上)2. 衣物 短T-shirt短褲長褲(夏、冬)襪子(薄、厚)手套(這個根據個人可以帶薄厚不同的手套)圍巾內褲 (這個建議也是多帶點吧--參考螃蟹秘密)
夾克(沒有可參考點擊查看)毛衣/羊絨杉最好,3-4件(冬天其實還是很冷的,所以毛衣一定要帶)---參考(國貨 棉 )保暖內衣(厚薄根據不同天氣)薄外套帽子(根據個人吧)運動服(喜歡運動的同學要帶上一身合身的運動服哦)游泳裝備西服(一些場合可能用到,有備無患吧)(沒有可參考點擊查看)
3. 生活用品 牙刷5把潤膚露(擦臉,擦手),
化妝袋,唇膏,口紅,眉筆,粉底,唇彩(如果你不是女孩,這些全免) 刮眉刀浴巾被罩床單(最好兩條)枕套4.電腦配件:攝像頭(和家裡聯繫方便一些)移動硬碟快閃記憶體電子詞典
充電器計算器刮鬍刀電飯煲轉換插頭錄音筆和mp3/MD(根據個人喜好吧)數碼照相機電水壺(宿舍一般提供的,但是自己租房另當別論了)鬧鐘電吹風5雙肩背包---可查看(Samsonite(新秀麗))文件夾6.簡易湯料滷肉料刮皮器茶葉、果真、奶粉、咖啡 (隨自己口味)筷子3-4雙 勺2把 洗碗布2個 保溫杯1個其它調味料7.消炎藥(脾胃不和)感冒藥體溫計去火的葯止疼葯退燒藥止瀉藥(脾胃不和)胃藥(脾胃不和)維生素皮膚的葯(過敏)8.瑞士軍刀手錶剪子針線包指甲刀耳挖勺錢包零錢袋手電筒家人的照片梳子雨傘眼鏡1副隱型眼鏡1副,護理液3瓶;眼藥水10瓶。。最重要帶個好旅行箱,絕對你是否能裝的了以上的介紹~~~法國領導品牌 【點擊查看】好吧,我覺得要有一顆不羈的心。
之前寫的東西,看見另一個問題特別想回答,正好突然來了激情就寫了這篇文章。但是覺得有點跑題,又刪了。
-------------------------------
上世紀末加利福尼亞曾經社會秩序混亂。呼聲之中,議院通過了這樣一項法律:一個人第三次故意犯罪便會被自動判處終身監禁。這項制度類似於棒球中的三振出局(Three strikes),於是便被酷愛於起生動形象有趣嘲諷的名字的美國人稱為三振出局法(Three Strikes Law)。當然,這樣絕對的立法一定會在實施過程中遇到極端個案,並且引發複雜、糾纏的倫理討論。大尺度立法時,只要一種現象發生的概率不被控制在零,無論其可能性多小,這種看似不可能的情形都會在乘上龐大的個案總數後體現在真實社會中。於是,便有了窮人因三次盜竊麵包或偷三次自行車被判終身監禁的案例。
-------------------------------
在三振出局法案被提出並通過大概二十年後,一大批中國高中生申請前往加拿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留學。我本來寫了不短一段一段不短的文字來講競爭到底有多激烈、為什麼這麼激烈,但是其實跑題。總之大家相信我,或者至少假設這個命題的真實性:保守地講,衝擊世界頂級名校的激烈程度至少與高考不相上下(我說的是河南浙江湖南的高考);而如果說高考是大家賽跑,不公之處在於有人天生善於跑步有人天生不善於跑步,申請國際名校可能就是勝出標準是「跑得又快又好」的賽跑。「跑得好」這個定義,下的還真是很具體呢!
削尖腦袋想要擠進世界名校的高中生們無不抱怨不公:誰說國外沒有應試教育?誰說競爭輕鬆?誰說公平公正沒有內幕?如果你非要從100個得了滿分和1000個得了99分的人里抽出30個錄取,你怎麼個錄取法?(當然,課外活動等條件是很重要的,用分數只是一個比較直觀的比喻吧)這麼多國外學生,如果跟國內學生一個標準,一個學校得有一半是國際生,怎麼辦?亞洲人考試作弊也是出了名的。香港、泰國、尼泊爾SAT考試作弊大家都懂。沒有證據但實際上是公開的事實,College Board應該怎麼辦?
-------------------------------
最近,在很強的呼聲下,三振出局法得到了修改,第三次判處終身監禁的標準大大提升。然而,正如我所說,再嚴格的標準在實踐中都會遇到奇葩的、極具爭議性的個案。這種量變絲毫無法引發質變。
從政治角度考慮,我其實很能理解三振出局法。無論一個國家號稱多麼重視個體權利,立法的思路永遠把社會整體利益放在第一位,而確保該法案不違憲是徹徹底底的後話。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三振出局法可以震懾犯罪並為公眾的憤怒提供一個合法的宣洩口以撫平輿論。沒錯,三振出局法案有不少漏洞,但這貌似,至少在當時看來,是達到最佳社會利益的方法了吧!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刑事處罰的道德基礎到底是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原理,還是報復主義(retributivism)「以眼還眼,以牙還牙」(lex telionis)的邏輯呢?
其實,大多數政治環境下,這個問題一般有兩種情況:或是政治為最大社會利益操縱(完全中性的一個詞)著政策(例如三振出局法案、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的嚴打);或是公眾覺得自己奉行著報復主義原理,實際上卻以主觀臆斷做出了非常不合理、不與其所犯罪行相符的判決(例如某訊新聞上呼籲貪污十萬殺無赦的網友)。當然,可能有不少人對此拍磚,聲稱這兩種思想都很重要,但是……呵呵……你覺得呢?
以眼還眼?別迷。
-------------------------------
我相信大學錄取官和College Board的工作人員其實也很糾結。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作假、作弊無法制止,怎麼辦?
其實如果是我,我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提高錄取要求,默認不採信可以分分鐘作假出來的成績單,不是因為這樣好,而是因為這是最可行的方法——不嚴查一次作弊,以後SAT考試就這樣水下去了?不可能吧。對於那些沒有作假、沒有作弊,成績和申請卻受到了影響的人們,他們的努力算是被莫名地剝奪了吧!
種豆得豆?別迷。
-------------------------------
其實,他們仍然是活該。第三次入獄時,他們犯的已經不僅僅是盜竊罪,更重要的罪名是「屢教不改罪」。(雖然在「流氓罪」這個罪名存在的政治環境下也不一定存在這個奇奇怪怪的罪名,但是至少我們在道德上給他們安了這個罪名吧?)終身監禁也是罪有應得。
在選擇出國的時候,出國黨們也懂得要冒的風險吧!明知後果卻偏向虎山行,都是權衡之後冒的險,跟明知第三次犯罪後果會極其嚴重卻鋌而走險的犯人有何區別?如果這都沒想到,你活該。
其實我想說的只有一點:人是被操控的。現實社會中,所得到的、被剝奪的,跟你付出的沒什麼關係。真正控制局勢的人在乎的僅僅是整體利益。如果你的利益正好和整體利益相吻合,或者你本身就是整體利益,那麼恭喜你,你是可以說是既得利益者(中性詞!)——即使你並沒有獲得實質收穫,這種一致性至少能帶來平衡和公平。如果社會需要你的犧牲,承擔風險也是社會生活的一項基礎。即使開車撞傷闖紅燈的行人你也要賠償貌似不公,可這卻是你在發動汽車的那一剎那便決定承擔的風險。大多數情況下買彩票的投入一無所獲,可這損失也是你在購買彩票的那一瞬間便預料到並願意接受的後果。無論是決定了出國、工作、成家還是任何社會生活成分,被操縱都是你做出的妥協與犧牲。
人是被操縱的——為了社會利益最大化,被社會操縱。
以眼還眼,種豆得豆?別迷。推薦閱讀:
※你寫出國留學申請時,有哪些出彩的地方?
※31歲的我是繼續做生意還是出國讀書重新證明自己?
※俄羅斯留學一年預科能夠將俄語學通嗎?
※英國預科university first怎麼樣?
※愛爾蘭留學對比英國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