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為什麼分裂?

以前的北歐,只有一個王國,叫斯堪的納維亞,是由丹麥(冰島)、挪威、瑞典,組成的。而丹麥曾經絕對是一方霸主有木有!不但以前統治著整個歐洲,還曾經統治過英國!

丹麥人自古就擅長航海,古時候他們憑藉海上霸主的地位,在公元793年就襲擊了英格蘭。到公元871年,丹麥佔領了倫敦。。。並和英國國王平分英格蘭。那時候英格蘭的東北部,都是歸丹麥人管的。到了1016年,丹麥國王克努特大帝直接攻佔了整個英格蘭!那時候的丹麥地圖,叫「北海大帝國」。。。包括挪威、英格蘭、部分蘇格蘭、瑞典南部。。。。

不過這個帝國1042年就say goodbye了。在隨後的幾百年里,丹麥的經濟依然實力雄厚,在瑪格麗特女王一世的時候,更是達到頂峰,組成了由丹麥、瑞典、挪威的大聯盟,而丹麥絕對是終極大boss!這就像是當今的大不列顛,是一個聯邦國家,地位平等,丹麥的瑪格麗特女王是絕對的聯盟霸主。

各位知乎大神,能不能從歷史政治地理人文各個角度分析一下北歐分裂的原因呢?多謝了。


瀉藥。

但有言在先,目測這個問題討論著討論著很容易演變成,中國為什麼是追求大一統的?進而再衍生出文化優劣說——民主與集權說……blabla

凡是在評論中提出此類問題的,一概都不會回復,因為沒有辦法解答,就如同我在投胎的時候不能選擇一樣——初始狀態很重要

回到正題。

「統一」也是包括北歐在內的歐洲政治家、軍事家的夙願,但是歐洲的「統一」國家一直難以實現,而歐洲歷史上出現的大帝國、大王國也很難持久。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自歐洲與中國很不相同的「統一」方式。

首先有個前提:

部落這種形態在歐洲存在了很長時間,北歐尤其如此。今天我們翻譯過來的Earl伯爵,北歐語中叫Jarl,其實就是部落頭人。北歐的早期「國家」其實就是部落聯盟,因此公主、王子滿地走,而且這一階段,伯爵們、英雄們往往是帶有神力與神格的,這與我國早期炎黃時代的那種形式非常相近。

因此,這種部落聯盟的傳統也影響到了北歐國家後來的發展,在維京時代末期,出現的所謂挪威小王國,依舊是眾多實力較強的部落聯盟,王室的權威性來自於他是受各個部落承認與支持的周天子式的「共主」,那麼我們不難理解所謂「世界上第一個議會」在冰島誕生的原因了。

有一種說法認為,受到了基督教的影響,晚至9世紀北歐才出現了獨立的國家和國王,隨後斯堪的納維亞開始進入中世紀。

接著談「統一」的方式:

形成大一統帝國的原因,比如中國一直有所謂的「偉大工程說」,為了治理黃河、為了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所以需要大一統帝國。而維繫大一統帝國的成本很高,主要與信息傳播的方式有關,歐洲不多見的大一統羅馬帝國得以存在,與其發達的交通設施和信息傳遞制度密不可分。羅馬帝國得以維繫的基礎,是在不斷的對外擴張中獲得土地與奴隸,從而維繫帝國的經濟,當擴張停止之後,帝國的崩潰就不可避免。因此羅馬帝國在後期為了靈活應對各個方向上的奴隸起義與游牧民族入侵,也不得不出現了多帝共治的形式。

一言以蔽之:統一或分裂與否,需要經過成本與收益分析,統一成本與分裂成本呈正相關——統一的成本越低、分裂的成本越低,經過戰爭直接征服的區域總體來說更難以分裂。

包括北海帝國在內的眾多歐洲統一體的存在之所以短暫,是因為它們雖然有征服的成分,但是更多是通過「共主聯邦」得以實現的,這在歐洲歷史上是一種常見的統一方式。「共主聯邦」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被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共同擁戴同一位國家元首所組成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共主邦聯和聯邦制國家的不同是在於,共主邦聯的成員維持各自的獨立,而且這種關係沒有永久性;但聯邦制國家在國際上則被視為一個國家,而且通常還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在古代歐洲,多數共主邦聯的形成,往往是由於某國君主絕嗣,另一國的君主以他的血緣關係繼承某國的王位。有些君主在聯姻後,嫁娶一國之君,以兼并更多領土。在議會制興起後,也有些國家通過立法的手段,成立一個共主邦聯,達致兩國合併。未經法律手段定義的共主邦聯,成員之間保持著很鬆散的關係,甚至還不及一個國際聯盟。政治、法律、人民訴求的差異,如繼承律例的不同,往往會導致這種邦聯的解散。

注意,「共主聯邦」這種統一方式往往由王室的血緣關係所決定,因而在法理上非常脆弱和鬆散。當共主的血脈斷絕、或者共主的血緣繼承的合法性已經非常遠的時候,共主聯邦就會瀕臨解體,比如今天的蘇格蘭問題其實就是當初兩國合併時的殘留問題——英格蘭趁著蘇格蘭經濟危機、饑荒以及與西班牙開戰的關頭,不僅不履行聯盟義務出兵,反而為了避免蘇格蘭血統的、天主教的、親法國的繼承人獲得英格蘭王位,在安妮女王死後立法迎立第52順位的繼承人漢諾威選帝侯(這與早先兩國之間的共主法律相違背),進而對蘇格蘭實行政治、經濟、軍事威脅,最終蘇格蘭在陷入了要麼合併、要麼國家破產的境地後,接受了40萬英鎊的「出賣蘇格蘭的價格」,兩國得以合併——合併後經過清算,蘇格蘭全國的流動資本只剩41萬英鎊

而拿破崙統一歐洲大陸的方式,其實也是以一種共主聯邦,比如他的頭銜是;皇帝和國王陛下拿破崙一世,托上帝與共和國憲法鴻福,法國人的皇帝,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保護人,瑞士邦聯協調人。

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共主聯邦這種形式與早期的部落聯盟國家體制有著很高的契合度,而且是一種成本較低的統一方式。

共主聯邦之所以在羅馬帝國瓦解之後,成為歐洲「統一」的主流方式,一方面是各王室貴族之間綿密的血緣關係,使得跨國繼承王位存在合法性;另一方面是戰爭的代價過於高昂,由於羅馬衰亡之後的文明、生產力的大倒退,即使依照最樂觀的數據,查理曼大帝所建立的法蘭克帝國,鼎盛時期所能調動的全部軍隊大概是4萬騎兵和10萬步兵,而一般認為,帝國直屬於皇帝本人的常備軍是7000名騎士和大約1萬名步兵。顯然依靠這麼單薄的兵力維持整個帝國統治是極其困難的,因此封建制度既有政治與經濟上的合理性(低成本的委託治理),同時該制度一旦確立之後也難以扭轉(多個諸侯的聯合就能對抗國王)。

我們來看一下克努特大帝如何建立北海帝國的:

公元1012年,八字鬍斯溫率軍擊敗英格蘭國王愛塞烈德二世,自稱英格蘭國王,死後由克努特繼承英格蘭王位。1016年,他和愛塞烈德二世之子埃德蒙二世訂約共治英格蘭,結果後者當年11月便告不治,使他完全統治了英格蘭。1017年,他跟前英格蘭王愛塞烈德的遺孀諾曼底的愛瑪結婚。1019年,他的哥哥丹麥國王哈拉爾二世突然死亡,他因此繼承了丹麥王位。

從上述歷史不難得出結論,這是一個鬆散的共主聯邦,通過克努特大帝先後繼承英格蘭王位與丹麥王位而來。以整個歐洲中世紀的生產力水平以及氣候條件也可以判斷,這樣一個橫跨冰冷北海的帝國註定是不會長久的。

而題主所提到的瑪格麗特一世女王,她也並不是帶領丹麥「統一」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而是通過聯姻的方式建立了「卡爾馬聯合」。在這一體制下君主必須從上一任離世的君主的各個兒子中通過選舉產生。各國雖然組成聯盟,但仍然保留了各自的王國地位,而內政亦保持獨立,並根據各地原有的法規,由當地的議會管治;不過外交和國防事務則由共同君主總攬

因此,卡爾瑪聯合的穩定在於三國共同選出一位共主;但是,丹麥國王並不總是可以兼任瑞典攝政或國王,這主要是由於各種利益關係,使舊君駕崩時,各國(主要是瑞典)按自己的需要而選出君主。注意,理論上來說三個構成國在聯邦內享有平等地位,但實際上從瑪格麗特女王開始,丹麥就一直以聯盟老大哥自居,這也為聯盟解體埋下了禍根。

卡爾馬聯合得以建立,其實是為了與德意志漢薩同盟爭奪波羅的海及北海地區的貿易統治地位,瑪格麗特女王的瑞典攝政頭銜也源自與此。聯盟成立後,瑞典人對於丹麥人經常與德意志地區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梅克倫堡及波美拉尼亞交戰並不高興,因為瑞典當時的經濟以向歐洲大陸,特別是德意志地區出口鐵為主,戰爭嚴重影響瑞典的收入。聯盟初期,瑪格麗特一世的懷柔手段使丹麥王室受到各國貴族的擁戴,但後來丹麥王室不斷企圖控制挪威和瑞典的內政事務,導致聯盟的離心離德,實際上聯合真正的穩定期只有五十年,剩下七十餘年的時間裡,瑞典與丹麥一直為統治權紛爭不斷。

而在丹麥通過武力鎮壓阻止瑞典部分貴族脫離聯盟的之後,瑞典貴族乾脆引來了漢薩同盟的僱傭軍,經過三年戰爭脫離了卡爾馬聯合自立為王國。之後丹麥單方面直接把挪威降格為省,卡爾瑪聯合就此瓦解。

所以,總的來說——成本大於收益,統一瓦解。

但是,一旦出現新的共同利益或共同敵人,統一依然是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在19世紀前期,先是因為俄羅斯帝國在與瑞典的戰爭中奪走了芬蘭,並與芬蘭結成了俄羅斯-芬蘭大公國的共主聯邦,北歐三國開始再次靠攏。當普魯士走上統一德國道路的時候,三國又在共同的威脅下先後與普魯士進行了兩次石勒蘇益格戰爭,當時瑞典國王提倡把丹麥、瑞典和挪威統一成一個王國,但是由於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中挪威-瑞典共主聯邦拒絕援助而導致丹麥戰敗,以及隨後德意志帝國的出現徹底改寫了波羅的海地區的實力平衡,北歐諸國的總體實力即使再度聯合也無法與周邊俄羅斯、德意志、奧匈、法蘭西和不列顛等各個帝國對抗,這個提議也隨之作罷,這些國家也就慢慢退出了歐洲爭霸列強的舞台,甚至在近代史中一度淪為其他帝國的棋子與傀儡。

但是謀求統一的暗流並沒有停止。

雖然斯堪的納維亞的大一統始終不能實現,早於1873年斯堪的納維亞金融聯盟正式成立,克朗成為共同貨幣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後,斯堪的納維亞的合作關係包括了獨立的芬蘭,從1944年開始還包括了冰島。1952年北歐理事會成立,斯堪的納維亞一詞的政治含義則被「北歐國家」取代。

先寫到這裡,有什麼問題,留言之後再慢慢補充進來。


建議你看一本書 《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著,你就會明白,大自然才是終極大Boss,地理才是導致東西方各大文明截然不同的終極因素。


封建社會統一答案: 中央稅收不足, 維持不了常備軍


1、北歐第一聯合——北海帝國覆滅應該屬於帝國周期率的一部分,在那個時候滅掉應該是沒啥可討論的,細節我不了解

2、北歐結束維京時代後到一戰前只有兩個核心:丹麥核心與瑞典核心。挪威冰島格陵蘭與芬蘭在這一時期是無足輕重的附庸。

3、所以北歐第二聯合卡爾瑪聯盟與北歐第三次聯合的破產問題主要都出在丹麥與瑞典的衝突上。

4、卡爾瑪的問題在於瑞典+芬蘭這一聯盟主體的實力過強,丹麥作為盟主無力鎮壓瑞典的不忠。

5、雖然南方的立陶宛也比波蘭大得多,但立陶宛和波蘭有著騎士團、莫斯科、克里米亞汗以及土耳其等一系列實力強大的共同敵人。而卡爾瑪聯合期間,北歐沒有被入侵的顧慮,而瑞典沒有向神羅索取地盤的剛性需求。所以瑞典不想加入丹麥的戰車。

6、第三聯合的瓦解的最主要事件是瑞典拒絕幫助丹麥保衛石勒蘇益格對抗普魯士,這場戰爭證明了瑞典統治階級對於丹麥缺乏興趣,斯堪迪納維亞主義不過是大學生們的自娛自樂罷了。另外瑞典和丹麥的經濟政策也有不同,丹麥是自由貿易,瑞典關稅較高。

7、斯堪迪納維亞主義破產後各國的民族主義已經高漲到了一定地步,連挪威的民族主義也已經成型導致瑞挪聯盟破裂。自此以後北歐三國再無統一之機會。二戰之後,尤其是冷戰之後也失去了統一之需求


因為沒有民族大融合,所以中央政權難以主動構建廣泛堅實的基層政權,所以為了維穩必須維持大量的地區守備部隊(不管它在誰手裡),所以為了應對地方部隊必須維持足夠中央軍,然後超過了財政限制,然後崩盤

最常被提及的地理因素,也就是山海阻隔少耕地,雖然也是原因,但權重通常被明顯高估………………


英國的智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北歐王室沒有受到革命衝擊而流血甚至垮台?
2012 年 6 月 12日的歐洲杯小組賽,烏克蘭 VS 瑞典的比賽,有哪些亮點?
特朗斯特羅姆有哪些代表作?
瑞典的鯡魚罐頭到底有多臭?誰吃過?想聽聽經驗~還有哪裡有賣的?多少錢?
瑞典留學一年大概多少錢?和去美國留學相比哪個貴?

TAG:歷史 | 北歐 | 瑞典 | 分裂 | 丹麥Den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