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兵的戰術價值如何?
傘兵鋪天蓋地看起來很壯觀,但是帶著降落傘下降的傘兵也是最脆弱的,即使成功降落地面,也不過是個步兵。
單純想運步兵的話,直接著陸不是更好?
傘兵作為戰略投送單位根本不具有戰術層面使用的意義。傘兵都是作為戰略部隊使用,它是戰場戰略機動力量,可以為整個戰局創造戰機,或進行戰略上的籌劃,簡單來說他是為了給其他軍兵種創造戰機而進行作戰..
經典空降作戰的軟肋
如果把經典空降作戰定義為在較大縱深上從空中投送兵力,奪取戰略要地或進行具有戰略意義的戰場遮斷任務的話,那麼在看到歷史上大規模空降作戰曾經發揮的重大作用的同時,還必須看到這類軍事行動的軟肋。
首先,現代作戰環境下,經典的大規模空降作戰難以實施。大量空投人員需要數量眾多的中型乃至大型運輸機,大規模的裝備和兵力集結很容易被對方利用現代空中乃至太空偵察手段獲悉,幾乎無法做到保密。即便是不考慮保密因素,大群的運輸機飛臨敵方縱深或某處戰略要地實施空降,必然會遭到各種現代防空武器的打擊,很難避免重大損失。而要在這類腹地奪取戰場制空權,即便對於一支優勢空軍也是大膽的冒險。應該看到,二戰時期,空中力量和防空武器的抗衡中,防空武器還是處於相對劣勢,這也是那個時期曾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空降作戰行動的原因之一,而這種態勢,在今天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其次,空降部隊的所有先決優勢在落地的一瞬間便幾乎已經「損耗殆盡」。除了擁有「身處戰略要地」這一「有利條件」外——這一有利條件的真正享有者其實是整個空降執行方的戰役集群——深入前方的空降部隊幾乎沒有什麼優勢可言。空降兵著陸點自然散布極大,集結困難,更重要的是,他們缺乏重武器,更缺乏攻堅能力和持久作戰能力。在有限的自持時間內(通常也就是3到5天),如果沒有得到後續地面部隊的策應,那麼其結果就只能是英雄斷腕,活脫脫化為一場悲劇。在1944年6月的諾曼底登陸行動中,美軍第82空降師空降8100人,集合起約2000人;101空降師空降6800人,集合起2500人。英軍第6空降師空降4800人,集合起約1800人。如此分散的兵力,一旦遭遇固守工事的德軍,將很難有大的作為。所幸,1944年的盟軍已經奪取了西線的空中優勢,而德軍的主要防禦方向又沒有放在諾曼底(這一點從盟軍空降部隊遭遇的損失程度就可以看出),否則空降部隊縱使能夠成功,也會遭遇重大傷亡,甚至可能完全無法完成既定任務,給登陸行動造成巨大困難。相比之下,英國第1空降師就曾有過慘痛的教訓,在1944年9月的「市場花園」行動中,英軍空降兵無法抵抗重裝德軍的反突擊,在後援進攻集群進展緩慢,遲遲得不到增援的情況下,英軍第1空降師最終全面退卻,損失近8000人,整個行動宣告失敗。盟軍空降兵以損失約14000人的代價,為這場二戰中規模最大的空降作戰作了悲壯的註腳。從戰役角度上看,蒙哥馬利試圖通過奪取荷蘭境內橋樑要道,從而為盟軍突擊集群越過萊茵河水系進入德境鋪平道路的想法沒錯,但是他忽視了空降作戰的限制條件。突擊集群沿途關鍵點太多,空降兵必須攻取並成功扼守,而這條路線又顯然過長,超過了最遠點英軍空降第1師耐受力的極限。現代空降部隊雖然一定程度上擁有重裝備空投能力,攻堅能力顯著提升,但其持續作戰能力並沒有得到本質改變,在面對敵機械化部隊時火力上仍然處於劣勢。如果在敵後大縱深地區為達成戰役目的實施大規模空降,其策劃組織的難度必定極大,必然要考慮到空降部隊攻堅和扼守的能力、後續部隊順利推進的能力、空中補給的能力以及敵人增援的能力等等諸多要素,而戰場上的變數則常常會讓原有的算計徹底落空。
1944年6月5日,深知先行空降重要意義的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上將親臨101空降師視察,鼓舞士氣。請注意該師士兵左臂的鷹紋徽章,鋼盔上的白色「紅心」說明他們屬於502團。另外三種花色中,「梅花」屬於327團,「方塊」屬於501團,而「黑桃」則屬於《兄弟連》中出盡風頭的506團。
最後,即便是決心要用大規模空降作戰達成戰略目的,那也要承受巨大的人員和物資損失。美國電視連續劇《兄弟連》中,美軍第101空降師506團2營E連溫特斯上尉曾有一句經典台詞——「我們是空降兵,我們就是要被包圍的。」這句話非常生動地表明了空降兵的作戰環境,在敵軍後方作戰,加上集結方面的問題,縱然空降兵能夠完成既定目標,其傷亡率也常常會超過30%。1940年德國在荷蘭戰役期間,曾在鹿特丹、海牙實施空降作戰,奪取機場等重要設施,為後續機降佔據橋頭堡。由於中立國荷蘭具有較高的防禦意識,很早就進行了戰爭動員,且在可能遭受進攻的機場附近布設了地雷和障礙物,增派了守衛。在鹿特丹的空降作戰中,德軍遭受了重大損失,空降兵死傷4000多人,430架運輸機竟然有三分之二損失。1941年4月,德軍發動大規模空降作戰,希望只憑藉傘兵力量奪取整個克里特島。德軍在克里特島空降了13000名傘兵,突擊島上3個機場,奪取機場後德軍山地部隊開始機降,配合傘兵攻佔全島。作戰行動中,德國傘兵傷亡總數高達5140人,損失飛機350架,甚至對後來的巴巴羅薩行動產生了不利影響。希特勒對如此沉重的傷亡也非常不滿,宣稱說大規模空降作戰的時代已經過去。此役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戰役,也是迄今唯一以空降兵為主實施的進攻戰役。現代戰爭條件下,巨大的人員傷亡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是難以接受的。
諾曼底空降作戰中,盟軍空降了大約3.5萬人,其中傘降1.7萬人,其餘為滑翔機降。圖為墜毀在著陸區的盟軍滑翔機,這是一架英國Horsa滑翔機。隨機的士兵尚未投入作戰就全部喪生。
空降作戰的優勢問題
說空降兵是長矛的矛尖,聽來似乎過癮但細細想來卻又不夠確切。長矛刺擊沒有迂迴,戳盾透甲方能殺傷敵手,裝甲部隊用它形容倒是十分貼切。空降兵更像是帶環鏈的流星錘,行無定勢,往往在最不可能出現的地方抽冷子給你一下,讓你防不勝防。如果想要進入戰場,通常有三種方式,從陸地、海上和空中,顯然空中進入更有優勢,所受的束縛要素也更少。空降方式進入戰場可以避開敵人防守嚴密的防禦工事,讓敵人的防禦企圖徹底落空。空降兵的出現讓防禦工作變得更為艱難:那些從地理上看起來較為安全的地區變得不再安全,對於具有戰略地位的這類縱深要地,必須設法分兵設防。這也是空降兵戰略意義的所在,即其存在所造成敵人的機會成本增加。空降兵也可以作為突擊前鋒,奪占戰略要地,為後續大部隊的空中機動或地面推進建立橋頭堡。
儘管空降兵素來以勇武善戰著稱,但時下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大規模空降作戰的時代面臨著終結。大規模空降作戰就像是一隻張著血盆大口、貪得無厭的怪獸,傳統的軍事後勤系統根本無法滿足其巨大的補給需求。歷史已經證明,一旦後勤補給環節出現問題,空降作戰的結局就是災難性的。如果仔細想想看就不難分析,大規模空降作戰的特點及要求和空降作戰本身的特點是存在內在矛盾的:空降作戰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出其不意、機動靈活,速戰速決,以最小的代價攫取大的戰果。而大規模空降中,臃腫的後勤系統、難以協調的策應支援、固守橋頭堡的僵化要求等,會丟掉前面那些本質的特點。
其實,如果反過來思考,空降兵的優勢也和其弱勢一樣明顯。如果選准敵人的軟肋,以空降兵之利戳敵之弱,則完全可以取得較大的成果。只要不是攻堅克難,能夠速戰速決,且接應和後援科學合理,空降兵仍然會有用武之地。即便是克里特島那樣令德軍遭受重大傷亡的大規模獨立空降作戰,盟軍的看法也和德軍截然不同。正如軍事歷史學家所說,「外界關注的目光不是放在了德軍傘兵在克里特島上遭受的慘重損失上,而是更多地被這次空降作戰閃電般的勝利所吸引」。在美軍眼裡,克里特島比其他任何實例都更能證明「空降兵存在的意義」,二戰餘下的日子裡,這兩種觀點造成了雙方空降兵使用方式的迥異。德軍空降兵再也沒有進行過大規模傘降突擊,這些精銳部隊被當成輕步兵使用。而美國和英國空降兵則迅速擴編,到戰爭結束時美國已經組建了5個空降師,在太平洋和歐洲戰場進行了數次傘降作戰。
中小規模傘降作戰永遠煥發著燦爛的青春:《莫斯科保衛戰》中,曾有這樣一個情節:蘇軍指揮官朱可夫部下報告他,德軍在司令部附近空投了傘兵,朱可夫仍然不停筆的寫,頭都沒抬,只是說,「給我拿一支衝鋒槍來,消滅傘兵以後向我報告。」這一情節固然表現了蘇軍統帥的堅定,但同時也從軍事上說明了空降作戰的精髓。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更是大膽動用空降兵,6天內進行了3次空降作戰,均是採用直升機低空滲透,人員採用機降或滑降方式投入作戰,迅速包抄並奪取對方防禦要地,為以軍攻佔西奈半島、沙姆沙伊赫和戈蘭高地做出了突出貢獻。1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動用了兩個空降兵師,他們以遠程空運演習為名完成轉進,和蘇軍其他特種部隊一起,作為先鋒,迅速攻佔阿明官邸及喀布爾各達.
空降部隊是一劑「快乾貼」,可以隨時作為補丁粘貼到任何軍事或政治「傷口」上,而且其「止血功能」還非常不錯。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在處置海灣危機時,首先會動用82空降師和101空中突擊師。向來把全球戰略擺在首位的美軍自不必說,就連軍隊狀況素不樂觀的俄羅斯也決定把空降力量列入必保範疇。有消息稱,俄軍計劃2010年在北極地區舉行大規模空降演習,在表明俄保衛北極利益決心的同時,也說明了俄軍對空降兵的器重。俄軍認為,空降兵是快速反應部隊的中堅力量,俄空降兵幾乎始終處于軍事行動的中心地帶。只要有緊急任務,總會被毫不猶豫地交給空降兵,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只有空降兵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高等級的戰備水平,立即開始執行在任何地區的任務。1999年6月10日,星夜開進,7個半小時行軍500多公里搶佔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機場的,正是俄羅斯空降兵分隊。2000年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俄軍為截斷非法武裝退路,又是動用了第76空降師一部,該部一個90人的加強連在扼守776.0高地的戰鬥中,表現突出,斃敵約400人,最後僅有6人倖存。在去年的俄格衝突中,俄軍空降兵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喬治亞軍事重鎮塞納基,面對突然出現的一個俄軍空降兵連,守衛在那裡的一個喬治亞精銳山地營竟然倉皇退卻,俄空降兵在向上級的報告中說,「全連官兵正在格軍基地食堂享用主人準備好沒吃的早餐,味道鮮美!」雖然俄軍空降兵多年以來享有世界上最重的空降兵的稱號,擁有各種可供空降的步兵戰車、自行反坦克炮以及各種火炮,甚至開發了載員乘車同時空投的人車共降技術,但俄軍已經認識到,未來空降兵的發展趨勢顯然不應該繼續重型機械化師的方向,而是向更為機動靈活的輕步兵方向發展。空降兵未來更多的是要需要輕量化適於機動的裝備,為此俄軍已經在研究減輕單兵裝備重量,改良空降用火炮系統,並研製新型野戰通訊系統。
無最優解的現代命題
不論如何,現代空降兵已經不是六十多年前的樣子,戰場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乃至未來的空降作戰,已經呈現出明顯的三個轉型趨勢。第一個趨勢,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趨勢,便是空降作戰規模的「袖珍化」。現代軍用飛機的造價越來越昂貴,防空武器的效能也越來越高,一些現代軍事學者甚至認為,現代環境下,如果要以超過連級規模進行空降作戰,那都是不現實的念頭,這種說法雖有點過頭,但卻言明了空降作戰規模「袖珍化」的趨勢。
衛國戰爭中,蘇軍曾實施過兩次大規模空降突擊作戰,一次是1942年初的維亞茲瑪空降作戰,另一次是1943年9月的基輔空降作戰,兩次作戰都是萬人以上的師級大規模行動,從傷亡程度上,兩者都堪稱巨大。但前者通過在兵臨莫斯科的德國集團軍補給線附近空降大量傘兵,給德軍造成了較大的壓力,迫使對手抽調大量兵力對付傘兵,在戰略上緩解了莫斯科的壓力。後者則同「市場-花園」行動一樣,完全成了對戰爭進程過於樂觀預測的犧牲品:蘇軍大量傘兵空降第聶伯河西岸,遭到德軍重兵合擊,由於策應不夠有力,最後蘇軍的渡河行動徹底失敗。這兩次行動中,蘇軍都不是集中空降大量兵力,而是用有限的運輸機進行穿梭空降,這無疑成了「添油戰術」,讓原本就難以集結的空降力量更為分散,很容易被德軍孤立和殲滅。大規模空降作戰的後勤保障和運輸問題在今天並沒有變得更易解決,現代軍事理論認為,大規模使用空降兵的戰術是不切實際的,即使是作為超級大國的美軍,其空軍若要實施一次旅級規模空降作戰的全部空運支援任務,也絕對不算輕鬆;況且在敵軍控制地域動用大量昂貴的大型運輸機實施空降作戰,很可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所謂的整師空降的做法,其實只是訓練和宣傳的需要。在1983年格瑞那達的「暴怒行動」、1989年巴拿馬的「正義行動」,以及2002年在阿富汗的特戰行動,美軍都實施了空降作戰。這些作戰中,空降部隊的使命都是奪取機場,為後續部隊的跟進建立前進基地。這類作戰通常由1到3個空降步兵營進行,空降旅部直接負責指揮。空降部隊的規模通常視任務性質和敵人兵力的規模和構成而定,建築密集的城市地區,一般需要更多的空降兵力。總的說來,這類空降作戰通常都在旅級規模以下——一些特戰任務甚至只使用連級甚至更小規模的部隊——指揮官們很難再有機會指揮數千名傘兵實施一場大規模的突擊行動了。
2008年6月18日北卡羅來納布萊格堡舉行的聯合強制介入演習中,美軍第82空降師士兵正從C-17「環球霸王」III上實施傘降。該項演習的目的就是加強陸軍和空軍協同能力,以及提高大型裝備的使用保障能力和部隊機動能力。
中小規模比較符合空降作戰方式的特點,能夠在充分發揮其優勢的同時抑制其弱勢。小規模空降部隊不需要複雜的指揮系統,便於隱蔽投入戰場,作戰能力適中,即便需要通過空中投放補給,也不會給空運體系造成巨大的壓力。最後,在極為糟糕的情況下,使用這樣規模的部隊不可能造成「重大傷亡」。而在特定的環境中,動用小規模空降部隊進行縱深「點穴」還能控制戰爭烈度,在達成既定目標的同時防止戰爭的惡性升級。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美國軍界有人提出,美國陸軍應該停止浪費巨額資金維持龐大的空降部隊——為了維持作戰素養,空降兵每個月都要進行跳傘訓練,即便是空降部隊的直升機組人員,也要每月跳傘。這些人指出,美軍第82空降師每個空降旅構成應該由目前的3個空降營轉型為1個空降營外加兩個空中機動營;而同樣熟悉空降作戰樣式的第75遊騎兵團所屬的3個營應該改變為多個連級作戰單位,這樣就可以取消團部及其所屬人員,起到縮減人員規模的作用。這些連級單位可以由一名少校和一個較大的連指揮部領導,執行現代戰爭真正需要的小規模特種作戰任務。這一點,正應了中國兵家古訓「兵貴精不貴多」。
以色列人在小規模空降兵運用上作了非常不錯的探索:1968年10月31日,以色列出動18名傘兵分乘3架直升機進入埃及領土80公里,炸毀了埃及納賈哈馬迪發電站的重要設施,摧毀了阿斯旺至開羅的主要輸電線路,完成任務後迅速撤離,給埃及造成了重大損失。同年12月29日夜,以色列再度出動160名傘兵,乘坐「超黃蜂」直升機8架,在黎巴嫩貝魯特機場降落,擊毀飛機13架,其中黎巴嫩國家航空公司的飛機8架,而後乘機離去。1969年12月,以色列派出兩架直升機運載傘兵,配合海上進入的特戰組,偷襲了埃及設在加里卜角的雷達站,成功獲得了蘇制新型雷達的關鍵部件。1976年6月,以色列動用200名傘兵,使用偽裝成民用飛機C-130和波音707,長途奔襲烏干達恩德培機場,經過短促戰鬥,成功營救了被劫持法航上的105名以色列級人質(其中3人死亡)。這幾次作戰基本動用的空降兵規模基本都是連級規模。
除了規模「袖珍化」,進入戰場方式的多樣化以及執行任務的多樣化,也是一個重要的趨勢。現代戰爭要求空降部隊不能拘泥於傳統的傘降方式,而是要因地制宜地採取適當的方式加入戰場。空降部隊可能會以傘降、機降(直升機、固定翼飛機、滑翔機甚至動力滑翔傘)、特種飛行器甚至藉助特種車輛加入戰場,作戰的目標則更是多種多樣,可能是壓制、遮斷、牽制、營救、抓捕、暗殺、破壞、佔領甚至是偷盜,面對的敵人則是正規軍、游擊組織或恐怖分子。二戰中德國武裝黨衛軍斯科爾茲內少校帶率領傘兵特戰部隊,乘滑翔機機降大薩索山,成功營救了被囚禁的墨索里尼,創造了空降兵特戰行動的典型。現在看來,整個行動極為冒險,作為著陸場的一塊山頂空地非常狹小,多虧了駕駛員不錯的操縱技術,機降才得以成功,德國傘兵的戰鬥素養又遠勝沉浸在休戰夢想中的意軍守衛,否則後果也極難預料。但空降作戰原本就是險中求勝,沒有風險的行動,也就沒有真正的軍事價值。1987年11月25日,一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4人小組乘坐單人動力滑翔傘,以低空飛行方式進入以色列,襲擊了以軍後方支援基地,最後有兩人駕機返回,這是單人飛行器首次用於實戰。空降作戰是沒有相持的作戰行動——相持幾乎與失敗無異。現代空降作戰的前期準備的難度和複雜性都大幅度增加,空降作戰部隊必須對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準備出相應的預案,熟練加以處置,才可能有更大的勝算。1970年,美軍為營救關押在越南西山戰俘營的美軍戰俘,專門組織了一次小規模空降作戰。但由於事前偵察不夠充分,美軍不知道越軍已將戰俘轉移,仍舊執行原計劃。美軍直升機在著陸時,又因為對地形不夠熟悉而相繼發生了撞到大樹以及錯降等情況,經過激烈交火,美軍損失不小,但卻徒勞無功。
2009年1月以色列在加沙軍事行動中,再次把空降兵作為重要的機動兵力,他們為後續跟進的以軍掃清了道路,獲取了前方信息,特別是擔負起沿途的警戒和搜索任務。
以色列素來以情報工作出色而著稱。1976年以色列突襲恩德培機場行動中,以軍動用了大量情報人員搜集劫機者特徵、機場布局以及兵力部署信息,並從美國獲得了高質量衛星照片,在臨戰前還進行了模擬演練,行動指揮部更是以總理拉賓、國防部長佩雷斯為首,整個行動甚是縝密。針對機場設施和可能遇到的硬目標,特戰隊員攜帶了吉普車載無後坐力炮、反坦克導彈、裝甲車以及重機槍等武器,在先期火力上佔據了優勢,為速戰速決奠定了基礎。在行動完成後,烏干達總統阿明在譴責以色列行動之餘,也不禁讚揚道,「我作為一個職業軍人,認為襲擊非常成功!」
美軍82空降師的軍士正向參加「明星2009」聯合演習的各國空降兵說明跳傘要領,這架C-17上搭載了美國、埃及、科威特、巴基斯坦、德國和約旦多國空降兵,美軍希望藉此增強各國協同作戰的水平。
最後,現代乃至未來空降作戰一個發展趨勢便是成為不對稱作戰環境下的利器。如今複雜的國際形勢和戰場環境,已經給正規軍和傳統戰法提出了頭疼的問題,正規軍在面對小股武裝分子或恐怖組織時往往有勁沒處使,既難以及時發現和甄別,又難以適時做出反應,總是處於被動境地。而空降兵具備先天的快速反應能力,又有投入戰場方式的便利,同時具備較高的作戰素質,在正規軍中堪稱「不對稱作戰特區」,特別適合不對稱環境下的軍事對抗。美軍研究認為,反游擊作戰(目前這是美英等國遭遇的反恐作戰的主要形式)最佳的作戰形式就是以小規模戰鬥單位實施,這種戰鬥單位可以是4人偵察小組或者是加強班,大隊人馬對於特定環境下的游擊者沒有意義,只能讓自己變得臃腫。投入反游擊作戰的部隊經常會遭到人數佔優的敵人的伏擊,而增援部隊卻遠水解不了近渴。但是,雖然空降部隊具備應對不對稱作戰的潛質,但要成為這種作戰中的勝者,其戰法卻需要變革和創新。美國軍事研究人員發現,按照傳統做法動用直升機縱深投放小規模空降部隊時,遇到的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在運輸直升機遭敵方火力打擊迫降時,情況會變得更糟。電影《黑鷹墜落》就是個鮮明的例子,這樣的情況下,敵人會越聚越多,而防禦者的抵抗會隨著彈藥的減少而弱化。通常的救援做法是派出部隊搭載直升機前往增援,但對手不是傻子,他們可以推測出救援部隊直升機的到來,並在可能的著陸點擺下重機槍和各種攜帶型防空武器守株待兔。直升機面對這樣的險境,幾乎是有去無回。越南戰爭中,越共就常常會圍困住墜落的美軍機組人員,他們知道後者一定會用無線電呼叫救援,於是在周圍布下埋伏以逸待勞,專等救援直升機跳進口袋。
在美軍82空降師勤務保障訓練營地,一位教官正用特製的模擬教具讓傘兵們體會高機動巡邏車遇襲翻車時如何儘可能保護自己。在阿富汗和塔利班,「悍馬」常常遇到這樣的麻煩。
阿富汗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華盛頓郵報》在2002年就刊載了名為《Takur Ghar的埋伏》的系列文章,描述了美國陸軍遊騎兵部隊乘直升機前去營救一個被塔利班圍困的海軍「海豹」4人行動組時所遭遇的一切。
「遊騎兵早已習慣了從直升機的後貨橋離機,沿貨橋下來後,士兵們會分成兩組,在直升機左右兩側集合,他們無數次練習過這套動作。但這次的離機卻變得一團糟:離機之前一名士兵就在直升機內被子彈擊中死亡,另外兩人則在貨橋上被打中。」
2004年同樣的事在阿富汗再度發生。由於遭到地面火力伏擊,美軍一架支努干直升機被擊落,機上倖存的「海豹」隊員在耗盡彈藥後全部陣亡,整個行動組無一生還。美軍在總結後認為,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就要讓排級規模救援行動組始終保持高度戒備,他們應該搭乘C-130、V-22或更小的飛機,這類飛機的速度相當於直升機的兩倍,航程則相當於後者的3倍。此外,空降兵可以在幾乎所有地方著陸,只要他們搭乘的飛機能在戰場附近進行超低空飛行。如果可能,在空降兵跳傘過程中應該出動攻擊機對地面目標實施轟炸,以掩蓋運輸機的發動機轟鳴。另一種選擇是趁夜從較大的高度空降,這一過程中也要動用作戰飛機實施地面壓制,以掩護空降兵隱蔽著陸。這樣的做法看起來很冒險,但這種風險不會比讓一架慢吞吞且體態肥碩的CH-47飛臨戰區更大,要知道下面的敵人正翹首以待,那些可能的著陸點到處危機四伏。當直升機用特有的嗡嗡作響的旋翼宣告自己的到來時,敵人有足夠的時間精心織好一個口袋。相比之下,突然從天而降的傘兵更容易讓敵人陷入混亂,促使其逃竄。直升機必須選擇開闊地降落並且停留將近1分鐘,讓每個人離機,相比之下,快速飛行的固定翼運輸機顯然被敵人擊中的概率更小。對於保護擊落飛機的飛行員及直升機乘員,空降兵快速反應小組非常有效,他們可以爭取寶貴的時間,直到裝甲騎兵部隊或重裝備部隊到來。
美國陸軍「金色騎士」跳傘表演隊正從CV-22「魚鷹」傾轉旋翼機上跳下進行表演。兼具高速飛行、短距離起降甚至懸停能力的「魚鷹」可謂是現代空降作戰的「寶馬良駒」——但美軍首先要確保該機的可靠性和維護性。
對於城市戰這樣的課題,空降部隊也有用武之地。他們可以在建築物的頂部滑降或傘降著陸——這一過程中由武裝直升機提供掩護。如果在夜間晴好氣象條件下空降,使用轉向操縱性優良的現代化傘具的空降兵可以安全地著陸,如果有單兵GPS則更為理想。如果選擇從較高的高度空降,甚至可以秘密潛入而不讓建築物內的人知曉。
城市作戰並非常規部隊遇到的全新課題,二戰時期德軍在斯大林格勒、蘇軍在柏林,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當一方隱入城市建築變為飄忽不定的抵抗力量時,戰場環境就發生了深刻變化,另一方固然可以動用攻城炮實施夷平戰術,也可以憑藉兵力優勢廝殺於瓦礫之間,但都會進展緩慢,且要付出沉重的傷亡代價。現代城市作戰的環境顯然不比那時更單純,大兵力重武器強行攻擊的做法會帶來很大的平民附帶傷亡,為國際輿論所不容。對付這種飄忽不定的少數派,使用精銳空降部隊進行點狀作戰是非常有效的,只要偵察和準備工作到位,空降部隊完全可以快速奪取敵人據守的要害建築物,改變對抗態勢,瓦解抵抗者的鬥志,如果條件允許,甚至可以做到「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這是一項危險的任務,但總比那種逐個房間、逐層樓房進行殘酷的巷戰更好。空降在建築物頂部的傘兵可以讓防禦者陷入慌亂,無法進行有效的抵抗。1940年5月,德國傘兵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利用滑翔機機降防禦森嚴的比利時埃本埃瑪爾要塞,比利時人一心等著德國人從正面硬攻過來,卻不料敵人出現在要塞頭頂。在德國空軍密切配合下,傘兵最終奪取了要塞,比利時人苦心經營的要塞宣告陷落。如果要營救人質或者試圖抓獲地方高級指揮人員,也可使用這種做法。這樣的任務要求精準的定點跳傘,只有空降兵中的精英人員才能勝任。記住,我們今天看到美國陸軍「黃金騎士」特技跳傘表演隊的精湛表演,並不完全是愉悅眼球的。
尾 聲
今天的空降作戰已經不獨屬於空降兵,空中進入戰場已經成為許多特戰任務所要求的「通行做法」。在反恐怖、反海盜,以及城市作戰等複雜不對稱環境中,空降作戰的意義尤為突出。但另一方面,空降作戰的實施方法和原則也面臨著環境的挑戰,所需要的情報準備、行動預案、策應計劃以及空地協同水準都超越了以往任何時期。更重要的是,雖然現代裝備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但空降作戰本身仍然是高風險行動,對參戰部隊的要求變得更為嚴苛。
美軍認為,即使給空降部隊裝備了斯崔克裝甲車,由於空降適應性的限制,它們也無法發揮足夠的效能。一旦到了地面,空降兵對於戰場指揮官而言,就成了關鍵的力量倍增器。輕量化、現代化的空降部隊可以更好地配合地面部隊,協助後續部隊清除城市、叢林、山地以及其他複雜地形環境中的敵人。
我國也應考慮在空降兵建設方面有所側重,在現有空降部隊中優先組織旅級規模的空中突擊單位,這種部隊應配備運輸直升機、固定翼運輸機以及武裝直升機,具備全旅快速集中投送能力(以傘降和機降相結合)。空中突擊旅應裝備適用性較強的單兵武器、火炮支援武器、空降步兵戰車、防空武器系統以及戰場通訊系統,不必一味追求重裝備化,只要在既定環境下具備火力優勢即可。空中突擊旅應著力訓練營、連規模的空降作戰能力,強化基層指揮能力,錘鍊複雜環境下獨立作戰能力。另外,要特別重視空降作戰的後勤保障工作,要具備專業化的補給能力,在策應方案實施前必須制定後續部隊的策應行動計劃,並設法保證空降部隊著陸後的持續作戰問題。對於諸如奪取機場這樣的特殊任務,空降部隊還應具備維持機場可用狀態的能力,因此還要特別重視工程部隊的使用。美軍82空降師就配有工程部隊,下轄輕量化機場維修排(LARP),可以緊急搶修機場跑道。這些部隊在裝備和組織上都應實現專業化,並針對這類作業進行強化訓練。
現代環境下的空降作戰如今還是一個沒有完全解的新命題。毋庸置疑的是,現代乃至未來的戰爭中,憑藉快速反應能力,空降兵仍然最有資格在最需要的時間被用在最需要的地點。
鏈接:空降兵箴言
We are paratroopers, we are supposed to be surrounded.
我們是空降兵,我們就是要被包圍的。
——《兄弟連》中美軍第101空中空降師溫特斯上尉
給我拿一支衝鋒槍來,消滅(德國)傘兵以後向我報告。
——《莫斯科保衛戰》中朱可夫接報德軍在司令部附近空降傘兵後說
扼守巴斯托尼5天後,面對德軍提出的勸降要求,被圍的美軍101空降師指揮官麥考利夫准將的回答是「Nuts!」(文雅一點兒的話,可以翻譯成「去你的吧!」)3天後,巴頓將軍的第3軍解了該師之圍。
We will ride into the battle, and this, is our horse。
我們將騎馬加入戰鬥,而這個,就是我們的戰馬。
——《我們曾是士兵》中莫爾中校指著UH-1直升機對第7騎兵團的士兵們說。
「當時(空降師)有61架飛機已經升空,準備前往海地,他們在最後時刻接受了我們的條件。塞德拉斯(海地軍政府領導人)獲悉我們的飛機已經從珀普空軍基地起飛後,幾乎立刻就同意了談判條件中原本拒不接受的關鍵問題。」
——1994年9月19日,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向第82空降師發表演講時說。
Guess that means one of us is in the wrong drop zone.
那意味著我們兩個中的一個著陸區錯了。
Yes, or both of us.
是的,也許我們兩個都錯了。
——《兄弟連》中空降兵對白
(使用)空降部隊可以為指揮官提供一種能夠對戰局施加決定性影響的方式。
——美軍空降作戰理論
建設一支更為輕量化、打擊力更強且戰備水平更高的空降兵部隊是美國快速和徹底擊敗全球範圍內的對手所需要的。
——美國空降作戰研究者題主不要歧視步兵。現在比較流行的傘降戰術號稱「蛙跳」,就是傘兵快速突擊對方機場,佔領後建立防線,供大部隊乘坐運輸機抵達進行下一步行動。美軍戰例有格瑞那達戰役,蘇軍有阿富汗搶點(不過毛子比較狡猾連傘降都省了)。硬要傘兵死磕裝甲部隊,那就難免重蹈「廣場花園」的悲劇,畢竟傘兵建立之初就是為了越過敵人防線去找軟柿子捏的。
至於直接著陸的方式,大型運輸機沒有機場降不下來。二戰有專門的滑翔機部隊,倒是可以在平坦的地面迫降,除了運送步兵還能帶一些吉普車迫擊炮之類的裝備加強火力。只是傷亡率印象中比傘兵還高,大部分滑翔機不是被擊落就是在降落場摔得七零八落。現在這一角色可以由直升機完美替代,不但更安全,還能用索降的方式適應惡劣地形。傘兵打的就是中心開花,奪取重要戰略目標或者戰略位置,傘兵沒法攜帶重型裝備所以我認為是屬於主動性防禦部隊,說他主動是因為它是一種主動進攻的手段,說他防禦是因為他必須要依靠有限的輕型裝備就地防禦等待大部隊志願
參考蘇聯干涉東歐的幾個國家的例子
推薦閱讀:
※戰爭劇中有很多衝鋒的場面都是大軍衝鋒在前,機槍在後面掩護,衝鋒時在後方掃射機槍不是很容易誤傷自己人嗎?
※如果中國和印度開戰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場面?
※戰場衝鋒時是否有固定陣型?如何排列陣型?
※諸位怎麼看潘菲洛夫28勇士?
※如果有生之年,汽油用完了,人類怎麼辦,會不會有第三次世界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