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什麼時候 ké ,什麼時候讀 qiào ?

在我印象里,以前的語文老師教的是物體很大的時候,「殼」念 qiào ,比如地殼;物體小的時候,「殼」念 ké ,比如雞蛋殼。但是我今天在網上找不到出處來背書。而且,成語金蟬脫殼(qiào)又與這個解釋相違背。請問這兩個讀音應該怎麼分?謝謝。


poem 的答案很專業,把兩類讀音的變化過程講的比較清楚。

我補充一下現在兩個音的情況,畢竟題主只問了現在的 qiao 和 ke 該怎麼區分。

如 poem 所說,這兩個音並沒有意思上的區別,不同於普通的多音字,比如「背」讀一聲是扛在背上的意思,讀四聲是背誦和後背的意思。

「殼」的兩個讀音意思是完全一樣的,區別在於文讀和白讀,或者說書面語和口語的區別。類似的還有「血」讀 xue 和 xie,「躍」讀 yue 和 yao,等等。

在很書面化的地方,「殼」就讀 qiao,比如地殼,甲殼,殼體,板殼等,而在較為生活化的口語中,就可以讀ke,比如雞蛋殼,甲殼,破殼。

有些詞僅用於比較書面化的地方,比如「地殼」,大家就默認這個詞按照 qiao 來讀了,有些詞則怎麼讀都可以,比如「甲殼」,只要區分語境,比如生物學上專業的「甲殼綱」就可以讀成 qiao,生活里說「甲殼蟲」就可以讀 ke。

「金蟬脫殼」這麼文的成語,當然還是用文讀比較合適,讀成qiao了。

比較通俗的答案,如果有錯誤,請指出。


不必太在意「殼(殼)」字的兩個讀音,中古音里這個字不是多音字。「殼」字以及音韻地位相關的其他一些字的字音演變過程大致是:

我的先秦擬音:

穀[kwok],角[kwrok],殼[khwrok],縠[gwok],嶽[?wrok],哭[?hwok]。

工[kwo?],江[kwro?],腔[khwro?],鴻[gwo?]。

中古音:

穀[kowk],角[k??k],殼[kh??k],縠[?owk],嶽[???k],哭[khowk]。

工[kow?],江[k???],腔[kh???],鴻[?ow?]。

由先秦音到中古音,這兩組字涉及的演變有:kw類聲母變k類聲母。其中,還有gw變?,?hw變kh。-ro-變-??-(介音r引起韻腹往低演變,介音r變為?介音或介音消失)

現代廣州音:

穀[kowk],角[k?k],殼[h?k],縠[howk(陽調)],[嶽??k(陽調)],哭[howk]。

工[kow?],江[k??],腔[h??],鴻[how?(陽調)]。

現代北京音:

穀[ku214],角[t?i?u214/t?y?35],殼[t?hi?u51/kh??35],縠[hu35],嶽[y?51],哭[khu55]。

工[kou?55],江[t?i??55],腔[t?hi??55],鴻[hou?35]。

從中古音到現代音:

廣州音里,保持了入聲韻尾-k。所以-k/-?兩組字演變得比較平行。同時,中古的-??-在廣州直接變成了--?-。

而北京音里,入聲韻尾-k已經演變得消失,所以這組字就有-k韻尾入聲字演變分派到無韻尾或u韻尾的字里的演變。同時,-?-介音變成了-i-介音(?&>?&>i),韻腹?下挪到?。以及,北京的聲母體系里,ki-類變成t?i-類(jqx類)。

由平行對比可以看出,中古的[k??k]類字,在北京可能有規律地演變出兩個音,一個是[t?i?u]類(可能有??k&>iɑuk&>i?u?&>i?u),另一個是[t?y?]類(可能有??k&>i?k&>i??&>y?&>y?)。就是說,北京的「殼」字理論上可以有規律地出現[t?hi?u51/t?hy?51]兩個音(拼音qiào/què)(可以是兩者之一,也可以兩音都有)。但實際現在字典規定的讀音是[t?hi?u51/kh??35](拼音qiào/ké)。[kh??35]音來歷不明,建議不必太在意,或許可以暫時視為一個白讀層次(看起來像是按[kh??k&>kh?k&>kh??&>kh?&>kh??]非規則演變而來的)。

補充:在《李氏音鑒》(李汝珍,1810)里,記錄了可能是當時北京音系的入聲字音表。其中,「殼」字收了兩音:「磕殼:康婀切音科又殼字亦讀去臥切」。按《李氏音鑒》里的反切規律,「康婀切音科」可能拼出[kh??55](與現在的[kh??35]僅有聲調調值的不同,即拼音kē與ké的不同),「去臥切」則可能拼出[t?hy?51](對應於現在的[t?hy?51]即拼音què)。

那麼,回到題目所問的在什麼場合用哪個音的問題來。

角字的[t?i?u214/t?y?35](拼音jiao/jue)兩音里,[t?i?u]是北京白讀層,[t?y?]是北京文讀層。屬於文白異讀現象(這兩音形成文白讀的不同層次,性質有可能是相當於混合字兩類方言不同方向演變的演變結果)。一般來說,文縐縐一些的辭彙里用[t?y?],更口語化的用[t?i?u]。不過這也本只是北京方言里的分讀用法而已,本來現代普通話里不必分立兩音了,直接合併兩音或兩音隨意替換都挺好的。

所以,我說,不必太在意這樣的讀音分立。多音字有兩種:一種是古代就有的真的多音字,一種是近古一些方言新分出來的虛的多音字(比如北京的一些入聲字就可能因文白異讀而虛增讀音)。虛的多音字就不必太在意了,除非是考試。而對於殼的qiào/ké兩音,其中的ké音來歷不明,那麼就更不用太在意怎樣辨別兩音的分用了,除非是考試。只要不是考試,真的不必太在意這些。你問我平時怎樣讀?我一般是:「角」只讀jiǎo,「殼(殼)」只讀ké,「嶽/岳」只讀yǜe。為什麼這樣讀?因為我確實覺得不必太在意,只選其中一個自己習慣的讀音即可。這是虛的多音字,在意虛的讀音分用那是沒多少意義的,而且虛的讀音分用也很難有分用的準繩。


這種現象叫做文白異讀,意思是兩種讀音只有使用環境:書面語和口頭語的區別,而完全沒有意義上的區別。一個簡單的劃分法:你在「殼」前面加個「的」字,讀起來沒有太糟糕的感覺,就讀ke,否則就讀qiao


小物體讀ke,大物體讀qiao


別的都好區分,主要就是甲殼(qiao)蟲

如果我沒記錯,我們高考那年是要求這麼用的


所以我再引申一下,到底是 攻(?)機動隊?


地qiao,qiao牌潤滑油,金蟬脫qiao,我只知道qiao音在這3個時候讀,那大概其他很多的時候就讀ke吧。呵呵


(這是我的語文老師教給我們的比較簡單的方法,但分得不怎麼細,如果不深入研究可以用這個方法)
ke 一般用於口語,qiao一般用於書面語。


我說你就不能翻翻《現代漢語詞典》嗎!

比起求助,自己來不是簡單方便很多嗎?


突然想起來高中語文老師教我們的Jia qiao chong樂隊了。


地殼(qiao) 雞蛋殼(ke)


推薦閱讀:

為何有些人將亞字讀成第三聲?
「嗟/借/介/界/街」之類的字在中古是押「a/ai」韻的,怎麼後來會變成押「ie」韻了?
為什麼在讀「123」和「315」時,前一個「1」通常讀作一,後一個「1」通常讀作幺?
「崖」字在大陸為什麼讀作「yá」而不是「yái」?
南京「雨花台」的「雨」是否本應該讀破為「yù」?

TAG:漢語 | 漢字讀音 | 多音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