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流刺激肌肉生長的 SmartMio 可信嗎?

&> SmartMio 通過「欺騙」肌肉,模擬大腦給肌肉傳遞電流信號,讓肌肉以為自己正在「運動」,從而達成鍛煉效果。同時,通過藍牙 4.0,手機可以控制 SmartMio,實時觀察肌肉的鍛煉情況。 SmartMio 在安卓和 iOS 平台上的 app 里,還有一系列的健身項目,運動員或者是運動愛好者可以用它來輔助鍛煉。

via SmartMio - 懶人健身神器

&> Smartmio workouts seamlessly integrate into your existing training plan and target significant strength or endurance gains in 6-8 weeks

via SmartMio - the world"s first connected wearable sports muscle stimulator


不是啥新鮮玩意兒~EMS可以用於輔助訓練,介紹鏈接中強(噱)調(頭)的first主要指的是wearable,但可穿戴設備的那種電流強度很難達到運動增強的效果。

肌肉電刺激EMS(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 或 Electromyostimulation),其本質很簡單,用合適的電流刺激神經使得肌肉收縮

功能么,兩方面:

  1. 臨床上用於預防和輔助治療肌肉萎縮,主要用於運動能力弱/喪失的人群,如老人、長期卧床病人等。NASA把這個用於輔助回到地球的宇航員恢復肌肉力量。最早的臨床應用是200多年前,Creasey1783年將其用於恢復膈肌的呼吸功能。
  2. 體能訓練中作為輔助工具,用來增強運動表現、促進運動後的恢復和輔助治療運動損傷。上世紀50年代就曾用於運動員輔助訓練,主要是我大戰鬥種族——蘇聯人,主要使用者是力量、速度類運動員。

不運動不做好飲食靠這貨變肌肉男?別想了。

不運動不做好飲食靠這貨變苗條?別想了。

以下摘自美國FDA (Food and Drug Association) 官網,鏈接地址Electronic Muscle Stimulators

Q. These 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ors are advertised not
only to tone, firm, and strengthen abdominal muscles, but also to
provide weight loss, girth reduction, and "rock hard" abs. Do they
really work?

A. While an EMS device may be able to temporarily strengthen, tone or
firm a muscle, no EMS devices have been cleared at this time for weight
loss, girth reduction, or for obtaining "rock hard" abs.

提問:廣告中說這貨不僅能讓身體結實緊緻、讓腹肌更強壯,還能減肥、減小腰圍、讓我有「岩石般」的腹肌,真的這麼神奇么?(☆ω☆)?

回答:EMS能在短時間內某塊肌肉力量增強、更加結實,但目前沒有任何EMS設備能夠減肥、減少腰圍,也不會讓你擁有「岩石」般的腹肌。。。(→_→)

既然能增強力量,那是否可以不運動靠這貨變大力士?還是別想了。

運動時,中樞神經募集運動單位,通過控制肌纖維有規律的收縮,讓多個肌群協同完成動作。相當于軍團作戰,注重配合與協調。

EMS則是同時激活電流作用區域內的肌肉神經,無法控制收縮,結果類似於痙攣、硬直。也就是說這貨刺激神經屬於無差別攻擊,亂做一團。

硬直狀態是等長收縮,類似於第二類靜力訓練(什麼是靜力訓練?),只能增強固定角度下靜止姿態力量,單純使用EMS對於力量增長沒什麼幫助。

很多動物實驗的結論不能直接用於人類,動物實驗中電極可以直接插入肌肉深處,用於人體則是通過電極貼片附在皮膚表面的,更難控制。由於貼在皮膚表面,刺激的主要是淺層神經。體內代謝環境差異也很大,例如嚙齒動物的蛋白合成效率遠高於人類。

--------------------------------使用EMS的正確姿勢----------------------------

(僅涉及理論整理,非專業人士,具體應用需要專業指導,慎重)

對於運動者來說,EMS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輔助手段提高訓練質量,來看看EMS有哪些buff效果:

1、短期絕對力量+20%(具體提升數值不嚴謹,看看就好)

一力降十會,力量是體能增強的基石。

這個是最逆天也最重要的buff了,通過電刺激來激活更多神經單元,運動時能夠募集更多的肌肉單元。

2、回復速度+10%

電刺激能夠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環,有助於機體供養和帶走代謝廢物,所以有助於創傷恢復、疲勞恢復,也會帶來更好的訓練結果。

3、體力+10%

由於可以更好地募集肌肉,可以有效增加整體訓練量,而且由於使用EMS跳過了中樞神經和運動神經之間的傳遞,所以不會造成神經疲勞。

這對於運動員來說很重要,不導致神經疲勞的輔助方案不影響日常訓練。

4、經驗獲取+10%

實驗表明,使用EMS輔助訓練的運動員在一段時間的訓練後,速度、耐力、爆發力、肌肉增長方面都提升更快,這應該是力量、體力、回復速度提高帶來的附加好處。

5、輔助改善力量平衡

訓練過程中可能存在力量不平衡問題,一些小肌肉群的力量短板會影響整體力量,長期的不良借力習慣(代償性發力)又會影響薄弱部位的訓練效果。

通過EMS對薄弱肌群的刺激,可以讓其在訓練中承受更大的負荷,提升短板訓練效果。

雖然有不少好處,但使用方案上有很多參數需要調整(電流頻率、電流強度、刺激時間、間歇時間、刺激次數),納入訓練計劃時也有很多需要考量的因素(訓練前/後、使用EMS頻率、目標肌群選擇),刺激強度方面也絕不是在辦公室、躺在沙發上能夠承受的,看看加拿大田徑教練Charlie Francis提到所需的刺激強度(T NATION | Truth About EMS):

Most users never come
near the level of contraction they need for best results, especially
in clinical settings. To understand the intensity the athlete needs to
experience, have him contract the quads as hard as he possibly can
voluntarily, and then have him imagine a goal 30% higher than that!
The contraction is massive, and it feels that way! Don』t worry about
"burning" the muscle though, as it takes only five-millionths of an
amp to maximally contract the quad.

To give you an example of
what I mean by cranking it up, my athletes would often have to bite
down on a piece of leather or a stick while being "stimmed". Is it
really that painful? Well, it should feel like riding up a very steep
and long hill on a bike. That』s the type of "burn" you should feel.

醫療中的刺激強度與運動輔助中相差甚遠,打個比方,讓一名運動員盡最大力量收縮股四頭肌,那通過EMS刺激達到的收縮感要比這個還強烈30%,非常非常強烈的收縮!

再舉個實際的例子,我的運動員在使用EMS的時候通常會咬住一些東西以減輕疼痛。有這麼疼?嗯,就像在陡峭漫長的山路騎行之後的感覺,就是要達到這樣的感覺。

這個造(忽)福(悠)廣大人民群眾的可穿戴設備能達到這種刺激強度?我不相信。。。。

--------------------------------個人建議----------------------------

EMS和補劑一樣,終歸是輔助手段,不需要過度關注那10%的額外提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好基礎飲食和提高訓練水平上,收穫更大。

reference:

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 :: Exploratory Essays Research Papers

TESTOSTERONE NATION

About 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

T NATION | Truth About EMS


謝 @劉小國邀,以下僅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我是堅持13年的訓練者,訓練沒有功利化的目標,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無法代表大多數人。

對於沒有肌肉的人來說,肌肉是他們垂涎的目標,他(她)們覺得有了肌肉會如何如何?一邊拚命的嚮往,另一邊卻遲遲不肯實踐,反而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更簡單的訓練捷徑,正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這種東西就是如此應運而生的吧!

其實,訓練本身享受到是過程,結果屬於副產品。享受訓練的快感,享受承受壓力,釋放壓力,屏住呼吸與大口喘氣的快感,至於肌肉,宅男腐女們覺得有了肌肉會如何如何,其實我很想問幾個問題:

1 你上一次見到赤膊的陌生人或者不那麼熟悉的人,是什麼時候?

2 假設你有一身肌肉,你覺得在什麼情況下展示它們比較合理呢,上班時,吃飯時,聊天時,還是晚上睡覺時?

3 對於有型和有肌肉的兩種人,在外型上看是差不多的,你覺得如何扒光此人看一下差異比較合理呢?或者換個說法,找個合理的理由,看看此人是不是有腹肌。

的確有很多人為了肌肉為了體型在努力,那是他(她)們奮鬥的目標,無論得到與否,他們享受了過程,他們得到了想要的,看到一塊超過3平方厘米的鏡子就會駐足擺pose,那是人家的權利,人家願意,作為旁人無可厚非。

回到問題本身,一個設備,不用鍛煉也能獲得肌肉,跑幾步就喘,抬不動箱子推不動車,不能抱孩子不能背老婆,遇到個流感就住院掛藥水,空有一身肌肉無法隨時演示,還被別人抓了話柄:空有一身肉,瞧你這大體格都白瞎了,有,什,么,用,嗎?

為了讓這條回答不被划到吐槽行列,我給你個靠譜的回答,現有的技術下,不藉助人類自身努力,單憑外界刺激是無法獲得足夠強度的肌肉的!

「肌肉」,這個名詞是需要定義的,從生理解剖上來說,癱瘓的人也有肌肉,是微弱且伴隨萎縮的;正常人也有肌肉;中高強度的運動員也有肌肉,但是這些肌肉在健美運動員面前來說,單從視覺上來來說,都弱爆了!!

如果我們將健美選手的肌肉水平界定為100分。單憑物理振動(參見各種振動按摩減肥機),以及微弱的電刺激來獲得的所謂肌肉,不過是將40分的肌肉,提高到45分而已,距離及格水平,都有一段差距的。

如果這項技術真的是成熟技術,知道哪裡才是最佳的應用市場嗎?半癱瘓和癱瘓病人!這些病人的肌肉萎縮恢復治療,是必須藉助自身努力和旁人輔助的,不做積極的物理按摩,癱瘓恢復就無從談起,如果這項技術真那麼強大,為何不介紹給這個群體使用呢?對吧。

宅男和腐女對所有事情都是三分鐘熱血,買了一件不用鍛煉的鍛煉設備,用幾天都會覺得麻煩,真的!他(她)們真的會這麼認為。

所以,我認為這個設備的本來面目,應該是一個監測肌肉運動強度的輔助設備,利用文字進行了一些「包裝」來銷售而已。

有個設備叫智能手環,哦,可穿戴設備,可以監測人的每天運動情況,督促佩戴者繼續訓練。實際的情況是什麼?不願運動的人買來沒幾天,熱情散去之後就當做裝飾物,喜歡運動的人,不戴它依然正常訓練。

這就是差距吧。


我覺得做一個鍛煉JJ的會更賺錢.


這些回答讓我想到一群路人嘲笑從未馴服的馬身上摔下來的人;一群騎著馬的人嘲笑笨重的火車


這產品我盯上了,希望有機會測評,到時候我給大家看真實反饋。

-----無恥的分割線-----

當然,你可以現在點贊來給我激勵……

我同意大家的說法,但我對科技產品有不同的認識。

-----無恥後假正經-----

注意:鏈接只介紹產品,不保證能買到,請關注問題本身和我的答案主題

擴展說一點點吧,我想說幾個例子:

智能健康產品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對科技的理解,讓我們更有想像力,但這些東西的出現之初,都會讓人感覺匪夷所思,不能贊同。

案例:智能手環

去年(2013年)最先出現了UP熱(2014新款UP:Jawbone UP24),這東西可以記錄運動和記錄睡眠。

我認為記錄運動其實根本不新鮮,因為計步器這東西真的是太早就有了,做的很小的也是有的。之所以後來出現了智能手環顛覆之前的計步器,主要有多個方面的基礎:

1、智能手機的普及(在手機屏幕顯示而不是一個液晶屏幕上冷冷的數字)

2、計步器+演算法+社交+…=更有效的激勵(例如Nike軟體Running的破紀錄)

3、除了關注運動,開始記錄睡眠(另一個維度的數據)

當然,這些點的擴充點有很多,例如第二點的有效激勵,其實包含了很多,社交,分享,朋友炫耀,用戶心理等等,我們這裡說睡眠記錄。

包括現在,當一些不怎麼關注這些的朋友看到我隨身帶的好多手環(bong,up,fitbit,shine……),都會好奇的問這是什麼東西,我說記錄運動和睡眠。貌似大家關注的點,都是怎麼記錄睡眠,因為運動本身不稀奇了。

有些人不明白原理就想深究為什麼能記錄,很多人認為是心電圖,有些人覺得是心率,還有少部分高科技的傢伙說血液含氧量什麼的。

但更多人的反應其實很簡單,騙子騙人的東西,睡眠怎麼能檢測,要不然也不準。這種情況和今天大家看到這個產品的反應也是一樣的:怎麼可能,不合常理,不相信,騙人的。

去年的睡眠監測還需要你在睡著和醒來的時候點一下開關,bong手環率先自動可以檢測你是醒著還是坐著,走著還是跑著……(bong 智能手環)

在KnewOne的這一年對科技的理解,給我最大顛覆的是一種排空狀態,這個是我的表述方法,同理的描述有成功學的「空杯心態」,有產品經理系的「一秒變傻逼」理論等等,其實核心就是你要排空你已經擁有的知識,用先接受後思考的方法去看待問題。而我這裡是說,用這種方法來對待新奇酷的高科技產品。

案例:PM2.5監測

空氣質量問題貌似是前年(2012年)開始受大家關注的,霧霾霧霾霧霾,各種霧霾開始肆虐;各種空氣監測點開始說當地的PM2.5數值是怎麼樣。

大家對PM2.5的空氣監測點奉若神明,你可以想像么?大概沒用了一年時間,攜帶型(手機大小)的PM2.5監測設備就出現在了人們眼前(PM2.5便攜檢測儀),你可以想像一年時間的空氣監測站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可以塞到你的口袋裡面隨時隨地監測提醒了么?(Air.Air! - 攜帶型空氣質量檢測儀)

科技都是要顛覆你的想法的,任何科技的出現都會讓一部分人的常識崩塌,也會讓一部分人害怕。

案例:腦電波監測和控制

這東西如果我告訴你已經可以使用你會感覺我吹牛逼(意念飛行器:亢焜的微博:意念飛行器),但我自己已經體驗過民用級別的設備,軍用級別的還不知道有多可怕。(賣萌:Necomimi Brainwave Cat Ears)

監測其實現在已經能做到兩個維度(緊張和放鬆:亢焜的微博:腦波產品體驗)

10年前這樣說會怎樣?5年前呢?我們只從科幻片看過大腦發掘後的超人,各種神奇和無法想像的事情(高級:Foc.us頭箍 - 超頻你的大腦),或許幾十年後,那時候的人會想,「幾十年前人類還在用讀書和看電影攝取知識,那時候的人一定不能想像我們現在只需要大腦輸入都不需要屏幕了,腦波成了輸入和輸出的載體%……」(我美好的想法)

【跑題了】

好像有一點點偏題,最後一張圖,來結束我今天的回答。我希望大家用一種接受的態度看這個產品,當然,我不去說他一定有效或者一定無效,存在即真理,我們一年後看是否有用戶因此受益。(我的微信:kongkang )

【配圖:一些消逝的職業】我猜5-10年後計程車司機將會不存在,如果樓主的產品成型,未來20年內,健身房和健身顧問將不會存在,如同你看下圖一樣順理成章。


這他媽就是玩死李小龍的那個東西吧?


這讓我想起李小龍啊,電擊刺激肌肉收縮不是他的首創么?我知道這個人,後來他死了。


說一說用戶體驗吧。用過這個東西。堅持持續用了大概4個月左右。不是天天用。但是算是一直延續著用。這東西怎麼說,是有用的。但是你不要奢望靠這個就能有腹肌。這個東西更多是正常運動外的輔助,有助於刺激肌肉保持當日肌肉的運動感。可以買,但是不要奢求,就這樣。


這種訓練方法叫EMS訓練 並不是快遞 而是肌肉電刺激 可以根據不同赫茲 達到不同肌肉鍛煉效果 刺激肌肥大可以在70-90赫茲區間訓練 現在的幻體NT 可以實現智能化控制 多模式選擇。


已經入手,想試試看有沒有什麼效果。我是經常鍛煉的,我知道即使它不能增肌它還是有一定的按摩放鬆效果的。所以沒效果也可以拿它放鬆


我準備試試,這種東西,不試試怎麼知道,看了價格也不是很貴。

不要妄圖他給你打來八塊腹肌,放鬆好心態,只是想試試會不會有變化。


我覺得這玩意就有點像前幾年那種貼在肚子上號稱可以高速運轉燃燒脂肪的東西差不多……騙人的


它不是低頻電的原理嗎?理論上來說有用,但是我看了下他們的設計,這個只能作為輔助,提高運動效率,實際上還是得靠自己運動量堆上去的


應該有得帕金斯的隱患吧


這年頭,智商篩選器簡直賣到脫銷啊


「好吃懶做不勞而獲是人的劣根性」 克己! 慎獨!


鍛煉和飲食最重要。再牛的神器也只能叫健身輔助器材


這東西不能有捷徑,得到的容易,失去的也容易。


推薦閱讀:

如何自主參與PS VR開發?
土星五號是50年前的產物,為何其它國家還沒搞出與土星五號性能相當的火箭?是費用問題還是搞出來意義不大?
聯發科技為什簡稱不叫聯發而叫聯發科?
目前我國有實力生產、研發X86架構的CPU嗎?如果不考慮授權的情況下
以現在人類科技的發展速度,千年內有沒有可能移民外星球?

TAG:健身 | 科技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