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飲食男女》在講什麼?

看完《飲食男女》,心中五味雜陳。這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前面的《推手》《喜宴》我都還沒看過,但我毫不在意,因為這部對我來說,意味很多,感想也頗深。就像看王家衛的幾部電影,雖然終究能在時間和人物上將它們串起來,但就單獨而言,每一部都是精品,串起來看是別有一番風味,但卻失了這部電影最本真的味道,畢竟這種單個導演的系列片,不像《速度與激情》這種IP電影,它在導演思想繼承和升華上,有著獨特的味道。

如果單單想分析這部影片,其實很容易:飲食男女,拆開來就兩個方面,「飲食」+「男女」;電影中除了令人垂涎的禮拜天晚餐、和老溫的友情以及關心小女孩珊珊之外,其他的劇情都是在男女之間的感情交織下不斷發展的,而前面提到的三點,其實都和美食相關。所以這部影片讓人看起來覺得流暢而自然,正是因為它通過每個人的情感發展不斷推進劇情的迭近,又通過恆固不變的禮拜天晚餐不斷地對過去以及未來的劇情發展做出總結和暗示;飲食男女,都是已經交融在了一起。整部影片寫了六次禮拜天晚餐,從這個角度去分析前後劇情的發展,脈絡很清晰,也是電影分析的一個常用手段,但今天我只想談談自己幾個經意間的感受和想法。(以六次晚餐去分析可以參看我之前寫的分析文,但那樣梳理很累,我也不喜這種影片賞析方式)

影片的開始就是一頓豐盛的晚餐,這樣的晚餐對於傳統的家庭來說,本該是其樂融融的,但一家人坐定,氣氛卻顯得緊張不自然,二女兒和父親之間帶有攻擊性的話語、大女兒和小女兒竭力維護家庭成員間關係的不安感、一家人對著一桌子的菜索然無味的態度,很簡單地就把這一家子的困境展露出來。這裡有個鏡頭是在飯桌上,朱爸兩次想開口說一件事但都被二女兒家倩打斷,不了了之,這段戲中,家人間關係的疏遠是以家倩為代表的子女對朱爸的不滿和朱爸滿腹心事卻無從傾訴兩方面進行闡述的,導演通過乾淨利落的幾個場景設置,搭配廣角和長焦鏡頭間的穿插很流暢的將這一頓飯的背景和氣氛交代個清楚。

李安將這種中式傳統家庭間成員的隔膜和分離拍的很入味。主要角色二女兒,因為小時候父親對自己「不想領情」的單方面安排,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熱愛的廚房,念書進公司,成為一名白領精英。她對於父親的隔閡,更多像傳統家庭的子女,因為少時對父權的無力反抗,而在心中滋生怨念,長大成年後,便對父親的所作所為嗤之以鼻,甚至極盡挖苦嘲諷,以挽回年少時失去的自尊和自信。這種感情,在前期的家倩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對父親做菜的挑剔、對父親味覺的挖苦,想盡心思要搬出去、對父母老式戰爭的偏執、懟老爸對身體不好的論斷、調侃老爸不讓他人進廚房等等。但家倩這個角色,明顯是先抑後揚的,從極力想逃離這個家到回歸家庭,這樣前後看起來強烈的結果反差到最後卻讓人覺得理所當然,這也是導演的功力所在了。說到底,家倩這條線就是定位新式家庭觀念的回歸,這種李安所想要表現的理想的家庭關係,重點在於家庭對家庭成員個人的尊重和理解。對於父親,家倩這種偏臉譜化的「叛逆」的子女,經過一系列劇情發展,體諒並與父親達成了和解,這裡導演設置了幾段漸進式的劇情以促成大家的理解:

1. 家倩被告知要外派到阿姆斯特丹後,興奮地去雷蒙家燒菜慶祝,過程中回憶起少時父親對自己的疼愛,滿臉的幸福。這是父女倆感情的基礎,只不過後來因為朱爸將家倩趕出喜愛的廚房,家倩才因此產生對父親的怨念。

2. 溫伯伯住院,家倩趕到,幫一身狼狽的父親填表,處理一切。病房中溫伯伯的深情相告,讓她明白當初老爸為她做選擇的無奈,特別是最後溫伯說「你爸爸是以你為榮啊」,對比一旁局促的低著頭的父親,讓人淚目。

3. 房子詐騙案後,回醫院看溫伯伯,無意間發現老爸檢查身體,對爸愈加擔心。家倩對著進電梯的父親哭泣流淚的鏡頭,是整部片子中她對父親情感轉變的標誌。

4. 第二次聚餐,父親知道房子詐騙事情後安慰家倩,接受她繼續在家裡住。(這裡有個鏡頭,菜肴上桌,之前都是家倩來對父親做菜的失誤進行挑剔挖苦,而這次卻是家寧說爸忘了打蝦漿,家倩角色的轉變通過導演潛移默化的鏡頭一步步走向觀眾,這也是李安在本片中用的最多的一種敘事方式,看似不經意的幾個鏡頭、幾個變化,其實背後都埋下了很多條線,參考朱爸和錦榮,大家最後都覺得被糊弄了,但回頭一想又覺得合理,這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覺,背後的基礎就是導演腹黑地從片頭的一通電話就開始的各種埋線。扯遠了)

5. 溫伯伯去世,家倩與父親料理後事,亭子里女兒為哭泣的父親遮雨的鏡頭,真的很讓人感慨。回到家,家倩為父親倒水,環顧廚房,似乎看到了父親一輩子的心血,這種心疼,隔著屏幕都能輕易感受到。

這是家倩對父親的情感變化,也是導演所想表現的家庭對朱爸的理解和接納。

另外一方面,家倩也對家珍和家寧表現了同樣的諒解。對於大姐,最高潮的部分莫過於家倩發現大姐關於李凱的一切都是虛構的、幻想的,知道實情後的家倩有點崩潰,冒著雨想去找雷蒙傾訴,最後不了了之。想像一下,我們(包括家倩)一直都認為大姐是一個對感情抱有潔癖、因為對家庭的執念不得不困在家庭里、將父親和妹妹視為全部、對這個家庭抱有深深歸屬感的人,然而,如果這一切都是幻覺呢?如果這樣的大姐都是假的呢?呼,多可怕,不過也確確實實地印證了後面發生的一切,原本「一直沒有恢復過來」的大姐面對著愛情突然拋卻了身心的種種束縛,原先「反正我是要照顧爸一輩子的」的大姐突然就坐上摩托車跟別人走了……而這一切,在慢慢剖析之後,才會出現一個完整的大姐形象,剝去家庭給予的堅硬外殼,所展現出來的大姐也是脆弱的、極度渴望愛情滋潤和家人理解的,第三次聚餐後家珍和家倩的對話,也可以看出兩者多方面思想的衝突。所以,從角色設定來說,過往的大姐代表了傳統家庭的關懷方式(專權、禁慾),與家倩所代表的完全不一樣,最後家珍流著淚說「我把盤子打破了」,其實這不也是兩個姐妹間、兩種家庭觀念間隔閡的打破?自此之後,家珍衝破了固有的牢籠,勇敢地去追求愛情,在最後家珍搬家的鏡頭中,我們看到了兩姐妹很自在打趣的聊天,對比之前兩人交流的鏡頭,雲泥之別。

大女兒的角色,就像很多苦情電影里出現的父母早逝,早早當家,犧牲了個人為弟弟妹妹遮風擋雨的大姐,她對於母親離開後這種家庭角色的自我代入,讓她在三人中顯得壓抑和疏離,像幻想出李凱拋棄自己的橋段,一方面說明了她一直壓抑的內心對情感的需求、渴望,一方面也正是因為她對於家長角色毫無思考地代入,讓她變得步步維艱,將自己困在了自己的牢籠裡面,就像家倩說的「是你把我擋在外面」。這也反映出了傳統家庭的另一面,代入家長身份的大姐,無法做到理解家人(她「一點也不知道」家倩的心,同朱爸講的「這些孩子我一個都不了解,我也不想去了解」)、無法容忍家人(家倩)對自己生活、情感的指摘(家長式權威、對自身感情生活的敏感)、認為不了解家人是因為家人不向她開放內心(極少去思考自身的角色原因),這些點,放到父母身上統統適用。慶幸的是大女兒最後摒棄了畫地為牢,衝破了情感的藩籬,找到了自己心中的自由,印象深刻的是周明道騎著摩托載著家珍赴宴,風中揚起的裙擺,好是暢快!其實想想很諷刺,沒了家庭的束縛,家珍找到了自己的愛情,收穫了自由和幸福,這不禁讓人想像,「家」到底是什麼?「家」的意義何在?為什麼離開家反而獲得了自己?

要闡述這一點,得從影片的片名講起,「飲食男女」四字出自《禮記·禮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說的是:飲食和男女情愛,這是人的最大慾望;死亡貧苦,這是人的最大厭惡。而所謂「大欲」,自己理解,無非是普適眾人和影響眾人兩個方面。美食和情愛,每個人都有需求,沒有不喜歡,不需要美食之人,也沒有一開始就斬斷情慾,無欲無望之人,這也是每個人一生都在追求的兩樣東西;而這兩個慾望,不同於別的慾望,重點在「大」,即為了這種情慾人可以捨棄一切,世間萬種情緣,都抵不過這簡單的「男女」兩字,所以為了愛情,人甚至可以捨棄家庭,拋卻親情,這即是「大」。那既然沒有人不需要男女之情,也可以為了愛情做出各種犧牲,那麼,對於影片開始老朱對老溫說的:「忙碌了一輩子就為了這個?想了氣人,好滋味誰嘗過了?」也便能理解了,對於最後和錦榮在一起,也便多了一份寬容,更不提家寧懷孕後毅然離開家、家珍收穫愛情後直接忘卻了「反正我是要照顧我爸一輩子的」的想法,既然是「人之大欲」那便是不可阻擋了!

但若只是拍這從欲如流,那也就簡單地拍個愛情片就可以了,這部影片偉大和有趣的點便在這兒,我們都知道那男女之情是不可阻擋的,但如果將之放到一個傳統的家庭背景中呢?那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家庭和個人的困難抉擇、責任和慾望的互相碰撞、傳統家庭的父愛和子女親情之間的交流,男女情愛對傳統家庭親情的衝擊,抑或是年輕一輩對父輩的理解和和解,都是一個個極其有難度的表現點。而李安通過家珍、家寧的出走表現了個人主義的光彩和解放,又通過家倩的回歸表達了對傳統家庭文化的守望和期待。李安是中庸的,或者是追求完美的,他讚歎著個人從家庭中的解放,但同時,他又懷念家庭帶給個人的溫暖和守護,所以縱是最後大家都離開了那個家庭,但導演依然將最鍾情的角色——家倩,還給了家庭,並且通過家倩與家珍、家寧、朱爸各家的聯繫,反而更加溫馨地維持了一種輕鬆的家庭關係。

最後朱爸在晚餐中說:「其實一家人住在一個屋檐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這之後朱爸失去的味覺恢復了,這是不是也說明導演認為個人與家庭之間的良方,就是家人間的顧忌?而這顧忌,在我看來就是家人間的「共情」即相互間的體諒、尊重。最後的聚餐,家倩主廚,他打電話給家寧一家,有說有笑,讓妹夫好好照顧家寧,也調侃家珍和姐夫因為洗禮的大事而不能赴宴,言語之間都是對家人的祝福,對比最一開始父親的禮拜天的聚餐,即使大家都有事,也要被逼著回家吃飯,這兩種心情的對比,也展現了家庭最終對於他們個人的回歸。

在傳統家庭親情與個人情感碰撞之間,既有個人的解放,也是家庭觀念的升華。離開家,收穫自己,也許這是家於個人的意義,而回歸家,收穫親情,是個人於家的意義。

我想,這應該也是李安在深諳家庭關係多年之後的一個表達吧。

最後吐槽一句,李導這腹黑式地各種埋線挖坑,在反覆看片的時候簡直要把人逼瘋!每一個鏡頭都不浪費,不斷要去猜想這個鏡頭埋了什麼東西進去,真讓人受不了!

—汀

2017.07.17


我猜你一定沒有看過《一一》。


這部電影是我喜歡的電影之一,我覺得它比那個《卧虎藏龍》、《背背山》還要好,在看到這個問題之前我看了這部電影也不知道多少遍了,但為了來回答我又看了兩遍。如果嫌看的累直接看黑體字。

其實表面看起來是對父親的愛和父親對女兒的愛,其實深層次講的是由於男女、輩分不同造成溝通障礙,進而影響這種相互愛的正常流動,這也就是為什麼電影感覺有時候很大衝突,但我們能夠理解,因為愛的存在。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是禮記裡面的一句話,通俗的講飲食和男女是人性最基本的愛好,沒人能夠例外!雖然飲食和男女關係是人的慾望,但把它連接到一起是因為愛。

我就按照整個電影敘事來敘說一遍,開頭三分鐘是這部電影的點題---------------飲食,粗略的看了下松鼠魚、火爆魷魚花、梅菜扣肉、火爆雞胗、火腿魚翅、紅燒肉、蟹粉湯包等等一些菜,表面看起來是一位大廚在做家宴,深層次的來看是一位作為廚師父親僅有的也是最好的愛!

在做菜的間隙中鏡頭穿插介紹了這位父親自身和所有孩子的現行情況。

在父親本身介紹的時候都是含蓄式的介紹,走路時候剛著腰,但走路的氣勢完全像個中年人,說明身體還是正值壯年,但身體有點小毛病。

在做火爆魷魚的時候鏡頭給到了這麼一個黑白照照片看起來照片上的女子才25-30歲左右樣子,這麼一看知道父親為什麼做飯了?因為是一個早年喪妻的廚師,而且因撫養孩子沒有結婚,但同時埋下了伏筆,下面二女兒和這張照片很像只是瘦一些,那麼間接的告訴我們這位父親獨自撫養孩子接近20年了,父親大致歲數給我們一個交代快到退休年紀了,但退休生活怎麼辦?

而通過穿插來介紹三個女兒的情況,大女兒是虔誠的基督徒,在教堂里聆聽牧師的開導,但臉上沒有那種有信仰很開心很喜悅的表情,這是因為她是單身年紀較大,後面坐教友摩托的時候提點了,並且性格做了介紹有點孤僻。

這也就和上段那張遺照做了一個呼應,雖然有父親飲食上的照顧,但對於男女情事父親由於男女性別不同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在三個女兒身上都顯現出由於社會開放程度增加在其身上人性!在這裡大女兒由於母親早逝她隱藏角色代表母親,同時代表著傳統,但由於生活在現代社會,故在其身上添加了宗教信仰,由於有了這個鋪墊所以後面所發生的一些看似荒誕的事情卻能得到情理的支撐。

二女兒是航空公司的高管,星期天還需要加班,同時為了減壓又去找了前男友做愛來放鬆,同時由於剪接的原因,在二女兒愛愛的時候鏡頭馬上轉向父親在做烤鴨吹氣的過程,這是一個暗喻,說這位父親身體還很年輕,有對愛情的慾望!而二女兒代表的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一樣由於愛情中缺少母親的引導,故只能回頭去尋找前男友!

三女兒是大學生,在西式快餐店做店員,這也說明中國傳統飲食的衰弱,那個外國人說的很好,我要雞,店員說這是雞啊,說明這份漢堡裡面沒有一點雞的味道!同時在下段鏡頭裡父親去飯店用龍鳳呈祥代替翠蓋排翅也就很好的呼應了!而三女兒代表的是現代,同樣也是由於缺乏母親的引導在情感上搶了同學的男朋友,但同時也隱喻現代社會競爭的殘酷性。

而每次有新的故事情節鋪墊都是在餐桌上,因為這是父親作為男人和兒女們作為女人僅有的一個交流方式,所以每次星期天餐就是一個新的故事轉折點。

而作為豬腳廚師這個行業他是佼佼者,這也說明這個男人作為父親是成功的,作為事業上也是成功的,只是在自身感情上由於有兒女需要撫養故把這個情感隱藏起來了。

而女豬腳的出場也是很有鮮明特點了,由於有小孩和工作,再加上離異,就把頭髮剪成短髮(外形像男人),而配合面容看起來外表堅強而內心更是需要愛的這麼一個女人,從小孩的說話上就可以看出來,」媽媽今天把魚煎糊了「,因為工作、情感、生活壓力造成做飯失誤。

電影中總共有五次正式的聚餐,一次父女倆的聚餐,而第一次聚餐交代了很多東西,第一句話二女兒說燉魚翅的火腿耗了,而三女兒說爸爸忘記嘗了,其實這是一個顧忌顏面的說法,其實真正原因是父親的味覺失去了,這對於廚師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噩耗,這和一個男人沒有妻子是一樣的痛苦,但是為什麼失去味道?這在現實中原因很多,但在電影里是由於愛妻的逝去以及獨自撫養兒女所帶來的壓力而引起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後父女倆單獨聚餐時卻能夠嘗到味道的原因,因為兒女和自身都有了愛情,並且兒女能接受這份父親的愛情,讓壓力一下子釋放了,自然味蕾就恢復了!

第二次聚餐說了二女兒的房子沒有了,但同時又一次的提起父親的菜的步驟。

第三次聚餐三女兒宣布戀情並告訴家裡人說懷孕了,如果作為一個比較傳統的家庭肯定會口誅筆伐,然後在飯後大女兒和二女兒聊天這裡點了大女兒隱喻母親身份的事情,同時由於母親早逝的原因造成女兒之間過去溝通像男人一樣,現在因三女兒的事情這種溝通方式已經出現冰解的兆頭。

第四次聚餐則是大女兒宣布和學校帶體育的老師早上教堂結婚了,同時大女兒說話的方式也越來越女人化,這更進一步推進了家庭溝通方式,同時也把愛這個相互關係醞釀到極點,為男豬腳的愛情做了鋪墊。

第五次聚會這是電影最大的高潮,男豬腳宣布了和景榮兩人走到一起的決定,這讓大家那怕電影觀影者都有點接受不了,但從年紀以及心理成熟度來看,景榮確實是和男豬腳很相配!當然在電影中有很多暗示我們男女豬腳有一起的想法,第一次聚餐時說梁伯母回來了三個女兒聊天說可以陪爸爸聊聊天,但是朱師傅顯現出反對的意思,而第一次女豬腳出現就問朱爸呢?第一次景榮全家來拜訪的時候也可以看出來,男豬腳首先說的是景榮、姍姍,最後才是梁伯母打招呼!

而男豬腳第一次給姍姍送便當時五個菜也是有一定寓意的(無錫排骨、蟹肉菜心、五柳雞絲、青豆蝦仁、苦瓜排骨湯),無錫排骨、五柳雞絲都是比較傳統的菜(上過清宮)而蟹肉菜心、青豆蝦仁都是比較現代菜式,最後一個排骨湯這個是較家庭的做法。而在給姍姍送了很多次便當後,當有天姍姍病假時女豬腳說的話其實就已經比較明確了,這更像一對戀人之間的對話,而不像一個母親感謝照顧她女兒說的話,電影裡面有很多這樣的暗示,需要幾遍或者看仔細加以理解才能體會到。

由於男豬腳工作環境引起與人交流特別是在情感交流上都是比較市井,從男豬腳和溫師傅對話可以看出來,但這個交流方式肯定不能和兒女來進行,那麼交流方式只有通過男豬腳所在行的餐飲來表達出來,這也就是6次聚餐每次都有不同菜式的原因之一。

而父親對兒女的愛是能通過聚餐來表達出來,但兒女的人生卻不能通過聚餐來解決,那麼只有通過時間讓兒女自我去學習去解決。但兒女對父親的愛卻不能通過聚餐來表達,父親的個人問題更是頭疼的,唯一就是陪伴父親更長時間,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女兒會撒謊來說初戀是李凱的原因,而二女兒由於不理解只好採取另外一種方法來刺激父親做出動作,剛好梁伯母的回來給了男豬腳一個契機!

就這麼多吧,其實好電影和好酒好茶好女人一樣,需要我們去慢慢品味的!


首先《飲食男女》是我挺喜歡的電影,當然也包括家三部曲里的另外兩部。喜歡的原因是覺得,這麼平常不過的事,李安拍起來卻可以讓人不覺得沉悶。

三個女兒,用平行剪輯手法來表示。

大女兒,一個悶騷女人,活在自己幻想的初戀中。一直有顆想戀愛的心,但卻不太敢去主動表達。

二女兒,一個比較現代化的女性,可以說是高層白領,一直想脫離父親,想單獨住,終於冒險把所有積蓄都投到新開發樓盤,最後卻發現被騙了。

小女兒,一個大學生。可以發現她是這三個女兒中最率真的並且是最無欲無求的。率真在於她貌似不能理解一起打工的朋友其實是個矯情的妹紙,以至於她跑到在追求矯情的妹紙的男生面前給他當頭一棒並且講述自己的愛情觀念,後來男生反身追求她。最後他們在一起,這大概就是遇到喜歡的就真誠的愛,懷孕了就結婚生小孩。

反觀整部片子,你會發現這三個女兒,最無欲無求的三女兒卻順理成章的得到大多數人說的簡單的幸福。也驗證了一個道理:當你無欲無求的時候,很多東西自然而然反而會來。


作者:胖鹹魚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是追源【電光幻影】系列的第005篇文章

【電光幻影】系列的第五篇文章終於更新了。這一期依舊要講導演李安。剛剛上映不久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又一次把導演李安推向了聚光燈。姑且不論現有的影評是否中肯,導演李安自《卧虎藏龍》之後,一次又一次不斷嘗試突破自我,給我們帶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不得不說,李安作為一名導演,在拍攝技法和情節展示方面越來越嫻熟,也越來越具有大師風範。相較於後期作品的成熟與完善,導演李安前半期的作品雖然顯得那麼笨拙、粗糙,但卻像一位赤誠的孩子,真實地、赤裸裸地剖析著來自內心的聲音。

今天要講的是三部影片合集,即導演李安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以及《飲食男女》。

父愛三疊,是以為家

魯豫有約曾經採訪過李安,他給我們展現的是一種溫吞的知識分子形象,說話慢條斯理,內向,略帶孩子氣。就是這樣一個平時看上去安安靜靜的人,內心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對電影的無限熱情。

《推手》是導演李安的首部作品。小成本製作,畫面極其簡陋,全靠劇本與情節推動故事矛盾衝突。它講述的是太極拳退休教授老朱,被定居在紐約的兒子曉生接過去安度晚年。異國他鄉,來自東西方文化上的巨大差異,使得父親與兒媳婦之前矛盾重重,不可調和,最後只能搬離了兒子的家庭,獨自生活。

《喜宴》講述的是師長老高已經退休,一直挂念在美國的兒子偉同,希望他早日為高家開枝散葉。但偉同是一名同性戀,為了瞞過父母,偉同決定與還沒有拿到綠卡的威威假結婚。老高夫婦飛往美國為他們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結婚儀式。之後,威威意外懷孕,兒子也袒露了自己的性取向,而父母為了家庭的顏面和傳宗接代,無言接受了這一事實。

《飲食男女》講的是大廚老朱喪妻後獨自將三個女兒撫養成人。三個女兒性格迥異,生活工作也不盡相同。但隨著大女兒和小女兒相繼找到男朋友搬離了家,最不安分的二女兒決定陪伴父親終老,奈何最後父親竟然找了一個比自己小三十歲的女伴,搬離了老房子。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相較於《推手》刻意為衝突而衝突,《喜宴》的喧囂熱鬧、光怪陸離,我更喜歡《飲食男女》細膩的表達方式,它是三部曲中最為成熟的作品。每一個角色都有他們各自的特色,尤其是每一次花樣百出的饕餮盛宴,作為一枚吃貨的我來說,簡直是全程對著屏幕流口水。

《飲食男女》講的是慾望,對食物的慾望,對愛情的慾望。孔夫子就曾經曰過,「食,色,性也」。雖然此處的「色」所指的是美好的事物,而影片卻將「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作了最為直白的註解。

老朱是高級酒店的頂級廚師,精通川、魯、粵、蘇等八大菜系,每周日的家庭聚餐時光,老朱都會準備一桌豐富的家宴,但「人心散了,再精緻的食物吃到嘴裡也無味」。

這個家庭由於母親的缺席,每個人都在試圖填補她留下的空缺。大姐家珍,肩負著盡孝的責任,為自己編織了一個自欺欺人的謊言,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直到周老師的出現,讓她勇敢地走出了自己畫的牢籠。

二姐家倩,新時代新興女性的代表,事業上光鮮亮麗。她最大的心結是與父親的關係,身為女兒,不允許進入父親的「聖地」-廚房,雖然她是老朱最愛的女兒,聰明、機靈,繼承了老朱對於烹飪的才能,但卻因為種種原因,自幼與父親反目。當她經歷了妹妹的勇敢追愛、姐姐的前後轉變、男人的反覆無常後,家倩終於看清了自己,也慢慢緩和了與父親的關係。

妹妹家寧,是一個勇敢追求自身幸福的女孩子。從她交男朋友、懷孕、搬到男方家住等一系列動作,刺激了這個表面上看起來異常平靜卻內在里問題重重的家。

柳岸花明,又一村

《飲食男女》延續了「父親三部曲」對於家庭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探究。整個影片沒有一處多餘,結尾處神來之筆,出來了神轉折。身為鰥夫的老朱和小他三十歲的錦榮在一起了。

錦榮是家珍大學同學的妹妹,單親家庭,有一個強勢、世俗的母親-梁母。在一次家庭聚餐中,所有人都以為父親喜歡的是梁伯母,沒想到是竟是她們的好朋友錦榮。當這樣一個結果呈現在觀眾面前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整個電影,會驚奇的發現,導演李安確實在影片中埋了好多伏筆。

其中,梁伯母是由歸亞蕾詮釋,不得不佩服老戲骨的演技。一口地道的方言,活靈活現 ,她把梁母那種尖酸刻薄、世俗計較的神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最後的結局,父親和錦榮搬出了老房子。家倩與父親也達成了和解,可以隨意地在老廚房烹飪,守著原來的家。原本喪失了味覺的老朱,也慢慢恢復了味覺,開始了新的生活篇章。

所有的一切,還是應和了那句話: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願我們可以和所愛之人,吃遍天下。


我只說一點。

我喜歡對三個姐妹的設定:沉穩寡言的大姐;事業性強,獨立的二姐;還有懵懵懂懂似小孩子的三妹。

父親越來越老,喪失味覺。需要人的陪伴。

我以為是三妹,卻不是;我以為是大姐,也不是。竟然是最不喜歡待在家的二姐。

李安太會設定了。


感觸頗多吧

中國家庭的溫情也許就是如此 口中說不出好像只有食物能代表這一切

就如我父親看見我也是相對無言唯一能問的就是「吃飯沒有 吃的什麼 記得要吃飯啊 不要減肥了」如此類的語言

而中國人的交際也是在飯桌上 維繫家庭關係 證明我們還是一家人好像也是靠這一桌飯

文中就有好像是大女兒還是小女兒說我們家維繫父女之間親情就是靠吃飯 並且還是硬性規定星期天必須要回來吃飯

說實話這一切有些面子功夫了 畢竟每個女兒好像對親人之間聚在一起吃飯並不感冒 縱然菜色十分豐盛 但是每個人都面露尷尬之色默默夾飯 而且互相夾菜都要禮尚往來 其實底子里是十分見外的 都想著要搬出去 要脫離現在的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其實這一切都是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問題 父母與子女之間缺少交流 連多的話都沒有 唯一能問的就只有在飲食上了

但是偶爾想想 這樣的「面子功夫」也不是不好 至少有的吃比沒有吃好 當有一天連這樣的粗笨的表達愛意的方式都沒有人做的時候 那才是真正的悲涼呢

我想我有一個願望 就是能做一桌子的好菜 然後擺上7副碗筷 碗筷上要有描龍畫風 壽桃長壽字樣 然後自己在末位落座 拿起屬於我自己的那一份碗筷

默默的享受一次…家宴…


矛盾很明顯,劇情發展也一波三折。

我甚至覺得劇情稍微有點快。


用酷兒理論解讀《飲食男女》,無關家庭有關愛情!

文/電影符號學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最後一部——《飲食男女》,這部電影依然跟家庭扯不上半毛錢的關係,甚至李安的片名用的都是《飲食男女》,而不是《飲食父女》。

李安的御用男主郎雄,這次飾演的男主依然姓朱——老朱。值得一提的是,李安的《推手》和《飲食男女》里都用到了這個姓氏,可見它是有一定的指代意義在裡面的。舉一個老掉牙的例子:魯迅的《葯》裡面,為什麼主角一個叫華老栓,一個叫夏瑜?因為姓氏組成的就是喻指神州大地的「華夏」;同樣,在《暗花》中一直在背後攪動著澳門新舊秩序更替的「洪先生」為什麼姓「洪」?依然是指代實現澳門政權交替的中國。同樣,在李安的《推手》和《飲食男女》里,男主都姓「朱」,代表紅色,即紅色政權下的中國。

太陽底下無新事,李安的這部《飲食男女》,依然是廚子家事外衣下的國事。

老朱對前來勸他不要退休的餐廳經理說:現在做菜,哪裡還講什麼派系?!連鮑魚都可以代替魚翅上桌了!實則隱喻這是一個沒有秩序的時代。

同樣,老朱的好基友,死在了廚房。這一極富感染力的畫面,令觀眾想到的第一個最為貼切的詞,恐怕就是李代桃僵了吧!所以老朱連連表示,不願意把餘下的時間浪費在廚房裡。

有趣的是,老朱的三個女兒里,小女兒因為意外懷孕,第一個走了;一直說要贍養老朱的大女兒,也閃婚走了;就連老朱也愛上了差不多被當作家裡四女兒的錦榮,搬了出去;反倒是第一個提出搬出家裡的二女兒,卻因為買的房子地基有問題,留在了這個家裡。

如何結合近代史,去解讀這三個,或者準確來說是四個女兒的家庭變故,是歷史學家該考慮的問題。這裡就不做過多的過度解讀了。

但要讀懂李安的電影,首先要看的,依然是片頭,《飲食男女》的片頭,是遵守交通規則的車流,一下全部一涌而出,這是本片中第一場關於交通規則和車流的空鏡頭。

第二場關於交通規則和車流的空鏡頭,出現在老朱宣布了跟錦榮的戀情之後,馬路中間的交交警,在指揮著熙熙攘攘的車流,分別走各自的道路。

要知道《飲食男女》的剪輯就是李安本人,他斷不會憑空剪輯進去這些無用的空鏡頭,這些關於車流和道路的空鏡頭,必然是承擔著本片所指的功能。諸如11度青春里的短片《老男孩》里的電線杆空鏡頭一樣。第一次電線杆的空鏡頭在片中出場是接連在一起的,此時校園裡筷子兄弟的組合也正是風生水起。然而當他們的表演舞台電線被不懷好意地剪短了之後,他們熱衷唱歌的人生軌跡,也跟這電線一樣被剪斷了。直到最後他們組成的超齡組合重新登上了舞台,接連在一起的電線空鏡頭再次出現。所以這電線的空鏡頭,更像是對筷子兄弟歌唱道路的類比。

同理,《飲食男女》里開頭噴涌而出的車流,預示著這個可以用鮑魚代替魚翅、沒有秩序的時代里,每個人的生活狀態,都是一窩蜂地、不分彼我。就像鰥夫跟他的三個女兒一樣,同住在一個屋檐下,早已不分彼我。就像鰥夫的內衣跟女兒們的bra內褲攪到一起分不開一樣。

這間屋子裡的「沒有秩序」,體現在父親不像父親,女兒不像女兒的情狀之下。所以本片說的是飲食男女,而不是飲食父女。

從父親每天早上喊晚睡的女兒們起床,到晨練跑步、再到澡堂搓澡按摩,我們看到了一個荷爾蒙澎湃的男人,而不是一個父親。

同樣,李安對於這間屋子裡女兒們的描寫,也著重在表現她們作為女人,去追求愛情,無論是被前男友當作玩物的二女兒,還是一直沒有愛情純靠自己yy的大女兒,乃至跟一個白面小生總在無病呻吟愛情的小女兒。她們在本片中的第一層身份是追求愛情的女人,其次才是老朱的三個女兒。

同樣,女兒追求愛情,父親也並沒有閑著,心機老伯趁著被稱作「四女兒」的錦榮打離婚官司之際,悉心照顧著錦榮的女兒,也因此博得了錦榮的愛情。

與此同時,錦榮的母親也在熱烈追求著老朱。

所以,解讀這部《飲食男女》是一部親情電影,實在有失偏頗,因為它更像一部愛情電影!

這裡的愛情,用「埃勒克特拉情結」去解釋顯然只是單方面的,因為這位早已成為鰥夫的父親,對於女兒們,也愛得如此深沉,以至於他看到自己的好朋友擁抱二女兒的時候,就像一個醋罈子打翻了的吃醋男友一樣。

《飲食男女》更符合《酷兒理論》里的性向是流動的理論,且不論對象。無論是鰥夫父親還是尋找愛情的女兒們,他們彼此互相都產生了類似愛情的感情,而不僅限於親情。片中很多鏡頭都掃到了這位父親的妻子遺像,簡直跟二女兒一模一樣!這也就完美解釋了為什麼二女兒一直認為父親最不喜歡自己,而是這位父親每每看到二女兒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妻子一樣,囿於親情的阻礙,於是只能壓抑住內心的愛情。更在後來直接把對女兒的愛情移情到了「四女兒」身上,這也同樣符合《酷兒理論》。

所以。

一部分人看《飲食男女》,看的是親情和家庭的回歸;

一部分人看《飲食男女》,看的是食色性也,飲食男女;

一部分人看《飲食男女》,看的是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

還有一部分人看《飲食男女》,會發現片尾定格的那一聲女兒和父親,看起來更像是Darling。

於是乎,在這個秩序混亂的時代,原本一窩蜂噴涌而出的車流(荷爾蒙),在交警(倫理道德)的約束下,各行其道。


一直有聽過這個名字,開頭幾分鐘老爺子準備晚餐的情節在網上流傳甚廣,伴隨著驚嘆和口水看大廚炫技般做菜,心想這桌菜得有多少人享用,後來看了電影,加上老爺子,也就四個人。

這是一部和吃有關的電影,也是李安的電影,兩個多小時下來,不溫不火,看起來特別流暢。就這麼人,事情也離不開兒女情長,幾個女兒一個鄰居一個老爺子,看一遍就像看一部幾十集的電視劇,緊緊湊湊,也沒有做作矯情的地方。

老爺子是一個大廚,每個周末的晚上都要家庭聚餐,似乎是為守住些什麼。和大多數家庭一樣,老爺子悶頭做菜,把愛廚藝的二女兒趕出了廚房,再怎麼熱愛做菜,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就這麼呆在廚房裡,出去看看,去選擇別的天地。二女兒因此和父親有了隔閡,漸漸失去味覺的父親不是忘了放食材就是油鹽醬醋放多了,和同為廚師的哥們溫師傅聊起來,兩個加起來一百多歲的老人,感慨清官難斷家務事,言語里的意思,那慢慢溜走的味覺,就像落在身後的光陰,滿是酸甜苦辣。

大女兒三十多歲未嫁人,小女兒還在上學就匆匆領證結婚,二女兒不明不白的情感經歷,以及老爺子孤身一人的生活,鄰居錦榮和丈夫離婚孤身一人帶著女兒。每個人的個人感情生活都足以展開成一部電影,親情把家裡這些人系在一起,無論家庭成員在外面經歷了什麼,回來後都是在同一個桌子上吃飯,面對的是豐盛的晚餐。老爺子忙忙碌碌一個又一個菜端上來,女兒們偶爾動動筷子,緘默著各懷心事,每一頓晚餐都伴隨著一個女兒的決定,每一個決定的聲明後面都帶著沉默,小女兒大女兒相繼離開了這個家,也都是和她們的婚姻有關。大女兒讓丈夫成為基督徒,小女兒陰差陽錯讓好朋友的男朋友成為了自己的丈夫,二女兒帶著對感情的疑惑選擇留在父親身邊。老爺子在最後的飯局上向大家宣布他和錦榮的戀情,把和老爺子年紀相仿的錦榮的媽媽氣個半死,所謂彩蛋,也不過如此了。老爺子燒了幾十年的飯,錦榮為女兒做的便當被老爺掉包成自己做的飯菜,老爺子把錦榮做的飯菜都吃了,錦榮看在眼裡,暖在心裡。不得不說,好吃的飯菜留住女人,難吃的飯菜留住男人。

家裡長短,本來也起不了多大波瀾,不像刀光劍影不像動輒百億,這兩個小時順暢在哪,順暢在這就是一家人的生活,順暢在驚奇得不超綱,精彩得不越線。也許你們家沒有一個像老爺子一般廚藝精湛的長輩,但一定有洗碗時的家裡長短,封裝剩菜時的兒女情長,小吵小鬧拌嘴數落,最後還是在這老爺子恢復味覺後握著二女兒的手親切地喚一聲「女兒啊」中圓滿落幕。這一桌菜都是女兒做的,父親教女兒做菜,女兒為父親盛湯,相隔十幾二十年,父女倆的這句交流,是在父親恢復味覺之後,也是在父女冰釋前嫌之後。

其中有一個鏡頭,當老爺子想再次把筷子插進魚嘴裡的時候,他停住了,魚的腮一張一合,老爺子大概是想到了溫師傅。都是生命,只有經歷過生命的脆弱,才會憐憫這弱小的生物。

老爺子說,做菜時風生水起,做完菜端上桌卻一筷也不想動,也許是因為做菜有始終,這是飲食。生活卻常常變化,你使勁砸吧滋味,也還會後知後覺應接不暇,這是男女。


家庭類故事片 看一部傻半天


到最後,還是開始想搬走的經常和父親言語不和的二女兒最能理解父親的需求。而和父親關係和諧,從不挑剔父親做菜並且詬病妹妹要離開的大女兒離開得比誰都快,在父親找到歸宿後,也不參加家庭聚餐。

大女兒的和諧孝順源於道德形式,二女兒的不和 尊重發自內心。 在中國,大女兒這樣的人很常見很常見,他們長於道德綁架不自知。別誤解,我不是完全否定大女兒對父親的愛,只是實際和表面落差太大了。

題主可以嘗試從這個角度理解一下。


看完之後才發現前面已經有好多提示了:

1、老朱寫的是補腎的葯膳;

2、老朱看著珊珊擠公交上學的時候給了一個鏡頭;

3、前面一直說什麼老朱配梁伯母,一直在說,我當時還在想老朱最後會不會是狗血的跟景榮有感情,我竟然猜對了;

4、老朱要賣房子應該是為了珊珊上學!


好玩的細節

老爺子正在廚房忙活,來電話了:那個魚不能先放鹽,放鹽的話balabalabala

晚上串門,珊珊:媽媽把魚煎糊了。


b站上評論:太愛看這部片子了 一有時間就會看一遍 沒時間就會看個片頭66666


這電影看了不下十次,一句話,這電影就是從一個西方的視角看中國家庭倫理矛盾的電影。裡面的一句台詞就是中心思想: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家人之所為一家的意義。


今天重溫了,在後面朱爸突然娶錦榮有了答案。我的猜測是開片的第一句對白就是電話,我覺得就是錦榮的電話。不知我的猜測有沒有出錯,希望探討探討


老大代表責任(道德束縛),老二代表中庸(追求一些東西,也珍惜一些東西),老三代表追求自我(也可以說自私,她第二次跟同事對話就知道她誤會了別人的感情但是她依然在第三次靠近了別人的男友)。然後她們的爸爸,最終也順從了自己的心。說明人性最終還是自私的(也可以說人性最終還是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同時他到最後也還珍惜原家庭,跟老二是一樣的性格。所以最終家庭聚會也只剩他們兩個。


從高三時候第一次看的時候就想以後找到對象讓她陪我一塊看《飲食男女》、《縱橫四海》、《秋天的童話》,直到後面又看了好幾次也沒找到對象,不過這念想還是會有。


的確,中國式的親情溫暖,我家也一樣。我記得我每次放假回家,不管是從遠離縣城的市上回去,還是從遠離省份的喧囂城市回去,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吃飯。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我爸,我媽,我姐,我們在飯桌上談論的話題本來就不多會漸漸更少,但這依舊是一種「象徵式」的「團圓美滿」。


這個家庭很有意思, 每個人有事情都會在飯桌上說:我有一件事情要宣布。 人生不過2件事,1飲食,2男女。 後者在飯桌上宣布, 那麼人生其實就是飲食男女。

大女兒,小女兒,還有老朱,宣布心事後,釋懷了不再委曲求全,她們的事情真的成了。而二女兒要宣布去國外,卻沒說出口,因為內心十分細膩, 經歷的多考慮的也多,考慮的不單單是她自己的事情, 沒想到到最後還是孑然一身。 她的人生先揚後抑, 令人同情。

老朱的事情來的太突然,仔細想想卻是很合理的。老朱中年喪偶, 女兒們一個個出走, 寂寞難耐。 這時他發現有個年輕的離婚女人。 兩人走到一起, 皆大歡喜。 劇中看到,老朱在研究補腎食譜, 還去做各種按摩保健, 體檢。 可以說,老朱為了這個女人也是夠拼了。 不過說回來老朱真TM是人生贏家。 最後他味覺還恢復了。


從看了《卧虎藏龍》我就一直很佩服李安,最近把他早期的家庭三部曲都看了一下,佩服已經轉變為景仰了,特別是《飲食男女》真是一部波瀾不驚處見風雷,細枝末節處見韻味的好片子,看了第二遍的時候,我發現了很多值得玩味的小細節

照片

影片一開始就很吸引人,郎雄老先生演的朱老頭是個廚藝大師,李安對著牆上的照片閃過一個一秒不到的鏡頭,告訴我們朱老頭是一個多麼牛叉的廚師,照片第一張是和蔣中正的合影,第二張蔣經國,第三張李登輝,然後是一個條幅,上書「人間美味」,第四張我不認識,想必也應該是個名人,第五張合影星雲大師,第六張張大千,第七張是他自己的獨照,鬍子微微翹起,神情有點得意,與著這麼多名人政要單獨合過影,朱老頭的身手不凡已經呼之欲出,不得不佩服導演的手段啊。。。。

圓山飯店

老朱第一次家宴因為一個電話打斷,急急忙忙出了家門,鏡頭一轉,出現了一個中國宮殿式的華麗建築,台北的地標性建築——圓山飯店是也,圓山飯店不是一般的地方,在蔣家還在位的時候,總經理一直是那個女扮男裝的孔二小姐,陳雲林訪台就下榻於此,據說還有專門的逃生密道,不過據說現在,圓山飯店因為經營不善已經入不敷出了。。。。

神秘龍套

老朱到圓山飯店救場,臨時改了菜單,前台經理戰戰兢兢的盯著一個客人在品嘗現改的菜肴,那個中年禿頂的客人慢慢品了一下,最後露出滿意的神情,經理放心了,這個客人我一眼就認出來了,國民黨即將卸任的主席吳伯雄是也,飲食男女是94年上映的,那時候的吳伯雄還很年輕,不知道當時他在國民黨內官居何位,竟然當起了一個鏡頭的龍套。。。。

周華健

片子里沒有周華健,但是裡面用了他幾首歌,第一首出現在三女兒家寧碰到他未來老公時候,當時他老公還在苦戀家寧的同事,《我是真的付出我的愛》這歌好像是從街邊的音箱傳了出來,耐人尋味啊。第二次大女兒楊貴媚看到桌上情書引用了《讓我歡喜讓我憂》里的「就請你給我多一點點時間。。。」,老小姐的春心萌動,恰逢她有好感的肌肉男老師正在深情款款的唱這首當年巨流行的歌,於是她確定給她寫情書的就是肌肉男,最後才知道是幾個學生捉弄他,當然她憑著烈焰紅唇還是把肌肉男弄到手了,並使他成為基督教徒,猛啊。。。。

神秘電話

片子高潮是在最後一次家宴,老朱宣布了自己的婚事,原來是想跟差他很多的張艾嘉結婚,跟大家預想中的歸亞蕾差出了十萬八千里,結果以演張艾嘉的媽媽的歸亞蕾崩潰告終,看到這裡可能有點突兀,其實現在回頭看看其實有伏筆的,影片開頭老朱接了個神秘電話,電話里他興緻勃勃的指導電話那頭如何做魚,末了說了句現在不說,什麼時候說啊!頓時恍然大悟,本該第一個說的老朱因為三個女兒的「我要宣布一件事。。。」變成了最後一個宣布,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戲肉最後上了,前後也呼應起來,導演真的太牛叉了。。。。。說句題外話,扮演梁伯母操一口湖南話的歸亞蕾,看起來不像是配音,演技真的沒話說,從賢妻良母到沒口德又聒噪的老巫婆,無不駕輕就熟,從家宴開始,先做略羞澀狀,再到頻頻倒酒儼然女主人狀,最後被雷到,做潑婦狀,演技之高令人嘆為觀止,現在想想她操一口湖南話叫罵」天殺的老朱,上帝都不會饒過你們的「,真令人發噱啊。。。。

這片子細細品味,真的如醇酒一般,看過還想看,但是李安在自傳里說他拍這片還是剛起步,並沒有花很多功夫,至今還有非常多的人在他面前稱道《飲食男女》,他都覺得很奇怪,想來是他的自謙之辭了。。。。


生活充滿了荒誕(對於人主觀而言)但是我們卻會接受和相信


最近看完色戒和飲食男女,只有一個感覺:李安太牛逼了。

首先,拋開色戒細節控不說,李安的飲食男女節奏把握的太好了。我不明白有人說這部電影細碎零散,看不大懂是什麼意思,因為我認為這部電影張弛有度,任何一個部分都不多餘。 只講一個場景,就是影片中最戲劇化的那頓來客最多的家宴。家宴開場賓客入席,梁伯母絮絮叨叨從女兒手裡拿過手禮,順便不忘數落錦榮。當時我心裡想的是,錦榮怎麼什麼時候都有。因為各種細節明顯指向了朱先生想要公之於眾續弦的對象是快人快嘴的「老巫婆」梁伯母。而當朱先生拍案而起,希望梁伯母成全他和錦榮時,我有那麼一小會兒是震驚的。 縱觀全場,大女兒與愛人,小女兒與愛人,誤導手段梁伯母,剩下就是錦榮與女兒以及家倩。錦榮和朱先生的關係是炸彈,而孑然一身的家倩也沒有邀請任何無謂的男伴,避免了家庭尷尬(雖然趙文瑄很帥…)利利索索,沒有一處冗長多餘。 另外我真的很喜歡節奏推進很快的處理,比如才剛在家宴表達對父親與錦榮關係不解的家倩,轉眼就對單獨前來赴宴的父親表達了對錦榮的關心。難能可貴的是,你能感覺到這不是生硬轉折,而是時間在起作用,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會歸去。 當時所有人抬著昏倒後咒罵朱先生的梁伯母出門,朱先生轉身看向家倩的那一幕,她是真的讓我心疼。

其次,吳倩蓮在採訪中說過,李安會做飲食男女中所有的菜。飯桌是中國人聯絡感情最好的地點,而朱家的飯桌上飯彷彿永遠都不是重點。二女兒買房外搬,小女兒懷孕,大女兒結婚,老先生續弦。這些都是通過飯桌來表達和宣布的。溫伯伯去世,朱先生拒絕喝高山茶,說:「我的味覺死了,我只喝白開水。」 一語雙關,觸動我心。這些飯食茶水,食色慾也,都通過人情冷暖一一體現。

之前通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入門李安,驚嘆於他故事的多重解釋,奇妙或細思恐極的這種版本的真相。 少年派讓我讀懂了生存,而飲食男女大概讓我讀懂了生活。

最後…我是來求助關於大姐的問題。大姐對初戀的深度幻想,以及改變愛人做基督徒的事,不知如何解釋?


在早年看過李安父愛三步曲其二的《喜宴》之後,並未有想觀看其餘兩部的衝動,而近日竟主動想起李安的《飲食男女》來,可又因家中事務干擾,斷續觀影,竟花費了兩日閑時才得以看完。看電影如結交人,打開一部電影,就知道了這部電影與你是否氣味相投。《飲食男女》算得上讓人一見鍾情的電影。我的人生之路行至三四十這個階段,家成了我的事業所在,我相信這於我是一種指引。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道完這句點題的台詞之後,兩位年迂花甲喝得酩酊大醉的大廚老友相互攙扶著走出了後廚走廊。在這幕之前二人酌酒談心那段對話也暗自交代了影片中這位老父與三位女兒之間的微妙關係。父女關係,姐妹關係和男女關係是影片集中敘述的,而這些關係全都泡在「吃」這個罈子里呢!看這部電影有個盼頭就跟它的電影名字一樣,你既可以懷著八卦的心態看各段男女關係的狗血橋段,又可以看到台北最牛的中國菜大廚大秀廚藝,在感受視覺和味覺的雙重引誘之後,左上部那處柔軟所在似乎又有些異樣的觸動,我相信這才是李安拍此片的目的所在。

李安是一個「狡猾」的導演,他在片頭連貫地展現大廚手藝的洗炸烹燉,是不是看得很過癮,卻隱藏了朱師傅失去味覺的事實。而廚師職業最為需要的便是味覺,朱師傅靠著友情尚可勉強支撐,而來自家庭關係的僵局卻是他心頭的結,每周末的家庭聚餐成了女兒們敷衍了事的例行公事,從一動不動餐後就統統倒掉的飯菜就可見一斑,那種按部就班的行事感顯而易見。想要留在身邊繼承祖傳廚藝的二女兒事業有成以後購置了物業想要搬出去,感情不順未能安定,與前男友保持肉體交流的情人關係。在職高任教的大女兒信仰基督教,至今未談戀愛,並以此為借口主動要留在父親身邊。小女兒可能會開始一段萌芽的感情,卻是搶自己好友的男朋友。每個人都處在困局裡,等待變化的轉機,在局裡的人,又怎能自知呢?她們自顧自地想找到出口,哪還會去思考這個老舊的家於她們的意義?姐妹三人某種程度地都想搬離這裡,只是二姐主動,大姐壓抑,小妹懵懂。

守護這個家幾十年的父親自知沒有能力阻止這遲早到來的變化,這家人每坐一起吃一餐飯,席間飯後的交談中,導演就會交待一次變化。電影中大姐和小妹被接走都是在周末團聚之後,她們結婚的方式讓我很感動,大姐甚至就坐著一輛摩托車就這樣走了。女子是不是有這樣嫁漢的勇氣才是最美的呢?拋開一切,本真的男女衝動難道不是最動人的嗎?我一直認為男女交往的最高境界就是沒有明顯的誰追誰,而是深刻的你情我願。李安導演的內心深處想必與我看法一致。值得一提的是,朱師傅為錦榮女兒珊珊準備上學時的午飯便當,自己再吃掉錦榮給珊珊準備的便當,就在這你來我往之間,朱師傅與錦榮的那段忘年戀也日漸深厚起來,同樣是深刻的你情我願。

從故事情節上來看,二姐於這個家的意義與她另外兩個姐妹想必是不一樣的。從影片中朱師傅與太太合影上,二姐長得是最像她們的母親的,從溫伯伯與朱師傅的交談中也交待了,二姐從小就繼承了父親的好廚藝,可以說她就是繼承了父母優點的一個孩子。這樣一個孩子,父親卻一直將她往外推,讓她接受最好的教育,像男人一樣在職場打拚並小有成就,就是不許她回到這個家廚房的油煙里來,用心之良苦可見一斑。然而,她的感情總難以找到適宜棲息的枝頭,想起一個女學者在一個講座上講起,在她五歲時與父親外出郊遊,父親看過了她的手相以後告訴她並不適合婚姻,因此要一定要學會自食其力,對比起來聯想,對於父親的做法竟然醍醐灌頂般的明朗起來了。

正是這個老是被父親推出去的女兒最後又重新買回了父親賣出的老房子,在破舊的老房子里操持起每年一度的家宴。就是在這場家宴中,年邁的父親嘗過二姐家倩的湯以後,驚訝地發現自己恢復了味覺。父女兩人的這餐飯象徵著這段家庭關係的塵埃落定,廚藝得以繼承,家得以延續。父親恢復的味覺則多少意寓著這個家裡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歸宿,又恢復了當年的真情真味。

家,對它最直接的聯想就是一間房子,或許還有個院子,一家人共同居住其中。我相信,對於幼年的孩子,屋舍的優劣並無意識去計較。我見過家裡破屋兩間照樣在田地里撒歡打滾的村童,也見過蝸居一線城市,陪伴在做洗車工的父母身邊,深夜路燈下寫作業的孩子,生活的艱辛並沒有讓他們感到不安,而父母才是家的靈魂啊!2015年春天,帶一(家中幼子小名)去杭州近城的山裡暫居兩日,到了夜色微朧,一就開始不安地吵鬧,要回上海那個熟悉的居所。我只對他說了一句話,他便立即停止了哭鬧,「爸爸媽媽在哪裡,家就在哪裡。」父母的陪伴對於稚童的安撫能力原來可以有這麼大。我並沒有想到這句話真的會奏效,只是向他道明一個最實在的道理,父母與孩子一起就已組成了一個家,至於此時棲身於何地又有何關係呢。

人的一生若要做一個徹底的減法的話不過就是三餐飯,一張床而已。父母對於子女最直接的生活照顧就是那一日三餐和日常陪伴,父母做出的飯菜味道,在歲月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自然就會像基因一樣保存在每一個嗅覺神經里。當年的幼童日漸長大,離家謀生,在困窘之時最撫慰人心的恐怕就是來自父母烹飪的飯菜香味了吧!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第一遍看是幾年前,大概只記得個情節,到現在轉過頭來看,別有一番滋味。

從個人體驗的視角來說,飲食男女也許可不必上升到傳統和現代的高度,但它之所以動人,也許是因為講出了日常的驚惶。碰到革命、戰爭,如李安後來的《色戒》和《比利林恩》里的驚惶,很好表達。《飲食男女》似乎瑣碎,微不足道,但是這樣的驚惶才更顯得無法擺脫,也更能知道「惜」的人懂得。這種驚惶在二女兒撞破姐姐的臆想,撞破「普通朋友」的真面目,撞破父親的忘年戀來得更加一刀見血。

李安真了不起,《飲食男女》帶給我的巨大衝擊遠遠超過他後來的作品。


飲食男女

看完之後心情是複雜的。家倩很早就提出要搬出去住,可她卻是唯一留在這個家的人。雜草和青苔布滿庭院,昏暗的屋子裡只有幾個窗門透著一點光亮,掛滿了過去往事帶來的惆悵。

家寧年紀最小,青春蓬勃,愛情像催化劑,看著她能得到這樣一份感情,心裡覺得很高興。

家珍亦如此,她和我一樣,一直在渴求著什麼,渴求什麼呢?她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或許,我也應該去找到一個信仰去信奉、去相信。

電影里穿插的各種人物都很真實,都讓人有種非常貼切舒適的感覺,即便後來老朱要和錦榮在一起,那也完全是種可以理解的事。

一部飲食男女裡面包含了太多的情感,細如輕紗溫潤如流水。真的,要說好一個故事有多麼難,而要把這個故事說的那麼不緊不慢有多難?沒有昏昏欲睡的造作,視角永遠不是侯孝賢那樣的偷窺者或者上帝視角,也不是張藝謀、馮小剛的劇本章程!少了許多明明白白的理念灌輸、價值灌輸,連爭辯都少的那麼可憐,有句話叫做——「生活,與你何干!」。

老朱是很孤獨的,我在他好朋友溫師傅那很清楚的看到。


推薦閱讀:

1985到95年間,有哪些英國另類搖滾樂隊可推薦?
廣告行為在社會中的作用?
有哪些被誤解的成語 諺語之類?
生活常識方面每天智商被老婆碾壓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電影 | 文化 | 故事 | 李安導演 | 飲食男女電影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