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與美聯儲的公開市場操作有何區別?
如題,按照目前普遍以及官方的說法,中國實施貨幣政策的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並不發達。而另外兩大工具近年來很少使用,目前大幅吞吐基礎貨幣的正逆回購以及央行票據使用極其頻繁,而這就屬於公開市場操作,也就是說中國也還是主要採取公開市場操作。那麼請問中國所謂的不發達的公開市場操作與美國的公開市場操作相比,有哪些本質與具體上的區別?比如說進行操作的市場,使用的證券種類等。另外還有像央票是不是實質上是一種強制的東西?懇請指教!
具體委員會怎麼操作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央行採用存准,貼現率為主要方式也是迫不得已。
這兩項的負效應不用多說。關於公開操作,首先得知道在哪個市場操作,操作什麼,目的是什麼,自己如何傳導。
這裡面有個很關鍵的東西,就是操作標底。我國主要是央票,曾經想加入國債,到由於國債期貨事件,連這玩意的市場都沒了。
操作市場是全國銀行間市場。
總得來說,市場不活躍,操作標底少(種類和數量),傳導渠道不通償,效果一點也不好。還不如找行長來談話……
利率管制,沒人會去做銀行間市場的市,國債缺位(廣泛接受並應用的無風險資產),公開市場操作變成幾大銀行間政策任務操作……
金融管制下的金融壓抑會導致市場化的缺位,政策行為變成主導。
首先,不是中國喜歡公開市場操作。是其他兩個全世界都用的謹慎,哪個國家一天到晚調貼現調準備金的,那不是找抽嗎?美國誰見新聞一條到晚調貼現調存準的。。。這麼搞伯南克早就滾蛋了。。。哦不,伯老已經滾蛋了。。。
三大政策中,無論哪個國家,都會很謹慎的調整貼現率和存准,這個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大,而且傳導緩慢。
相比之下,公開市場操作隨機,靈活,額度便自定,宏觀上不會產生貨幣數量上的變化,屬於短期流動性融通調整,輔以SLO和SLF是非常方便的,針對市場問題,立竿見影,當然就常用咯。
這個問題和美國中國沒啥關係。。。無論哪個國家,貨幣工具基本就老三樣
ps:有人私信問。補充一下:
一般而言,我們國家利率管制,只需要把這個貼現率理解成存款利率就好了,你可以理解成利率是價格型工具,是央行對於市場利率的一個態度,一個指導,是為了調整資金的價格,在宏觀上調整投資的數量用的,從資金價格反應到經濟中,自然緩慢。其核心,是體現了央行對於當前宏觀經濟的一種態度。
存款準備金屬於數量型工具,存准率的調整直接影響了貨幣乘數,調節的是市場的貨幣總量,其目的是調節流動性的狀況。從金融學的角度說,起最終的影響還是要靠放貸體現的,其中比如現金漏損等變數也會影響最終效果。而且傳導過程緩慢。你出政策,到放貸才能影響貨幣總量,自然緩慢。
最後就是公開市場操作。特點是方便,便捷,迅速,直接面向市場操作云云,前面都說過了。
不足么,其實但從貨幣政策上,談不上什麼不足。要硬說我們國家融資過度依賴貸款,債市不發達,至今沒有形成一個合理的資金定價機制,債券市場不發達尤其是國債少也造成市場缺乏遊資抵押品,相關衍生金融難以發展云云。。。不過這和貨幣政策已經沒關係了ps:
因為我們國家利率管制,所以理論上打壓利率只需要改變存款利率就行了。但是最近單純政策不管用的,市場資金價格越來越高,有點類似於官價和市場價格完全扭曲,為了讓他們一致。所以公開市場操作為最近越來越頻繁。差不多美國的購債也是這個目的,實質上也是為了打壓長期利率,降低企業和國債的借貸成本。 還有一個美國國債作為優質抵押品,國債收益率如果大幅上揚,這個將引發信貸危機,抵押品短缺問題會越來越嚴重(事實上現在也短缺,都被美聯儲買去了)
要說操作能力個人以為肯定是有的,國債期貨的運行上看,還算不錯。不過我們國家的融資行為,主要靠信貸,發債的行為還是非常少的。購債的行為並不能從實質上改善高企的資金價格,個人覺得主要是沒必要的問題。還有個么現在百姓這麼不滿,動不動就官方印錢(雖然我不知道眾磚家怎麼得出M2是央行發行的結論),但是也事實上給QE操作帶來了輿論壓力
最後,個人還覺得一個是為了打壓資金價格刺激信貸。。。我們是因為信貸熱情太高而打壓資金價格。。。一個是目的,一個是原因。具體情況差距也很大。推薦閱讀:
※金融431複習過程,求分享?
※關於考金融專碩的問題,請教各位大神指點?
※人們為什麼要買黃金?黃金能幹什麼?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申請?
※為什麼說美元日元貶值會對中國國內通脹產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