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哪些被濫用或誤用的名言或熟語?

比如「存在即合理」,與各種人討論問題時,解釋這個解釋到吐了。

再比如「認真你就輸了」,我對這個反應只剩「呵呵」了。

還有「亮了」和「中槍」這兩個詞,也已經有好多人開始瞎用了。

「萌」似乎也越來越多地流俗成「可愛」的另一種說法了。


Hello,我的畢業論文答辯結束咯,回來整理這個回答了,也許大家都忘了,不過還是來了卻一樁心事吧~

其實現在面對這個問題,我想說的好多好多(以下有些矯情),有關於中國成語這10年來發展的感慨,有對編撰詞典的前輩的景仰和交流,還有對社會大眾使用成語的認同和無奈,很多,其實我做的這個研究並不完全切合問題「名言或熟語濫用」,最多包含於其中,但是誤用的原因和實質還是相似的,所以不妨拋磚引玉。

比如我對比一個熟語和一個成語的誤用來給大家說明: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最初的版本是「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整個熟語的意思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見「三國志」。由於古代大家口耳相傳,「皮匠」和「裨將」音相同,在普通老百姓當中更具普遍性,所以……事實上,臭皮匠和諸葛亮是沒有絲毫聯繫,只是諧音訛傳。因而,不要真以為三個烙燒餅的,能賽過一個馬雲。這個熟語成語的基本條件是:同一專業領域,其次是告訴我們要博採眾長。

同樣,成語中這種誤用也很多。

比如空穴來風,「空穴來風」原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而大多數媒體以及老百姓望文生義,認為一個洞穴憑空怎可來風?於是就誤認為是無根據、無憑證、編造臆測。

誤用之後,恰恰忽視了這其中蘊含的自然科學道理。「空穴來風」出自戰國宋玉的《風賦》:「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穴:孔、洞;來:招致。)宋玉之語引用他的老師屈原的話:因為枳樹(枳)彎曲(句),樹枝上常招引鳥兒築巢;由於有空的洞穴,才引來了風呢。白居易詩中準確使用過此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說腐朽的樹木難免招來蟲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來風吹。

好了,既然這些誤用都已成事實了,哎,也只能長嘆一聲,並且感慨一句「成語之妙,在於使用」(這句話也不是我說的,是《現代漢語詞典》的主編呂叔湘前輩說的,很多人引用過去都是來輔證成語的生命力旺盛,現在想來,其實也有些無奈啊。)

那麼,詞典對這種誤用的作法有兩種:1是靜觀其變,看是不是絕大多數人都誤用;2吸納誤用的釋義,就是我們常常看到的:原形容……現多用於……,空穴來風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無論是形容消息傳言有根據,還是沒有根據,都是對的。

好了,切入正題吧。這篇論文原諒我暫時還不能放到網上,一是導師想讓我繼續做下去以後拿去發表怎麼著,二是答辯結束學院學校最近在審查相似率什麼的。所以過段時間我會放上來~(不知道知乎能否開發一些新功能,比如知乎網盤(當然取名文藝點啦,什麼知乎圖書館之類的)。不過我一直覺得學術論文真的放上去,大家應該沒性子看吧?(3萬字,35頁)……

所以這裡我先精簡了論文,說一些值得說的話:

真的很有必要強調的改動!!

讀音部分:

【簞食壺漿】dānshí-hújiāng古時老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後用來形容軍隊受歡迎的情況。(食:舊讀sì)(第6版)

關於讀第二聲還是第四聲,學界已經討論好幾年好幾年,沒有定論,但是根據我自己的考察,文獻翻閱,想說其實改讀第二聲是有道理的。

【唯唯諾諾】wéi wéinuònuò(舊讀wěi wěinuònuò)形容一味順從別人的意見:他對領導總是~,從不提出任何不同意見。(第6版)

我猜很多人原來就讀第二聲,其實唯的讀音一直有兩個,第二聲和第三聲,第三聲不常用,一般做應答用,現在大家都用第二聲,so……

【臭味相投】「臭」,第6版讀「chòu」,但加註「舊也讀xiù」。

【一本正經】【正兒八經】【正經八百】「經」,第6版讀「jīng」,並加註「口語中也讀jǐng」。

具體不分析了。

字義字形部分:

莫名其妙和莫明奇妙意思不一樣了,前者意思是不能說出它的奧妙,後者是不能明白它的奧妙。

「巴巴結結」和「結結巴巴」是不太一樣的,附上詞典的解釋。

【巴巴結結】①湊合,勉強。②勤奮,艱辛。③形容說話不流利。(第4版)

【巴巴結結】①湊合,勉強。②勤奮,艱辛。(第5、6版)

筋疲力盡和精疲力竭程度是不一樣的,前者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力氣也沒有了。後者形容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已盡,形容極度疲乏。

其實還有很多小地方,但是我覺得沒有必要羅列出來,因為不影響大家使用,隨便舉兩個,

【走南闖北】形容走的地方多,到過許多省份。(第4版)

【走南闖北】形容四處闖蕩,到過許多地方。(第5、6版)

【爐火純青】比喻學問、技術等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地步。(去掉了第5版「或辦事」的意義)

【雞犬升天】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得勢,他的親戚朋友都跟著沾光。(第5版說「同他有關係的人都跟著沾光」)

這些變化都不影響我們使用。

還有一些推薦詞形的變化,就是同樣一個意思有兩個成語都可以表達,哪個常用、經典,就作為推薦詞形,這個變化其實也是人們選擇的,自然而然的結果。所以大家不用太在意,隨便舉幾個例子:

注意:後面括弧裡面的成語是以前常用的推薦詞形,現在還是存在的。

網開一面(原多用網開三面)

夢筆生花(原多用妙筆生花)

一曝十寒(原多用一暴十寒)

鬼哭狼嚎(原多用鬼哭狼嗥)

神采奕奕(原多用神彩奕奕)

百廢俱興——第六版中取消「百廢具興」這個同義詞。也就是前兩年你寫百廢具興是對的,以後再這麼寫就錯了。

想說一下網開三面和網開一面,現在大家多用網開一面,其實這個是脫胎自網開三面,網開三面源於《史記》中的《本紀·殷》,說的是商湯愛惜生靈,將獵捕鳥獸魚蟲的網撤去三面,讓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飛,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飛,不聽話的,才向網裡鑽,總之能不入網則不入網。「網開三面」典故由此而來,這裡的「開」是「撤去」的意思。

隨著「網開三面」使用率的增加,「網」從用來獵捕鳥獸魚蟲之用引申到了政治和法律層面,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因而人們望文生義,將「網開三面」演化成「網開一面」這裡的「開」不同於「網開三面」的「開」,指的是「張掛、張開」意思,即將法網、道德網等網打開一面,從寬處理,給以改過自新的出路。

所以說,雖然兩個混用了,並且最終網開一面成了主流,但是兩個成語的核心內涵有著微妙的區別:包含民主程度不同、自由程度不同,給人們造成的幸福感也不一樣。

羅里吧嗦說了這麼多,回過頭來,其實還想說說這部詞典。

從前我也是個小憤青,會說這個教材編的這麼差,這本書怎麼還有這麼多差錯。包括在做這個研究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很多小問題。隨便說兩個。

【敬謝不敏】表示推辭做某件事的客氣話(不敏:沒有才能)。(第4版)

【敬謝不敏】表示推辭做某件事的客氣話。(第5版)

第6版沒出來之前,我當時4、5兩版對比的論文已經寫好了,我就在論文里說道

「敬謝不敏」中的「謝」和「敏」古今意義還是有些變化的,今天的學生們可能不太明白為什麼「敬謝不敏」是這個意思,其實最關鍵的是這條成語中「謝」是「推辭」的意思,而非「謝謝」,「敏」是「聰明」之意,而非「敏捷」。理解了這兩個詞,再帶入到整個成語,就能很好地理解成語的意思了。所以說第5版把這個括注取消是很沒有道理的,望下一版能更正。

後來第6版出來了,我去翻了一下,發現是這樣的:

【敬謝不敏】表示推辭做某件事的客氣話(謝:推辭;不敏:不聰明,沒有才能)。(第6版)

這個變化告訴我們,其實任何一本工具書,看似很冷血無情,其實都飽含著編者的良苦用心。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工具書是「死」書,不如其他的文藝的書那麼有活力,其實恰恰相反,這些特殊類型的書的編撰者,以犧牲和藏匿自己個性和特徵的方式隱身於書中,為的是使書更好地為你所用。

所以,請同學們以後再面對網上一些以偏概全,亂吐槽亂討伐的帖子,請一笑置之。

最後,還是有必要重申下:

成語的誤用是一個複雜的生成過程,有一些是潛義顯性化(潛在含有生成新意義的內部機制,通過人們運用顯示出來而已),比如:

「峰迴路轉」原來是形容山峰、道路迂迴曲折。由於曲曲彎彎的山峰道路容易讓人聯想起人生之路,所以第5版開始,「峰迴路轉」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意義:有時也比喻經過挫折後出現轉機。

這個是很正常的語言運用現象。

那麼,除了潛義顯性化的另外情況是純粹的誤用,這種誤用比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空穴來風等,這些成語一般都有個特點,從古代發展而來,如果可以的話,我首先倡導詞典能多些典故、源流的解釋,以免誤用!(比如《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還沒收錄七月流火、身無長物、不落言筌等這些成語,因此,前車之鑒在此,下一版收錄的時候,就要尤其注意,像七月流火裡面的七月不是我們說的陽曆七月,火的古今意義不同,正確的意思是夏去秋來,氣溫轉涼。)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古語被誤用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潮流,為什麼,因為時代在變化,語言文字是服務於時代的,所以它會自己做出選擇,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衍變改造過程。不要太謹慎害怕於一些誤用,語言學中有個重要的規律就是:詞語釋義要從俗從簡。詞典一方面起到規範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與時俱進。


空穴來風 —— 「空穴」 才是 「來風」 的必要條件,所以本意應該指 「傳聞是有依據的、不是捏造的」 。

可是現在大家(包括媒體)都在反著用,表示 「傳聞是胡說八道無中生有的」 。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他人即地獄

這句話現在都快成裝逼必備語錄了。問題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出自誰口,即便知道出自薩特,也完全曲解了「他人」的意思。我覺得這種斷章取義脫離語境的理解是最可怕的,其實他們只不過想表達「別人都是傻逼」而已。


差強人意。

望其項背。

這兩個是高中語文教學中最為強調的兩個容易搞錯意思的成語。


首當其衝


印象最深的是差強人意,這詞實際上是指還算滿意,但很多時候被用在表達不滿意態度上


前半句引用率極高,但後半句才是重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走鬼

原是當年殖民時期港澳流動小板因常被洋人城管追打所衍生的詞語,即「走避鬼佬」一意,現在卻被媒體肆意當作「流動小販」的代名詞使用,不僅沒有顧及它本身的含義,更漠視港澳老年居民聽到該詞時的感受。

高姿態

原意為嚴己寬人,可惜常被錯用為盛氣凌人。

美輪美奐

只能用來修飾建築啊!娛樂版記者們整天用來形容紅地毯的女星作甚!為了諷刺嗎!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但我聽到的版本從來都是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感覺引用率最高而且最冤枉的應該是無毒不丈夫,這劇本應該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經常看到電視裡面的各種反面角色喊一聲「無毒不丈夫」就去幹壞事兒了~


不求甚解。現在解釋成古今異義了。另:三次元人濫用二次元專有詞語的現象是很普遍的,很多人以為這樣很新潮,很與時俱進。並且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覺得你很較真。估計其他的詞也是這樣被濫用的吧,他覺得無所謂 只要這個詞足以表達他的意思,對方能理解他的意思,不影響交流就可以了,至於這個詞語或話語本義是什麼,誰說的,這與他無關,說白了就是態度不認真。我個人在私底下把這些人歸類到與其交流有障礙的一類,如果無可避免地要與其交流 就盡量不使用會有爭議的詞語話語。也不太會與三次元的人聊及二次元相關的話題。


我只說感觸最深的一個:炙手可熱

釋義:手一挨近就感覺熱,比喻氣焰很盛,權勢很大。出自唐代詩人杜甫《麗人行》中詩句「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的一個成語。

^_^ 可能因為我讀的書少,自從學生時代結束之後,我從沒在其他地方看到它被用對過!!!

或許十幾二十年之後,這個詞的解釋會變成:「手一挨近就感覺熱,比喻氣焰很盛,權勢很大;後來常用於形容某樣事物很紅或是很搶手。」語言只是一個工具,也會隨之人類文明與時俱進(甚至以訛傳訛,好比「嫁乞隨乞,嫁叟隨叟」),層出不窮的網路用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的態度是:自己盡量不用錯(有時候我會故意用錯),同時了解部分人如何用錯,溝通無障礙即可。


空穴來風:

  • 【解釋】:穴:孔、洞;來:招致。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機會傳開來。
  • 【出自】:戰國·楚·宋玉《風賦》:「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 【示例】:然而銀行當事人,安能逃避責任,~,理有固然。

    ◎清·梁啟超《續論市民與銀行》

感同身受:

  • 【解釋】:感:感激;身:親身。心裡很感激,就象自己親身領受到一樣。
  • 【出自】:《晚清文學叢鈔·轟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萬事求二兄代為照顧,感同身受。」
  • 【示例】:此時,被壓迫婦女的悲慘遭遇,使趙盼兒~。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六編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要是不修行自己,真是天地不容啊。

每況愈下,原作每下愈況,越到後來越不行


感同身受。"感"在這裡其實表示感謝,但現在已經被普遍誤用為"感受"的意思了。


1.「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雞成狗了。

2.「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3.「不見棺材不落淚」,本是「不見親棺不落淚」,並不是見了任何棺材都落淚。訛變為「不見棺材不落淚」,如果不管誰的棺材,只要見到就落淚,那就有點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識金鑲玉」,本是「有眼不識荊山玉」。荊,指古代楚國;「荊山玉」,是玉匠在荊山發現的玉。

5.「不到黃河心不死」,本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項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烏江訛變成黃河,真是讓人無從解釋了。

6.「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不過這個我還能理解點,因為好像四川那邊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這個成語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狗要藉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體這個特點,「屁」是污濁的象徵,對於文理不通的東西,以屁來喻,也就將就吧!

8.「王八蛋」這是民間的一句罵人話。實際上,這句話的原來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後來卻被訛變成「王八蛋」。


評價個冰箱我難道想要懂製冷?

被濫用的最多,沒有之一,噴子尤其喜歡。


男兒有淚不輕彈,下一句其實才是重點----只是未到傷心處。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被邏輯不通的人一使用就非常可恨


推薦閱讀:

有什麼文字在現代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如何用一句話形容一個人看遍了罪惡,卻還能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
有哪些經常被誤用或濫用的詩詞話?
令你最有感觸的一句話?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