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麼知道人體有五臟六腑?通過解剖嗎?


五臟: 心、肝、脾、肺、腎

六腑: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

除了「三焦」,其他都是經過解剖而知道的,和現代醫學可以對應上,摘取《黃帝內經》兩段如下

《靈樞?經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藏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

具體一點有容量長度的

《靈樞?腸胃》:谷所從出入淺深遠近長短之度:唇至齒長九分,口廣二寸半;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咽門重十兩,廣一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胃紆曲屈,伸之,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腸後附脊,左環回日迭積,其注於迴腸者,外附於臍上。回運環十六曲,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三尺。迴腸當臍左環,回周葉積而下,回運還反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廣腸傳脊,以受迴腸,左環葉脊,上下辟,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腸胃所入至所出,長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環反,三十二曲也。

至於「三焦」,如《類經》所言「臟腑之外,軀體之內,包羅諸臟,一腔之大府也。」,不是具體的臟器,想像的成分多於解剖。

在中醫以後的發展過程中,五臟六腑逐漸脫離解剖,變成了意象符號,近代以來成為中西醫論爭的焦點之一。


大概有兩個來源:

1、人體解剖。

中國歷史上也有做人體實驗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王莽那時候曾經把造反的領袖拿過來驗證脈的問題。具體資料記不太清了。最基本的,中國歷史上有過「凌遲」的刑罰,那一刀一刀下來,人體有什麼,應該看得清清楚楚了吧?

2、內觀。(請勿噴我)

就是人修鍊到一定地步,自己內部的情況都可以感受到。

內觀不止能感受到五臟,還能感受到脈絡和藥性。生病的時候是哪條經絡出了問題,自己可以感受得到,葯吃下去是在哪個位置發生作用,也能感受得到。

關於提到「內觀」的書籍,我所看到的,有JT叔叔的《莊子基本功》,以及劉力紅的《思考中醫》。

也有親耳聽人說起過,就是身體不舒服,可以明確地感受到是哪條經絡的問題。

關於「內觀」的修鍊方法,

JT叔叔是從「拆解不實的信念」入手,解決了心理問題,人就能真實感受到自己。

我沒感受到過,但是我相信。

勿噴。


其實先民也有把人解剖的做法,不過不是主流。

至於十二經脈等等的內容,其實就是內視出來的,說內視不太準確,應該叫做返照。

內功這種東西是存在的,只是現在人沒有毅力去練的而已。

如果想知道,可以搜搜峨眉臨濟宗,峨眉十二庄,周潛川的書。裡面有詳細的練功方法。


我覺得中醫藏象學說,是一個獨特的臟腑體系。她的來源是很廣的,我覺得是解剖實踐跟法象學說的結合。在封建的中國,身體不是隨便可以被解剖的,所以研究的來源一般就是死刑犯。。研究中醫學中的臟腑不能將其與現代醫學中的臟腑相混淆,二者有各自的適用範圍


中醫的五臟六腑應當視為一個系統來看待,從相同功能組成體系。割裂成為單一的器官本身就非中醫本意。而且西醫流傳到國內,翻譯上似乎有點問題。


推薦閱讀:

小柴胡顆粒和小柴胡湯的藥效一樣嗎?如果不同,差別是什麼?
中醫針灸穴位是怎麼被一一確定位置,並研究出功效的?
如何評價人民網在 3 月 13 日發表內容「衛計委:中醫的科學性不容否定」?
外國人為什麼不擔心上火?
氣血不足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TAG:中醫 | 人體 | 五臟六腑 | 解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