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土改的難度有多大?


炸彈厲害不厲害,就看它的餘波能傳多遠。

推翻帝制難不難?難。但是推翻帝制十幾年之後就沒有人罵推翻帝制的事了。而土改呢,土改已經過去了近百年,還有很多人罵土改。你看看土改到底有多難。

人類社會經歷過多次進步,推翻奴隸制,推翻帝制等等,每次進步都遭受很大阻力。而在所有的進步中,從私有制到公有制是進步最大的,必然也是受阻力最大的,經歷時間最長的,被複辟最多的。


大到冷戰後獨立自主完成土改搞工業化成功發展起來的國家為零。

你猜猜,現在要有個小國搞土改,滿嘴普世白左的西方會怎麼干,支持誰?

大國?印度毛派反正是呵呵噠了。

溫和土改?封建政府哪兒來的銀子?國際資本家做慈善么?


【這種事情都是由開國皇帝來做的,難度是最頂級級別的,身份限制:平民出身。歷史上做過這種事情的有兩個人,前者的醜陋畫像至今流傳在教科書上,小學生都知道他是殺害開國功臣的醜陋殺人狂魔。後者嘛,大家都很熟悉,噴子天天把殘害文學家,科學家的罪名都按在他頭上,至於現在的普羅大眾也沒有多少人念過他的好。】

在羅織罪名摧殘富民這件事上,朱元璋的流氓性格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心黑手狠,任意黑白,不怕別人咒罵,不怕後人評說,不但不為婦人之仁,甚至也不受基本道德準則的約束。

其手段是任意利用案件勾連地主富戶,唆使人們誣陷他們藏有貪官寄存的贓款,以便沒收他們的財產。絕大多數案件,都是一望而知的冤案。人們也揣摩到皇上的真實意圖在於沒收財產,所以樂得爭相告發。

摘自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第六章 鞏固政權:打造農民烏托邦

第五節 變相土改,打擊地主

朱元璋對地主階級的惡感,基於雙重因素。

作為一個貧農的兒子,朱元璋的血液里天然流淌著對地主階級的仇恨。

朱元璋永遠忘不了自己一家在一戶戶地主的壓榨下不斷逃亡的慘痛,永遠忘不了父親死後,劉德拒絕施與葬地的屈辱。少年時的印象往往影響人的一生。在朱元璋的頭腦里,地主大戶們的形象始終如後世的宣傳畫一樣,腦滿腸肥,冷麵黑心。

而坐在龍椅上,從一個帝王的角度看下去,地主階級在朱元璋眼裡的形象也並不討人喜歡。雖然朱元璋看到了「有恆產者有恆心」,但是他更清楚的是地主階級本性中的貪婪、狡詐、為富不仁對他的統治構成的嚴重威脅。

一方面,富家大戶勢力過於強大,很容易破壞地方社會秩序,對國家政權構成嚴重威脅;另一方面,他們難以抑制的兼并土地的慾望,很容易導致貧富差距的急劇擴大,從而誘發王朝的崩潰。

被起義農民推上皇位的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新帝國內嚴厲打擊地主階級。

戰爭時期,軍隊所過之處,地主紛紛逃亡。新朝建立,他們從藏身的窮山大谷中興沖沖跑回家鄉,卻發現他們的土地部分已經被窮人們耕種了。他們出示地契,趾高氣揚地要求農民們把土地歸還原主,農民們卻不買他們的賬。地主們不知道,天下已經變色了。朱元璋在洪武元年發布了一道詔書:

「各處地主,過去因為兵荒馬亂拋下田土,已經被別人耕種了的,這塊地的產權歸現在的耕種者所有。」這道詔令否定了地主階級的部分產權,無疑是對地主階級的一個沉重打擊。不少戰前的豪門大戶,千里奔波回來,卻發現自己已經從縉紳之家淪為上山開荒的貧農。

甚至對於土地完整的地主,朱元璋也不允許他們恢復舊有的家園。建國之初,荒田處處,朱元璋鼓勵百姓開闢荒地。於是大戶地主利用其雄厚財力,乘機多犁多佔,兼并土地。臨濠一地尤為突出。朱元璋敏銳地發現了這一苗頭,於洪武四年指示中書省:「如今臨濠的空地很多,你們應該調查那些開荒者的身份,讓他們大致平均耕種,使窮人有產業,富戶不能兼并。如果哪個大戶多佔土地,轉給貧人佃種的,就要懲罰他。(宜驗其丁力,計畝給之,使貧者有所資,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佔田以為己業,而轉令貧者佃種者,罪之。)

洪武五年五月,他又下詔說:「戰爭時期,不少人拋下產業,逃到他方。現在天下太平,又都回來了。這些回來的人家,如果原有土地多,而現在人口少,不許他們佔有原來那麼多的地,有幾口人,給幾份地。原來土地少而現在人口多的,可以自己開墾無主之地。總之大家要平均,佔地太多,要治罪!」

這無疑是一種變相的土改。

不過,這些措施的範圍只能限於那些逃亡歸來的地主。也有許多地主並沒有逃亡,他們的龐大產業經過戰爭的洗禮,依然地連阡陌,廬舍巍然。更主要的是,這些人在地方上累世經營,根深蒂固,是朱元璋平均天下的主要障礙。

在自然經濟時代,憑空剝奪這些人的財產顯然不符合「天道人心」,缺乏理論和道德資源的支持。但是,這難不倒朱元璋。只要明確了目的,手段對他來講從來不是問題。對剩下的大地主,他的基本策略是「草鞋沒樣,邊打邊像」。因地制宜,用各種不同的借口,依次加以摧破。

第一個借口是「徙富室以實京師」。這是歷朝歷代慣用的一個辦法。建國不久,朱元璋把江南大量富豪之家強行遷到首都南京,使南京很快發展成為一個人口大約100萬的巨型城市。朱元璋後來對大臣們說:「過去漢高祖劉邦遷徙天下豪富之家到關中,我初不以為然。現在想來,京師是天下根本之地,把他們遷到這裡,實在是事有當然,不得不爾。」所謂事有當然,不得不爾,蓋因這些豪強大戶都是地方上的強悍勢力,把他們從地方上拔出,一可以削弱他們的勢力,把他們放到皇帝的眼皮底下,防止他們為亂地方;二他們帶來了大量財富,可以活躍首都經濟。

毫無疑問,豪門大戶並不願意拋棄龐大的產業,搬離故土。即使搬到了南京,很多人還想方設法想要逃回故地。為了防止這些富戶逃回,朱元璋制定了禁止逃亡的嚴厲法令,規定「富民私歸者處以重罪」,使各地的縉紳不得不死心塌地做新朝的首都居民。第二個辦法是製造冤案,發動百姓誣告陷害地主,以此抄沒他們的財產。

一個有名的傳說是,江南首富沈萬三為了討好朱元璋,出巨資助建了南京城牆的三分之一,孰料朱元璋見沈萬三如此富有,深恐其「富可敵國」,欲殺之,經馬皇后勸諫,才找了個借口流放雲南。沈萬三最終客死雲南,財產都被朱元璋收歸國有。這個傳說雖然被歷史學家證明為杜撰,卻十分傳神地表現了朱元璋的仇富心理。

在羅織罪名摧殘富民這件事上,朱元璋的流氓性格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心黑手狠,任意黑白,不怕別人咒罵,不怕後人評說,不但不為婦人之仁,甚至也不受基本道德準則的約束。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懲貪和消滅政治上的異己力量,製造了四大冤案,即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四案加在一起,殺人十數萬。

強權在手,朱元璋搞起政治鬥爭來,長袖善舞,左右逢源。在消滅政敵的同時,「放牛拾柴禾——捎帶手」,他把江南倖存的地主們也都消滅了。

其手段是任意利用案件勾連地主富戶,唆使人們誣陷他們藏有貪官寄存的贓款,以便沒收他們的財產。絕大多數案件,都是一望而知的冤案。人們也揣摩到皇上的真實意圖在於沒收財產,所以樂得爭相告發。

《明史》說,郭桓案「核查贓款所寄放的人家,遍及天下,民眾中中等以上富裕的人家大抵皆破」。吳寬說他的家鄉長洲(今蘇州)在洪武之世「鄉人多被謫徙,或死於刑,鄰里殆空」,並談及三吳地區的情況說,「皇明受命,政令一新,豪民巨族,到削殆盡」,在胡、藍黨案中,江南有名的豪強地主幾乎都受到株連,僅吳江一縣,罹禍的就有張濤、莫禮、張瑾、李鼎、崔齡、徐衍等「不下千家」。此舉「並盡洗富土之民,而夷其室廬」。

此外,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發生「南北榜」事件(因錄取的考生均是南方人,引發北方考生質疑考官不公,朱元璋因此殺了一些考官和考生。)後,朱元璋「以江南大家為『窩主』,許相訐告」,不少江南地主因此罹禍。由於大批地主私田被沒收變為官田,明政府的田賦收入飛躍式增長。蘇州府在元末應納秋糧米八十八萬二千一百石,到明初一躍增至二百九十餘萬石,翻了三倍還多。松江府也從六十六萬餘石驟升至一百四十萬餘石,漲了二倍有餘。

朱元璋的措施卓有成效。不少明代人說,在朱皇帝的流氓手段打擊之下,地方上的富家大戶已經被清洗一空,一個也沒剩下。吳寬說江南「一時富室或徙或死,聲銷尾滅,蕩然無存」。貝瓊也說,當時三吳地區的大戶,「既盈而復,或死或徙,無一存者」。當然,這種說法近年遭到懷疑,有學者研究證明,朱皇帝的清洗並沒有那麼徹底,也有極少數地主大族採取散發家財、外出逃亡等手段,活了下來。如無錫華宗壽家田地很多,富甲邑中,「至國初悉散所積以免禍」。長洲朱士清入贅烏溪大姓趙惠卿為婿,「趙以富豪於一方」,朱士清預料會出事,「出居於外以避之,後竟保其家」。不過,這樣的倖存者畢竟是極少數。

既然不可能改變土地私有制,朱元璋就不可能杜絕地主階級的再生。無論採取什麼手段,朱元璋都做不到絕對平均,大地主沒有了,中小地主仍然遍地都是。不過,在整個統治期間,他都不忘時時刻刻敲打中小地主階級。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二月,他特地召見各地富民,告誡他們:

汝等居田裡,安享官稅者,汝知之乎?古人有言:「民生有欲,無主乃亂。」使天下一日無主,則強凌弱,眾暴寡,富者不得自安,貧者不能自存矣。今朕為爾主,立法定製,使富者得以保其富,貧者得以全其生。爾等當循分守法,能守法則能保身矣。毋凌弱,毋吞貧,毋虐小,毋欺老,孝敬父兄,和睦親族,周給貧乏,遜順鄉里,如此則為良民。若效昔之所為,非良民矣。

當然,他也知道中小地主不會人人都謹遵他的最高指示,所以,這些人一旦有不謹慎處,他就連施重手,摧殘他們,必至他們家破人亡而止。為了防止大戶通過飛灑①等手段將賦稅轉移到貧民身上,朱元璋大力在全國進行土地普查,建立魚鱗圖冊,以定賦稅。通過精細嚴密的土地丈量,在全國範圍內清查出地主隱瞞的大量土地,「業不可隱」,使豪強地主再難隱瞞土地,逃避賦稅。

朱元璋明確規定,如果地主們「有將田灑派,作詭寄名色,靠損小民等做法……所在被害人戶及鄉間鯁直豪傑,會議將倚恃豪傑之家,捉拿赴京,連家遷發化外,將前項田土給賞被擾群民」。一旦發現奸頑富豪有不法行為,他均以重刑處置。松江豪民王子信交結官吏,「侵害鄉民,欺壓良善」,被「拿獲到官,於本邑梟令,家財入官,田產籍沒,人口流移」糧長張時傑等一百六十人因私分稅糧,延期不綱,朱元璋令將其全部處死。

在朱元璋的政策影響下,地方官員也以挫辱地主為得計。如薛岩守鎮江,執法極嚴,「豪強為之屏跡」,不敢妄為。蘇州府太守王觀,因當地百姓拖欠了許多稅糧,就把全府的富戶都叫到府衙,命令他們拿出家中的儲積代老百姓賠償。

①飛灑:特指明清地主勾結官府,將田地賦稅化整為零,分灑到其他農戶的田地上,以逃避賦稅的一種手段。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這麼大

就看有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流血了

這個血,要麼是既得利益者主動割腕

要麼是無產階級先流,然後幫助既得利益者流

反正不管怎樣,遲早得流


看朝那個方向改,要改成土地私有很容易,一夜之間就能成功,要改成土地國有或集體所有,基本都得來場戰爭才行。


你試試,把那些屯房子的現代大地主的房子,收回了,分給沒房子的人。


在土改這麼多年後,依舊有人給地主階級洗地。


目前來看,應該很難,因為已經行成既得利益團體了。對,就是那種,我不但要把你的蛋糕搶走,還不讓吃蛋糕渣的人。從我感覺來看,社會的馬太效應越來越強,富的越來越富,佔有的資源也越來越多。讓他們發善心來改變利益分配。難啊。一直覺得中產階級的行成很有意思。中產的話,是不是說事實上社會已經分層了。說好的無產階級國家呢?記得某改革大師說,如果我們的改革產生了貧富差距,那我們就走上了邪路。但是,已經這樣了。難啊。


你看TG前前後後犧牲了多少人,又鎮壓了多少人就知道有多難。


政府主導的土改的難度主要取決於中央政府在地方上的軍隊/警察能否打的過封建主的私兵。打得過就很簡單,打不過就很難甚至根本沒法執行。

所以中央集權制下土改就比較容易執行,中俄都是政府主導的土改。

還有一種土改是資本家主導的,例如英國光榮革命,資本家的武力強於封建主,於是同樣能推進土改。


在這個時代,土改難度本身不大,因為土改是資本主義革命範疇,在我國史學界劃分為資本主義新民主主義範疇。

「耕者有其田」本質是資產階級革命口號,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做了,甚至蔣介石去台灣也土改分田了。

請問日本最大的地主是誰?台灣最大的地主是誰?美國最大的地主是誰?

估計沒人答上來,因為上述地方都土改了。

土改沒什麼大不了,社會主義土地生產資料公有制集體經營,才是新時代的命題。


難度當然很大了 我覺得放在今天的話 等於無補償拆遷吧 強拆你家你看看你會不會拚命


先打倒然後消滅了一個階級,而且這個階級在此之前在它所在的區域內還是具有實質性的統治事實的存在,你說這有多難?至少比打敗國民黨還要難。


土改啊,說簡單其實也不難;不就是改良貧瘠土壤嘛,分析下現狀土壤構成,花點錢請個專家指導一下,該配營養土就配營養土,該殺菌的殺菌;改良好土壤後再科學種植就可以種出無公害植物來!


我在讀《毛選》(5)的時候曾經從中摘抄下了三段與土改有關的文字,先放在下面,然後在述說。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議要點》(1951.2.28)決議第二條是抗美援朝的宣傳教育運動

《三大運動的偉大勝利》(1951.10.23)「在過去的一年中,在我們國家內展開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三個大規模的運動,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團結起來,劃清敵我界限》(1952.8.4)「還有一個戰略問題美國的戰略重點是歐洲。他們出兵侵略朝鮮,沒有料到我們出兵援助朝鮮。」】

所有的言論都是我根據讀《毛選》之後的揣測,不曾有任何論據,而且我曾就我閱讀所得和舍友有過討論,事實證明,我的揣測純屬虛構,但不妨作為一個腦洞與大家分享一下。

正文:

我在初中高中的歷史課本上只看到了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沒有看到過鎮壓反革命(可能是版本的緣故吧)。

先說土改,當時土改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其實關於土改政策的實施,中央已經在部分解放區進行了試點和推廣,並且在實施過程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和行之有效的經驗,所以建國後的土改絕對不是無的放矢。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後,隨後有雙十協定,國共實則分治,名義上則是要建立聯合政府。當時的雙方各方面對比情況大家都可以在百度上查到,我只是想說一個大概,共產黨沒有國民黨家底兒厚,隨後就是三年的國共內戰,很快,秋風掃落葉般的結束了戰爭,隨後就要進行土改,土改是怎樣,是少數人對大多數人實行土改,這在《毛選》上有提到。

隨後,從上述第三個可以揣測:美國的目的是佔領朝鮮韓國,然後以之做跳板進攻中國,但是單從摘抄第三句話來看,則美國似乎並沒有這個戰略意圖,如果我猜測是真的,那當時在國內不穩的前提下為什麼還要去挑釁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國?

大家可以看上述1和2的時間與內容,我可以再做這樣的推測,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是不是可以這樣考慮:【國家新定,國內外局勢皆不穩,但按照傳統的戰局考慮:攘外必先安內。所以趁民心思安,國人思立,勝利的果實絕不允許受到任何的影響的因素下,製造一個主要矛盾,在這個矛盾的噱頭下,快速用各種手段解決次要矛盾,即:鎮壓反革命和土地改革。而那個本來可以沒有的主要矛盾則是抗美援朝,同時進行兩線作戰,一對外一對內,對外多為震懾以爭取時間;對內則是****(大家自行猜測)】

所以,回到問題上來,土改本來就是一個少數人對多數人進行的一場經濟改革,但是在主要矛盾下,整個土改、包括鎮壓似乎悄然無聲,因為大家的眼球主要都在外面,這也是為何志願軍的陣亡人數要比美軍陣亡人數多的原因,有可能彭總收到的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以赴將敵軍趕回三八線附近。而最終的結果也就是大家看到的,對外完成了敲山震虎,對內完成了整合重組。

註:以上所有猜測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以上


大到辛巴威總統穆貝加從西方口中的聖人變成獨裁者,還沒有改革成功。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