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小確幸」是什麼?

翻譯成大白話就叫「混吃等死」,哪有那麼多理論。


就是混日子生活,但要求過著舒適

就是只想要權利,不想擔義務

就是種看眼前,不顧未來

就是只爭小利,不顧大局


小確幸,小而確定的幸福,從本質上來說,跟「全民小康」、「富足的中產階級社會」、「每隻鍋里都有雞每個車庫都有車」所表達的生活水準其實都是差不多的。無論是哪種表達方式,以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的整體態勢,都還是需要努力的目標。一個人,或者是整個社會,滿足於小確幸並不是一個需要指摘的生活態度。

然而就和很多東西一樣,加了「台灣的」這個定語的「小確幸」就變了味。

首先,單純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上來講,台灣的社會並沒有發展到可以承載全民「小確幸」的程度,僅以東亞來看,經濟比台灣發達的日韓港新等地區「小確幸」的氛圍遠沒有台灣強烈;相反的,台灣這種「小確幸」的生活態度更多的是通過精神勝利法來達到的,具體來說,當然是對比持續崩潰三十年的大陸。三十多歲還在當服務員?沒關係,在深圳火車站吃碗泡麵都會被圍觀。想創業但是唯一能想出的點子是開飯館?沒關係,大陸他事實消費不起茶葉蛋。四張多了還在綜藝圈裡混五千台幣的通告費?沒關係,大陸的廁所一排白花花的pg。

其次,龍應台等「小確幸」的推廣者們將前者和不滿足於小確幸的生活態度相對立,甚至試圖以所謂「狼性」來負面化、污名化後者。他們的此類言行,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台灣「小確幸」的真相更多呈現在大陸看客的眼前,最終也導致了「小確幸」這個富有台灣特色的詞現在更多是一個形容「台灣人建立在虛妄之上的自大傲慢」的貶義詞。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三觀,就像你不理解他們,他們也不理解你。中國也過過很苦的日子,但當時人人都普遍過的貧苦,反而沒問題了,台灣再怎麼說基尼係數是比中國內地低太多,一邊是0.3+一邊已經快0.6、0.7了吧。他們自然不整天只想著賺更多錢錢錢錢。


阿Q精神


男朋友雖然丑 窮 矮 丁丁小 技術差 但有勝於無啊 這麼一想 嗯 小確幸(小小的、確定的、可以看見、已經擁有的那點幸福感)


一般不求上進的人喜歡說小確幸。


無產者最後的瘋狂。。。。


今非昔比了,現在流行大確幸了


可能20年後大家都差不多


在風起雲湧滄桑劇變的當今時代把頭埋進沙子里苟且偷安的意思


台灣的小確幸就是,我現在過得挺好的,一切都不要改變就好了。生活滋潤,又自由,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如果一輩子都維持這種生活就好了呢。


就是你開個花店,我開個麵包店,你有空就來買我的花,我去你家買麵包,最後我們還可以談談戀愛……~( ̄▽ ̄~)~


據說可以用來發電


小確幸是從日本傳入台灣

小確幸(漢語詞語)_百度百科

個人看來

如果是日本這種超穩態社會的話

那麼小確幸是針對生活心態的一種描述。

在日本的生活中,小確幸是一種生活狀態、生活態度。

一方面是因為日本很多企業是終身僱傭(不少企業也在逐步放棄),

另一方面是因為日本的社會結構已經穩定了,

年輕人進入工作之後,熬資歷,基本能看到自己人生後面幾十年生活的樣子。

因此,小確幸對日本民眾而言,是面對穩態生活的一種心態,是告訴人們如何面對枯燥乏味的生活、人生。

小確幸這個概念傳入了台灣之後

迅速擴散,並受到歡迎

個人看來

台灣年輕人之所以如此喜歡這個觀念,

主要是因為小確幸這種生活態度存在的前提是「穩定的生活穩定的人生」。

台灣的社會受外力影響很大,

台灣的命運依然未知

台灣人的未來充滿變數

台灣的年輕人希望得到穩定的人生,

他們希望看到確定的命運

所以小確幸就成了他們的生活桃花源。

也因此他們討厭那些能決定他們命運的變數。

對日本社會而言,

小確幸這種生活心態挺合適的。

對台灣嘛,這個就見仁見智了。

就我觀看台灣的媒體而言,

老一輩的人物都不怎麼喜歡這個概念。


簡單說就是可以選擇的自由,字面看不論多小能選擇就是幸福。


小小的確定的幸福。

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

總感覺是人到晚年或受到重創才會說出來的。


中華正統在台灣,小確幸是中華哲學在新時期的優秀代表。

這種思想不光在台灣開花結果,也曾在別的時間和地點生根發芽。

比如:

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坑頭。


如果你覺得一個億的目標太遠,那就把底線劃低到10塊,然後就幸福了


安於現狀,不求上進


懶惰,無知!


推薦閱讀:

台灣學生到大陸當交流生是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湄公河行動》不參評台灣金馬獎,或者說會在台灣放映么?
如何評價「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在港台,中國已經沒有傳統文化"這種觀點?
對於現在的中國,收復台灣的價值大嗎?感覺國家並不是很著急……?
在97年之前的五年內,香港人民的態度有什麼轉變?

TAG:台灣 | 中華民國 | 社會心理 | 社會現象 | 台灣人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