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乘佛法,一切有為法,非法非非法,那在回答大乘佛法問題的時候,會不會因為說錯話而變成謗佛?
不要把宗門和教下弄混淆了。
也不要把勝義諦和俗諦混淆了。
學禪的人要先把教理搞清楚。否則就會犯這種錯誤。
一切有為法,是如夢幻泡影,是無常,而不是什麼一說就錯。
爵士貓回復jiayuqicz (提問者)剛剛
師兄,你要知道般若性空法,不是大乘佛學獨創的,而是從原始佛學演化來的。修行人學佛,一定要有一個·開放的思想,否則極易升起邪見!
性空思想出於原始佛學如相應部 部派時期發展如大毘婆沙論鞞婆沙論舍利弗阿毘曇論尊婆須蜜論 大乘大般若經性空思想出於原始佛學如相應部 部派時期發展如大毘婆沙論鞞婆沙論舍利弗阿毘曇論尊婆須蜜論 大乘大般若經
性空思想出於原始佛學如相應部 部派時期發展如大毘婆沙論鞞婆沙論舍利弗阿毘曇論尊婆須蜜論 大乘大般若經 2
性空思想出於原始佛學如相應部 部派時期發展如大毘婆沙論鞞婆沙論舍利弗阿毘曇論尊婆須蜜論 大乘大般若經 3
性空思想出於原始佛學如相應部 部派時期發展如大毘婆沙論鞞婆沙論舍利弗阿毘曇論尊婆須蜜論 大乘大般若經 4
佛就是覺悟者,是明白了【法】的真意。所以佛陀,耶穌,穆罕默穆德,孔子,莊子,摩西,都是覺悟者,都是【佛】。 你以為有一個實體的【佛】可證嗎?錯,佛,菩薩,皆是一種施設假名。漢族人因為在阿賴耶識中想成仙,所以一直編造【佛】【仙人】是實體。漢族人絕大多數人以為自己可以成仙成佛,從而永垂不朽! 漢族人絕大多數人以為自己可以成仙成…閱讀全文
佛就是覺悟者,是明白了【法】的真意。所以佛陀,耶穌,穆罕默穆德,孔子,莊子,摩西,都是覺悟者,都是【佛】。
你以為有一個實體的【佛】可證嗎?錯,佛,菩薩,皆是一種施設假名。漢族人因為在阿賴耶識中想成仙,所以一直編造【佛】【仙人】是實體。漢族人絕大多數人以為自己可以成仙成佛,從而永垂不朽!
漢族人絕大多數人以為自己可以成仙成佛,從而永垂不朽的思想,是構築了漢族文化的最底層的潛意識,也是在生活中處處顯現出來!
最偉大詞語的就是【大丈夫,當成家立業】!【修身。治家。平天下。】!
般若性空思想,最早在佛祖時期就有萌芽。後部派佛教時期,般若性空思想有進一步發展。大乘佛學繼承了般若性空思想。所以我說大乘佛教基本是非佛說。但是般若性空思想,唯識法相思想,可是繼承了佛祖的原始思想,可以說是佛說的一部分。大乘佛教基本是非佛說,指的主要是菩薩思想,十方佛思想,凈土思想,等等。比如
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6 冊 No. 0006 相應部經典(第35卷-第41卷)
鞞婆沙論卷第十三
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49 冊 No. 0025 分別論(第1卷-第15卷)
舍利弗阿毘曇論卷第十六
-----------------------------------------------------------------------------------------------------
爵士貓 (作者) 回復小十部 (提問者)21 分鐘前
[P.54] 〔八五〕第二 空
[0072a06]
※二~三[0072a06]
爾時,尊者阿難……白世尊言:「大德!所稱『空世間、空世間者。』大德,於何之意義,以稱之為空世間耶?」[0072a08]
四[0072a08]
「阿難!於我、或於我所是空,是故稱之為空世間。阿難!何者於我、或於我所是空耶?[0072a10]
五~一〇[0072a10]
阿難!眼於我、或於我所是空。色於我、或於我所是空。眼識於我、或於我所是空。眼觸於我、或於我所是空。……耳……鼻……舌……身……意……凡以意觸為緣所生之受,或樂、或苦、或非苦非樂,此於我、或於我所亦是空。[0072a13]
一一[0072a13]
阿難!於我、或於我所是空故,是故,稱之為空世間。」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6 冊 No. 0006 相應部經典(第35卷-第41卷)
[0288a07]
阿難!『有情,感受此最上之喜樂。』若人作如是言者,余則不予認同。何 [P.227] 以故?阿難!有比此樂更殊勝、更微妙之他樂。阿難!何者為比此樂更殊勝、更微妙之他樂耶?阿難!於此有比丘,超越一切色想,滅沒瞋恚想,不思惟種種想,逮達住於『虛空無邊』之空無邊處。阿難!此為比此樂更殊勝……[0288a11]
一七[0288a11]
阿難!『有情,感受此最上之喜樂。』若人作如是言者,余則不予認同。何以故?阿難!有比此樂更殊勝、更微妙之他樂。阿難!何者為比此樂更殊勝、更微妙之他樂耶?阿難!於此有比丘,超越一切空無邊處,逮達住於識無邊之識無邊處。阿難!此為比此樂更殊勝……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6 冊 No. 0006 相應部經典(第35卷-第41卷)
爵士貓 (作者) 回復小十部 (提問者)10 分鐘前
[0308a07]
「無邊虛空」者,此中,如何為虛空耶?是所有之虛空、虛空性、無礙、無礙性、間隙、間隙性、無四大種之所觸,是言虛空。於此虛空心立、令等立、令徧滿於無邊,依此言「無邊虛空」。[0308a10]
「虛空無邊處」者,是以虛空無邊處或成就者、已生者、現法樂住者之心心所法。[0308a11]
「具足」者,是所有虛空無邊處之得、逮得、至、等至、獲得、作證、具足。[0308a12]
「住」者,是動……乃至……住,依此言「住」。[0308a13]
「超越一切虛空無邊處」者,是此虛空無邊處之超越、出超、超過,依此言「超過一切虛空無邊處」。[0309a01]
「入於無邊識」者,此即虛空依於識而觸、作意,且徧滿於無邊,依此言「入於無邊識」。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49 冊 No. 0025 分別論(第1卷-第15卷)
舍利弗阿毘曇論卷第十六
姚秦罽賓三藏曇摩耶舍共曇摩崛多等譯
非問分道品第十之二
復次比丘。離一切色想。滅瞋恚想。不思惟若干想。成就無邊空處行。如比丘。有空處想不苦不樂捨一心。若入此定者。得三支正得緣得空處想不苦不樂捨一心。是名空處無覺無觀定。復次比丘。離一切空處想成就無邊識處行。如比丘。有識處想不苦不樂捨一心。若入此定者。得三支正得緣得識處想不苦不樂捨一心。是名識處無覺無觀定。復次比丘。離一切識處想。成就無所有處行。如比丘。有無所有處想不苦不樂捨一心。若入此定者。得三支正得緣得無所有處想不苦不樂捨一心。是名不用處無覺無觀定。復次比丘。離一切不用處。成就非想非非想處行。如比丘。有非想非非想處想不苦不樂捨一心。若入此定者。得三支正得緣得非想非非想處想不苦不樂捨一心。是名非想非非想處無覺無觀定。何謂空定。如比丘。一切法。若一處法。思惟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義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如是不放逸觀。得定心住正住。是名空定。復次空定六空。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何謂內空。如比丘。一切內法。若一處內法。思惟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義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常空不變易空。如是不放逸觀。得定心住正住。是名內空。何謂外空。如比丘。一切外法。若一處外法。思惟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義空。以我空。我所亦[1]空。如是不放逸觀。得定心住正住。是名外空。云何內外空。如比丘。一切內外法。若一處內外法。思惟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義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如是不放逸觀。得定心住正住。是名內外空。何謂空空。如比丘。成就空定行。比丘思惟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義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常空不變易空。如是不放逸觀。得[2]空定心住正住。是名空空。何謂大空。如比丘。一切法。思惟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義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如是不放逸觀。得定心住正住。是名大空。何謂第一義空。第一謂涅槃。如比丘。思惟涅槃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義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常空不變易空。如是不放逸觀。得定心住正住。是名第一義空。如是六空。是名空定。何謂無相定。除空定。若餘定。以聖涅槃為境界。是名無相定。復次無相定。行有相。涅槃無相。行有三相。生住滅。涅槃無三相。不生不住不滅。如是行有相。涅槃無相。涅槃是寂滅。是舍宅。是救護。是燈明。是依止。是不終沒。是歸趣。是無燋熱。是無憂惱。是無憂悲苦惱。及餘諸行。思惟涅槃。得定心住正住。是名無相定。何謂無願定。除空定若餘定。以聖有為為境界。是名無願定。復次無願定。願有二種。愛著見著。比丘思惟行苦患癰箭著味。依緣壞法不定不足可壞眾苦不思惟空無我。得定心
鞞婆沙論卷第十三
[*]阿羅漢屍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八智處第三十九
鞞婆沙三三昧處第四十
[0512b01]
三三昧者。空三昧無願三昧無[4]想三昧。問曰。應說一三昧。如十大地十心心數法。如五根五力七覺種八道種。說一三昧應說二三昧。如所說有漏無漏。相續不相續。繫不繫。應說四三昧。如所說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不繫。應說五三昧。如所說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斷無斷。應說六三昧。如所說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應說九三昧。如所說增上增上中增上軟。中上中中中軟。軟上軟中軟軟。應說十八三昧。有漏九種無漏九種意故。一時頃有無量三昧。云何一三昧廣施設三三昧。云何無量三昧略施設三三昧耶。答曰。以三事故。一行二不願三緣。行者空三昧行二行。空行非我行。不願者。不願有故。問曰。若不願是無願者亦不願道耶。答曰。不也。何以故。無願者是聖道能除有。以故不願有。聖道者不願道。何況願有緣者無想。離十想法故。十想法者。五界想。色聲香味細滑。二眾生想。男想女想。三有為有為想。生老無常。此者彼中無一。是離十想法故名無想。是謂三事故行不願緣說三三昧。或曰。除結故說三三昧。空三昧除身見。無願三昧除戒盜。無想三昧除疑。是謂除結故說三三昧。彼施設中說謂空三昧。即是空三昧非無願。非無想。謂無願即是無願。非空三昧非無想。謂無想三昧即是無想。非空三昧非無願。[0512b27]
問曰。何以故別說三。答曰。行各異故。謂空三昧行。此行非無願行非無想行。謂無願行。此行非空三昧行非無想行。謂無想行。此行非空三昧行非無願行。是謂行各異故別說三三昧。復如所說。謂空三昧即是空三昧。亦是無願非無想。謂無願即是無願。亦是空三昧非無想。謂無想即是無想。非空三昧亦非無願。問曰。何以故並說二別說一。答曰。一時得故。共除結故。一時得者。若依空三昧取證亦得無願。若依無願取證亦得空三昧。共除結者。此二俱[5]具若斷除結種。是謂一時得故。共除結故。並說二別說一。復如所說。謂空三昧即是空三昧。亦是無願亦是無想。問曰。何以故一切並說。答曰。此三昧空無有常計常。常住不變易以[6]是故一切並說謂無願即是無願亦是空三昧亦是無想。問曰。何以故此三昧無願。答曰。此三昧不願婬恚癡。亦不願受當來有。是故此三昧是無願。謂無願三昧即是無想。亦是空三昧亦是無願。問曰。何以故此三昧是無想。答曰。此三昧無有色想。無有聲香味細滑法想。是故此三昧無想。問曰。三三昧有何性。答曰。行陰性。界者或三界繫或不繫。地者或十一地或九地。依者依三界。行者空三昧有二行。空行非我行。無願有十行。無常行因習本緣道正趣出要。無想有四行。盡止妙離。此中應作四句。謂空三昧亦是行空行耶。答曰。或空三昧非行空行。云何空三昧非行空行耶。答曰。謂空三昧行非我行。是謂空三昧非行空行。云何空行非空三昧耶。答曰。謂空三昧行空行時相應諸法。是謂行空行非空三昧。云何空三昧亦是行空行。答曰。謂空三昧行空行。是謂空三昧亦是行空行。云何非空三昧亦非行空行。答曰。若即取此種類。應說謂空三昧行。餘行相應法。若不即取此種類。應說除此行如行。如是已行當行。如空行三四句。如是無我行亦三四句。是謂空三昧六四句。無願三十。無想十二。並說四十八四句。緣者空三昧緣苦諦。無願緣三諦。無想緣盡諦。意止者空三昧無願四意止。無想法意。止智者雖性非智。空三昧四智相應。法智未知智苦智等智。無願七智相應。法智未知智等智知他心智苦智習智道智。無想四智相應。法智未知智盡智等智。定者即定。痛者三痛相應。樂根喜根護根。問曰。當言過去耶。當言未來耶。當言現在耶。答曰。當言過去。當言未來。當言現在。問曰。當言過去緣耶。當言未來緣耶。當言現在緣耶。當言非世緣耶。答曰。空無願當言過去緣。當言未來緣。當言現在緣。無想者當言非世緣。問曰。當言名緣耶。當言義緣耶。答曰。當言名緣當言義緣。問曰。當言己意緣耶。當言他意緣耶。當言非意緣。答曰。空三昧無願當言己意緣。當言他意緣。無想三昧當言非意緣。此是三三昧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說性已當說行。何以故說三昧。三昧有何義。答曰。三事故說三昧。一等二相續三緣縛。等者眾生久時心數法亂。謂令正真。因三昧故。相續者眾生久時心數法不次第生。若生善便有不善無記。若生不善便有善無記。若生無記便有善不善。謂令一向次第生善相縛相續除不善無記。唯因三昧故。緣縛者眾生久時心數法散。色聲香味細滑法。謂令攝撿縛一緣中。因三昧故。是謂三事故等相續緣縛說三昧。或曰。以三事故。一攝二不散三不捨說三昧。或曰。復有三事故。一者一意二不散三相續說三昧。如世尊契經說三三昧三解脫門。問曰。三三[1]昧者。空三昧無願無相解脫門。亦空三昧無願無相。此二何差別。答曰。三昧者有漏無漏。解脫門者一向無漏。是謂差別。問曰。此論[2]更有論生。何以故三昧有漏無漏。解脫門一向無漏耶。答曰。此是解脫門。解脫門者不應有漏。亦不應繫縛。是故三昧有漏無漏。解脫門一向無漏。其實根本問題就是……不止是題主,很多答主也一樣,先從基礎開始吧,不要怕丟臉,正經找個佛學老師好好學(不是說名氣大的),萬丈高樓平地起,加油
我覺得只要你說的符合教義,發心是好的就可以啊,很奇怪你怎麼會有謗佛的念頭呢?
如果做一件事情可以不犯錯誤。那就不是修道者了。而是如來。根據言語道斷而放棄說法。這個言語道斷非是真言語道斷。真正的言語道斷的法門。可以參考華嚴經。如來出現品。如來秘密處。一切世間不能知。
很簡單。
什麼是傍佛你沒整明白?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佛已經沒有二元對立了,還有謗不謗嗎?說你謗佛的這個人,他還是一個二貨。他是在傍佛。什麼是傍佛?就是我修的不是佛法,愣說是佛法。就是啃手指頭。就是盲修瞎練。簡單的說就是傍大款。這才叫傍佛。為什麼一說就錯呢?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自己沒開悟,但還得裝大象呢。所以一抖機靈,來一個,不可說,一說就錯。
第二種解釋,現在是末法時期,99%的修行人,都在忙修瞎練。這些人都是在傍佛。盲修瞎煉即是傍佛。傍佛即是盲修瞎練。沒學,離佛很近。學了,離佛很遠。地獄門前僧道多。做夢娶媳婦,凈想美事。打坐玩幻覺,竟想美事。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禪宗的學人,本來就不允許隨意說法。
修禪,哪一種?同修啊!我是意識唯識修。也就是清凈內在,自凈其意。提示一下,說自己做到的。沒有到的不要說。沒做到的,說多了,會開始自己圓謊。說自己做到的,說了就忘記。不會有遺留。每個階段,都會反過來發現,以前的不對。但是,那就是在每個階段做到的。同樣珍貴經驗。不可說,不是不說,而是不留在心裡。說了忘記,不留著,也是不說。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理解什麼叫誹謗(佛)?和什麼叫妄語相似的意思,一起說下。
明知是好的,故意扭曲事實,心口不一,叫誹謗。
明知是不對,故意欺騙對方,心口不一,叫妄語。明知故犯,心口不一,扭曲、欺騙,叫誹謗,叫妄語。
因自己無知而說出來的話,哪怕後來被證明不對,也不叫妄語和誹謗。只能算是過失。
因此,可以大膽直說心裏面想說的話,而不要顧忌說對說錯,怕犯誹謗妄語之罪。
若想明確表達自己的觀念與理解,可加上一句話: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就萬事大吉了!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先謝邀。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它說明你沒學到真正的禪宗,恐怕只是學了個樣子,形似神不似。
我不知道你是怎麼學的禪宗,但我看你現在的情況,很像是看了許多公案以後,發現祖師們傳法不借言語,舉手投足之間就能直指心地,顯得十分厲害,所以你最先對般若法門不能以言語表達的特點產生了較深的體會。這只是我的武斷之見,但你現在的狀態基本就是這樣。有趣的是,你只知道一切言語都不能正確表達般若,卻不知道一切語言又都可以正確地表達般若。
什麼是般若?是可以使眾生成佛解脫的大智慧,而這智慧是來自對本心自性的證悟。如六祖慧能法師所言「何其自性能生萬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皆由本心化現,非實非虛,所以一切有為法,與本心自性本就無二無別。如莊子言:「道在屎溺。」真正無所不含的大道是無處不在的,所以說「十方三世皆有無數無量無邊眾佛」,乃至一粒微塵亦能遍布法界。所以《金剛經》中,須菩提尊者剛開始說不能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後面又說可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如此看來,你豈不是說什麼都沒錯?
那,說什麼都對,為什麼還要有祖師費力傳法呢?
正如我打你一巴掌你會叫疼一樣,我們自己對妄相執著太深,還會害怕苦。怕苦就要求解脫,求解脫就要成佛。怎麼成佛呢?一下就能悟出來嗎?不能啊,不然祖師還傳什麼法,釋迦牟尼佛不是瞎忙活?那釋迦牟尼佛到底是忙什麼呢?《法華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凈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如來傳法,就是為了能使眾生開佛知見,這是佛法的意義,是佛法的根本宗旨。所以,能使眾生更接近佛知見的法,都是佛法。因為眾生因緣不同,一切法都可以使眾生近佛知見,《法華經》全文都在講「方便」的重要性,就是因為傳法必須藉助方便,正如給人看病要對症下藥。《華嚴經》有個故事:普賢菩薩(也可能是文殊菩薩,記不清了)叫善財童子上一座長滿各種草木的山上採藥,善財童子空手而歸,說那山上沒有是藥材的東西,菩薩說「你說的對」,又叫他上山找不是葯的東西,他又空手而歸,說那山上沒有一樣不是葯,菩薩又說「你說的對」。為什麼會這樣呢?用對了就是葯,用錯了就是毒。
禪宗說「方便出下流」,這話沒錯。佛留下了誦經、持咒等方便法門,可有些人就是拘泥於形勢與表象,反而忽視了一些真正根本的東西,反而捨本逐末了。不過這些法門如果到了真正有緣的人手裡,就是無上妙法。
所以看明白了嗎?開悟了的人不怕苦,不懼報應,而且真正了悟實相,所以做什麼都對,沒開悟的人執迷不悟,所以做什麼都不對。反正做什麼都不對,你還怕什麼?
接下來是關於禪宗的一些問題。剛才說了,用對了就是葯,用錯了就是毒。禪宗法門直指心性,固然很好,但你知道頓悟這對人的善根、天資要求有多高嗎?其實我一直覺得,禪宗應該和密宗一樣,好好篩選一下學徒的根機,因為它們都屬於兇險的捷徑,是險路,而不像凈土宗是平坦的繞遠路,根器不好反而容易走邪路,而當今之世臨近末法,人們的根器真的不是很適合學禪宗。就我見過的瘋子,已經不少了,瘋言瘋語,非說自己是佛,自稱還「本佛」怎麼地。眾生是與佛無別,可你來個苦惱你受得了嗎?就我自己的經驗,凈土宗的念佛法門三根普被,無論根器好不好都可以修,為什麼不好好重新選擇一下呢?
人們只看見禪師們頓悟瞬間的瀟洒,卻看不見他們參禪時的辛苦努力與前世積累的福德資糧,就以為學禪容易,速度快,其實是要下苦功的,而且不穩,有些人今生就悟了,有些人一輩子也沒悟。而且悟了也不是「不落因果」,只是「不昧因果」,因果報應還是要找你的。
既然你學的是假禪宗,不如把以前的觀念都丟掉,從頭學起,好好研究《楞嚴經》吧,參考宣化上人講解。正法將隕,先失《楞嚴》。《楞嚴經》在,正法就在,可見《楞嚴經》對我們學習佛法、明辨是非有多重要。不懂《楞嚴經》,就不會明白佛法的原理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好好鑽研吧。望精進。
今天頭腦不太清晰,邏輯可能有不嚴謹之處,對不住了。既然學禪宗,應該聽過"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一切有為法,都是非法,能說出來的語言法,就不是般若?嗯,你確實不應該回答佛法,知見有誤啊。三般若之一就是文字般若,就是以語言文字為方便,教化一切眾生的。知道非法,為何不用非非法。金剛經云: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非法,非非法都不弄明白,怎麼能以無為法度眾呢?未見性前,還是不說的好,省得造業。
「現在碰到大乘佛法方面的問題,我都不想回答了,因為有顧慮,誹謗佛法的罪過太大」
呵呵,能說出這話來的人,註定了絕對不是大乘人!在下說這話,絕沒有一絲看不起或者罵題主的意思,而是「不是一家人,就別進一家門」的意思。這就好比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替一個不熟悉甚至不認識的人解釋他為啥要這麼做,這種事在超級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屬於一種歪曲……所以,你的選擇倒是正確的——不再回答大乘的問題。同時,建議題主先從阿含深入學起吧,在下曾經多次強調過(其實是佛說的):一切佛法,皆在說四諦!!!如果題主哪天真正明白了滅諦(能如實的明白滅諦,就已經是禪宗的大徹大悟的境界了!!!所以別小看四諦),且真正有大乘情懷的話,自然明白在下為啥會下這個斷語:「能說出這話來的人,註定了絕對不是大乘人!」
這算是禪宗的弊端吧。體系性不夠強。古人說學禪宗要三朝天子福,九世狀元才。這間接說明學禪宗不是一件理性的事情。
一說就錯的,僅是指見道位生起無分別智時的所緣境,也就是離言的真如。而且,真如也是可以名言安立的。佛家說萬法假名而有,並不是說它們沒有。一說就錯,只是講勝義諦上說。但世俗諦是牛是馬,雖然牛牛馬馬是假名有,但它們並不是沒有,並不是不需要講清楚。推薦閱讀:
※既然「諸相非相」,那為什麼佛院里還要立佛像?
※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我』(即您本人),會怎樣呢?
※阿羅漢斷人執卻還有法執的說法是從什麼時代出現的?
※焚燒兔子屍體出現五色光是科學現象還是生前的加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