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乘佛法,一切有為法,非法非非法,那在回答大乘佛法問題的時候,會不會因為說錯話而變成謗佛?

最近讀了《提婆達多品》,突發感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具足,所以說法的目的是為了讓他人明心見性,抱著這樣的心態回答問題就可以了,謝謝諸位

各位都是未來的佛菩薩,希望各位都能夠明心見性,儘快成佛!

致謝:謝謝各位的回復,禪宗裡面有一種當頭一棒的說法,能給人一瞬間警醒和頓悟的感覺,各位的批評和指正就相當於當頭一棒的棍棒,我很有收穫,謝謝各位!鞠躬


謝邀!

達摩四論、六祖壇經、金剛經、圓覺經讀熟沒有?先把這些讀熟,再參悟其義。

祖師的血脈論:若未悟解,須勤苦參學,因教方得悟。若未悟了,不學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別皂白,妄言宣佛敕,謗佛忌法。如斯等類,說法如雨,儘是魔說,即非佛說。師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揮,不覺墮生死海。但是不見性人,妄稱是佛。此等眾生,是大罪人,誑它一切眾生,令入魔界。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教,儘是魔說。魔家眷屬,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憑何免生死。

禪宗是無門之宗,所謂無門非無一門,如無一門則無入處。無門者處處皆是門,已無門之分別,故稱無門。以是義故,禪宗不立文字,然而留下的文字比任何一宗都多。

禪宗乃是性宗。能言說著,相也,性不可說,但可以意會。歷代祖師大德言說千萬,皆是如手指月,學人因手應當看月。如若只是在文字上下功夫,億千萬劫見性不得,不如不學。

祖師之破相論明明白白開示了一部分佛教文字,其義如何。禪人應當盡破世間名相,則近道爾。悟性論云:佛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 那謗佛究竟是什麼?

祖師們費盡心血,留下方便法門,使後人容易悟得自性。六祖的不思善、不思惡,一念不生,就在這個時候,問問自己那個是自己本來面目。壇經的: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凈,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鰲,貪嗔是地獄,愚痴是畜生。

簡單直接來說,禪宗之人未悟自性不說一法,若悟自性不立一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自從大乘以「佛陀是影帝/佛陀教法不究竟/阿羅漢不究竟」的理由統一三乘,大乘已經徹底的喪失了節操,在毀謗佛法僧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大乘聲稱大乘經都是指月的手指,然而事實上大乘非常熱衷於描述月亮,儘管自己知道這月亮不可能被語言描述,但總忍不住去描述;大乘信徒也對此喜聞樂見,儘管沒見過月亮,但是對於不知節操為何物的人而言,實在也不需要見到月亮,口活一下就夠了。而大乘聲稱的那個手指永遠隱隱約約若即若離的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離近一看,有用都是大乘最瞧不起的、認為是不究竟的緣起法和四聖諦,當中還混雜了一些大乘引以為傲的號稱般若的戲論和邪見。

所以沒必要把大乘想得多麼甚深玄妙。大乘的很多思想和見解都是被佛陀摒棄的,因為實在是不究竟,而且對解脫毫無幫助,反而由於名相的增加導致理論的複雜度增加,修行耗費的成本提高,但收益幾乎為零。所以最穩妥的方案就是對佛陀徹底的信任,要知道佛陀是善的,佛陀的教法是善的,佛陀的選擇永遠都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所以佛陀沒說的就不要浪費時間研究了,至少在看完巴利語經藏之前——因為只有讀過經藏,你才能知道佛陀究竟說了什麼。

其實你壓根就沒有必要不敢說自己的觀點,也沒什麼不能說的。任何人在成為阿羅漢之前觀點和見解都是有問題的,無論你爛在心裡還是表達出來。關鍵是你要知道你的觀點和見解都是有問題的,你要知道你的局限性,比如你說「大乘佛法」就是標準的謗法,因為大乘是大乘,佛法是佛法。但是你也沒必要承受不起,你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搞清楚為什麼我會認為你在謗法,然後知錯就改就完了。


一切有為法,非法非非法,這麼說才對。

說出來的每一句話的本質都是般若,這才是金剛經,中觀般若宗的空義。

無言(之)言 ,言(之)無言

用言語來表達無言(無自性)之境,言語本身也是無言(無自性)的。

回答大乘問題的時候,當然會說錯話,那是因為

1,沒有證悟空性

2,沒有通達教理

但這不構成謗佛,心中起了惡念,刻意去毀謗才叫謗佛。當然如果自己說錯了,或者詞不達意,也是有過失的,但絕對不到謗佛的程度。

有為法不是一說就錯,是勝義法一說就錯。

而且這是針對「虛妄分別」的凡夫來說的,對聖者來說不存在什麼「動念及乖」的問題。

勝義法,叫它真如也好,佛性也好,空性也好,如來藏也好,實相也好,法界也好,只有無分別智才能夠「現量」證得。

所謂無分別智,就是沒有能取和所取的執著,也叫做「能所雙亡」。

凡夫的虛妄分別心一活動,就會產生似能取和似所取的現象,凡夫在這能所(主客)的現象上周遍計度,產生執著,認為能取的「我」是實有的,所取的「法」也是實有的,產生了我法二執,這就是「遍計所執」。

有為法一說就錯(這個說法有問題),有為法錯在哪裡?就是錯在遍計所執。

勝義法的通達,是在虛妄分別心產生活動的時候,不執取,不產生能取和所取的分別,消泯了能所的對立,這樣就能夠通達實相——圓成實性。

說白了,依他起是圓成實的「具有者」,圓成實是有為法(依他起)的屬性,有為法具有圓成實性,所以不能說有為法是非法,如果沒有有為法,是無法通達無為法的。

有為法錯在哪?錯在染污位凡夫對有為法產生的錯誤認識,有為法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

虛妄分別有,於此二都無,

此中唯有空,於彼亦有此;

故說一切法,非空非不空,

有無及有故,是則契中道。

以上是從唯識的角度解釋,其實中觀也差不到哪去。


按照大乘佛法,有為法一說就錯,那在回答大乘佛法問題的時候,會不會說錯話,變成謗佛的?修改

如題,按照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都是非法,能說出來的語言法,就不是般若,因為我是學習禪宗的,我越學越發現,所謂般若就是無法可說,現在碰到大乘佛法方面的問題,我都「不想回答」了(小小抱怨),因為有顧慮,誹謗佛法的罪過太大

請各位同修幫我解決這個擔憂,先謝謝各位了

很多人很迫切地慈悲地回答問題。但是從來不去發現問題本身的問題。

一。有為法是非法,法不可說。怎麼就變成了有為法一說就錯呢?!

有為法如果一說就錯,那還叫有為法?說這事兒本身也是有為法。說有為法。有為一個有為法。怎的就錯了呢?!

二。般若無法可說?

到底般若是無「法」可說,還是「無法」說?

這依然是二邊見啊。般若是不二。你把他落在了無這一邊。和有對立。這顯然不是般若啊。

三。誹謗佛法?

佛說,誰若說佛有說法,就是謗佛,也是謗法。

佛不認為自己說法,為啥你就覺得回答問題是在說法呢?這是般若么?

顯然你這種遇到佛法問題不想回答的觀點。就是認為有法可說,而且你也確實在說法。

拜託,你的這種知見才是最大的謗佛謗法。ok?

四。謗?

上座部人只接受聲聞乘,他說佛法就是聲聞地的部分,不包括後面的。

大乘人說聲聞乘後有菩薩乘。把聲聞沒放下的也放下,優化聲聞乘。

他倆誰在謗?都沒謗!

他在說出他智慧水平的知見,這怎麼能叫謗呢?

你畫了個玩意兒,畫的時候你以為你畫老虎,我看著就是一隻貓。我說你畫了一隻貓。這叫謗么?

我明明知道是老虎,偏要說是貓,這才叫謗呢。好么?

謗的根本核心是欺誑心,我明明知道是123,偏要說成456,這才叫謗。

我的水平理解的就是123,就說123.這和謗有什麼關係?

五。修禪宗?

坐爛了幾個蒲團,一天幾支香?

不要搞些文字遊戲就說自己學禪宗,禪宗招你惹你?!

修行不是理解幾個名詞兒找找那個境界就叫成就。

文字坑是鑽不完的……


這個問題下有人說般若是戲論和邪見,只能說此人既不了解般若,也不了解部派佛教中的緣起法和四聖諦。

先回答題主的問題。題主說沒有言語可以言說般若,所以言說即錯。我以為這隻理解對了一半。另一半是,一切言語皆是般若,所以當然不是謗佛,而且就算你想去謗也找不著地方的,因為言語皆是般若,沒有虛假的地方。當在言說時,你根本沒有辦法逃出般若之外去言說非般若之物,既然如此,又何來謗佛或違背般若呢?三論宗的究竟義為無物宛然,立處皆真,就是這個意思。

我這麼說初看好像是自相矛盾了。所以這裡要厘請一個概念。當我們說「般若超離一切言語,一切言語皆非般若」時,通常可以有兩種方式來解釋。

  1. 般若是境界。言語非般若,般若非言語。證悟般若境界後,則言語皆為虛假,大有今是而昨非之感。題主大概就是這種看法了。
  2. 般若是智慧。此智慧能緣一切境界。什麼意思呢?如果沒有境界,則一個孤零零的般若智慧是不能存在的。但境界有高下,有真假,而般若智慧卻可以依存於這一切種類不分好壞的境界。般若能照見萬法,能通達一切境。這頗有點類似於事事無礙的華嚴法界,當然只是比喻,因為般若和如來藏畢竟是兩套不同的解釋體系,不好混淆的。

我對般若的看法屬於(2)。《中論》說「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涅槃尚且不離世間,般若又如何能超離言語而獨存呢?所以,論到究竟處,言說即是般若,不惟好言說,惡言說也是般若。離般若方能謗般若,今無論好惡皆不離般若,安能謗之?

說到這裡,還遺留了一個問題,既然般若與言說無二無別,為什麼還要分別使用這兩個概念,而不是只說般若或只說言說?因為只說般若,流於空見,只論言說,流於有見。而真實的般若,超離空有,超離空有的般若則只是言說。(這一點我解釋的太繞了,這不好,以後改吧)

好了,題主的問題我算是回答完了。下面帶一段,回應 @孫嘉鴻 說「般若是戲論邪見」。

-------------------------

她的意見是,只要四聖諦就夠了。這個看法如果出現在部派僧團的沙門身上,那完全是正確的,而出現在 @孫嘉鴻 這裡則是在偷換概念。

因為對於部派的沙門,他們在理論上觀察四聖諦而見道,在實踐上則於僧團內部遵守戒律、如理生活,這樣所見之道(理論)與僧團的如法生活(實踐)打成一片。這才是真正的南傳教法。

為什麼僧人們要把理論與實踐揉成一片,而我說 @孫嘉鴻 是在偷換概念呢?因為這裡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於止觀中所見之境界是否究竟?我的意見是,止觀中的境界只是拿自己的感官做實驗,根本不是真實的東西。比如有人說到了四禪,連聲音都聽不見了,其實聲音何嘗不在?只是坐禪之人自己集中注意力,導致感覺上像是聽不見聲音似的。同樣的道理,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皮膚都因為注意力的集中而暫時失去了功能,只剩了一個孤零零的意識,這樣坐禪之人即可於單獨的意識中觀察它的升起和消滅。聽起來很美妙是不是?可是這根本不是真實的境界!當你自以為在觀察獨存的意識時,眼、耳等五根其實還在發生作用,只是你自以為它們被摒除了而已。

所以,坐禪觀法要,只是讓你於感官的實驗中對真實的佛法大概嘗一個甜頭,「哦,原來一切寂滅的佛法是那個樣子的啊」,然後,STOP!!!你要知道這只是感官中的不真實體驗,要真正的修行佛法,你要在僧團的生活中把禪定中的願景落到實處。否則,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沒有僧團的如理實踐,禪定的境界就像龜毛兔角一般的不真實。說句再不好聽的,嗑藥都能讓你達到同樣的致幻效果,什麼見天人,什麼觀輪迴,什麼感他心,在那樣的身體狀況下,有什麼難的,我還說我能去赴瑤池會呢。能當真嗎?

所以,僧人們可以很好地利用止觀禪定,因為他們知道此非真實,不能住於此。而知乎上的一些南傳的支持者,卻以此境界為究竟,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你們以為你們是在為南傳發聲,其實,南傳的老根都被你們挖乾淨了。

漢傳佛教自明清以降的衰落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如法修行的僧團尚在,經典尚在,祖師的著作尚在,哪容你們混淆視聽?自己既然學成了民佛,自娛自樂就好,就不要整天以嘲諷他宗為己任了。


我覺得絕大多數所謂的大乘教是假大乘,並不是行菩薩道。

最簡單的就是燒手指,不燒的都是假的,是附大乘教外道。


您好,感謝邀請!學佛應該有一個共識,就是做事最重要的是發心。發精進心去探究佛法,提高自身,就算是說錯,知錯能改就好了。大家都沒成佛菩薩,誰說的話全是對的?不想回答,可以用討論的態度去說。學佛和做人一樣,最終都求一個問心無愧。


我記得好像有一個什麼哲學悖論……一個說的全部都是謊話的人說自己沒有說慌這句話是說了謊,繞暈了……


凡說 一說就錯的 人 基本是偽佛子 真正的佛法清晰簡潔而極具實用性


不要害怕自己說錯,從另一角度看,這其實也是好事,修者隨緣不變,隨便一個想法就把你的心搞亂了,這哪像話。

相似說,如實修。

有弘法的迫切心,雖然是弘法如鏡花水月沒有任何意義,但那是對過來人談的,對過來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的,所有的弘法通通毫無意義,但對於正在生死流浪中的人來說,還是有意義的,所以這個就是,自己能夠接觸到佛法,一定要努力地去向身邊那些還在沉淪中的人,努力去宣講,宣講佛法的過程,也是自己提高的一個過程,這個一定要了解。

為什麼宣講佛法的過程,也是自己提高的一個過程?因為你要想讓別人去相信你說的話,你首先能夠相信自己,你自己都稀里糊塗的,你是根本不可能去真正弘法的,所以這就是迫使你去不斷的實證,不斷的去突破,不斷地去驗證,然後獲得第一手資料,從根本上確立了,你對佛法的這種理論體系的掌握,佛法的真實性的科學性的掌握,然後你才能夠真正去弘法,所以這個就是一個有弘法迫切心的人也一定是在實證上非常精進的人。

相似說,如實修 - 知乎專欄 相似說,如實修


您現在談很多經典,包括在知乎上講,其實用處不大的。

因為大家都在談天書。

比如壇經中,六祖慧能對卧輪禪師講: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

大家都知道這句話,全忘了這是對治卧輪禪師的觀念講的,忘了卧輪禪師是能證到對境心不起的境界。

剛坐過你的車,我發現一樣東西,你每次過彎都很不自然。你不覺得嗎?雖然你這輛GT-R的馬力很大,不過車頭很重,秋名山上那麼多急彎,你每次入彎,就一定要推頭,尤其是最後那五連髮夾彎,你每次都拿不準最好路線。除非你能克服這個問題,否則你是鬥不過我的五菱宏光的

搞清楚,我們是路邊看熱鬧的,即使再怎麼吹牛逼,賽車道上的一點錯誤是決定不了我們的慧命,因為連方向盤都沒摸過。

除非你上車了,開足馬力了,前面的道路都過去了,要入五連髮夾彎了,這時候才是真正決定生死之處,任何一個觀念上的錯誤都會讓你墮入萬劫不復,經典此時就是你的指路燈和地圖,之前再怎麼爭和理解都是鬧著玩的。

想想野狐禪公案,一字之差幾百年野狐身,但人家之前好歹也是大修行人。

所以著急什麼呢?害怕什麼呢?連路都沒上,就開始想著自己是怎麼死的。

而能入彎的人,誰還看別人說的,經典和公案那麼多可以直接拿來參照分析,到那種程度還需要還別人解譯過的二手貨?

你的坐墊就是方向盤,先上路吧。


首先解題,大乘佛法總括萬千宗派道路,僅在本土就有漢傳十宗,藏傳五大宗,就漢藏大乘各宗,禪宗僅是其中一宗,不僅以禪宗個別來代替大乘,是以偏概全,就連以禪宗個別禪偈來代替整個禪宗,也是以偏概全。這種以偏概全,也體現在對金剛經的領會上,經內也有言說,無所住而生其心,即便夢幻之中也可以造作夢幻之事說夢幻之話,不是嗎?重點是夢幻非真,而非不現,所以所問不嚴謹,建議修改。

其次,說即錯是就無分別智而言,是究竟解脫智慧,這種解脫智慧需要超越言語思維而現證,即便連不出世間的四禪八定之最高非想非非想,都無可言說,不能以言說而入,何況超越世間四禪八定的解脫智?有所言則是就方便而言,就一般沉陷實執於分別語言思維的世人而言,根本無法脫離言語思維,所以需要一個以言語思維為工具的方便門可以進入,進入後有個可以言語思維的道,以便走上通向解脫智的道路,譬如,對於執迷於自己與他人手指存在,而卻從沒見過天上之月的人來說,只能用見過月的他人的指向天月的手指來讓其認識天月,而天月本身到底是什麼,沒見過的人,你說了他也不知道是什麼,因為超出了他的經驗,但是你依然可以告訴他方法,叫他先看能認識到的自己手指,再把手指指向天月,最後告訴他不要看手指,要去看手指指的方向。何況大乘解脫便智雙運,體用一如,世俗諦(中觀術語,曰世俗幻有,譬如因果,人我等等)與勝義諦(同上,究竟本無,譬如虛空本無一物)二諦無別,也即禪宗大德所言,搬財擔水飢食困眠,皆是般若神通妙用,又言: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如果不是這樣,世人又從哪裡知道佛法(無論大小乘乃至密乘),而縱然世人見釋迦佛說法,謂釋迦佛說法,而釋迦佛亦言未曾說法。

最後辨正謗佛,佛法法義為佛慧命,法義濃縮在三藏。所以,誹謗佛所說三藏法義,為謗佛的本意。所以只要隨順三藏法義而說,是為贊佛,何來謗佛?


讀一下倉央嘉措 的《見與不見》吧。沒錯,他就在那裡,所有的外在情緒的糾結都是我們自己產生的,與佛無關。


眾生,生來本性空無,而養在紅塵,豈不是塵埃德性?若要清凈自身,需要了妄唯真。對大多數人來說難如登天


引用佛經原文最好並列出出處,離經一字即是魔說。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學佛答問都該是個認真的事,轉述別人交代的事有時一個不慎就能搞成是非,嚴謹點非常重要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如果你不清楚,你認為你說的是佛法嗎?如果只是說自己的理解,為何不能說?


你說的時候是對的,但你說過了,你又會有新的領悟,那時以前的就是錯的。

如果你一直認為自己說的是對的,那你就不能有新的領悟,就不再遵循佛法了。所以說「一說就錯」,不是不能說,而是說了要準備好推翻自己,進一步領悟。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