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印歐語系,為什麼東亞語言有更豐富的語氣詞?

好像很多人沒有理解題目意思,補充一下。@Arjuna 的答案已經正面命中,沒有理解的請看一下。

如,吃啊!=)啊

好像是他做的來著……=)來著

我可不是吃乾飯的!=)可,的

看一看

你以為啦!=)啦

好可愛喔=)喔

這就完了?=)就,了

從新加坡英語聯想到的

還有俄語же уже似乎有這種用法?


這些詞大概可以被視為「句末情態助詞」,可以用來表達人的認知、希望等等。一般來說,一個語言的聲調體系越複雜,對句末情態助詞的依賴就越強。這是因為聲調和語調共享同一個信息傳輸渠道:基礎頻率。如果聲調佔用的波段過多,語調的可發揮性就會受到影響。無聲調語言大幅依賴語調來表達相關情態。聲調語言雖然也有語調,但是聲調語言的語調是基於聲調的頻率信息的進一步加工,可發揮的空間較小,因此便大量採用辭彙手段來表達句子層面和語篇交際層面的情態。例如,普通話聲調數目比粵語少,可選語調比粵語豐富,普通話的句末情態助詞也就比粵語要少。

非聲調語言雖然一般來說句末情態助詞較少,但不妨礙它們發展自由度較高的情態助詞。例如德語、荷蘭語都有大量的自由度較高的句中情態助詞,用來修飾句子提供的命題信息。

由於語調轉折和修飾的關鍵點往往處於句末,而聲調語言由於句末的基頻修飾能力得到了限制,所以發展出了「句末情態助詞」,而不是「句中」或「句首」情態助詞。


我來給你舉個反例:

WOW!

AH!

ER……

HMMMM……

Mmmmm……

OH!

Uh……

Oh Yeah~Oh Yeah~Oh Yeah

………………………………

你和我說少?


感覺這個問題蠻有意思的

我從我非常主觀的角度來試著解答一下

首先,主觀上肯定題主的發現。

前不久在知乎剛看到一個回答,大概就是說abc?有什麼特徵。其中提到一點,就是笑。中國人主張笑不露齒(記得誰說是不露牙齦的意思,手機碼字,暫不查證),而作為東亞文化的主心骨?必然對周邊國家有影響。可以說整個東亞文化圈都是偏含蓄的。而相較而言其他國家在說話時表情就會更豐富甚至誇張,當我們需要表達一些情緒的時候,表情又不能太誇張,這時候就需要語氣詞了。

此處指的語氣詞默認為句末語氣詞,單獨使用的不在討論範圍內。

而語氣詞又多為女性用語,讓人感覺柔和親近。

比如

你很奇怪誒~

不要嘛

幹嘛啦 等等等等

去掉語氣詞,應該普遍認為會簡潔一些。

我是學日語的,裡面也是語氣詞很多。


只舉普通話就敢覆蓋東亞,這個宏大敘事我服


推薦閱讀:

「一粒蛋糕」中的量詞「粒」是哪裡來的?
古代君王用作自稱的「孤」、「寡」是「我」、「吾」的變音嗎?
兒化音中的「兒」要不要算字數?
日語系但對日語不感興趣糾結轉中文系,求大神們給些建議?
「料峭」的構成及含義來源是什麼?

TAG:語言 | 漢語 | 日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