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當過工程師或工程兵的著名的軍人?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是隆美爾是工程兵出身,還有很多著名軍人是工程師出身,工程師的經歷讓他們更有戰略眼光。不知道真的假的


前面有人說孫立人,我補一個邱清泉,黃埔軍校工兵科畢業,德國留學進過工兵學校,國內也當過工兵營長。1932年,邱曾經在廬山訓練班專門負責國軍碉堡圍剿戰術的培訓,對共方來說,算是印象比較深刻的工兵對手。抗日戰爭期間,邱清泉跟著杜聿明打崑崙關,先是以重型工兵攻堅,然後迅速修築工事組織防禦,盡到了工兵的本分。

當然,最後淮海一戰,未聞邱兵團工事有何奇異。但邱清泉好歹以兵團司令身份戰死,平了國民黨最高殉國(職務)記錄,對不起人民也對得起他效忠的政權,算是國軍名將。

紅軍-八路軍-解放軍這邊,一方面因為火力貧弱,所有部隊都拚命發展土木作業能力;另一方面的確是器材貧弱,無力組織大規模的專業工兵。紅一方面軍直屬工兵部隊長期由安源煤礦爆破手出身的王耀南領導,到55授銜也只是少將。

至於麥克阿瑟什麼的,西點軍校本來就是個土木工程大學,兼教步炮戰術,就不用多說了。

相關回答:

歷史上有什麼精彩的斬首行動? - 知乎


沒人提沃邦?

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是路易十四那個年代的名人,法國元帥。對他的定義是軍事工程師,因為他好像不能算是一個嚴格的軍人。不過他帶過部隊指揮過攻城,還得到了元帥的軍銜,在當時的整個歐洲赫赫有名,所以就算他是個軍人吧。

沃邦對線列戰術時代的軍事科技的貢獻比我想像的更大。首先,作為標準的工程師,沃邦在攻城和守城兩方面自然有巨大的貢獻。

沃邦率先採用平行塹壕法攻城,簡單來說就是沿著平行於要塞城牆的方向構築主塹壕,第一道遠離防守方火器射程以外,用於部署所有攻城人員;第二道塹壕用於使我方攻城器械可以在其中發揚火力;第三道塹壕足夠靠近對方外圍,便於攻城士兵迅速攻擊城牆。主塹壕之間通過複雜的交通壕連接。具體可以參照我軍淮海戰役中是如何通過土工作業發揚火力擊潰黃維兵團的硬核桃防線的。

另外沃邦重視火炮在攻城戰中的使用,後來開發出了著名的跳彈射擊法。簡單的來說是通過減小裝葯的方式提高了炮彈軌跡的弧度,而在初始時讓炮群瞄準對方城堡頂端的炮群。這樣,出膛的炮彈會走一條跳躍的直線,一路清掉路徑上所有的人和器械。可以想像一下二戰期間英國人炸大壩時用的水上漂炸彈,這兩者的軌跡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當時這無疑是一種天才的想法,可以有效地消滅守城方的有生力量。

據說沃邦一生親自指揮攻城戰約40次,戰無不克,效率還都很高。

沃邦的本行是守城。他對歐洲城堡防禦體系的改進是全面而細緻的。在他之前,由烏爾班大炮開始的攻城炮基本對城牆已經是戰無不克了。有人想出了建造棱堡的方式加強城牆的防禦力,但是簡單地給城堡加幾個角顯然會增加射擊死角。沃邦通過構築一整套由棱堡和半月堡組成的複雜體系來保證它們之間可以相互進行火力支援。而往小處說,就剛才提到的跳彈射擊法,沃邦通過在城堡上建築橫向的阻斷牆來阻止跳彈的進一步殺傷。真是管殺又管埋的良心工程師……

城是死的,人是活的。縱使天才如是,沃邦可沒法保證自己造過的每一座城堡都固若金湯無法被攻破。那個年代站在將領的頂端的歐根親王就曾經親率大軍攻打沃邦構築的里爾城堡並成功拿下,但沃邦的設計給無敵的歐根造成了不少的麻煩。另外沃邦是個勤快的工程師,他幾乎跑遍了大半個法國,一生致力於改進境內各城的城防。自他之後甚至延伸至馬奇諾防線的時代,法國軍隊的城防措施中處處有他當年的工作留下的痕迹。

僅攻城守城兩項,沃邦就坐實了工兵老祖宗的稱號。另外,為了使突前的步兵能夠擁有足夠強的火力,沃邦專門組織了一批身強力壯的負責扔手榴彈。對,就是亮劍當中李雲龍用過的招數。無意中,他就成了擲彈兵的創始人;出於類似的目的,沃邦發明了插座式刺刀。這個小發明可以算是火槍兵們最終可以擺脫長矛兵保護的一個契機。

終其一生,沃邦都在用自己的工程知識幫助自己的國王攻城略地。這個小地方出來的小貴族後代是個工程天才,也是個出色的軍人。


有個著名的現代軍人,他是很符合題主的要求——工程兵出身。

不多說,上圖

名字很耳熟吧?

我沒截圖完整,在擔任師工化科科長之後,擔任了團參謀長,副師長,師長,廣西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瀋陽軍區政委,瀋陽軍區司令員。1997年調任北京軍區司令員,2002年退役。

看履歷表不少人肯定就明白,他就是1999年大閱兵的總指揮。工程兵對於解放軍來說,一直是輔助兵種,出的將軍本來就很少,爬到大軍區一級的更是不多見。步兵、炮兵、裝甲兵才是陸軍盛產將軍的兵種,因為有師一級編製,集團軍的主管大多也是從這些部隊出來,工程兵最大編製是旅,很多人干到旅一級就得去軍分區了。而且工程兵相較於步兵、炮兵、裝甲兵來說,也是不受待見。憑什麼人家開坦克我開挖掘機?憑什麼人家拿炸藥炸敵人我拿炸藥炸泥巴?即使是李新良將軍,在入學的時候也對專業有過不滿。在前幾年的《兵器知識》上的訪談有提到過。


百度百科都比網文強...

他只是對機械感興趣,想當工程兵,後來炮兵和工程兵都不要要說別的,一時半會還真沒想起來


抗戰名將孫立人,當了4個月工程師然後轉行。

摘自百度百科:「1924年,孫立人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緊接著就考取公費留學。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學,1925年取得學士學位畢業。在美國橋樑公司任工程師約4個月後,決意改學軍事,考入有 「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從此步入軍旅生涯。」

這種答案都會被人點反對,真奇怪。


齊學啟少將,孫立人赴緬遠征軍的參謀長。赴任前,在浙江大學擔任土木工程學的教授。被俘後堅拒汪偽的勸降,被害於俘虜營,蔣追認為中將。估計是中國最高學位的工程兵。


奧托斯科爾茲內

維也納大學工程系畢業,黨衛軍特種部隊頭目,被稱為歐洲第一惡漢

二戰中曾經組織過著名的「橡樹行動」率精銳的傘兵從萌軍重圍中救出墨索里尼,同時還率小股部隊發動著名「米老鼠」行動「鐵拳行動」綁架匈牙利攝政王和他的兒子,在阿登反擊戰時組織策划了著名的「格里芬行動」建立一隻部隊偽裝成美軍混入萌軍後方造成極大混亂。

二戰後雖然關入戰俘營,但又憑藉其高超的手段逃出,在西班牙政府的庇護下重操舊業當起了工程師還開了家公司,當聯邦德國宣布他未犯下戰爭罪後他獲得自由身並成為阿根廷總統顧問幫助組建訓練秘密警察此外還致力於「奧德薩」組織幫助前黨衛軍軍官獲釋和逃跑。


沒人提羅伯特.李將軍?完美無瑕的大理石


自從戰爭不再是禮儀戰爭之後,直到現代化的非對稱戰爭之前,戰爭其實都可以算作一門工程科學。(現代化非對稱戰爭我不好多說)

比起兩軍交鋒的短短剎那間碰撞,戰爭中更重要的事情其實是由這些瑣碎的事情所組成:

營壘如何搭建,修在哪裡;幾千上萬人的吃喝拉撒如何安排;後方的補給運送的先後及重要次序;行軍路線的選擇和部隊行進次序……等等這些細節,往往在兩軍碰撞之前,就已經決定了一次戰役的勝敗。

種種這些,其實和一名工程師的日常工作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一棟大樓的建設過程中,各工序的交錯安排,實現人力物力的最節約,其實和兵力調度也相去不遠;再比如,軍隊是一個講究紀律的團體,紀律優秀的軍隊作戰能力一般不差;而同理,工廠和工程也是講求紀律,能做好工頭的人,帶好一小支部隊想必難度也不高。

從具體事例來說,蘇聯在二戰初期的部隊在大規模被殲滅之後,緊急組建的新部隊大量由抽調後方的工廠工人、集體農場職工組成,而軍官就是原先的車間主任、副廠長之類的幹部,戰果上來說,比開戰就被殲滅的,原本由「科班出身」的軍官所組成的「前紅軍」倒是好了很多。

再舉個例子,汶川地震的時候,陳游標據稱在地震發生後兩個小時就從南京率隊出發,36個小時後,60台工程機械抵達都江堰災區。這種組織協調能力,和調動一個裝甲營穿插其實區別也不大了。試想一下,機械化戰爭時代,一個裝甲營突然就出現在了敵後……

這也就是為什麼,西點軍校的主要課程設置是土木工程學,輔助的學上一點軍事,就能成為世界最著名軍事學府——因為這兩件事真的差別不大。


1960年周恩來決定讓各國防科工院系選派一人回蘇繼續學業,其中炮兵工程系選派的正是沃羅涅日炮兵學校學員曹剛川炮兵上尉,據說後來成為軍委副主席的曹上將1963年畢業時成功將RPG-7和AT-3兩型當年蘇聯最先進的反坦克武器的技術資料「順」回國內。


烏斯季諾夫元帥,軍事工程師出身的蘇聯軍事第一人。從33歲開始就負責蘇聯軍事裝備部門,一直到當上國防部長晉陞蘇聯元帥。

他最出名的大概就是烏斯季諾夫法則了吧。

用酒精恐嚇對手,先聲奪人。

烏斯季諾夫法則:首先在酒桌上擊敗對方是取得絕對心理優勢的第一步(baidubaike)。


黃百韜,化學系畢業;陳毅,紡織印染畢業……


見標籤


別告訴我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不算工程師


我說一個,不怎麼著名的軍人,他的能力不是戰略布局方面的,而是實施、策劃、執行方面的,他叫奧托·斯科爾茲內,,是二戰德國首支特種部隊的指揮官,特種作戰的開山鼻祖,被稱為「歐洲最危險的男人」。

他臉上是被喀秋莎火箭彈擊傷

他1926年進入維也納大學學習工程系,後來進入納粹組織加入衝鋒隊,,二戰爆發的時候有自己的工程設計室,因為會開飛機,因此曾經嘗試加入德國空軍,但因為年齡偏大和身高超標(身高1米92)在訓練五個月之後被拒,在空軍人員的暗示下,加入了地面部隊,由於他在東線作戰時經常採用狡黠而非常規的作戰方式的行為,引起了黨衛軍一些高層官員的注意,因此後來被命令學習英國人的小股突擊隊的模式組建一支特種部隊。

他的特種部隊的戰績:

1943年,橡樹行動,營救被反墨派綁架的墨索里尼

1944.年 發動「米老鼠」行動,綁架匈牙利攝政王米克拉斯·霍爾蒂之子

發動逮捕匈牙利攝政王米克拉斯·霍爾蒂的「鐵拳」行動

1944年,實施「格里芬行動」,帶領一支突擊隊,偽裝成美軍,穿越美軍防線到美軍後方為盟軍製造 混亂,

——選自百度百科


道格拉斯 麥克阿瑟。

1908年,調任工兵營連長,彼時美國工兵正大量參與密西西比河流域水利建設。他因為訓練有方晉陞為營部副官,稍後成為騎兵學校教官1911年晉陞為上尉,次年調入陸軍參謀部任職。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