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裸眼3D」刷屏了!是比VR好玩,還是比VR怎樣?

朋友圈的小夥伴這幾天都在說新歌聲的裸眼3D!「裸眼3D」是個什麼鬼,比VR好玩?方便?有意思?高手解答!


我們先來看下平時經常說的「裸眼3D」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裸眼3D(three dimensional)是指在不需藉助設備的前提下,看到立體的x,y,z 3個維度的效果。這裡得先說下視差原理,它是指人們通過右眼和左眼所看到的物體的細微差異來感知物體的深度,從而識別出立體圖像。因此在觀看影視畫面時,只要準備好拍攝位置稍微錯開的兩組圖像,分別供「右眼」和「左眼」觀看,便可以看到一組具有立體感的畫面。

所以基於上面的視差原理,目前主流的3D技術有:狹縫式液晶光柵柱狀稜鏡指向性光源。下面簡單地介紹下

狹縫式液晶光柵原理是在屏幕前加了一個狹縫式光柵之後,應該由左眼看到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上時,不透明的條紋會遮擋右眼;然後,應該由右眼看到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上時,不透明的條紋會遮擋左眼,通過將左眼和右眼的可視畫面分開,使觀者看到3D影像。

柱狀稜鏡原理是通過透鏡的折射原理,將左右眼對應的像素點分別投射在左右眼中,實現圖像分離。對比狹縫光柵技術最大的優點是透鏡不會遮擋光線,所以亮度有了很大改善。

指向性光源是通過搭配兩組LED,配合快速反應的LCD面板和驅動方法,讓3D內容以排序方式進入觀看者的左右眼,由於互換影像產生視差,進而讓人眼感受到3D三維效果。

但是,目前裸眼3D不僅存在解析度刷新率方面的問題,而且還要保證反射到左右眼的圖像一定是事先匹配好的。它對觀看者的距離方位角度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一旦有某一項不能滿足,就會出現部分區域立體感明顯而另外的區域顯示錯亂的問題,觀眾數量較多時更容易出現問題。這些技術上的瓶頸也是裸眼3D沒有普及開的主要因素。

VR一般是需要外接的HMD(head-mounted display)頭戴顯示設備來輔助實現較強的沉浸感立體效果。HDM的屏幕會分成左右兩半,左眼和右眼呈現的畫面不一樣,利用視差原理,人的視覺系統會形成3D的效果。

這裡以Mobile VR(手機VR)為例,如下圖所示,紅色部分就是左右眼所看到的不同部分,互不影響,最終形成立體的3D效果。


瀉藥。問題是,裸眼3D跟VR,AR是完全不同的技術,不具備可比性啊!

具體的區別大家去度娘吧。

VR講求沉浸感,AR講求「以假亂真」的融合,裸眼3D只是具備一定的立體效果,完全不同。

裸眼3D技術是一種過渡性的立體化手段,沒有多少前景可言。玩過,不好玩。

拿AR和VR這種革命性的視覺體驗跟一個過渡技術作比較,似乎意義不大。以上。


雖然不是回答題主的問題,不過還是想表達一下自己有關於VR、裸眼3D發展方面的看法。

新興技術VR、AR的潛力之巨大,已經成為業內共識。早前,不止媒體,甚至有很多業內人士都曾秉承著"VR、AR和3D三種技術是競爭的關係",大有靜待"鹿死誰手"的架勢。對於這個問題,現在大家看到的VR,更多的是在視覺上的VR,本身就有3D的影子在裡面,3D實際上是VR里很重要的因素,是成就真實感的必要技術。

其中,裸眼3D是基於屏幕顯示的,一些光學器件的技術,圖像處理的手段,是可以和VR結合的,它在未來集成創新里可能會以VR的一個很關鍵的技術特徵來體現。所以,未來的3D技術與VR並不會衝突或矛盾,而可能是協同發展。

對於這類新興技術的發展,"我們可能會更多的從產業角度去看問題,比如VR,它對產業的改變太多了,會遇到很多現有產業的約束和壓力,因此它要突破的問題還有很多,它的內容源、軟體技術都需要不斷的優化和提升,這其實和3D在早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很像。所有新技術的出現都會受到現有產業的約束,所以要客觀的看待它的正常發展過程。


我覺得裸眼3D方便一些,至少現在VR戴眼鏡才能看,裸眼3D不用


不請自來。研究生階段的方向是裸眼3D技術,目前從事VR遊戲開發,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還是可以回答一下的。

無論是裸眼3D還是VR,包括你去電影院看的3D電影,都是基於人眼雙目視差原理,讓你的左右眼看到不同視差的圖像,經大腦融合後會產生立體感。但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欺騙你的大腦,你的雙眼匯聚到某個深度平面上,而你認為場景中的物體在不同深度上,會導致大腦里兩種神經相連的運動強行分離,因為這本身就不符合自然規律。

裸眼3D中目前最常見的光柵3D一般分為8路,9路圖像,當然也有手機上的4路。簡單來說,路數更多,你看到的圖像實際解析度也就越低,而跳變也就相對不明顯。至於什麼是跳變需要很長的篇幅來解釋,此處省略,而跳變是這個技術的硬傷。而現在到處「可見」的全息3D,我只想說,NO,你們都只是套用了這個未來理想3D顯示技術的概念,真正的全息3D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走不出實驗室。

VR技術其實在很久之前就有了,只是現在的硬體技術發展到了一定水平,足夠將它再推向市場。目前VR的瓶頸在於延遲引起的眩暈,HTC和OCULUS CV1的屏幕刷新率都達到90幀來降低延遲,但也需要你開發出高幀率的遊戲來,因此對硬體性能和遊戲優化能力要求很高。

我認為兩個技術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就目前來看,VR更具有市場普及的可能性,所以才有FACEBOOK GOOGLE的大廠來參與進來。

純手打好累,寫到這吧,如果有具體問題,歡迎一起探討。


因為在3D東東上看了中國新歌聲才知道原來還有裸眼3D這玩意兒,VR眼鏡我也有,但是用了一次就沒動過了,體驗不是很好,還暈,這個裸眼3D不用戴設備就能觀看確實很不錯,不過你得有專門的3D手機和電視這樣的載體才行。


現在來看,裸眼3D現在看起來體驗還不錯。

但相比來說,VR眼鏡現在的體驗來沉浸式感受和臨場感更好。


同樣不是很明白,VR和裸眼3D觀看時都很真實,感覺兩者很像


你指的是APP?手機?電視?遊戲機?還是什麼?手機現在支持裸眼3D的也就那麼幾個,實現3D資源的也有一些,裸眼3D是指靠人類自己眼睛的結構不依靠外設(眼鏡)直視屏幕達到3D立體效果


沒人玩3ds嗎


題主講的難道不是AR?怎麼都在回答VR呢


我記得夏普以前有一款裸眼3d的安卓手機

我姐買過

當時覺得挺有意思的

但因為只有手機自帶的裸眼3d壁紙才看的3d

什麼網頁啊開裸眼3d很雞肋

不過現在不知道了比較那系統好像是安卓的2.2的時候了


裸眼3D真的已經開始出現了嗎?沒見到過啊


相對來說,不考慮沉浸感的話!裸眼3D會方便一些,無線束縛,而且有些APP上就支持裸眼3D,也支持資源轉化!比較有印象的是3D東東,最近挺火……


VR的特點就是能帶來效果極佳的視覺沉浸感,而這同樣也是裸眼3D顯示屏的視覺特性。裸眼3D不受設備束縛,不管是戶外還是室內,都能使用,但VR還是得靠特定的VR眼鏡、頭盔等設備來支持,但是總覺得兩者之間會有所交融。


裸眼3D在未來肯定會成為潮流,但是現在還沒普及


我自己覺得最近能看3D版新歌聲的那個3D東東不錯,用3D手機配上app,確實是裸眼3D,現場感和音效都很不錯


前面關於裸眼3D技術的知識普及講的很好,我就不多說了,就單獨講一下這項技術在國內的目前進展和商業化情況。

目前裸眼3D在國內以及基本進入商業化階段,國內最大的裸眼3D技術提供商康得新(上市公司)是國際上目前技術最成熟的技術提供方,這家公司收購了飛利浦的這方面的全部專利,並且進一步研發,已經將這項技術投入商業化使用。目前已經有了裸眼3D的大廣告屏、裸眼3D手機也已經上市,好像是跟中國好聲音合作的,也對這一屆的中國好聲音進行了直播,我用這個手機看了一部分,體驗還是很棒的,看過後就不想用2D電視看了,好像這家公司投資了一家內容公司,叫東方視界,他們的App叫3D東東,做了中國好聲音的3D直播。

大家在電影院看到的3D電影,都是3D拍攝或者後期製作的,如果不是3D片源,就看不出3D效果,必須是拍攝和顯示終端都是3D的才行。

我是康得新的股民,在股吧里這方面的信息很多,因為這個才買了康德新的這款手機,2000多塊錢,看看3D電影還是挺不錯的,外觀還好,就是操作系統優化的不好,不過有這個功能還是挺值得,就看什麼時間能夠出來裸眼3D電視或者電腦吧,相信屏幕大了,效果肯定好。


裸眼3D並不同於VR,簡單的打個比喻:裸眼3D的內容就好比是你在看別人投籃,而VR的內容就好比是你自己在投籃。一個是被動的接受內容,一個是主動的參與到內容中並與其互動。裸眼3D不需要藉助任何的工具就可以直接觀看,而VR則需要藉助頭顯或者眼鏡盒子才能進行觀看。至於所裸眼3D有沒有比VR好玩,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好不好玩的重點在於製作的內容,VR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代入感很強,它的沉浸式體驗效果會比裸眼3D會好,而且它用在遊戲方面也是會受到很多玩家的喜愛


研究方向裸眼3D。就目前的前景來看,VRAR都很難做到應用普及,因為它需要頭戴設備,而裸眼3D恰恰沒有這個硬傷,其硬傷在於解析度與視角。而它的硬傷正在實驗室中悄悄的被弱化,解析度和視角其實都可以被做的更好,至於怎麼做在這裡就不多說了,論文里和實驗室里的成果都已經足以說明問題。另外,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空氣成像,貼個鏈接空氣成像_百度百科 ,此技術不同於傳統的裸眼3D,是純基於光學的懸浮成像,解析度完全不會受到影響,交互也更方便,而且比起全息投影,其不需要藉助屏幕的承接作用。目前,個人覺得裸眼3D的發展前景最大,相信大家也都看到新聞,卡梅隆要做裸眼3D的阿凡達,至於效果,相信會為我們帶來驚喜,正如當年為我們帶來戴眼鏡的3D電影一樣。


VR不易,3D先行。

2016年被稱作VR(虛擬現實)元年,但時至今日也只能說折戟沉沙,那時的VR可謂遍地開花,無論是否有那個技術都願意摻和一下蹭個熱度,但接踵而至的便是VR的寒冬。

不僅VR(虛擬現實),增強顯示(AR)的路也實屬不易,在今年蘋果十周年發布上iPhoneX便是帶有AR的手機,但除了個別極客可以體驗到以外,普通大眾很難感知的到,目前的應用場景也僅僅是局限於選擇傢具(國外曾經有視頻展示利用AR選購傢具)。

隨著智能手機瓶頸期的到來,在面臨同質化嚴重、創新乏力等諸多問題後,各大手機廠商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差異化,通過技術手段來改變千篇一律的手機形態。

在搜索欄搜索AR(增強現實)相關術語推薦中有著波根多夫錯覺、增強現實技術、裸眼3D技術、VR技術、人臉識別、光爆等等一系列能夠顛覆智能手機的技術。

此前蘋果發布的iPhoneX便是使用了人臉識別以及增強現實技術(有此功能但缺乏應用場景更像是為了未來布局)。其中人臉識別(Face ID)便是此次iPhone X應用最廣的功能,而增強現實則需要等待使用場景的到來。

除蘋果以外各大智能手機廠商也在布局這些能夠顛覆未來的技術,而筆者此次便拿到了ivvi K5智能手機,值得一提的是此手機擁有裸眼3D的功能,可謂VR不易,3D先行。

不同與VR、AR需要場景化以及整體生態的支持才能夠實現,裸眼3D的應用則更為方便,在日常瀏覽照片以及觀看視頻中都可以感知以及體驗。

在筆者的體驗過程中則感受到不同與日常觀看3D電影的體驗。在觀影過程中需要配戴3D眼鏡,但在ivvi K5則不需要配戴眼睛,擁有裸眼3D技術,根據查閱資料以及深度了解後發現ivvi K5所採用的是柱鏡光柵技術,目前來看該技術是最先進的裸眼3D技術之一,在體驗過程中不眩暈,此外還有著高亮度、更立體的優點,不僅如此亮度也比其他技術提升50%。

攝像頭方面也針對3D功能進行了相應的適配,採用雙攝的前置攝像頭,其中一隻便是用於圖像錄攝,另一隻EYE-TRACKING眼球追蹤感測器用於捕捉人眼位置,正式為了確保移動時(左右以及前後移動)能夠讓用戶全程都能獲得舒適、清晰的3D視覺感官體驗。

在面對VR、AR等技術難以被普及、應用後,ivvi選擇了更能夠讓用戶感知到的裸眼3D功能。而在ivvi去年攜手超多維後,依靠母公司超多維在計算機領域的圖像識別、智能3D、計算視覺等都有了深度的布局,而裸眼3D便是其最初的成果。可以看出不同與其它國產智能手機拼顏值、拼營銷(廣告)、拼全面屏,ivvi選擇的則是通過技術手段去驅動,搭建以核心技術為優勢的基石,通過技術手段來打造完善的智能計算視覺生態體系,而此次的ivvi K5 則加速推動了智能3D的普及。


推薦閱讀:

使用VR產品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3D手勢交互,用於VR(至少到目前為止)是大材小用了?
如何看待「還不到一年,這兩台高端VR設備有點賣不動了」這則新聞?
為什麼現在沒有公司研發擬真格鬥的VR遊戲呢?
在一個VR行業做運營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驗?

TAG:調查類問題 | 增強現實AR | 裸眼3D | 虛擬現實V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