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有無審美判斷?
當然有啊。否則性選擇是怎麼來的……
比如說,一種小鳥,斑胸草雀。
人們在研究這種小鳥的時候,為了方便區分,會它們給戴上腳環。腳環有紅綠兩色。研究的時候也是隨機戴上的。結果沒想到,戴紅色腳環的雄鳥,比戴綠色腳環的,更受雌鳥歡迎……動物不會欣賞畢加索。但這不是因為動物沒有審美,而是因為它們不懂畫。就好像我感受不到《神曲》的美,也許不是因為我不懂美,而是因為我不懂古義大利語。同樣,不懂藝術也並不等於不會獲得美的享受。喜歡肖邦的人一定比會彈肖邦的人多。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有審美。我實在沒法想像一隻蜈蚣會欣賞什麼除了食物以外的東西。
這是一道哲學題。
先上結論:如果你定義的「動物」是指「動物界內除人類以外的生物」,那麼根據朱光潛美學對「美」的定義,動物沒有審美判斷。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什麼是「審美」?
或者更簡化一點,什麼是「美」。
鑒於「美」的定義根據理論流派的不同而有諸多差別,我僅從我個人所了解的流派闡述——朱光潛先生的美學理論。
形而上版本:美是創作形式與內容形成的恰到好處的關係,其中內容是人的「情趣」(被表現者),形式是「意象」(表現形式)。此處的「創作」並非狹義地指寫詩、繪畫、攝影、拍電影等創作過程,而是廣義的創作,其內涵除了以上創作過程以外,還包括人欣賞自然風光時的內心活動、欣賞藝術作品時的再創作過程。「恰到好處」的標準來源於欣賞者個人對於美的理解。因此美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它同時關係到客觀事物(情趣的物質來源)和主觀活動(意象的產生)。美感是人類意識對客觀事物進行加工所得的產物。審美即是這個加工的動作。講人話版本:例如一個詩人見山村貧民生活疾苦,遂心中積鬱,欲賦詩一首排解悲情。他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反思加工(情趣),靈光乍現之間他寫下了一個精妙的比喻句,將悲情托予「愁雲」(意象),創作出讓人讀後幾乎與詩人感同身受、只覺悲從中來的詩句(恰到好處)。這行詩句中便是蘊藏著美感的,且等待具備相應欣賞能力的讀者來感受(再創作)。
如果你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人具有意識,所以同動物相區別。
那麼這個問題已經有答案了——動物不具備(哲學意義上的)意識,所以它們沒有審美判斷。證畢。
下面對於可能提出的疑問或反駁進行解釋:
1. 動物求偶中對特定特徵的傾向性是其具備審美判斷的證據嗎?不是。我注意到 @蘇澄宇 和 @Santi Pan 都提到了動物求偶的現象,用以說明它們愛美。我認為這是將「美」與「善」向混淆的做法,這種情況在社會生活中也相當常見。 朱光潛美學理論中辨析了「真」、「善」、「美」三者的關係,真即科學的態度,善即實用的態度,美即美感的態度,三者辯證統一。這裡我主要討論一下「善」與「美」是如何混淆的。在實用的態度中,觀者的注意力不是專註在觀察事物本身上面的,而是將其與利益、生產、道德等因素聯繫。比如他們在例子中提到的「性選擇」,是將鮮艷色彩與生殖能力相聯繫,所追求的目的其實是獲得更強的生殖能力或生存能力(一種實用的特性),色彩只是表象,替換成晦暗的色彩或崎嶇的形狀也不會改變本質,在人類社會中這個「鮮艷色彩」則被替換成了「濃眉大眼」或「長腿大胸」也是同樣道理。美可以讓人在表現過程中獲得的某種快感,人要求索的是產生美的源泉,而不是快感本身。要得到美感就要脫離實用的態度,還記得迅兒哥那句火遍知乎的名句嗎?「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這便是由「短袖子」引發的一系列聯想,一步步走向「性交」的推動力就是「快感」,即「性交的快感」。對快感的追求是人作為動物的本能,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將快感與美感等同,就是邏輯錯誤了。不僅全裸體,即使是性交也可以讓人欣賞到美,關鍵在於觀者的心態,是聯繫實用、代入自身,還是獨立旁觀、無掛無礙。
總之,通過將意象與實用態度相聯繫,會將美感引發的快感與美感的源泉等同起來,造成混淆;要獲取美感應當脫離「實用的態度」(以及這裡沒有討論的「科學的態度」),獨立地感受情趣與意象的關係,朱光潛先生稱之為「無所為而為」、「在美的事物和實際人生之中維持一種適當的距離」。順帶一說,人對美的需求同樣是本能,用於慰藉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艱難,保持內心的平衡。2. 如果我認為「動物具備意識」/「審美沒有標準」,你的理論就不適用了吧?
是的。我只是提供看問題的一個角度,別的嘛......你開心就好 : )參考文獻朱光潛 著 / 彭峰 編《無言之美》(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朱光潛 著《談美》.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2012沒有。形成審美判斷要先有「美」的概念。動物能不能形成「概念」都很有爭議,很多人認為沒有,或者只有很低等的概念。
動物界也是一個看「臉」的世界嗎? - 蘇澄宇的回答
人不也是動物
比如擇偶?
沒有!很多人說擇偶!這說明沒有認真觀看科教頻道的動物世界!動物的擇偶能叫審美嗎?比如孔雀開屏,很多時候是為了吸引注意力。雄獅的鬃毛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力量!你要說力量也是審美之一,確實,不過那是你代替他做出的基於審美得出的結果,審美是件很主觀的事兒,動物不具備這種判斷能力,為什麼選擇鬃毛旺盛的呢,因為那是自然進化出來的本能!同理,大象母守著死去的小象幾天,很感動,但那並不是他們的母愛,那是本能!同理,動物會覓食,可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吃東西!只是餓了就吃東西而已!
還有一些鳥類很在意自己的清潔度,在意自己的巢穴的「美觀」,但那玩意並不是審美!
實際上他們並不具備審美意識!美女並不是客觀存在的事物,而是存活在人類的觀念之中。我們之所以認為某個女生美,是因為她的外貌讓我們產生了愉悅感。生物出於提高繁殖後代存活率的需要,需要尋找優良的基因進行基因交流,對優良基因如范冰冰產生愉悅感的,覺得范冰冰是美女的個體存活下來了,對羅玉鳳產生愉悅感,覺得羅玉鳳是美女的個體基本被淘汰了。像草履蟲一樣,一開始有的驅向鹽水,有的驅向淡水。結果驅鹽的滅絕了,剩下的後代都驅向淡水,覺得淡水是愉悅的。基因優良——愉悅感——美。
推薦閱讀:
※你的生活中碰到過哪些平時注意不到的絕美事物?
※如何理解「侘寂」(wabi sabi)?
※安東尼·高迪的建築,有一種舒服的美感。誰能從美學角度解釋下,為何安東尼·高迪的建築如此美嗎?
※如何評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美觀?
※如何評價現在藝術評論(藝術論文、作品、藝術批評、藝術講座)的文字風格(措辭、用語、句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