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更名「後母戊鼎」,古文字學界有哪些觀點?


后羿和后稷壓力很大


謝邀,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可以大體回答你的問題了。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司母辛鼎,皆國之重器。司母戊鼎之所以得名,在於其鼎腹內壁有司母戊三字。司母辛鼎亦然。司母戊鼎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但是銘牌已經改作後母戊鼎。

司耶?後耶?司母戊鼎,國之重器,而其名莫辨,徒貽笑世人而已。

司母戊鼎本命名爲司母戊鼎。

羅雪堂曰:商稱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

按照羅雪堂所說,司母戊,意爲祭祀母親戊。

當時,很多學者都認同這一觀點,這個名字便由郭逆沫若拍板正式確定下來。

當然,羅雪堂的解釋並不正確。

關於司母戊鼎命名的爭議一直不斷,有一派專家認爲甲骨文左右無別。司即後字。此後與皇天后土之後同義。司母戊,當作後母戊,意爲敬愛的母親戊。

郭逆貌似從善如流,再次拍板,把名字改作後母戊鼎。

由此,司母戊鼎被改稱後母戊鼎,貽笑世人。

司母戊鼎,改名叫後母戊鼎,就是一個巨大的學術笑話。

郭逆沫若,如是稱謂,在於其人不僅政治人格低劣,其學術水平,也幾一無是處。

只舉一例。

民者,甲骨文字形從目從甲。會意。目者,象眼形。眼也。甲者,甲骨文寫作十。象目標形。目標也。民者,謂以目視目標也。然此目者,非一人之目也,乃眾人之目也。眾人之目皆視目標,則眾人之目標一也。眾人之目標惟一,乃眾心同也。故,民者,同心之眾也。

今天我們說的民眾、人民,用的都是民字的本義。

郭逆在其《奴隸制時代》里解釋民字:橫目的象形字,橫目帶刺,蓋盲其一目以爲奴征。

郭逆在《甲骨文研究》里說: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

郭逆,才是一個真正的奴才,一個真正的學術奴才。

他身上的奴征,不管是面對中正公,還是毛太祖,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郭逆想要論證商代是奴隸社會,就把民字解釋成奴隸。

把人民變成瞎子,郭逆才能爲所慾爲,這才是郭逆真實的目的吧。

如此行徑,比焚百家之書,以愚黔首,還要可怕。

郭逆身後,竟然還有一群跳樑小丑般的大師、專家,隨聲附和,公然爲郭逆唱讚歌。

學養何在?人格何在?

甲骨何來四堂?甲骨三堂,並無郭逆。

郭逆不配。

司母戊鼎當然是司母戊鼎,鼎腹內壁銘文清清楚楚,何容淺人篡改。

羅雪堂並沒有搞清楚司字的意思,郭逆所言,更是不著邊際。

那麼,爲什麼是司而不是後呢?這就要從司、後這兩個字說起。

司字,從人從口。後字,從匕從口。司、後二字皆從口。口,就是人的口。不同的是司字從人,後字從匕。

人者,象人垂手而立之形。男性貴族也。

匕者,象反人形。貴婦也。

人的甲骨文字形,象人躬身垂手而立之形。與此相對的是大字。

大者,象人站立之形。人也。

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商代並不是什麼奴隸社會,而是一個城邦社會。構成城邦社會的基礎是氏族。

在甲骨文中,人字是躬身的人形,大字是直立的人形。人要對大躬身。故而,大所對應的人是氏族或者氏族聯盟的首領,而在他們面前躬身的人就是氏族部落的高級貴族。這些人既然是高級貴族,當然都是男人。與人字相反的是匕字。匕字,象反人形。或者說從反人。人是男性貴族,匕就是貴婦。匕字甲骨卜辭常見,用來稱呼先祖的配偶。實際上,匕字是今天常用的先公先妣的妣字的本字。

知道了人和匕,再來看司和後。

司者,從人從口。會意。人者,象人垂手而立之形。男性貴族也。口者,象人口形。人之口也。此謂發號施令者也。司者,謂人之有話語權者也。王所用者二:一曰司,乃人執事於外者;一曰後,乃匕掌事於內者。故,司者,人之執事者也。

後者,從匕從口。會意。匕者,象反人形。貴婦也。口者,象人口形。人之口也。此謂發號施令者也。後者,貴婦之發號施令者也。故,後者,貴婦之執事者也。

司是有話語權的男性貴族,或者說是發號施令的貴族,與後世的高級官員大體相當。後是有話語權的貴婦,或者說是發號施令的貴婦,與後世的高級嬪妃大體相當。王處理國事依靠司,處理家事依靠後。

司母戊、司母辛,是她們死後的廟號。司母辛即婦好,由其墓中的陪葬物品可以確認。而司母戊鼎是被盜掘文物,但普遍認爲,司母戊即婦井。這二個人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

由此,有專家認爲,後母戊即王后母親戊,後母辛即王后母親辛。是嗎?

如果鼎腹內是後母戊和後母辛,這種解釋當然沒錯。

可惜鼎腹內是司母戊和司母辛。

今天,通過對甲骨卜辭是研究,我們知道了很多關於婦好的事跡。

婦好並不是一個養在深宮中的嬌弱女子。

婦好不但參與祭祀,而且親自帶兵討伐敵國。

國之大事,婦好都參與其中。

關於婦井的甲骨卜辭較少,但也有她參與國事的記載。

也就是說,婦井、婦好,雖然都是武丁的王后。但是,她們都積極參與國事。

換言之,也就是,後掌司職。

故,

司母戊就是掌管國事的母親戊。

司母辛就是掌管國事的母親辛。


司和後,很可能是一個念法,但念法不是念厚(hou),更不是思(si),而是念詬(gou)。

漢字有詬、垢、茩這樣發gou音的形聲字,很可能暗示「後」字在上古曾有「gou」字發音。

因此,後字實際上通「句、姑、居、高、九、皋、巨」等字,作為一種高、大、多、尊之意的用法。

司和後,一開始用法相同,司羿和后羿,最後發展分化,念法和詞意也大大變化。

司羿,最後發展成了掌握、控制。老司機,熟練的開車人也。

後(句、高)等,則發展為尊貴、高大。皇天后土,偉大的祖國也。

皋陶,大制陶家也。

后稷,大種植家也。

勾踐,大踐人也。

句麗(高麗),大美人也。

九歌,好多歌也。

姑蘇,大蘇州也。

巨野,大野湖也。

個螺,大海螺城也。

中國話里表示高、大、多的字眼,很多發音非常接近,這不是一個巧合,而是有著遠古的相同根源。而且影響到了朝鮮、越南甚至泰國、日本的語言。


「司母戊鼎」又如何? 「後母戊鼎」又如何?

就算是沒有從地里刨出這玩意對文明發展、歷史進步也毫無影響。

真搞不懂為什麼要把生命浪費在這種無聊的事上。


推薦閱讀:

牧野之戰商朝倉促集齊70萬大軍,那朝歌城有上百萬人口?可能嗎。?
商代帝王為什麼以天干為名?
為什麼很多歷史學家對商周歷史情有獨鍾,並評價其為中國最令人沉醉的一段歷史?
帝乙和帝辛均以「帝」為自稱,這是表明二者對神權的藐視還是憑藉神權來加強自己的統治力度?
商朝人是否認為自己是華夏族,炎黃子孫?

TAG:青銅器 | 商朝 | 夏商周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