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建議退出化學與生物專業?

當年我家一親戚小時候帶我到處玩關係特別好,

他家娃從小還被以我作為role model教育大,沒事就「你看哥哥怎麼夜怎麼樣」。

結果就是去年他報志願死活要報化學系……

我只好大半夜專門拉個多人語音會議,加上他,他爸媽,我爸媽,一起來勸退……

我覺得我這個人還是知恩圖報的,嗯。


不勸退其他人,我這麼垃圾怎麼找得到生物專業工作啊。


我自己本身非常熱愛生物與化學,可我現在卻逐漸變成了勸退黨。

主要還是兩方面吧,

1.不適合。不管是情懷,經濟條件,思維方式,還是能不能靜下心吃苦。

2.本科教育模式。這個主要針對於生物方面專業,我本身是生物系,也有可能是我們學校課程設置問題,感覺課程設置和平時教育與就業科研什麼的有很大脫軌。很多重要知識還要自己私下學習探索。這又可以繞回第一點,現在有些學生學習太被動,幾乎沒有自學能力。

淺談一下,本人愚見。


"化學生物學"系(Chemical Biology)本科,現在在做IT產品狗。

轉行理由很簡單:沒有那麼愛。導致不願意冒著爆炸、致癌的風險,去拿不高的工資。

而IT邏輯和自然科學一樣,都是求真,求效率,注重美感,可以不斷優化的。

對於實驗的危險性,學霸說"小心一點"就可以啦。我說,面對電腦再不小心,也不會對自己身體造成實質的損害,頂多虛擬機癱掉嘛。

所以勸大家遠離此類行業時,一問:你是不是學霸?如果不是就要承擔安全風險?二問:你願不願意讀到博士?如果讀不到就拿很少工資?


看這麼多回答什麼技能可替性高我就呵呵了,只要專業熱門學的人多,人多了自然可替性高,cs這麼牛逼現在是不是已經有點飽和,各類培訓班已經大量溢出低端的崗位了?想減少可替代性你要比別人強啊,跟別人一樣可不就是可以替嗎

更別說有些人認為化學讀到博士就是過柱子生物讀到博士就是培養皿。這種博士讀成技校的真是浪費自己時間。

把大學當技校讀的,真不如退學換個培訓班上,省時間省錢。無關專業。

現在大學擴招讓很多人認為大學乃至研究生是沒有智商門檻的是個人都能上。也造就了一大批把研究生讀成技校的傻瓜,畢業找不到對口工作。

我他媽也是這些小傻瓜其中一個


如果是親戚朋友我會拼盡全力勸退,如果是陌生人,我會說一切看你興趣,follow your heart 。


知乎用戶:知乎什麼時候開始對 環化材生 勸退了。。。為什麼?

我在另一個相似的問題下給出了回答,同樣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先明確,什麼是「勸退」:

所謂「勸退」並不是「勸所有人退出」或「勸所有人不要進入」某一領域,而是通過將該領域的一些真實的、卻又不為大眾所知的情況信息公開,告訴那些即將入行或剛入行的人,確保他們更完整地而非片面地認識該領域,勸他們謹慎、全面地考慮是否入行,是堅持選擇該領域,還是退出。(此定義可延伸至任意專業和領域,不僅限於環化材生。)

那麼為什麼勸退環化材生?

這是為了在環化材生領域中,減小人力資源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人力資源)」的優點,將價格(收入待遇)的變化反作用於改變人力資源的「供求關係」,使得人力資源向效益更好的企業(行業)轉移。(效益更好的行業指的是,對於同水平能力的人力資源,勞動生產率更高、人均創造價值更高、人均收入待遇更高。同水平的比較,一般以平均水平或中位水平的同類人力資源,進行比較。不採用各領域頂尖水平的人力資源進行比較。)

對於「供求關係」,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假定某個普通商品所處的市場是理想市場,當該商品供大於求時,商品滯銷,市場價格下跌。生產者都是利己的,為了減小損失,會自發減少生產和供應該商品,轉而生產和供應其他可獲利益更高的商品。而原商品由於供給量的下降,重新達成一個新的供求平衡。

然而,目前人力資源市場沒能有效調節供求關係,使其達到平衡。這是由於,人力資源不是一般商品,它具有特殊性;而現實市場也不是理想市場。

人力資源的特殊性和現實市場的非理想性,我放在文末作為補充信息解說明。這裡先講一個現實市場最重要的特點:存在信息不對稱

環化材生領域的人力資源市場,目前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剛入行和還沒入行的學生,往往只知道「研究成果高大上」、 「科普內容好有趣」、「國家重點扶持」、「材料生物化學一流學科最多」、「21世紀是xx的世紀」,同時還會存在以下錯覺:「理工科是實用學科,不會難找工作」、「國家重點發展的環化材生產業,收入肯定不低」、「科研儀器那麼貴都願意買,給人的收入待遇肯定不低」、「新材料/化學合成/生物機理研究好酷炫,教練我想學」。

但是這些人並不知道環化材生領域的以下缺點:

1、收入待遇低。(和其他行業領域的,同等相對水平的人比較。)

2、市場需求低,嚴重供大於求。以生物為例,見下圖(出處見圖中文字,轉引自@賤賤的回答。這是2014年美國的數據,中國的情況不會比它好。我也想找中國的四個領域的數據,然而沒找到。)

3、許多科研方向和實際產業脫節,畢業後找不到對應的工作。

4、大多數研究方向的研究方法以「試錯」為主,體力活、重複勞動的工作多,且重複工作的自動化程度低(典型例子:柱色譜),投入產出比低。

5、部分研究方向危險係數高,對身體不好。(根據研究方向所用化學試劑種類而定,一般有機化學領域的健康危害最嚴重。)

其中前三條是主要缺點。尤其是前兩條,第一條對應的是一般商品的供求關係中的「價格」,第二條對應的就是「供大於求」的狀態。

人力資源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對供求關係有著巨大的影響,遠超於一般商品的市場,這是為什麼?

因為在一般商品的市場上,無論存在怎樣的信息不對稱,至少「價格」這一信息總是對稱的(公開的);供求關係的狀態信息一般也是對稱的(賣家知道自己的商品賣得好不好,買家知道自己想買的商品是否緊俏)。然而在人力資源市場,儘管價格和供求關係這兩個信息是公開的,卻不是對稱的。這又是為什麼?

因為人力資源市場的供求關係調節方式非常特殊。一般商品的市場,當賣家看到自己的商品賣不出去,或其他賣家的同類型商品的市場價格下跌,就會選擇減少進貨/生產該商品而轉向其他商品,進而改變了供求關係。而在人力資源市場,理想的調節方式是:假如某一專業應屆畢業生們,普遍很難找到本行業的工作,僅存的本行業的工作的收入待遇也很低。高三學生在看到這一點後,決定不報考該專業,選擇報考其他就業前景相對更好的專業。各高校看到該專業難就業,選擇對該專業縮招,同時對就業前景好的專業擴招。這是最主要的理想調節方式。其他諸如大一學生轉專業、讀研轉專業、畢業直接找專業不限的工作等調節供求關係的方式,都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以上下劃線部分體現了人力資源市場的特殊性:一般商品的供給者會自發調整供應,而人力資源市場的最理想的調整方式,是通過改變即將新加入的供給者的數量,來調節供求平衡。

然而現實中的高三學生幾乎都看不到這些市場信息,高校的相關專業也不可能縮招。在目前普遍的封閉式高中教育環境下,高三學生的主要信息來源是老師和學校,其次是父母,即使是教育部發布的有關信息也是通過老師間接獲取的。(現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信息渠道逐漸增加,但在學校中電子設備限制使用,信息的獲取還是非常受限。)先不說老師和家長不可能深入了解各個專業,許多學校和老師的為了自身利益,為了在給外界一個「我校每年考入清北的人數為xx,985/一流大學人數為xx,一本率為xx%」的漂亮數據,以便招收到更多好學生 ,只會讓學生的儘可能去分數線更高的學校。尤其對於滿足以下條件的學生:分數可以考入好學校的低分數線專業和次一級學校的優勢專業。在學校和老師的軟硬兼施下,通常會選擇好學校的低分數線專業,同時還會從老師口中得到「進了好學校還可以『很方便』地再轉專業」的錯誤信息。並不是說好學校的低分數線專業不好,而是這類專業往往有很多限制,比如很多高校的醫學院、國防班(限制就不細講了)。報考這些特殊專業更應當充分了解相關信息,而不是盲目選擇。

高校的環化材生專業也是不可能縮招的。如果這些專業沒有足夠多的本科生,誰來讀研究生?如果沒有足夠多的研究生,誰來實驗室當廉價勞動力?至於學生的就業率,學校當然也是重視的,但總有很多工作不限專業,學校也有很多造假的方法。

結果就導致了,目前環化材生的人力資源市場的供求關係的調節方式是:有些學生在大一就認清了本專業就業前景不好,選擇轉專業。然而多數學校對轉專業有諸多限制,最後只有為數不多的人轉成功。而大二、大三認清了本專業就業前景不好的學生,開始參加各種非本行業實習;或是準備保研/考研/出國去讀其他專業。而那些直到大四都沒有考慮轉行的學生,一些是繼續讀本專業的研究生,把是否轉行的問題推遲了2~3年;而另一些中的大多數依然沒有找到本行業的工作,因為就算他們願意接受低收入,也沒有那麼多本行業的職位提供給應屆生。

這種供求關係的調節方式不僅存在於中國,在歐美國家也存在,這是一種普遍現象。然而,我並不認為這一普遍現象就是好的調節方式。誠然,學生在高校學習不僅是為了就業,但那些難以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專業、畢業生如果不找教職就用不到所學知識的專業,人數就應當控制,不應太多。

環化材生也是如此,儘管它們原本應該是實用學科,但這些領域有太多研究方向和結果,都無法在短期甚至長期內表現出實際應用的價值,那麼就應該縮減這些方面的資金支持,控制從事這些研究的人數。(實際上,從2017年的「青年千人」名單可以看出,中央已經在控制生物和醫學研究人才的名額,把名額轉給了偏應用的工程類。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571263/answer/270993329)

回到正題,我們自稱「勸退」的人,只不過是希望那些打算將來入行的人們,能夠提前了解到更多的專業信息,減小這一行業的信息不對稱,為理想的人力資源供求關係調節過程提供信息對稱的基礎。

而,我們這點勸退的聲音實際上起不到多少作用,因為對稱的信息越早獲取越有利,但我們的信息無法傳遞到高中生眼中。目前只能改變一些大一新生,作用就非常有限。

更關鍵的是,目前的供求關係是在各方利益的影響下被固化下來的,只有當有話語權和決定權的某一方的利益受損時,才會去改變現狀。

備註:

1. 即使信息對稱了,進入供遠大於求的專業的學生少了,這些專業也縮招了,也還有其他問題。比如,各行業的供求關係每年都在變,而學生選擇專業時的信息相比就業的時候至少滯後4年,4年期間,一些專業原本的供求關係可能會發生轉變。這種可能性是客觀存在的,但即便如此,環化材生依然應當勸退,尤其是化學和生物,20多年一直供大於求,而且供求差距只增不減,沒理由讓人相信4年內會發生轉變。

2. 環化材生其實還是需要很多人來做研究,但「需要」不是「需求」。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才是「需求」。由於很多研究方向短期內沒有收益,國家的科研基金也是有限的,自然不會在不能創造收益的人力資源上「支付」太多。

3. 國家如果真的想大力發展某些短期內沒有收益的項目,就應當給出匹配人力資源才能的收入待遇,而不是只靠愛國雞湯,或是「雙一流」之類的虛頭銜。(但是現實是,只要付出少量成本做好宣傳,就能吸引到合適的人力資源,自然就不會多給錢。)

4. 人力資源的特殊性

4.1. 人力資源中的每個個體,既是資源(生產資料),也是商品,而且還是供給者本身。

4.2. 人們選擇未來的發展領域,或選擇是否轉移到其他專業領域時,不僅考慮收益、成本(含機會成本)、可行性、風險,還會考慮自身興趣,即是否對目標領域具有無關經濟利益的偏好。而一般商品的供給者,雖然也有考慮興趣的,但很少。

5. 現實市場不是理想市場

5.1. 現實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供給者未必了解商品的市場價格,未必了解供求關係的真實現狀。對於人力資源而言,在一個人選擇進入某一專業領域之前,還是個學生的時候,可能對該領域的工作方式存在誤解,對工作中可能產出的成果、對產出成果的可能性、對產出成果的價值都存在誤解,以及對感興趣的的對象存在誤解(例如很多學生對數理化生材環的科普感興趣,卻誤以為科研也一樣有趣)。甚至在學生進入該領域以後,都未必了解該領域真實的人力資源供求關係 和 收入待遇情況,直到面臨就業問題了才開始了解。

5.2. 供給者選擇生產、供應何種商品並非完全自由,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對於人力資源而言,每個人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假如在某個人擅長的領域中,人力資源供大於求,他也很難轉向一個供不應求但他不擅長的領域。

5.3. 供給者更改供應的商品需要成本,包含沉沒成本。對於人力資源而言,每個人更換專業領域,很可能意味著在過去領域學到的東西,付出的努力將不再有經濟價值,這是轉專業的沉沒成本。


根據最近招聘寫的一點東西,從招聘專業技術人員的角度看生物專業好不好https://zhuanlan.zhihu.com/p/31531896


絕大部分人最終的歸宿是擁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這兩門專業相對於其他專業來說在這方面處於劣勢。

我們四人寢,兩個學生物的,一個學化學的,還有我是學力學的,目前秋招已經差不多結束了,只有我拿到了offer,薪水還不錯。而且我們四人的本科及碩士都是985,其中化學那個哥們的本科是南開大學的。

(倒也不是說找不到工作,只是相對於其他專業來說待遇和機會更少一些,當然你做到大牛級別就另當別論了。)


@剃頭


對於「勸退」一事,其影響是分對象的。

真正對生物,化學有一定了解的,明白實際情況有多XXXXXXXX的,還決定堅持的這批人,就是跳下坑來陪老子們去死的。

而最後被「勸退」的,是某些人。不說了。


我是超級喜歡化學。


太難過了 看到化學兩個字興沖沖地過來了 沒想到是勸退的 昨天有人還攛掇我改行呢

其實一些事情自己內心也有動搖 一腔熱情似乎要被消磨殆盡 以前覺得人應該有追求 不能被物質所奴役 可那次去雙選會之後 才發現原來世界一直現實物質的 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 不可能只靠夢想過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啊

這是個需要情懷的專業

我幸運的一點是 父母親一直認為興趣在就好也無需我給他們帶來什麼生活保障 嗯 假如一條路到黑 我可能活的還沒有現在的一半好


沉重的就業壓力、個人理想和每天需要填報的胃綜合來說。我仍然相信我們生物行業是一個有希望的行業,但是以我有生之年和個人境界我無緣享受這份福利。還是轉行更接地氣。在生物行業的諸君,珍重萬千。來自一位生物研究生科研狗的心聲。


記不大清了。高中的時候聽一個生物老師講她一個同學生物專業的研究生 好像研究 基因突變

然後畢業研究好像要突變西瓜 要對西瓜子進行幾秒照射 這個時間貌似控制很嚴格 然而她同學總是多一秒少一秒 反正就是突變不成功。

然後每年都要去突一批 然後跑到海南種...

然後每年都失敗 就一直畢不了業。當時生物老師講的時候說 已經連續4年都沒成功了,不知道過了這麼多年 她朋友畢業了沒..


因為我還有最基本的良知,我被坑了總不忍心看著別人再被坑。

如果具體來說的話,當你去參加一個材料研討會,大家都是在試,提出只能解決特定問題的理論,整個行業完全像是無頭蒼蠅般亂撞,你說絕不絕望?

前一陣一個大家堅信了幾十年的理論被推翻那是相當的酸爽。

雖然物理可能也有同樣的例子,但是人家數學好能轉行啊,你會過柱子轉行誰要你啊?麥當勞賣甜筒嗎?

真的不要讀化學材料生物,這行業投入產出比太低了,基本已經停滯了。

我明年博士畢業,給已經在坑裡的人一些建議,如果你不想出坑,又不想做科研,去常春藤或者排名越靠前的越好,偏一些數學,給自己留條後路。

還有那些說減少自己競爭對手的,我嚴重懷疑你們是不是真的在這個行業里的,還是你們已經放棄對人生的追求了。


2008年,我開開心心地上大學,專業是化學工程與工藝,開學第一天,聽到有一個同學已經通過其他途徑轉走了,班上只剩下38個同學,還好。

2009年,五個同學轉去其他專業了,班上只剩下33個人,日子還是照樣過。

2010年,老師講的內容越來越難懂,也難記,講課的ppt跟課本完全對不上,沒辦法。

2011年,班上差不多有十個人開始準備考研了,剩餘的人該玩玩,該幹嘛幹嘛。

2012年,我出來工作了,把整個城市每個邊緣角落都走一遍,跟自己心目中的工作環境差太遠了,工資低,環境偏。

2015年,進入了一個化工園區的招商部門,我這才知道,原來方圓百里就只有這麼一個地方可以做化工!只此一處啊!錯過了就要背井離鄉去很遙遠的地方了!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