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和靈修區別在什麼地方?
如題,二者是方法論上的差異(後者內在冥想,前者包括佛學內涵),還是各自朝不同方向修行。字面模糊理解去日本的就是禪修非靈修,而在印尼深林里進行的即是靈修非禪修。
這個問題主要是在靈的定義。有不少講心靈學的菩薩們,由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特別是西方流行的語言表達,就不會採用東方習慣的佛道方面的學術語言。他們習慣用靈這個詞,來針對現相這個詞,色身,物質世界的對立面,一般都稱為靈,而這個靈在定義時,雖然不同作者有不同定義,但基本都針對末那我那個層面的東東,就是相對意識我背後那個看起來有點真的我。同樣,在除靈之外,他們也會講實相。只不過這個實相定義也不同。有的把這個實相直接就是定義成現實中已經被意識分別出來的現相。有的則把實相定義為真實的相,無相即實相。相對而言,這個靈,基本就是用來針對現相的,特別是色身。或叫意識我之外的我,或叫肉身之外的身。因此,他們說靈,也會這個作用背後還有無限的空,還會說那個無限的大我,或說無限的真我。大多數靈修大師也會承認一切現相是心識幻有的。只不過西方崇尚創造,所以這些菩薩在說法時,肯定是隨順機宜地從創造一面入手,來解讀這個作用。像托利、萊斯特這些,都講真空幻有,比較少講靈。其他的像賽斯這些,比如喜歡講意識大結構,比如顯意識、潛意識、宇宙意識等等。另外其他的,各個入手角度不同,所以建立起來的學術名目往往區別較大。
托利、賽斯、萊斯特等人的書比較完善,從應用和理論體現都較完整,因此不少大學和研究機構會直接定義其是前沿哲學,而不是當作是普通的靈修大師。
禪修幾乎是所有靈修門派都會納入的,比如像托利,雖然他非常強調鏡觀心識作用,但他極為推崇釋迦佛和老子的書。基本來說,西方靈修的現狀,有點咋回事呢。由幾個理論比較通透的大師為首,然後各路方便法大師各立門派,互不干擾,各說各的,有交集,干擾少,因為沒有統一的權威,所以也懶得爭。不用維護某個權威的說法到底是咋回事,比如不用像神會那樣去爭正統啥的。
以上來自偶的帶入坑師 @chgor戴角虎
謝邀!
這兩個中文「禪修」和「靈修」很多時候在英文裡是用同一個英文字Meditation來說的。其出處其實有些說不清楚。
如果說「禪修」是佛教專用,這也可以成立,因為禪修的「禪」由古代音譯「禪那」(Jhana)而來。而在其他宗教,也有他們各自的Spiritual Practices所以可以叫做「靈修」。又復何名為四禪定。謂
離諸欲及諸染法。斷除疑惑分別之想。
是名第一 離生喜樂定
複次離欲斷除分別想已。當於外法悉皆泯絕。內復寂定。攝內外法。悉皆歸一。
是名第二 定生喜樂定
複次舍於喜樂思念之想。於身喜樂。而無所受。
是名第三 離喜妙樂定
複次舍苦樂法。無憂喜想。諸法清凈。
是名第四 舍念清凈定。
如是名為四禪定法
不了解禪修、靈修,但我覺得無論是哪種,都只是一種方式。同樣是修行,不如選擇莊子的方法,更好玩,推薦台灣JT叔叔的莊子課
謝邀!
不懂靈修啊。
不過,禪修是佛家的,就必然包括止觀兩部分,止,可以共外道(非佛家)。觀,必須是純粹佛家的義理。
觀的業處有哪些呢?《攝阿毗達摩義論》有這麼幾條歸納:
二、觀的業處
其次,在毗缽舍那(觀)業處中,當知(一)攝七種清凈:即戒清凈、心清凈、見清凈、度疑清凈、道非道智見清凈、行道智見清凈、智見清凈。(二)三相:即無常相、苦相、無我相。(三)三隨觀:即無常隨觀、苦隨觀、無我隨觀。(四)十觀智:即思惟智、生滅智、壞智、怖畏智、過患智、厭離智、脫欲智、省察智、行舍智、隨順智。(五)三解脫:即空解脫、無相解脫、無願解脫。(六)三解脫門:即空隨觀、無相隨觀、無願隨觀。
《攝阿毗達摩義論》阿耨樓陀造 葉均譯
禪修大多是禪宗或佛教的修行方式。靈修有好幾個定義,一個是道家的,一個是西方的靈性修行。區別在於修行的目標本質和修行方式上的要點。方式上都以內觀,冥想為主。禪定有他的次弟,道家有道家的次地,至於西方靈修,大體上還處於失傳的恢復中,或個別有天賦的自個埋頭研究,沒有佛道體系幾千年的積累這麼穩定。。都說三教歸一,在我個人看來,雖然都是實證了實相及本源,還是有些區別的。以黑客帝國打個比喻,成道就是獲得了主腦的許可權,成佛是離開了這個幻象世界,不和你們玩了
僅個人的理解:
- 禪修
禪修是一種冥想方式,跟佛教有關,不一定跟禪宗有關,其它法門也有禪修。
能夠做禪修培訓的,一般要佛教機構來,至少也要有修行的居士。但如果沒有一點佛教背景,就不能叫禪修。- 靈修
靈修的意義很廣泛,原本是基督教的修行方式,但經過「新世紀(New Age)運動」後意義被擴展了很多。
在「新世紀」的意義下,世界上凡涉及精神修行的方法都可以叫靈修了。
所以旗子扯得太大,很多不懂裝懂的人也可以搞靈修培訓了。- 區別總結
禪修講究來源,靈修的來源難分辨。
想要認真提高自己,最好選擇禪修;想要氛圍或者交朋友,同時有錢的話,靈修也可以考慮,不過最好去美國找大機構參加。反對禪修需要宗教背景的說法。個人認為,四禪八定的修行是佛法哲學指導下的探索實踐,和宗教沒有關係。佛法是無神論,禪修不需要成為宗教信徒。
說一下我的看法,靈修一般追求的是什麼屬靈的氣息,神性,與宇宙萬物合一,超驗超覺,融入大我,純粹極樂狀態之類的東西。這些基本上是印度教的東西
佛教說諸法無我,佛教說諸法無自性。所以一切宣揚"屬靈的本性,神性,梵我合一,超驗超覺之類的玩意兒的,都不符合三法印的見的,都不是佛教佛法。
其次,任何宣稱有上帝、造物主、至尊人格神之類的,皆非佛教。
禪修與靈修有何區別?禪修實踐的最終目的是如實知見四聖諦,通達三法印無我的智慧,從而趣入涅槃,涅槃是至上安穩之處,名色止息之處,涅槃不是什麼真我的光輝遍布一切,它更像是一切經驗的止息,"識」的徹底熄滅,貪愛的徹底熄滅。
十二因緣中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整個過程就是輪迴,要想熄滅這個過程,經典中也談到了: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所以禪修從本質上來講,就是要熄滅這十二緣起支,從無明到涅槃的明,這個在對身心現象的特性如實認知基礎上而出生的非被動過程。這個過程最為關鍵的就是「識」的徹底熄滅,貪愛的徹底熄滅。而想要熄滅識,則必須徹底對五蘊厭離捨棄,認識到五蘊的真正過患,也就是苦諦。(四聖諦苦諦),並且了知造成苦諦產生的原因,如此是集諦。在此基礎上產生對五蘊的厭離,滅除貪愛,熄滅對五蘊的識,這是"滅諦",而整個過程,是"道諦"的實行。合起來是四聖諦。經典中說無論諸佛,還是阿羅漢都是通過四聖諦而解脫的。凡偏離四聖諦,一定不是佛法。
另外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很多禪師都會開示說禪修的核心是現觀一切身心現象的實質,這看起來和很多靈性導師說的活在當下意思差不多,但實際上,這裡現觀的重點不是現象,而是現象的實質,一切名色法的三個特質,無常、苦,無我。也就是說僅僅活在當下是不夠的,還要如實觀察當下諸法的無常性,苦性,無我性。很多所謂開悟者,靈性導師,他們並不強調觀察當下的無常,苦和無我,不強調生起厭離,而只是把活在當下作為一種可以帶來身心平和的生活之道,如此就不是佛法。靈修容易出問題,比如耍流氓,或者佛佛外道。禪修則比較正經一些。禪修要想有成就,還是有信仰的比較好。
禪在佛教里有不同的意思。一開始禪指的是定境, 從初禪可以修到四禪;而北傳發展到後來的禪宗, 對修禪定反而不太重視了, 更強調的是「悟」,悟出本源,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無處不能悟。
靈修這個東西老和佛教掛點勾, 但和佛教應該沒什麼關係, 佛教里不承認「靈」的存在,「靈」和輪迴一樣,都是因為有我執才會產生,所以更不會去修什麼靈。對現代人進行心理治療或者自我完善有一定的意義,門派五花八門,魚龍混雜。推薦閱讀:
※有誰參加過中國內觀網的活動?感受如何?
※參加南嶽廣濟禪寺的「禪意人生」禪修營是什麼體驗?
※我想搞一個類似太平天國的「打坐天國」,把老實打坐法門推廣到全世界,我該怎麼做?
※禪修空間如何來裝飾設計?
※動中禪是什麼理念,禪修最精進的一種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