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的傳統文化從中國唐朝取經後再沒有大的變化?

日本古代的文化,服飾等都有中國唐朝的影子,但日後卻沒有大的變化呢?你看直到日本二戰後婦女的傳統髮型服飾仍然是唐朝的樣式,文化上也和唐朝時期取經到日本的差不多,只是有了些微的調整而已。

但中國自己,上下五千年,歷朝歷代過去,服飾,髮型,文化,宗教,一直在變化,調整。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印象中的韓國也是如此,吸收中國明代的很多東西,但過後都未有大的變化。

為什麼有的國家有這樣的更新的能力,有的卻沒有呢?


簡單來說根本原因是您對日本、韓國、唐、明的認識都不夠深所以讓您產生了日本約等於唐、韓國約等於明的錯覺……值得高興的是看來至少您還覺得唐和明是不一樣的,可喜可賀。

嗯這個不是有意嘲諷【認真

讓我想想有啥具體的反例可以拿來說明不……

京都奈良么


日本朱子學難道是唐及之前就能傳到日本的么

天保年間起事的大鹽平八郎可是精通王陽明學說的儒學者


問題描述里大量肉眼可見的錯誤,【日本歷史】和【中國歷史】只需要了解其中一個,就不會犯如此搞siao的錯誤了,哪怕兩個你都不了解,你只要了解【時間】也不會持這樣的觀點

這類錯誤,我和朋友稱為「冰箱論」——即,老覺得中國文化在本土屍骨無存,但是在日韓千年如一日的冰封著。這冰箱哪裡產的,趕緊申請諾貝爾獎吧!

======================認真聊聊的分隔線======================

日本古代的文化,服飾等都有中國唐朝的影子,但日後卻沒有大的變化呢?

……

你看直到日本二戰後婦女的傳統髮型服飾仍然是唐朝的樣式

句子里已經存在的基本錯誤如下——

  1. 唐朝不存在統一的髮型和服飾,即「唐朝的樣式」這個說法就是錯的。

  2. 唐朝是一個長達近300年的區間,不同時代的髮型服飾變化肉眼可見的劇烈。簡單說來,唐初一定與隋代更相像,而不會長得像唐末,因為時間間隔短嘛!

  3. 由於地理原因,哪怕同時間的唐朝和日本也是不一樣的。哪怕像今天這樣的信息發達、交通便捷,東京和北京的時尚流行都不一樣。

(此處空缺,回頭補圖)

由於手邊沒有圖,無法討論二戰後的日本女性髮型,不過可以討論二戰前。畢竟按您說的,二戰後都像唐朝了,那麼二戰前只能更像,您同意這個邏輯吧。

  1. 首先是民國初年從日本到民國的流行髮型,用來搭配和服。見拙作→【髮型】日本潮流——民國初年的「東洋髻」,只是告訴你一下日本人是很洋化的,這種洋化已經可以輻射到中國了。

  2. 其次,我大概你所說的是島田髻之類的髮型(島田髻與上面所說的東洋髻對比見下圖)。島田髻可以在我國找到類似的,就是客家人的髻鬃,屬於典型的漢人「三綹梳頭」。但是這往上數估計連清代中期都夠嗆,有人會覺得髻鬃是唐朝的么?

(左為島田髻,右為髻鬃)

唐俑我國各大博物館很多,並且博物館門票免費,麻煩您多去走走瞧瞧!

印象中的韓國也是如此,吸收中國明代的很多東西,但過後都未有大的變化。

句子里已經存在的基本錯誤如下——

  1. 韓國不是與明代對等的概念,你應該說李氏朝鮮。但是李氏朝鮮的歷史長度約小於明朝+清朝,知道這個意思么,就是李朝還跟清朝以前玩過呢。

  2. 朝鮮半島現在分裂的兩個國家,才分來幾十年吧,韓服和朝鮮服已經有區別了。所以您能告訴我,究竟是韓國像一點明朝呢?還是北朝鮮像一點明朝呢?

  3. 明朝也是一個長達近300年的區間,不同時代的髮型服飾變化肉眼可見的劇烈。簡單說來,明唐初一定與元代更相像,而不會長得像明末,因為時間間隔短嘛!(複製粘貼)

  4. 由於地理原因,哪怕同時間的明朝和李朝也是不一樣的。哪怕像今天這樣的信息發達、交通便捷,首爾和北京的時尚流行都不一樣。(複製粘貼)還能加一句,當時明朝還是李朝宗主國呢!

部分參考:

我裝作不認識你的樣子 | 以傳統服飾圖說朝鮮半島的分隔

韓服=明代服飾山寨版:到底誰誤會了誰的歷史?

總結性發言在→「傳統服飾」維度上的中日韓三國:糾纏、區別、獨立

但中國自己,上下五千年,歷朝歷代過去,服飾,髮型,文化,宗教,一直在變化,調整。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

為什麼有的國家有這樣的更新的能力,有的卻沒有呢?

上面已經可以證明你這些感覺只是錯覺,那麼造成錯覺的原因是什麼呢?

  1. 你不了解韓日。基本上可以說,韓日兩國文化與歷史是我國人民最不願了解也不願意看到真相的,一顆碩大的玻璃心,一戳就破。

  2. 你也不了解中國,好在相比韓日你對中國還有「在變化」的印象,謝天謝地。

更新能力是什麼?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是對外交流、並且能接受外部信息的能力和容量。至於自我創新的能力呢?不可否認也存在,但是一個人的想法肯定比頭腦風暴弱吧,至少在我看來是如此

===============================

隨手廣告下微信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C0hRSafE_vqFreMq9x0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服飾之傳統,是古人對美的沉澱;服飾之歷史,是古人對美的追逐。我們通過服飾去了解古人之趣味、歲月之容貌、審美之變遷,從此歷史不再是故紙一堆、黃沙一叢,而是鮮活的可觸摸的搖曳的喜惡評說……

請關注「傳統服飾」,我們是以原創科普為主的服飾史、傳統服飾微信訂閱號。


可能我的問題提的太可笑了,沒辦法,現在的我確實是這樣想的,但任何文明都不會是這樣子的簡單,所以我來這裡討教。

本人確實讀書少,見識淺薄,但喜歡思考,說這種思考是想的多也好,是不懂歷史也罷,我對批評嘲諷不在意,又不是無知裝又知,沒有偶像包袱,哪裡有問題就改進唄。各位對這個問題有什麼高見,希望在批評完能多說幾句,如果有什麼推薦的書也可以告訴我。我會多看多聽多思考的,但真的不會把誰的觀點當四書五經去背誦。

謝謝!


這一切很大程度是由社會結構造成的,因為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的社會結構很像唐朝的社會結構。我們先從幾個簡單的例子講起,先看幾張圖。

這是《長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畫中的唐人宴飲圖》,作於唐代,圖中人物是盤腿坐著。

這是《韓載夜宴圖》,五代十國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圖中人物有跪有坐。

這是宋朝畫作,圖中人物都是坐著。

這是日本江戶時代的德川家康,席地而坐。

也就是說中國的桌椅文化可能起始於五代十國,但是興盛於宋朝,宋朝以後不再有席地而坐的文化,而日本將這一文化一直保留至今。鏈接:高腳桌椅始於宋朝

再看唐朝行政區劃,除了邊疆的都護府之外,基本以「道」來劃分,別忘了還有「北海道」,哈哈。

再看北宋行政劃分,沒有「道」了,以「路」來區分。金朝延續了「路」的行政區劃,至於今天的行省制度,始於元代。呵呵。

幾張圖看完,結論是日本確實保留了一部分唐朝文化,但問題是唐朝的文化和制度問什麼到了宋朝發生了變化,以下才是本文要回答的重點。部分答案參考筆者之前的回答日本人如何看待與那霸潤的《中國化的日本》一書?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宋朝之於唐朝,最大的變化是:

1.宋朝全面的推廣了科舉,廢除了世襲貴族,結束了從南北朝以來的貴族的莊園經濟。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地主階級和士大夫階級的崛起。

晚唐 劉禹錫 的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也許是對貴族階級的絕唱了吧。哈哈

2.宋朝建立了一套文官制度(沿用至今),大大削弱了地方勢力,像唐朝那樣藩鎮割據的局面今後(明,清)再難出現。

全面科舉和削藩是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才出現的,以下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具體政策:(來自日本明治維新的知識點總結,與高考掛鉤的,不要網站)

政治方面: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取消武士特權。
經濟方面:承認土地私有,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近代資本主義工商業,積極修建鐵路,舉辦郵局、電報、電話、開辦工廠、扶植私人企業,發展對外貿易。
軍事方面:實行徵兵制,建立信奉武士道精神並絕對效忠天皇的新式軍隊,積極準備對外擴張。
文化方面:推行文明開化政策,大力發展近代教育,培養資本主義建設人才。

請注意:

1. 政治方面的「廢藩置縣」和「加強中央集權」,跟宋朝很類似吧,再也沒有節度使或大名之類的了。

2.經濟方面的「承認土地私有」和「發展工商業」跟宋朝治國思路一致。

3. 軍事方面的「徵兵制」和「軍隊效忠天皇」,不用說,作用同上。

4. 文化上的「大力發展近代教育,培養資本主義建設人才」,升學考試製度是少不了的,官員選拔不再靠世襲了。

所以《中國化的日本》一書作者與那霸潤說:「明治維新是宋朝化(中國化),而不是西方化。這一過程中國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已經完成。」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506299/

覺得有用就點個贊吧,寫了一個小時,很辛苦。


因為大眾歷史教科書只提遣唐使和鑒真。大部分人對歷史的理解也就在這個程度


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就是一大變,日本從唐朝學去的玩意兒不到一百年就全部變得面目全非了。問這問題只能說對日本和中國歷史都缺乏基本常識


因為題主你沒有關注唐以後中國古代各朝代對日本的文化影響、中國文化在日本的嬗變、日本文化的流變過程

僅憑印象與表象就下了這幾種文化相似的論斷

如果想要從政治文化與社會文化開始了解的話 可以從《「儒教國家」日本的實像》開始讀……

這本書涉及的面比較多 時間跨度也長

不過雖說某些方面失於簡略 不過想必能澄清一些對日本的印象

另外題主可以找幾本專門的書籍了解下唐以後的中日文化交流

另外有一套《中日文化交流大系》涉及技術 文化 科技 思想 民俗等多個方面 成書已久 值得一讀

此外國內對日本思想文化的與宗教方面的關注較多 多有論著出版 這方面我不太關注 所以就不誤導了……


文化永遠是會變的,中國在唐朝之後文化在變,日本文化在學習唐朝之後也在變,區別就在於兩者文化演變的方式不同,所以在演變過程中各自文化所拋棄掉的東西也就有所不同,這就導致了有些我們已經演變掉的東西,在日本沒被演變掉。我們只是感嘆於那些我們失去的而在日本保留下來的東西,而卻沒有注意到,有更多的東西他們已經丟掉了,而我們還在保留


為什麼日本的傳統文化從中國唐朝取經後再沒有大的變化?

答:講到文化,誰會一天改三次?文化是有惰性的,所謂中國的文化變革,大多是戰爭強迫中國做出的一些改變。

文明衝突論。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中說:每種文明都有一個堅硬的內核,這個內核是堅不可摧的,也是無法改變的;非西方的國家可能會民主化,但絕不可能西方化;因此文明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日本島國,容易防止落後的野蠻人如蒙古和女真人的侵略。所以文化得以繼承。中國就不是這樣。


推薦閱讀:

名字只用假名而不用漢字書寫的日本人都是右翼嗎?
日本也有「環東京貧困帶」嗎?
日本與德國的國民性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為什麼日本人用圈表示對,勾表示錯呢?
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是一個怎樣的組織?

TAG:日本 | 中國歷史 | 日本歷史 | 古代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