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網文《本輪房價上漲本質,掩護10萬億地方債務轉移》?

http://bbs.0513.org/thread-3108643-1-1.html


首先,沒看網文,但是腦子裡想過這事。作為手頭只有房子的空軍得有點憂患意識。

其實13年就開始運作炒房轉移地方債務了,那時據說地方債務還只有15萬億(中國地方債超15萬億 風險向普通民眾轉移),直到拖到15年底利滾利債轉債滾到30萬億,到還錢的時候了,這特么實在是扛不住了才放大招的。30萬億什麼概念,平攤到P民頭上是人均23000元。。。說到底還是收拾08年那四萬億和超發的M2那些爛攤子。

關於這個大招很簡單,加槓桿(央行出台房貸新政:不限購城市首付可降至20%_新浪財經),給央企輸血造地王拉動周邊地價(揭密地王製造者信達地產:一家由財政部控股的神秘公司),製造恐慌心態(上海「離婚潮」折射出什麼?),通過拆牆去庫存和限制新樓盤出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減少土地供應進一步哄抬房價(住建部國土部推新政 減少土地住宅供應加速去庫存 ——鳳凰房產北京),然後吃定P民就算啃鹹菜饅頭都會還貸。至於漲到什麼程度,這個和P民支付首付和月供的能力有關(18省2015年平均工資出爐 僅3省超全國平均水平),說實話我要是TG絕不願意看到首付都突破邊際導致沒人買房,也不想要還款壓力過大引起斷頓導致壞賬頻出,這種殺雞取卵的事稍微有點腦子的人也不會幹,但是非理性狂熱狀態下的投機者很難控制,於是有了嚴打首付貸(七部委發文嚴打首付貸 中介機構不得提供此類產品或服務)和謠言中介(不信官方信謠言 上海警方捉「謠」打中了誰?)的事情出現。至於房地產虹吸效應導致實業服務業蕭條,這個就再議吧。很可能等窟窿填上後再降房價拯救實業,通過一進一出搜刮14億P民20年的月供(大概有100萬億)來保證黨國金融體系的安全,能算到什麼時候開始降價的絕對是神人或者中央要人。沒猜錯的話降房價的主力手段大概就是房產稅、加息、土地供應之類的吧,順便又能割一茬韭菜。

TG大招放完一般MP清零,大家做好等CD和攢MP的心理準備,關於時間,隔壁日本攢了二十多年魔都沒緩過來。。。現在房地產就像4800點的股票,有升值的空間,但是跌肯定會跌破3000點,買不買房投不投機賣不賣房就看各人的膽子和命了。

===================================================

艹,批量限購了,這個動手速度簡直是迅雷不及掩耳,被套的也別想逃了啊(比如說本人),TG一石二鳥甩的好啊,接盤俠們保重。

===================================================

現在主流媒體已經不是討論限購後房價是不是還要漲,而是之後以哪種模式崩盤。泰式按摩,日式泡泡浴,俄羅斯大保健。。。


樓主,我昨晚上看到了微信公眾號,思想內參,發表的題為《本輪房價上漲本質:掩護30萬億地方債轉移》的文章,原文已經被屏蔽,僅有新浪微博還有!(

本輪房價上漲本質:掩護30萬億地方債轉移_notejournal_新浪博客)不知道是不是和樓主說所內容一致。

若相同,那麼數字就是有人故意捏造。但是文中所提房地產市場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肯定大家都是知道的。

才疏學淺,不便多言!還望經濟大家點評。


不是很懂啊,啥說幾句!首先有個邏輯沒有錯,土地財政(賣地收入)是地方政府還債的主力,所以地方政府當然希望繼續保持穩定的賣地收入。文章問題出在房價上漲,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就會增加這一邏輯下。其實,這一邏輯在整個市場,尤其是房地產市場整體向好的背景下,問題可能也沒有那麼大。可現在的問題是,經濟轉型,房產整體過剩,在大的宏觀背景下,這一邏輯未必成立。

30萬億地方債,這一數字應該問題不大,好像是某個官方數字。但是這30億地方債的償債主體是誰,存在什麼樣的結構特徵,又是誰還不起錢,文章都沒講。文章籠統的講房價漲、地價漲、地方政府還債,可現在更可能的問題是結構性問題,房價上漲的城市本身還債壓力就不大,而還債壓力大的城市房價根本沒漲。我們可以看一下,最近幾天房價上漲的城市都是諸如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蘇州這樣的一、二線大城市,這些城市本身經濟發展形勢就沒有問題,更沒有通過推動房價上漲去償還地方債務的壓力,所以文章的邏輯未必就對。

取一個嘩眾取寵的題目,再帶點陰謀論的內容,就能夠吸引多數人的眼球。我們當然看到中央政府在向市場注水,注水的目的也存在維持房價的動機,但更多的原因應該是實現經濟的平穩過渡。而且,宏觀經濟出現問題,貨幣注水算是全世界的通行做法了吧,應該沒有太多陰謀成分在裡面。

沒有查閱資料,也沒有引用數據和文獻,只是淺顯的看法,非五毛。


經濟學筆記2——房地產篇


我記得這文章出自天涯 15年6月份左右已經有了的……

天涯上這種文章多得是,問題是一旦出名預言準確了就馬上被收編改口或者封口了,沒出名時你也很難判斷其是否可信,畢竟沒完善的資料信息不透明……

文章邏輯大多是對的,但影響力是否那麼嚴重很難說,不是特定的機關人員這些統計好的資料根本不能接觸…… 統xxx計局公開網站就是渣,資料大多不能清晰的查,白頭鷹宮殿的又上不去看不明……


居然是我南通的濠濱論壇


推薦閱讀:

九十年代的「七七七」救市,具體是什麼?
利率市場化後,城商行的競爭點在哪裡?怎麼看其未來的發展?
金融人才流向互聯網科技公司,真的存在這種趨勢嗎?為什麼?
國內券商投行部的日常實習發布一般有哪些渠道?

TAG:房地產 | 政策 | 地方政府債務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