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或理解鄭若麟的文章《警惕西方的"精神殖民"》?

http://www.360doc.cn/article/19213839_530624714.html

以上為原文鏈接


淺見___________

如鄭所說,似乎當今中國已經深受西方「精神殖民」的荼害,以嫁給外國人為榮,把頭髮染成金黃,不與中國人簽約等等都是殖民的現象筆者愚見,鄭言之甚重,甚至有些聳人聽聞。

筆者只稍稍提一提一個方面。他認為中國什麼時候以外國的獎項為榮,其中批判了電影方面,人們只對奧斯卡感興趣,而無暇顧及國內的金雞獎。且不言,當代中國雖產片無數,但高質量的一年只有寥寥幾部。若硬逼著中國國民只關注國內那些低質量產的垃圾電影,不要關心國外各個國家的優秀電影,是否有固步自封之嫌以及井底之蛙之見呢。當代中國國民不是傻子,倘若中國電影人士都不以將中國電影推向世界為夢想,而是只以局限在中國什麼百花獎,金雞獎為榮,那麼中國的電影永遠不會得到長遠的發展。我們不是說,把奧斯卡視為評判電影好壞的標準,卻是視為是否能把中國電影推向世界的標準。當今社會是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社會,稍微誇張一點的描述,如鄭所言,是否要中國要回顧傳統,絲毫不吸收西方文明,回歸京劇越劇豫劇,回歸中國特色的抗日戰爭片,不要演涉及西方的戲劇,因為我們要抵制西方「精神殖民」,我們不能被西方文明所侵害,所以,現代劇裡面所有含有西方元素的東西都應摒除,所有東西都要「中國製造」,包括不要把外國演員請進來,限制電影的素材,內容。(這樣誇張的描述是否有點像當今世界的某個國家,笑)。如果如鄭所言,我們對於世界公認的獎項(至少除了中國其他國家都挺想擠進去的)視而不見,不屑一顧(其中他還暗諷了某個之前得了世界某個大獎的作家),絲毫不反省本國仍然存在的問題,去改進,去發展,而是一味批斥國民,為何要關注外國的那些獎項,一味嚷嚷,中國要被西方文明給「精神殖民」啦,我們要警醒,要抵制,不要以引入國外因素為榮!是不是,倘若中國的文明也傳到了外國(至少很多國家已經被滲透著中國的元素了),外國的學者也要如鄭一般嚷嚷,我們要被中國文明「精神殖民」啦,要警醒,要抵制,不要以引入中國因素為榮!索性大家都封閉國門,不要交流,不要互利共贏好了。如果我們不走向世界,中國如何樹立強大的地位?如果我們不將西方文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是疑神疑鬼,己人憂天,整天擔心我們吸收了這個會不會被殖民,我們引入了這個會不會被控制,中國如何大步發展,如何一鳴驚人?

此外,鄭也批斥了國民總是覺得外國的東西比較好,國內的商品較劣質,但無可否認,現今中國市場仍存在物不廉價不美的現象,也有存在假冒偽劣商品的問題,更有存在國內劣質國外優質的中國製造的現象,因此,無可厚非,國民總想尋求讓自己生活質量更好的商品,而不是為了所謂的擔心「殖民」而將就那些質量存在問題的商品,這是不可批斥,不可斥責的。要改變這些,不能責難國民,要商家自己努力。

其實筆者也不想舉與咱們有著糾纏不休的矛盾的小日本,但好像也沒有多少國家會如日本那樣典型了。日本的文字是從中國引入的,很多制度是從歐洲引入的,技術也有不少是國外引入的。但人家也沒有整天憂心忡忡的想,自己是不是被別人「精神殖民」了,自己是不是被別人「精神侵略」了,也不以引入為恥。即使如此,日本還是日本,我們還是不能將它認定為別的國家的殖民地。

綜上,筆者認為,鄭言之甚重了。中國的發展大家都看在眼裡,喜在心裡。身為中國的子民自然也想自己的母國越來越好,越來越發展。就如同之前將90後妖魔化一般,鄭之所言,都太過於誇張與憂心。精神的引入不是為了被人「殖民」,而是為了自己的更加強大,我們的精神不是不獨立,只是要讓其更多樣,更強大,就需要西方文明的精髓作為輔助。


鄭若麟先生說的好,不要看外國說了什麼,要看他們做了什麼。我覺得這句話在中國同樣適用。


鄭若麟先生關於「警惕西方精神殖民」的視頻,昨天才有幸看到。先表明自己的態度,真的很值得一看。請有些標榜自己「有個性或有思想」的人不要說我被洗腦了,也不要說我是什麼什麼的代言人。當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社會,新聞、電視等媒體無孔不入我們的各個生活角落,要說你不受這些影響,根本不可能。在這樣一個「大眾媒體」的時代,信息從何而來,最普遍的、也是最不易察覺的當然就是來自新聞、電視、電影等傳播手段和技術了。所以鄭若麟先生從新聞、廣告、電影等角度分析西方精神殖民的「手段」很有時代感,也很深刻,也很有道理。有人可能沒有察覺,但是請你反思自己的生活,哪一天沒有被這些傳媒手段所影響呢?只是我們生活在這個熟悉的世界,沒有思考罷了。有人說過「熟悉的未必真知」,就是這個道理。在這裡可以推薦一本書尼爾·波茲曼的《童年的消逝》,此書正是從傳媒的角度分析童年如何產生和消逝的。其次,有人認為鄭若麟先生言過其實,誇大了自己的觀點。的確,鄭先生有的例子不是很恰當,比如他舉得『染頭髮』的例子,當然先聲明清楚,我是一頭黑髮。但是鄭先生的核心觀點是「警惕西方精神殖民」,例子只是用來說明,況且他舉得商場的、電影獎項等等我覺得就很合適,為什麼用一個小瑕疵來懷疑整個論點?和氏璧有瑕疵也不會影響它是國寶的地位吧?況且誰能言之鑿鑿的就確定自己一生不會范小錯誤?所以不要用一點不恰當的例子來否定整個觀點。第三,鄭先生在法國常住過,在這裡反對他的人們,有常住過的嗎?也許有;那麼有他那麼深厚的專業基礎嗎?恐怕少了吧。「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句話放在這裡應該很應景,而且調查還的有深厚的專業功底調查的東西才更有價值!第三,有的東西本來就是西方設置的,任何一種社會活動都必然受到文化傳統和背景的影響,因此誰能確認這個獎項就必然是客觀的和價值中立的?這裡有人會拿屠呦呦先生獲獎來說事了吧,可能會反駁屠喲喲獲獎是公正的嗎?如果是,那麼這個獎設置也是西方的,為什麼說奧斯卡獎就不公正呢?關於這個問題,我沒有更好的理論來支撐,但是我認為屠呦呦獲獎是貢獻與全人類的,但是奧斯卡獎呢?是人人都必須要看的嗎?未必吧。第四,鄭先生的演講,並沒有讓大家樹立狹隘的「民族主義」,相反他建議大家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了解別人,不忘自己,才能更好的發展。第五,我覺得現在社會有個怪像,就是凡是講到關於「愛國」的東西,要麼就是鬨笑,要麼就是擺出自己的「理論」,要麼就覺得說愛國的人必被洗過腦···可能不是大多數人這樣吧,要不怎麼會出現國慶節的「長城之歌」?哪些身處「怪像」的人們,先思考,你現在生活在何處?你來自何處?你享有的權利來自何處?···任何社會和國家都不是完美的,重要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如何去改善,而不是成天抱怨並生活在虛擬世界。愛國這個核心精神不能懷疑,但是理性選擇自己的愛國方式。


我只注意到了他說中國電影這一部分

在中國票房很好的電影在外國反而沒有獲得好的評價,而一部在戛納得獎或者提名的電影在國內沒有好的票房這就說明了中國人一切朝西方看齊???

我就想問一問中國拍的所謂的「電影」那能叫電影???綜藝電影那都是什麼鬼票房依然很高,還拍了一部又一部。好電影要不是不能上要不就是剪的七零八落要不就是根本沒人看,國內的大電影大製作就是靠明星的粉絲撐起來的吧,在我心裡那不叫電影。


老鄭同志居然黑了一把我們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

很奇怪為什麼這個題目沒人討論,我覺得老鄭同志是用中國體制的邏輯在分析外國人的事兒,好多陰謀論的痕迹。


聽了一半,聽到了鄭提到染頭髮的事情,再也無法聽下去,要翻白眼了。


個人認為,他的某些觀點太過偏激,且論證以偏概全,舉例片面不具典型,沒什麼說服力。


1978年12月 中國共產黨做出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鄭若麟說:「為什麼在西方只強調新聞自由,而從來不提民眾的「知情權」?因為絕對的新聞自由就意味著不需要對事實負責。如果沒有事實來制約新聞,如果不是絕對嚴格地對事實進行實事求是地報道的話,那麼造謠也將是自由的。因此絕對的新聞自由就使大眾傳媒成為一種洗腦的工具。所以,請大家謹記:只有自然發生的事件,沒有自然形成的新聞,對某一事件「是否報道」、「如何報道」以及「如何評論」本身就是一種選擇方式。之所以西方只對發生在中國的負面事件進行報道,就是為了在世人面前將中國描述成一個負面的國家。這是對中國進行精神「殖民」的第一步:摧毀中國民眾的自信心」。

鄭若麟用這種含含糊糊的說法,把西方的新聞自由說成是可以自由地造謠,他這種說法是一種誤導。實際上我們知道,西方的媒體如果散布謠言,在法律上他們會面臨嚴重的後果,因為任何媒體都有競爭對手。鄭若琳還說,西方媒體對中國只做負面的報導,這也不是事實。西方對中國的報道一般分成兩部分,前面說中國這些年經濟取得很大的成就,後面就說但是還存在很多問題,一般都是這樣的。實際上,他們對自己國家的報導也是這樣,而且,他們對西方自己的負面報道往往還要更多一些。

鄭若麟說:」有一次我進入一家大型商場。我驚訝地發現,一眼望去,竟看不到一家用中文標明店名的店鋪。我們想買房子,到市場上一打聽,不是「牛津花園」、就是「劍橋小鎮」,再不然就是「拉菲水岸」……打開電視,跳進眼帘的是頭髮染成金色的節目主持人「

這種說法實在是言過其實,不知道這樣的商場在哪裡,店鋪的名字完全沒有中文?另外,要買房子,房屋名字全是外國名字嗎?隨便打開今天上海房屋市場的網站,今天的熱門樓盤的前9名是:1 凱德新視界、2 中金海棠灣、3 萬科翡翠公園、4 華髮四季、5 萬科公園大道、6 朗詩里程、7 保利艾廬、8 錦秋御尚、9 朗詩未來街區。最新樓盤的前9名是:1 翠湖灣花園、2 大名城紫金九號、3 頤景御府、4 外岡壹號、5 靜安慕舍、6 嘉興平湖星河灣、7 綠地香溢、8 天健萃園、9 大華碧雲天。這裡有幾個是外國名字?

鄭若麟說;「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西方的媒體都是以批評為主的。所以西方負面報道中國也是「正常的」。我每次聽到這種說法我都會反問:你做過調查嗎? 事實上我做過多次統計。法國媒體在報道其本國新聞時,絕對是以正面報道為主,比例大約是70%左右。但問題是,法國媒體在涉及中國的報道時,幾乎90%以上是負面的。一正一負,其洗腦「效益」是非常高的」。

鄭若麟「調查」的標準不知道是什麼?我個人的感覺,西方媒體對他們自己國內的報道是以批評為主的。不是有句笑話嗎:看美國的報紙電視,覺得這社會馬上就要崩潰了,但是回到實際生活裡面一看,又覺得情況還不錯,出國的人,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可鄭若麟非要說「法國媒體在報道其本國新聞時,絕對是以正面報道為主,比例大約是70%左右」,這是真的嗎?從鄭若麟偏激片面的言論,可以看出此人的眼光一定非常獨特,跟大家不一樣,所以不必認真對待這種極端言論。大家如果想了解西方媒體,請直接去看他們的報道,現在很多主要媒體都有了中文版,像BBC、紐約時報、英國金融時報,都有,大家直接去看就是了,對鄭若麟這種人的話,先不要相信。

鄭若麟說:「直到今天為止,我們的很多「專家」,實際上是背誦西方文獻水平最高的人。他們並不了解現實中的西方,而把西方告訴我們的書本上、理念上的、傳說中的西方,當成了西方的現實。他們背誦西方文獻的「水平」是如此之高、對背誦本身是如此地熱忱,甚至於當中國的現實與西方理論不符時,他們也不認為是西方理論有偏差、有局限,相反認為是中國的現實不對! 結果他們受到西方的熱烈追捧,因為他們在為西方代言,在為西方洗我們的腦子」。

鄭若麟真的是大言不慚,不知道他如此小看這些專家學者到底有什麼本錢?他不過是個會法語的新聞記者,對西方社會並沒有學術上的理解能力。他讀過幾本西方的哲學、政治、歷史、文化、經濟等的專著?他看不起中國的西方問題的學者,完全是憑著一股顢頇和無知。他有時候喜歡炫耀自己在法國媒體上怎麼和西方人辯論,其實看他說的那點片言隻語,給人一種當時情況是他信口胡言、別人對他如此幼稚片面的言論不想跟他多說的感覺。看過鄭若麟不少文章,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這個人理解事物能力極低、知道得也很少,肯定沒有讀過多少書,他唯一的長處就是會法語(他是個越南回來的華僑)。鄭若麟嘲笑別人只會背西方文獻,可是他不知道,要批評西方文獻的前提是先讀過這些文獻,鄭若麟的言論讓人感覺到他肯定沒有讀過幾篇這種文獻。與其對中國老百姓說些沒有任何意義的廢話,不如花點時間說說自己對西方哪怕任何一本「文獻」的看法,問題是鄭若麟有這種看法嗎?很懷疑他能把普通的常見的西方典籍的名稱說清楚幾個?


怎麼評價他的講話?他用的最多的辭彙是「東方」和「西方」。這是一種世界觀。比如以前有人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一種世界觀。先進知識分子的辭彙,應該是「進步」和「落後」,「開放」與「保守」,「文明」與「愚昧」的世界觀。這是引領人類共同前進的方向。講什麼「洋為中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是老掉牙的陳腐觀念,今天還有無腦和尚在念嗎?


我個人比較認同鄭若麟的說法。鄭先生只是很客觀的講出了目前中國的很大一部分國民心態,他並沒有說我們要關起門來一味抵制西方的精神殖民,只是強調我們要有自己判斷力,不要一味跟風,最終失去自我,小到一個人也是一樣,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力就很容易人云亦云,最終難免會鬧出笑話。

就我個人的親身經歷來說,鄭先生的一席話說出了我內心深處的感覺。我雖然沒有在國外生活,但也經常去國外走走,尤其是歐美國家,我個人的感覺是歐美國家的空氣質量的確要好於中國,綜合下來仍然是中國最好,最有活力,雖然也經常在網路或其他媒體上看到不少負面新聞比如拆遷,城管,有毒食品等等。話題有點扯遠了,回歸到精神殖民,我想分享一個例子,是我親身經歷的,前年我曾去瑞士參觀過一個水龍頭奢飾品牌的工廠和樣品間,其中我看到他們展出的一款單手柄面盆龍頭與國內展廳所看到的是同一個款型,我就問一下他們在瑞士是否也有銷售,價格多少,得到的答案是這款龍頭在瑞士的價格大約是該品牌國內同款型價格的60%,也即是說國內該品牌同款型賣價是瑞士同款型的約1.8倍。這一款產品的價格是國內品牌比如九牧,法恩莎等類似款型的價格的約19倍左右。比較諷刺的是瑞士客人告訴我這個款型的供應商來自於中國。

我們知道瑞士的工薪階層平均收入遠高於國內的工薪階層平均收入,但這款水龍頭折算成購買力來看相當於瑞士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大致可以購買5-6隻這樣的水龍頭,而國內一個普通工人需要5個月的薪水才能購買一隻。這隻水龍頭真的值得花這麼多錢嗎?作為業內人士來說,我想沒有人會認為這是物有所值的,但是國內的不少土豪偏偏就要花這麼多錢去購買,僅僅是因為它來自瑞士。


有種看CCTV或者黨的宣傳教材既視感。

但我想把西方換成東方,二者名字置換一下,讓西方老百姓看,也是一臉懵逼感覺。

作為一枚地球人,不管身在那個國家,dou天然自帶會有狹隘的文化優越感和自卑感.

再說訪問幾個西方領導,代表不了西方老百姓,東方几個學者觀點也不能代表東方老百姓的真實心態。

國外不管是抹黑,還是誤解,還是先把自身一大堆問題解決了再說,不然喊口號喊成精神病,問題依然存在。


聽乒乓球那裡就覺得這鄭先生水平真不咋的。


我覺得他好像是在奉旨講課,宣傳黨內價值觀。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觀點也是有點道理


很遺憾看到有些人回答時先選擇屁股坐的地方,然後發表觀點。精神殖民當然存在,看過台灣媒體就知道一些句式『『連日本韓國都…』』,『『連歐美人都喜歡看好』』,這不是精神殖民是什麼呢?鄭先生髮表的觀點更是客觀,他鼓勵中國人多出去走走,對待西方聽其言,觀其行等,這些不客觀?是為了洗腦?看看主持人一開始時說的話,法國的浪漫。我實在看不出,這不是精神殖民?


他說的其實是提醒大家不要以為外國什麼都是好的,把老祖宗的文化遺產給拋到腦後。也許例子是偏激了點,但揭示的問題很到位。

看看外國那些沉迷中國文化的人,說不定比很多中國人更懂中國文化。現在的90後有多少讀過易經論語大學這些書?很羞愧,除了課本上的課文,我自己沒讀過。。

認識的某些出國留學的同學,在外國待了幾年,自己國家的什麼都不知道,以為了解點那個國家的皮毛就很了不起的樣子,打著性開放的旗幟放縱自己,以為那就是自由,真是呵呵了。

搞不懂回答里有些人,自己明明不懂什麼還要說的好像自己很厲害,非要把老人家的觀點駁倒。

愛國為什麼不能倡導?又沒要求你一定要愛黨啊。如果你不愛國,想必這一生……

嗯,我不是dang員。。對dang不做評價。。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