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中文網上的「科幻」分類小說與傳統科幻小說有何區別?
起點中文網上的「科幻」分類與傳統科幻小說有何區別?
眾所周知,第一本公認的科幻是《弗蘭肯斯坦》,按照現在的某些科幻教徒的說法:這本科幻始祖完全沒法算科幻,這是一本正宗的玄幻。
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還有大炮把人打上月球的故事,按照某些科幻教徒的說法:凡爾納的很多作品也不能不算科幻。
包括劉慈欣的很多設定,比如:曲率發動機這個出自美國的科幻肥皂劇《星際迷航》,根本不是某些人迷信的有科學依據,星際迷航是1966年播出,1994年才有科學家提出類似構思,但很快被證明根本不可能實現;至於二相箔,這東西明顯更像魔法,現代科學裡是沒有任何依據的……
總而言之,按照科幻教徒的標準就沒有科幻這個類別了。不光是起點沒有,就算是傳統科幻能被稱作純科幻的作品也很少,歐美其實很多科幻作品都有濃烈的玄幻味,甚至星雲雨果獎的很多作品,比如美國眾神都很難說是科幻。
講真話,要說差別就只有一點,大多數起點科幻作者水準不如傳統科幻作者,頂尖的起點科幻作品,遠遠不如頂尖的傳統科幻作品。
科幻的確很需要有一股科幻味,但很多科學依據不足的小說,依舊是很棒的科幻,比如《弗蘭肯斯坦》,比如凡爾納,比如劉慈欣,比如很多看起來很奇幻,很玄幻,但因為太過傳統,太過古老,被歸類為科幻的小說,為什麼起點的小說就會被嘲笑不夠科幻呢?起點小說至少不會用大炮把人打上月球吧?
我知道很多人都堅定的認為劉慈欣的小說科學依據很足,是硬科幻,但真不是,劉慈欣在很多發言都抵制過硬科幻這種說法,只不過科幻教徒會雙重表示和視而不見,科幻需要更廣闊的空間。
ps:科幻即將復興,不管是在網路還是實體,但很遺憾,有可能不是純科幻硬科幻,也不會是起點的科幻,而是一些科幻依據不足的傳統科幻,比如《長城》,比如《來自xx的你》。你可以到書店裡買本科幻世界譯文版讀來試試~~
這是科幻在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作為一個14年「幻齡」的科幻小說、電影愛好者,談談自己的感想。
首先,「科幻」這個東西本身不是用來定義一部小說的,而只是小說的標籤。標籤是用來幹什麼的?是方便對這方面有興趣的讀者更快的檢索到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再純正的科幻小說,比如2001太空漫遊,也是一部「懸疑小說」啊,之所以放到科幻類書架上,是因為懸疑類讀者不一定喜歡這本,而科幻類讀者很可能喜歡這本。
而奇幻與科幻的分別,主要也是根據讀者的口味分的。奇幻主要是西方傳統神話和傳說的延續,什麼王子屠龍救公主啊,劍與魔法啊之類的。而中國之所以出了個玄幻,是因為中國本來就沒有西方奇幻的神話基礎,也不感興趣,反而是神怪修仙類的比較流行,所以慢慢的奇幻和玄幻就很開來…說實話這不可厚非,本來賣點就完全一樣嘛…
而起點的科幻分類,也是一個道理,因為有類讀者產生了共性的品味,於是把這類讀者喜歡的作品叫做科幻,也只是個標籤嘛,科幻這詞順口好用而已。
科幻界的愛好者真的有幾個人?感覺中國現在百分之九十所謂科幻小說愛好者真正看過的科幻就是一部三體。我看大劉最開始是看他在科幻世界上的吞食者、地球大炮之類的,後來看了球狀閃電,他在雜誌上連載的三體1。三體2之後中國科幻才真正進入大眾的視野,說實話和真正的科幻愛好者關係不大。但真正的科幻愛好者搶不到話語權也沒必要搶,中國形成一個自己定義的科幻,和西方不同,又有什麼關係嘛。反正真正的科幻愛好者和起點看科幻的人也沒什麼交集…
ps.我買的科幻小說放了整整一書架,看過的書從黃金時代阿西莫夫機器人系列十幾本、帝國系列三本、基地系列十幾本,阿瑟克拉克、海因萊因、布拉德伯里、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傑克威廉森、弗諾文奇《深淵上的火》系列、到後來羅伯特索耶、巴奇加魯皮、特得姜、劉宇昆,中國的葉永烈、王晉康、韓松、何夕、夏茄…喜歡這種味道的才是科幻世界的核心讀者…核心讀者也不會去起點,裡面沒有他們想要的,何必糾結呢…在下某985物理系本科生。
首先,科幻的定義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這很重要。
然後,從源頭思考這個問題,以鄙人的愚見有以下幾點(要開始得罪人了):
1.網路小說的格局
網路小說,尤其是起點,縱橫這些網站的網路小說,基本都是快餐。比之傳統文學,網路小說缺乏夢想,甚至不能有夢想。網路小說的終極價值觀是盈利。所以,《吞噬星空》和《三體》真真沒有可比性,前者暢銷是因為它的目的就是暢銷,後者暢銷是因為它滿足了暢銷的要求,但暢銷並不是首要的目的。下面還會再說這個問題。吐槽一下,我眼中的網路小說基本是經濟的產物,少有可以感受到文學魅力的作品。大多數臟眼睛,剩下的大多數消遣小段的空閑,最後剩下的少數才有沉迷其中思考和感觸的價值。2.網路小說作者的水準
寫網路小說的作者,基本沒有完備的文學底蘊,充其量是「比較專業的愛好者」。學歷參差不齊,只算比較知名的作者(雖然我也不是知道很多)也大都缺乏專業知識。而科幻呢?你真以為時間,空間,相對論,量子力學只是百度百科就可以解決的?機甲,空戰,宇宙大航海只是看看漫畫和動漫就可以想像的?才不是呢!3.讀者的水準
網路小說的讀者,恕我直言,基本都沒什麼可稱道的科學知識水平。是科幻還是不是科幻,大多數人分不出來。畢竟大多數都是孩子呢,初高中的知識層次和年齡,沒有花時間認真研究哪有那個水平。不是自黑,我也夠嗆。所以簡明扼要地總結一下,以上吐槽太多比較啰嗦。
1.起點科幻是要賺錢的,會糊弄金主的才火啊。
2.有飛船,機甲等內容,卻總是違反物理規律的小說,放在玄幻里和各種異世界大陸畫風不符啊,所以還是算成科幻吧……作者大概這麼想。
再次吐槽!
我必須要說《三體》和《吞噬星空》。後者我看了,沒看完,看不下去,很抱歉我認為它連消磨我時間的價值都沒有。不僅僅是因為它不科幻,事實上科幻不科幻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感受到作者根本沒有投入心血,連講故事都不算,只是在通過滿足小白YY的方式賺錢。書已經缺失靈魂了,只是商品。為什麼一本書珍貴?因為它裝著一個人的思想碎片,而「商品」不過是幾頁紙罷了。說白了,所謂的傳統的科幻讀者就是一小群抱著科幻題材,看誰火了就咬一口的貨色。
咬的時候還要引經據典,搞得自己跟寫論文一樣。
從分類上來說,我們可以說分為傳統科幻和其他科幻,或者按照國內流行的分法,分為哲學科幻和劇情科幻。
什麼叫哲學科幻呢?就是拿著一百幾十年前的社會學命題或者科學梗來玩,讓吃瓜群眾讚歎。劉慈欣這一點做的尤其好,本土化也強,所以火了,理所當然,劉的情節也是好看的。
劉慈欣引領了科幻圈一個幻覺,那就是設定好看就是好看,完全沒有搭理劉慈欣筆下經典的爽文套路。
但凡研究過網文的再來看劉慈欣的作品,都能發現劉慈欣一個典型的套路,就是所有人裡面只有一個人知道秘密,其他人都不知道,而且塑造得特別特別蠢,特別特別無能,然後主人公裝逼成功。
與網文唯一的區別就是劉慈欣的筆觸以及科幻味的反轉,鋪設的技巧是一模一樣的。
劇情科幻是什麼呢?所有帶有科幻元素的,都可以稱為劇情科幻。早個十年,星戰和星航的地位在科幻迷嘴裡跟吞噬星空差不多,現在人多起來了,那批最原教旨的話語權不多了,星戰星航又「回歸」到科幻裡面去了。
浩林文化現在在推一種叫「泛懸疑」的概念,簡單說就是:你覺得是你懸疑,那你就是懸疑。因為題材並不重要,重要的反而是作品本身的優秀程度,而優秀並不能被一種題材所左右。
在傳統科幻中,有很多優秀的小說,談論了時代的困惑,講述了新技術下的人性,這些都非常值得肯定。但這並不代表科幻就只有這些可能性,它依然是可以娛樂的,可以隨便亂搞的。
對於吞噬星空,幻迷可以說不喜歡它,但是要是說它不是科幻,我覺得這種說法令人嘔吐,並且寒心。
別的不說,看過吞噬星空的讀者,一定認為自己看的是國產科幻,當那幫自以為正宗的科幻圈人士搞出來了咱們第一部有臉有面的科幻電影,這些網文讀者會不去支持?他們肯定會去支持,而且有網文的消費習慣,他們會更加大膽地去支持。
他們在看到今年科幻元年又悲劇的時候,他們在電影院里看完蒸發太平洋之後,也會失望,也會痛心。他們依然是一群可愛的讀者,希望看到國產科幻越來越強,而不該被某些人的優越感規划到低端讀者裡面。他們有著絕對的基數,比所謂的科幻迷有著對科幻更加強的消費基礎。他們對於科幻也更加包容,只要有激光機器人和飛船就可以了,他們就願意付費。
未來的國產科幻也許某一天會崛起,當我們第一個票房過億的「正宗」國產科幻電影出現時,裡面會有很多電影票來自「吞噬星空」「大宇宙時代」「卡徒「」蹉跎「」重生之超級戰艦「」無限恐怖「等等科幻網文的讀者,他們對科幻的熱愛絲毫不比所謂的科幻迷弱。他們只是沒有那麼巧舌如簧,沒有那點優越感而已,但是他們依然一樣憧憬著星空和戰艦。
但是到了某些人嘴裡,他們就是低人一等的。
呵呵,要我說,有這種想法的人,才從思想上就是個咕嚕。
愛就是愛,不應有高下。而屬於科幻的,都將歸於科幻,不會因為某些人嘴皮子一張一合,該是科幻的,就不是科幻了。
別忘了科幻靠陰謀論苟延殘喘的時候了。
別忘了科幻還是地攤文學的時候了。
別忘了科幻電影還是B級片居多的時候了。
國產科幻本來就氣喘吁吁,青黃不接,連三體熱都沒能續起來,就別再樹敵了。
祝蘑菇豐收,我從小學六年級看科幻世界到現在大四
懶得打字就說一點網文「科幻?」什麼系統的,,,不然就是吞噬星空這種還有就是什麼喪屍???科幻
不一定的硬不一定要有大和炮不一定要上天飛多遠乃至於平行宇宙時間倒流爾爾但是
要有思想啊思想啊!!不是流水線啊那些所謂網文爾爾一個個固定套路玄幻寫爛了換個殼子就是科幻啊思想是什麼
我也說不清起碼是有一定啟發意義的看完感覺腦子突然能大個一個碼的感覺比如吧
嚴厲的月亮講的是月球改造了個監獄人家勞改種田還要給母星上供然後人家就造反了幹部是一個老頭,一個女的,一個it男情報部就一個ai電腦,月球的交通水利反正生活都是他管的他啥都知道還會算計卻又純真月球是群婚制也算是小集體的共產主義了。。。。。。。最後經歷許多成功了這是一篇標準的科幻
這不硬到哪去但他勾勒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能讓人思考這世界是不是可行的那些流水線網文呢
只能讓人思考嗯一天四更差不多一個禮拜主角能升級了能再討倆小的了第一次寫這麼多愛咋咋的吧估計也沒人看。兩者的根本性不同。
對於起點文來說,科幻是用來掛故事的釘子,這個釘子也可以是其他文學屬性,例如奇幻。對於傳統科幻來說,故事是用來掛科幻點的釘子,這個釘子可以模樣令人髮指,只要像釘子就行。有的科幻小說,是釘子做的特別紮實,掛的窗帘很難看。有的科幻小說,釘子很正,窗帘也很漂亮。這個問題,一邊倒地捧三體,黑網路科幻小說的讀者肯定很多。
我不是來抖機靈的,作為一個免費網路科幻小說作者,我來說點不同的內容。然而,即使網路科幻小說再小白,再簡單,它們有科幻小說的某些特徵,某些共性,也是必然的。高票答案的網友小魚魚說,三體等主流科幻小說,更加符合主流科學界對世界的描述,這句話本身是對的。問題是,主流科學界對世界的描述,也是建立在當前科研水平,當前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的水平的基礎之上的,有正確的地方,也有謬誤的地方。許多謬誤的地方,只是現時代的人們還沒有發現罷了。然而主流科幻小說作者群體有個習慣,他們創作的故事,常常嚴格符合當前主流的,流行的科學觀點,學術觀點,他們試圖尋求一種教科書似的準確,在他們的心中,他們認為,他們的作品是符合客觀真理的。對主流的科學觀點,學術觀點,不加質疑和批判的全盤承認,勢必使得大批傳統科幻小說作者,以及他們的作品,成為這些觀點的附庸,而無法跳到更大的領域,從更全局的角度去把握這些。然而,大多數主流科幻小說作者都不會有哲學背景,也不會去看哲學類書籍,進行哲學方面的思辨,他們常會將主流科學理論,視作客觀真理,視作客觀實在,然後不加批判和反思地全盤接受它們。須記得,主流科學觀點只是相信的人多,它們只是人類的現有經驗範圍內的認識,而並非客觀真理,更不是客觀實在的東西。不能怪這些主流科幻小說作者,他們創作故事的態度是認真的。許多傳統科幻小說作者,是理工科背景的工程師,程序員,技術專家等,而且工科的作者很多(如劉慈欣),他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常不需要深入思考世界的本質相關的深層次問題,而只是將主流科學家群體提供給他們的一些數學工具,經驗公式等,不加思考地直接運用。牛頓力學提出的時代,科幻小說界的作者們,常常會創作建立在牛頓三定律基礎之上的科幻作品。後來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相對論流行的時代,建立在相對論基礎上的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等又流行開來了。問題是,相對論雖然是當前流行的科學理論,畢竟有許多地方仍然人們去質疑,相對論的體系中,還出現許多悖論;時間和空間是否客觀實在,時間和空間,究竟是實體,是關係,還是假名,古今中外的哲學家爭論至今也沒能研究出來,建立在洛倫茲變換等數學推算基礎上的狹義相對論等理論,光速不變尺縮鐘慢等,它們的立論基礎未必就很牢靠,還有待人們在實踐中進一步的認知和檢驗。而無論主流科學觀點成立與否,它們有哪些優缺點,傳統科幻小說作者都會對它們崇拜得五體投地,全盤接受,拜倒在它的腳下,而很少對它加以質疑。國外的科幻小說還好些,有些還開創性地假設了一些事。然而一些教條古板的科幻作者就會認為,假設一些主流科學觀點中沒有的東西,就是在虛構,偏離了主流科幻的正統。這樣一來,主流科幻小說作者群體就顯得很古板了,他們的認知,永遠離不開當前人類科技發展的極限,絲毫不敢對未知的東西,進行大膽的想像。而想像,哪怕是出錯的偏向的想像,都能夠提供人們發展未來科技,研討未知問題的靈感。主流科幻小說界,發展多年,和從前的經院哲學越來越像了,絲毫不敢超越主流科學觀點的界限。而網路科幻小說則有另一個問題,它們的膽子很大,想像力非常給力,作者常常缺乏科學思維,在作品中缺乏科學的思維方法,邏輯思維,實證等。此外,網路科幻小說還有嚴重的模式化,套路化,同質化的問題,作者常常一頭熱地創作幾百萬字的作品,很用功,很拚命,卻缺乏對一些東西的深入思考和總結。哪怕是創作網路科幻小說的套路,都很少有人開宗立派,而只是跟在幾個流行的套路,無限流,逃婚流,升級打怪等。網路科幻小說的膽量,想像力等,都足夠給力了,缺的是科學精神,足夠的科學精神,使得你的作品更像正統科幻小說,並且確實能夠啟發人們在現實中做某些事的思路。而缺乏科學精神的網路科幻小說,除了爽,打,其他方面看起來就會有些不足了。然而網路科幻小說是新事物,我也在創作新的網路科幻小說。我們可以有足夠理由相信,隨著越來越給力的作者的出現,隨著現今這些作者的進步和提高,未來的網路科幻小說,不會輸給流行的主流科幻小說,甚至會將它們遠遠地甩在身後,大踏步地超越它們。主流科幻小說要想不被超越,要改掉一些思維僵化,死抱主流的流行的科學觀點的毛病。《吞噬星空》和《星球大戰》都不是科幻,這是原作這說過的。《吞噬星空》被歸入科幻完全是起點的鍋。《星球大戰》被很多人當作科幻是因為對科幻的理解不正確。科幻的特徵是科幻理論而不是科幻元素,科幻理論必須是基於科學的合理想像,科幻作品必須有一個或多個科幻理論,整個故事是圍繞你的科幻理論展開的。比如《三體》的宇宙社會學理論和維度理論科。科幻理論是科幻作品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有了故事核心的科幻理論還需要作品其它部分也能基於科學、合理自洽。科幻元素是對高科技生活場景和物品的浪漫想像,比如宇宙飛船、人工智慧、vr技術、空氣投影、智能家居之類的,科幻元素可以讓作品表現更加立體、豐滿,但是它是科幻作品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科幻作品不一定需要科幻元素,充滿科幻元素的作品也不一定是科幻。比如《星球大戰》,通篇充斥著各種科幻元素,但是它沒有核心的科幻理論,故事的重要設定是「原力」,你把原力換成魔法、金丹之類的完全不影響星球大戰的故事。所以《星球大戰》是一個發生在高科技背景下的奇幻作品。至於把起點科幻稱為科幻的那些人,他們和把日本動畫稱為動漫的人是一樣的,只是想把一個已有的、有明確定義的辭彙套用在另一個東西身上。
同最高票答案所說的那樣,起點裡所謂的科幻,其實只是披著科幻外衣的玄幻罷了。嗯,推薦一本看著不那麼討厭的披著科幻外衣的玄幻《星空王座》。
微人類紀元
可惜太監了我看的唯一一本算是科幻的起點文。其他的,實際上我個人看來,起點大部分,都是一種故事換個說法。金丹,大魔法師,武神,高級機械師,沒任何區別。。。所以別開玩笑了,起點幾乎沒有科幻,玄幻,仙俠,只有起點文。區別就是前者並不是科幻
看過一部網路小說《冒死記錄中國神秘事件》,一開始就是絮絮叨叨的標準網文,主角怎麼被政府組織腦控迫害,怎麼女朋友被抓,結果寫著寫著引出了背後的「深井」「神山」啥的組織,而且幾個分篇的主角既不是一個人又是同一個人,構思巧妙,作為一部軟科幻小說還真不錯,很有拍成科幻大片的潛質。
在很多答案中,區分軟硬或是糾結於科幻的定義,以此來去審視評定小說,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
如果定義是你歸納,那麼你不完全歸納出的不嚴格的定義很可能是有紕漏的。如果某種定義被人們取得共識,認定為絕對正確的,那麼它只會是今後科幻創造的一種枷鎖,而沒有更多的價值。某些或暖或冷的愛情小說,它們也叫做推理小說。打開《海伯利安》,我發現好多名詞也沒什麼科學根據啊,這個十字形的牧師去尋找蠢笨蠢笨的野人的故事,是個血腥版的世外挑源嘛。故事換成古代背景奇幻背景,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所以這不是一個真正的科幻小說,我不要讀它。起點上的某些科幻小說,相比於傳統的經典的科幻小說,不那麼科幻的原因不是因為它只披了層科幻的皮,而是這層皮不新鮮,很陳舊。
人的想像力終究是有限的,驚艷的構思總是越用越難想出下一個的。武俠小說從韋小寶寫到新武俠,然後聲音就不大了。科幻的皮雖然多,可再經典的橋段給你反覆用上幾十年,那也新奇不起來。
時間旅行祖父悖論梗經典吧,缸中之腦梗經典吧,但見得多了,只用它們的科幻小說,已經算不上新奇了。最先被用爛的梗,一定是最容易使用用的最多的梗。
而這些用的多很好用用到爛的梗,它們的可延展性通常是比較強的。
有的梗,可以作為一層皮隨便披。有的梗,存在感太高。
宇宙飛船可以隨便飛,機器人機甲可以隨便打,飛著飛著打著打著整不動了,還可以換地圖繼續飛繼續打。但時間旅行祖父悖論不能隨便穿啊。《前目的地》才穿了幾次,雖然故事有些沉悶但梗已經玩飛起來了。但要寫個三百萬字的起點小說,如果為了字數穿來穿去穿個幾十次,這我無話可說,您和您的讀者都是神。如果你只是正常穿,用超多的字數展現時空悖論的發展與矛盾,同時展現主角英姿雄發,這麼複雜的構思一定是科幻的真愛,那為何還要為了字數而字數寫成標準連載網文呢?
所以,因為起點網文連載更新機制,對於絕大多數作者而言,想寫起點科幻小說就只能用最爛的科幻梗,披最普通的科幻皮,寫不倫不類的科幻小說。
或者說,能在網文界火起來的科幻小說,只能是披著科幻皮的網文小說。網路科幻也有閃耀著天才光輝的作品。
有本老網路科幻小說叫做《冒牌大英雄》。
陪伴了我年少的時光。
今年玩《群星》,擺下了陸成澤長陣,吃掉了躍遷而來立足未穩的敵軍艦隊。
熱淚盈眶。看書就看吧,還BB,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對於看書的我們來說,有區別嗎?網文看的是爽,科幻看的是知識,可能實現的猜想。看書的人不一樣,所以產生的觀點也不一樣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