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小男孩》?
電影《Little boy》,反戰電影,視角不同,很感人。
是的,我相信我能做到
——評電影《小男孩》二戰期間,美國加利福尼亞有一個海濱小鎮奧黑爾,當時還只是一個昏昏欲睡的小漁村,主街區的街尾有一座小山丘,八歲的主人公佩珀·巴斯比和他的父母哥哥生活在這裡。他是鎮里最最普通的小男孩,毫不起眼的小不點兒,他個子小小的,
長得醜醜的,腦瓜也不比任何其他孩子聰明,甚至看起來更弱小一些,他是大孩子們嘲笑和欺負的對象。簡單說,他一點也不像個童話故事的主人公。不起眼的小鎮里一個不起眼的小男孩,這似乎是一個好故事的模式,這個各方面都稀鬆平常的小傢伙,按常理來說,他命中注定應該有一個平淡無奇的人生,然而事實上他的人生是那麼的不平凡,這都歸因於他的人生里遇到了四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他的父親,對小男孩佩珀來講,父親詹姆斯·巴斯比先生帶給他的是勇氣,這是一個男孩成長過程中最必要的品質之一。父親從小就對佩珀進行英雄主義教育,訓練他成為一個勇敢的人,魔術師本·鷹的經典台詞「你相信你能做到嗎?」成了父子倆的座右銘,「是的,我相信我能做到」這句話也成了本片的靈魂。父子倆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裡扮演著英雄人物,父親以這種方式塑造著小男孩的人格。珍珠港事件之後,奧黑爾的居民也捲入了戰爭,根據每家必出一名戰士的規則,長子倫敦沒有通過體檢,巴斯比先生不得不到菲律賓的叢林里去打擊日寇。父親只能給他這麼多愛了,佩珀需要的另外的品質他不再能承擔,因此退居次要的位置,下一種品質的訓練需要另外一位教練員,於是第二位導師出現,魔術師本·鷹帶給小男孩的是想像力——敢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在本·鷹的真人秀中,全場觀眾中最不起眼的佩珀被選中做他的演出助手,而且將由佩珀表演隔空移物的絕技,孩子們都哈哈大笑,這樣的奇蹟和這個沒出息的小男孩是扯不上關係的。佩珀自己也很清楚:「他們會笑話我的。」本·鷹:「如果你移動了瓶子,他們就不會笑話你了,照我說的做就好了。」其實佩珀只是魔術師的活道具而已,真正表演的仍然是魔術師本人。桌子的一端放著一個空汽水瓶。魔術師授意佩珀:「抬起你的雙手,指著那個瓶子。」壞小子弗雷迪在台下起鬨,其他孩子在嘲笑。本·鷹教佩珀集中精力:「別管外界,別管外界。專註。」本·鷹:「你相信你能做到嗎?搭檔,你相信你能做到嗎?」這是本·鷹的經典台詞,也是巴斯比父子的座右銘,想起爸爸,佩珀拉開架勢,充滿信心和力量。
本·鷹:「你相信你能移動它嗎,是或不是?」佩珀:「是的,我相信我能移動這個瓶子。」高呼三遍,信心滿滿。奇蹟出現了,瓶子從桌子的另一端滑向自己這邊,全場掌聲雷動,胖小子嫉妒得要死。每個理性的觀眾都明白,這個奇蹟是魔術師的手法,但是導演卻賦予了不同尋常的意義——這是佩珀的信念創造的神跡。接下來年輕神父克里斯潘的講道成了佩珀創造神跡的註腳:「那是摩西分開紅海時懷有的信念,也是大衛用小石頭打敗巨人歌利亞時所懷有的信念-----如果我們懷有芥菜籽大小的信念,我們就能移動大山。如果我們能移動大山,那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了,甚至是結束戰爭,讓我們所愛的人回來。」佩珀從中獲得了極大的激勵,因為他此時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爸爸從戰場回來。所謂「芥菜籽大小的信念」只是個形象化的譬喻,誰知小男孩理解機械,真的去超市看芥菜籽,遇到了日本商人橋本。珍珠港事件後,忠於美國的日僑才有行動自由。因父親被俘而對日本鬼子懷著刻骨仇恨的倫敦兄弟挑釁不成,晚上去襲擊橋本家,倫敦因此被警察拘留,佩珀被罰用拉丁語念五遍:「萬福瑪利亞和我們的天父」,克里斯潘神父想趁機教導佩珀卻不得其法,於是第三位導師出現了,奧利弗神父帶給佩珀的是信仰,或者把信仰簡化為信念。他讓佩珀展示如何移動瓶子,佩珀面紅耳赤使出吃奶的力氣也不能移動分毫,但是他的執著驅使奧利弗神父移動了瓶子,佩珀還理解不了所發生的事,奧利弗神父告訴他,這是信念的力量。佩珀拿出一粒芥菜籽:「這也是我移動大山所需要的力量嗎?」 奧利弗神父:「理論上來說,是的。但這取決於祂(上帝),祂才是移動者。」佩珀:「我怎麼才能獲得更大的信念?」奧利弗神父拿出一份流傳已久的古老清單:「只要按清單上的要求去做,你的信念就會變得無比強大。」於是這份清單成了佩珀的任務:1、給飢餓者食物。
2、讓無家可歸者住宿。3、探望入獄者。4、給赤裸(衣不蔽體)者衣服。5、看望生病者。6、埋葬死者。7、(另加)和橋本做朋友。這七個任務將把佩珀塑造成善良、寬容、悲憫、心胸寬廣、樂於助人、富有同情心,善於和人交往,等等,總之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有了這些正直品質,人的信念會變得無比強大。和橋本交朋友?佩珀覺得神父瘋了,奧利弗神父說:「你的信念將不會起作用,就算只是最微小的憎恨都不行。」基督教教導人類:要愛你的鄰人。而小男孩的這個鄰人本是敵國苗裔,佩珀能做到愛他如親人嗎?這是對他的考驗,這個問題似乎對我們中國人也有很大的啟發。因為橋本雖然是日裔,但他並不是軍國主義者,事實上他是善良平和的美國人,即便他是日本國籍,我們應該仇恨的是日本軍國主義還是日本這個種族呢?
小男孩可不懂這些大道理,在他看來日本人就是壞人,就是他的仇人,但是為了能讓爸爸回來,佩珀接受了任務。橋本是佩珀的第四位導師——朋友,真正的朋友無關種族和政治立場。每個男孩成長過程中都需要至少一個真正的朋友,而好朋友會在關鍵時刻給你幫助,但是一直仇恨日本鬼子的佩珀怎麼才能和他成為朋友呢?第一次向橋本道歉,因不誠懇而被拒絕;第二次帶了蘇打水做禮物,又被拒絕,蘇打水被丟進垃圾桶,因為他叫橋本「日本鬼子」;第三次因為神父通融才被橋本接納。小男孩學會了禮貌地和人交往,這意味著教養。在橋本指導下,佩珀探視了獄中的哥哥,探望了住院的病人,獨耳的流浪漢「茶杯」被帶到家睡在倫敦的床上,並送了一套睡衣,佩珀學會織毛衣,送給將要出生的小寶寶。清單上的任務完成大半,佩珀發現橋本「搞不好他其實並沒有那麼壞」。除了作為朋友,橋本還承擔了磨鍊佩珀意志的任務。胖小子搶走清單,橋本鼓勵他自己奪回來。牙籤兒胳膊蟋蟀腿兒的小傢伙怎麼會是胖小子的對手呢?橋本給他講了一個傳奇武士久米正雄的故事。久米正雄身材矮小,但是他四兩撥千斤,以巧勝拙,戰勝了無人能敵的蒙古第一勇士脫脫不花。「只要你有足夠的意志力,直面恐懼,實施行動的意志力,你的身高,不再是從頭頂到地面的距離,而是從頭頂到天上的距離,這樣你就是鎮里最高的男孩子了。」信念和意志力可以讓你成為巨人,成為真正的男子漢。佩珀單挑胖小子,他用手提包砸倒了胖小子,儼然久米正雄附體。小男孩初露崢嶸。因為和日本鬼子走的太近,倫敦警告弟弟:「聽著,想為父親做點什麼的話,就別和這雜種(橋本)混在一起。」佩珀:「我要是能做到呢?我要是能把爸爸弄回來呢?」
倫敦:「你怎麼能把爸爸弄回來,你個傻蛋?」佩珀:「就—就像,芥菜生籽一樣,可以『愚公移山』哪!」倫敦逼佩珀移山,以此來羞辱他。佩珀真的對著小山拉開了架勢,孩子們在嘲笑,大人們觀望。上帝垂憐,這時候居然突發地震,山果然移動了。小男孩一夜之間成了名人,女人們都在傳頌著奇蹟,男人們似乎較為理性,他們知道只是碰巧地震。但是神父相信這不僅僅是碰巧,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佩珀每天對著爸爸的照片發功,但是爸爸還是沒回來。收到一封白宮來信:我們的戰士要想回家,戰爭必須結束。佩珀要用移山大法對準日本,橋本告訴他山被移動的真相,但是佩珀不願放棄,每天在海邊對著日本方向發功,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引起全鎮關注。終有一天,他的努力結束了戰爭。人類最強大的力量已被釋放,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每個人都說:孩子你做到了!佩珀欣喜若狂地叫著「我做到了,我爸爸要回來了!」
但是爸爸還是沒回來,原子彈對美國俘虜沒有好處。父親犧牲的消息傳來,佩珀完成了最後一項任務: 埋葬死者。憑著對父親的一腔熱愛,憑著芥菜籽一樣的信念,佩珀完成了清單,他的愛,他的信念當然不會白費,劇情反轉,上校親自傳達消息:父親沒有死,只是被搞錯了。這次連倫敦都相信弟弟做到了,這是信念產生的奇蹟,劫後餘生的巴斯比先生終於和家人團圓。「如果我們懷有芥菜籽大小的信念,我們就能移動大山。如果我們能移動大山,那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了。」小男孩懷有芥菜籽一樣的信念,他自己就是一粒小小的芥菜籽(他離開教堂時,神父手拿一粒芥菜籽正映著佩珀的背影,芥菜籽就成了小男孩的意象),因為對這小小的信念的堅持,他終於打動了掌管命運的上帝,或者換個說法,他因為堅持自己的信念而成為了命運的主人,他用愛和信念改變了人生。這部電影里似乎存在太多的巧合,其實這些巧合都是導演的精心設計,都是為表達主題服務的。讓我們來重新理一理這個故事的脈絡。父親教會佩珀的是勇氣,他的關鍵台詞是「是的,我相信我能做到」;魔術師本·鷹教會他的是想像力——敢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他的關鍵台詞是「別管外界,別管外界,專註」;奧利弗神父教會他的是信仰,信念才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他的關鍵台詞是「這取決於祂(上帝),祂才是移動者」;橋本教會他的是意志,他的關鍵台詞是「只要你有足夠的意志力,直面恐懼,實施行動的意志力,你的身高,不再是從頭頂到地面的距離,而是從頭頂到天上的距離,這樣你就是鎮里最高的男孩子了。」四位導師承擔的教導任務雖然各有不同,但是他們共同之處是:給小男孩以信念! 不管你多麼貌不驚人,不管你多麼智力平凡,只要你有信仰的引導,只要你充滿勇氣,只要你敢於打破常規,只要你有足夠的意志力,只要你有必勝的信心,你都能成長為真正的男子漢,你都會擁有原子彈一樣震動全世界的能量。這部電影似乎透露著濃重的美國式沙文主義傾向,因為它居然把原子彈轟炸日本當作主旋律,但是我覺得導演真正的用意是把原子彈當作一種意象,當作巨大能量的象徵。需要警惕的是,自由世界的美國並不是遍地好人。「山姆大叔」向來都是美國的象徵,這部電影里的山姆大叔卻是一個壞蛋,他因為兒子犧牲而遷怒於無辜的橋本,他煽動種族主義仇恨,公然欺侮橋本,限他一周滾蛋。因為橋本沒有服從他們按期搬走,居然膽敢留下來,山姆大叔帶倫敦砸了他家,差點把他殺了。他引誘單純的青年走上歧途,走向罪惡的深淵。Fox醫生,像他的名字一樣,這是只狡猾的狐狸,他神通廣大,社會機構的各個關節似乎都有他的身影。這個紳士外表的惡棍似乎算準了巴斯比先生將有去無回,因為他自己是個鰥夫,他老早就打起了巴斯比太太的主意,好在巴斯比太太貞潔而又智慧,他才沒有機會得逞。
他高大的胖兒子弗雷迪給佩珀起外號「侏儒」,正是他以大欺小,每天帶著一群壞小子專干欺負小佩珀的能事,佩珀看到他的照片都會膽戰心驚。巴斯比先生被俘時有一組平行蒙太奇:父親在戰爭中,佩珀在戰爭中,父親被日本鬼子捉住,佩珀被以弗雷迪為首的一群壞孩子欺負,爺兒倆總是處於同樣的處境——都成了俘虜。平行發展的鏡頭意味著類比,這群欺負人的孩子就像戰爭中的日本鬼子一樣罪惡。導演以這組鏡頭表達他對弗雷迪這個壞小子的厭惡。山姆、Fox醫生、弗雷迪,三代惡棍,代表社會各個階層和年齡段的壞蛋,他們是壞美國人的代表,他們是美國精神的破壞者。倫敦因為扁平足而不能如願從軍殺敵報國,只能像個懦夫似的在修車鋪里實現年輕人的「英雄夢」,在乏味的工作中發泄不滿,再加上憂心被俘的父親,他因此心懷怨憤面目猙獰,但他只是年輕幼稚,性情偏激,本質上和這些惡棍不同,雖然險些追隨他們誤入歧途,但在關鍵時刻認清了山姆大叔的本質,勇敢地和他劃清了界限。擺脫了山姆大叔,倫敦褪掉滿臉戾氣,變成陽光少年。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為弗雷迪的茁壯成長,美國惡棍也將會長久存在。而巴斯比先生、本·鷹、奧利弗神父、橋本們才是美國精神的體現者,他們是美國的脊樑!由他們代表的信仰、勇氣、想像力和意志力等品質塑造的小男孩,必將成長為擁有巨大能量的「小男孩」!橋本是移民的代表,是可以美國化的敵對民族的代表,佩珀和橋本關係的由遠及近,由疏而親,既是兩個人友情的發展,也象徵著日美兩個民族的和解,這也是美國對其他民族的吸納。所以,這部電影講的不僅僅是巴斯比一家在戰爭中的悲歡離合,它更隱喻著美國的未來,這是美國精神的縮影,這是美國人的教育觀,這是一個美國夢,而小男孩佩珀就象徵著美國的未來。整部電影是四位導師為佩珀開設的課程,而佩珀以滿分完成了答卷:用信念改變了人生。情節上是喚回了父親,一家團圓。把原子彈當作一個意象看待,這部電影超越了美國主旋律,更有了全人類的意義,這部電影也從家庭主題,美國主題,上升為人類主題。四位導師是佩珀的導師,是美國的導師,也是全人類的導師。對於年輕的電影觀眾來講,只要你真正讀懂了導演的用心,只要你擁有信仰(不局限於宗教),只要你充滿勇氣,只要你敢於打破常規,只要你有足夠的意志力,只要你有必勝的信心,你都能成長為擁有巨大能量的男子漢,不管你是美國的小男孩,還是中國的小男孩,或者任何其他國家的小男孩,四位導師的關鍵台詞就是你的台詞。來吧,讓我們緊握芥菜籽,高呼三聲:「是的,我相信我能做到」。剛看完:又看哭了,最近這淚水是泛濫了,這樣下去如何是好啊!還是那場戰爭,它是殘酷的,殘酷是因為沒有輸或者贏,只有生或者死。就像羅素說的,它不會決定誰是正確的,只會決定誰是活下來的。不過它這樣殘酷又是對的,因為不然總有人會喜歡它。或許我們可以說大後方安全的美國本土可以從容的來講這個故事,也可以說這個純真的小男孩沒有看到過子彈從眼前穿過並射進親人的身體。但我願意相信這個故事,就像我會依舊相信童話一樣。如果對這樣美好的事物都失去了存在的認同,那才是真的要完了。柏拉圖也說「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劇,是成人害怕光明。」所以我覺得自己寧願年輕,寧願熱淚盈眶,寧願相信即便那樣,小男孩依舊會選擇完成他的那個清單。存在過的痛苦會讓自己崩潰,但不應該由此蒙蔽雙眼,應該時刻感知著手中握著的小小的芥菜籽。另外,電影名字和這個小孩名字都不是巧合,是「小男孩」終結了這場戰爭。(2015年美國電影《小男孩》)
《小男孩》是又一部講述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的深入人心的電影。一個8歲的小男孩由於發育或身體原因卻只有4歲孩子的身高,除了父親以外身邊沒有朋友,可這位美國父親最終卻因為要替自己的大兒子「London」(這特殊的名字背後似乎有導演刻意表現出的意味深長的關係)去參戰,卻在戰爭的過程中給家裡帶來了不好的消息,這位小男孩從一位牧師的手中收到一份任務表:除了去監獄探望一個人、去給一個無家可歸的人提供住宿、去請一位朋友吃飯等之外還有牧師刻意加上的一條去和那位同村的日本人成為朋友。。。。
影片通過對小男孩在牧師所打造的童話下始終保持著自己能救出爸爸的信念,同時也代表著全世界人民始終堅信能夠打敗法西斯的決心,影片結尾為小男孩的爸爸安置葬禮是整個影片最讓人傷感的地方,同時也代表著戰爭時期全世界在黎明前所度過的最黑暗的時刻。可最終的結局是美好的,小男孩靠著信念「移動」了山脈,同時以那顆載入全人類史冊的「小男孩」原子彈炸在了日本上空,讓人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當然,我們一直期望的更美好的結局:戰爭勝利,小男孩的爸爸死裡逃生最終圓滿。
影片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批判了美國平民對日本平民的偏見與狹隘認知,就沖這一點,中國的抗日神劇與本片的差距可見一斑。說到這裡,我不得不吐槽中國抗日神劇,不僅僅那褲襠藏雷,手撕鬼子的離譜情節,還因為它所引領的思想本身就存在極大的缺陷:外國抗戰劇,無論結果輸贏,都讓人看到了戰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地獄般的可怕,而中國的抗戰劇總是能獲得最終勝利,並且永遠打不夠的樣子「來啊,你們他媽都來啊,老子還沒打夠呢!」
以小孩視角切入戰爭,《小男孩》不是第一部,代表性的要屬反應911事件的《非常響 特別近》,但《小男孩》每個角色總能和當時戰爭時期的人們的精神相聯繫:小男孩的信念、父親的樂觀、牧師和日本人的善良、小男孩母親的忠貞……這一切都使得影片仍然能給人帶來無盡的心意與感動。
到最後小男孩依然沒有長高個子,但是我們也不必為此感到遺憾或悲傷,導演也許是在從另一個角度寄託著永遠和平的願望:我們不希望那顆毀滅一座城市人類的「小男孩」再次長大,我們不希望那給無數人類帶來災難的戰爭硝煙再次籠罩。
戰爭沒有勝利,只有無法挽回的悲傷和失去。
上一次讓我流淚的電影是《美麗人生》,《小男孩》這部並不十分煽情的電影卻兩次賺取了我的眼淚,像童話一樣感人至深,平靜祥和的講述一個信念,、和平與愛的故事,就讓我們相信吧,不論現在多麼灰暗,美好的事情總會發生!
還在上學的時候,以前一提到「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就有一種大快人心的感覺,但是我成年了,卻沒有這種感受了,更多的感受是廣島長崎的老百姓們。
我是天津人,我們也正在感受爆炸之後的痛苦。下午看了,中間被感動哭好幾次。
在主題上這是一部充滿溫情的反戰電影。影片的背景是二戰,前幾天也看過同主題背景的電影《血戰鋼鋸嶺》,相比之下,這部電影基本沒有直接描寫戰場,而是在講述一個8歲侏儒小男孩採為了讓父親平安歸來而嘗試的各種事情,這一件件事情也是是打動人心之處。小男孩和日本人橋本的關係改變,即由敵人轉為朋友也在傳遞一種思想:國家之間的戰爭最終傷害的還是無辜的老百姓。故事地點是一個海邊的小鎮,畫面清新美麗,小男孩的穿著打扮也好喜歡。
由於跟著奶奶長大的,我小學初中的時候每周跟著奶奶去上主日學,還參加夏令營之類的。但是高中以後就很少去了,而且聖經目前也沒有看完,有點慚愧哦(捂臉),不過看這部電影讓我對自己的信仰有了進一步理解。就像牧師給小男孩列的清單一樣,我的信仰是教導我做一個有愛心、寬容、仁慈的人,讓我對生活充滿美好的信念,尤其是身處逆境的時候,信仰更是一種精神寄託。
還有,終於知道那顆原子彈為什麼叫小男孩了 O(∩_∩)O哈哈~
值得一看~·
畫面美好的像印象派的油畫,劇情是美國人的童話。
畫面滿分啊!還能讓我這麼感動的只有海上鋼琴師了。個人還是覺得如果結局就停在父親的墓碑上或是加些戰爭結束小男孩沒能帶回父親的低落和旁白的釋然,或許也很好吧。雞湯屬性也許弱了,但這才是戰爭吧。。。不過原版也是很美啊!
誰說童話都是騙人的,畢竟溫暖了我們。。
一篇只屬於美國人的寓言
最感動的台詞:do you believe you can do this?
Yes ,I believe I can do it!
從He is not my friend 到He is my friend
不知為何,會聯想起《秘密》這本書,只要你的意志力足夠強大,就會實現你所想的,雖然並不完全贊同這句話,但是當你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的時候,或許這也是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吧。
這碗雞湯 幹了!情節9分 畫面8分淚點低的我 哭了好幾赤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遇見你之前》?
※如何評價電影《最美的時候遇見你》?
※看好張靜初於《三體》中出演葉文潔嗎?
※在《放牛班的春天》最後片尾部分,馬修決定帶派皮諾走的時候,為什麼旁白要補充說「那天剛好是星期六」?
※《加勒比海盜》中黑珍珠號為什麼是加勒比海上最快的船?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