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殘疾人 親屬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孩子現在還小 還沒有到上幼兒園的年紀

算是未雨綢繆把

看見孩子現在的可愛模樣 非常希望他成長為一個健康的人

目前擔心的是 以後他會不會因為父母是殘疾人而產生一系列的 如自卑 嫌棄自己的父母 或是被同學嘲笑等問題

如果出現了問題 親屬該怎樣解決? 如何引導孩子健康的成長?

希望有經驗的人可以交流一下

P.S:我是孩子的舅舅


OK,我就是很好的例子!我父母聾啞殘疾,我從小家裡所有的親戚表現出來的就是對父母的身體殘缺的正視,沒人會表現出過度的同情,更不會有厭惡!他們會把我父母聽不見不會說的事實直接告訴我,並且說這並沒什麼不對的,他們很辛苦也很偉大,他們不能選擇我們也不能選擇,那麼就接受他們,尊重他們,就算是別人說什麼不好的話,那是那些人的素養問題,我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我覺得我家庭我父母的殘疾對我從小到大利大於弊的,大學裡競選直白的說出了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反而讓我當上了學生幹部!老師也願意交給我任務,因為覺得我自信,有能力!這些從兩三歲起就無意的告訴她,讓他從懂事起就知道父母的殘疾沒有什麼的,這樣子就算是大一點上學了被少數人欺負,只要好好引導,她的心理健康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還有,一定要一直做好父母的角色,吃飯睡覺玩耍能在一起一定要在一起,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放棄了父母的角色,從教育到生活起居從未出現過,所以,我尊重他們,但是我心裡對他們感情很少,我和我的父母都希望人生能再來一次,彼此一定要生活在一起。

不知道你們親人是屬於什麼殘疾,反正家中與孩子最親近的親人不要帶有有色眼鏡來看待她的父母和其他弱勢群體,並且以好榜樣的形象出現,孩子是不會有問題的

給孩子樹立好的思想,拿我奶奶做的事情為例子,我家後面有一個智力缺陷的叔叔(沒有暴力傾向)。天天坐在衚衕口,我有段時間出現了歧視他的苗頭,於是我奶奶給了我一個任務,買半斤香蕉,親手送給他吃!當時我家窮的都吃不起肉了!我不知道當時怎麼做到了,只記得奶奶拿這件事情誇獎我很久,並且當時就進行了物質獎勵。而且很給力的是那位叔叔每次見到我都笑,我奶奶告訴我那是因為他也懂得善良是什麼。。。

所以總而言之,以身作則,小事做起,心理暗示,正確思想的灌輸,還有不要過分同情!很重要,父母自己本身不要自卑很重要!不要在孩子面前以嘆息等不良情緒提及父母的殘疾!更不要避而不談!

以上是我家族對我們家庭所做的!希望能給您一些啟示


說沒有一點自卑是假的。不然好像我也不會閑來無事搜這個問題看看大家的看法…

但是好像大家都不太能看到我內心的一些自卑(不過是個人都會有點心理問題,對吧。)也許我家對我的方式還是可以分享一下?

從小該學的鋼琴芭蕾一樣也沒差過。學習這些該嚴格要求就要嚴格要求。(尤其是父母無法做到一般父母該做的那些陪伴和輔導的時候,外公外婆or爺爺奶奶都是很好的人選。)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這方面心理壓力來襲的時候,鋼琴陪伴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學校學習方面同上。基本上我從小到大的班主任都知道我家的特殊情況,長輩跟老師之間的溝通很重要,很幸運我的老師都會給我恰到好處的關懷。

小學時候確實因為這件事跟其他小朋友不愉快過,有些久了,我都有些忘了事情是怎麼解決的,記得老師有出面,跟我們分別談話。(當時小學二年級吧)。如果小孩有倔強,有嘴硬都請看到內心的無奈,不用表現出特別心疼,只需要恰當的方式告訴小孩,背後依然有靠山。不用因此比別人低一等。

後來上中學,除去交心的好朋友。很少有人知道我家的特殊情況。基本上別人沒問也沒必要說。

我父母都是聾啞人,家裡長輩對他們的要求是生活自立就行。基本上我的教育問題都是外公外婆和舅舅負責的。我從來都不否認我生長在十分愉快的家庭氛圍里(即使生活的雞毛蒜皮也沒少過)

當然這對其他家人是非常大的責任,因為小孩的教育不是說一天兩天的關愛就行了。一定是長期的,像親生父母一樣的「撫養」,而不是像其他親戚,叔叔阿姨那樣偶爾給個玩具就行。

所以長輩的心理建設也很重要。非常重要。

最後祝好,自信和坦誠是小孩能坦然面對這個人生缺憾的必備。

我也仍舊在修行中...

再次祝好。


嗨 離提問的時間過去好久了

祝寶寶一定要快快樂樂長大

這是我第一次把自己的事情說出來

我家庭普通 媽媽有小兒麻痹症 小時候不懂

記得和媽媽一起去洗澡還問媽媽為什麼一條腿那麼細還有那麼些疤 沒心沒肺

爸爸這邊的親戚都非常自私並且瞧不起媽媽

媽媽那邊的親戚又離得很遠沒和他們接觸過

媽媽第一次流產是因為奶奶讓她去幹活跌倒了

後來有了我,重男輕女的爺爺奶奶也沒怎麼關心過我

爸爸是那種典型的傳統父親,從未誇過我,為了掙錢也很少陪我,非常缺乏安全感

來自奶奶姑姑的推拉,嘲諷

讓媽媽有次受不了想要用刀片自殺,被我攔下

是我記得的童年。

從沒有主動告訴過別人媽媽的事情,只有發小和幾個好朋友知道。初中的一個「好朋友」吧,在知道了這個之後選擇遠離我。我很高興有那些留下來的朋友。害怕去浴室洗澡,害怕家長會,害怕別人盯在媽媽腿上的目光。

後來還算爭氣考上某211,刻意來到離家很遠的北方以為可以重新開始,只是那種「自卑感」從未消失,轉化成其他的表現,不願意社交也就變成所謂的高冷,有男朋友但恐懼親密關係,對傷害過我的人無法原諒,媽媽的事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我的障礙。

但是,無論怎樣的成長環境,都感激爸爸媽媽的培養,學習樂器了解古典音樂,有外教的夏令營,喜歡拍照就給我買相機,也非常感激那些幫助過我家和我的人,感激可以有深夜抱頭痛哭的朋友。

有時候想想自己,好像比別人多了一層束縛

但我自己也正在努力地提升自己給自己安全感,努力地把自己從自卑感里拉出來多多參加集體活動,一定要努力努力地變強大至少可以庇護父母周全,保他們晚年幸福,我不後悔生在這樣的家庭里

謝謝這個可以讓我傾訴的地方

祝好


很簡單的,做親戚的多走動,多關心,逢年過節聚一聚,有什麼難處一起想想辦法。我外婆,舅舅家和阿姨家就是這麼做的。

其實,題主擔心的殘疾家庭長大的小孩嫌棄父母的問題,我也有過思考。解決的方法就是充分的教育和及時的引導。

首先,父母雙方要努力生活、工作,贏得孩子的尊重,這是基礎。

其次,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平等、博愛的價值觀。這就要求父母對孩子要平等、體諒,但這並不意味著縱容。孩子的失落、悲傷和憤恨的情緒,往往都是在學校和同齡人的接觸、比較中產生的,做父母的要及時干預引導。

最後,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活動,應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推薦閱讀:

把五歲以下的孩子送去學興趣班真的好嗎?
七歲男孩學散打還是跆拳道?
請問孩子的舞感怎麼培養?有天生沒有舞感或舞感差的孩子嗎?
五歲的外甥故意用鞋子踩在我白色羽絨服上面,留下了污跡。我很難過,是我太小心眼了嗎?
如何對付野原新之助這樣的小朋友?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 | 身障人士殘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