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劉備從未提防過關羽嗎?

如題,關羽威震華夏,手握重兵,身處荊州兵家必爭之地。劉備雖然和關羽結為異姓兄弟(還未去三國志考證),但這麼一個天下梟雄,真的能夠把這麼大權利,甚至身家性命交出去而無所防備么?即使關羽證明過自己的忠誠。@劉軒鴻


我反對 @Patchouli Exarch 的一些觀點。

一:劉備是借孫權之手除掉關羽。

我認為絕非如此。

為了害死關羽,把半個荊州都賠上,兩年後再為了這半個荊州和孫權干一仗。這種虧血本的買賣從古至今都沒有哪個政治家會做。劉備如果會做出這種傻事,那他不過也就是袁譚劉琮之流罷了,哪有能夠南面稱孤的本領?

二:關羽很傻,辱罵使者,得罪了孫權,導致聯盟破裂、孫權發兵。

我認為關羽絕對不傻,孫權當然也不會在乎使者被罵。。。

歷史上孫權向關羽求親,關羽拒絕,在三國志的記載是:

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這件事我向來覺得非常蹊蹺,知乎上應當也有分析。孫權作為江東之主,雖然年齡差著一輩,但地位和劉備其實是相當(甚至在一段時間裡,劉備還要靠他庇護),兩人平起平坐。但是他這裡居然遣使,要和關羽當兒女親家。。。

需要注意,關羽和劉備可是「義為君臣、恩猶父子」啊,孫權越過劉備,要和鎮守荊州的方面軍最高司令官關羽結親,安得是什麼心?明白人一看就知道這完全是挑撥離間嘛!!!關羽敢答應么?故意噁心關羽呢!誰許婚誰就是大傻逼!換了你你氣不氣!

如果關羽答應,或者,好好接待了東吳方面的使者,但婉拒婚事。劉備當然會在成都聽說到這件事,那劉備聽說了之後,會是什麼想法?要是孫權遣人去西川散布荊州某某人陰結江東的消息,劉備又是什麼想法?

所以關羽「罵辱其使」,根本就不是因為 @Patchouli Exarch 說的傻、或是莽撞,反而一定是經過了相當深層次的考慮。不難推測他是出於什麼目的:

1、一方面當然是擔心劉備因為這件事情而感到不舒服,必須擺明態度孫權那小子挑撥離間,被我識破了,我很生氣

2、另一方面,也真是對孫權的下三濫手段感到憤怒。

於是必須罵,罵了什麼話,三國志上沒有記載,@Patchouli Exarch 說的「虎女焉能嫁犬子」之語,我記得是出自《三國演義》吧。。。

那孫權是不是因為關羽辱罵了一個使者而發動偷襲盟友的戰役的呢?

也完全不是啊大兄弟!大皇帝這麼絕頂聰明的人物,怎麼會因為關羽罵了一個名字都不知道的使者就大怒然後撕破盟約?荊州對江東來說,是覬覦了十幾年的戰略重地,全有荊州,則長江一線、江東固若金湯,孫權在石頭城大可高枕無虞。不管占著長江上游拉屎的是劉表、黃祖,還是曹操、劉備、到最後的關羽,孫權都勢在必奪。就算關羽沒有辱罵使者,哪怕關羽跪求孫權不要偷襲盟友,孫權作為江東之主、一個高明的政治人物,他也絕不會放棄對荊州的攻略的。這和關羽的外交態度沒有關係。

(p.s. 借評論區 @柾木天地 的話補充一句:關羽對周圍同事的忠誠度,沒有根本的認識,實在缺乏警惕心。是他犯的一個大錯。)

當然,歸根結底,誰也沒料到東吳方面會毫無借口的猝然開釁,(你別告訴我孫權真是為了那個使者才打的荊州。。)這在歷史上都很少見。

最後回答問題。。

自始至終,劉備從來都沒有猜疑過關羽。最初,劉備收江南諸郡,便以關羽為襄陽太守,讓關羽駐守最重要的北面;劉備定益州,便讓關羽董督荊州事,把政權建立的基礎、以及一半隆中對都託付給了關羽。要是他提防關羽,束之高閣、疑而不用就是了,說白了,關羽出身低微,不過就是一介匹夫,能把劉備怎麼樣?何必委以如此重任?

關羽之死,我同意答主林柏墅的觀點,是由於劉備、關羽、諸葛亮等蜀漢政權的所有高層,都沒弄清孫權的政治手段、也錯估了孫權對荊州的決心,更於孫權的人品缺乏了解。


謝邀。

關羽犯不著二奔曹操惹天下笑。

既然連曹操都瞧不上,更沒必要投奔孫權。

劉備給關羽的好處,曹操、孫權給不了,就算暫時給,也不會太信任一個叛將還是要處處提防。所以關羽不可能跳槽。

劉備要提防關羽的話,只能是防止他獨立。

可是關羽要鬧獨立有幾個障礙:

1.名分,關羽最大的優勢正是他的道德力量,別人可以不仁,他不能不義。道德模範這種榮譽,架上去就下不來了。

2.家屬,除了長子關平(正史中是親生兒子)以外其他家人都在成都。

3.團隊,關羽向來驕於士大夫,他手下以及附近的高級幹部有:潘濬、關平、廖化、馬良、王甫、傅士仁、糜芳、劉封、孟達。除了關平,其他的幾位,有的是忠於劉備也忠於關羽、有的是忠於劉備不忠於關羽,還有的則只忠於自身的利益。

4.地緣政治,一旦獨立,荊州則要面臨來自孫劉曹三方的威脅,關羽能和幾家聯盟?他獨立的結果必然是其他三家在幹掉他之前不會再掐。

綜上,關羽背叛劉備既不合乎道義也不合乎利益。


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魏書》云:以羽領徐州。〕而身還小沛。

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

——出自三國志先主傳

括弧是裴松之注版本的內容

隨便挑了兩段三國志的描述,劉備對關羽的信任我覺得是沒什麼疑問的,關羽在劉備勢力下是比較特殊的存在,以至於獲得的比別人更多的權力,個人認為劉備只是認為關羽相比其他人更加具備這樣獨當一面的能力。

至於陰謀論,關羽在荊州一開始也不是鐵定的老大,不把荊州交給關羽也沒啥問題,畢竟是那麼大一塊地盤,真要不放心劉備會把這麼一塊心血交出去,我是不太相信的,況且荊州的布局本來也很符合諸葛亮的隆中對。

真要說什麼錯的話,劉備就是錯誤估算了孫吳勢力,不管是態度還是能力,都判斷有失了,丟完荊州還想打回來結果晚節不保,大概也能證明這一點


沒二爺大耳朵能混得那麼開?

再說二爺被老曹俘 被老曹寵 然後在建立了戰功的背景下毅然回到了大耳朵身邊 二爺是什麼人大耳朵睡了那麼久還不知道嗎?

大耳朵能把重兵交給二爺就已經說明了大耳朵對二爺的信任 大耳朵的識人用人自然也不用多說(插播大耳朵三國殺對白:惟賢惟德 能服於人)

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 而且還是人氣最高的tyboys(桃園男孩) 不要動不動就扯什麼陰謀論

馬刺的鄧肯會不會忌諱帕克搶了自己球隊老大的位置?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284546/answer/27318354關羽會篡權嗎?大神的回答


呵呵,你以為劉皇叔是渣權這樣的官二代出身,以殺自己大都督為人生樂趣?


斷臂求生聽過不少.斷腿求生者,萬中無一


這麼多兵總得有一個人管,荊州總得有一個人去守,為何就不能是關羽呢


為何提防他,難道關羽是反覆無常的小人?題主不能理解這句話,別人怎麼跟你解釋也是枉然,增加點人生閱歷吧!


真有意思 你都知道關羽是什麼人 劉備難道還能不知道么


劉備作為皇室後裔,是在沒任何家業地盤的時候就被袁紹曹操禮為上賓的豪傑,絕對不是甘心偏安一隅的平庸軍閥。皇叔事業頂峰也勉強才天下三分其一,聰明人不在事業的關鍵時刻剪除對自己有用的人,更何況關二爺曾經在曹氏集團上市前夕毅然拒絕了其高管offer,選擇了奮鬥幾十年都沒創業成功的劉備。就算防人之心人皆有之,我也看不出劉備有什麼防備關羽的必要。


劉備讓關羽守荊州就是最大的信任。關羽也對得起劉備的信任。

孫權過來拉攏關羽,說咱們結成親家吧,關羽用最直接的方式拒絕了孫權,說的是虎女豈能嫁犬子。孫權看用拉攏方式不得行了,後面就換路子了。


義薄雲天 關雲長

榮華富貴皆虛無,唯有青史照肝膽


如果劉備走朱元璋的道路,至少也得等三國統一,劉禪繼位。

然後為了給劉禪清場,可能會奪軍權殺權臣。

三國鼎立的時候,還太早了,自斷臂膀豈非腦子進水?


劉備以仁德而天下聞名,同時也擅長道德綁架。想想關羽,義薄雲天。諸葛亮,忠義無雙。劉備都是推心置腹,把人都捧得高高的。

說真的,只要不是碰上那種臉皮超厚腹黑的人,正常人都不會叛變的。

想想關羽臉皮厚嗎?覺得不厚,這哥們臉紅害羞出了名的。

諸葛亮臉皮厚嗎?自比管樂確實有點臉皮厚。但是這哥們也是好名的人,所以也不會叛變。

所以,只要不遇上司馬懿那樣的人,劉備這套還是非常管用的。


人有很多種 關羽就是忠心的那類。再比如不是所有人都貪財,有的人就是在別人貪財的時候 逆流而動,比如歷史上的那些著名清官。有人權勢熏天,不是所有的人都巴結奉迎,偏偏有人不鳥這些權大的人。關羽就是那種忠心的人 被劉備看出來了,這種人不需要防備。


這個問題我覺得不行。


視天下英雄為草芥


這哪裡叫沒有提防啊,當時在荊州的還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與關羽有矛盾的關羽下手劉備同鄉傅士仁,還有劉備自己的小舅子糜芳。放在任何時代,你都不能說劉備這樣的人事任命有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三角平衡。

但東吳反過來計算這三者關係的時候可能就找到了漏洞,最終也是在合適的時機,先攻破了傅士仁,然後是糜芳,最後二爺才掛了。東吳能夠把這套計劃實施確實很厲害,如果硬攻估計是攻下來的難度不小,他們也不會傻傻的去硬攻。

解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二爺為什麼要去打樊城,這是整個計劃能夠實施的最關鍵的因素。當時的背景是劉備稱王,蜀勢頭極盛,擺出攻擊之勢也似乎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此時雖然吳蜀是聯盟,但關羽出兵前其實還是對後面有所防備的,到此時劉備這裡仍舊挑不出任何毛病。

曹操被打,肯定急了,他肯定要找孫權是說道說道,如果自己被滅了,那下一個就是孫權了,利害肯定是要陳述一番的。孫權也做出了當時最好的選擇,那就是在合適時機在關羽後面給上一刀。這一戰,曹操是當生死存亡之戰打,所以二爺樊城之戰打的很艱難;孫權則想坐收漁翁之利。這是一個三者博弈,基本都是按照個人的最優策略在走。

最終的成敗歷史也告訴我們了。

回過頭來看劉備,樊城之戰前劉備有沒有意識到這種雙線開戰的可能性,個人認為沒有意識到的可能性比較小,那麼他為什麼還要打樊城之戰?從激進一點的觀點看,樊城之戰打贏了,歷史就徹底改寫了,在漢中稱王之後的劉備心態肯定是偏激進的,當然如果他不稱王,可能孫權那邊就沒這種緊迫感也有可能,到時候不反也有可能。但歷史沒有假設。

有不少人說當時劉備為什麼不發兵支援一下關羽,要知道開始關羽可是在打勝戰的,形勢急轉的時間不長,以當時的信息傳遞速度以及行軍速度,主要在於反應不及。此外據說是關羽從荊州二次調兵之後,城裡更加空虛,東吳呂蒙才發動奇襲的,對時間把握的極度精準,而且白衣渡江這是極其需要勇氣的。

關羽的這一次調兵可能是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在那種情景下的決策,雖說稍微有一點冒險,但我們不能過多的說什麼,要預估到呂蒙這樣的膽略、糜芳二人的背叛,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人心人性。

總的來說,各方其實都做的不錯,這才是歷史的迷人之處。

PS:做了一些補習臨時寫的,信息的選擇可能不一定準確。


想當皇帝的人,對誰不得提防著點,尤其是結拜兄弟,沒有代入感就想想咱們太祖,劉備收義子劉封就是為了壓制關羽和關平,最後義子兄弟都死翹翹了


防過啊,不防怎麼玩政治。

只不過沒有表現的太明顯,北邊要漢中看大門,南面還要防著東吳搞荊州偷襲。太需要人了。蜀國的大將也就那麼幾個,再防著的話沒人打仗了。

唯一可疑的一次是劉備默許了關羽的南郡攻樊城戰役。關羽沒有接到劉備任何命令擅自發動戰爭,劉備也沒有拒絕下令禁止,一直到關羽戰死劉封 回成都劉備才恍然大悟後悔不已,還殺了無辜的乾兒子。感覺從這段開始,劉備就開始變態了。

其實蜀國的五元大將,各自都沒有太好的善終。伴君如伴虎。


推薦閱讀:

張飛娶夏侯淵的侄女是出於什麼考慮?
三國在世界的影響力?
為什麼沒人把三國演義或者水滸傳拍成動畫片?
曹魏的郭太后應該得到什麼樣的評價?
如何看待《虎嘯龍吟》里出現的「日本元素」?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