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習電子音樂你有哪些圖書,網站,或博客的推薦?
學習這兩個網站:SynthesisWorkshopsSynth Secrets: Links to All Parts
做舞曲的人經驗可能不是很適用,僅作參考。
剛入門的時候看了兩本書:
電子音樂與計算機音樂基礎理論(黃忱宇著)
電子舞曲手冊(Rick Snowman著)
大概說一下。第一本就看了電子音樂簡史和聲學理論部分的前幾章,總之就看了這本書從頭一頁數往後不到三分之一厚那麼多之後就啃不下去了。現在覺得看的這些內容還是很有用的。
後面這本看得比較細,到現在沒事兒還會翻兩頁。
因為我其實是做舞曲的,不算是正兒八經的電子音樂人,所以對理論上的東西實在是沒耐性,基本是本著能學一份就不學兩份的原則。所以到現在就看過這兩本教程類的東西,額,還有FL Sdudio的說明書現在還不得不經常看看。
網站博客啥的看過以後一般記著內容,在哪看的就忘了。確實也沒用心看過多少。
說一點兒心得。個人覺得概念性的東西一定得明白。電子音樂史這塊,聽著好像是掉書袋沒啥用,其實懂還是不懂能影響到日後的東西到底是不是那麼回事兒。所以歷史必修。
再就是兩大塊:發生器(這個詞兒是從漢化的水果說明書里看到的,不知道是否算標準但比較好懂,姑且用著)和採樣。發生器就是整個東西(比如最常見的合成器,減法啊加法啊FM啊粒子啥啥的,不限於這點兒)直接發出聲音;採樣的玩法主要就是錄製聲音和利用其他設備(包括軟體)處理錄好的聲音文件。這塊建議就是學一點兒試驗一點兒,覺得理論不夠用了再回頭學理論,然後再試驗。試驗為主,學理論只是為了能更好地做試驗。
最重要的一點是無論玩兒得多開心都不要忘了是在做音樂,而不是在比誰做的怪動靜更怪。
對了,差點兒忘了還有混音也是要學一點兒的。有關混音的書籍很多了,如果對電子音樂的概念和精神已經非常了解並完全領會了,看針對傳統音樂的也是可以的。
關於合成器的學習我寫了一篇指南:
如何系統地學習合成器合成音色? - 知乎我比較苟且所以我推薦http://vstclub.com。
…………分割線什麼的…………………
得得,正經推薦的話KVR。在錄音聲學裡,響度、響度級、聲強、聲強級、聲壓、聲壓級、分貝、方、電平、增益、音高、音分總是令人頭疼的若干概念,這裡簡單的說一下他們的意義和區別,讓我們把它們的順序整理一下。
分貝:分貝是聲級測量中最常用的單位,被簡寫為dB。其中小寫的d代表英文decibel即分貝,而大寫的B代表Bel即貝爾,採用小寫d和大寫B主要說明分貝和貝爾之間的關係為1:10即1分貝等於十分之一貝爾。
需要說明的是,0dB並非代表完全靜寂狀態,而是代表人耳的聽閾點,也就是聽力正常的人所能覺察到的最低聲壓級。——功率增加一倍代表增益提升3dB(如混音中,一軌聲音為100dB,將這軌複製一份一同播放,總音量將為103dB,而非100+100=200dB),而電壓增加一倍代表增益提升6dB。電平:一個時間變數,如功率或場量,在特定的時間間隔內以特定方式計算的均值或加權值。其單位可以用相對於基準值的對數形式表示,例如「分貝」。
在錄音中,簡單理解,電平為一種以電的表達方式反應當前聲音音量大小的一種方式。如「把這個軌道電平值增益3dB」可理解為「把這一路的音量擰大3分貝」。增益:對元器件、電路、設備或系統,其電流、電壓或功率增加的程度。通常以分貝(dB)數來規定。在此,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種增加的狀態。
音高:指聽覺賴以分辨樂音高低的特性。由聲波振動的頻率來決定。頻率高則音高;低則音低。
音分(cent):為提高測量聲音高低的準確度,計量上將每個「半音」音程(如C~#C或B~C)定義分為100音分,以利計算其誤差率。即,1cent為百分之一個小二度音程。
聲能:聲音在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總量或者說是總體的能量通常表示為聲能。
聲強:單位時間內通過垂直於聲波傳播方向的單位面積的平均聲能,稱為聲強。聲強用I表示,單位為瓦/平米。
聲強級:心理物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對聲音強弱的感覺並不是與聲強成正比,而是與其對數成正比的。這正是人們使用聲強級來表示聲強的原因。將聲強進行對數運算,得出的與人耳聽感相符的分貝值,單位為dBSPL。(SPL為聲強級Sound Intensity Level的英文縮寫)聲壓:有聲波存在時,媒質中的壓力與靜壓的差值。
聲壓級:雖然聲強在理論上可以代表在某一點上的聲波振幅,還可以通過測量得出其數值,但並不是一個在日常工作中經常用來闡述聲音振幅的量。由於人耳表現為壓力敏感組織,又因為壓力或壓強具有相對容易進行實地測量的特點,所以目前使用壓強來代表聲波的振幅表現,而所代表的量被稱為聲壓級,並被定義為在某一點上,聲波所表現出的有效壓強。響度:聽覺判斷聲音強弱的屬性。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響度是人主觀感覺判斷的聲音強弱,即聲音響亮的程度,根據它可以把聲音排成由輕到響的序列。響度級: 按人耳對聲音的感覺特性,依據聲壓和頻率(相關閱讀:等響曲線)定出人對聲音的主觀音響感覺量,稱為響度級,單位為方。方(Phon):響度的客觀單位,其數值和1kHz所代表的聲壓級相同,並代表響度的客觀單位。簡單來說,因為響度是一個主觀感受量,並且會隨頻率不同被人耳感知程度不同,所以,將一個聲音在1kHz的聲壓級數值,作為該聲音的響度客觀值。如,在1kHz的頻率上,聲壓級為60dBSPL信號的響度為60方。由於這種客觀單位只是非常有限地表達了人耳對於響度的反應,因此可以引入一個關於響度的主觀概念——宋。宋(Sone):表示人耳在自然狀態下,根據聲壓級的變化所表現出的對於響度聽感的變化。————「宋」與「方」的關係表現為1宋等於40方(即在等響曲線圖中,1kHz處代表40dBSPL),並且以1宋為標準,在2宋時響度增加一倍,在0.5宋時響度減小一倍。
關於響度的認識:雖然人而表現為聲壓敏感組織,但從人耳接受聲波並對聲波進行分析的方式來說,振幅因素和響度其實並沒有直接的的關係。例如空壓機與電鋸,同是 100分貝聲壓級的雜訊.聽起來電鋸聲要響得多。很明顯,人耳對於不同的信號頻率存有不同的敏感度,所以聲波頻率和聲壓或者說振幅是影響人耳對響度感知的兩個主要因素。從心理聲學角度考慮,人對響度的感覺除了上述兩種之外,還有來自於信號持續時間和對於臨界帶寬頻率的控制的因素。通常,人對於一個聲信號響度級的識別以200ms(毫秒,1000ms=1s)為界,當信號的持續時間低於200ms的時候,持續時間越短,信號的響度越低。臨界帶寬頻率控制這裡不講深,可以簡單理解成,相同聲強的兩個聲音,頻率越豐富的,人耳感覺到的響度越大。從某種意義上說,提高響度的所有途經,均是為了激發更多的毛細胞,從而達到增加臨界帶寬數量的目的。這學期選了remix的課,學校用的是蘋果的Pro Tools, 記性不好邏輯差的我表示真不是人學的,而且原本以為不需要很強的音樂基礎,我真是異想天開哈哈哈,大早上爬起來去混作業 。不過,還是推薦http://Lynda.com 上的課程,有30天free trial,搜索Pro Tools Essential Training,講解很系統很詳細,只不過是英文的,但是不用擔心,有transcript呦,所以不用考驗聽力哈哈哈,可以查查單詞,建議大家把transcript列印下來,在上邊標記步驟,省得忘了還要來回翻看視頻。 Pro Tools 這個軟體怎麼買我就沒研究了,你可以Google或淘寶看看。我只知道它有Windows版的,所以不一定要買Mac. 除了lynda, YouTube 上也肯定有教程,油管網民個個都是專家。這學期如果這門課沒掛再回來更新 下邊附上笨蛋筆記一頁(記了還是不會做 )
大方向的概念上 混音指南 是一部很棒的教材 然而它並沒有教你怎麼去做
電子舞曲手冊
推薦閱讀:
※想開始讀三島由紀夫,求推薦書?短長皆宜,以短為佳。
※有沒有類似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這種書推薦?
※有哪些值得一讀的童話作品?
※有哪些不錯的可以學習運營的網站或書籍?
※學習數據結構,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