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作為唯一一個成功扭轉過人口頹勢的國家,其60年代的生育政策都有哪些中國可以借鑒的地方?

二戰前匈牙利的發展程度就比較高,但羅馬尼亞依靠這一波嬰兒潮以及後續的回聲嬰兒潮,其GDP現在甩出匈牙利百分之好幾十,在巴爾幹地區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來源: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DYN.TFRT.IN?end=2015amp;amp;locations=ROamp;amp;start=1960

GDP(現價美元) | Data

羅馬尼亞當時促進生育的部分方式,在現在看來會不切實際。但作為一整套政策,有哪些是符合中國國情,值得借鑒的呢?


借鑒?借鑒什麼?大羅馬尼亞月經警察?

在這項政策實施一年之後,羅馬尼亞的嬰兒出生率翻了一番,成績顯赫。

但地下流產與墮胎的服務也隨之出現,懷孕婦女的死亡率不斷上升。更讓齊奧塞斯庫感到鬧心和棘手的是,隨著嬰兒的大量出生,婦產醫院的設備、婦產專家、產科醫師、兒科醫師以及婦幼保健工作者嚴重缺乏,這可不是單靠行政命令就能馬上解決的。僅僅一年中,羅馬尼亞的嬰兒死亡率就增長了145.6%。消息傳出,全世界嘩然,各國政要、媒體紛紛譴責:這簡直就是"現代社會的濫殺無辜"。面對國內外政治壓力,為掩蓋這種愚蠢而可怕的後果,齊奧塞斯庫下令,嬰兒出生一個月以後,再發出生證。如此一來,那些在未滿月中夭折的嬰兒就不會填寫在死亡嬰兒的統計當中了。

生了孩子沒地方就業,經濟爛的一坨,顏色革命以後百萬少女下西歐?

羅馬尼亞1990以後人口直接負增長,到2016掉了快300多萬。

這叫扭轉人口頹勢?

經濟上不去,試圖生孩子來搞「人口紅利」,結果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爛,孩子也得變成其他國家的移民紅利和AV紅利。


想要像齊奧塞斯庫一樣國有化子宮就要有像齊奧塞斯庫一樣被掛上路燈的覺悟


最值得借鑒的就是那群60年代被強制生出來的娃在二十幾年後把政府給砸了。

我認為中國政府壓根不在乎城市人口的低出生率,因為他們可以通過城市化進程把農村人口變成城市人口,把小城市人口變成大城市人口,所以就算2018年以前出生在城市的城市人口在降低,但總的城市人口卻一直在升高,因此人口神教們整天鼓吹的內需萎縮等問題根本不會發生。

引導一個知乎中產生二胎需要給他配套從月嫂到大學的全套公共服務,但引導普通農民生二三四五胎就沒那麼麻煩了。反正只要模式建立起來,紅黃藍畢業的知乎俠和奶奶在麻將桌邊帶大的農村孩子最大的區別是後者更接地氣,不會看到有人殺個小貓小狗就「渾身發抖」。

政府完全可以設定一個「雙核心」的經濟發展模式,一邊進一步發展城市經濟,一邊把農村多餘的勞動力拉進城,在這個模式下,城市居民多生還是少生根本就不需要在乎,只要進城的農村人比死掉的城市人多,那這個發展方式就可以持續。

當然知乎俠是不會喜歡這個模式的,畢竟那些農村人是來搶他們飯碗的。


卧槽!夏花大神和creamy絡大神點贊啦!好開心啊!

分割線

770法案。

當時羅馬尼亞工業化已經完成,但出生率暴跌,於是政府決定實施770法案:禁止墮胎,限制計生產品的生產與流通,對拒絕生育的家庭加征所得稅,降低婚齡等政策。

從題主給出的是數據可見該法案的效果可謂十分輝煌。

但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1.國內外輿論壓力轉化成的不滿等於埋下了定時炸彈,如果你後期發展的好當然沒事,但你只要出問題——尤其是經濟建設出問題——炸彈就會爆炸,會極其嚴重的動搖政府的威信與合法性。正如你所見,羅馬尼亞出問題了,他的炸彈也就炸了。所以後人要注意執行方法:計劃生育不是強制性義務,而是倡導性義務,必須建立在群眾自願的基礎之上,與生育權並不矛盾。

2.如果你以為炸彈僅僅在輿論方面的話那你就秀逗了。數量龐大且聚集的青年將會成為經濟增長點,與此同時,他們也是不穩定因素(自黑?)。羅馬尼亞的歷史告訴我們:六十年代嬰兒潮的孩子們成長為二十餘歲的青年時,正直八十年代(東歐劇變),而由於一系列政治經濟方面的緣故,這些人直接成為了推翻政府的力量。所以後人要注意跟進其他方面的建設,不要把雙刃劍的另一面亮出來。

3.政策要持之以恆。如各位所見,由於種種原因,羅馬尼亞政府的政策被取消了。毫無連續性的施政(當然,聯繫羅馬尼亞國情,也有不了連續性)導致羅馬尼亞生育率在私有化之後暴跌(其實全方位都在暴跌)。與智障的政策一樣,三天兩頭變政策一樣是人民的苦難。

4.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保障尤其是婦女權益保障。比如產假延長,子女補助,放開精子庫,以及必須的文化改良(拒絕歧視單身母親等等)

大概就是這些吧,希望有幫助

分割線

額,想了想還是把自己的真實想法拿出來交流一下吧。

人口及人力被視作一種資源,比如此題中,人口是一種發展國力的要素,但這種觀點本質將人看作投資的一部分,是基於人力投資對經濟活動中利潤的影響而形成的,人在這裡被異化了——他們僅僅是一種生產資料,而非完整的自由人。經濟發展究竟是為了每一個人類的自由與幸福服務呢,還是為了資本利潤率服務呢?我認為理應是前者(現狀是後者)。須知: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知乎就是聽風就是雨。

人口衰退算什麼? 查查英國的統計年鑒,一戰二戰時期人口那可是5%-10%級別的減少,英國思密達了么? 沒有啊,依然是發達經濟體。所以說經歷一個人口周期沒什麼問題,不會天崩地裂。

再者,身為一個養豬的窮逼,我想說的是人口過剩依然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舉個例子,2016年中國的農村就業人口3.7億,農業就業人口是2.15億,與之相比,歐盟人口五億,農業就業人口是1200w。把中國農業人口降低到這種程度能提供多少二三產業勞動力?

中國做的比較好的規模養豬企業,每公斤生產成本是11.6元,而2016年美國生豬養殖業的成本是10.5元每公斤,可見差距已經不大了。然而有意思的是,中國的規模企業在成本上是無法與家庭養殖競爭的,儘管生產率上是碾壓,但是由於家庭養殖不算勞動力成本,依然無法通過市場機制徹底淘汰小規模落後產能。這說明啥,說明中國的勞動力依然很廉價,廉價到大多數人不需要計算這個成本。

中國很大,人很多,政策上騰挪轉移的空間非常大。東北塌陷了有青島和三亞,北方崩潰了有南方轉移支付,南方崩潰了有農村承載剩餘勞動力。城市人口不足了農村多的是勞動力,農村衰敗了集村並鎮上機械化提高生產力。

這都不是事,多讀書多看報,現在中國面臨的問題頂多就是感冒而已。


哇哈哈哈哈哈哈,你是在逗我嗎?

果然到處都是「只在乎大國崛起,不在乎屁民生存」的朋友啊

難道你不知道有個詞叫羅馬尼亞孤兒嗎?

心理學課程上比慘,一般都要提這個事件

我實在不想打字了!讓我們來複制粘貼一下好嗎?

這篇文章寫的挺不錯的,挺全面的,直接跳轉吧

著名的羅馬尼亞孤兒事件告訴我們什麼_心理人平心而論_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

你去問問這些孤兒,他們心裡想的是什麼?

我什麼都不想說

我覺得還是要基本尊重一下人權吧。不奢求多,稍微有點就行

政策也是,不要朝令夕改,不要想當然拍腦袋就好。


知乎是不小年輕太多了,才尼瑪的吃幾天飽飯,總是喊生生生,十好幾億人呢,當吃的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以目前中國的大學數量、一本率、高房價的基本狀況下,你認為你多生下來的孩子,是屬於順利考上清北、拿到北美名校phd的offer、畢業後拿30萬刀起薪或者加入startup實現財務自由的成功人士,還是在天天看快手、表演快手、在北京天通苑邊遠小區住6人間的海碗居服務員?


完全可能被借鑒。

很多贊成計生的人以為計生(一胎制)了,資源就多了,自己可以多佔一些。做夢。

2015全國共有小學19.05萬所,比上年減少1.09萬所;招生1729.04萬人,比上年增加70.62萬人;在校生9692.18萬人,比上年增加241.12萬人;畢業生1437.25萬人,比上年減少39.38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到99.88%。(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你覺得五六十個孩子擠一個班因為孩子太多了。可是當學生開始減少時,學校卻寧願撤併了也不會像你想的那樣變成三十個孩子一個班。

中華民族真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不用你們迎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只需要你們多生幾個。不生就是不愛國,搞月經警察收拾不愛國的這雜那雜有什麼好嘰歪的。

重申一下,我堅決支持計生,特別是計劃那些支持一胎的計生者生二胎三胎。嘿嘿,我就是這麼壞。


沒有多少教訓,羅共不是因為計劃生育下台的

前駐羅馬尼亞大使談羅共下台原因歷史政治親歷訪談

本文摘自《中共黨史研究》2006年01期

記者:在東歐各國共產黨喪失政權的時間表上,羅馬尼亞共產黨喪失執政地位的速度是最快的,僅用了10個小時。從事變發生到齊奧塞斯庫夫婦被處決,僅用了5天時間,劇變的速度令人震驚。您能否談談當時的情況及羅馬尼亞共產黨員的態度。

陳德來:羅馬尼亞1989年12月的劇變,始於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發生的動亂。匈牙利族神甫拉斯洛·托克什是維護羅少數民族匈牙利族利益的持不同政見者,曾在新聞媒體公開發表過批評政府及其政策的談話,為此,當局解除了他的神甫職務,令其遷出公宅,地方法院也作出了令其遷出公宅的判決。12月12日,執法機關強制執行遷居判決。16日晚,幾百名市民在教堂周圍拉成人鏈,反對強制搬遷。17日,抗議活動繼續並發展成數千人的遊行示威,高喊「打倒齊奧塞斯庫」、「要自由」等口號,衝擊了市府大樓,砸碎玻璃,推翻汽車,並與警察發生衝突,局勢進一步惡化。

蒂米什瓦拉市騷亂事件發生後,羅共政治執委會(即黨中央政治局)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蒂市局勢,認為必須當即採取強硬措施制止事態蔓延。齊奧塞斯庫命令國防部派坦克部隊、摩托化部隊進行武力鎮壓。據傳當時死了許多人,包括婦女和兒童。實際上這是一個騙局,關於這一問題,我在本題最後再具體談。18日,羅黨報《火花報》等中央主要報刊發表社論和文章,強調反對法庭判決是「違法犯罪」行為,肇事者應依法受到嚴懲。19日,蒂米什瓦拉市爆發了數萬人規模的示威遊行。20日,齊奧塞斯庫中斷對伊朗的訪問回國,並發表電視講話,指出蒂市發生的騷亂是流氓、暴徒煽動的,譴責「衝擊黨政機關」的「恐怖主義行為」,指責「外國反對勢力」「企圖攪亂羅馬尼亞政局和經濟」。同時,宣布蒂市進入緊急狀態。21日,當局在首都布加勒斯特中心的共和國廣場組織群眾大會,齊奧塞斯庫在大會上就蒂市局勢發展發表講話,意在製造聲勢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孰料與會人群中發出噓聲,甚至有人高喊「打倒齊奧塞斯庫」。軍警鳴槍警告,電視轉播中斷。集會剛散,數萬人開始示威遊行,當局出動警察、軍隊、裝甲車、坦克,封鎖現場,施放催淚彈並鳴槍警告,試圖驅散群眾。遊行一度散去,但很快又重新集結起來,並設置路障,與警察和軍隊形成對峙。隨後,發生衝突,造成傷亡。22日,遊行罷工蔓延到外地。

11時,齊奧塞斯庫頒布法令,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但軍方領導拒絕執行命令,表示國防部軍隊不再向群眾開槍,並撤離守衛在重要部門的士兵。11時45分,聚集在共和國廣場的群眾衝進了羅共中央大廈。12時15分,齊奧塞斯庫夫婦乘直升機離開大廈,去向不明。13時,電台和電視台被群眾佔領並由群眾主持廣播。15時,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總參謀長、防化兵司令兼首都衛戍區司令、空軍司令等先後在電視台露面,表示支持示威群眾。同時,齊奧塞斯庫夫婦在距首都約70公里的特爾戈維什泰被捕。19時,首都共和國廣場和電視台附近,支持齊奧塞斯庫的安全部隊包括特種部隊與支持示威群眾的國防部所屬部隊開始交火,戰鬥十分激烈。

25日14時,齊奧塞斯庫夫婦被轉移到一個秘密的軍事設施內,接受臨時組成的「特別軍事法庭」的秘密審判。審判中,齊奧塞斯庫夫婦始終拒絕對他們的所有指控,並理直氣壯地指出,此系政變,「審判」是非法的,不承認羅大國民議會以外的任何法庭。最後,特別軍事法庭宣布被告犯有屠殺、危害國家政權、破壞國家財產、破壞國民經濟、在國外存款10多億美元、企圖外逃等罪名,沒收被告全部財產,處以死刑並立即執行,剝奪上訴權利。16時,齊夫婦被處決。

12月22日晚,由39人組成的「羅馬尼亞救國陣線」宣布成立,接管羅馬尼亞國務委員會和政府的一切權利,同時公布了施政綱領。24日,救陣委發表第二號公告,要求全國立即實現停火,宣布軍隊為惟一有權掌握武裝的部門,內務部安全部隊併入國防部,護衛重要機構,維護治安。將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易名為羅馬尼亞,並更改了國歌,將原羅共財產收歸國有。

齊奧塞斯庫被處決後,被埋葬在一個普通的國家公墓內。迄今,齊奧塞斯庫的墓地幾乎每天都有鮮花和點燃的蠟燭,齊的生日和祭日還常有一些群眾到墓地聚會紀念。齊夫婦被控在國外有10多億美元存款,到現在亦查無證據。據同齊共事多年的一位前領導人講,根據他對齊的了解,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齊在國外有存款,而且數額如此之大。

羅共黨員和人民群眾對劇變的態度大體可分為三種:第一種認為是「革命」,結束了齊奧塞斯庫的專制統治,開始了新生活,使人民獲得真正的民主和自由。第二種認為是「政變」,是政治鬥爭的結果,利用人民群眾對齊奧塞斯庫的不滿,以非法的手段,推翻了合法的政權。第三種認為是「事件」,齊奧塞斯庫一生做了不少好事,但也犯了許多嚴重錯誤。齊的結局應該是下台,但不該如此被槍決。

羅馬尼亞劇變到現在已近16年,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形勢的發展,廣大幹部和群眾正在思考過去,探索未來,人們對齊奧塞斯庫的看法也在起變化。現在,認為劇變是「革命」的仍較普遍,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應該歷史、辯證、客觀、全面地評價齊奧塞斯庫的功過,他為國家和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但又犯了許多嚴重錯誤。持這種觀點的,哪個階層的人都有。有人私下講,對齊的評價不能走兩個極端,要麼都好,要麼都壞。

現在,我詳細介紹一下蒂米什瓦拉市死屍「騙局」。據新華社駐巴黎分社報道,法國《解放報》於1990年4月4日承認,1989年12月下旬關於羅馬尼亞蒂米什瓦拉市發現「殺人場」,有4630人被集體屠殺一稿,是西方輿論對事件的「過分誇張」,實際上這個「殺人場」並不存在。1989年12月23日至24日,法國幾乎所有電視台、廣播電台、通訊社、報紙和雜誌都在顯著位置大量報道了這一消息,並配以照片,其中有「母親」被剖腹與嬰兒死在一起的照片,有雙足被鐵絲絞在一起,衣服被脫光,似乎是被「折磨」而死的男人照片。這些消息和血淋淋的照片,對不在現場的觀眾和讀者頗具煽動性和「說服力」。這一駭人聽聞的報道對羅馬尼亞的動亂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和影響。

《解放報》記者後來對羅現場的調查表明,這個「殺人場」並不存在,而那些照片只不過是從蒂米什瓦拉市市立醫院一公墓里挖出來的19具自然死亡人的屍體,經人工擺布後拍攝而成。所謂「母親與嬰兒」照片,是一個出生兩個月就病死的女嬰同一個與她毫不相干的、比她早死一個月的、一位因飲酒過度死於肝硬變的婦女構成的。據該醫院的病歷材料和法醫證明,這些屍體有名有姓,都是該市發生動亂之前被埋葬的,身上無槍傷和被折磨的痕迹,但醫院曾對這些屍體做過生理解剖。《解放報》記者從羅法醫部門獲悉,從1989年12月17日到1990年1月4日,羅整個動亂期間,蒂市各方死亡人數為97名,整個羅馬尼亞有639人死亡,另有幾百人失蹤。

報道說,參與炮製和傳播這一消息的有:美國國務院設在慕尼黑的專門針對東歐廣播的「歐洲自由電台」、流亡在柏林的一名羅作家、法新社、匈牙利電視台、南斯拉夫通訊社、蒂市「救國委員會」成員等。這一消息的傳播路線是:慕尼黑-巴黎-布達佩斯-蒂米什瓦拉-貝爾格萊德,然後再經羅「解放電視台」傳向全世界,先後經過了不到三天的時間。《解放報》還注意到,此間蘇聯塔斯社曾報道羅屠殺了800名兒童,這條消息也是假的。

記者:發生在1989年12月的蒂米什瓦拉事件是羅共喪失執政地位的導火線。蒂米什瓦拉市民上街遊行,高喊的口號是「要自由」、「要麵包」、「要熱水」、「要暖氣」等。請談談羅共在齊奧塞斯庫執政期間,發展經濟的情況以及有何教訓?

陳德來:1965年3月,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喬治烏-德治逝世,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在3月中央全會上由黨內元老毛雷爾推薦當選為中央第一書記。在齊奧塞斯庫執政近25年期間,發展經濟的情況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965年至1979年(黃金時期)和1980年至1989年(衰敗時期)。

齊奧塞斯庫上台後,於7月即召開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會上,齊奧塞斯庫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經濟發展計劃,要求鞏固社會主義建設,加強新社會物質技術基礎,在短期內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力爭到1985年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到1990年或2000年建成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建設問題上,齊奧塞斯庫十分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他提出如此宏偉的目標和建設方針,事出有因。首先,羅馬尼亞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工業不發達。

第二世界大戰前,羅馬尼亞經濟的60%以上都掌握在帝國主義列強和國際壟斷資本手裡。工業產值最多只佔國民收入的30.8%。解放後,羅馬尼亞共產黨想改變現狀,重視工業的發展,制定並落實社會主義工業化政策。其次,羅馬尼亞共產黨認為,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社會主義工業化是發展國民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決定性因素」。第三,赫魯曉夫時期,蘇聯提出在經互會內實行「國際分工和專業化」的主張,要求羅馬尼亞分工專搞農業,企圖控制羅的經濟。羅共堅決反對這種把經互會變為超國家機構、損害成員國主權的計劃。

羅共指出,只有大力發展工業,才能更好地確保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1974年11月,羅共十一大通過建設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和羅馬尼亞向共產主義邁進的綱領。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齊奧塞斯庫要求通過「三高」即「高積累、高指標、高速度」來實現。1965年至1980年期間,羅工業獲得持續高速發展,平均每年增長11.5%。

1980年同1965年相比,一些主要工業產品按人口平均計算的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鋼由180公斤增至590公斤,煤由540公斤增至1578公斤,電力由904度增至3027度。一系列實物產品的人均產量已接近於經濟發達國家,如:鋼、水泥、拖拉機、卡車、車箱、化肥、化纖、塑料、合成橡膠、紡織品等。羅把農業看作是國民經濟的一個「基礎部門」,十分重視對農業的投資,使農業物質技術基礎進一步擴大,農業生產有了顯著的發展,農業產值增長60%。

在這個時期,羅馬尼亞外貿每年平均增長16.5%。70年代被譽為「齊奧塞斯庫時代」。在70年代,我曾在羅工作和生活,切身感到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每年每個職工在休假時,都享受18天由國家負責食宿的國內旅遊休假。

受世界經濟形勢的影響,1980年羅馬尼亞經濟發展速度急劇下降到2.5%,從此開始走下坡路。但羅馬尼亞共產黨並沒有及時從根本上調整政策,而是用勒緊褲腰帶的辦法,力圖通過限量供應商品,抑制消費增長,儘可能維持經濟的增長。齊奧塞斯庫曾派一專家組到中國「取經」,學習各種生活必需品限量憑證供應的辦法。

1980年至1981年,羅農業連年歉收,糧食短缺,人們吃麵包都成問題,麵包店每天都排著長隊。1981年10月,羅頒布《實行糧食配給制的法令》,規定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糧食定量為摺合150公斤小麥和30公斤玉米,而農村每人每天只有300克麵包。商店空空如也,很難買到生活必需品。齊奧塞斯庫不聽專家勸阻,執意要在1990年之前還清全部外債(1981年為110億美元),並為此採取了最大限度地限制進口和最大限度地增加出口的方針。其結果,使人民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如食品、煤氣、供暖、供電以及日用消費品等都無法得到滿足。

為了償還外債,羅大量出口農副產品,造成國內供應長期緊張。當時,羅出口的農副產品在莫斯科許多菜市場皆可見到,而在羅國內卻很少見。在肉店裡很難買到肉和肉製品,只能買到內臟和骨頭。外國駐羅使團和外交官,只能到特供點——外交商店憑使館公函購買生活必需品。最難過的是冬天,因暖氣供應不足,老弱病殘和兒童凍得受不了。

為節省能源,規定路燈只能用1/3照明;夜晚,各地電燈很少,一片漆黑,去機場的路上經常發生車禍。還規定只能使用國產「達契亞」汽車(省油),禁止使用外國車。為此,齊奧塞斯庫帶頭使用國產車。在民生凋敝的困境下,齊奧塞斯庫還不吝國情,不惜民力,竟然大興土木,搞起「形象工程」,勞民傷財。例如1984年竣工的多瑙河-黑海運河耗資數十億美元。

該工程宏偉可觀,但毫無意義。本來花在這個工程上的大量資源可以用於一些城鄉居民飲用水的工程建設,而這些城鄉至今仍面臨嚴重的飲水問題。再如1984年開工的「人民宮」及其配套的「社會主義廣場」、「社會主義大道」等龐大建築群,花費20多億美元,到1989年劇變時還未完工。「人民宮」佔地面積達33萬平方米,建築11層21組,是僅次於美國五角大樓的世界第二大宏偉建築。建築空間220萬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三。

至於發展經濟的教訓,因我不懂經濟,談不好,只能談點皮毛的東西。我覺得教訓不少,重要的有以下幾點似可總結:一、鑒於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考慮到頂住蘇聯和「經互會」的壓力,羅共主張獨立自主地發展經濟、優先發展工業的願望是好的,思路是對的。但在發展工業中,忽略了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沒有用高新技術不斷改造傳統產業,並適時調整產業結構,更談不上發展信息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所以,當時羅馬尼亞工業雖然比過去有很大發展,比一般第三世界國家的產品也強一些,但由於技術落後,產品質量跟不上,出口的競爭力很差。羅的產品只能更多地向第三世界國家出口。

二、及時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不斷完善經濟管理體制。羅馬尼亞在70年代大力發展了石化工業。羅的石油藏量較豐富,位居歐洲第二位,僅次於蘇聯。羅石油開採有傳統,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原油加工能力已達到3500萬噸。70年代,國際原油市場的價格相對便宜,羅則壓縮國內開採,大量進口原油,加工後出口石化產品。按照齊奧塞斯庫的想法,這樣做可一舉兩得,既可獲得高額利潤賺取大量外匯,又可為子孫後代多留下一點石油寶藏。但到了70年代末,世界能源供給發生危機,油價猛漲,雖然羅當時也採取一些措施,如降低發展指標,縮短基本建設戰線,放慢工業發展速度,降低積累率,但力度不大,更未能及時調整產業布局和結構,從而加重了財政負擔。這一教訓是深刻的。

三、正確把握和科學處理好速度、指標和積累的關係。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因此,必須科學把握和處理好發展經濟的速度、指標和積累三者之間的關係,適時調整;必須考慮人民群眾的承受能力。像齊奧塞斯庫那樣,一味地搞「三高」,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多年來,不顧一切地將國民收入的1/3用於積累,致使人民的消費水平增長緩慢,甚至下降。同時,羅還突擊咬牙還債,大興土木,這勢必大大損害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不滿。

記者:羅馬尼亞共產黨早年曾有這樣的規定,即不允許把近親納入同一領導機構。齊奧塞斯庫執政期間對這一規定是如何執行的?造成了什麼影響?

陳德來:齊奧塞斯庫在1965年7月羅馬尼亞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上,提出「一個黨員只能擔任一個經常性的政治職務」,以防止個人濫用職權、獨斷專行。為此,中央作出了相應的規定。但他並沒有按照規定做,而是身兼數職。

齊奧塞斯庫不僅違反他在黨代會上提出的「不準兼職」的規定,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還違反中央關於不準把近親納入同一領導機構的規定,先後把他的兒子、兒媳、弟弟、妹夫等一些親屬安排在中央各部門的重要崗位上,特別是把他的妻子埃列娜扶植成了黨和國家的第二號人物。

齊奧塞斯庫的這種做法,自然造成了不良影響。首先,作為領導人帶頭破壞黨的規定,其威信大大下降,同時共產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其次,這種做法使幹部群眾非常反感,嚴重脫離人民群眾。埃列娜在中央還主管人事,全國黨政軍人事問題都由她做主,羅共給人以「夫妻店」的感覺。人們對她的恨,在很大程度上也轉到了齊奧塞斯庫的頭上。第三,黨風不正,「抬轎子」的風氣越演越烈。不管是誰,上至中央一級領導,下到普通幹部,要想進步陞官,就要對齊夫婦進行吹捧。埃列娜被齊奧塞斯庫不恰當地樹立起來以後,也分享了「黨和國家的卓越戰士」、「傑出的科學家、政治家」、「光輝的國務活動家」等等稱號。

記者:1989年「12.16」事件後,伊利埃斯庫總統曾對法國《世界報》記者說:「齊奧塞斯庫在黨內外建立了強大的鎮壓系統,扼殺了所有改革意圖。一切都惡化了,緊張局勢加劇了,直至不可避免地爆發」。請談談齊奧塞斯庫執政期間,羅共在指導國家發展的理論上有什麼失誤。

陳德來:羅馬尼亞共產黨在指導國家發展的理論上有不少失誤,我覺得值得總結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操之過急,急於求成

完成社會主義的宏偉事業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必須充分認識到它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甚至可能出現曲折和反覆,不可能一蹴而就。羅馬尼亞是1944年8月23日解放的。1945年10月,黨的全國代表會議提出了實行民主改革,恢復國民經濟,著手實行國家工業化。1948年2月,黨代會規定黨的最高目標是消滅任何形式的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12年後,1960年黨的八大就提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已經建成,進入完成社會主義建設階段。到1974年黨的十一大提出建設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和向共產主義邁進的綱領。事實上,羅馬尼亞當時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還很薄弱,經濟體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體制還不完善,生產力發展和科技水平還很低,民主法制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還不健全,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遠未解決,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要建成他們設想的社會主義社會,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都是不可能的。

二、好大喜功,不顧國情

搞經濟建設,必須要結合本國的實際,實事求是地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羅馬尼亞經濟每況愈下,雖然其中有世界經濟危機的外部影響,但關鍵是以齊奧塞斯庫為首的羅共中央並沒有拿出正確的對策,沒有及時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在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已經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齊奧塞斯庫急功近利,不按客觀規律辦事,不顧現實條件,不切實際地搞多瑙河-黑海運河、「人民大廈」這樣巨大的紀念碑式的工程,樹立自己的光輝形象。這不僅損害了國家的全局利益,而且侵犯了群眾的切身利益。搞社會主義建設應當珍惜人力、財力、物力,著力解決國家和人民群眾生活的當務之急;不能搞華而不實的「政績工程」。這不能不說是齊奧塞斯庫的一個嚴重失誤。

三、黨政不分,以黨代政

社會主義建設要靠共產黨領導,但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組織的領導,要適應形式不斷發展變化,及時相應地完善黨的領導體制,不斷改進領導方式,大力增強執政能力。而羅共當時包辦代替了國家、社會、行政等一切事務。1967年12月,羅共全國代表會議「為了提高工作效能和消除平行重複現象」,決定把黨的職能和國家的職能結合在一起。據此,齊奧塞斯庫則兼任了國務委員會主席職務,而各縣(相當於我國的省)的縣委第一書記則兼任縣人民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從此,國家的一切事務,黨說了算,齊奧塞斯庫說了算,地方上的一切事務第一書記說了算,錯誤地把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和管理機關、各種社會團體置於黨的直接干預之下,黨直接管理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具體事務,使羅共因陷於大量日常行政事務工作而削弱了對國家和社會的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

四、思想僵化,反對改革

羅馬尼亞經濟體制是50年代從蘇聯照搬過來的,政治上一黨高度集權,經濟上全面計劃管理。這種體制,在一個時期內使羅經濟取得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它既不適應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更不能適應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要發展,要前進,就必須進行改革。羅馬尼亞也做過不少嘗試,如從1967年開始,採取了完善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的一系列措施;1978年實行新財經體制;1982年在農業部門推行總承包責任制;1983年在國民經濟各部門普遍推廣聯產計酬總承包制;1986年頒布了《承包與計件付酬法》。

齊奧塞斯庫還提出對企業職工實行分紅制,把小商店承包給職工,他本人還帶頭在工廠入股。齊奧塞斯庫試圖通過這些措施激發職工的積極性,但畢竟沒有也不願意觸動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因此收效甚微。齊認為,上述經濟「完善」措施符合羅的國情,羅的「改革」已足夠了,沒有必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他甚至反對改革,指責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和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斥之為「搞資本主義」、「倒退到資本主義」。齊還表示,他無法理解某些社會主義國家重新為各種形式的資本主義私有制開路。1989年11月,齊在羅共十四大上再次拒絕任何改革,說那些進行改革的國家正在越來越擴大貧富之間的差距,並正在走向資本主義。

記者:羅馬尼亞國內沒有強大的反對派,不像波蘭國內有團結工會那樣的反對派組織,在與執政黨對抗的10年過程中,不斷強大並最終奪取了政權。而羅國內的救國陣線委員會也不過是在國內突發劇變中形成的。但是羅共喪失政權在東歐各國中卻是最快的,請您談談百姓埋藏在心裡的對齊奧塞斯庫領導的共產黨不滿情緒是如何積累起來的?

陳德來:羅馬尼亞共產黨喪失政權之快,齊奧塞斯庫夫婦被槍決之慘,雖然許多人沒有料到,但這場風暴遲早要來則是意料之中的。齊奧塞斯庫倒台,羅共喪失政權,原因很多。千條原因,萬條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脫離群眾,失去民心。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老百姓對齊奧塞斯庫領導的共產黨的不滿是日積月累起來的,當然也有個變化的過程。

齊奧塞斯庫原本來自人民。他1918年1月26日出生於奧爾特縣斯科爾尼切什蒂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由於家境困難,上小學時連課本都買不起。1929年他就背井離鄉到布加勒斯特謀生。起初在一個鞋鋪學徒,後又進一家工廠當工人。當時正值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蕭條時期,羅許多工廠倒閉,大批工人失業,同時法西斯勢力也迅速抬頭。在這種背景下,齊奧塞斯庫把自己的命運同工人階級的解放聯繫在一起,開始投身於工人運動,從事革命活動,積极參加罷工鬥爭和反法西斯鬥爭,曾多次被捕入獄。

執政初期,齊奧塞斯庫心繫人民,密切聯繫群眾。他經常深入基層第一線,到全國各地視察,到廠礦企業和農村調查研究,體察民情,掌握第一手材料。每次到國外出訪回來,第二天立即下基層考察。每到一處,都同群眾促膝談心。那個時期經濟發展不錯,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人們普遍心情舒暢,安居樂業。所以齊奧塞斯庫博得人民的擁戴。視察時,男女老少興高采烈,搶著與齊握手,向其獻花。開大會或集會時,只要齊一出現,與會者便自發地站立起來,歡呼「齊奧塞斯庫」、「齊奧塞斯庫-羅共」。

隨著在領導人的寶座上越坐越長,他自己逐漸滋長了不良作風,主要有:

一、自以為是,惟我獨尊;

二、好高騖遠,急功近利;

三、故步自封,胡亂指揮;

四、任人唯親,放縱夫人;

五、隨心所欲,以權謀私;

六、高壓控制,民心喪盡。

這些都是與共產黨的宗旨和性質格格不入的,也是同人民群眾的利益格格不入的,必然會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可悲的是,他自己居位日久,並沒意識到這些問題,加上中央和地方上有些人「抬轎子」,想方設法吹捧他,他還心安理得,感覺良好地認為是人民愛戴他,他與人民心心相印。在劇變前夕的群眾大會上,一些人蠢蠢欲動,甚至發出噓聲,他起初還習以為常地認為是群眾興高采烈地對他歡呼。而當時老百姓生活日益艱難,連麵包都難以保證正常供應,可謂饑寒交迫。齊不顧百姓的死活,還要大搞「政績工程」,勒緊褲帶還債,使人民的煎熬「雪上加霜」。就這樣日積月累,使羅馬尼亞廣大黨員和群眾對齊奧塞斯庫為首的羅馬尼亞共產黨徹底失去了信心和希望,再也不能長期忍受,這種強烈不滿宛如火山,終於在1989年12月爆噴。

記者:1989年12月,面對共和國廣場的混亂,齊奧塞斯庫下令國家安全部門逮捕鬧事的人,並嚴責國防部長米列亞上將調動軍隊平息反對浪潮,但忠於齊的米列亞不願意動用武力。在激烈的思想矛盾下,米自殺身亡。這個自殺事件造成了更為嚴重的混亂,以致軍隊「倒戈」。請您談談軍隊為什麼會如此?

陳德來:關於國防部長米列亞上將當時不服從齊奧塞斯庫命令而身亡之事,眾說紛紜。有人說是自殺,還有人說是他殺,甚至說是齊親自開的槍。米列亞到底是怎麼死的,我想,歷史總會有個交代。

軍隊在一個國家中的重要性,眾人皆知,並經歷史驗證。齊倒台,羅共喪失政權,雖然不是軍隊直接作用的結果,但在緊要關頭,齊下令讓米列亞對群眾動武,米作為軍人,作為國防部長,竟然沒有服從,以致軍隊「倒戈」,這對形勢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米列亞之死,軍隊「倒戈」,意味深長。

在喬治烏-德治執政時期,齊奧塞斯庫於1950年任武裝部隊部副部長兼總政治部主任,少將軍銜。1952年10月晉陞為中將,任國防部第一副部長。齊多年在軍隊身居高位,深知軍隊對於國家的重要性。1969年3月,他不顧自己執政後提出的不準兼職的規定,兼任新成立的國防委員會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把軍隊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為了絕對控制軍隊,齊把自己的親信安插在各個關鍵部門任要職,換下一批人。齊夫人埃列娜於1972年當選中央委員後,青雲直上,一年一個台階,到1977年升為中央常設局委員(政治局常委),1979年又兼任黨政幹部委員會主席,掌握了黨政軍人事大權。軍人晉陞,大軍區人員調動,各軍種兵種的人事調配等等,都要齊夫婦說了算。為了控制和建設軍隊,嚴明組織紀律是理所當然的事,但齊搞一套「情報員」制。這種特殊身份的人專門負責打報告,告密某人的表現,弄得軍隊內人人自危,生怕自己被「出賣」。齊夫婦的幹部政策,特彆強調幹部的出身和有無海外關係。不少幹部和軍人因這兩條而不能被重用,或被撤職,或被調換工作。

如有的人只因一個遠親在國外,就被調換了工作,因有「裡通外國」之嫌。那些庸碌無為、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報喜不報憂的人只因會拍齊夫婦,就能被重用。齊夫婦在軍隊搞的這一套,加上任人唯親,壓制打擊異己,引起軍隊上下的不滿,但普遍敢怒而不敢言。

由於齊注重幹部和軍人的出身,軍人都來自勞動人民,使得軍隊和人民群眾之間有著天然的血肉關係。多年來,人民群眾對齊的不滿,對軍人包括高級將領產生很大衝擊。羅國內經濟長期困難並不斷惡化,嚴重影響了軍隊的裝備更新和軍人的生活。

軍隊對人民群眾的不滿情緒非常理解,十分同情,因為許多高級將領和軍人同百姓一樣,也長期不滿現狀,渴望自由安生,憧憬未來生活。所以,當齊下令對群眾動武時,不僅國防部長不願干,絕大多數幹部和士兵也不願干,以致後來軍隊「倒戈」,站在人民群眾一邊。

記者:不可否認,齊奧塞斯庫在執政初期確實贏得了羅馬尼亞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但隨著執政時間的延長,個人迷信也在不斷膨脹。您作為親歷者,能否談談齊奧塞斯庫在這方面的表現?造成了什麼影響?

陳德來:確實正像您所講的,齊奧塞斯庫在執政初期贏得了羅馬尼亞人民的愛戴、擁護和支持,然而個人迷信卻隨著執政時間的延續而不斷膨脹。我認為,齊的個人迷信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

一、為樹立個人迷信掃清障礙

1. 批判喬治烏-德治個人迷信。齊奧塞斯庫於1968年召開中央全會,開始公開批判前領導人喬治烏-德治的個人迷信、主觀主義和濫用職權。實際上,他早有預謀,醞釀良久,並曾徵求兩位元老毛雷爾和波德納拉希的意見。隨後便採取一系列措施,如:喬治烏-德治時期被貶的人,齊則予以平反和起用,有的甚至委以重任;在喬治烏-德治逝世後黨中央曾決定為喬樹立塑像,齊有意始終不予落實;喬的著作和生平等不予再版,等等。

2. 排斥異己。齊不能正確對待同志,更不能容忍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1971年,當時主管意識形態和青年工作的中央書記伊利埃斯庫(劇變後任總統)因不同意齊的一些做法而遭貶,由中央調到地方,最後任一家出版社社長。1974年3月,黨內元老、時任總理的毛雷爾,因在一系列問題上與齊有分歧,再也忍受不了齊的一套做法而「辭職」。類似例子不少。

3. 設法表明自己開明、民主。1965年7月,齊上台後立即在黨代會上提出,為防止個人濫用職權、獨斷專行,「一個黨員只能擔任一個經常性的政治領導職務,或在黨的機關,或在國家機關」,並強調「這是黨的最高領導原則」。根據這一原則,齊任總書記,國務委員會主席和總理分別由斯托伊卡和毛雷爾擔任。齊指出,「所有決議都應是集體工作的結果,是黨的機構有原則地、廣泛地進行研討的結果」。同時,齊提出今後不要只掛一個人的肖像,要按照姓名字母的排列順序,懸掛所有常設局委員或政治執委會委員的肖像。

二、樹立和擴大個人迷信

1. 自兼多職,大權獨攬。齊不顧自己執政伊始提出的「不準兼職」的規定,自己作為黨的總書記還兼任了共和國總統、國防委員會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愛國衛隊總司令、社會主義團結陣線主席、全國勞動人民委員會主席等職,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

2. 吐故納新,調整班子。齊在1969年黨代會上提出一系列人事安排,領導層變化很大,原有9名常設局成員,除齊外只剩下毛雷爾和波德納拉希2人,其餘6人有的被撤職,有的「病退」,有的調整了工作。代表大會決定擴大中央委員會成員,有121名中央委員、75名候補中央委員。

3. 任人唯親,提拔親信。齊把自己喜歡和信任的人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試圖通過此舉在他周圍建立起一個百依百順的班子。

4. 敞開大門,組建大黨。齊夢想成為大黨領袖,為此提出要把羅共建成一個「大黨」,把黨的大門開向社會,並不斷敞大,迅速普遍發展新黨員。1965年羅共有145萬黨員,到1989年已發展到400多萬。

5. 運用法律,抬高自己。為擴大自己對國家的權力,齊於1974年提出實行總統制,他因此作為總統就可以依法擁有了直接頒布法律、任命政府成員等廣泛的權力。

三、大肆施展個人權威

1. 大搞「一言堂」。大會小會都聽他的,他說了算,甚至連一平方米的土地要種多少株玉米這類事也得由他說了算。

2. 大搞個人專權。齊就是羅共,我行我素,什麼話都是「指示」、「聖旨」。利用職權壓制不同意見,甚至打擊報復,動輒訓斥、撤職。

3. 大樹夫人權威。1971年訪華後,開始樹立夫人,一年一個新職、高職,最後成為中央常設局委員併兼任黨政幹部委員會主席。齊大事小事都要事先與夫人磋商、定調,對夫人偏聽偏信,許多問題特別是人事問題,實際上是夫人說了算。

一方面,齊奧塞斯庫的個人迷信不斷膨脹;另一方面,眾多抬轎子的人賣力為他歌功頌德,吹捧齊為「傑出的民族英雄」、「羅馬尼亞當代歷史的締造者」、「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命運的天才舵手」、「國際共運和工運的楷模」、「當代世界最卓越的人物」等等。全年節日和齊的生日,各界都會有組織地發賀電、賀信,寫詩歌、文章等;舉辦各種集會,與會者都在拉拉隊的帶領下數十次地起立、鼓掌和歡呼。

齊奧塞斯庫搞個人迷信所造成的影響是深遠而慘重的,不言自明,因為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背離了共產黨的宗旨,背離了人民的根本利益。齊奧塞斯庫的所作所為引起了羅舉國上下眾多群眾的反感和不滿,最終導致其自身的毀滅,羅共喪失執政地位,社會主義在羅馬尼亞遭受失敗。

記者:徐鵬堂,中央黨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一人不生全村受精


作為衛計委下屬人口研究機構——中國人口發展與研究中心黃匡時副研究員在近日發文闡明了觀點,人家早有辦法了,亮點自尋。


中國的人口問題是總量型的,也是結構性的。總量仍然很多,老年人多,男子多。這種結構性矛盾很尖銳。拿總量過多來否定結構不合理是不正確的。這個問題下面很多回答都是腦子不很清楚。

但是回答中列舉的各種事實更加證明了:城市化進程中,出生率下降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知乎用戶在實事熱點話題上一般都是三觀正常智商在線,和微博畫風經常相左。

一旦涉及人口和民族兩個問題,那真是智商集體下線群魔亂舞節奏亂飛。

只談三點:

一,知乎有句名言叫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但面對人口問題大多數知乎用戶對這句話瞬間失憶。我國生育率雖然很低,但每年新增人口仍在七百萬以上和瑞士奧地利的總人口差不多,相當於每年增加一個瑞士。知乎不是遍地211嗎?要知道2017年高考本科計劃招生人數僅為372萬,但我國每年有一千七百萬人左右出生。也就是說新出生的人口有四分之三連三本都上不了。另外我國尚有五千萬左右的文盲人口(即十五歲以上不識字)。

二,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維吾爾族生育率不如美國和英國一個水平,回族生育率不如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一個水平。且回族和維吾爾族總人口加起來不過兩千萬。你在知乎上說日本將來人口會超過中國,大和族將會是東亞三十年或者五十年後的主體民族,絕對把你當傻子看待。漢族有十二億人口是前者的六十倍,但知乎上鼓吹什麼三十年甚至二十年後漢族將失去主體民族地位竟然能收割一堆點贊,不是蠢就是壞。

三,中國絕大多數民族的生育率都低於世代更替要求的水平,只有保安族,珞巴族,撒拉族和景頗族達到了2.0以上的生育率。也就是說中國絕大多數民族二三十年後都將步入人口衰減的狀態。另外除壯族外,所有人口超過五百萬的民族生育率都較上一次人口普查大幅下降。

其實仔細想想,知乎用戶精著呢,現在開放二胎了,你問那些個鼓吹多生的自己生了幾個?別說二胎,連一胎沒生的都一大把,無非想著忽悠智商不夠的多生一些X端人口,美其名曰人口紅利。拉低低端勞動力價格,使得知乎小資們將來可以以極低的價格僱傭他們送外賣洗盤子當保姆,國泰民安,豈不美哉?(為了避免一些閱讀能力有障礙的殘疾人士前來騷擾,特別說明一下沒有任何鄙視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意思,我只是認為正是由於人口數量太大,導致中國勞動力長期價格低的令人髮指)

最後民族是民族,宗教是宗教。反宗教不等於反民族。中國需要警惕也不止綠教。在我看來,一直在中國農村悶聲發大財的基督教,危害可一點不比綠教少。


中國的國情仍然是人口過剩,中國人口與目前中國資源不相配。就目前中國的資源情況,中國的人口肯定還處於過剩階段。

看看中國學校一個班有多少人?基本50人以上,還有70人的。

中國學生真可憐。

在日本要讀好大學容易度遠遠高於中國。

我就不算早稻田慶應之類實際比中下位帝大好的私立大學。就學費便宜的國公立,東大京大等7所舊帝國大學+一橋、東工、筑波、神戶大學這就已經11所大學了,再算上御茶水、大阪市立、廣島大學等之類很好的國公立大學那就有30幾所了。日本就一個中國一個省那麼大,日本高考人數也沒有河南廣東一個省多。就日本學生能考的好大學就有30多所,而看看河南省一個985大學都沒有,人口最大的省廣東也就兩個985,可以說日本人考上好大學的難度遠遠低於河南省廣東省這種煉獄級別的高考大省。中國其它省份也沒比河南好到哪裡去,考上好大學,怎麼都是難於日本的。在日本,很多尖子生去了私立大學,吸引了一大波火力,普通人的孩子考那30多所國公立大學更簡單了。

我可以說,就算在日本沒錢,不上私立,不上私塾,憑藉自己的勤奮,考上一個好的國公立大學還是比中國高考大省簡單很多的,畢竟好大學的數量擺在那裡,日本高考人數還沒中國一個省高考人數多,但日本卻有30多所好大學。而中國?呵呵。目前中國的大學資源根本不匹配中國過剩的人口。

日本學生:

中國學生:

日本學生不用為未來的生活恐懼,今年日本失業率又創新低,從泡沫時期到現在達到了失業率最低的水平,日本貧富差距也不大。日本學生不用像中國學生那樣被家人老師恐嚇再不努力學習你以後就要怎麼怎麼了,日本學生談戀愛是很正常的,中國學生談戀愛是需要被教育耽誤前程,甚至被學校開除,中國貧富差距大,不是你踩人就是被人踩死。中國學生的就是男的剪個勞改頭平頭、女的剪個冬菇頭,住在4人6人8人10人的集中營,不能染髮戴首飾穿著丑不拉幾的統一勞改服裝,早上6點學習到晚上10點,不能出校門,飼料由食堂配給,時間一到一聲指令下全體集中營宿舍馬上統一關燈。一周開一次校門放風。

到最後還考不上好大學,因為好大學根本沒多少所,這不是陪人讀書嗎?可憐他們。一大幫叫囂人口紅利的還想壓榨人到什麼程度啊?


光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

只看到60年代的人口紅利,齊奧塞斯庫倒台之後滿坑滿谷沒人管的野孩子倒是被選擇性無視了。反正人口就是個數字嘛(笑)

大國夢喲,親(笑)

講真神奇東出在fa里都能寫出的社會問題到這怎麼就讓人就飯吃了呢?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