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家酒店是不是精品酒店 (Boutique Hotel)?

近年來 boutique hotel(精品酒店)這個概念越來越熱,許多追求品質的人旅行度假都更願意選擇住在 boutique hotel,在國內「精品酒店」也越來越多。但其實許多所謂的「精品酒店」,根本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 boutique hotel。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如何判斷一家酒店是不是 boutique hotel(精品酒店)?有哪些標準?


如樓主所言,「精品酒店」這詞兒已經被志大才疏的業主和設計師用濫了。能夠影響我們評價一間酒店的因素有很多:床品衛浴是否舒適,餐飲是否豐富精緻,賓客服務是否細心周到,格調是否合乎預期... 這些活兒做到位了,我們才好繼續談論什麼是「精品」。

在我看來,「精品酒店」與「非精品酒店」的最重要區別,是除了滿足日常的旅行休憩需求外,具有更高的可鑒賞性。說得再文藝點兒,就是有更強的審美價值——既宏觀到景觀與環境、建築與空間設計、歷史淵源與文化積澱,又精細到前述各種細節。

一間理想的精品酒店,選址往往有講究。比如安縵法雲與安縵頤和,前者在景區古村落基礎上改建,後者佔據了皇家園林里的四合院,又如斯沃琪所處的和平飯店南樓,正是外灘最核心的一塊寶地,還有杭州湖邊邨,主體是西湖邊上的歷史建築。這些不可替代的地標,與周邊的人文、自然景觀水乳交融,是奠定腔調的第一步。這時候你講禪意也好、民國風情也罷,就有了依託。

其次看設計,每一間精品酒店都是設計師炫技的戰場,他們要靠這些作品拿獎。那些最知名的精品酒店找的都是Jaya Ibrahim、Patrick Jouin這種文藝氣質濃郁的名師,核心關鍵字是「概念」、「格調」與「質感」。客房與公共空間都不能拉下,必須要有濃郁的設計師風格,即使你欣賞無能也不敢輕易造次吐槽。如果再花一點錢上銅版紙雜誌或者參加各種獎項評選,幾乎一定會成為本土設計師傳誦抄襲的經典,就連圖紙都可以在淘寶上叫賣。

有良心一點的精品酒店,在硬體上也不吝投入,床墊用海絲騰或者Dux,布草用Frette或者范思哲,備品用愛馬仕或者Molton Brown。人家客房數那麼少(大多100間以內),又砸了這麼大的本錢,不把房價賣到普通五星級酒店的兩倍甚至數倍,你於心能忍,昂?

最高大上的精品酒店都致力於讓住客產生優越感。管家的配備是必要的,夜床開得倍兒隆重,Minibar 慷慨地免費,再贈送兩份下午茶,客人感動得想哭時早就忘了成本都算在房價里了。優越感的來源不僅是被重視,而是擁有別人沒有的,所以只要客人付得起賬單,酒店就會(就應該)給他定製個性化的服務。也唯有如此,酒店本身才能成為目的地。

精品酒店某種程度上是酒店裡的進階品與奢侈品。住酒店說到底是購買服務,你買得起,他賣得出,那就是好。體驗這個東西,歸根到底是靠銀子堆出來的。至於格調,那得好幾代的銀子與見識才能堆出來。這個道理,不是某些到處當導師的「精品酒店」老闆能懂的。

補充:我個人比較推崇的精品酒店是松贊旗下的環線lodges,沒有拘泥於堆砌硬體,白瑪對景觀和服務有很到位的理解(大概與早年在央視拍紀錄片的經歷有關),尤其梅里與塔城,屬於難以複製的經典。麗江那家monster級別的格拉丹帳篷營地,也是值得一去再去,去而忘返的。


以下內容轉自我另一個答案:國內外存在許多偽精品酒店,如何判斷一家酒店到底是不是通常意義所說的「Boutique Hotel」? - Juliana Yang 的回答

未經我本人同意,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違者必究。

精品酒店不是Small Luxury Hotel,而是Comfortable and Somtimes Amazing。

(1)硬體配備:

  • 認識誤區:很多人對精品酒店的認識好像類同於「小而美」的Luxury,硬體高配,用些低調奢華的酒店備品,再弄點有風情有色彩玩點情調的裝修風格就分分鐘變成Boutique,在我看來這種要求是不理智不成熟是而且是「自私」的。作為一個號稱「精品」的酒店,那麼其舒適度自然不會差到哪兒去,也就是說酒店的硬體配備不會差的離譜,而是不是大牌貨對大部分平常百姓來說沒那麼重要。為什麼喜歡大牌?有些人因為覺得大牌質量好覺得大牌的東西用著舒服,而有些人完全不知道大牌好在哪兒(我相信在不告訴牌子的情況下,兩個軟硬程度相差不大的床墊大部分人是分辨不出來明顯的好壞的)。@花總丟了金箍棒 的一個答案說得很好:奢侈品價值建立的根基是什麼? - 花總丟了金箍棒的回答:對身份的焦慮。在我看來並不是房間數量少、酒店備品低調奢華、酒店布草和潔具都是大牌貨的酒店就是精品,當然,這裡也要澄清一點,Luxury等級的硬配和「精品」這個概念並不衝突。

  • 我眼中的「精品」:我評判一個酒店是否為精品酒店硬體的標準和我評判他是否為一個合格酒店的標準幾乎一致。
  • (1)對房量沒具體要求:好的酒店房量再多也會很好地考慮到客人的私密性。大部分所謂的精品酒店房量少有三個原因:a. 營造「小而美」的氛圍——給客人一種「一房難求」的錯覺;b. 風控因素——並不是業主不想賺更多錢,而是精品酒店這個概念本身興起時間還比較短,市場以及消費者團體尚未發展成熟,投重金來做一個新東西的人往往是少數,更何況大部分人還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好這個東西,c.針對客戶群——由於精品酒店經營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是life style,主要強調的是精神層面的享受,重點而非在物質追求上。而有時間有精力有經濟基礎去體會這種理念的客人大多為中產階級及社會精英人士,而這類金字塔頂端的人是少數,這也就是為什麼快捷酒店遍地開花,而精品酒店少之又少小之又小的另一個原因。要求一個溫飽都成問題為了買房子急得頭髮掉光的人來花閑工夫體驗這種酒店也是不合理的。
  • (2)對房內硬體設施配備沒具體要求:舒適+安全,就是我的要求。我不會去太在意這個酒店床單是什麼牌子,水龍頭是什麼牌子(雖然我確實知道不少所謂低調但是貴死個人的牌子,而且應該不比你們知道的少),我更在意洗臉台是否做了圓角處理,淋浴間有沒有做防滑處理和提示,衛生間的鏡子是否防霧,是否配備基礎逃生指南,床睡著舒服就好,被子乾淨暖和就好,有沒有配全高低枕等等等。
  • (3)對酒店配套設施沒具體要求:摸著你自己的良心問問你自己用過幾次酒店的泳池用過幾次健身房(度假村類型另算),而這些配套設施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錢砸出來的,為什麼星級酒店貴?因為這些配套設施都是評星級時候必須的,而這些成本都均攤到每個房間上了。酒店行業發展這麼多年,其主要功能依舊是提供基礎的「住宿」,這些東西你如果經常用,那你可以大大方方選擇五星級酒店Luxury酒店,而把這個當做評價現行的「精品」酒店,好像就有點」大智若愚「了。而酒店的餐飲,現在來看只能說偏雞肋,除非是會議酒店或者經常承擔大型宴席的酒店,而另一種情況就是這酒店周邊沒什麼其他的用餐地點可供選擇,這兩類酒店的餐飲經營尚可討論,而一般中小型酒店的餐飲經營起來是比較艱難的。養個好廚子不是一般的貴,我認識的萬豪中餐行政主廚拿的工資不比知乎上大部分人低。
  • (4)設計風格方面沒具體要求:有亮眼的創新設計是也極好的。不過我本人還是希望酒店跟有節操有性格的設計院設計師合作(比如 @大頭幫主 這種,我很喜歡),不要做千篇一律的什麼」輕奢「風格,看一兩次是個意思,看多了想吐。

  • 「床單牌子」、「健身房多專業」、「餐廳是米其林」這種東西,老闆拿出來當廣告無可厚非,而作為客人的你拿出來吹牛逼好像有點逗了。

(2)軟體方面:

  • 認識誤區:有很多人提到酒店得有門童得有行李員得有金鑰匙管家等,這些無一例外都是星級的標準,當然,我再強調一次,Luxury等級的服務人員配備並不與Boutique的概念衝突。作為一個高星級或者奢華酒店配備無可厚非,往來熟客也習慣了這種下車就有人給拎包的感覺,同時一些高星級酒店和奢華酒店作為經常接待政客和舉行大型會議和其他儀式的酒店,一方面這些配備是禮節性的存在,另一方面這些人員會在客人眾多時起到補充和協調作用。而真正懂得如何更好的享受和評估這些服務的客人又有多少呢?先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認真去觀察過生活的細節再來問自己是否有資格來定義「精品」的服務水準應該如何如何。

  • 我眼中的「精品」:一個房量30開在市郊的中小型精品度假村,主要面對的是「一小時休閑圈」(即以市內為「圓心」,一小時左右行車路程為半徑的區域)的客人,這些客人的選擇一般集中在周末或者小長假,而這些客人撐死能有多少行李?到底配不配行李員和門童?為什麼要配?是因為前台距離房間距離較遠需要服務員引導還是因為僅僅是形式上需要?一個合格的酒店是提供你必須的服務(如前台和客房服務員),而作為「精品」酒店,這條也基本都會滿足你,而你總覺得缺點什麼對吧?這裡就要提到「個性化」和「人性化」:個性化服務換句話說可以叫「定製式服務」,用比較常見的方式表達就是「金鑰匙管家」,這類在度假村類型的酒店比較常見,因為客房都相對分散,所以一對一服務的會省去不少中間環節從而提高服務效率,給人一種「隨叫隨到」的暢快體驗,另一種則是舉辦特色活動,如我上一個回答中提到的酒庄活動和WINE CLUB的內部會員交流活動。這些都是不容易被複刻的特殊服務(成本較高且需要較長積澱時間),具有天然優勢,從而讓人印象深刻而人性化,主要指工作人員與客人之間的感情聯繫,一名優秀的酒店服務員是需要極大的熱情和耐性來投入到工作之中去的,對每一位客人以誠相待,甚至是能發展成很好的朋友,而這需要極高的情商和充分的自信(不是自我感覺良好),一般人不敢貿然嘗試。判斷一家豪華型酒店的品質重要標準有哪些? - Cedric Shen 的回答 這個答案里說的很好:一線員工做到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管理人員做到Take good care of the associates and they』ll take good care of the customers andthey』ll return again and again,簡而言之就是一線工作人員得用自信和仔細的態度做好基礎崗位工作,而管理人員得把控好大局以及極其重要的「售後服務」(問題解決、意見採納、感謝評價、歡迎再來)。

  • 行李員門童金鑰匙樣樣全,如果不是每樣都能做到盡善盡美還不如沒有。而「精品」酒店的重點應該放在打造「不可複製」的有個性有人情味的服務享受。

(3)綜合均衡

  • 以上關於硬體和軟體的啰嗦討論說了很多,最後總結一下。我眼中的「精品」酒店是舒適的安全的讓人偶爾感覺到驚艷和心生留戀的地方,而不是因為奢華和各種全方位服務而讓我仰視。這種狀態應該是一種平起平坐如歸家般但又和家中的平淡相區別的感受。
  • 本身「精品」這個概念就是模糊不清的,所以乾脆就不要訂什麼硬性標準為好。」精品「兩字是應該分開而言的,酒店人能做到的只能是」精「,而」品「就得靠客人自己來體會了。
  • 嗯,如果我說了這麼多,你還是覺得必須得什麼都是牌子貨、泳池健身房和各部門服務員一個都不能少,好啊,一晚上5000,你開心就好~


對題主說的現象感同身受。

其實不光是精品酒店,所謂「青年旅社」「主題酒店」等概念一再被盜用,譬如在長白山看到某東北中年男子經營的火炕版「青旅」,也竟無法反駁。在國內似乎也成了司空見慣的事。

大二那年飯店業概論的期末作業寫的是精品酒店,因此大概談談。

精品酒店的客房數應該控制在10到100間,除了設施豪華設計著名之外,更應該注重文化性。裝潢、設計等風格一定要鮮明,最好「有故事」。

其次,酒店的核心功能保留,而輔助功能被弱化。比如客房細節上的布置會臻於完美,前沿技術會融入各個角落。但宴會、商務中心等功能則會被邊緣化。


精品,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酒店定位的,在我看來一般也都是度假型的小型酒店,房間不多,地理位置絕對好,遠離市區,環境優美,或者完全融入大自然的世外桃源…員工服務周到…怎麼說怎麼像安曼跟悅榕庄…不過國內一些個人開的小酒店也很不錯,投資不大,設施不豪華,但是很有格調,清靜,周邊環境優美


你對世界精品酒店業的發展了解嗎?

「預定一個家,遇見一個世界」

借用airbnb的宣傳語,是想說明如今精品酒店不再只是客人旅行時不得不住的地方,而成為客人夢想去住的地方,它也不只是出於商務需要體現格調檔次的身份象徵,而成為新形態生活概念前驅者。

精品酒店,英文為Boutique Hotel,其中Boutique可理解為小、時尚或與時尚、潮流緊密聯繫的。AVID認為,精品酒店絕不是像星級酒店那樣追求達到規定的硬性星級標準,而是追求它為自己所設定的某種「極致」

「什麼是極致?也許正是意味著開始」

這裡的極致並非指對所謂奢華的詮釋。裝修是永遠沒有止境的,並且酒店對於奢華的裝修早已登峰造極、出神入化。根據AVID的經驗,對於奢華的過度追求與投入只會變相削弱酒店的溢價能力與增加運營負擔。那已經是過時的觀念了。

精品酒店追究的極致是什麼?可以是對於某一文化精髓的詮釋,開創一個新的旅行價值觀,提出一樣新的生活方式以挑戰現有的,玩轉一鍾全新的藝術審美,展現酒店概念的進化觀念...涉足精品酒店設計多年,從新加坡文華東方酒店到馬來西亞HOHO HOTEL,AVID越發深覺這些對於打造一個成功精品酒店的重要性,以及成功的精品酒店對於人們新式生活觀念的引領作用。

將一種文化概念的美麗升華為人文概念的美好

此話出自設計鬼才Phillippe Starck。

正是因為精品酒店業的特點——以酒店為載體,以文化為主題,以客人的體驗為本質,給予了設計家們提供了施展天才的舞台。文化性體現了酒店對內涵的追求,是酒店執行的具體戰術和手段,酒店要通過文化來獲得競爭優勢。體驗性是酒店所追求的本質,酒店最後要實現給顧客獨特的體驗來獲得的高回報的利潤,這是酒店的最終目標。

以剛去世的設計師Jaya為例。Jaya是一位出色的精品酒店設計師,他的輝煌設計之路離不開精品酒店業的蓬勃發展。很多人在今天以前或許還未聽過Jaya Ibrahim的大名,但那不重要,重點是他所設計的酒店作品中一定有讓你如雷貫耳的(特別對於安縵痴們):安縵法雲、頤和安縵、富春山居、新加坡嘉佩樂、還包括上海璞麗酒店等。可以說Jaya借精品酒店業發展之勢成就了自己的設計之業,彼此照應。Jaya能夠精確解讀酒店所在地獨有的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包括他對亞洲文化、對禪意文化有著自己的理解。

在設計中,Jaya精通對於文化意境感的詮釋,這充分體現在酒店的建築風格和裝飾藝術上,運用平衡對稱的手法、使用自然材料、不採用大理石或者是很具跳躍性的色彩…這些設計手段既形成了他的獨特風格,又讓客人沉浸於他所塑造的文化場景氛圍中,從而獲得富有個性的文化感受,獲得特別的歡樂、認知和激動。

(歡迎關注AVID微信公眾賬號:AVID_DESIGN_GROUP

AVID簡介

AVID作為一家新加坡設計品牌,植根於「花園城市」的土壤,正是利用多元文化背景、國際化視野等優勢,得以多年不斷向外延伸發展,更好地洞察與審視未來建築設計發展之需求,探索與實踐建築創新之趨勢。AVID以「管家一站式、沒有兩個項目是一樣的」的設計理念為客戶定製專屬性設計,業務涵蓋城市規劃、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時尚產品、生態科技、環保綠色設計研發等


鄙人國際奢華酒店出身。作為一名酒店人,我不想列出各項指標來規定這就是精品酒店,畢竟各種指標太死板了,還不如直接講講精品酒店的生活與經驗。

先說服務員吧!我本科生出身,英語六級以上,當我還是一名應屆生的時候依然沒有資格成為它最基礎的服務員,雖然我的工作內容也和滿大街的酒店服務員沒有太大的區別。

廚師這個行業大家都不陌生,大家的第一反映就是只懂如何做飯,文化底蘊沒有那麼高,但是我們的廚師有些拎出來和國際友人交流毫無問題。

再說管培生,沒有國際教育背景就別想了。甚至有很多管培生是五六種語言的小能手。

實習生。國內實習生和國際實習生對半分。泰國、日本、韓國、義大利、法國、瑞士等各種國家的實習生我都有接觸過。有些實習生是拎著LV來實習的。

再說提供的服務和產品:所有的東西上都印著自己品牌的logo,而且品質都不錯。

我是餐飲行業出身,客房服務沒辦法多說,也說不準。但是餐飲這邊,以自助餐為例,如果食物已經擺出來了,但是客人沒吃完,也沒有被拿到桌子上去,不管是什麼,晚上關門的時候一律扔掉。。。哪怕大部分都是進口的。

關於接觸的客戶:各種你能想到的大腕,哪怕他叫施瓦辛格或者成龍李連杰或者是政界的一把手再或者王石馬雲。。。

各種有錢人也是有的,土豪什麼的。

如果遭到投訴,給客人的賠償基本都是一個數字後面加三個零起步。

其他想到的再補。。。

==============================新補充的答案==========================

其實要體現精品這兩個字,不僅是體現在建築或者風格上,因為這些都是可以初期用錢砸出來的。

關鍵在持續的發展中能提供恰到好處的服務,讓人感覺舒服。如果你好面子,我就能大庭廣眾之下給你過個生日、祝賀你升遷,如果你不希望別人注意到你,我看到你的第一眼就能有這樣的直覺,給你選一個恰到好處的安靜的位置。

精品酒店或者奢華酒店並不是能夠給你最好的,而是你最想要的,而這種最想要的是不需要你開口的。

工作過程中曾遇到一個大叔,就是那種需要別人前呼後擁的,前台那邊給預定一張顯眼的用餐桌位就給100小費,一個人坐四個人的大桌,要吃的東西是廚房特別準備的,雖然很簡單(他就吃一盤蔬菜沙拉,而且都有什麼蔬菜都是固定的),廚師長端上來,又是幾百小費出去了,然後結賬的時候付幾百塊,他是真的不在乎錢的,要的就是面子。來過一次以後,我們所有人再見他就是X叔或者X哥稱呼他了,他不愛人家叫他X總。

也有一個客戶,感覺就是天天住在我們酒店一樣的,超級低調,隱名埋姓,穿的不顯眼,每次都坐在最不顯眼的桌子那,有時候前桌吃完了,服務員沒來得及收拾,他也不在乎,自己帶的助理隨便拿一拿他就開始吃了,我們都知道他姓什麼,但是他是要求保密的,所以從來不稱呼他,我們就給他起了一個外號,然後有次一個服務員沒注意到,對著他喊出了他的姓氏,果斷投訴,然後我們那個同事就被開除了。

其實說這些也是為了說明,很多人能把酒店做的大,做的貴,但是如果體現出精是需要所有任職的員工嚴格把關的,不存在歧視的意思,但是不得不說在這個行業里學歷高的和學歷低的做出來是有很大差別的,你可以教很多人面帶微笑、端茶送水,如何恰到好處的提供你應該提供的是需要很多的思考的。

關於我的背景,就不說了吧。只能說超難進入,我有幸進去了,後來發現也是圍城,現在已經轉行了。但是當我從那家酒店出來,簡歷設成沒工作的時候,很多國際五星跳級升值讓我過去工作,不過最後還是轉行了。

我想到什麼再說。。因為最近休假,比較閑。。


集團酒店不多,本身客房相對較少;提供定製服務(24小時、一對一管家等);物業一流,包括位置景緻的稀缺性,硬裝軟裝的獨特性等;讓住的人覺得高人一等,發到朋友圈能引來一片羨慕嫉妒恨。


相較於真正的精品,國內很多理解是「貴」豪華就好了,真的注重感受的人群比例確實有限。國內龍字老大的「開元」也有大禹、十七房等如此精品,雖在國字號品牌中也算不錯,但總少了點感覺和味道。歸根結底、積澱和底蘊欠缺,造就了「堆砌硬體」的現象。精品之路任重而道遠。不是花錢能解決的。


沒有辦法不反對第一名的答案。

一看就是被國內的偽精品酒店洗了腦。

一個酒店是不是精品酒店,和它的硬體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

當然,真正的精品酒店其實硬體比上面描述的還要好。

精品酒店的實質是個性化的賓客體驗。為了能滿足每一個客人特殊的需求,酒店的規模不可能大。

直觀的體會就是你在酒店裡所享受的服務是不是特意為你而準備的。

比如服務人員會不會稱呼你的名字,根據你的習慣布置房間,提供你喜歡的餐飲,替你安排出行計劃等等。

連鎖精品酒店品牌會設有專門的賓客體驗部,如果你經常住的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你可以試試過生日的時候住酒店)。同時他們會收集你的喜好,如果你的名氣足夠大到能讓他們在網路上找到你的照片,那麼當你去到同一品牌的另一家酒店的時候你會被每一個員工認出來,並且根據你在之前酒店的習慣進行布置。目前國內的城市精品酒店只有四季和麗思卡爾頓能達到這個水準。其他的酒店就不用考慮了。

而度假村方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相對容易一些,做的好的品牌就比較多了,在此不一一列舉。有很多私人的小酒店在我看來也符合精品酒店的定義。因為老闆會招待每一位客人,這在大理麗江一類的地方簡直是太常見了。但是老闆招呼客人的酒店可不一定都是精品酒店。

那麼怎麼樣才知道自己住的酒店是不是真正的精品酒店呢?

其實很多像四季麗思卡爾頓這樣的酒店,如果只是進去草草的住一晚,除非你能睡出床單是多少支的什麼棉,否則真的和其他五星級酒店沒有什麼區別,絕對是在浪費錢。

那麼真正的精品酒店到底精品在哪裡呢?

這裡就要提到酒店的靈魂。也就是真正體現軟硬實力的地方——禮賓。

一個牛逼酒店的禮賓部就和特工組織一樣,他能讓你在提前三個月都訂不到位置的米三餐廳直接進店入座,能讓你在全部航班停飛的惡劣天氣把你送到下一個城市,能幫你買到限量絕版停產毀模的珍貴藏品,甚至開直升機送你出行。就像運通黑卡傳說故事裡的那樣。

可惜我們絕大多數人連禮賓部是用來幹什麼的都不知道。在國內真正可以感受精品酒店待遇的機會其實是極少的。如果你有幸在某個風景如畫的地方結識了一位神通廣大的老闆,請你務必告訴我酒店的名字。


精品酒店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稀缺並獨一無二的位置和景觀,例如通常的四季、麗思卡爾頓正對海灘,但精品酒店就得有兩個海灘(一個日出方向、一個日落方向)外加一半島。

另外,在非發達國家,精品酒店通常並不在人流密集的熱門區域,邊上可能並沒有其他酒店,住客的交通方式主要是直升機、私人轎車和動力艇。

基於上述兩個原因,國內符合條件的應該是各地國賓館的X號樓,佔據當地最好的位置、擁有當地最好的景觀,以及。。。當地最好看的服務員,還有最最重要的,做當地菜最地道的廚子。硬體方面,傢具皆使用國內上好的木料,由熟練的工匠打造而成,秒殺目前五星級酒店普遍使用的東莞甲醛毒氣發射器;潔具通常五年一次改造,潔身器是標配,熱水三秒就有,浴缸放水的聲音跟小溪流水的聲音一樣;落地窗是雙層的,隔音隔熱還防彈,窗框和地面、牆面的接縫整齊地像電腦效果圖。。。看到這,有人會問,這得多少錢才能住呢?談錢您就俗了,您要不能免費住進這X號樓,就只能自己花錢住旁邊的X+Y號樓的隨從的隨從房間了,一邊瞅著年久失修的房間,一邊還得忍受服務員的嘀咕「這年頭,連跑生意的都能住領導翻譯的司機房間了」


國內的很多精品酒店,都比較扯,因為經常出差和旅行的關係,住過不少酒店,包括所說的安曼法雲,東方文華、悅榕庄等。說幾點:衛浴用品大多不及格,我自己一般用tbs或者boots,不算太好,但比較天然,很多酒店的衛浴我看基本就是汕頭出的,牙刷也是,感覺糟糕;裝飾的畫比較粗糙,很多是列印的;有時候客房除煙不到位;花灑很多沒有空氣注入的,水流雖然大,但洗澡感覺一般。。。

精品酒店我感覺首先不能大,太大,沒法服務好;第二要有景或者文化氛圍;第三建築需要有特色,國內除了安曼法雲、廣州十字水、中甸悅榕庄等少數幾個,大多建築太張揚;第四服務到位;第五酒店硬體喝細節一流。


個人之見。1,客房數在200間之下。2,五星級別的硬體和服務。3,普通房間每晚至少1200人民幣以上的價格。4,酒店位置在知名地區中或者知名建築內。


過分糾結於精品酒店的標準和定義本身就是反精品酒店的。

其實很簡單,精品酒店的出現源自一部分消費者對高檔連鎖酒店的千篇一律感到厭倦和膩味,所以精品酒店的核心意義在於反對高檔連鎖酒店的單調一致性,主張酒店的獨特性和富有人情味,這些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奢華的硬體、職業甚至過度熱情的標準服務,他們不是去欣賞和被感動,而是要享受放鬆和不被打擾,甚至要得到你對他個人化品味的體認、讚美和欣賞,以使其獲得獨一無二的優越感,這就註定了精品酒店的小眾性和貴族化,也註定了精品酒店不是奢華勝似奢華,追求個人關懷的同時也帶來了高昂的代價,也就失去了個人關懷的人文意義,這也正是大多數消費者對精品酒店產生錯覺的原因,比如圓桌活動說明中提到的:「越來越多追求享受品質度假的人,正放棄各種五星大飯店,轉身走進設計精緻的精品酒店」就是錯覺表現之一,所以很簡單,精品酒店比高檔連鎖酒店更貴,逼格更逼格,沒必要糾結。

在我看來,對大眾消費者而言,比「精品酒店」更具期待意義的是「民宿」,沒錯,正是那家高歌猛進的Airbnb,詮釋了「民宿」比「精品酒店」更適合解決普遍的個人關懷、獨特又不失品質的住宿訴求,當然「精品酒店」依然會存在,但它不是人們轉身走進的地方。


精品酒店在中國(特別是最近兩年)越發火爆,在我看來有兩個原因比較常見:一,相較於星級酒店的評星標準繁雜,大到如配套健身房、會議中心、餐廳、小到如不同星級酒店對應要求電梯數等,精品酒店則大多只用注重客房、餐廳;二,公費消費的控制,使得很多酒店主動放棄星級,投身「商務酒店」「精品酒店」(同時也配套會議室以便接政府企業會議訂單)


酒店的硬體是精品酒店的重要標準好么


謝邀!最近很忙,所以現在才回答!

關於「精品酒店」,由於沒有一個量化標準,更由於國內酒店業良莠不齊,所以很難僅從硬體上去判斷。而從酒店從業者的角度和從普通住客的角度又有不同的判斷方法,這裡僅就個人經歷,從住客的角度看,主要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1、地理選址與酒店基調。精品酒店選址於獨特的自然或人文景觀其中,使其成為無法複製的文化特質,從而奠定自己獨一無二的基調。比如三亞的亞龍灣,廈門的鼓浪嶼,安徽的宏村等等。無論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最主要是圍繞當地的特點來奠定酒店的文化基調。這個方面,悅榕庄很有代表性。三亞的基調是海洋文明,雲南麗江的則是納西族的少數民族風情,宏村的則考慮融入徽派建築風貌,而澳門的則是典型的國際都市時尚風格。這個基調貫穿於建築與室內設計、環境布置、客用品設計等各個方面。而一般只會用錢堆砌的酒店要不和環境格格不入,要不就毫無特色可言。

2、令人滿意的服務。滿意是個相當個性化的詞語,不同的住客有不同的需求。預定、入住、結賬等環節,餐飲、娛樂等附加服務,套用一句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比如,關於預定,如果你提出了特別的房間要求,精品酒店會相當迅速的有專人回復你,及時溝通處理,力求達到你的要求。再比如員工看見客人時,笑容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三亞瑞吉的看到客人一身出海裝束,會提醒客人帶防晒用品。而相比之下,廈門鼓浪嶼的中德記就差強人意了,我個人認為真的是浪費了中國第一別墅這個歷史名號,雖然酒店也有每層凈高三米的別墅。僅有服務流程的分工規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延伸到滿足每個賓客的個性需求上,最好能滿足顧客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要。

精品酒店貴在一個「精」字,誠如題主所言,國內就算是一些國際品牌酒店,不同城市的服務難以保持水準,實在難以稱得上「精品」。以上兩點,則是住客比較容易判斷的兩個方面。

郵件給


新開的高價位酒店,都非常有「態度」,或者都在互聯網時代有了互聯網模式的渲染和感覺。比如香港的Ovolo 奧公館,以及國內的桔子水晶。反觀一些老牌五星級酒店,設施陳舊,價位卻高居不下。所以出去住總會選擇新開不久的很有時代感覺的~~~


所謂的精品酒店,國內目前只有一個粗泛的概念,並沒有具體的規範來框定,但是炒作這個概念的酒店往往會在這些方面作出宣傳,第一,完善的酒店流程,從辦理服務,到商務服務,再到餐飲、康樂等一系列內容,而不僅僅是住宿。第二,環境設計,有酒店的立面設計,室內設計,套間設計等等,對於度假酒店來說,還需有對綠化、水系、人車分流等問題的思考。第三,完善便捷且隱形的後勤保障,這是一個酒店精品化和星級化的關鍵。


單單住酒店就已經是一場夢幻般的旅行!裝飾的奢華,體貼細緻的服務都是基本的要求。不吝人工,給予住客完美的住宿體驗。關鍵還是以住客為本。好壞區別?住一次就知道了。光靠裝修跟簡單培訓是做不出來的。


精品酒店一般不是連鎖的吧。而且房間數相對少,擺設也相對更精緻,有自己的特色。

非精品酒店進了房間後都差不多。精品酒店卻會讓你不想走的衝動。

以下是在瓜地馬拉的精品酒店,供大家吐槽:

酒店是在http://www.getsnaptravel.com 定的。比較下來,價格比攜程/馬蜂窩/窮游/Expedia 都低??


精品酒店的判斷其實可以先從星級上來考慮,一般五星以上,有國際連鎖品牌的,都屬於精品酒店


這個真的不錯呢。


不知道思聰又沒知乎帳號……

好像邀請他來回答這個問題。

前天才去的萬達瑞華酒店

七星級


推薦閱讀:

在國慶節假去日本旅遊消費的中國遊客是出於怎樣的想法?
帳篷酒店會在國內盛行嗎?大家如何看
為什麼外國人度假可以就一直躺在沙灘上曬而不去別的地方?
自駕去西藏,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潿洲島怎麼樣,去玩四五天花費如何?

TAG:旅行 | 酒店 | 度假 | 酒店管理專業 | 精品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