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理解三島由紀夫《春雪》里清顯對於聰子的感情?


謝 @黃一丹邀。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引用一段文字:

《春雪》是三島文學藝術美的昇華。它描寫清顯於聰子的愛情糾葛,因為清顯對聰子的愛慕中孕育著一種不安的情緒,聰子沒有把握住他的感情,只得接受皇上的敕許,與治典親王訂了婚。……這部作品在純愛中也貫穿了「優雅的犯禁」和「褻瀆的快樂」的對立,並在這種對立中發現美、創造美,又毀滅了美。三島向來對生非常憧憬,但對死也非常固執。在三島看來,死是生的出發點。於是他通過生生死死的輪迴來尋找歸宿,尤其是對死的述懷充滿了悔恨和諦念,帶來了肯定於否定的二重性,最終一切皆空

葉渭渠、唐月梅:『三島由紀夫文學的怪異性』

清顯與聰子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無暇的。可是由於清顯性格中先天而存的敏感與不安,以及種種不成熟的因素,使得聰子終究沒有把握住他的感情。

關於愛情最終釀成悲劇的原因,黑格爾《美學》中的一段話似乎能給予我們一些啟示:

黑格爾從「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這一原則出發,認爲「悲劇不是個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劇的根源是兩種現實的倫理力量的衝突。衝突雙方所代表的倫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時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每一方又都堅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損害對方的合理性。這樣兩種善的鬥爭就必然引起悲劇的衝突。」


謝邀。

說白了,這就叫「作」。

三島老師深受個人成長經歷與拉迪蓋的影響,對刻畫這樣的傲嬌少年可以說是情有獨鍾、得心應手。我以為便是他本人的寫照:永遠追逐著不可企及之「美」的伊卡洛斯。比起此世,他們所追逐的是永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聰子只有被清顯拒絕,才會從瑪甘淚顯現為貝阿朵莉切,他真正的一生所愛;一如所有未實行的壯舉一般格外崇高。以上。


大概就是一種所謂的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愛吧。

我覺得清顯其實一直是喜歡聰子的,但他自己感覺不到,因為他覺得聰子就是他的,隨時想要的時候都可以得到。

等到真的失去了才明白自己是離不開她的。

滿典型的嘛。


較為偏頗的來講,我更覺得這是清顯在探尋真實的自我的一個過程。不在於他到底愛還是不愛,可能他自己也不清楚。或許他更享受的是那種求而不得而後得,一種禁忌的愛欲…

一方面他堅信自己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與理性的操控,他是有著絕對雅緻的清俊公子。另一方面他是並不了解自己,他渴望熱烈的、危險的,他是充滿攻擊性的帶刺的初生小獸。

作者所描寫的清顯是很多少年少女的情愫,可能有些許放大。但那種敏感,試探,不安,憤怒,賭氣,壓抑。再具代表性不過。

當然我還是希望人生就像清顯父親一樣- -做個直男就好。


美的極致是幻滅,清顯所迷戀的是什麼呢?是春日宮如雪一般的頸項,聰子和服上的冷光,彷彿月夜森林迷宮一般的黑髮。是極致不可言說的美,還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自尊、有顧慮、有責任要承擔的聰子本人?

也許是對清顯的苦戀令她絕望,也許是失而復得的愛已經不能奢求更多。在我看來,聰子是那個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Carpe Diem,沒有後悔。

「我已經享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我不打算永遠佔有。無論什麼樣的夢想都會終結......如果真有永恆存在,那就只是現在。」

「剛才我看見海邊的松林,我覺得那是此生此時無法再次見到的森林,那是此生此世無法再次聽到的松濤,每一個瞬間都是那樣的清澈明凈,沒有一絲一毫的後悔。」

我無法用世俗的維度來評價心思纖細的清顯。既要順遂本心,又要維繫恆久的愛與美已是貪心。要求清顯去懂得聰子,去承擔責任都不是該被考慮的問題。這世間何種人與何種人相戀,得失有因,求仁得仁。

最喜歡的一段話。

「喪失以後的安心在慰籍著清顯。他的心只是在這樣感受著,與其害怕失去,不如知道實際上已經失去。」

「他失去了聰子。這也好。連原先那樣的怒氣也會很快平靜下來的。感情得到充分的節約,猶如一隻被點燃的蠟燭,雖然明亮熾熱,燭身卻漸漸融化,待到火被吹滅,只剩下黑暗裡的孤立,但當然也沒有了身體再被腐蝕的懼怕。他覺得自己在處於這樣的狀態,這才懂得孤獨就是休息。」

如果我的情緒太受你牽動……

孑然一身,也好也好。我是安安全全的,一個人。我的靈魂不再受你侵蝕。沒有人能撼動我心。

我害怕的,只是我自己的心。


我的理解,清對聰子的愛情中,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愛戀。

自戀。

愛自己的美貌,愛自己的憂鬱,愛自己的不成熟,愛自己的敏感,也愛的自己的反抗,愛自己的毀滅。

當有一個人能理解他的這些特質,並讓他表現出自己的特質,他就有了愛情。但本質上仍然是種自戀。


就是不想表達出來的愛。

他以為聰子一直會屬於他,一直會對他單方面釋出愛意、包容他的惡作劇,他們就一直就這麼若即若離的愛下去。

聰子被選成未來的妃子,自己也因為一時嘴硬鬧脾氣明面上放棄了她,可他還是享受偷情,讓聰子懷孕了,一切逐漸偏離正常軌道了。

他還是愛她的啊,就是青春期小男孩不想吐露真情,只想欺負自己喜歡的女生一樣。

一方面把聰子當成比自己姿態低的追求者,另一方面她又是能隨意攪亂自己心智的心上人,清顯還真是矛盾啊。


我覺得這種情感是很常見的。

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喜歡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對於ta的情感是怎麼樣的,也不清楚ta對於自己的情感。

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的做法就是什麼也不做,就像清顯做的那樣。

可是後來,聰子訂婚了,這就不對了。清顯這才發現,我大概是愛她的吧!然後的故事就狗血了。。。

不過一般情況下,我們要是這樣,基本就完了,不會有後來的故事。


求知友們解答(.﹒?︿﹒?.)

看書的時候,有一個地方我一直沒弄懂,為什麼他們鼓勵清顯去逛妓院,為什麼在聰子和長輩們看來清顯是處子之身是個笑話,賞花那節聰子說清顯是個孩子不是也有這層意思嗎?


清顯生來帶有的清高不允許他直白的表達愛意,當父親問他是否對聰子有感覺時,他的拒絕無非也是那種優雅在作祟,但他和聰子是互相相愛的,哪怕出家為尼,哪怕命喪黃泉,他也會淡淡的對聰子說一句:我們來世再見


松枝清顯他愛的是那轉瞬即逝的美麗,是那種如櫻花一般會幻滅的美麗,是那種接近死亡的美麗,他只是沉浸在自己對於女性,對於聰子的無盡幻想中。

套用三島先生的一個妙喻,他就是一個在林間行走的行人,無論怎麼走都會回到原地。清顯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兒童般的幻想中,用當下流行語來說就像一個所謂的"中二少年"。

但不止這些,三島先生頗為有意思地將多重類似的人格融入了清顯這個人物中,刻畫出了一個格外鮮明的人物形象。清顯想得到聰子卻不願意承擔責任,從始至終都在逃避。即使是最後那看似深愛聰子地去寺廟求見的行為,也只不過是為了感動自己罷了。就如同我們當下許多學生,上課時記下很多筆記,課後卻一眼都不看,這只是為了騙自己有在認真學習,就像清顯騙自己深愛聰子一樣。

三島先生真是細膩且才華橫溢啊,創造出了這樣細緻入微的一個人物形象以及他對聰子那樣真實的感情。真實得有點可怖。

以上。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清顯與聰子的愛情,因為清顯在對聰子的愛中孕藏著一種不安,聰子沒有把握住他的感情。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唐月梅的翻譯?
《假面自白》的文學價值在哪裡?何以說這本書奠定了三島由紀夫的文壇地位?
愛是不是不能離開性?
如果三島由紀夫的時代有博客、微博、社交網路,他會積極使用這些「自媒體」嗎?

TAG:三島由紀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