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交替之際的澳門是什麼情況?清朝統治者在新朝肇始時為何會容忍澳門明顯不正常的情況?

在康雍乾時期,清朝統治者眼中的澳門究竟是治外之地,還是有一群紅夷寄居,還是最高統治者並不知道這裡道不正常情況?


如果沿用舊的殖民史觀去看待澳門的歷史問題,不能理解當時澳門「雙重效忠」的特殊性,以及明代以降對於內附夷人的管理模式,自然會覺得當時澳門的地位是不正常的,其實不然。

明朝時澳門的存在具有「雙重效忠」的特徵,一方面從關稅、司法和行政上都遵從明方的約束,而且還像內地的土司一樣協助剿滅賊寇,視自己為大明的忠實臣屬;另一方面對葡萄牙王國來說又強調自己作為葡萄牙在遠東的貿易基地之地位,最大限度地爭取葡王授予的自治權力。所以說白了,澳門本質上接近於中世紀以來十分流行的外國商人自治社區概念,典型的比如與君士但丁堡一水之隔的熱那亞自治市加拉塔。

為什麼就沒人會問在東羅馬帝國帝都,被追捧為難攻不落の城的邊上就有一個歪果人的自治市是多麼不正常的事呢?後來1453年的君堡之圍,這個市裡的市民幹了什麼事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

就算撇開西方視角,對明朝一方來說,這種劃撥土地給內附夷人商民居留,採取羈縻之治的做法,同樣也並不是沒有先例,比如明初對於一部分願意入附的建州女真做法,就是劃撥州郡安置並進行管理

西北方面,明中葉在哈密危機解除之後,明廷也在肅州設置番城番帳,供回回商民居留

  「威虜城在州東北。明初置衛,尋廢。嘉靖七年,番夷牙木蘭11等 內附巡撫唐澤。議於肅州迤北境外威虜舊城及天倉墩、毛目城、白城子等地散處其眾。二十八年,監生李時暘上言:邊外屬夷舊為土魯番所迫,今環肅城襍居不便。 巡撫楊傳檄,副使王儀等修葺威虜並金塔寺古城,添設煙墩等城堡凡七墩,台有十二,安置番帳七百餘所。於是肅城數十年番害頓平。」

可見在「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這種觀念下,即使是將兩京十三省內的土地劃撥給內附夷人安置居留,非但不是什麼喪失主權的非正常現象,反而是招撫夷人,拱衛邊境,緩和邊疆矛盾的常用策略。雖然獲准葡人入居澳門這一過程並非由朝廷主導推動,但正是鑒於有上述那些先例可循,才使得廣東的地方官員能大膽地將准許葡人居澳作為保證地方安堵的可選策略。

只要理解這種概念,自然也能理解在明清易代之際,澳門在滿清統治者眼中屬於什麼性質了。更何況在清軍剛剛入關前後,天下未定之際,澳葡還是不可以忽視的政治力量之一,加上朝中已有湯若望等耶穌會傳教士的斡旋,承襲明朝對澳門的管理制度,宣揚自己才是入主中原的新統治者,反而是再正常不過的做法


有的答案認為TG的官方史觀理解不了鴉片戰爭前的澳門問題,這是不準確的。TG官方史書恰恰明確表示: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是鴉片戰爭以後的事。此前無論明朝、清朝,都沒有喪失澳門主權和治權。對明、清、葡三方都沒有特意譴責。

另外,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可以派高級官員到澳門巡視以體現主權。最後一位巡視澳門的官員是兩廣總督林則徐,他留下的兩句詩,被160年後代表中國收回澳門的那位領導人再次使用。


1807年「半島戰爭」中,法軍攻破里斯本,葡萄牙本土淪陷,王室出逃巴西避難。1808年8月,英印總督援引兩國間的攻守盟約,要求澳督同意英軍進駐澳門,以防法軍的可能進攻。此議遭澳門當時總督花利亞(Bernardo Aleixo de Lemos e Faria)拒絕後,英軍強行登陸並佔據炮台多座。澳門當局立即通過理事官向澳丞通報此事。前山同知及香山縣令火速稟報兩廣總督吳熊光。面對英軍擅佔中國領土的行為,執掌兩廣軍政大權的吳熊光未採取相應的軍事措施,是派員曉諭英軍撤退。英軍不但不退,反而進一步調兵遣將。吳熊光仍舉棋不定,上奏朝廷,請皇帝定奪。嘉慶帝11 月諭旨軍機大臣,痛斥吳熊光瀆職,令其嚴辦此事。

吳熊光接旨後,即刻部署軍事行動。形勢頓時緊張,省澳貿易中斷。外商出面調停,英軍因軍需無補,順水推舟接受外商的「犒勞」後退去。

葡萄牙澳門總督:能當大明(大清)的狗,真是最大的榮幸啊!


明確的講,在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之前,澳門並不是所謂的被葡萄牙佔領的殖民地,而更像是中國傳統的中央政府對邊遠地區的羈縻地,所以題主認為的「不正常情況」,實際上對於當時的明清政府而言,反倒才是正常情況。


推薦閱讀:

回歸前的澳門是什麼樣子?
澳門回歸十五年來的真實情況和澳門人的真實想法究竟如何?
如果去澳門的話哪裡是必去的?
學生窮游澳門住宿?
香港,台灣,澳門,到底是什麼樣子?

TAG:歷史 | 清朝 | 澳門 | 明清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