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為什麼在古代軍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相關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065801

剛剛看到親王的回答,試著模仿親王的思路分析一下徐州。然後發現徐州的地理位置沒什麼重要的,周圍都是平原,而且屬於黃泛區,經常發大水,為什麼還這麼重要呢。


碩士論文就寫的徐州城市復原,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有把握的。徐州的軍事地理形勢可以從宏觀微觀兩個層次來看,有幾個絕無僅有的優勢。

宏觀。歷史上,徐州地處關洛(傳統政治中心)、幽燕(北方邊疆政治中心)、江南(財政支柱)三個重要地區的連接部,徐州到西安、北京、上海是等距的,這個位置實在關鍵,誰占誰得優勢,參考劉裕北伐誅秦滅燕,一打二毫無壓力,南朝的頂峰…淮海戰役、辛亥革命北伐、蔣介石北伐這些也不用多說。

微觀。徐州城地處於一個小盆地中,天然的築城之地。這種地形在中原地區是絕無僅有的!城市周圍的山地使軍事防禦非常便利。大兵團很難在城外集結布陣,難以對城市造成威脅。綜觀整個北方,特別是在黃、淮、海等水系不穩定區域內。大多數古城都因為天人因素(河道變化、戰爭和政治等)遷徙過城址,長安、洛陽、開封、北京、安陽、太原………而徐州從不遷址,黃泥蓋了一層又一層,城下有城,自西周至民國共十一層!小盆地地形是很重要的因素!

徐州城外有汴水、泗水兩條河流交匯南流。歷史上,這兩條河流即便是長期受到黃河侵奪,由於徐州周邊山地的限制,其河道也一直非常穩定,汴水自西來,泗水自北來,在徐州城東北角交匯南流,在有文字記載的兩千多年建城史中從未改變,這在華北的河流史上也是罕見的。

這兩條河流,既是護城河,也是具有全局性意義的航道,使徐州更加易守難攻,更增加了徐州的航運價值。元明時期途徑徐州的運河就是借道汴水和泗水河道的。簡要來說,沿著泗水可以北上齊魯,元代以後可直達幽燕京師;沿著汴水可以南下淮揚吳越,西進汴洛關陝,南北朝時期,相關戰例非常多…

有知友說,徐州被攻克n多次,應該是易攻難守才對……如果把古代徐州城抵擋住的軍事進攻次數和徐州城被攻克的次數比一比,易攻難守之說是靠不住的。

貼一段明朝人對徐州軍事地位的論述吧,看看是怎麼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摘自《徐城不宜遷六議》,當時徐州剛被黃河淹沒,官民集資遷城,被一個給事中上了這道奏議叫停,奏議從河防、漕運、倉庫、戰守、民生、區劃、成本等幾個方面論述了徐州城維持原址的必要性,堪稱是對徐州城市地理區位的完美總結,宥於篇幅,本文只引與戰守相關的內容……

徐城三面阻山,一面臨河,南引邳宿,北控兗濟,西扼汴泗。一瀉千里之勢,以保障江淮險要之設舊矣。金陵恃徐為南北咽喉。且黃河自西而東,閘河(即運河)自北而南,皆合於徐城之東北而下。城阻河勢,河阻城勢,居然一重鎮也。如近歲蓮妖(白蓮教匪徐弘儒)發難,環攻浹月而不得渡,以故河南江北得免於難。儻道鎮遠移,余孳竄伏,而無厄要以限之,無地方官督率居民以捍之,萬一姦宄不測乘舊城之虛而據其內,是又藉寇以窟而自失其天造地設之險也。

意思不難懂,大意就是說,徐州這個城址太關鍵,如果把城遷走了,萬一有反賊在這裡安營紮寨就麻煩了,所以哪怕被黃河淹了,徐州也不能遷城。。。。想想看,城旁邊就是黃河大堤,還是京杭運河的航道……真遇到什麼任性的反賊,後果不得了。。

值得一說的是,汴水(黃河奪淮河道)、泗水雖然到近代都乾涸了,但京滬、隴海鐵路就是在古河堤上鋪就的啊~~有異曲同工之妙有沒有,這就叫歷史的迴響。

總結一下,徐州地處南北扼要,自古為用武之地。城市周圍穩定的山、水環境造就了徐州易守難攻、水運便利的天然優勢,使之成為兵家所必爭之地。


何為兵家必爭之地?

首先,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必須身處要地。相對地理位置是最重要的。

如果有需要,任何地方都能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但最後只有少數城市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筆。能否有這個資格,更多還要聯繫到當時的政治、社會環境。

放大了說,傳統農耕區域與游牧區域的分界線:長城。依託山脈、沙漠築造的超級工程,面對著來自西北、東北兩個大方向的軍事壓力,長城沿線如大同、北京、河套,這都是有名的兵家必爭之地。

往小了說,如宋金蒙對立,漢中、襄陽等城市在戰爭中大放光彩,正是因為他們在雙方的戰略爭奪中處於支點位置,所以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再小了說,一場戰役中一個如上甘嶺,因為位置的重要,我軍與敵軍不得不圍繞這座小山頭進行全面的廝殺。

綜上所述,是否為兵家必爭之地並不是必然的,但也是偶然的。

回答徐州為什麼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就要聯繫到這兩千年以來中國政治、經濟的變遷,才能解釋為何徐州一直能夠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齪大人上面根據徐州地理、歷史以及宏觀上的政治經濟情況,已經做了非常好的解答。我這裡稍微補充部分圖片。

以徐州城本身地理環境為例:

今日徐州市區周邊山脈,這條丘陵群從山東南部一直綿延到安徽北部。

徐州市區地形

紅色為徐州城,為直觀表現,山脈我用綠色表示,紅色為徐州城(古徐州城),藍色為泗水、黃河。

我們通過地形圖可以看出,想拿下徐州城,還是需要一點難度的。因為在過去,黃河是一道天塹,加上上古、中古時期北方降水量遠大於現在,泗水的水量應該也比較大。加上周邊山脈的阻隔,進攻徐州城的路線也少的有限。

類似的如襄陽。蒙軍在漢水以北,因為漢水與山脈的阻隔,所以襄陽成了通往荊湖地區的要道,在宋軍水師佔優時期,宋蒙在此拉鋸數十年,這座城市優越的地理條件是宋軍長期堅持的重要原因。

僅徐州城自身優勢外,尚不足成為有名的戰略要地,我們還要聯繫當時的戰略環境來看。

因三國歷史不熟悉,包括中古之前的歷史都不是特別熟悉,所以我直接以宏觀的政治形式來分析徐州在秦漢時期的戰略價值。

上古時期

無論政治局勢如何變化,在秦漢-五代之間,中國的經濟、政治中心一直遊離在關中、中原之間,而有能力成為割據勢力的,如四川、江南地區,所以中原對上述兩者的戰爭,往往是方向統一的。

這點在實際的歷史上,誕生了幾個有名的戰略要地,如徐州,河洛,漢中等。

有人可能要問了,為什麼中原與江南的戰爭不走河南-安徽這條線,非要向東到徐州,然後在徐州向南到江南。

這點就要聯繫到戰爭中後勤的問題了,徐州城以及魯南地區,在上古時期較為繁榮,經濟條件要比江南好的多,人口密度也較江淮地區大,所以對江南方向的戰爭,走徐州、下邳的後勤條件,要比直接走日後的潁州、滁州好的多。(這點個人也存疑,希望其他朋友補充)

在之後的宋蒙金對立時期,因為經濟的南移,與政治的分裂,所以重要的戰爭節點,就轉移到了江淮-秦嶺一線。

在這個時期,因為江南(宋)與中原(蒙金)政治經濟上的對立,所以重要的戰爭節點,全部在江淮-秦嶺一線。但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江淮地區在此時人口銳減,根本不足以支撐一隻主力軍隊走這條線路,所以宋蒙戰爭的主戰場以荊湖、四川為主。

所以在這個時期,徐州的戰略位置就不那麼凸顯了。

直到,明朝的靖難戰爭。

從朱棣造反,到遷都北京開始。中國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出現了徹底的分離。江南在經濟、文化上已經徹底取代了北方,但出於政治原因,定都北京。之後數百年到現代的戰爭,都是圍繞著這兩個核心的戰爭。

而處於江南、北京之間的徐州,因為距離上處於中點,戰略位置又一次凸顯。而京杭運河/京滬鐵路的完工,則意味著徐州成為了重點的後勤保障中心,所以,南北兩個中心的戰爭,決戰地都是徐州。這也在明清以來的歷次戰爭中有重要的體現。

將來,只要中國依然保持政治中心(北京)-經濟中心(江南)對立的局勢,徐州依然會是最重要的戰略要地,沒有之一。


不僅古代,現代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啊

圖1

(現代)國家鐵路主要幹道

圖2

(現代)徐州與周圍7個直轄市/省會/副省級城市距離

圖3

(現代,古代)中原+華北地形圖

圖4

(古代)漕運線路圖

圖5

。。。先挖個坑,想出來了再加上

-----------------------------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長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連宿州,東臨連雲港,南接宿遷,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幹線在徐州交匯,作為中國第二大鐵路樞紐 [2] ,素有「五省通衢」之稱

徐州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因其擁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迹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被稱作「東方雅典」

徐州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長江三角洲區域中心城市[5] ,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紐西蘭產品中國展銷中心總部駐地[6] ,國際性新能源基地

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東襟淮海,西按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齊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是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連霍、京福、京滬、寧徐等國家高速公路主幹線在此交匯,京滬、隴海兩大幹線鐵路於此相交,國家水運主通道京杭運河傍城而過,徐州觀音國際機場是淮海經濟區唯一的大型幹線機場,徐州市運輸管道是華東輸油管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州已經初步形成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通匯流」的立體化交通格局。

徐州北站是亞洲第二大編組站,同時也是中國最高等級編組站(雙向三級六場)之一。

徐州是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哈三鐵路的重要中心站點,也是徐蘭高鐵的東起點。

徐州是國家級內河水運主樞紐城市,內河航道總里程達1057.84公里徐州港是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吞吐量居中國內河港口前十。

徐州京杭大運河港口是中國內河十大港口之一[29] 。

徐州市區內的華東輸油管理局是魯寧石油管道的經由地,管道運輸在徐州境內長128公里,是國家石油命脈組成部分。-----------------------------

最後說點別的,

中國歷史上有9個朝代的帝王(劉邦,孫權,等等。。。)老家都是徐州的,固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具體內容可以參考徐州_百度百科,不知是否也與徐州是兵家必爭之地導致戰火頻頻家人流離失所有關。。。


首先,在古代徐州不同於襄陽,更多情況指某個區域,類似於今天的省份,參考東漢末年徐州位置如下,治所在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市。所以徐州的地理位置重要是指這個區域很重要,而不是單純說彭城重要,的確彭城周圍都是平原,打不過就繞過去,但是徐州是沒法繞的。

可是徐州並不處在中原地區,為什麼也算軍事重鎮?

地理位置太重要了!看地圖

中國有四大古都,西都是西安,東都是洛陽,還有北京、南京,中國大部分朝代建都都逃不過這幾個城市(宋朝比較非主流,北宋在開封,南宋在杭州),而徐州正好處於交叉地區,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北上佔領了徐州,向西進攻洛陽山西,然後才取了大都,成為了中國古代史唯一一次從南向北征討勝利的人。

東吳要想北上爭雄,必須先取合肥,然後奪江淮地區,形成有效的防禦體系,然後打下徐州,窺視洛陽,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而且因為江淮地區水系較多,騎兵不能縱橫賓士,東吳水軍就能發揮巨大優勢。


因從地理上講,徐州是唯一一處大軍團可以毫無障礙的從南往北打或者是從北往南打的地方。從北往南打的話,攻下了徐州,揚州的門戶大開,揚州不保,南京也就危險了。從南往北打,只要佔領了徐州,整個中原就像一個大棋盤一樣攤了開來。這個時候,只要把大兵團鋪開來,想打哪就打哪,攻城拔地,輕而易舉。洛陽、北京什麼的都不在話下。

——————————————————————————————————

徐州往北自然一片平坦,可是徐州往南,你會看到不是長江就是丘陵,地形易守難攻啊。想當年南宋這條線可是守了將近兩百年。襄陽、重慶等地更絕,在孤城無援的情況下還能死扛蒙古這麼多年,難道僅僅是軍隊視死如歸?地形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啊。一般南方政權為了保護自己,除了依仗長江和伏牛山、大別山這樣的丘陵地形之外,還會把防線往北推;而北方政權也不可能任由南方政權軍隊北進,自然會把防線往南推。這樣一來,南北兩支軍隊就會膠著在一起,而徐州正好處於兩方膠著的的中心地帶。

——————————————————————————————————

徐州這個位置實在是太好了,徐州往南就是揚州,揚州是南京的門戶,也就是說徐州正好處於南方政權的家門口;而離以洛陽為首的中原地區也不遠,說是中原地區的東大門也不為過;往北正好處于山東丘陵的西南位置,大運河沿岸,而且從地形上來講,從徐州沿著大運河往北打,那是一馬平川,毫無阻攔的。在戰國時期,徐州是楚國、齊國 、三晉的分界點。在三國的時候,徐州一直是曹魏和東吳膠著的地方。金和南宋也在徐州膠著。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比平津戰役還早開打(為了防止淮海地區的軍隊北援,也為了將來能夠威脅南京。)。你說說,徐州怎麼能不重要。

——————————————————————————————————

有知友說要掛張圖,那我就掛張圖吧。


徐州的重要性個人覺得體現在不管守不守或者打不打,關鍵是不能讓對手得到。他的意義是反的:這是一座我可以不要但絕對不能讓你留下來的城市。不管是北打南,南攻北,東進西,徐州就在那個點上,拿下徐州已經不是如鯁在喉,而是刀子已經插進心臟了。所以很多戰爭都是以徐州為中心進行的,但直接攻城的其實不多。所以徐州是古戰場,這個還是有不同的。還有一點,徐州的存在是一個威懾力,在古代一個「乾糧」周期(地方飲食,便於攜帶與保存,單兵攜帶)的行軍中能到達古代任何人一個主要國都(中國八大歷史古都),這個在冷兵器時代很嚇人。


也來上張圖。

綠線: 以南為江淮水網區,

往西北的突起是微山湖(山東),還記得當年微山湖畔的劉洪嗎?

黃線:以東以北為山東丘陵地帶

往西南的突起為芒碭山(安徽),陳勝吳廣起義的大澤鄉,也是劉邦斬蛇起義然後躲藏的地方

也就是說,徐州是山東丘陵區 和江南水網區的 X型交叉的地區,而徐州往西,就是一馬平川的中原


現在也可以有直觀感受。京滬線和隴海線,分別是中國縱橫第二和第一動脈。交點的戰略地位,可見一斑


黃河沒改道之前,如一條巨大的水袋,千百年來懸吊在徐州頭頂,隨時都有澆頂之災。

水患之災甲天下。被水虐的如此深的城市中國沒有第二個。

徐州有點歷史,但沒有未來。低洼的小盆地不適合發展特大城市。


軍事問題可不簡單的是地理問題。

古代徐州的定義比現代大得多,基本上是魯南+安徽+蘇中及蘇北。

先算人口賬,這幾個地方首先大部是平原,人口基數不成問題。然後,民風彪悍且智!商!高!(請查閱中國各省智力圖示,沒記錯的話江蘇安徽山東可居前三,至少安徽是第一)。最後,這幾個地方農業足夠,因為漕運、販鹽等等的悠久歷史而造就了發達的經濟(不包括蘇南,這點感謝 @程嘯 指正),有錢有糧,這意味著徐州作為古代的大城市,一定會有充足的駐軍。古代的駐軍都是地方勢力,不用太過考慮調動的問題。

可以說,古代徐州重要,首先是徐州的兵力和人力太重要了。

再算交通賬,由於大運河、黃河淮水網的存在,從這兒運糧可以說是方便至極,這在古代可以說是無法忽視的優勢。另外,別忘了還有海!運!

最最後,說到近代,徐州的地盤就只剩徐州市了。

但是,為毛日本人侵華還是要在徐州干一仗?為毛打老蔣也要在徐州干一仗?

因為那兒有兩條鐵路,叫津浦鐵路隴海鐵路


既屬江浙滬包郵圈,又在暖氣片安裝區!


現在也是軍事重鎮啊。

一個普通的地級市,有十二軍軍部,有坦克師,飛行師等等,有軍用機場,還有工程兵指揮學院和空軍勤務學院兩所軍事院校。可見在軍事方面的重要性。


占坑,商朝時,徐州是正法淮泗部落的前哨,春秋時,徐州是,江南吳國吳國北上中原的前沿。

兩漢開始,徐州,北接中原最富裕的地段,往南就是淮河流域了。項羽都彭城霸中原的原因也是因為,此地乃要塞之地。


徐州古稱逐鹿,彭城,徐山或塗山(大禹生於塗山氏部落),從炎黃聯軍大戰蚩尤於逐鹿開始,一共打了四百多次大小戰鬥(徐州人從來不出叛徒,雖然打了這麼多年這麼多次仗)。這一數字是世界第一,人類歷史上怕也是無城能及了。

原因是徐州太重要了,有這幾點:

一,徐州處於南北方交戰最前線,北馬南船的交換中心點。南方北方的戰備物資都可以直達這裡。

二,徐州地處平原,方便大兵團決戰,而且一戰定乾坤,誰是天下之主立馬見分曉,就像世界盃的總決賽一樣,徐州打下來之後的戰爭,像渡江戰役,解放上海,解放廣州等都是垃圾時間。

三,從徐州市中心引一條東西中心線(淮海路),這條線就是南北方軍政勢力的平均線,南北各為半壁江山,誰拿下徐州城就意味著誰擁有了至少51%的江山了,心理優勢強化利於士氣大震。

四,徐州自古人口多糧食也夠吃,徐人驍勇勁悍不怕死能吃苦是中國最好的兵源之一。而且徐州兵對北方的馬戰和南方船戰都很擅長。

五,徐州是交通要道,控制交通就有了稅收和錢,戰備物資源源不斷可直接送到前線。徐州還是最重要的鹽道。這個不說了,你懂的。

六,徐州兵吃煎餅,煎餅的保質期是七天以上,徐州兵只要帶夠足夠的煎餅,騎兵只要三天就能壓到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杭州,安陽,開封等七大古都城下,然後用四天時間來攻城,在攻城的同時第二波徐州兵準備出發,以此類推車輪戰(蕭何幫劉三送兵也曾這樣玩的)。《詩經『』常武》里就記錄周天子根本看不上眼的東夷徐國人幾乎差一點攻下洛陽,周天子調來十倍兵力才壓下去。宋襄公,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都只是向周稱臣的公國,是公爵而已,而人少地狹的小小徐國卻是王國,和楚王燕王同級,徐堰王,還有前幾天江西發現的大墓--末代徐王章禹,說明徐王到死都沒投降,那真是滿滿的傲嬌啊。

七,煎餅是一種戰爭食品,徐州民間保有這一高能速食與徐州年年戰亂有很大關係,老百姓帶煎餅逃命是很簡單的事,說走就走,如果把他們組織起來形成了軍隊也同樣簡單,同時煎餅的使用有利於小股部隊作戰,共軍三人一組的戰鬥組據說是毛委員從徐州戰例的古書上看到的學來的。徐州也是日據時期唯一沒有被完全戰領的大城市,周圍小股反日民兵多如牛毛,日軍掃蕩要吃米飯,一天要停兩次下來煮飯,而徐州煎餅十天只需生一次火,人早就跑得沒影了。

八,徐州除了兵源和糧食之外,還是古代最重要的鐵和煤的主產區(北宋達到頂峰),朱元璋得到徐邳之後再往北勢如破竹,就是是得到了煉鐵中心徐州,和共軍得了東三省一個意思。

九,古有九州,徐州是其中之一,但是只有徐州至今還是是一個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城市,其它都已弱化衰敗。徐州看上去是一個蘇北窮地方,但是徐州是徐淮文化的中心城市,對四省邊區有強大的號召力,就像中東的庫爾德人一樣,到了戰爭時期,庫爾德人根本不聽土爾其,敘利亞,伊拉克政府的,他們只聽自己人的。

徐州重要的並不僅僅是地理位置,徐州籍士兵和徐州的煤鐵資源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



有一種地理位置,對自己來說光佔住這片地沒有用,還需要有後方基地。但是如果被別人佔住了,能活活噁心死你。這種地,陸路是徐州,水路是荊州。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