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拿到虛擬運營商牌照之後可以怎麼玩,怎麼開展業務?
01-21
阿里剛拿到了虛擬運營商的牌照,已經在組建團隊。想問下大家覺得阿里這些大互聯網公司,還有一些其它拿到拍照的公司主要能衍生出什麼新的產品模式?無論是在電信行業還是在互聯網公司的都歡迎回答
謝邀。
根據現有的信息,阿里現在主要是針對賣家做定製終端,集成賣家服務。
京東是依託佔網購手機市場半壁江山的巨大流量,推動JDPhone+合約業務。這些我相信都是非常初期的玩法兒。至於還能怎麼玩兒,對不起我真的不能多說,說了飯碗就沒了。這是我曾經寫的一個簡要的前景介紹,大家湊合的看吧
--------------------------------------------------------------------------------一、阿里通信的自我定位1、 我認為虛擬運營商並不是外界所說的肩負著「打破壟斷」的責任,誰都有打破壟斷的權利,但誰都沒有打破壟斷的義務,我們應該尊重市場,能不能佔有一定市場這是一個未知而且漫長的事業,不能急於求成,而且我們要分享利益給我們合作的運營商,達到「雙贏」。2、 阿里通信的定位應該是「豐富阿里生態系統,為阿里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打「價格戰」,我們沒有資本去打價格戰,也沒有理由去打價格戰,歷史可以證明,打「價格戰」這樣的惡性競爭只能:1.惡化公司財務狀況;2.降低企業信譽;3.損害用戶體驗質量,我的意見是:優質並不一定要讓用戶付出更多3、 碼號資源的緊缺不能讓我們去追求用戶分布的「大而全」,而應該專註於自身優勢,從小做起,以局部帶全面,力爭踏實。
二、資費體系突破1. 我建議擯棄傳統運營商「話費制」,實行「期限點卡制」,簡明介紹一下這種資費制度,就是將語音、短(彩)信、流量分成三種點卡,可以隨時通過支付寶購買、疊加,這些「點卡」並不是按月結算,而是通過有效期約束,比如10元300兆省內流量的有效期為90天,50元1024兆國內流量有效期為180天之類的。2. 允許用戶將有限轉讓資費用不完的「點卡」,有限在於並不讓「點卡」直接變現,而是通過「贈送」或者「共享」的方式轉讓給其他阿里用戶,當然這個過程可以有適當的轉讓折扣。3. 合理區分流量形式,如區分為形式 限制
普通國內流量 自由轉讓 普通省內流量 普通定向流量特惠(國內/省內/定向)流量 不可(限制)轉讓
4. 對程式控制業務全面免費,如來電顯示,漏話提醒,彩鈴等,彩鈴的版權可以通過「天貓版權音樂庫」的形式形成數字音樂版權化。三、如何建設阿里生態如何利用已有的阿里生態圈1. 利用廣大的集市、天貓商家甚至他網B2C助力阿里通信的營銷,我的想法是:為廣大商家售賣定製超大流量分銷包,如某商家花100000元購買2000GB省內流量包,以最低10MB為單位隨意分割,用於答謝會員客戶或營銷方式,類似「集分寶」的方式,實現三方共贏的局面。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大度、開放一些,也許有一天,京東和亞馬遜也會購買超級定製流量包。2. 對所有售出的智能卡升級為NFC功能的智能卡,與支付寶錢包打通,加速移動支付的進程。3. 最大程度的在線化,比如向手機號充值流量包時,可以直接撥打1002X客戶熱線,然後輸入支付寶錢包手機支付密碼,選擇相應流量包,完成訂購。4. 建設手機端助手,實現網內簡訊走數據通道,一旦成規模,還可以和「來往」打通,增加「來往」的活躍量。四、最大程度保護用戶權益1. 用戶可以設置在某個時間段在局端關閉數據,保護流量。2. 增加後悔權,用戶在訂購一小時內如後悔,可以在減去以用流量後按9折的價格「退貨」。虛商要通過基礎的語音和流量業務實現收益是很難的了,大多數都是借用虛商的手段推廣旗下的其他業務。
這只是一種趨勢 潮流而已 共產主義社會 一切聽黨的 沒有政策扶植 一切都是空談 而且最主要的 實名制登記問題 去年底剛搞好三大運營商 現在針對虛擬運營商沒有具體有效措施 今後的趨勢如何 忍者見忍 智這見智
當然都是為客戶服務的。
推薦閱讀:
※產品新人,如何做好需求分析這一步,網上關於需求分析的大道理很多,但是大多是空中樓閣,能做到的人不多吧?
※Passbook 的推出對一系列卡包、優惠券 App,例如布丁,會產生哪些影響?他們該如何轉型應對?
※如何看待 MTK 未來的發展?
※折800和楚楚街的區別在哪裡?
※手機的攝影技術發展會不會超過單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