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的作者是誰的可能性大?


首先要指出的一點是,《西遊記》並不是一個人突發奇想一次性獨立創作的,西遊記的故事是在一個很長的歷史中世代累積,再由一個人整合、修改、添加,最終定書。

當然現在大家都形成了固定的答案:西遊記是吳承恩寫的啊。關於這一點的考證後面再講。

一介不才學生,斗膽上點乾貨。

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取經,其弟子辯機根據玄奘口述整理了《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記錄的是玄奘西行途中的歷史地理風貌,異域之世態民風,可以說是一本遊記。

玄奘的另外兩個弟子慧立和彥悰寫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基本寫實,但也已經出現了神異化的傾向。

晚唐志怪《獨異志》中,玄奘被菩薩授《多心經》一書已成為此書線索。

北宋、西夏的版本之中,玄奘的隊伍裡面已經出現了一隻猴子成員。

經魯迅先生考證為元人所作的白話文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此時已經出現了玄奘「取經/魔障」的基本模式了,各種妖怪也出現了,猴行者的形象已經出現

同時期再稍晚些,通俗文藝開始演繹這個故事了:傳奇《陳光蕊江流和尚》,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等。

明初就出現了《西遊記》平話,當然原書你已經看不到了,《永樂大典》第13139卷有佚文「魏徵夢斬涇河龍」,所引書籍題為「西遊記」。

朝鮮大致與明朝同期的李朝《朴通時諺解》,多次提及《西遊記平話》:出現了車遲國孫悟空與「伯眼大仙」(虎力、羊力、鹿力)鬥法的情節。

今人看到的西遊記定本大多數是明代萬曆二十年刊刻的「世德堂」本,但是這個版本沒有標明作者,只是署名「華陽洞天主人校」,就像《金瓶梅》序署名「蘭陵笑笑生」一樣,是作者給讀者留下的「密碼」。

清代《西遊記證道書》中的序署名為「元代文人虞集」,該序中寫道「國初丘長春所撰」,指西遊記的作者為全真教的丘處機,而西遊記中又有許多全真教的話語,甚至是整段文字。這種說法一時受到很多人的信服。

舉個栗子~

西遊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心猿」是對孫悟空的一種稱呼。

然而在全真教王重陽和馬鈺的著作裡面,「心猿」出現的頻率相當高,甚至西遊記對此還出現了抄襲的情況。

《馬鈺集》:勿令猿馬氣聲粗,晝夜綿綿息,端的好功夫

《西遊記》:勿令猿馬氣聲粗,晝夜綿綿息,方顯是功夫

再舉個栗子,這是南開陳洪老師發現的:

《重陽全真集》十二卷《風馬令》:意馬擒來莫容縱。長堤備、鐺滴留玎。被槽頭、猢猻相調弄。攢蹄舉耳,早臨風、鐺滴留玎。

馬丹陽:意馬癲狂自由縱,來往走,璫滴留玎,更加之心猿廝調弄。歌迷酒惑彩色引,璫滴留玎。

都是個猴子調戲馬。不覺得這與弼馬溫很有聯繫么!

弼馬溫這就來了:這猴王日夜不睡,滋養馬匹,日夜舞弄猶可,夜間看管殷勤,但是馬睡的,趕起來吃草;走的,捉將來靠槽。那些天馬見了他,泯耳攢蹄,都養得肉肥膘滿。

猴子調戲了馬,然後馬被猴子給馴服了,這一點西遊記和王重陽很像。

馬鈺還寫過拿葯爐煉「心猿」的文字(是不是覺得和太上老君八卦爐煉孫悟空很像):玄妙易解,心意難善,窮究如何長便。牢捉牢擒,爭奈馬跳健。十二時中返倒,斗唆人、生情起念。

當發願,便至死來來,與他征戰。饒你十分癲傻,卻怎禁、堅志專專鍛煉。達悟知空自是,內觀不見。才方生育天地,葯爐中、日月運轉,常清靜,聖功生神明出現。

悟空和煉爐都出現了!

西遊記中出現了大量的全真教文字,似乎讓丘處機成為作者名正言順。而且全真教也有一本《長春真人西遊記》。

但是這本書記載的不過是丘處機西行謁見成吉思汗,跟西遊記裡面的西行沒有關係。

而且這種說法很明顯的一個缺陷就是:西遊記黑道教的地方太多了==

首先就是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一行道教成員全被唐三藏給收了,最終又全皈依了佛門

再還就是車遲國:君主迷信「虎力、鹿力、羊力」妖道,從而奉道教為正宗,對國內的佛教徒進行了宗教迫害,進行了殺戮和奴役……

這樣一來丘處機為西遊記作者的說法就站不住腳了。

在我看來西遊記沒有表達任何的宗教傾向,道教和佛教都是作者調侃的對象,神仙佛祖菩薩們身上都是世俗風情,遊戲之書罷。歷史上的玄奘當然是堅毅、果斷與勇敢的,西遊記裡面就添了懦弱與好壞不分(但二者都是篤定和虔誠的),可見玄奘西行就是個作者用來套私貨的模子。

清代乾隆年間吳玉縉和紀曉嵐也認為《西遊記》不可能是丘處機所作,因為西遊記里大量的名物,例如官職、風土人情,都是明代的特點,而丘處機是金元之間的人物(他不是去見成吉思汗了么)。

至此可以否定丘處機為《西遊記》作者的可能。

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道教在金、元、明(皇帝迷信道士)參見期間,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是巨大而且深入的,並且西遊記的作者熟讀全真教的著作。

西遊記作者的年間自然是明代了。

到了近代,魯迅和胡適(大家先停止黑胡適吧)認定西遊記的作者為《吳承恩》。他們是根據天啟年間的地方志《淮安府志》,其下《藝文志》中,吳承恩的名下有《西遊記》。由於這二者在中國社會的學術席位和社會影響力,吳承恩是西遊記的作者成為現在的一個通識。關於他倆的考證在另一個問題里有十分詳盡的答案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456294?utm_source=weiboutm_medium=weibo_shareutm_content=share_questionutm_campaign=share_sidebar

但是學術上的質疑是不會停止的: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中西遊記被列入了輿地類,也就是地理類。那麼難道西遊記是一部記載地理的遊記么?那麼吳承恩和神魔小說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近些年又有學者提出:西遊記是明朝的「青詞宰相」李春芳所著。李春芳別號即為「華陽洞天主人」,也就是校「世德堂」刊刻本的那個別號。而且西遊記九十五回有一首詩:

繽紛瑞靄滿天香,一座荒山倏批祥。

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賽禹湯。

草木沾思添秀色,野花得潤有餘

古來長者,今喜明君降寶堂。

裡面可以察出來有「春芳留跡」這四個字。

但是由於該考證過於福爾摩斯式了,就好像達芬奇密碼一樣,而且證據實在單薄,難以取得大範圍的說服力

所以西遊記的作者目前依然存疑

相比之下《儒林外史》簡直就是個奇葩,關於作者吳敬梓的記載多了已經到了過分的地步,甚至連小說中人物的原型都能找到有明確記載的歷史人物……

最後感謝南開的陳洪老師

若有不當和想討論的地方,歡迎各位來調戲我~

以上 23:25


花果山的原型到底是哪裡?孫悟空的老家又在哪兒?關於這些問題,學術界有很多說法。

從地理位置看花果山
  第一回原著中孫悟空離開花果山學藝的路線: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贍部洲地界。
  在西遊記中 中國屬於南贍部洲。就是如來要傳經的唐朝。按孫悟空的學藝路線,花果山在中國的東南方向。就是廣州福建一代。羅浮山就在廣州。
  當然,完全按原著的話,花果山要在印度尼西亞的群島中。

從山體形態看花果山
  西遊記原文: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箇好山!有詞賦為證,賦曰: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卧。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西遊記裡面對花果山的形容 1 「百川匯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2『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 3出孫悟空的那個石卵「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 .

這三點羅浮山都完全符合。1羅浮山矗立於它雄峙於嶺南中南部,坐臨南海大亞灣,毗鄰惠州西湖。漢代司馬遷曰:「羅浮漢佐命南嶽,天下十山之一」。
  2羅浮山氣勢恢宏,儀態萬千;有大小山峰432座,飛瀑流泉980多處,洞天美景18處,石室幽岩72個,峭壁危崖,山中景色如畫。
  3羅浮山最高峰為羅山的飛雲頂(峰),海拔1296米,主峰飛雲頂是花崗岩山體,屹立於珠江三角洲邊緣;南來的海風與北來的氣流在此交匯,常年雲霧繚繞。1408~1423年(明永樂年間)東莞陳璉所撰《羅浮山志》云:「晨起見煙雲在山下,眾山露峰尖如在大海中,雲氣往來,山若移動,天下奇觀也。
  震驚的是飛雲頂的頂峰是一塊100多平方米的平地,花草並茂,但沒有樹木,還雲霧繚繞。從飛雲頂上眺望,四百峰巒隱現於雲海中,正如前人所謂「四百峰巒江海上」。東望惠州、博羅,東江如練;南望石龍、東莞,阡陌縱橫,平疇沃野。山頂的石碑上刻有:飛雲頂,朱明洞天福地仙官位。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故當時錢文中有[大中通寶]。」朱元璋以明喻火,根據五德終始說,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飛雲頂景點就由這堆石頭和這支國旗組成。

這就是傳說中的孫悟空出世後 石頭的碎片
從水簾洞看

  原文: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芳名顯,時來大運通。有緣居此地,天遣入仙宮。
  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裡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箇好所在。

  水簾洞的外形大約就是瀑布後面是洞 ,洞上面有個鐵橋。早在南宋時正好有個非常有名的道長白玉蟾在羅浮山這修行。王重陽被稱北宗,白玉蟾與其並列被稱為南宗。看看白玉蟾寫的3首詩

  沁園春(題羅浮山) 白玉蟾 

  且說羅浮,自從石洞,水簾以還。
  是向時景泰,初來卓錫,舊家勾漏,曾此修丹。
  葯院空存,鐵橋如故,上更有朱仙朝斗壇。
  飛雲頂,在石橋高處,杳靄之間。

  山前。
  拾得清閑。
  也分我煙霞數畝寬。
  自竹橋人去,青蓮馥郁,柴門閉了,綠柳迴環。
  白酒初篘,清風徐至,有桃李時新飣幾盤。
  仙家好,這許多快活,做甚時官。

  2羅浮山上過鐵橋 白玉蟾 

  飛雲頂下見羅浮,五色珍禽繞石樓。
  行過鐵橋猿嘯罷,稚川丹灶冷颼颼。

  3明發石壁菴 白玉蟾

  有客東北來,翩然袖青蛇。
  掀髯石壁前,人間日已斜。
  前望羅浮山,千峰如排衙。
  魚龍吹海水,灑雨行天涯。
  何處安期生,種棗大如瓜。
  見說蒲間中,尚有九節芽。
  後來葛稚川,亦得飯胡麻。
  自汲水簾洞,笑嚥黃金砂。
  海山冥古今,縹緲煙月賒。
  急呼南海神,采采扶桑花。
  我欲騎天風,去歸五雲家。
  整衣謁紫皇,及此鬢未華。
  嗟彼紅塵人,還如兔在罝。
  胡不學飛仙,白日升九霞。

  石洞 水簾洞 鐵橋,這完全就是花果山水簾洞詩意的描寫!

 後來眾猴遵守諾言,所以石猿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有詩為證,詩曰:

  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

  所以孫悟空的身份是作者為了體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的意思而精心做的頂層設計。目的就是為了闡述三教合一的道理。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西遊記以前佛教神仙和道教神仙是老死不相往來的。西遊記其實就是一部試圖融合佛道儒三教的書。比如孫悟空就對車遲國國王說過「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道教「北五祖」之一的王重陽在對待三教的關係上持開放寬容的態度,認為三教有互相交融兼攝之處。經常被引用的七言律詩〈孫公問三教〉就反映出這方面的思想:

  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
  悟徹便令知出入,曉明應許覺寬洪。
  精神炁候誰能比,日月星辰自可同。
  達理識文清凈得,晴空上面觀虛空。

  真正的大學問家根本沒有偏執的門戶之見。所以西遊記的作者為了闡述三教合一這樣的道理,故意讓孫悟空的出生地與三教都大有淵源。 來看原書中第七回的一句詩說的明明白白:
  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西遊記用現在的話說是一部玄幻修真小說,是唐僧師徒們的得道求仙之旅,在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後終成正果。仔細閱讀西遊記原著,其中除了佛法的介紹,在每一章甚至每一頁中還穿插了大量的道士煉丹語言,道家的 內丹 思想一直貫穿於西遊記故事情節的發展之中。而羅浮山就是道教練丹派的發源地和最後光大之地。
葛玄(164-244),字孝先,道教靈寶派祖師,尊稱葛天師。道教尊為葛仙翁,又稱太極仙翁。在道教流派中與張道陵、許遜、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葛洪的從祖父。跟隨左慈學道,吳嘉禾二年(233年),在閤皂山修道建庵,築壇立爐,修鍊九轉金丹。喜好遨遊山川,去過括蒼山、南嶽山、羅浮山。

東晉葛洪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抱朴子》一書。抱朴是道教術語,源於《老子》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全書總結了魏晉以來的神仙家的理論,確立了道教神仙理論體系,並繼承了魏伯陽的煉丹理論,集魏晉煉丹術之大成。其《肘後方》現在更是了不起,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屠呦呦稱她在發現青蒿素過程中受到東晉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的啟發。

咸和二年(327),葛洪聽聞交趾出產丹砂,自行請求出任勾漏(今廣西北流縣)令。經皇帝允准後,遂南行赴任,途經廣州,會晤刺史鄧岳。鄧告訴葛:其轄地的羅浮山有神仙洞府之稱,相傳秦代安期生在此山服食九節菖蒲,羽化升天。鄧岳表示願供他原料在此煉丹,葛遂決定中止赴任的行程,從此隱居於羅浮山。其間,鄧岳擬任葛洪為東莞太守,葛辭不就。他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煉丹,著書講學。因從學者日眾,又增建東西北三庵(東庵九天觀、西庵黃龍觀、北庵酥醪觀)。南行至廣州,為刺史鄧岳所留,乃止於羅浮山煉丹。在山積年,優遊閑養,著作不輟。

南宗五祖(張伯端、石泰、薛式、陳楠及白玉蟾)將內丹思想進行了更加系統的闡述。南宗「道」與「術」結合起來,自成為理論有體系、操作有次序的完整學說,唐宋以後道教的發展,便以這套學說為主脈。而石泰、薛式、陳楠及白玉蟾都在羅浮山修鍊過。

白玉蟾又叫(葛長庚),他的師傅陳楠在羅浮山歸隱,並在羅浮山傳授他道教法門。並最後嘉定五年在羅浮山得陳楠臨終付囑。

  為了暗示水簾洞取自白玉蟾的詩,作者後面緊跟著還有應筆。書中第三回里是太白長庚星招安孫悟空做的弼馬溫。太白金星在西遊記的其他回目中都叫太白金星。只有這一處。白玉蟾原名就叫葛長庚!!! 白玉蟾留下大量詩歌和文集,他的《天朗氣清詩帖》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還有白的一首詩列出來大家感受一下 ,這首詩讓你一下就想起西遊記女兒國的子母河。

  《華陽吟三十首》 白玉蟾

  怪事教人笑幾回,男兒今也會懷胎。
  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真妙哉。

  在小說第一回,當猴王離開花果山去尋找老師學藝時,猴子們摘來了水果為他送行,水果里有龍眼、荔枝、林檎。原文:「鮮龍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紅;林檎碧實連枝獻」。這裡我們可以嗅到濃郁的嶺南氣息,羅浮山在廣東省,地理位置就在嶺南中南部。

  所以作者為了合併闡述道教的內丹思想 和 佛教的盤涅思想 還有 儒家的聖人思想,選了與三教關係淵源最有代表性的羅浮山作為孫悟空的老家。

  羅浮山是集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名山,鼎盛時有九觀十八寺之多。羅浮山被道教尊為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故當時錢文中有[大中通寶]。」朱元璋以明喻火,根據五德終始說,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羅浮山還是儒家寶地,它是程朱理學發展和繼承的地方。朱熹是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他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白玉蟾與朱熹兩人互相認識,為道教和儒教留下了「偶中爾」的精彩典故。
  程朱理學其由北宋河南人二程(程顥、程頤)兄弟開始創立,其間經過弟子楊時,再傳羅從彥,三傳李侗的傳承,到南宋朱熹集為大成。羅從彥是承上啟下的人物,當年南宋理學大師朱熹的父親朱松和老師李桐都曾拜羅從彥為師。羅從彥1132年以特科授博羅主薄,入羅浮山窮天地萬物之理及古今事變之歸,前往求學者甚多。

  這麼多證據,我相信水簾洞的原形,是作者依據羅浮山地形和白玉蟾的羅浮山詩而創作出來的。西遊記原著創作中大量借鑒了白玉蟾的詩和內丹思想。今年還是猴年。孫悟空的老家在猴年被我們重新發現,讓人不得不感嘆世界的巧合。這一切難道也是「偶中爾」??

百回本《西遊記》的作者到底是誰?就像當年的丘處機一樣,現在對吳承恩的懷疑越來越多。不過,大家對吳承恩駁來駁去,卻拿不出一個新的候選人來。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現實西遊記與廣州福建關係密切。加上本人對花果山的原形是羅浮山的考證,所以大膽推測:西遊記作者應該是嶺南文化圈的人。在大量翻看資料的基礎上,著重推出一個候選人--------明朝張萱,進行打榜。

西遊記的作者是是明朝張萱

前文提到羅浮山就是花果山,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因為作者就是羅浮山人。羅浮山在今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明朝時博羅縣有一個人叫張萱,別號西園。1582年(萬曆十年)舉人。在南雍讀書時,被推為諸生都講。授殿閣中書,歷官戶部郎中,官至平越知府。萬曆末,遷內閣敕房辦事、中書舍人。

為什麼說小說《西遊記》和《紅樓夢》是同一人所做呢? 西遊記就是石頭記的另一種說法,典故出自《穆天子傳》:周穆王西遊到弇山見到西王母,並紀名跡於弇山之石。說的是周穆天子駕八駿西遊見王母,把事迹寫成石頭記。《八駿圖》是徐悲鴻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以周穆王西遊的八匹駿馬做為題材。這件事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張萱與西遊記的關係

第一:張萱的人生軌跡更接近西遊記。他的著作也不能用「等身」來形容了,保守估計起碼也有上千萬字!對佛教道教更是廣泛涉及。西遊記歷史上最主要的幾個版本都和張萱有莫大關聯。

1世德堂本: 西遊記第一次出版時是明萬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梓行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卷首有《刊西遊記序》,序前題「秣陵陳元之撰」,序後題「時在壬辰夏端四日」。秦始皇曾將金陵改名叫秣陵。可見西遊記是最早在南京出版的。

而出版前的那幾年張萱正在南京為官。在南京任官時,張萱與當時史學泰斗王世貞、汪道昆等名流結識。王世貞對張萱相當器重。在交往過程中王世貞讀了張萱的一些詩詞文章後,讚歎說,「孺子可與言史」。在給汪道昆的信函里,王世貞也專門提及:「張萱到否?此子材似勝文。」王世貞與汪道昆兩人在當時的文壇已經是舉足輕重,並稱「南北兩司馬」。與此二人年齡相差30多歲的張萱能進入他們的視野,已經非常不簡單。

2李卓吾評本 全名《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李評本是僅次於世德堂本的《西遊記》的重要版本。李贄(1527~1602),漢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泰州學派是中國歷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思想啟蒙學派,它發揚了王守仁的心學思想,反對束縛人性,引領了明朝後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李贄以孔孟傳統儒學的「異端」而自居,對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重農抑商、假道學、社會腐敗、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其第二回「斷魔歸本合元神」圖中有「卓然」二字;第七回「五行山下定心猿」圖中有 「劉君裕刻」四字;第一百回「徑回東土」圖右下方有 「旌德郭卓然鐫」六字。劉君裕、郭卓然是明代徽派著名刻工,主要活動於明代天啟、崇禎年間,學者據此認為此李評本當為天啟、崇禎時所刊刻。

張萱和李卓吾還打過另一本書的著作官司,罵李卓吾為閩禿。張萱的另一部作品《疑耀》——曾張冠李戴為李贄所著。 《疑耀》共七卷,是張萱的早年作品,內容是考證歷史人物和文壇掌故,其中不乏奇異 之論和怪誕之事。有趣的是,據《疑耀》新序,張萱成書後交由學友傳閱,並請友人代梓發 行。30 年後,張萱發現自己所撰的《疑耀》一書變為「乃李贄所著,門人張萱序」,卷首 還載有用張萱名義杜撰的一篇《序》,說張萱「負笈數千里,修謁其門」,成為李贄的弟子。 為此,張萱作《新序》正之,曰:「疑耀七卷,不知何人借為閩禿李贄所著,亦大怪事?? 今偽為余序者,乃謂余青衿時,嘗負笈以從禿游,一何誣也!余為青衿,未嘗跬步出國門, 禿自剃頂,即從七觀音居黃州,亦未嘗跬步涉五嶺,余何由而負笈從之?」由於張萱親自出 來澄清事實,故入清後修《四庫全書》收錄《疑耀》一書時,纂修官才正式將《疑耀》作者更正為張萱。

3朱鼎臣本」。 全名《唐三藏西遊釋厄傳》。因其中題有「朱鼎臣編輯」等字樣,故稱。關於朱鼎臣其人,根據有關題記可知,他字沖懷,羊城(今廣州市)人,庠生,是一位專門在福建建陽為書商們編輯圖書的文人。這裡離張萱老家特別進,張萱晚年經常往來廣州以文會友。

4楊閩齋本 全名《鼎鐫京板全像西遊記》。 1 楊閩齋本 全名《鼎鐫京板全像西遊記》。因其題款中有「清白堂楊閩齋梓」等字樣,故學者們或稱其為「清白堂本」,或稱其為「楊閩齋本」。楊氏清白堂是建陽比較著名的書坊。就今所知,所刻通俗小說除本書外,還有萬曆三十八年所刻的《三國志傳》,題「明閩齋楊起元校」。由此可知,楊閩齋名起元,「閩齋」是他的字。現在通常的認為楊閩齋只是一個出版商。其實這個人也是大名鼎鼎,是嶺南文化圈中的名人。

楊起元(1547~1599),字貞復,號復所。明代廣東省歸善縣塔子湖(今屬惠州橋東)人。少聰穎,8歲能作誚鬼文;15歲被賊俘掠,從容賦詩得釋。隆慶元年(1567)中解元,萬曆五年(1577)成進士。歷任編修、國子監司業、司經局洗馬、國子監祭酒、南京禮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右侍郎攝吏部、禮部尚書事。楊起元是晚明的理學大師,尊王陽明再傳弟子羅汝芳為師,在明儒學案中劃歸泰州學派。他曾任廣州禺山書院山長,創建惠州敦仁書院,講學豐山永福寺,纂修《惠州府志》明史中記載:張居正惡講學,汝芳被劾罷,而起元自如。宋元以來,儒必闢佛,起元卻學不諱禪,儒佛合一。在惠州建敦仁書院,講學永福寺,纂修《惠州府志》。

這人與張萱是至交好友。兩人都有詩相互稱讚對方。

送張孟奇下第歸羅浮(明·楊起元)

萬仞羅浮海上山,飛雲杳靄有無間。陸沉漫自金門署,雙起看君玉筍班。

二石樓前雲氣滿,四賢祠畔月華殷。年來欲試丹砂訣,遲我移舟海石灣。

文昌閣懷楊復所(明·張萱)

派別支分自古今,旴江源本可追尋。浮雲叆叇隨高下,流水瀠洄認淺深。

丹陛便堪長捧日,蒼生何必別為霖。六橋月上光千頃,一幅瀟湘見此心。

5閩齋堂本 全名《新刻增補批評全像西遊記》。因其書題有「閩齋堂楊居謙校梓」等字樣,故學者簡稱其為「閩齋堂本」。此書刊刻於崇禎四年(1631)。刊行者名楊居謙,字懋卿,其書肆稱為閩齋堂。楊居謙顯然是繼承了楊閩齋的刻書事業,故將自己的堂號命名為「閩齋堂」。卷首有《批點西遊記序》。序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署名「禿老」,後半部分可能是後加上去的。序末有「禿老批評」和「閩齋堂楊氏居謙校梓」的墨刻印記。

第二 張萱一生以「西」字為伴。他寫的東西大都冠以西字,並且住的地方都叫西園。其著述非常多,除了《西園聞見錄》外,還有《秘閣藏書錄》、《古韻》、《疑耀》、《東坡寓惠錄》、《西園畫評》、《西園匯史》、《西園存稿》、《史余》、《入宅周書》、《陰宅四書》等十數種。除此之外,張萱成書還沒來得及付梓的還有《西園類林》、《五經一貫》、《古文奇字》、《西園類說》等。洋洋數百萬言,足以淹貫古今。

第三 張萱對佛道兩教涉及的非常廣泛。張萱並不僅僅顧著自己出書,還積極刻書傳世,造福社會。據初步統計,張萱刻書有宋張君房撰《雲笈七韱》,宋趙希鵠撰《洞天清錄》,元戴侗撰《六書故》、《六書通釋》,明吳安國撰 《壘瓦編》、《壘瓦二編》等。其中《雲笈七韱》可謂道教的大百科全書。那是道教神仙洞府和修鍊的寶典。並且張在自己的《西園聞見錄》里寫了大量關於佛教的文章。張認為儒釋相通,儒不可不通釋典,釋亦不可不通儒書,離之則兩傷合之則並美。

第四 張萱完全具備寫西遊記的文學功底。張萱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陰陽、兵農禮樂、玄乘韜略等無不瀏覽。精於鑒藏,嗜藏書,搜書不以餘力,數十年收藏宏富,圖書達萬卷以上。如宋李時行、元王蒙、明唐寅、錢叔寶等名人畫,皆為其所有。晚年他棄官歸里,退隱故鄉,於縣城附近榕溪之西築「西園」,以讀書、藏書、校書、著述為樂。在西園中他分專類辟藏書室,設有「論世齋」、「匯史樓」、「黛玉軒」、「函雅樓」、「癖古齋」等多處專室儲書與書畫。53歲的張萱休官回家後,一身扎在西園裡,手不釋卷,不入城市。清道光《廣東通志》還稱此時的他「生平無他嗜,獨癖書,老而彌篤;藏萬卷,丹鉛無不遍者。自天地陰陽以及兵、農、禮、樂、元乘、韜鈐,無不探討淹貫」。他不光讀書,還潛心著述。他苦心20餘年綜核自明洪武至天啟二百多年的官私史料,終於編成明代後期的著名野史——— 《西園聞見錄》。

第五 :張萱善畫,但流傳至今的不多。查到唯一署名張萱的畫,寫的還是西遊記!!唐僧去西天的時候,曾對徒弟說,松樹頭指向東,他就取經回來了。這幅畫就是這件事。

卷末:擬王士元書意。畫上題詞:高松西指為求經,般若真詮泯色形。假使虯枝解更向,定知糟粕是清寧。網上查到這首詩是清朝乾隆的,不過乾隆的詩品不咋地,其一生作詩4萬多首,而全唐詩也就是四萬來首。乾隆本人寫的詩不太入流,別人代做的居多。這首詩或許就是抄的張萱的。反正二者之間必定有個錯的。畫是真的說明乾隆造假,如果這首詩是乾隆做的那這幅畫就是假的。


柳存仁先生在《全真教和小說西遊記》一文中說,「真正撰寫這個假定的全真本《西遊記》的人,他的生存和活躍的年代,也許要比丘處機遲個五六十年到一百年(即1200年至1330之間)。」這個結論極具真知灼見。

《西遊記》祖本受全真教體系之影響如此顯著,書坊又不是道觀,最高票答案的「話本世德堂彙集說」無論如何也站不住腳。何況《世德堂六子全書》等精刻精印的出版模式非常成功,他們有必要賭上一座宅子的錢高風險出版拼湊的大部頭非原創作品嗎?

柳存仁對《西遊證道書》虞集的序文真偽存疑,但序中所言「《西遊記》與修道暗合」的觀點很有代表性,故附下以供參閱。

虞集《西遊證道書原序》

余浮湛史館,鹿鹿丹鉛。一日,有衡岳紫瓊道人持老友危敬夫手札來謁,余與流連浹月。道人將歸,乃出一帙示余,曰:「此國初丘長春真君所纂《西遊記》也。敢乞公一序以傳。」余受而讀之,見書中所載乃唐玄奘法師取經事迹。夫取經不始於唐也,自漢迄粱咸有之,而唐之玄奘為尤著。其所為跋涉險遠,經歷艱難,太宗《聖教》一序言之已悉,無竢後人贅陳。而余竊窺真君之旨,所言者在玄奘,而意實不在玄奘;所紀者在取經,而志實不在取經,特假此以喻大道耳。

猿馬金木,乃吾身自具之陰陽;鬼魑妖邪,亦人世應有之魔障。雖其書離奇,浩汗無慮數十萬言,而大要可以一言蔽之,曰:收放心而已。蓋吾人作魔成佛,皆由此心。此心放則為妄心,妄心一起,則能作魔,其縱橫變化,無所不至,如心猿之稱王稱聖而鬧天宮是也。此心收則為真心,真心一見則能滅魔,其縱橫變化,亦無所不至,如心猿之降妖縛怪而證佛果是也。然則同一心也,放之則其害如彼,收之則其功如此;其神妙非有加於前,而魔與佛則異矣。故學者但患放心之難收,不患正果之難就,真君之諄諄覺世,其大旨寧外此哉!

按真君在太祖時,曾遣侍臣劉仲祿萬里訪迎,以野服承聖問,促膝論道,一時大被寵眷,有《玄風慶會錄》載之詳矣。歷朝以來,屢加封號,其所著詩詞甚富,無一非見道之言,然未有如是書之鴻肆而靈幻者,宜紫瓊道人之寶為枕秘也!乃俗儒不察,或等之《齊諧》稗乘之流,井蛙夏蟲,何足深論!

夫大易皆取象之文,《南華》多寓言之蘊,所由來尚矣。昔之善讀書者,聆周興嗣「性靜心動」之句而獲長生;誦陸士衡「山暉澤媚」之詞而悟大道,又何況是書之深切著明者哉!

天曆己巳翰林學士臨川邵庵虞集撰

(原徑用國學導航網站成文,一讀之下忽覺其錯累累;茲以《和風堂文集》校過,當無謬矣。)


http://zhi.hu/bGVb

此問題中有對樓上所引回答的反對及更多的考證,望大家互相參考理性判斷


寫個答案給沒耐心看長文的看。很粗淺,看的東西比較少。

1 反對最高票答案,關於世德堂本為民間商用編纂的觀點固有可取處,但該文中對前人考證鄙視的非常草率。 @無名氏 的答案中引用的那個問題靠譜許多。

2 歷史上的考證普遍承認《西遊記》故事有所本(有前代作品為參考),從《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到金院本《唐三藏》,元雜劇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等等,唐代玄奘取經的故事已經演化得漸成神異。(其他書中也有能看到《西遊記》中劇情原型的故事) 從胡適魯迅到竺洪波鄭振鐸都是承認有前作的。

3 丘處機是《西遊記》作者的說法曾經很盛行,後來基本被完全否了。因為發現了叫《長春真人西遊記》的原書,是一本遊記,只是因為題跋錯誤和重名才被誤會。

4 我草率地粗略地看,自以為關於西遊記作者的問題有兩個大陣營,其一是覺得《西遊記》是通俗小說,對面是覺得《西遊記》是儒釋道三教同源具有深刻思想宗教內涵的書(說叫「釋厄證道」不知道合不合適)。

通俗小說那邊前有丁晏(清朝經學家)後有胡適魯迅等等,有很多人,但這裡面有些人覺得吳承恩的作用大,有些人覺得吳承恩作用比較小,只是匯總前代故事重新潤色等。

釋厄證道那波人裡面,當代的李安綱是明確提出了「萬神圭旨」說,認為《西遊記》小說是全真教《性命雙修萬神圭旨》這一理論作品的文學展現,因此《西遊記》的作者就是《萬神圭旨》作者或其好友(大概是個道士)。

到底誰的可能大?個人看法:

吳承恩的說法有個問題爭議比較大的就是吳承恩名下的《西遊記》可能和丘處機那件事一樣,吳承恩這個人是從地方志裡面考證出來的,而《西遊記》①通俗小說的文體②長長長長的篇幅 都跟「地方志」的記載屬性比較衝突。我覺得關於這個的考證還是看著靠譜的,我也覺得吳承恩這個有點蹊蹺。(這一點也是很多持「宗教/思想」角度的學者反對吳承恩說的利器,但是當其他學者反對「反對吳承恩」的這波「宗教/思想」角度學者的時候,有人說丘處機那個是找出了原文所以能證明他寫的是遊記,可吳承恩的那個你說他是遊記你又找不到原文,不算數)

宗教的那一撥,在自己的論證內是能自圓其說的。反對者有的指摘說《西遊記》這書對神佛根本不敬,對僧道也是多有諷刺。但宗教/思想那一撥說那都是奧義,你們太渣了不懂。

我也太渣了,目前對釋厄證道那些的論證只能不明覺厲。雖然看不懂,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而且目前感覺沒有特別大的死穴(可能是我太渣了看不出來)。

但由於看不懂,我也不可能支持它了。

所以其實我覺得說不定通俗那派的基本觀念是對的,只不過那個集大成者更可能不叫吳承恩而已……

總結一下,我心中排名從高到低

1某不知名大神根據前朝內容彙集並加入自己妙筆和思想(再創作,好比湯顯祖根據唐傳奇等作《牡丹亭》那樣)

2宗教那種(不敢直接支持李安綱那個,但感覺挺靠譜)

3民間商用出版彙編(這個說法主要問題在於沒法解釋西遊記的思想性)

4吳承恩寫的


這問題不好只看一家之言就點贊,好歹看看胡適考證文章。人說什麼都信么?


真正修過道的就知道 西遊記是修道書 外行人你就看看熱鬧的情節好了 隔行如隔山 不是門內人是寫不出的。所以吳承恩肯定不是原作者,但可能是編纂者。真正的作者肯定是一位有成就的高道,具體的不知道了。


碰到一點資料,留在這裡,供研究者參考:

上陽子,名叫陳致虛(1290~?)其著作《金丹大要》中有疑似「西遊記」中的情節:

「又女人國無男,觀井而孕。。。。」


西遊 水滸 三國 金瓶梅 ,四大奇書和紅樓,封神,其實都含有政治目的,而且是相同的。西遊是主,其餘是輔,作者是同一批人。其中的秘密石破天驚,甚至延續至今,誰能揭破,是要冒生命危險的。


推薦閱讀:

給中國君王排名的話,朱元璋能排進前10么?
為什麼清初推行剃髮易服激起了漢人激烈的反抗?
為什麼明清兩朝都沒有吞併朝鮮半島?
明朝的總督和督師是啥區別?
如何看待歷史貼吧袁崇煥吧和毛文龍吧之爭?

TAG:小說 | 明朝 | 歷史 | 西遊記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