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怎麼樣?
去了的來說說展覽怎麼樣,有些什麼作品
謝邀,我非常喜歡各類展覽,沒有免費票也願意自費去,Art Basel作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展之一,肯定是不容錯過的。Basel起源於1970年的瑞士,一開始啊,就是很多畫廊不知道如何得到更多的客戶,完成更多的銷售,就抱團在一起,聚到一個地方辦展,然後很多藏家,藝評家,經紀人,藝術家,愛好者都來一個地方。類似於廣交會的形式,這個展覽就是為了交易交易交易交易交易(重要說五遍),湊一起是為了節約交易成本。結果這個形式很成功,就一直延續下來到了今天。在2013年,Art Basel買下了Hong Kong Art Fair的60%股權,在2014年又買了40%的餘下股權,從此改名成Art Basel Hong Kong。我記得估值好像是6000萬還是一億美元。那麼巴塞爾有多大呢,在2014年的數據中(下圖),Art Basel, Art Basel Miami以及Art Basel Hong Kong分別都有6-7萬參觀者,加起來已經差不多20萬了。絕對算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大型連鎖展覽了。巴塞爾香港成為亞洲地區最多人參與的展覽 - 6萬人。
按照這個計算,總數已經到了12萬美元,我覺得有點貴,比如吃飯怎麼需要7千美元。但是攤位費在5.8萬美元應該是接近固定的收費吧。我之前聽內部人士說他們送給媒體的攤位,就不是畫廊攤位,是那種好像珍珠奶茶一樣的小攤都要十幾萬港幣。(歡迎內部人士私信我)其他答案對巴塞爾有一些誤解。可以不可以看到名家的畫? 這裡說的名家大概就是莫奈梵高畢加索,這其實誤解了巴塞爾的功能,這本身是一個交易展會。每一攤位都有銷售目標和策略,大部分可以收銀聯卡,有一些還可以收支付寶。這不是一個博物館也不是一個拍賣會,你來的目的也不是看名家的作品,他們不應該出現在這裡。如果真的出現了莫奈,那個畫廊估計就是要吸引眼球,來賣其他的畫。(而且莫奈在巴塞爾肯定沒有在蘇富比買的價錢高啊)藝術家的職業生涯應該是畫廊,畫展,拍賣行,博物館。其中巴塞爾屬於畫展的一種。那什麼樣的藝術家應該出現在巴塞爾呢?我手邊沒有詳細數據,只能憑感覺說話。大部分的藝術家應該是在60-70年代出生,也許受過一定藝術教育,或是在藝術圈工作很久,作品積累到一定程度,在全世界不同地方有過或大或小的展覽,原創性受到認可,之前或有一定銷售記錄並有固定藏家基礎。這些作品中位數價格應該就是幾十萬港幣左右。(亞洲當代的中位數價格應該就是幾萬)如果有數據的朋友歡迎分享。你應不應該來看呢?當然應該啊!之前看到有人問說看了巴塞爾值不值得,對自己的設計審美有沒有幫助。well well - 我們讀語文也不是讀了某一本書就有了質的提高,這都是耳濡目染長期浸淫的,多看多想當然都是好事。為什麼應該看呢?巴塞爾的展品通常都是一個藝術家到了盛年,創作比較成熟的作品,但卻還需要時間和市場的檢驗才能夠傳世。在參加的藝術家中,一定有人過三十年會成為趙無極畢加索羅斯科。所以你看的是未來大師的現在。總是有人懷著一種經典至上的理論來看現代作品,然後表達自己的嗤之以鼻。well (白眼) - 藝術是不斷演化的,不能說普契尼好,周杰倫就不該寫歌。每個時代都有新東西,如果能在長時間裡給人愉悅或啟發,影響到許多人,那就會成為明天的經典。每一次巴塞爾出來,你看看自己的手機,那好幾十張照片就是你喜歡的東西。過了一個月,你回想你看的東西,你可能就會記起來一兩件,那估計就是有意思而且對你有影響力的作品。如果很多人都像你這樣想,那個人再過一段時間就說不定成為莫奈了。A CASE STUDY AT ART BASEL
攤位費 Booth: $58,000
牆啊燈啊 Walls and lights: $10,500
飛機啊運輸啊 Flights and shipping: $30,000
酒店啊 Hotels: $14,400
吃飯啊 Food: $7,000
在地交通啊 Local car transport: $650
租傢具 Furniture rental for booth: $1,900
雜費 Misc. supplies: $100
總計 TOTAL: $122,550
如果你指望他出現很多新東西,那麼可能就是畫廊的組成大換血,或者是畫廊放棄了長期推銷的藝術家,這兩者都不可能發生。比如第一年你去廣交會,你見到小米賣手機(舉個例子),第二年你不太可能見不到小米,或者突然看到小米開始賣燒餅。你如果連去幾年,那麼這個心理預期要有的。
那巴塞爾現在出現什麼問題呢?巴塞爾的高標準嚴要求,導致很多畫廊是進不了這個圈子的,那麼畫展的重複性就不可以避免,選到的藝術家偏向傳統穩定,這與藝術需要的實驗精神背道而馳。來買東西的人可能會覺得東西質量都不錯,都是大盤藍籌股。可如果來參觀的人就會覺得無聊,不夠新鮮。我去年從art basel出來我記得當天是發不了朋友圈的(也就是說我沒有拍到九個我喜歡的藝術品)而去年的另外一些展覽就非常成功,因為新鮮程度遠遠超過巴塞爾。我感覺在展覽界好東西很多時候和新東西是划了等號的。第二點就是觀眾被餵飽了。很多觀眾第一次去就覺得很厲害,後來一年之內在香港可以看到接近十個大型展覽(Affordable,ACAS春秋兩季,Art Central,Fine art asia,蘇富比,佳士得,羅芙奧等等),而且周末有空還可以參加accidental art組織的SOHO畫廊游。觀眾對於藝術的需求不斷提升,想要取悅觀眾可就越來越難。要求新求變,又要有銷售業績,哪那麼容易啊。利益無相關。去不了展覽的朋友可以關注一個Instagram賬號:accidental art official - 今天可能去後台看看,拍到東西就放Instagram吧。圖片太多就不放這裡了。保留於知乎平台,禁止轉載。萬一有人還回來看呢?
3月25日,2017 Art Basel HK落下帷幕。這個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博覽會,也是亞洲最大的、吃瓜群眾所能接觸讓人興奮的藝術盛事。今年已是第五屆,經過了去年Jack Ma、今年Beckham等大咖親臨引發的社媒蔓延,今年會場的烏央烏央程度簡直是各年總和。
最後離開的時間,明年真的要錯峰
Po主共看過三年,今年確實有更多值得書寫總結的地方,出發前就已經被這任務壓得肚餓的我,現在決定意識流慢慢來,畢竟壓力爆炸了也變不成蔡國強,不如在一片圖海和商業分析中,寫下我順藤摸瓜並吃出味道的歷程。
意識1:牆內開花牆外香的那些咖
既然聊到蔡國強就他先上吧,雖然北京奧運會的大腳印其實已經讓他香遍全國,現場的人也很多提到這件事。但畢竟還算不是經常在國內可以看到(人家官網沒中文)以及刷屏的藝術家。
遊走太魯閣,蔡國強,2009
這次台灣的誠品畫廊帶來他最經典的火藥系列個展,包括屏風巨作《遊走太魯閣》。這幅作品當年就是在台灣現場爆破製作的。爆炸的主要是作品的左邊,而右邊更多是煙熏的效果。初見質感真是難以形容,但構圖和畫面確實猶如國畫的山水畫般靈動,再加上以屏風的形式陳列,讓人更有代入感。價格大約是380萬美金。
現場還有數個小幅的和紙+爆破,陶瓷+爆破作品,光是想像製作的過程,就讓人興奮不已。
竊以為牆外香四大門神像兩對門神般的CP,徐冰和谷文達是文字CP,而蔡國強另一個創作的題材是各種標本,而做標本比他還美的就是黃永砯了。黃永砯也是我目前最喜歡的藝術家之一。只因去年有幸出差看到了在上海PSA的個展:《蛇杖Ⅲ:左開岔道》,以及相隔數月後在巴黎大皇宮的裝置:《帝國》。這大概是我看過體量最大,和建築物本身最相稱的裝置藝術。
帝國,黃永砯,大皇宮,巴黎,2016
《帝國》中的銀蛇或許象徵權力和警告,集裝箱象徵的是全球化,中間還有一個象徵每個人都有可能主宰世界的「拿破崙帽子」。在有幸看過大皇宮的實景後,沒想到還能這次再看到這個差點被我miss的、遠看猶如玩具一樣的模型。再加上兩張夢幻的水彩手稿。我雖然看到了假的帝國,但我是真開心。
意識2:LR齊集也是夠了,這次坑大了
裝置藝術一直都是各方的焦點所在。而這次的作品中,最引人驚訝的是沈少民的作品《G5峰會》,竟然帶大家不用親臨現場就一次看齊全球4大領導人胡志明、金日成、列寧(Vladimir Lenin)及毛澤東 的水晶棺材,以及當時還在世的卡斯特羅的病榻。在引發政治深意的同時,把不少人從遙遠的回憶突然被帶到了如此接近的距離,產生了怪異、震撼到麻木的奇怪感受。
G5峰會,沈少民,2009
而智利藝術家Ivan Navarro的一系列「無底洞」作品,霓虹燈和錯覺創造出無限延伸的隧道或深井,總是被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成功引發大眾窺探其底部和熱烈討論其中原理的「深井冰」。
Duct,Ivan Navarro,2016
Benjamin Franklin,Ivan Navarro,2016
意識3:性價比最低卻最想買的系列
都是極簡色塊。
極簡主義,「物派」靈魂人物李禹煥帶來的《對話》,據說以30萬美金賣出。極簡卻超值!為什麼呢?這畫會異常耐看,你會看膩你的指甲嗎?而且你真的可以一直盯著它,在意它的質感和筆觸。而那張碩大的空白畫布又是那麼有必要存在。
Dialogue,Lee Ufan,2017
Correspondance,Lee Ufan,2017
蘇格蘭藝術家Callum Innes的這一幅 Exposed Painting Indigo 魔性挪不開眼的點來自顏料被撩開那一條痕迹。滴漏和擦除等的技巧增加了作品的氣魄。畫家最近也會參加華藝廊的「趴刻」展出,廣州的小夥伴要不要一起去看?(啊說出來了)
Exposed Painting Indigo,Callum Innes,2016
Exposed Painting Cadmium Yellow,Callum Innes,2016
意識4:感動常在的經典系列
除了裝置這種存在感滿滿的,吃瓜群眾最愛應該就是各種平日看不到的經典名作或者版畫了。相比幾件人有我有或者連續幾屆都出現(或者換個顏色尺寸出現)的畢加索和沃霍爾,這次最喜歡的有Giorgio De Chirico的畫,真的是小畫幅異空大冒險。另外的則是Wassily Kandinsky少女心的抽象水彩作品。
義大利廣場,Giorgio De Chirico,1950s
路途,Wassily Kandinsky,1931
意識5:每次都佔據極佳位置,都被說這玩意兒我都能弄的幾個咖
感覺很像ipod廣告,而且作品名也告訴你確實就是個畫圖設計師的 Julian Opie,據說十分受亞洲買家歡迎(果然設計師的互相同情?)。他2017年的新作延續了他一貫現代感的漫畫肖像畫風,粗重黑色線條、少數的細節勾畫出現代頭像或運動場景(就是ipod廣告啦。。)。雖然少了過去的驚艷,但風格的加強以及更引人深思的pose,已經使他成為展會不能缺少的存在了。
我羨慕你們上海現在有他的展!!!
_OMP3452.jpg.ai.,Julian Opie,2017
_OMP3452.jpg.ai., Julian Opie,2014
Woman with white T-shirt,Julian Opie,2015
說完ipod我們來說說安踏的「去打破」(兩個品牌不來打賞一下我嗎?)。本篇的最後來看看另一位真正爆炸了,穿破了二次元牆的藝術家Lucio Fontana,他的一系列「去打破」割破畫布作品,也是年年皆創造巴塞爾展會的成交高價, 下面這幅就約售價650萬美元。
這位極簡主義的創始人,在走了一段日子的抽象主義之路後,憤然拿起刀子把畫布割破,突破了二維的界限,從此再走出了自己的一片新的天地。對比起其他的「超越平面」的更激烈的作品,巴塞爾常客的這類極簡風格讓人有著自由之外的寧靜、現代和剋制感。另外他也有一些厚塗+割破作品也很值得關注,
Concetto spaziale, Attese,Lucio Fontana,1967年
Concetto Spaziale, Attese, 1967
現場看質地和氛圍都很棒。
更新:既然已經毫無時效性,我們就以此展為契機,去發掘一些極度有趣、大家經常見到,但沒有系統地記住的藝術家吧。
「啊原來是你」篇
鏡子自拍系列
藝術展似乎還蠻多獨行俠的。那麼當我們要自拍的時候,一些帶鏡子的作品就更方便合照和完整裝逼了。然而經過多年實踐被不懷好意的男同學回復「嚇鬼」之後。看得清人的鏡子已經完全不能滿足我的趣味了。
哈哈是不是很好玩。從鏡子反射出來好多個自己,以及好多個世界。越走近卻越看清楚。其實站遠一點的效果應該是這樣:
Randon Triangle Mirror, 2016
還有姐妹篇。
藝術家是大名鼎鼎的特納獎獲得者Anish Kapoor。大家應該比較記得下面這位於芝加哥的一枚豆。
以及然後就是課堂上提到過的超越北方天使成為英國最大型雕塑的Temenos。
Temenos,2010
作為印度出生工作於英國的藝術家,Anish Kapoor總是被解讀成印度與英國精神連接的橋樑。而他的作品,可以看成是現象和精神的對話,以鏡子等物品去反映現實的升華。
這位已經很接地氣了,下面這對更加是喜聞樂見:
Untiltled, 2016
小小的作品讓人覺得很爆炸,再看標題,what?Toilet paper ?並不是。Toiliet paper竟然是作者組合的名字:攝影師Pierpaolo Ferrari + 當代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的組合。原來他們倆的合作,一個出點子,一個拍照片,製作出各種高反差萌的作品。同時出了一本在藝術圈非常有影響力的前衛雜誌「Toilet Paper Magazine 」。
艷麗的色彩、不尋常的視覺衝擊組成的各種視覺段子,還有動圖版本,讓人直呼過癮。推薦稍後去官網圍觀。http://www.toiletpapermagazine.org/
紐約曾有一個展覽把這雜誌的視覺圖片做成了真實的傢具場景,是不是很瘋狂?還能看到本次這幅作品掛在顯眼的地方呢。
唔使錢厚塗系列
每次總有那麼幾個有錢人喜歡用特別多的顏料,這次給大家帶來兩位。這凸起有沒有讓你產生視覺以外的生理反應?
首先是國內畫家朱金石,他以顏料的厚度,讓繪畫超越空間和存在的限制。老實說,現場的彩色的系列更為深奧,讓人一下子喜歡不上來。幸好此前在畢打行的藝術門畫廊看到了「避色 」 系列,是黑白的作品,從視覺感受上減少了難度,也更能感受出猶如古代水墨畫的詩意,或者是書法墨跡的感覺。
Low Key Singer,2012
慢慢加一點顏色也還挺有感覺的,讓人有點肚餓。
另一位可作有趣對比的是新加坡藝術家Jane Lee,她用另一種厚塗的方式去表達顏料,並為它們構思出全新的運用方式。作品表面立體,極具觸覺,利用自然的重力、顏料的慣性等等技巧,使得繪畫成為雕塑。
以下來自新聞報道的畫家訪談。Lee稱:「至目前為止,我主要集中於創作繪畫作品的不同技巧,如在平面上建構多層表面,我認為此過程可能是受西方傳統啟發的,然後我重新思考我的創作手法,開始加入在東方哲學中得到的經驗,尤其是中國畫,當中留白的空間往往是焦點所在,是表達畫作本質的精髓。」
Wall Matters III, 2016
Belong Series II, 2011
「原來你在這」 篇
onedaystand曾經介紹的藝術家也紛紛來參展,果然寫過之後更有親切感,彷彿好像是我賣出去一樣(笑)。
首先說明下「策展角落」(Kabinett)是今年第一次出現在HK的Art Basel的欄目,將風格迴異的展覽分佈在展場的不同角落,於獨立的空間,重點展出專題群展、藝術歷史項目或個人展覽。
很多女性讀者感到共鳴和驚喜的何采柔,這次也有參加Kabinett。 繼續帶來其作品:兇案現場(手動滑稽)。大家有沒有去感受一下?
複習傳送門:何采柔|Diamond Crevasse,入戲太深
On the second day, Saturday, your three minutes...
宇宙大腿的常玉Sanyu也有整整一個Kabinett的小畫可以看,一想到最近他的畫又貴了,簡直有種又幸福又羞恥的雙重佔便宜感覺。
常玉 | 我期待100年後國人對他重新解讀
每年常客,可以歸入下一期的嗑藥系列的Gilbert George。
撒狗糧 | 文明能壓碎,我們貧乏卻去到金禧
Baselitz的絕對不會認不出的橫躺露體狂系列。其實一旦習慣了這種設定真是停不下來的帶感。
Baselitz | 1DayStand站那麼久也累了,倒立是個新思路?
朱德群作品的因為人太多我沒拍全的是這一幅,我覺得沒有去年的顏色耐看,多了深沉的感覺。
朱德群 | 原諒我這一筆不羈放縱愛自由
還查到的這次下面這一幅詢價是150萬美金。
Evocation Bleue,1989
Magritte也有,難得一見不是超現實主義的可愛小幅。
Magritte|魔幻時刻,帶著禮帽的紳士從天上掉下個蘋果
Antony Gormley又猝不及防出現在牆角,不過這次不是個人了。
Gormley | 你再過來我就跳下去了
Lull,2015
正在Tate搞80歲大展的David Hockney男神也必定登場,只是這是數量少了一點啊,去年記得有數十幅的。而且這畫也猶如這花不怎麼嗨。
Hockney | 讓人截圖停不下來的哲學♂禁片
綠色花瓶里的兩朵太陽花
下面這幅我居然沒有認出來(捂臉)。
閱讀的亨利,1985
村上隆這次帶來的作品一如既往地多,還是很高興地上前跪舔下細節。
1 Day暴走|生命中,要遇上多少次村上隆?
不過作為老熟人驚喜不夠,除了讓路人忍不住跟著賣萌合照以外,也比不上同畫廊Kaikai Kiki代理的另一個畫家讓人印象深刻。
說的正是Madsaki,很多人本來就知道他,更多的人卻是嚇一跳後一見難忘。下一期就主力八一下以他為首的致敬系列和嗑藥系列吧。
http://weixin.qq.com/r/gzqnv2jEADV-rSzc92_R (二維碼自動識別)
首先整體評價今年巴塞爾,老老實實說,一般。不驚喜。沒新意。可以預見的比如會有畢加索,會有很多post-war art,包括紐約派、日本具體派、韓國單色畫,當代首推street art的巴斯起亞等等,與去年二級市場的表現一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妥協,因為作為藝博會,當然要有最流行的尖貨,但是還是要有實實在在的新貨品引領潮流,不然怎麼說事世界三大fairs之一呢?
下面是狐sir這幾天不眠不休帶團講課的一些濃縮心得,大體概括了本次藝博會的藝術品類,以及挑選購買藝術品的竅門。行文倉促,見諒。
另,以下答案在主頁文章分享過,看過藝術巴塞爾,10分鐘教你怎麼裝! - 知乎專欄 的就不要看了哈。
以下正文:
最近忙巴塞爾心力憔悴。白天工作晚上喝酒木有時間來知乎。但是在這五天內接待了無數藝術愛好者之後,狐sir 已經捉摸出一套10分鐘內理解巴塞爾290多家畫廊上千幅作品的方法。
先科普:Art Basel 由三個畫廊主在1970年創立於瑞士巴塞爾,本意是各地畫廊主(當時主要是歐洲)聚在一起,聊聊八卦,交流業務。然而一不小心生意做大了,目前巴塞爾已然世界三大fair之一,橫跨巴塞爾、邁阿密、香港,成為了全城藝術狂歡,也是各路藝術家、畫廊主、收藏家、財閥、名媛、明星、等等聚集的大派對。巴塞爾期間如果沒個vip票,沒個派對邀請,都不好意思跟人說是混藝術圈爾的。香港巴塞爾一般發生在三月21、22是vvip日,只給藏家開放,把關特別嚴謹,一般這時候場內多是平底鞋休閒裝的來掃貨,22晚上公眾開放的夜間酒會會碰上穿緊身裙高跟鞋或者修身西裝尖長頭皮鞋的散發妖嬈氣場的男男女女,那...一般是social climber。巴塞爾背後的故事不贅述了,給大家推薦一篇文章,天下一叔寫的(冷知識:香港巴塞爾的背後是誰?)
巴塞爾特別大,香港會議中心整整佔據了兩層,上千平米,裡面秘密麻麻全部是畫廊,來自亞洲美國的英國的可能咱多數同學還知道一些,來自冰島芬蘭菲律賓馬來西亞非洲大陸的這些兄弟咱可能就不太熟了,下面附上今年的地圖,大家感受一下,密集恐懼症慎入
那麼如何再這畫廊叢林中走出一條有特色,有逼格的路呢?答案就是,抓,重,點。
從路線上來說 巴塞爾香港佔據香港會展中心的level1 以及 level 3, collectors lounge, 就是咱們vvvip休息的地方,一般是在三樓。所以三樓自然都是一堆藍籌尖貨,最流行的東西,畢加索啊,巴斯奇亞,赫斯特等等紅人們的作品隨處可見啊。相比來說,一樓雖然也有比如高古軒畫廊這樣的一流大牛,重點還是在推emerging藝術家上。所以建議先從三樓走起,無論是帶客戶、男女朋友,還是自己走,三樓先來個熱身,興奮起來,然後再看一樓的東西。
從藝術作品來說本次展出的有上千件藝術作品,怎麼看門道?接下來狐sir就給大家分析並預測一下今明兩年當代藝術圈兒的當紅趨勢,掌握了這些,再看巴塞爾的作品,也可以自己分析個八九不離十了。
當紅當紅最當紅趨勢:street art! 塗鴉風格,街頭藝術。當代文化是什麼?我們反叛,我們崇尚酷,我們celebrate酷兒文化,我們敢於秀自己,我們做自己,我們想到就做,我們不按部就班--我們就像「街頭藝術」五彩繽紛,天馬行空,不走尋常路。所以我說street art是最能反應我們這一代人的藝術,所以TOP的big bang喜歡,Bob Dylan 喜歡,狐sir也很喜歡。
代表:巴斯奇亞 (1960-1988)。哈林(1958 - 1990)。兩位都出生在美國波希米亞文化盛行的20世紀60年代,當時最火的就是地下搖滾,酷兒、毒pin, 同zhi文化。英年早逝的二位走在時代尖端,巴斯奇亞死於吸du過量,哈林死於艾茲. 附上巴斯奇亞的作品,巨大一幅,看起來還是很感動。
第二當紅趨勢:帶有科技、未來感的藝術品。目前是一個科學的時代、科技改變生活啊!看看世界排名前幾的富人們,蓋茨、小扎、還有最近和可兒結婚那位snapchat創始人,妥妥都是技術宅啊!那咱藝術絕對不能拉下,一方面顯示藝術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帶點科技感也比較好賣--投其所好嘛。看人家嗅覺靈敏的Pace佩斯畫廊專門在矽谷高了一個new media art的空間,這是一面培養科技藝術類藝術家一面培養大買家啊!
代表:封塔納 Lucio Fantana,空間主義創始人,一張畫布上劃幾刀就賣好幾百萬美金,本次巴塞爾紅得不到了,其中一個畫廊還搞了一個封塔納專長,各種顏色形狀的畫布,上面劃幾刀,看著也是醉了。但是封塔納為什麼這麼厲害呢?首先他創立了空間派,提倡藝術家去探索畫布以外的空間(劃幾刀),是開山鼻祖;其次他的idea正好契合當時的歷史大環境--人類對於登月,探索宇宙的渴求,美國據說1969第一次登月,空間派也大約是那時候誕生的。下面奉上封塔納紅色《空間概念》一張。
當然科技型藝術的概念很開闊,除了像封塔納這樣在畫布上戳洞洞劃豎線的海包括比如video art,最愛白南準。還有新材料做的雕塑作品,比如徐道獲,專門用絲綢打造大型建築(下圖)
第三,流行文化融入藝術 當代藝術需要明星,明星也需要當代藝術。藝博會上狐sir看到了余文樂、林青霞、劉嘉玲、貝克漢姆、莫文蔚等等,還有些泯然眾人的沒看見,反正狐sir也習慣了。當代藝術不缺明星買家,比如小李子,比如林依輪;有些明星也跨界當藝術家,比如《鋼琴師》影帝Adrien Brody,據說皮爾斯布魯斯南也畫了好多年畫,最近在考慮做畫展...。無意流行文化與當代藝術是互相成就的。
代表: 把流行文化元素玩兒的最6的鼻祖就是咱們沃霍爾,哥們兒自己做演員、出雜誌、上封面、交明星朋友,他的瑪麗蓮至今還是藏家必爭(下圖)
另外就是咱們日本SuperFlat超扁平派創始人村上隆先生。目前我覺得他比較像商人,到處為自己的藝術品、藝術衍生品、自己代理的畫廊站台...神秘感大概沒了...所以這次巴塞爾沒有看到很多村上隆,比較震撼的一件是高古軒那裡的,勝在尺寸大,其他沒啥。雖然奈良美智一直不承認自己是超扁平派,但是狐sir覺得他才是把流行文化玩的肅穆又高級,把日本的漫畫/卡通文化輸出到了全世界,抬高到了藝術史。藏家大愛,藝博會之選。(下圖奈良美智作品)
三點大家先拿走記著。其他巴塞爾藝術品重點還有各種抽象派,各種地產商最愛的「公共藝術」 --就是特別大,觀眾可以走進藝術品裡面體驗一下那種。除了曾梵志老師的一幅亂筆,基本沒看到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風蕭蕭兮易水寒,藏家不買帳啊!中國當代還是要努力探索自己的藝術語言,不要跟著西方當代混了。昆斯沒怎麼看到,估計曝光率太高,跟村上隆一樣,沒啥神秘感了。
最後最後,四個小要點送給大家裝b,怎麼挑選藝術品?看哪幾點?
1. 流通性 -- 放在二級市場賣得掉,別自己成接盤俠了。
2. 歷史性 -- 好的作品反映歷史大環境,比如剛剛分析的科技、當代文化、流行文化在藝術裡面的體現。
3. 開創性-- 藝術品必須original,咱中國當代藝術的下滑就是最好的例子,跟著人家的步調走不行啊
4. 藝術品簡歷 --決定要買的時候,除了看藝術品的品相、尺寸、題材等之外,最重要看參展紀錄、出版紀錄、博物館展覽紀錄,如果是威尼斯雙年展參展藝術家作品,被寫入了當代藝術史、作品又在MOMA展覽過,那肯定是不得了咯。
晚安!狐sir去平躺了。奉上巴塞爾偶遇貝克漢姆的帥照,祝兄弟姊妹們好夢。求讚!
非常棒,有很多大師作品,畢加索、米羅的真跡。繪畫、攝影、裝置作品比例差不多,草間彌生、Calder、鹽田千春、秦沖的裝置現場看好震撼。我最近在網站上做巴塞爾的專題,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http://yishuzs.com/tag/art-basel/
我想你們也一樣
不看看黃又污的藝術
去藝術展還有什麼意義
原諒我的渣拍照技術,也懶得P了。
不知道出處,更不知道有啥意義。
人太多,腳已斷。
拍照的時候隔壁有個叫獸在教他的學生:你看這種形式主義!
媽啊幸好我早就看懂了。
這類型器具其實真的不算啥
這假丁丁有點劣質
最喜歡這個了
快來拉我
這張一點也不污,感覺他們好傷心
請以一種很污的眼光欣賞
多點想像力
還有純粹的旋轉抽插機
全場最污小影片都是gif.
沒辦法發拉~~~~
謝謝觀看
圈外人的遊樂園 圈內人的社交場
與瑞士巴塞爾的真正展覽相比,自然不是一個級別。
1. 場地面積。 巴塞爾是一個小城,市內交通是有軌電車和輕鐵。一個沒有交通燈的小城市,卻是世界最大、影響力最強藝術展之一的誕生地。每年六月,整個城市就塞滿了藝術家、策展人、參觀者,整個城市都是展覽場館,主場館有兩塊,三層,單是主場館已經走得我腿斷。2. 參展商。感覺大部份還是往年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Basel HK前身)的老主顧,有幾個國際大畫廊參展。
3. 展品。但展出的都是舊的東西。許多東西在2012年的Art Basel已經見過,部份在巴黎的FIAC見過,基本沒有極為出彩的展品,也沒有什麽尚未在國際大展上展出過的殿堂級展品。
這個是我的一家之言,以我的看法寫的。歡迎指正和討論Melody『s Guide to Art Basel Hong Kong 2017
2017香港藝術巴塞爾另類觀賞攻略 by 美樂迪李小姐參與藝術巴塞爾進入第二個年頭,迷路少了點,看展卻依然沒有做到遊刃有餘。Preview第一天便花了半天走到腳斷,會展結束時連一層也沒看完只能悻悻然地回家了,只好第二天下班再戰。
藝術巴塞爾是全球的藝術盛會,贊助企業很多,VIP客戶也相應地格外得多。特別是在香港這種幾乎人人都是VIP的城市,兩天的Preview已是人潮湧動。其實接下來周末三天的人流量,我想和Preview差不多,畢竟許藏家媒體和party animals都已打道回府,觀展條件更加單純也說不定。
我的展會觀看的缺憾在於沒有做好功課,沒能搞清楚重點。觀展前的懶惰最終都會以多走的路和看花的眼作為償還,這是Karma。以下這篇攻略是為了防止有興趣的朋友重走我的歪路,在欣賞博覽會的時候有一些側重點,多一點規劃。也分享一些對於作品的感受。展會還剩下三天,想去的朋友可以根據這篇攻略為基準,尋找自己喜歡的作品。
世界各地的藝術博覽會,特別是Art Basel,少不了的是新聞頭條的畫廊與作品,名人效應與各機構品牌舉辦的派對也為藝術世界增添了一些喧囂。其實有安靜一點的道路,拋開市場的重點,帶著的空白大腦,僅以「觀看感觸」為標尺,記錄下那些打動人心的作品。因此,以下攻略的分類是基於作品類型,許多作品都來自小眾一些的或新興藝術家們。我挑選的作品類型有四大類:平面作品,多媒介作品,雕塑與裝置,多媒體與表演作品。每一作品類型之下會以畫廊為單位,介紹我中意的作品,當然會提供展位編號,方便查找。
2D Visual Art 平面作品
這一類別針對運用傳統的繪畫方式作為表達的藝術家及其作品。1. Herald St
展位:1B35 Matt Connors倫敦畫廊Herald St在這次Art Basel HK帶來了美國藝術家Matt Conners的新作,打造了Conners在香港的第一次個展。展品大多為傳統布面繪畫,也有一些紙上作品和雕塑。飽和色澤的實驗和幾何圖形的隨意跳躍為Connors的作品附上了極強的當代性,半透明的色彩有些藝術家的幽默和俏皮。Connors使用一種幾乎隨意的玩樂手法,為色彩找到了一種奇妙的秩序感,賦予其作品一種隱含的韻律。
他的雕塑作品Empty Ingot是最近的新嘗試,他將繪畫的構圖轉移到三維的材料之中,平面作品與三維作品的過渡如此自然。Connors的雕塑不應該被稱為雕塑,而是立體繪畫,在立體之中,Connors在進行與平面作品相同的的色彩與線條的探索。
2. Chambers Fine Art 前波畫廊
展位:1C06 Guo Hongwei 郭鴻蔚北京前波畫廊今年展出了六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最吸引我的當屬80後藝術家郭鴻蔚。《彷彿若有光》這幅作品被放在畫廊展區最顯眼的位置,幾乎吸引了每一位經過這裡的觀者。郭鴻蔚描述的具體對象 - 這顆翠綠的樹 - 彷彿帶有抽象的恍惚,他的筆觸除了簡單描繪一個對象之外,還想說些顯示以外的東西。是什麼呢?畫面上彷彿畫布剝落的痕迹也許預示了什麼,這顆充滿生機的翠綠的生命難道只是幻覺,亦或是窗外真實存在的世界?可能性有許多,人不自覺地盯著那翠綠,移不開眼睛。
郭鴻蔚另外一對吸引我的作品叫做《朝霞和晚霞》,兩幅不太尋常的物品描繪,各有一沓書,層次不齊地摞起來。他特意通過調整油彩媒介來控制自己的筆觸,為畫中的物品帶來一種冷淡的金屬質感,模糊的邊界卻帶來一些失焦的觀感,情感暗涌似乎存在於畫中的某處。
3. Gallerie EIGEN + ART
展位:1D08 Tim Eitel德國藝術家Tim Eitel的作品使我想到Edward Hopper,他們都擁有賦予場景一種感性覺知的能力。畫面充滿戲劇性,用色、明暗、與總是避免正面接觸的人影,彷彿在訴說著什麼故事,也許關於孤獨,也許關於勇敢。總之一切都是觀者的猜想,因為畫中不可尋到一絲端倪,唯一存在的是那一點點個體回憶中的相似場景。這些作品所激發的故事與情感對於每一個人都不同,卻又都帶著模糊的共性。
4. Yamamoto Gendai
展位:1B19 Kei Imazu, Night Donut Black Eyes我正好目睹東京女性藝術家Kei Imazu一幅作品的出售過程,當事人愉悅且快速地交易,我眼看著有趣的畫作瞬間被包裹起來,沒來得及拍照。幸好牆上還有兩幅作品,還來得及認識這位我從未了解到的藝術家。
拼接畫法似乎已不算是潮流,但的確是當代藝術的一種典型手法。它古老得可追溯到Marquetry(鑲嵌)工藝,卻又新穎地成為數字藝術表達的常態。Imazu在技法上依然遵循傳統繪畫,但她也提到構圖靈感來源於數字列印、攝影與拼貼。在名為Black Eyes的作品中,細長的眼睛圖案隱藏在畫面之中,向外凝視。動態的人體與在畫面上留下運動痕迹的動物、物品甚至空間。彷彿一切都在移動,一切都在交錯。Art with Innovative Media Approach 跨媒介作品
其實這個分類下的作品都可以被歸入裝置或多媒體作品類別。為什麼將他們單獨挑選出來,獨立門戶呢?主要原因是這些作品的概念都充滿挑戰性,他們的媒介表達常介於中間狀態,如拼接繪畫、使用日常物件創作或平面繪畫表現模式的延伸(懸掛、立體)等。這些作品在一些人眼中也許是懸掛的雕塑,是拼貼的繪畫,亦或只是正常生活中某一荒誕的場景。
1. PACE Gallery 佩斯畫廊
展位:1C22 Robert Rauschenberg, Green Gauge (Spread) 羅伯特?勞森伯格, 綠色計量器Rauschenberg的大型作品曾是佩斯畫廊在去年香港藝術巴塞爾的亮點,今年也無意外地帶來了他的兩件大型作品,讓亞洲觀眾得以再次近距離傑出到這位跨媒介跨學科始祖的作品。去年北京尤倫斯舉辦了」勞森伯格在中國「這一大型展覽,在國內將Rauschenberg這位巨匠實體化,為許多藝術愛好者提供了接觸其眾多原作的機會。
Rauschenberg於 1981 年創作了這件作品,屬於Spread系列,意為廣闊的土地或用來遮蓋物品的編織毯,用以形容這一系列藝術作品的龐大規模。這幅作品由丙烯顏料、溶劑轉印和木板拼貼創作而成;熨衣板,這一日常用品也成為作品媒介之一,帶來具有視覺衝擊力的三維效果。在Rauschenberg手中,一切都是混合的,他的作品基於畫布,卻能從畫布之中跳躍起來,一切可以接觸到的物品都可以成為藝術作品的媒介,一切看似「不相干」的議題,都可以通過藝術作品得以連接。
2. Galerie Kadel Willborn
展位:1C38 Kathrin Sonntag, I see you seeing me see youKadel Willborn畫廊位於Discoveries(藝術探新)展區,是藝術巴塞爾專門為新興藝術家和畫廊們設置的區域。這家位於德國的畫廊今年為定居柏林的藝術家Kathrin Sonntag打造了個展區域,獨特的視角和韻味使其展位在Discoveries區域之中顯得清新出挑。
多幅多媒介作品構成了一個具有整體性的生態系統,探討概念、觀察及認知狀態。Sonntag建立起一個多媒介空間,在這個展覽空間中,實現了三個維度的交流:大色塊牆壁、地板等代表展覽當下的空間,展覽中的物件和平面作品所打造的裝置空間,平面作品中的虛擬或過去式的空間。Sonntag通過多媒介的手法,展現「日常生活中的抽象時刻」,在抽離感之中對於認知形態進行反思。
這個系列展覽的名字很有趣且直接,意為我看見你看見我看著你,聽起來彆扭,一走近這些裝置作品立馬就能明了。鏡子,日常生活物件,和平面影像中的相同場景與物品;眾多物件與場景無限循環,重複出現,Sonntag運用一種曖昧的、用於靜物畫像的類似光線、飽和色塊的背景牆和擁有幾何線條的物件如桌子、掃帚,打造一個虛擬與現實來回交錯的藝術維度。觀者站在其中,或迷失,或享受,或被啟發。畢竟,哲學中的世界總是對人類的任何認知產生懷疑,在藝術維度之間暢遊,穿梭於虛擬與現實的邊界也未嘗不可。
3. Tina Keng Gallery 耿畫廊
展位:3D01 Peng Wei, Good Things Come in Pairs 彭薇,好事成雙早早聽聞彭薇的個展,「我想起了你」、「圓滿的旅程」,在蘇州和台北的成功,卻一直沒有機會看到原作。這次巴塞爾終於得償所願,看到了這雙絹鞋。柔美、神秘、且帶有力量感,「好事成雙「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為春宮圖找到了全新的表達方式。中國傳統水墨畫被彭薇精巧地帶出平面,由平面進入多維空間。半透明的絹本身帶有的神秘與曖昧使人不自覺被吸引,又不得不調整各個角度,以窺得畫面全貌。
4. Tokyo Gallery + Beijing Tokyo Art Projects
展位:3D02 SHIMURAbros, Trace-Sky-Tokyo Story這個系列的作品應該是整個展覽最受歡迎的自拍spot之一了吧。
東京畫廊是日本第一家當代藝術畫廊,今年帶來了日本前衛藝術組合SHIMURAbros名為TRACE的系列作品。SHIMURAbros姐弟曾在著名環境裝置藝術家Olagur Eliasson的工作室擔任助理職位,作品也收到些許Eliasson的影響,靈感多來源於外界環境。
Trace-Sky-Tokyo Story的源頭是日本小津安二郎導演的電影代表作《東京物語》之中的天空,藝術家使用Google street view的新型攝影機捕捉了膠片攝影機下電影里的天空,並使用新型光學玻璃和鏡面來再現這個天空的場景。經過光學手法處理後,作品表面所顯示的影響很難被觀者看出端倪,但只要來回走動變換視角,觀者便能捕捉到電線交錯下的天空的碎片。
Sculptures and Installations 雕塑與裝置1. Kurimanzutto
展位:3C05 Leonor Antunes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這個來自墨西哥的畫廊,首先吸引我注意力的除了他們展出的作品外,其實是他們的No Label Approach - 牆上沒有關於作品信息的小標籤,取而代之的是隨意用粉筆寫下的藝術家的名字。
葡萄牙藝術家Leonor Antunes的參展作品為一件銅製懸掛網狀的浮動雕塑,我第一眼便被吸引。懸掛在一根簡單的橫架之下,這張銅製的網兼具平面作品與三維作品的特質,在我眼裡,它既是網狀的繪畫,也是懸掛的雕塑。
她說:「我相信藝術存在於景況之中,我的雕塑作品無法脫離它們所在的環境而獨立存在。」
2. K?NIG GALERIE
展位:3C30 Tatiana Trouve, Untitled from the series in tranquillity Notes on sculptures, September義大利藝術家Tatiana Trouve曾獲得杜尚獎,是當代視覺藝術的先鋒人物。KONIG所帶來的作品,裝置和繪畫相得益彰,簡直像是一個完整的場景裝置。繪畫作品運用了反覆的拼貼手法,紙本與畫布相互覆蓋,油彩與速寫此消彼長。繪畫前方的雕塑作品呈現出一個獨特的景觀,看似不同質地的木桌子和塑料袋其實都是由同一種材料製成 - 銅。石頭呈現靜謐之感,整個雕塑彷彿處在一個靜止的維度之中,在那裡沒有時間的流逝,只是靜止。
她說:」我們的視野所及,亦會包含別人所見,正如我們走路也是跟隨別人走過的步伐。對我來說,居住是一種觀看方式,是把目光投放到事物或風景,無論熟悉或陌生,並非我們所屬,卻是有所連繫」。
Gallerie Perrotin 貝浩登(香港)三月底到五月會推出Trouve的個展,已經迷上她的作品的我,一定會在周末前往觀看。
Multi-Media and Performance 多媒體與表演作品
1. PACE Gallery 佩斯畫廊
展位:1C22 teamLabteamLab名為「Enso「的當代數據作品,是2017年的最新創作。Enso在禪宗中含義為用一筆畫出一個圓。teamLab運用科技來重新詮釋Enso這一古老的理念,並試圖運用空間書法描述Enso的概念。teamLab的運筆行程懸置於空中,視角不斷改變,Enso 圓的蹤跡通過變化的視角被追溯。teamLab持續對空間書法進行探索,在三維空間重新賦予書法生命,使用科技展現了傳統的全新面向。
位於798的佩斯北京在五月到十月會舉辦teamLab的個展,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之中。teamLab難得來國內,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
2. Galeria Plan B
展位:3C35 Navid Nuur, The Main Remain這件作品的信息標籤上有一句話:To make this work visible, please take a photo with flash - 為了使這件作品展現其本貌,請開啟閃光燈對其拍照。我照做了,看到了這件作品那一瞬間的美。
生於伊朗的荷蘭藝術家Navid Nuur善於轉變日常的事物,使用多媒體和表演的表現方式重新塑造觀者對」尋常「的認知。
3. Gagosian 高古軒畫廊
展位:1C18 Nam June Paik 白南准白南準的機器人裝置實在是太可愛了!作為錄像藝術之父,美籍韓裔的白南准幾乎是一個傳奇般的藝術人物,數十年在輪椅上度過,依然保持高度自律的創作。作為激浪派的領導者,白南准探索電視與影音技術,利用多媒體媒介表達對時事的看法。在這個多媒體藝術作品泛濫的年代,白南准多年的探索所累積下來的豐富作品顯得格外真誠與珍貴。開拓全新道路的藝術家們似乎總是最純粹的。
寫在後面的話
香港藝術巴塞爾作為香港藝術周的重頭戲,真的是每一年即使趕場也無法看完想看的展、見完想見的人、或參與完有興趣的活動。除了瀏覽作品之外,藝術巴塞爾還設有電影展映、沙龍、對談等有趣環節,有好幾部我早早默默心儀的小眾紀錄片,可礙於時間有限,只好作罷。
以上介紹的作品們只是一個小代表,參展作品之中還有許多有趣作品值得一看。祝大家周末觀展愉快。
(新浪微博:美樂迪李小姐)人很多,不是藝術展,是藝術品交易的場所
gallery一半是亞太地區的,在瑞銀髮布的最新市場報告中,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藝術品交易的最大市場
對於新的artists來說,即使沒有跟top gallery合作也可以擁有一個展示的機會
兩個小故事:
1.朋友去看展的時候,聽到雙方談價格,賣方說實在不能再降價了,已經在巴塞爾和邁阿密展過了(言外之意是在別的地方賣不出去,跑到香港來就能大大提高賣出的概率)
2.我們的採訪團隊在採訪林科的時候,架了兩架DSLR拍林科,本來沒什麼人看的地方,突然就圍了好多人很認真的拍這拍那。聽編輯說去年她來採訪巴塞爾藝術展,也是這樣,她到哪個gallery去採訪 ,哪個gallery就會來很多人。這裡面多少是懂行的,自己體會吧
我們有個2016香港巴塞爾的專題,可以關注一下。藝術雲圖 - 專題頁手機或App上瀏覽效果會比較好。
沒有2012年的好。許多東西甚至是2012年展過的,這次還拿來展。當然也沒有規定不能重複展。
2012年的展品許多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或者是強烈的視覺衝擊。2013年的就比較平庸。
仔細的一家一家看過來,還是有些好展品的,但沒有2012年的那麼普遍。
VIP Lounge人滿為患進去連個座位都找不到。2012年的時候沒有這麼多VIP。
但對香港來說,一年有一次這樣的大規模面向大眾的以當代藝術品做為主題的展覽活動已屬非常不易了。所以人潮都扎堆湧來。尖沙咀的香港藝術館展品都太正經。不像帝都,還有個今日美術館專門展示當代藝術作品,以及以前的798。貴為「文化沙漠」的香港,
向來以金融業服務業為傲。緣於香港高度自治之獨立,而又舉辦當代頂級藝術展,本身這種反差萌就很有趣。這究竟是「亞洲之門」?
抑或還是「東西交融」?即使無法、媲美巴塞爾,但卻如何、都值得一看。&< 2014 Art Basel @HongKong &>
Note:2014年5月16日,隻身前往香港。下午5時-9時,手拍的152張現場照片00- 買門票
Note:性價比好高的門票,只需要250港幣。像我這樣從大陸(廣州)來的屌絲也可以消費得起。01- 展館三
Note:我是從灣仔展覽中心的三樓展館看起的。Art | Basel,字體設計很美。02- 雕塑
Note:作為廣雅中學的物理生+中南大學的土建男。我對藝術一竅不通。總結,我喜歡雕塑多點。03- 材料
Note:雖,我係藝術白癡。但我還是知道,21世紀後,藝術開始往具有立體質感的材料領域開拓。04- 動感裝置
Note:這個裝置相當的好玩。圓輪帶動傳動帶在滾動。非常美妙的速率,堪稱完美的慢節奏。05- 靜物之美
Note:第一個讓我驚呼「啊!這就是藝術!」的作品就是這個 —— 「靜物之美」06- 最簡
Note:「無題」因為是亞洲專欄,所以少不了當代日本藝術家的作品。07- 抽象藝術
Note:顯然,我更加喜歡這種簡單色彩的拼合。08- 錯覺
Note:這觀音石雕,長寬比例是失調的。在特定的光照下,顯得特別迷人。09- 民主必勝
Note:這次主場在香港(人家日本有專門的東京藝術展)所以還要苦苦對抗一黨大陸獲得其民主?10- 搖擺美
Note:現場的繪畫太多了「亂花漸欲迷人眼」我看到裝置就特別帶感。11- 撕破貨幣
Note:現場看的時候,撕裂的感覺太震撼了。12- 色彩美
Note:「Automated Colour Field (Variation V),2014 - Rebecca Baumann」一動一動的色彩盒。13- 白色人形
Note:「The Burghers,2013 - Atelier Van Lieshout」象徵人類恆久的困境——已知與未知。(笑)14- 士力架
Note:我當時看到這個雕塑時,真的覺得自己好餓好餓!15- 交叉雕塑
Note:不知為何,我對這個交叉雕塑,印象特別深。16- 火焰美
Note:我注意到火焰裏是有指紋的。令人覺得很新奇,很帶感。17- 褶皺一
Note:當時就覺得這個很帶感。然後旁邊一個滿頭白發的西方人就開始說個不停,真不好意思啊。18- 褶皺二
Note:我最愛這種褶皺了…想起了三宅一生的《PLEATS PLEASE》19- 神魔鬼怪
Note:一看就是日本畫家的Style,有點取自郭煌藝術的範兒。20- 展館一
Note:徐渠的《征服》我從展館三下來展館一時,離會展關門只剩下2小時,那時還非常的疲憊。21- 冰文字
Note:「信(香港)」宮永愛子的作品,使用樟腦製作。22- 童娃娃
Note:我看到這麽獵奇的,就有種「這是在諷刺當代中國大陸的吧?」這樣的感覺。計劃生育好。23- 香港攝影師
Note:難得看到美女啊。復古的黑白攝影題材。24- 狗
Note:這張我當時就跪下去拍了。(笑)25- 天野喜孝
Note:我最喜歡的畫家,沒有之一。那時我看到最終幻想的原畫師的繪畫作品,當即淚流滿面。26- 扮死人
Note:看這裡時覺得很有趣。趴倒蠟像是假的。突然間旁邊的港人夜突然有樣學樣趴下去了。(笑)27- 佛
Note:這作品真是讓人心有靈犀啊。(笑)28- 演講廳
Note:我去的時間晚了。上午的話,中央區域是會有藝術家演講的。錯過了,遺憾。29- 1984
Note:「They Think This is Histroty Because」不斷翻動的百葉窗。一看就知是諷刺我大天朝了。30- 收攤
Note:好不容易磨到會展週五的特別晚場9點關門才走…當時這裡的華人藝術家也開始撕標籤了…--
以下為小冊子的摘錄:
00- 策展人語——長谷川祐子(Curatorial Statement Yuko Hasegawa)以展出大型裝置藝術為主的藝聚空間(Encounters)展區,今年主題為重新
思考社會和社區之間的歷史和關係。全球化趨勢帶來了人口的流動性,加上社交媒體帶來全新的聯係方式,物質和社會關係逐漸變得複雜而多變,社會觀景的轉變,構成了人類文化的種種誤解和分化。藝聚空間展出的作品以批判性的角度反映這種狀況,不管是順從這些無可避免的轉變,或是試圖作出抵抗。展品按其取向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帶著參與性的,觀賞者作為作品的一部分,與作品本身或公共空間產生互動關係。例如,Tobias Rehberger 的《Homeway》,藝術家將其喜愛的法蘭克酒吧帶到,香港展會會場,是為環境裝置藝術作品類型;林明弘的《點》,把公眾互動場所轉化成可攀爬的雕塑,巧妙地將觀者與被觀者之間的關係倒轉過來;李文的的《乒乓成圓》,借用乒乓球運動,反思政治現況,將原來的兩極角力,扭轉為多元多變的局面;余政達在作品《信(現場表演)》中,邀請觀者挑選和朗讀網路上的詐騙郵件,通過社交媒體創造出一段段虛擬曖昧的關係。第二類創作,是以物件所附帶的回憶,跟物體本身的性質,創造出不同層次訊息和意義。Yeesookyung的《Thousand》以舊陶瓷碎片創造出全新的雕塑,也具備重生意義;沈少民的《I Touched the Voice of God》,以盲文將聖經的經節,鑲嵌在火箭的殘骸之上。另外,頁遊藝術家對素材自身的信息有所感召,如宮永愛子以樟腦創造的雕塑《信(香港)》或是菅木志雄對有限無限空間的實現創作《Emerging SpaceAdmidst Branches》
Note:長谷川祐子
01- Conquer, 2014,征服 - 徐渠…展示中國高效率的消費文化
這件富動感的裝置作品,由七塊印有海景的帆布屏幕組成,以繩索和鐵鏈作固定。縱然作品被歸納為西方藝術傳統主導的「錄像藝術」…透過極少主義的概念,徐渠以作品探討社會現象和個人在其身處的環境中,如何理解「身份」問題…
Note:生於1978年,中國蘇州。於北京。
02- 1+1 = 2 1,2013-2014 - 汪建偉…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是複數;複數的表面是 1 」《1+1 = 2 1》可以被看
作人造的環境,通過無數排列組合的可能性,無機物不斷生成和突變,形成一個可自足也可再生的系統。
Note:生於1958年,中國。於北京。- 汪建偉 WANG JIANWEI
03- Jing Bang: A Country Based on Whale,2014,鯨邦實習共和國 - 孫遜鯨邦實習共和國成立於2014年,是世界上第一個由魔術師建造的獨立國家。
鯨邦座落在鯨魚的背上,只由鯨魚浮於水面呼吸時,才短暫出現。…鯨邦實習共和國僅存一黨,稱為魔術師黨。國內毫無經濟及政治設施嚴重依賴徵召公民的稅款作為國家財富。由於沒有限制言輪自由,鯨邦是人間之理想天堂,為心人民提供一個遠離自己的原有國家、喘息的機會。
Note:生於1980年,中國遼寧省阜新市。於北京。
04- Homeaway,2014 - Tobias Rehberger…這次的東亞版本也尤其獨特之處:酒吧以陶瓷製成的傳統中式坐凳,替
代常規的酒吧高腳凳;吧檯的高度夜根據中式坐凳的高度作出了相應的調整。陶瓷表面並未上釉,因此仍是開孔型的。隨著酒吧在藝術展期間的使用,陶瓷表面將會留下被使用過的污跡,Rehberger 將其稱作「記憶的痕跡」…
Note:生於1966年,德國埃斯林根。於法蘭克福。- Tobias Rehberger
05- Letter(Hong Kong),2013 - 宮永愛子在這個不斷改變的世界中,裝載了很多不同想法,我們的文字要走多久,
才能到達下一個時代?這件進化式的雕塑作品是不斷改變形態的樟腦雕塑、和以透明樹脂包裹的樟腦雕塑組裝而成。白色的雕塑部件以樟腦製成,其在室溫下具有氧化特性(從固體轉化為氣體)樟腦雕塑在封閉的(或休眠中的)透明樹脂箱子裡,箱子有一條細小的透氣管道。如果將氣孔打開,樟腦會從休眠狀態中醒來。隨著時間流逝在樹脂中氣化,慢慢被侵蝕。樹脂箱子內每天積累的層次,反映了每天的景象和在地條件,並將之包裹在氣泡之中。在此手提箱型藝術作品中,城市的時間慢慢被累積,位置被刻到行李牌上。歷史和城市景觀不斷變化,我們熟悉的時代景象,延伸到下個世紀成為人類與時空之間的角逐。
Note:生於1974年,日本京都。於日本橫濱市。- MIYANAGA Aiko
06- Cube 48 Orange,2014 - Marta Chilindron…藉著探討人們如何看待和體驗藝術創作,《Cube 48》延續了 Chilindron
的創作軌跡。於過去三十年一直探索雕塑中視角和感知的概念。雖然觀眾能在作品中操控其形狀,但由於被作品包圍而融合其中,觀眾看不到起整體,卻產生了一種控制和屈服的含糊體驗。
Note:生於1951年,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於紐約。- Cecilia De Torres Ltd
07- Point,2014 - 林明弘…《點》就像圓形的露天劇場,然而座位是向外的,上端還有一個發光的
旋轉牌子,這個牌子是一個黃色圓圈,即所謂「點」
Note:生於1964年,東京。於上海及布魯塞爾。
08- Ping Pong Go-Round,乒乓成圓,1998 - 李文有著百年歷史的乒乓球,需要最少兩人進行,球來球往,是兩極對話的一
種方式。藝術家李文不僅把乒乓球的傳統結構和規則徹底改造,同時也尋求新的互動模式。將傳統的乒乓球桌改造成如辦公室常見的圓形會議桌,讓人以嶄新的角度看待乒乓球以及所存在的局限性,並打開多元對話的窗口。…1998年4月《乒乓成圓》在澳洲墨爾本「Construction in Process VI-The Bridge」首次展出。
Note:生於1957年,新加坡。
09- United Nations: Man and Space,聯合國:人間,1999-2000 - 谷文達源於1992年,國際藝術計劃《聯合國》巡迴五大洲,在約20個國家進行。
通過使用當地居民的真髪,及引用該國家的重要歷史事件,創作紀念碑式的裝置藝術作品,以突顯每個國家的獨特「身份」這些獨立裝置將成為《聯合國》整體計劃中的國家紀念碑,探索跨民族主義、跨國主義和文化混雜等概念。對當地觀眾和藝術家而言,《聯合國》帶來了歷史和文化上強烈的心理悖論。當地觀眾站在利用他們頭髮製成的紀念碑前,一方面和他們深深感受民族自豪,同時又覺得自己與民族文化被陌生人「入侵」和「佔領」因此,當地觀眾與創作者之間,在無形間產生了深刻、矛盾、悖論式的對話。藝術家以《聯合國》比擬文化殖民者,對其作出朝嘲諷。…
Note:生於1964年,上海。於紐約及上海。- www.wendagu.com
10- Thousand,2014 - Yee Sook Yung…無意識創作的意味,當上千個破碎的陶瓷碎片聚集在一起,他們不可
思議得創造出波紋、空白和交錯。…破損、修補和翻譯過程的潛在意義,貫穿在整個作品之中,反映出,藝術家對文化探索的迷思
Note:生於1963年,韓國首爾。- OTA FINE ARTS
11- I Touched the Voice of God,2012 - 沈少民「面對宇宙的無限,人類本質上如同瞎子。」—— 沈少民
從火箭燃料所分離出來的四塊殘片,鑲嵌了盲文聖經。…待解讀的盲文信息,來自《聖經》的最後一卷書《啟示錄》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各樣的虛妄、貪婪、邪惡和競爭,我們企圖用野心來掌握這個世界,病努力超越自己的視野,去挑戰不可知的未來。…
Note:生於1956年,中國黑龍江。於北京及悉尼。- shenshaominspace
12- The Letters(Live Performance),2014,信(現場表演) - 余政達…這些一般被稱為「奈及利亞騙局」的電郵,內容多述說個人的困難…
…撰寫人的身份包括垂死的科威特寡婦、需要幫助的利比亞總理兒子,和一名使用花名的愛爾蘭推銷員。為了形象化詐騙中的國際企業,觀眾將獲邀在國際非洲銀行一起犯案。…
Note:生於1983年,台灣台南。於台北。- 余政達簡歷 - 藝術與社會
13- Blue,2013 - 楊心廣…作品充滿暴力意味,通過被外力扭曲的物件來展現世人對破壞的共
同恐懼。作品上明顯可見,似乎巨人以雙手搓揉出來的皺痕…
Note:生於1980年,中國湖南。於北京。- 楊心廣 Yang Xinguang
14- Automated Colour Field(Variation V),2014 - Rebecca Baumann由一個裝上132個顏色分割面板的翻頁時鐘組成,構成一幅巨大、動人
多變的繪畫作品。Baumann的創作展現出色彩與人類情感轉變間的微妙性,及在文化間詮釋幸福和禮儀的複雜性。…
Note:生於1983年,澳洲柏斯。- http://rebeccabaumann.com/
15- The Burghers,2013 - Atelier Van Lieshout象徵人類恆久的困境——已知與未知,安全與不安全,傳統與進步。
雕塑的靈感來自普遍和永恆的主題「人在緊急情況下會做什麼?」作品中的人物聚在一起,像《Laocoon and His Sons》雕像中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一樣,代表人類在衝突時不同的情感:英雄主義、恐懼反叛、生存、逃走、同情、懦弱、快樂與孤獨,象徵一羣人、不安、懷疑和混亂。Note:Laoco??n and His SonsAVL 創作的雕塑力求在藝術、建築和設計三者之間取得平衡,主題大多圍繞權力、政治、自給自足、對生命的迷思、生命的創造和死亡。
Note:生於1963年,荷蘭拉文斯坦。於鹿特丹。- Atelier Van Lieshout
16- Emerging Space Amidst Branches,1978-2013,木狀域 - 菅木志雄藝術家菅木志雄透過作品捕捉自然與人工之間的流動空間。將依照自然
法則生長的樹枝置放在一個有限的平面上,藝術家企圖建構一個新的場域,讓事物在自有的現實中安然存在。對樹枝自然生長的干擾,是為將無限的自由空間封閉,繼而創造出有限的新空間。將這行為意義延伸,無法識別的場域將會通過有形物質轉化為實現。在無限中存在的事物,藉由將之置換到有限的確空間,創造出前所未見的世界及場域。
Note:生於1944年,日本岩手縣盛岡城。於靜岡縣。
- http://www.tomiokoyamagallery.com/artists/suga/17- The Remnant of My Volition (Force Majeure),2014 - 黃榮法迴歸中國後,香港人的生活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起著微妙的變化
該作品可被視為藝術家對特區徵腐嘗試推行,被指對青年人洗腦的「國民教育」課程的無聲康藝。藝術家黃榮法挪用了中國內地以表揚小孩良好操行的小紅旗貼紙。顛覆隱藏內裏的本意…刺繡在座墊上的五十年日曆——1997年7月1日至2047年6月30日——完成這個階段的沈思。這作品呈現出,在壓制不住的時間當中,香港正因為某種力量而轉化為不可能虛構的國家。意志是指有意識地選擇和行使自由,但意志從未真正自覺地剝奪了這地的自由,或自治的決心。
Note:生於1984年,香港。
p.s.
01- 灣仔國際展覽中心
Note:場外風光,維多利亞港02- Mobile App Guide
Note:全英文 - iTunes 的 App Store 中的「Art Basel in Hong Kong」03- 太平山,盧克道Note:看完藝展後,獨自登上太平山,拍得夜景。感謝香港。Thanks HongKong.--Think Different.看過2016年和2017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藝術品從業者必看,藝術愛好者值得一看。
簡單介紹一下即將舉行的2018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時間信息和門票預訂,以及在此期間舉行的一些衛星展。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於2018年3月29日到31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展會將呈現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248間頂級畫廊的展品,其中28間畫廊首次參展。
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公眾開放日時間:
開幕之夜:
2018年3月28日(星期三)下午5時至9時
公眾開放日:
2018年3月29日(星期四)下午1時至9時
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下午1時至8時
2018年3月31日(星期六)上午11時至6時
香港展會地點: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
香港巴塞爾門票售價
預購及現場門票:
開幕之夜(3月28日下午5時至晚上9時)
港幣$850(預購); 港幣$950(現場)
3月29日 (星期四)
港幣$250(預購);港幣$300(現場)
3月30日至31日 (星期五至六)
港幣$350(預購);港幣$400(現場)
兩天(3月29及30日)
港幣$500(預購);港幣$600(現場)
三天(3月29至31日)
港幣$750(預購);港幣$850(現場)
夜間(3月29日或30日下午5時至晚上9時)
港幣$200(預購)
?現場票價由3月29日起生效。門票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五歲或以下的兒童可免費隨成人入場。
尊尚門票
尊尚門票(3月28至30日)
港幣$2,280
憑票可出席香港展會[開幕之夜]、兩天[公眾開放日]並包括[貴賓優先時段],以及尊享[光映現場]錄像放映及導賞活動之優先預訂服務。
優惠門票
優惠門票適用於全日制學校學生、殘疾人士及60歲或以上之長者。
星期四(3月29日)
港幣$150(預購);港幣$200(現場)
星期五或六(3月30或31日)
港幣$250(預購);港幣$300(現場)
兩天(3月29及30日)
港幣$350(預購);港幣$340(現場)
三天(3月29至3125日)
港幣$550(預購);港幣$650(現場)
學校團體門票
只適用於3月29日
港幣$140(預購);港幣$200(現場)
所有學校團隊須辦理登記手續。學校團體票只適用於幼兒園至中學團體,大專及專上學院團體請購買優惠門票。請登入網站進行登記。
https://www.artbasel.com/hong-kong/buy-tickets?blLocaleCode=zh_CN
?學生須與監護人同行
網上購票
網上訂票截止日期為展會舉行之最後一天,售完即止。
http://www.hkticketing.com/events/WCARTBA0318
電話購票
訂購門票請致電快達票熱線+852 31 288 288 。
現場發售
門票於2018年3月29日起於展會現場有售。票務部設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港灣道入口位置。
如果有計划去看展覽,建議提前網上預訂門票。參觀的人真是多啊!現場排隊買票至少要1個小時,下午去晚了可能就沒票啦。
網上購票步驟:
以買3月30日夜間預購票為例:
第1步:網站登錄。(國內首次註冊HK TICKETING,需VPN翻牆。)
第2步:點擊 BUY TICKETS。
第3步:選擇參觀時間,票種和數量;ADD TO CART。
第4步:訂單確認。其中訂單價格包括門票價格和服務費港幣$15元。
取票方式,可以選擇自取或者郵寄。我選擇自取,可以在展會現場取票或者通利琴行取票。
第5步:選擇支付。可以選擇銀聯支付或者VISA/MASTERCARD/AMEX支付。
第6步:支付方式。以銀聯支付為例。
第7步:購買完成,收到郵件確認。
第8步:現場取票。可以提前把購買成功的郵件列印出來,和購票的信用卡一起交給工作人員,方便核驗取票。
與香港巴塞爾展同一時期舉辦的還有一些衛星展,比如Art Central(香港中環,3月27日 - 4月1日),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香港港麗酒店,3月23日 - 3月26日 巴塞爾展前一周)以及KAWS 個展(香港貝浩登畫廊,3月26日 - 5月19日)等等, 這些展覽多在3月中旬至4月初舉行。
下面簡單說說Art Central 。
總體來看,Art Central 的展品更加年輕、豐富。相比於巴塞爾動輒數十萬美金的藝術品,Art Central的藝術品價格更加親民。有不少藝術愛好者,是在參觀時當場買下一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帶回家。
Art Central和巴塞爾展覽的開放時間稍微錯開。在工作日時,巴塞爾開放時間為下午1時至9時;Art Central開放時間稍早一點,為上午11時開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逛一下Art Central再接著逛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Art Central 開放時間:
3月26日(星期一)下午5時至晚上9時[FIRST NIGHT開幕夜]
3月27日(星期二)上午11時至下午5時
3月28日(星期三)上午11時至下午5時
3月29日(星期四)上午11時至晚上9時
3月30日(星期五)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3月31日(星期六)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4月1日(星期日)上午11時至下午5時
Art Central地點:中環龍和道9號,白色大帳篷。
Art Central展會,展場是一個白色大帳篷。藝術中心於中環龍和道9號舉行,香港大會堂對面。從天星碼頭步行前往約5分鐘,從金鐘港鐵站步行約10分鐘,從巴塞爾藝術展所在場地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步行則約10分鐘。
Art Central 現場購票的場面沒有巴塞爾展火爆,無需排長隊,不一定要提前買票。
購票網站:
https://www.ticketflap.com/zh/artcentral2018
謝謝閱讀!
預計會看3月30日的展覽,同一時間看展的小夥伴,可以約一起喲。
前幾周做了巴塞爾報道 強推鳳凰藝術和我們的dbk小哥哥!
https://mp.weixin.qq.com/s/5a6srwixqc67hefjAkd6ew巴塞爾出了好幾篇 可供參考噢??朋友圈裡有去過的說周五貝克漢姆本人去了
馬上要去看展了,半天時間夠看嗎?
請問你是在哪裡買的票?
下班後去看 直接看睡著了(⊙o⊙)
2015看展歸來,簡單答答。
今年的展覽,私以為參展的作品中缺乏大師之作。
靜態展示比較多,場地也顯得不是來賓不是很眾多。就洽談情況來看,參展畫廊的交易量不是很高。反倒是在art central展上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作品,可能是場地比較方便,參觀者眾多。推薦閱讀:
※畫水粉和畫水彩有哪些不同?
※有哪些足以傳世的硬筆書法作品?
※怎樣練習跳舞才有舞感?
※大家都是怎麼跟書法結緣,才開始練習書法?
※現代比古代很多東西都發達,可為什麼現代詩人再寫不出與李白杜甫所寫的一樣美的詩?